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绝对值》(5篇)

时间:2019-05-15 01:2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数学教案《绝对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数学教案《绝对值》》。

第一篇:初一数学教案《绝对值》

1.2.4 绝对值(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根据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距离”,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②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解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②体验运用直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给出一个数,会求它的绝对值.

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 请两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向左、向右行3米.

交流 ①他们所走的路线相同吗? ②若向右为正,分别可怎样表示他们的位置? ③他们所走的路程的远近是多少?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观察 出示一组数6与-6,3.5与-3.5,1和-1,它们互为________,•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

【总结】 例如6和-6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两点虽然分布在原点的两边,•但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如果我们不考虑两点在原点的哪一边,只考虑它们到原点的距离,这个距离都是6,我们就把这个距离叫做6和-6的绝对值.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想一想(1)-3的绝对值是什么?

(2)+23的绝对值是多少? 7(3)-12的绝对值呢?

(4)a的绝对值呢?

思考 例1 求8,-8,3,-3,11,-的绝对值.你发现了什么? 44

总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同.

例2 求+2.3,-1.6,9,0,-7,+3的绝对值.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零. 例3 一个数的绝对值可能是负数吗?可以是什么数?

讨论 字母a可以代表任意的数,那么表示什么数?这时a的绝对值分别是多少?

归纳

若a>0,则│a│=a 若a<0,则│a│=-a 若a=0,则│a│=0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题填空:

(1)绝对值等于4的数有 个,它们是 .

(2)绝对值等于-3的数有 个.

(3)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 个,它们是 .(4)①若│a│=2,则a= .

②若│-a│=3,则a= .

(5)绝对值不大于2的整数是

(6)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思考:如果a<0,那么-│a│= a .

【点评】 去绝对值符号,首先要判断绝对值里的正负情况,由此发展自身的合情推理能力.

备选例题

(2004·四川资阳)绝对值为4的数是()A.±4 B.4 C.-4 D.2 【点拨】 要注意到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答案】 A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本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绝对值,要注意掌握以下两点: ①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在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是正数还是负数. 1.阅读与理解:

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所示,│AB│=│OB│=│b│=│a-b│; 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

① 如图(2)所示,点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 ② 如图(3)所示,点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 ③ 如图(4)所示,点都在原点的两边,│AB│=│OA│+│OB│=│a│+│b│=•-a+b=│a-b│;

aO(A)(1)bBaOA(2)bBbBaA(3)OaAO(4)bB

综上,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 2.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如果│AB│=2,那么x•为;

(3)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 .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3│=,+│-0.27│=,-│+26│=,-(+24)= .

(2)-4的绝对值是,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

(3)若│x│=2,则x=,若│-x│=2,则x= .若│-x│=-3,则x .

(4)│3.14-|= .

(5)绝对值小于3的所有整数有 . 2.选择题

(1)则│a│≥0,那么()

A.a>0 B.a<0 C.a≠0 D.a为任意数

(2)若│a│=│b│,则a、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0或a-b=0 D.a=0且b=0(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a的绝对值比它本身大,则a一定是负数 B.如果两个数不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也必不相等 C.两个负有理数,绝对值大的离原点远 D.两个负有理数,大的离原点近

(4)若│x│+x=0,则x一定是(C)

A.负数 B.0 C.非正数 D.非负数

(5)已知│a+b│+│a-b│-2b=0,在数轴上给出关于a、b的四种位置关系,•则可能成立的有()

a0bb0a0ab0ba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提升能力

3.若实数a、b满足│3a-1│+│b-2│=0,求a+b的值.

【答案】

开放探究

4.正式排球比赛,对所使用的排球的重量是严重规定的,检查5个排球的重量,超过规定重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规定重量的克数记作负数,检查结果如下表: +15-10 +30-20-40 指出哪个排球的质量好一些(即重量最接近规定重量)?你怎样用学过的绝对值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

【答案】 5.新中考题

(2004·长沙)-2的绝对值是

1.2.4 绝对值(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难点: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能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吗?

(1)│-3│ │-8│(2)4-5(3)0 3(4)-7 0(5)0.9 1.2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讨论交流 由以上各组数的大小比较可见:正数都大于0,0都大于负数,正数都大于负数.

思考 若任取两个负数,该如何比较它的大小呢?

点拨 若-7表示-7℃,-1表示-1℃,则两个温度谁高谁低?

◆ 注意

①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又多了一种方法,即: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②异号的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先比较它们的绝对值. ③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要小.即:利用数轴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和-2.7 653(2)-和-

7455解:(1)∵ |-|=

│-2.7│=2.7 6655而<2.7 ∴ ->-2.7 66(2)

例2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用“〈”号把下列数连接起来.-4,-(-),│-0.6│,-0.6,-│4.2│

23解:

例3 自己任写三个数,使它大于-而小于-.

例4 已知│a│=4,│b│=3,且a>b,求a、b的值.

【答案】

备选例题

(2004.江苏南通)如图所示,在所给数轴上画出数-3,-1,│-2│的点.把这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

01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你能掌握两种方法吗?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把这些数表示出来,•然后根据“数轴上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大”来比较;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来进行.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绝对值小于3的负整数有,绝对值不小于2且不大于5的非负整数有

(2)若│x│=-x,则,若=1,则 .

(3)用“〉”、“=”、“〈”填空:

①-7-5 ②-0.1-0.01 ③-│-3.2│-(-3.2)④-│-│-3.34

3881 ⑤--

⑥-(-)0.025 97422202 ⑦--3.14

⑧--

20323(4)若│x+3│=5,则x= . 2.选择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a B.2a>a C.a>-D.│a│≥a

a11(2)下列分数中,大于-而小于-的数是()

3411436 A.- B.- C.- D.-

13161720(3)│m│与-5m的大小关系是()A.│m│>-5m B.│m│<-5m C.│m│=-5m D.以上都有可能

|a|(4)m≠0,则=()

a A.1 B.-1 C.±1 D.无法判断 提升能力 3.解答题

76(1)比较-和-的大小,并写出比较过程.

87【答案】

(2)求同时满足:①│a│=6,②-a>0这两个条件的有理数a. 【答案】(3)将有理数:-(-4),0,-│-3│,-│+2│,-│-(+1.5)│,-(-3),│-(+2)

22│表示到数轴上,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答案】

(4)甲、乙、丙、丁四个有理数讨论大小问题.甲说:我是正整数中最小的.•乙说:我是绝对值最小的.丙说:我与甲的一半相反.丁说:我是丙的倒数.你能写出它们分别是多少吗?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答案】

(5)若a<0,b>0,且│a│<│b│,试用“〈”号连接a、b、-a、-b.

【答案】

1.阅读与理解:

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所示,│AB│=│OB│=│b│=│a-b│; 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

④ 如图(2)所示,点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 ⑤ 如图(3)所示,点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 ⑥ 如图(4)所示,点都在原点的两边,│AB│=│OA│+│OB│=│a│+│b│=•-a+b=│a-b│;

aO(A)(1)bBaOA(2)bBbBaA(3)OaAO(4)bB 综上,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 2.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2)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如果│AB│=2,那么x•为

(3)当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 .

23.(1)阅读下列比较-a与-a的大小的解题过程:

322 解:∵│-a│=a,│-a│=a

3322 又∵a>a ∴-a<-a 33 你认为上述解答过程正确吗?与同学们研究,并发表你的看法.(2)要比较有理数a和a的大小时,因为a的正、负不能确定.所以要分a>0,a=0,3a<0三种情况讨论: 当a>0时,a>a.

当a=0时,a=a.

当a<0时,a

第二篇:绝对值初中数学教案

1.了解绝对值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

2.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3.在绝对值概念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绝对值概念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关于绝对值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还是绝对值的代数定义,都揭示了绝对值的一个重要性质——非负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无论a取任意有理数,都有。

教材上绝对值的定义是从几何角度给出的,也就是从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出发,得到的定义。这样,数轴的概念、画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相反数,以及绝对值,通过数轴,这些知识都联系在一起了。此外,0的绝对值是0,从几何定义出发,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二、知识结构

绝对值的定义 绝对值的表示方法 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用语言叙述绝对值的定义,用解析式的形式给出绝对值的定义,或利用数轴定义绝对值,从理论上讲都是可以的.初学绝对值用语言叙述的定义,好像更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以后逐步改用解析式表示绝对值的定义,即

在教学中,只能突出一种定义,否则容易引起混乱.可以把利用数轴给出的定义作为绝对值的一种直观解释.

此外,要反复提醒学生: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不能是负数,但不能说一定是正数.“非负数”的概念视学生的情况,逐步渗透,逐步提出.

四、有关绝对值的一些内容

1.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2.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

(2)一个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五、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因为两个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是:绝对值较大的负数一定在绝对值较小的负数左边,所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两个正数大小的比较,与小学学习的方法一致,绝对值大的较大.

第三篇:初一数学 绝对值教案

绝 对 值(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明确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和几何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会在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条件下求这个数;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内容简析】

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非负性,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从几何与代数的角度阐述绝对值的概念,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

【流程设计】

一、旧知再现

1.在数轴上分别标出–5,3.5,0及它们的相反数所对应的点。

2.在数轴上找出与原点距离等于6的点。

3.相反数是怎样定义的?

引导学生从代数与几何两方面的特点出发回答相反数的定义。从几何方面可以说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从代数方面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那么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相同呢?由此引入新课,归纳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二、新知探索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如|–5|=5,|3.5|=3.5,|–6|=6,|6|=6,|0|=0。2.绝对值的表示方法

数a的绝对值记作|a|,读作“a的绝对值”。

3.绝对值的代数定义(性质)

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②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③0的绝对值是0。

即:①若a>0,则|a|=a; ②若a<0,则|a|=–a; ③若a=0,则|a|=0;

a(a0)a0(a0)。或写成:a(a0)4.绝对值的非负性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

三、范例共做

例1: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并分别指出它们的绝对值:

8,–8,1,–1,0,–3。44分析:本例旨在巩固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例2:计算:

(1)|0.32|+|0.3|;

(2)|–4.2|–|4.2|;(3)|–2|–(–2)。33 分析: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然后由绝对值的性质得到。在(3)中要注意区分绝对值符号与括号的不同含义。

四、小结提高

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其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方面考虑,从几何方面看,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它具有非负性;从代数方面看,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注意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0。

五、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负数 C.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不是负数 D.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数

2.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那么这个数()

A.必为正数

B.必为负数

C.一定不是正数

D.一定不是负数 3.下列语句正确的个数有()

①若a=b,则|a|=|b|;②若a= –b,则|a|=|b|;③若|a|=|b|,则a=b;④若|a|=b,则a=b;⑤若|a|= –b,则a= –b;⑥若|a|=b,则a=±b。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绝对值等于4的数是()

A.4

B.–4

C.±4

D.以上均不对

5.计算:|–(+3.6)|+|–(–1.2)|–|–[+(–4)]|

六、课后思考

已知|x–2|+|y–3|+|z–4|=0,求x+y–z的值。

绝对值(2)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绝对值的概念;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内容简析】

前面已经学习了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的方法,本节是在讲了绝对值概念之后,介绍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方法,这既可以巩固绝对值的概念,又把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提高了一步,利用绝对值,就可以不必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了。本节的重点是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异分母负分数的大小是教学中的难点。【流程设计】

一、旧知再现 1.复习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2.复习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和0,负数小于一切正数和0,0大于一切负数而小于一切正数。

二、新知探索

引例:比较大小

(1)|–3|与|–8|;|–2|与|–1|;

3(2)4与–5;0.9与1.2;–8与0;–7与–1。

通过练习一方面进一步巩固绝对值概念,另一方面又回顾了两个正整数、正分数、正小数、正数与0、0与负数、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对于两个负数可以借助于数轴比较大小,但较繁琐。

通过观察几组负数的大小与他们的绝对值的大小的关系,便可发现两个负数的大小规律: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三、范例共做

例1:比较大小

(1)–0.3与–0.1;(2)–2与–3。34解:(1)∵ |–0.3|=0.3,|–0.1|=0.1

0.3>0.1 ∴ –0.3<–0.1(2)∵ |–2|=2=8,|–3|=3=9 331244128<9

1212∴ –2>–3 34 说明:①要求学生严格按此格式书写,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②注意符号“∵”、“∴”的写法、读法和用法;③对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可以不必再借助于数轴而直接进行;④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要通分将分母化为相同。

例2:用“>”连接下列个数:

2.6,–4.5,1,0,–22 103 分析:多个有理数比较大小时,应根据“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和0,负数小于一切正数和0,0大于一切负数而小于一切正数”进行分组比较,即只需正数和正数比,负数和负数比。

四、小结提高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先比较它们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确定两数的大小。

六、巩固练习

1.设a、b为两个有理数,且a<b<0,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a|>|b| B.–a<–b C.–a<|b| D.|a|<–b

2.如果a>0,b<0,|a|<|b|,则a,b,–a,–b的大小关系是()

A.–b>a>–a>b

B.a>b>–a>–b

C.–b>a>b>–a

D.b>a>–b>–a 4.比较大小:

(1)–98 –99;(2)–π –3.14;(3)–3 –0.273。9911100

第四篇:初一数学教案

1.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项式乘法直接计算得出的:

与一般式多项式的乘法一样,积的项数是多项式项数的积,即四项.合并同类项后仅得两项.

2.这一公式的结构特征: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和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代数式.只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运用这一公式.例如

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变形,例如,变形为,两个数就可以看清楚了.

3.关于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在学习时应注意: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上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和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4)对于形如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相乘,就可以运用上述公式来计算.

三、教法建议

1.可以将“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可能为四项、三项、两项中找出积为两项的特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加以实践检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的试算、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得出为什么有的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为两项,因为其中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另两项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时为零,即

(a+b)(a-b)=a2+ab-ab-b2=a2-b2.

这样得出平方差公式,并且把这类乘法的实质讲清楚了.

3.通过例题、练习与小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这里特别要求学生注意公式的结构,教师可以用对应思想来加强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训练,如计算(1+2x)(1-2x),(1+2x)(1-2x)=12-(2x)2=1-4x2

↓ ↓ ↓ ↓ ↑ ↑

(a + b)(a-b)=a2-b2.

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不容易出差错.

另外,在计算中不一定用一种模式刻板地应用公式,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运算法则,经过变形后灵活应用公式,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难点:用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题目能否使用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师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学生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两个二项式相乘,乘式具备什么特征时,积才会是二项式?为什么具备这些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会是两项呢?而它们的积又有什么特征?

(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这是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继而指出,在多项式的乘法中,对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我们把它写成公式,并加以熟记,以便遇到类似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以后经常遇到(a+b)(a-b)这种乘法,所以把(a+b)(a-b)=a2-b2作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五篇: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

·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 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二课时 · 同底数幂的除法 · 完全平方公式

·平方差公式 · 多项式的乘法 ·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 单项式的乘法

·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二)

·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 同底数幂的乘法(二)· 同底数幂的乘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

· 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设计方案(二)· 不等式的解集

·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二)·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三课时

·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二课时 2005/12/9 2005/11/17 2005/3/2 2005/1/21 2005/12/1

2005/4/13 2005/8/9 2005/12/20 2005/9/12 2005/2/18

2005/6/3 2005/5/11 2005/2/3 2005/6/14 2005/6/22

2005/6/9 2005/1/18 2005/12/2 2005/8/15 2005/8/2

2005/12/14

·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 ·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 二元一次方程组 · 定理与证明(二)· 定理与证明(一)

· 命题 教学设计方案(二)· 命题

·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二)·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

2005/8/24 2005/5/16 2005/8/21 2005/12/6

2005/4/18 2005/5/7 2005/6/21 2005/10/6 2005/2/18

2005/6/3 2005/11/13 2005/3/25 2005/4/17

下载初一数学教案《绝对值》(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数学教案《绝对值》(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

    初一数学教案(共5篇)

    1.1 正数和负数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 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 2. 掌握负数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3. 会判断一个数是负数还是正数。 4. 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生活和生......

    初一数学教案[共5篇]

    天博瑞星教育课题:绝对值的意义 教学目标: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机各种题型 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点 概念: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性质:①正......

    初一奥数提高班第03讲-绝对值_

    金苹果文化培训学校奥数学提高班第3讲绝对值 (1)一 主要知识点回顾1.有理数: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简称正数、负数和零 2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

    初一数学教案:有序数对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初一数学教案:有序数对 学习目标:1、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2、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

    洋思中学初一数学教案

    洋思中学初一数学教案 课题:5.3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材:新课标苏科版 学习目标:会运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同一个量. 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绝对值说课稿

    绝对值 各位评委,领导: 下午好! 我叫,来自四川师范大学。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绝对值》。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下面从教材......

    绝对值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数学绝对值说课稿 斫曹中学周定轩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绝对值内容。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学生已经认识了数轴,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