第一篇: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备课教案第4单元+第9课+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doc
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9课 第1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本框教材分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
◆ 识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结合史实,理解近代中国关于先进文化求索的历史结论。理解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澄清指导思想多元化的错误,提高比较鉴别能力;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本堂课应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3)赏析法。(4)实例分析法。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5)反思评价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坚定爱党、爱国信念,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教学重点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教学难点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四、教学建议
教师通过课前的小组调查、讨论,课上的介绍分享,与探究谈论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是讲授、探究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漫、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校园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力求将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核心解读
1.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内涵(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
(2)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纲领):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4)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容: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的。第二,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第三,这是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环境中,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易错点提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没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声音单调、思想停滞、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文化要多样性。但是,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就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4.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能够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怎样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探究导入
2009年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长春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少年,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设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当前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探究分享。教师归纳: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导入二:问题导入
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教师设问:
(1)你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作用?(2)你怎样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先进文化?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探究分享。教师归纳: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充满了旺盛活力,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
第二篇:学年高二政治备课教案第4单元+第9课+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
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9课 第1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推进】 [教学过程] 通过第八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那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们第三九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板书)
中国文化曾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经济、政治、文化都落后了。如何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是几代中国人的求索。
第一目“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教师提出问题:在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观点:(学生看课本)一是全盘西化论,二是文化复古主义,请同学用我们学过的知道评析。
学生思考回答:
“全盘西化”论
这种观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犯了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我们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作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文化复古主义
这种观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犯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
教师总结:
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教师提出问题:那什么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 学生阅读课本,明确结论。(学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充满了旺盛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
教师总结: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华文化开始由衰微走向重振。因而,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教师提出问题: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坚持?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问题。(见学案)明确知识:
⑴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注:把握其要点: ①指导思想: ②目标: ③特点: ④本质:
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⑶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学生阅读课本P97~98,概括总结。①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②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我们要建设的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③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
④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大业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性。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是需要主心骨。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第三目“永不褪色的旗帜”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在不断地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对其丰富和发展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因而,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又分别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明确学案内容:自学指导三中的⑴ 教师提出问题:
【智能提升】: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并回答)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师提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建立在中国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那现阶段,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求我们怎样做?
学生看书明确自学指导三中的⑵ 【回顾旧知】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②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有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③关键:与时俱进 ④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⑤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课堂小结】
小结:肩负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当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基本内容意义要求引领社会思潮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举旗帜科学发展
【板书设计】
坚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持先基本内容进文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化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的前内容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向作用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布置作业】
(一)选择题
中国特色社内涵会主义文化意义 四川省十分重视用形式多样和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牧民的业余生活,积极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在广大农牧民中倡导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向上精神。近年来,通过“文化列车”等送文化、送科普知识下乡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健康的、科学的思想占了主流,那些封建迷信等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自然被削弱了。可以说是“先进文化进了村,封建迷信关了门”。据此回答1~4题。
1.四川省通过“文化列车”等送文化、送科普知识下乡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这说明发展先进文化必须。()
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②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③要继承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 ④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广大农牧民欢迎形式多样和健康的文化活动表明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是统一的 C.先进文化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 3.“先进文化进了村,封建迷信关了门”表明()
A.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B.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并没有多大影响 D.封建文化残余以及其他落后文化已被彻底清除 D.封建迷信在农村没有市场
4.四川省十分重视健康的、科学的思想积极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表明()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④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并不矛盾。这是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③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6.宁波市党组织改变了简单说教、灌输的传统做法,借助于漫画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廉政教育,在梁祝文化公园举力的“梁祝杯”中国廉政漫画展人气旺盛。这次漫画荟萃了我国漫画大师华君武、丁聪、方成、廖堂等名家的作品,共有来自北京、辽宁、河南等23个省、市、自治区的漫画精品230多幅。随后推出的由宁波鄞州区委主编,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国廉政故事》《中国廉吏》《中国廉政文化理论》《中国廉政格言警句》《中国廉政漫画》共5个系列2OO余万字的《中国廉政文化丛书》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廉政文化。
(1)中国廉政漫画展人气旺盛的原因何在?
(2)宁波市党组织催生一种新的廉政文化,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有何启示?
答案
1.D(解析:“文化列车”等送文化、送科普知识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培育农村文化市场等面向广大人民多样化的内容,体现了“三贴近”。③所反映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2.B(解析:形式多样和健康的文化活动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表明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是统一的。A、C与题意不符,D项表述错误。)
3.A(解析: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在我国尤其是农村根深蒂固,彻底清除封建文化残余以及其他落后文化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B、C、D表述是错误的。)
4.A(解析:题干没有强调多样化问题,故④与题意不符。)5.C(解析:①没有说明题干所指的原因。)
6.(1)中国廉政漫画展人气旺盛的原因在于:①随着政治文明的进步和思想解放,社会大众对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给予了强烈关注。②廉政教育改变了简单说教、灌输的传统做法,用讽刺、幽默这种最受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2)①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②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③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是统一的。没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①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发展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推动文化创新。
第三篇:必修4第1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推荐)
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
崔彦群
一、教材总体把握
这个单元所选的是戏剧,包括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在整套教材中,只编排了这一个戏剧单元,这三篇戏剧很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戏曲作品中的杰出代表,《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哈姆雷特》是西方话剧的代表,它们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
二、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戏曲的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戏曲文学作品。围绕戏曲的基本体裁特点及主要表现手法,反复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文学史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或从揣摩戏文入手,或从欣赏表演入手,或从表演实践入手,为生动、活泼、主动的语文学习创造条件。在多样的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落实对鉴赏能力的培养。
3、阅读戏曲作品,品味语言,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建构言语经验,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提高对戏曲文学语言的感受力。感受作品中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4、帮助学生走进剧中人物内心世界,使其能够流畅地朗读剧本,恰当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阅读和鉴赏戏曲作品,体会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三、实施本单元教学的建议
第一,介绍必要的文体知识。如戏剧的文体特征,它和其他文学样式(尤其是和小说)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特征;元杂剧以及话剧的知识。所介绍的知识要有益于学生理解、欣赏作品。
第二,抓住戏剧的特点进行教学,不要把教学重点完全放在对主题、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的静态分析上。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如果在课堂上主要让学生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那么讨论的结果也只是让学生对周朴园这个形象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而对周、鲁相认过程中人物心理和感情的碰撞与变化缺少体会,而这正是品咂戏剧之“味”时不可忽略的。
第三,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入、广阔的思考。如王国维称赞《窦娥冤》“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因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主人公意志”,对于王国维的评价应该怎样理解?又如,侍萍是当年始乱终弃故事中的女主角,明明是受害者,而结局是她和周朴园一同遭到难以承受的打击,这和传统的小说、戏曲里常见的“善恶终有报”的故事模式大不相同,从这个角度看,《雷雨》剧情给人怎样的思考?
第四,恰当利用音像资料。在学生比较充分地理解、欣赏剧作后,可播放相应的录音带或录像带,要求学生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注意朗诵者或演员对台词的处理是否和自己所理解的一致,然后在班上交流、讨论。
四、戏剧鉴赏的基本常识
(一)戏剧鉴赏的途径
戏剧鉴赏的根本,在于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殊性:限制。具体讲,是舞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就了戏剧与小说、诗歌等其他体裁不同的特殊气质。舞台表现的时空限制和现实生活的自由散漫无限制状态,二者构成一对矛盾。处理这对矛盾的方法,就是戏剧的结构。
(二)学生应了解的戏剧鉴赏常识
在中国和西方(我们涉及的主要是欧洲)之间,由于戏剧产生的渊源不同,加之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的差异,中西两种戏剧样式在处理舞台与现实的矛盾问题时,采取了明显不同的形式技巧,这就形成了中西戏剧各自的鲜明特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结构特点。
依据不同的结构特点,寻找不同的解读路径,才能进入中西两种戏剧的深层去鉴赏、发现。
(三)中国戏曲的别样风格——重抒情、轻故事
中国传统戏曲,在发生学上与宋、金说唱文学有重要的渊源,比如宋代的“说话”,宋金两代的“诸宫调”。“诸宫调者,小说之支流,而被以乐曲者也。是叙事体,而非代言体。”(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所以,“元杂剧由一种脚色主唱,有不少地方还带有叙述体残留痕迹。”(顾学颉《元人杂剧选》前言)
以此,面对戏剧艺术形式的永恒矛盾:舞台时空限制与现实时空的无限制,中国传统戏曲从源头起就走上了与西方戏剧不同的道路。中国传统戏曲保留了叙事性和时间顺序,但简化它,而强调具体时空内的抒情性。简化叙事,强调抒情是中国传统戏曲特殊的风格。这与西方戏剧通过结构的技巧,颠倒时空,在舞台上摹仿、再现现实很不相同。
中国戏曲没有强求在两三个小时的舞台上逼真再现现实生活的广阔时空,相反它利用说白、人物自述等方法直接交代、反复交代故事。元杂剧由于一个角色唱到底的限制、一本四折一楔子的时空限制,将敷衍故事放入说白中。到了连本杂剧《西厢记》,以及明清传奇剧,一本四五十出,一次很难演完,形成了后来“折子戏”的演出潮流,故事更退化成了家喻户晓的背景。戏剧不以表现故事情节为主要目的,而将唱词、表演聚焦于人物在特定境遇中的情感抒发。中国传统戏曲比起西方戏剧传统而言,更重抒情性,富于诗意。对戏文曲词的欣赏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欣赏有高度的同质性。
“重抒情、轻故事”的古典戏曲的特点决定了对中国古典戏曲的鉴赏应该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特别是中国古代戏曲多用口语,曲词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并常常运用浪漫主义以及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
(四)西式话剧的内部构造法则
西方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悲剧。它的定义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和别的戏剧形式一样,与一般艺术的区别在于它用真人为媒介,生动逼真地摹仿一个行动。小说、史诗或甚至一幅画,都可能具有悲剧意味,但它们只是间接地表现一个行动,它们的主要兴趣也只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评价悲剧各个成分的相对重要性时,把情节放在首位。
这种追求摹仿现实、再现“行动”的立意,带来了欧洲古典戏剧结构上的金科玉律:“三整一律”(亚里士多德《诗学》)。剧作家要用精巧的结构,把拉杂散漫的现实生活重新布局,让它能够合理地限制在一方舞台、一个晚上的演出中,把剧作家想要表现的生活“第一人称”地真实再现出来。
处理必修四中外戏剧单元所选的片断,应该依循不同的鉴赏途径来设计阅读的“切入点”,每一课的教学不求面面俱到,教学设计要针对各课特点,帮助学生体验相关话剧鉴赏 2 活动。
《窦娥冤》 :把握剧中主要矛盾冲突;.注意剧作的结构。《雷雨》 :注意剧作的结构;体会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揣摩人物语言中蕴涵着的潜台词。
《哈姆雷特》:把握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欣赏紧张激烈、变故迭生的场面;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
(五)欣赏话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通过演出或观看演出体会剧本
2.不依靠演出,单纯从剧本要素鉴赏(与其他文学体裁的文本鉴赏关注点不同)
3.通过演出或观看演出体会或鉴赏话剧
戏剧的舞台设计(人物活动的时代和空间背景)
人物表演的核心——戏剧的动作(形体动作、语言动作、静止动作)
动作受制于人内心,动作是能够最深刻地表现人的精神世界的直观表现。美国戏剧教育家贝克认为,最能直接表现一个人性格的不是他自己怎样在思想,而是遇到危机之时,他怎样本能地、自发地、作出行动。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的人的心里有着不同的感受,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物个性。在戏剧中,那些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动作,成为表现人的个性最有力手段,动作体现了人的内心,也即展示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又促进了戏剧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单纯剧本鉴赏需要关注的要素
台词(对话、独白、旁白;潜台词;台词的动作性)舞台提示(既是舞台背景,又提示人物性格、人物表现)戏剧线索(故事线索
情感线索
物体线索)部分剧作的语言具有脱离剧本后的独特审美价值
第四篇:第1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目标
本组教材是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整合内容,主要由识字
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教学本组教材时,教者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让学生体会出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了解秋天,感受秋天,并注意引导学生能自己画秋天、写秋天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新选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丰收的热闹情景和人们的喜悦心情呈现出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黄山奇石》是图文并茂,读后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一块块本无生命的岩石被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人感到自然的伟大、神奇。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介绍了一些科学常识,语言生动活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了解知识,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第 周第 课时
识字1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相机出示词语。3.看图读词。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宜、层„„
这些生字你都会认吗?自由试读。
2、出示带拼音的字,自由试读。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
4、小组合作识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5、组词练习:我会读。
6、袖卡片,认读词语。
四、朗读词语。
1、范读词语,读出词的韵味。
2、自由练读词语,指名读。
3、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
4、生自由选择词语想象说话。
(引导学生这样说:我读到“瓜果飘香”时好像看到果园里梨子黄澄澄的,苹果红通通的,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5、齐读词语。
第 周第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会写“宜、实”等10个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宇和词语。
2.改动词语顺序,指名认读。课件出示: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秋收冬藏
二、指导写字。
1、抽卡片认读“宜、实、色、华、谷、金、尽、层、丰、壮”。
2、观察字的结构,说一说。
3、师示范写,生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生练习书写,评议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练习写字。
三、积累词语。
1、读一读,背一背本课所学的词语。
2、小组对抗赛。比比哪一组说出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多。
四、扩展活动。
秋天的景色美吗?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画下来。板书设计:
识字一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金秋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课后反思:
第 周第 课时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会认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演示课件或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的图画。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3、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
四、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第 周第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二、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诵读
5、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6、师引读课文:(随即指导朗读)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7、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8、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三、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四、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 周第 课时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会写8个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二、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丽、灯、波、浪。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1秋天的图画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课后反思:
勤劳的人们
第 周第 课时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L、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激发自立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2、积累词语,激发学生读诗歌,背诗歌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训练。
4、培养仔细观察,在生活中学知识的好习惯。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读读小伙伴说的话。
二、探索“减一减”识字法。
1、出示第一组字。
jiāo zhī lóng
郊——交(立交桥)枝——支(一支歌)笼——龙(龙灯)
2、读一读,辨一群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指名说一说。
(前一个字去掉一部分就是后一个字,字的读音差不多。)
4、归纳。我们把这种识字方法叫“减一减”。
5、用同样的方法5!导学生学习第H组中的生字。
三、学习“我会认’”。
1、指名学生读一读,正音。
2、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四、学习“我会写”。
1、读读这组字,发现有什么规律?(每组字都有相同的地方)
2、你还认识哪些有相同地方的字,写一写。
第 周第 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我会读”。
1、教师领读。
2、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
3、自由选词说句子。
如:奇形怪状一一爸从北京回来时,给我带回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子。
二、学习“读读背背”。
1.老师范读,读出丰收的喜悦之情,学生认真听。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领读,读出停顿,重音。
4.读了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让秋天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欢乐。)
5.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试背。6.学生互相检查背诵,比比谁会背。
第 周第 课时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秋天多么美呀!同学们,你们想去秋游吗?(想)可去哪儿呢,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建议。
二、准备交流。
l.启发:建议要说清楚哪些内容?
(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2小组交流。
你想去哪儿,干什么,做哪些准备,想清楚后,各抒己见。把自己的建议告诉小组的伙伴,让他们来分析分析哪个主意好?分析之后保留几个比较好的在班上交流。
三、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同学们认真听,看哪个组的建议好。
四、评比。
1.教师指名评议,说说哪个建议最好。
2.教师小结,肯定一个最好的,给予表扬。
第 周第 课时
第四课时
一、谈话激趣。
秋天是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呀,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也有很多收获。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评一评,看谁的作品最棒。
二、作品交流。
1.在课桌上摆好自己的作品。2.自由下位互相看看。
三、评一评。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说:
我最喜欢的作品,我觉得
四、总结。
今天的展示台上的作品真是棒极了,看来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让我们一起齐说:“我们很棒,我们真的很棒!”
第五篇:第1单元教案
1、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雏、巢、蜜、蜂、航、封”6个生字,能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思考“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这句话的含义。
4、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的工具。重点难点
1、能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思考“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这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一封信。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板书课题:信
2、请学生谈谈“信”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教师小结:信是用来互相交流想法,互相表达感情,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个小朋友,看看她给谁写信了。在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读词语。
3、同桌合作读课文。
4、开火车读课文。老师看到很多同桌两个人都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争取把课文读好,现在,来展示一下好吗?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诗歌中,那位小朋友给谁写信,把关键词语画下来。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会。
1、选择,练读,体会。多么善良又富有爱心和想像力的小朋友啊!写了这么多封信,你对其中哪一封信最感兴趣呢?把哪个小节好好读一读,和你的合作伙伴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从中读懂了什么?
2、汇报。
各个小节学习要点: 第二小节:
①黄昏”是指什么时候?
②天已近黄昏,小鸟可能会很—— 害怕、担心、着急 ③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④把你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引导学生说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感受和读法。⑤同学们都很会读书,设身处地地为雏鸟和妈妈着想,好像你自己就是那只雏鸟似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像,走到书中的情境中,把自己当成书中的角色,这样才能理解得深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第三小节:
①“姹紫嫣红”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一下。②你能用和“姹紫嫣红”意思相近的词语形容一下吗?
③多美的花啊?你能通过动听的朗读把小蜜蜂吸引来吗?指名请几位女生读,女生齐读。④第四小节:
①“风平浪静”什么意思?(海面上没有风浪,很平静。)这个时候正适合航海。②指名请几位男生读,男生齐读。通过评价朗读,引导学生把“风平浪静”一词读得舒缓、平和一些。第五小节:
① 这个小节和其他几个小节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② 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分句句式结构和内容相似。男女生分别读两个分句再调换、体会。③ 当一片云收到另一片云,一棵树受到另一棵树寄来的信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本小节中的信都是同类写给同类的,呼唤同伴间的亲密合作。第六小节:
①“我”到底写了多少封信?
②“一封”与“一封封”有什么不同?谁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④ 省略号表示什么?
“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心心相印,心灵相通。
“信”的本义为“诚”,也就是真诚,不欺骗人,由真诚引申为信用,再引申为传递消息。你们看,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信”中表达真心实意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诗歌的第一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写信不但用纸和笔,还要用手和心。
3、齐读课文。一封小小的书信饱含着人们的情谊,承载着人们的关爱,让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
三、背诵课文,积累运用。
四、仿写诗歌,拓展升华。
1、多么优美的小诗啊!同学们你们也想写一写吗?你愿意给谁写信呢?写什么呢?想好之后先和学习伙伴说一说,再仿照诗歌第2、3、4或第5小节写一写。
2、指名读自己仿写的内容。
3、借用原来诗歌的开头结尾合成一首完整的小诗。
2、茉莉花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10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写作顺序。
3、体会课文中茉莉花的变化和“我”不断变化的心情。
4、从养花的经历中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茉莉花的变化和“我”不断变化的心情。从“我”和他*的养花经历中领悟到做事应坚持不懈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歌,导入新课
1、在我们江南,流传着一首十分好听的民歌《茉莉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好吗? 听了这首名歌,你对茉莉花有了什么印象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愉悦的感觉来学习一篇描写《茉莉花》的文章。
2、板书:茉莉花(齐读课题)
二、初知大意:
1、师: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用心地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出示字词,开火车认读
师:文章中有一些词语用得很好,我想大家在读书的时候一定留意到了。你能读好它们吗?先自己试试看,开火车读,齐读。
(2)课文写了一件关于茉莉花的什么事呢?谁先来说一说。(我和妈妈逛花市时买回一盆茉莉花,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茉莉花开出了朵朵似雪如玉的小花。)
三、品读感悟:
(一)品悟描写茉莉花变化的句子
1、刚买回家的茉莉花
(1)刚买回家的茉莉花是什么样子的?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叶子稀疏,不见花影)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的?(屏幕出示: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稀疏的叶子,连花的影子也见不着。)
师:面对这样一盆茉莉花,我对它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吗?谁能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们?
大屏幕出示:
回家后,我把茉莉花放在阳台上,每天都精心照料它,焦急地盼望它能早日开放。渐渐地,我不再关心它了。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起先,我急切地盼望茉莉花能早日开花,后来,我对还是老样子的茉莉花失望了。)
是呀,在等待花开的日子里,我的心情由急切变为失望,你能把这一变化的过程读出来吗? 大屏幕出示:朗读指导
2、初夏时节的茉莉花
师:正如时间在悄悄地流逝,阳台上的茉莉花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初夏时节,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长出叶子 露出小苞)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指名读)
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整株茉莉花都绿油油的了。枝上还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苞,他们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露水呢。
知道吗?小时候的你们就曾经如此贪婪地吮吸过妈妈甘甜的乳汁呢!面对这样的变化,小作者他感到了惊喜,板书:惊喜 理解“惊喜”一词,谁能把他的惊喜读出来?
3、后来,茉莉花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是怎么描写的?请你读一读,好吗?
大屏幕出示: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欣赏茉莉花盛开的图片 这就是欣然怒放的茉莉花(同时播放旋律优美的钢琴曲《茉莉花》)
画面定格:
欣赏着一朵朵洁白无暇的茉莉花,呼吸着那扑鼻的芬芳,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你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带着这份发自内心的快乐来读读这段话。
是呀,小作者也和你们一样,陶醉在了茉莉花的美丽纯洁中,陶醉在了无边的快乐中。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感受一下茉莉花的美!
大屏幕出示描写描写茉莉花的句子
师:在品读这些描写茉莉花的句子中,同学们可曾发现,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茉莉花的生长变化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随机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就可以把茉莉花的生长变化介绍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配乐朗读,体会写法的巧妙。
(二)品悟妈妈精心照料茉莉花的句子。
师:飘香的茉莉花带给人喜悦的心情,带给人美的享受,而这一切离不开谁的精心照料? 文中妈妈是怎么做的呢?交流有关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再次回读描写茉莉花变化的句子。
机动:生活中,你有这种坚持不懈最终有所收获的经历吗?
(三)品读文末意味深长的句子
师:收获的日子里,妈妈泡了一杯茉莉花茶叫我品尝,那味道真是好极了!除了浓浓的茉莉花香,我还品出了什么味道?(茉莉花的纯洁美丽,收获的喜悦,做事需要坚持不懈等)
四:欣赏小诗:《茉莉花开》
3、我画什么
教学目标:
1、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9个生字。
2、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发挥想像,大胆、真实地说出自己的心愿,并能用一、二句话写下来。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以对话为主的课文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发挥想像,大胆、真实地说出、写出自己的心愿。教学过程:
一、从“画”入手,激情激趣。
1、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轻声读一段话:
(出示)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马良的孩子得到一支神笔,用它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了。画的公鸡会啼叫,画的犁头能耕地„„多带劲啊!
指名读、范读、齐读(适时纠错或解决学生的疑问)
(重点:劲)
2、简述《神笔马良》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感悟体验。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录音,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几句话介绍。
一天,在 看。他们都想有一本神笔,因为。他们设想如果有一支神笔,又只能画一次,自己最想画什么。他们有的想画,有的想画,最后大家一致想把机会让给,因为。
(2)师生交流。
2、尝试新法,学习课文。
(1)师:这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尝试。平时的语文课,老师提问你们回答。今天这堂课,老师没有问题,只有两个提示:(出示)我们的收获 我们的问题。请你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共同完成课文的学习。
(出示学习建议: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轻声读文,想想收获;默读全文,提出问题。)(2)分组学习3--15节。
3、大组交流并完成练习。(这部分的交流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调控,重点落在对话的朗读指导上;前一部分的对话主要表现人物的特点;后一部分的对话主要表现人物的神态。)
(1)学习收获交流。
(2)训练1——词语部分:小试身手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句中。
一本正经 眉开眼笑 无可奈何 吞吞吐吐
·“我是小老师,你得听我的!”弟弟()地说。
·狼()地对狐狸说:“我还是被
聪明的猎人抓住了。”
·“我„„ 我„„”小芳()地说,“我不记
得了。”
·老农()地说:“瑞雪兆丰年呐!”(3)训练2——说话部分:
学了本文,我感触最深的是„„
(学生交流前可以再听一遍录音,也可以跟着读,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1)前后两人交流。
(2)大组交流,教师点拨。
三、从“说”到 “写”,学习表达。
1、假如你有一支这样的神笔,只能画一次,你最想画什么?让我们再来看看文中大家的心愿:
出示句子:
“听我说,我要给我们足球队画一个大球场,像世界杯赛那样的。”元元抢着说道。
“我呀,”周明慢条斯理地说,“要画一个凉棚,给大街上的民警叔叔遮风挡雨。”
“我要画好多好多双眼睛,”张小丽深情地接着说,“送给爸爸、妈妈和他们的工友。”
2、说说你的心愿。
3、把你的心愿写下来。
4、把写的心愿条贴到心愿树上。
(边贴边交流)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谈话。
孩子们的心愿是那么纯洁、那么善良、那么真挚,这就是我们新世纪少年的风范。同学们,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最想画的是什么呢?
2、布置作业。
以“假如我有一支神笔„„”为开头,写一段连贯的话。
4、刮脸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焕、嚷”;理解“容光焕发”。
2、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3、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词句,并且根据人物表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教学难点:
1、认识转折关系,并能用“但是”造句。
2、理解关键句,通过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特点,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板:4 刮脸
师:平时,你看到谁需要刮脸?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谁要刮脸? 板:小贝当 师:小贝当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他为什么要刮脸?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用“??”划出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出示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交流句子
出示: 理好头发,小贝当又让理发师给他刮脸。他指指边上那为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小贝当大声喊:“理发员,你怎么还不放下报纸,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才刮脸呀?”
指导读句:两句中第二句比较好把握,我们可以根据提示语要求读好。
第一句要读好必须先来理解它的意思。
问:小贝当怎么说?“我要像他一样”??“他”指谁?“一样”是怎样?
(为脸腮光净、容光焕发)
学习“焕”,生说字形。跟师说“容光焕发”,师:是指人很有精神的样子。
问:你觉得小贝当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板书:天真可爱、渴望长大(读出句子的语气)
2、快速度全文,找出文中最能看出小贝当渴望长大的内容,大声读出来。
出示句子: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对老板说:“我是大人了,你该叫我贝当先生。” 指导读好句子,读出小贝当渴望长大、可爱的语气。
师:小贝当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孩子。除了老师出示的三句句子外,课文中还有一些反映小贝当天真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学习,找出句子通过抓小贝当的言行来体会。
3、小组学习后,按先后顺序交流。
出示句子: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嚷道:“我要剃头!”
指导:“嚷”请学生上黑板写,注意笔顺,在集体书空。(有感情朗读)
出示句子: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但是他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有感情朗读)问:小贝当怎样读报?他认真的表现在??(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他识字吗?不识字应该对报上的内容不感兴趣,为何小贝当看得那么认真?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句句子:“小贝当才读二年级,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按一般情况来说,句子后面的内容应该讲他不爱看报。而现在后一句内容的意思与前一句截然相反,句子中出现了一个词,将前后意思相反的内容连了起来,这个词就是??“但是”。
4、请学生用“但是”造句。
师:同学们的句子造得真好,让我们再回到课文里,课文中还有一位非常幽默人物,他的出现更让我们体会到小贝当的可爱,他就是?? 理发师
5、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齐读课文。
三、开心一刻
1、师:在成长过程中,你有什么笑话来让大家“开心一笑”吗?
2、交流。(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5、童年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加部首组词,进行的字词的积累。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如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按要求圈划词句。
4、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2、能边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如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按要求圈划词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童年的朋友
师:小时候,你有哪些朋友?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人,玩具、摆设、书籍等都可以是童年的朋友)
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里,男主人公也有一位童年的朋友,他是谁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童年的朋友指谁?他和作者之间发生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初步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用笔划出有关句子。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
2、交流,出示第二段,指导朗读。A 正确、流利地读,要有适当地停顿。B 比较句子: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
那不一样大小的眼睛十分快活地瞧着我,两手朝上举着,似乎再开玩笑,说它不等我打就投降了。——加上作者的想像,小熊仿佛有了生命,3、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的?圈划出有关的词句。
A比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
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加上作者的想像,小熊仿佛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与它的深厚友谊。
B 说话:小熊一大一小的眼镜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我对小熊说:“。”
C指导朗读第三节,读出我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对自己的自责。
4、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正当我自责的时候,细心的妈妈发现了我的异样,“你怎么啦?”妈妈问道,“出了什么事?” 自由读,指名读。
5、“我”曾经急着要当一个拳击家,现在我却告诉妈妈——(生读:没什么。妈妈。我不过是改变了注意,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可见,“我”是一个()的孩子。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练习指导
1、加部首组字再组词,引导学生从形声字入手进行区别,声旁表音,形旁表意,以此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2、结合文本,试着学习围绕词语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如:夏天到了,天气热了„„
下课了,校园热闹起来„„
3、语言直播厅
介绍一个发生在你和你心爱的玩具之间的故事。
综合练习1 教学目标:
1. 复习部首查字珐,选择合适的解释条。
2. 区分近义词,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使用。
3. 能按事情发生的顺序,依照“先„„再„„最后„„”排列句序。4. 阅读分析,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果然”的意思。
5. 了解书信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方式,收集并讲述与书信有关的小故事或趣闻。6. 熟记与学习有关的名言。7. 会写左窄右宽的字。重点和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并能根据词义选择合适的解释条。2.掌握“先„„再„„最后„„”所表示的事情先后顺序。3.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果然”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也奥妙无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文字的宝藏库,去找找宝藏深处的秘密。
二、练习
第一关:部首查字法,寻找解释条
1、复习部首查字法。
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表格的第一第二列,同桌相互检查,保证正确率。
2、查字法,为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条。第二关:巧辨词语,区分词义 出示:果然 居然
突然
1、读一读,想一想,这三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2、根据句子意思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3、读读句子,想一想,说说选择的依据。第三关:连句成段写序号
1、学生完成连句成段练习。
2、学生交流。
3、轻声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4、交流,小结:“先„„再„„最后„„”表示先后顺序。第四关:驱蚊有新招,分析有秘方
操作要点提示:以小练习的方式,由学生独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第五关:书信展览
复习书信的用处、格式等。第六关:出示名人名言:
1、指名学生读,正音。说,悦。
2、教师稍做解释,学生谈感受。
3、读读背背
第七关:写字关(写左窄右宽的字)找四个字的相同点,左窄右宽。
教师书写,学生观察:左边不要写得太宽。
三、总结。
看图作文:小猪学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四幅图片。
2、根据图片,用连贯的几句话写一个故事。教学重点:
用连贯的几句话写一个故事。教学难点:
把话写通顺,用词准确。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看图,读懂图意。
仔细看图,每一张图上画了什么,用“谁干什么”说一说。四幅图连起来看,相互有什么关系?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用连贯的几句话说清楚故事
1、以第一张图为例,用两三句话把意思说具体。
2、小组内说第二张图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3、自己练说第三、四张图的意思,再全班交流。
4、完整地说故事。
三、写作、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