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广西梧州地区为例(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1:5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学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广西梧州地区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学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广西梧州地区为例》。

第一篇:英语学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广西梧州地区为例

英语学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广西梧州地区为例

目录

内容摘要:............................................................................................................................................1

一、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界定....................................................................................................1

(一)课程资源.............................................................................................................................1

(二)乡土课程资源.....................................................................................................................2

(三)英语乡土课程资源.............................................................................................................2

二、梧州地区乡土课程资源简介........................................................................................................2

(一)自然资源.............................................................................................................................2 1.鸳江春泛.............................................................................................................................2 2.白云山景区.........................................................................................................................2

(二)社会资源.............................................................................................................................3 1.六堡茶文化.........................................................................................................................3 2.特色饮食文化.....................................................................................................................3 3.龙母文化.............................................................................................................................3 4.骑楼文化.............................................................................................................................4 5.宝石文化.............................................................................................................................4 6.历史人文.............................................................................................................................4

三、梧州地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一)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4 1.结合学科特性原则.............................................................................................................5 2.融入乡情原则.....................................................................................................................5 3.实现课程目标原则.............................................................................................................5 4.多渠道、多样化原则.........................................................................................................5

(二)梧州地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5

(三)梧州地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途径和策略.............................................................6 1.课堂内的运用.....................................................................................................................6 2.课堂外的运用.....................................................................................................................7 参考文献................................................................................................................................................8

英语学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广西梧州地区为例

内容摘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学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就是其中之一。这类资源有着土色土乡的知识内涵、个性独特的地方文化,若将其融入课程中,能更亲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也将成为丰富课程资源、推动课程改革的崭新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要求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需要乡土课程资源的融入。

关键词:梧州地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界定

为进一步探讨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我们首先要清晰了解“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和“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内涵及类型特点,正确把握三者间的关系,全面认识和理解英语乡土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

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可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的阐述,有关课程资源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课程资源可以是教辅资料、硬件实施、软件资源,也可以是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的总和。总的来说,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可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开发的资源多种多样,但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1。

由此可见,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价值潜在性等特点。依照不同的标准、原则、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5中类别。根据来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根据性质,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物理特征和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根据功能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特点,可分为素材课程资源和条件课程资源。

(二)乡土课程资源

“乡土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种类型,其特点在于“乡土”二字。“乡土”是人出生、成长或居住的某一地域,它由人、自然、社会、历史等多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并在这一地域中形成了特有的自然、人文特色文化。因此,“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具体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因素2。

(三)英语乡土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版)》(教育部,2011)指出:“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教材、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此外,课程资源还包括的人的资源,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因此,英语乡土课程资源是指某一具体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人文特征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英语学科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

二、梧州地区乡土课程资源简介

梧州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部,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自古的城市都是在大江河流中孕育而生,而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的黄金水道造就了梧州的发展。江河孕育下的梧州小城,有着丰富的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一)自然资源 1.鸳江春泛

清澈的抚河承接漓江的清新,自北向南将梧州城区自然划分为河东、河西两大区域。自西向东泛黄的西江水滔滔不绝地奔向珠江水域,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一浊一清、一急一缓,泾渭分明,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自然景象——鸳鸯江。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当年获赦路经此地曾留下了“我爱清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的优美诗句。2.白云山景区

白云山是梧州市区内最高的山峰,海拔386米,遥连五岭,俯瞰三江,雨后会出现“云岭晴岚“奇观。古籍记载:“山脉发自临贺,高百余仞,回出群峰,遥连云岭,俯瞰三江,2 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载《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1期,第82页。雄峙于城东北。”山上伏虎岩上松林遍布,山风吹过,发出呼啸之声,有“松涛虎啸”之说。山中的龙吟亭、观瀑阁、探幽桥等景色优美,充满野趣3。

(二)社会资源 1.六堡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西湖有龙井茶、洞庭有碧螺春、云南亦有普洱茶以闻名中外,梧州则以六堡茶文化而驰名。六堡茶属黑茶,因产于梧州市苍梧县的六堡镇而得名,其产茶制茶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广西通志稿》曾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到清嘉庆年间,六堡茶以独特的槟榔香味名列二十四名茶之列,享誉海内外。

现今,六堡镇内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由农户采摘鲜叶,经过杀青、揉捻、沤堆(堆闷)、烘焙、复揉、干燥,然后蒸压装箩,堆置陈化而成。2008年,传统的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特色饮食文化

梧州风味小吃在广西素有“食在梧州”的美誉,其中龟苓膏和冰泉豆浆最为出名。梧州龟苓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朝中专供皇帝食用的滋补之品。它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主料,配以生地等中药材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热祛湿、养血生肌、止痒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4。

冰泉,位于梧州城东北侧山下,是一口历史悠久的古井。梧州冰泉豆浆是用冰泉之水与黄豆磨浆,经煮制而成。冰泉豆浆据传始于明代永乐年间,几度兴衰,工艺进行了很大改进,从选豆、浸豆、细磨、滤渣到熬煮火候、加糖比例都有严格规定,熬成豆浆后,浆汁滴下时像断线珍珠散落,故又名“滴珠豆浆”5。3.龙母文化

梧州龙母庙位于梧州市桂林路,占地5000多平方米。始建于北宋,明万历和清康熙、雍正年间重修,因纪念春秋战国时百越仓吾族首领——龙母而得名。龙母,类似福建、台湾的妈祖,在两广、港澳及东南亚一带享有盛誉。民间传说梧州是龙母诞生地,龙母的故乡,岭南的龙都,故有龙母庙建于梧州6。

农历五月初八为“龙母诞”,这是信奉龙母地区特有的节日。这一天,各地的人们会到 34 陈听正:《走遍广西》,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年版,第221页。

美食生活工作室:《中国味道》,青岛.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第195页。5 任百尊:《中国食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535页。6 蓝日基:《广西之最》,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梧州龙母庙,通过进香祈祷、燃放炮竹、龙头水洗礼等方式进行祭祀。4.骑楼文化

骑楼是来自西方的建筑形式,它最早盛行于西欧、地中海一带,是临街商业楼房的一种建筑形式。跟着西方殖民地者的脚步传播,在亚洲的传播从马六甲到广州,再到上海、梧州等地7。梧州的骑楼建筑融入了本土的特点,底层楼层高,并设置水门和铁环以应对常年洪水的来袭。梧州骑楼城是现今我国保存最完整的骑楼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5.宝石文化

梧州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宝石加工城,每年生产超过136亿粒人工宝石,约占全国产量80%、世界产量70%的市场份额,也造就了“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名号。每年的11月1日至5日是“梧州国际宝石节”,期间,世界各地的宝石商人会聚集梧州参加贸易盛会,进行商务洽谈。6.历史人文

在西江奇山秀水的滋养下,梧州这座小城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的印记。李济深故居、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梧州中山纪念堂、珠山上的英国领事署旧址等都见证着梧州的历史人文发展。

以上是在梧州地区所挖掘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都十分丰富,有价值且孕育着浓厚的乡土文化。这些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与英语学科结合,引入课堂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三、梧州地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从上一章节的简介中可以看出,梧州在自然环境及历史人文方面都有着丰富的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可以运用到英语课堂中。

(一)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包括共享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及因地制宜原则。其中,因地制宜原则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根据不同的地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8。以此原则为指导,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朱育兆:《梧州骑楼》,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1.结合学科特性原则

英语学科属于语言教育,是一门技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具有记忆性、新异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大量的信息需要记忆;跟汉语间有差异也有相同点;作为一种交际工具,需要以应用为载体;英语学科的学习除了学习语言知识,还要了解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人文等。

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要寻找符合学科特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服务于本学科课堂的知识、素材或实物等资源。2.融入乡情原则

“乡情”是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本质特征,开发与利用时必须融入本地的乡土文化,选择本地域代表性的、有价值的自然、历史、人文等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3.实现课程目标原则

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分别要达到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艺术五个维度的目标。英语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也应围绕着实现这五个目标而展开,选择和利用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本土资源。4.多渠道、多样化原则

英语乡土课程资源要从多渠道进行开发,如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挖掘,力求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在运用英语乡土课程资源过程中,也应使用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呈现资源。

(二)梧州地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要根据梧州地区、梧州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资源开发的行动方案,通过资源调查、资源分析与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实际行动,推动乡土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9。(P53)其开发的主要途径如下:

第一,资源调查。梧州学校已有的,和有待开发的英语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整体的盘点,建立一个英语学科有关乡土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对资源进行系统、详细地记录。第二,资源分析。梧州学校现有的乡土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分析它们的优势、劣势、机遇等,讨论运用的策略。第三,资源规划。学校和教师对已挖掘出来的有价值的英语乡土课程资源进行规划,确定这些资源能用在哪些地方,具体如何结合英语教学来使用等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规划。此外,学校在开发乡土资源时还可让学生共同参与,扩大资源开发渠道。学校与学校间应建立资源共享的平台,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以促进乡土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开 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3页。发。

(三)梧州地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途径和策略

已开发的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只有深入到课堂教学层面,与课堂标准和教材所承载的知识、能力等一同真实地进入课堂、进入教学过程时,乡土课程资源的建设才能由表及里地走向深刻,其资源的丰富内涵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主要有两大途径,第一是运用到课堂内,结合课堂活动一同开展;第二是运用到课堂外,通过课外的活动增加对资源的利用。1.课堂内的运用

(1)结合教材

英语乡土课程资源的运用要与教材内容、主题等相结合,才能实际有效地运用到课程中去。如普通高中英语必修3(人教版)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世界各地的节日),此时,可以在课堂内引入梧州的英语乡土课程资源——龙母诞,具体可运用在写作课中。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各地的节日后,对节日的主题词汇有了一定掌握,本单元写作课的目标学生懂得如何介绍节日,包括节日的历史来源、时间、地点、形式等。课堂中,教师具体介绍“龙母诞”,通过中外节日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龙母诞”是当地熟知的节日,引导学生把已有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

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运用到课堂中。教师收集的与英语学科、教材知识相关的本土资源,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呈现。如普通高中英语必修3(人教版)中第二单元的主题是Healthy Eating(健康饮食),教师在引入话题时可以通过与学生讨论梧州地区的饮食习惯来展开。梧州本土的美食资源众多,不能一一用实物展示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课堂中,学生学习梧州美食的英文表达,更贴近他们的生活;通过对梧州饮食文化的讨论,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了解并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3)创设情境

通过梧州地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为背景创设情境,可以自然地运用到英语课堂中。语言的学习需要语境,在本土的社会情境中融入英语学习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实用性和真实感。如在英语课堂的口语练习中,创设乡土的生活场景,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在白云山遇见外国人问路的场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模拟对话内容。(3)开展活动

课堂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运用梧州英语乡土课程资源作为主题。如初中How much is it?(这个多少钱?)一课中,可以用“梧州宝石展销会”为背景主题,在课堂上模拟设计一个展销宝石的活动,学生模拟宝石卖家或来自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的商人,用英语交流购买产品。

(4)启发思索

英语学科的教学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创新思维、分析综合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这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乡土资源更能引发学生的思索。因此,英语课程资源在课堂上可以用于启发学生思索。如普通高中英语必修2中的第二单元的主题是Cultural relics(文化遗产),对是否保护、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讨论中,可以引入乡土的课程资源——梧州骑楼文化,让学生思考是否要保留骑楼文化、骑楼文化的价值在哪里等问题展开讨论。2.课堂外的运用

(1)实地参观学习

梧州地区有许多历史人文资源,如李济深故居、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梧州中山纪念堂、珠山上的英国领事署旧址等。其中梧州中山纪念堂位于梧州北山公园,始建于1926年并于1930年10月落成,是全国最早落成的中山纪念堂。在纪念堂中陈列了孙中山先生北伐时期在梧州抗战筹备的历史,馆内的历史介绍均为中英双语,是很好的英语乡土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山纪念堂,期间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在参观中选取一个“孙中山与梧州”的小故事进行记录,在参观结束后用英语口语的方式来汇报。

(2)参与活动

课堂外,学生可以参与到乡土活动中,将学习与乡土实践相融。例如,梧州地区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梧州国际人工宝石节”,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络绎不绝,是很好的英语乡土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宝石节,开展志愿者活动。协助本地的宝石商家与外国人沟通交流,达成买卖。通过参与乡土活动的机会,学生可以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到真实的交流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水平。

(3)布置课后任务

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任务的形式,使学生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如在英语翻译课中,可以布置学生课后任务,收集本地的英文标识,学生可以在公园、银行、商店等公共场所寻找英语的痕迹,将看到的标识用语收集起来,然后在课堂中展示,讨论翻译是否 准确,应该如何修改。通过课后任务的形式,学生自主关注乡土生活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水平。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新途径,将很好地丰富知识和课堂。运用上述有关梧州地区英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途径,教师可以更好地识别、捕捉、开发、积累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通过创造性地利用资源与英语学科、教学、课堂以及教材的结合,丰富英语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2] 黄浩森.[J].《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中国教育学刊,2009(1):82.[3] 陈听正.《走遍广西》[M],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221.[4] 美食生活工作室.《中国味道》[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3.195.[5] 任百尊.《中国食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535.[6] 蓝日基.《广西之最》[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58.[7] 朱育兆.《梧州骑楼》[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45.

第二篇: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适用于学生对所有科目的学习。从狭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学生更多的思索、探求知识的空间,同时,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采用一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从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与社会环境,相反,它一方面要弘扬学生与学校(社区)的个性特征,一方面要兼顾学科特征和时代特点。各地学校如何结合当地实际与地理文化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开发切实有效的校本课程,来促进乡土地理教学,这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它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是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个性化、创造性的课程开发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通过结合乡土地理资源来实现的。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地形: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地质构造:名称、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开发现状、前景,气象及气候资源:气象要素的分布及特点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开发现状、水污染及环境保护,自然带及其森林、草场资源: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和保护,灾害性的地理现象:台风、梅雨、伏旱、滑坡、地震、泥石流。工业生产及工 业布局,农业生产及农业布局,专门市场的布局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保护,特色产品的开发、形成及地位,环境污染的种 类、现状、影响和防治,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的格局及变化,著名学者的重要理论及其意义。这对学习者感知地理、认识地理提供了载体,也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本土,体现本土特色,就要发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或是本地区非常突出的课程资源,课程要体现本地区特殊的人文色彩,对本土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开发,体现本土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学生来说,离他们最近的、感觉最为亲切的还是乡土文化,因为这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一方面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的祖祖辈辈是怎样奋斗过来的,另一方面,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说家乡话,靠一方水土养育成长的学生又有几人了解家乡的地理文化。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与利用乡土地理资源,选择和确定学习主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合作构建乡土地理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要做好三件事:

1、组织学习小组

根据自由、自愿的原则,由4-6人组成一个小组,由组员推选出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及善于调节众人关系的人作为小组长,主持小组的工作,并同时确定其他各成员的分工,如负责文献资料或网络信息查询的,负责社会调查访问的,负责文献资料整理与打印的等,总之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在小组建立后,各小组都要先进行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常识: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调查工作的方法与步骤、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课题总结、成果的展示与汇报等等。让他们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科学选择,确定主题

科学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关键就是老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的主题。

在选题方面,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找好研究的切入点,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适宜选那些范围小的课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二是课题的选择必须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必须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于是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也就成了研究性学习可利用的最佳素材。况且这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不知道却又最想知道的。在这个方面,我最常用方法的就是结合课堂教学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乡土地理知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八年级地理《远古的居民》这一节中的“海陆位置的优势”时,我就结合惠安现状简单说了一下“海陆位置”的特征,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惠安最大的地理优势是什么?”没想到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在下课后,纷纷问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并没有正面回答他们,而是就顺手推舟,让他们去找答案,去考证一番,建议他们去参观找找资料,去斗尾港实地考证一下,由此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

3、制定计划

在主题确定之后,就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课题研究小组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根据所研究的课题内容,认真讨论,精心设计最佳的活动方案:选择社会调查的对象,采访的人,计划收集资料,分析社会调查表、研究调查进展,预期成果及完成时间。最后在老师指导下,由小组长执笔,认真、规范地写好课题计划表。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究过程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活动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材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和分析,鉴别材料的真伪及创造性地处理材料。

1、收集材料,帮助学生挖掘乡土历史资源

小组成员按照他们自己制定的计划,分工,自主地开展收集材料。材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由于我们的教学一般都局限在教室里,这难以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利用这一契机,指导学生到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去学习、探究,要求他们都带上笔和笔记本,随时记录活动中的每一个发现,每一个感受,每一个想法。在指导《中国的海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就曾牺牲节假日的时间,陪学生一起到斗尾港调查,走访了造船厂和修船厂建设工地,并指导学生做详细记录,并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开发校本课程,就要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这些资源,可以使学生掌握很多感性的材料。

(2)组织学生访谈调查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访谈调查,要求学生做好提问的充分准备,并做好详实的记录,这会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做访谈调查,往往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组织学生查阅资料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已经非常普遍,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学会了上网。我就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并把它积累起来。也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甚至指导他们到地方志办公室、档案馆、党史办公室等去收集材料。一方面让他们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地收集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他们与社会交往的技能。

2、筛选整理材料,进行讨论,撰写小论文

对于所收集到的繁多的材料,必须进行详细的分类、筛选、加工处理。我的做法通常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来整理材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最后通过总结,撰写小论文。如在《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性学习中,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就进行讨论,整理材料,并最后写了一篇质量较高的小论文。(附:论文提纲:

①斗尾港简介②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历史③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④对斗尾港的保护⑤对斗尾港发展的思考)

3、成果的交流展示

让学生们自己撰写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质疑,交流研讨,老师做有针对性的点评。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大家都有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竞争、合作中共同成长。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虽然注重的是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现的目的,但老师在这过程中,并不是就无所为,而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因为,老师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有很多,一是要多研习一些理论书籍或参加培训等,从理念上转变传统的观念;二是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夯实基础,提高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多看当地的一些报纸,多了解本地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利用自身乡土地理的储备,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地理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担。“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一人类命运的真诚和关怀,一种作为社会成员对自身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走上生活,并构建对过去、现实、以及自我的理解,最终实现民族的集体认同与开放的世界意识。这其实也是历史教育的人文关怀所在。一个地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这个地区上千年的地理文明,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资源。利用好这些地理历史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极体验社会生活,了解、认识本地的人文地理与现状,让学生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多一份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要遵循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要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地理与现实相结合,鼓励学生参观社会实践,搞社会调查,走访相关的部门,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从中汲取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正如中国古语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始终处于一个重要地位,体现其主体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地理,感悟地理,培养他们的关注人类、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黄凯)

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邵阳地区为例 政治与行政学院 学科教学(思政)黄凯 2015010026 摘要:乡土课程资源是祖国课程资源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泉源。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是应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爱国思想的生动教材。近年来,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开展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乡土资源的教育的潜能的挖掘和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本文简洁邵阳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为政治课对其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政治课 邵阳地区

乡土教材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而乡土教材开发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18世纪,法国思想家J.-J.卢梭和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以乡土地理知识。后来一些教育家把乡土课程资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自然、乡土文学等等。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上课教学,不仅符合教学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有些国家曾在小学设乡土学科,进行乡土历史文化与自然的教学。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一文中曾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乡土课程资源的宏观载体①。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方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又有值得讲述的革命传统和文物古迹,编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有助于激励儿童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

乡土指人们的出生所在地或者是从小开始一直生活的地方或指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深厚情感的地方。而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当地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②。

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众说纷纭,目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作者认为乡土课程资源解释较好的有:“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应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意义的系列教育内容,其中包括当地的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③。因此,乡土课程资源广泛多样,但只有应用到思想政治课堂中,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教学要素等相联系起来的乡土课程资源才属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对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年龄的生理、心理需求,特别是考虑到在农村进行乡土课程资源教育的局限性,因为农村学生每天都和自然、与山水交往,山山水水对他们的吸引力是相对城市学生较低的。正由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结构都是差异较大的,所以在城市要多介绍自然景点、讴歌祖国大好河山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在农村,更多的应该介绍人文历史资源。因为对于广大农村来说,乡土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乡村少年的健全人格。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基本目标:第一,促进乡村少年作为普通个体的健全法制,也就是从积极适应的层面,引导乡村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第二,面对乡村少年生存的现实,从消极适应的层面,应对乡村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文化断裂,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格自信缺失④。

二、乡土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课程建设部分,其成功的开发直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导致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三级课程的改革,但乡土课程资源的建设仍然是举步维艰。综合起来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乡土课程资源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赏识。尽管许多人强调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教材建设和编写,但其质量与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每当学校使用乡土课程资源时,学生和家长就表示出冷淡的态度。家长们普遍认为,乡土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的课本关系不大,如果在学校中使用这种教材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大都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为了望子成龙,自然要求孩子一心用在要考试的科目之上,这样孩子对乡土课程资源也就不再投入多的兴趣。

(二)乡土课程资源不能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调查显示:学校及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对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很重视的仅占4.5%,一般重视的占69.7%,不重视的高达21.6%,甚至有4.2%的学校连正常的思品课也不重视,经常挪作语文、数学、英语课⑤。如此现象根源在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内容自然多为乡土文化,对学生学习与掌握学科知识的帮助不大,开设相应的乡土课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继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果绩效。老师们大都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价。

(三)乡土课程资源与正式教材的关联性差。乡土课程资源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本土文化,这些内容很难和正式的学科教材发生联系,如果用时间来学习乡土课程资源,那么就会占用正式教材学习的时间。这样,无足轻重的乡土课程资源自然就在学校没有“立足之地”了。

三、困境解决的办法

在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时,教育主管部门与校方主要应采取了下列途径与方法。

(一)确定以每一个学生幸福生活为本的逻辑思路。教育部门在编写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需要,当地人民未来生活质量的需要,和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教材内容应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然后再拓展为区域、本土文化,再延伸到国家文化与人类共享文化。这样,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学校教师都给予了积极地支持,解决了不同人群对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与认同的问题。

(二)建立合理的、相互尊重的团队机构。开发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进而编写教材绝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而是当地人民通过教育追求幸福的事,教育部门只是帮助他们组织与发现其传统文化中对现实生活有价值的成果,将现实生活的追求与传统文化之文明成果联系起来,以使未来的人获得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优势内容,同时也保护人民获得自我、自尊、自信。所以,乡土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与认定的人员主要由当地文化人、地方专家、政府文化机关的专家和当地教师共同组成。

(三)乡土课程资源的整个开发利用都应开放的、平等的,通过集思广益鼓励社会上每位公民积极参与,提供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建议。例如,为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教材提供自己知道的当地故事、儿歌、对联等。

(四)我们要充分尊重乡土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多层次性、人民意愿。首先乡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此方此土的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这种成果的延伸便是国家文化和人类文化。在编写的过程中要将本土文明成果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成果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本土文明成果了解世界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形成自尊、自强,走出大山的过程。其次努力保持乡土文化的原貌,这些资料都是当地人民的成果,也是当地专家、老人和有威望的人们自己搜集、自己选定的教材内容,尽量保持这些文化的原貌才能体现我们对人类文明的尊重,这个尊重带来了人们对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视与喜爱。同时乡土课程资源的使用不仅限于学校,要与当地文化站、地方政府的有关工作发生联系。如,乡村节日,旅游开发,民间文艺,民间仪式发生关系,教师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也包括那些热爱本土文化,具有文艺、文学、历史才能的所有村民或地方文化干部。

总之,要解决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中的困境苦难,要积极发动人民群众的优势、注重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各学校骨干教师的文化知识,结合乡土课程资源改革的理论文章,运用平时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与教训,系统完整的编纂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学生需要、便于授课、生动活泼的乡土课程资源及乡土教材。

四、以邵阳地区为例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邵阳是坐落于湖南省西南部,拥有800万人口,少数众多民族的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拥有历史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比如邵阳八景的龙桥铁犀、蔡锷故居、魏源故里,明朝名将蓝玉、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滩头年画、五四运动先锋成员匡互生崀山、邵阳县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南山等等。曾经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湖南境内宝庆(今邵阳)惨败,以至于至今流传“纸糊的长沙、铁打的宝庆”之美誉。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乡土资源,对学生们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熏陶,从具体的景点事迹中讲述抽象的宏观的政治文化与历史背景。陈丽华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思政课堂中所讲的理论搬到社会中去实践检验,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知、信、行的统一和协调⑥。在邵阳地区开发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时,要充分考虑互联网的时代性与授课资源的时效性。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益,达到教育过程最优化,是乡土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其积极意义表现在:第一,信息技术扩宽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来源;第二,信息技术改变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第三,网络信息技术突破了各自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遇到的时空限制,使学科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⑦。邵阳市作为湖南的人口大市、教育强市,在兼顾高考的情况下,多年前就致力于适当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激发广大学子的爱家爱乡的热情。在笔者读中学的时期,就得到过学校发放的乡土教材两本,可见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是认识到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可惜各科老师并未结合已有的乡土课程资源,利用乡土教材进行教育。其实文科尤其是政治、历史、地理非常需要结合具体的乡土资源来谈,如今政治课更多的应该重视中国革命史、红色革命根据地,讲述我国现有制度的来源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认可,进而加强对广大学生与教职工认识到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必然性、合理性,从而自觉拥护党的决策、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防腐拒变。

参考文献: ①《超越界限: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性别思考》,杨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 ②颜慧敏.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探究.山东师范大学,2012.8 ③李灿.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山东师范大学,2012.④《回归乡土的课程设计:乡村教育重建的课程策略》,刘铁芳,《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6期

⑤《思想品德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骆殿兵,《教育·教学科研》,2015.07 ⑥《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陈丽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创新实践》,黄浩森,《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第2期

第四篇:浅谈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内容摘要】:新时期农村美术教学,在课程资源方面更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乡土素材的课程资源,采取深入自然风光、借鉴民间工艺、体验民俗艺术、共享信息资源等形式,为美术教学引入一股源头活水,使美术教学充满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个性的活力,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达到新时期农村美术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

乡土素材

美术课程资源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只要留意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美”,“美”便无处不在。那么,在我们的周围到底有那些可供发现的美呢?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早在1992年,我国教育部门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就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教材„„”,可见乡土素材的课程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增加农村学生参与与体验美术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美术课程资源主要有学校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家庭课程资源。作为农村中(小)学,除了要积极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外,还更应该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特别是乡土素材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来自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呢?根据笔者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深入自然风光——享用得天独厚的乡村自然环境 乡村学生拥有四季如画的自然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树林草场、农田村舍、鸟虫六畜等,只要大胆突破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就既能增加学生参与与体会的机会,让学生身临最熟悉、最真实的实物教材之中,又能极大地培养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在七年级(下)《春天的畅想》一章中“感受春光,了解春天”的活动中,如果仅让学生看看教材中的图片资料、罗列司空见惯的春天的事物,是无法将学生引向参与与体验的殿堂的,而让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呀„„”的歌声去户外找春天,为他们创设出由“感受——了解”这样一个切身体验的机会,那掠过新柳枝头的和煦春风、那争相绽放的田间野花、那漫山遍野的粉桃红杏„„无不使他们感受到春之王国里的勃勃生机,更能从春雨缠绵、鸟雀飞鸣、凤蝶曼舞、蛙跃鱼游中感受到春天生命的可爱与生活的美好。当学生回到教室后,趁着他们争相讲述自己眼中的春天时,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使学生登时感受到春天不仅无限美好,而且充满了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教者及时总结:只要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勤奋学习,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多彩的春天。

2.借鉴民间工艺——传承美观实用的民间手工制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既美观又实用的手工艺制品,这些别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物品,多出自乡村艺人之手,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因物造形。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既实用又实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承这些民间技艺。民间剪纸、刺绣、面塑、粮食字画、藤编、草编、竹编、蔬菜瓜果造型等都是这方面的主要课程资源。

如在面对一节无条件进行的陶艺制作课时,教师可以改变授课内容,请当地优秀的编制艺人当堂向学生示范编制技艺,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秸杆在艺人手中很快变成一顶精巧的小草帽或一只漂亮的果盘时,学生脸上那由衷的羡慕,那跃跃欲试的情态,大有非学会此招不可的架势。在让学生谈谈此刻的感受时,他们有的很佩服老艺人,有的想学会这种编制技艺,有的已经当场向老艺人请教起来。这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布置“向身边的艺人学手艺”的实践性作业,在学期末的手工制作展览中,如蝈蝈笼、蛐蛐罐、竹凉席、油草帽等作品既具生活气息,又有艺术水准,往往令师生们眼前一亮,赞叹不已。这一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融欣赏与评述、合作与探究、设计与展示、造型与表现为一体,不但丰富了教学方式与手段,拓展了学习领域和眼界,又充分利用了当地课程资源,收到了课堂教学与实地学艺相结合的理想效果。

3.体验民俗艺术——吸取民俗活动的艺术文化内涵 在乡村,一年之中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如迎喜神、耍社火、唱大戏、演皮影戏,闹元宵、燎疳、过端午等,其间都有一些特定的活动内容。如耍社火中就有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地摊社火、马社火、武社火,彩车等多种内容,他们的装扮、道具以及表演形式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这些活动学生们大都喜欢观看或直接参与演出,只要加以挖掘,整理出其中可用于教学的有效资源,并将其安排到美术教学之中,必将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对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如果利用假期,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拍摄图片资料、搜集或仿制道具服装、画脸谱画场景写生、写调查报告和写体会等方式对民间民俗活动中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加以归纳,在美术课上教师再同学生一起对收集的材料加以整理、挖掘和提炼,这样既在锻炼学生的能力的同时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素材,又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享受到了参与与体验的乐趣,并能借此机会建立集年画、面人、脸谱、皮影、鞋垫、荷包等充满乡土气息的美术实物展馆,为农村美术教学长期服务。

4.共享信息资源——整合古今中外的美术网络资源 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一般是就地取材,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以最大限度的扩展美术学习的范畴,但在信息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扩展就显得微乎其微了。因为即使是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信息,也需要与其他地区乃至其他国家的美术信息加以交流,同时获取外界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只有更充分的利用远程电教设备这一信息化手段,不断获取各种美术信息,倡导学生经常性登陆各类美术资源网站,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才能更好的扩展与丰富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源,进而开发具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以利于乡村美术教学。此外,作为教者有义务联系城镇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为农村学生积极争取免费参观学习的机会,从而搭建一种城乡互动的美术学习交流的平台。

乡村是个大天地,只要倾情于这片广袤的热土,用心挖掘乡土素材的美术课程资这眼清泉,引出这源头活水,农村中小学美术课课堂教学定会是“天光云影共徘徊”。

第五篇: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现阶段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学习经验、学习兴趣、现代化文化发展的方向予以普遍的关注,利用和开发所有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的美术资源。本文以乡土美术资源的概念为切入点,对其在美术课上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具体分类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对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土美术资源;小学美术;开发;利用

引言:将乡土美术资源引进到小学美术教育中,这对于小学美术和乡土资源是双赢的举措:乡土美术借助小学教育得到必要的延续,以避免发生绝迹和断裂;小学美术由于增加乡土美术资源提高了自身的活力,丰富教学内容,得到贴近生活的直观教材和史料。乡土美术资源中含有大量的传统艺术和人文思想观念,能够给小学美术教育起到启示和借鉴的作用。另外对乡土美术资源的灵活运用,能够促使学生了解情感和美术、文化和美术、社会和美术、生活和美术之间的关系,为城乡学校美术教育提供发展的新机会。

一、乡土美术资源的概念

乡土美术资源中的“乡土”是地域概念,具体含义是人们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乡土的范围会随着情况和环境发生变化,但是其范围最小为乡镇,最大为省内。具体而言就是小学周边村镇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等资源,包括有生活生产经验、传统文化、民族习惯、乡土地理等等。美术教育资源是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教育目标的,能够在教学中应用并推动美术学习的实物和信息。乡土美术资源是人们在长时间生活和生产中积累的产区,能够适应民族习惯并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但是乡土美术资源和美术课程不能等同,这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此过程要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筛选,结合课程设计来予以完成。

二、乡土美术资源应用在小学美术课程上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乡土美术能够将教学内容予以丰富,满足学生多方位体验的需求。小学美术教育要结合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以及课程形式。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可以开展文物古迹的欣赏,也可以将美术欣赏课的课堂带到传统文化 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中,运用各种方式、形式、材料制作各种美术作品,例如春节和元宵节时会制作用于游艺活动的花灯。乡土美术中面塑、泥塑、剪纸等活动就有很强的操作性,是小学美术课堂形式和内容的补充,满足学生多角度、多方位体验的要求。这些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为美术教育增加更多的活力。

其次乡土美术资源是小学生最贴近生活、最直接的教材。小学美术将培养孩子审美情趣和爱生活的情感作为教育主要目的,乡土美术就是身边的美,是将美用生动的方式体现出来。以前人们物质生活比较困难,但是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人们在日常用具、生活设施中将自然朴素的审美意识体现出来。现在我们在博物馆、美术馆中欣赏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物件,就是他们生活所用,那时候艺术和生活更加接近和融合。我们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受到乡土文化的感染,在某种层面上看,乡土美术为小学生美术学习提供多种多样的情境。

最后合理运用乡土美术资源能够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城市中的小学生,和他们一起长大的多为流水线上生产出的玩具,虽然也有去博物馆参观艺术品的机会,但和生活具有较远的距离,他们没有与其长时间接触的机会。

乡土美术本身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就很浓厚,和生活自然相融合,所以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体验和重新认识,这也是认同乡土、回归自然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的博大精深教材。

三、小学美术教育包含的乡土资源具体种类

首先从内容上对资源进行划分,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生活资源。自然资源包括校园、村社、城市等自然景观;家禽虫鱼、田地花草、瓜果作物、木石沙土等自然材料。文化资源包括民间艺术、古建筑、民俗风情等传统美术文化;现行服饰和建筑、当代美术作品等现代美术文化。社会生活资源包括各种艺术文化活动、庆典祭祀活动等各种主体活动,也有展览馆、图书馆、青少活动中心等社会活动机构。

其次以资源具有的动态资源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原生美术资源、延生美术资源两大类。原生乡土资源的概念是原本就存在,但必须要经过开发才能够生成的一种资源,由自然资源和人物、风景、民俗、历史等传承性文化资源共同组成的。延生资源是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和利用,它的作用依然存在的一种资源,其表现为以物质资源为基础而衍生出的文化以及教育功能。例如现保存下来的牌楼、神庙、祠堂等,它们会用文化形态和人文内涵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四、乡土美术资源在美术课中的开发和利用

上世界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小学美术课开展大范围的扩展,并更加关注乡土美术在其中的开发和利用等问题。在美术课程中设置“探索、综合”学习的领域,让美术突破自身限制,拓展到社会、文化、自然中,乡土美术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小学美术教学有着更加关键的意义。所以怎么样合理、科学的开发乡土美术资源,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理想,是特别重要的。

(一)乡土美术资源在美术课中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学科地位为中心

小学美术课程不但要传授美术相关知识,还要训练美术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以开发和利用乡土美术资源为目标进行美术教育时,要确立美术学科具有的中心位置,但是目前存在一定问题,首先对美术的人文性过分强调,对知识积累和技巧学习比较忽视。其次对整合资源的目的予以忽视,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削弱美术中心地位,失去乡土化美术最根本的东西。

(二)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要将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相结合要增加运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意识,就要对满足学生兴趣、认知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方式、教学用具、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的要求,把教学活动具有直接、间接联系的乡土美术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后予以配置,让它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特点相适应。

(三)组织适当的活动,对乡土美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首先要进行观摩实践,学校要组织小学生到展览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参观活动,观看画家创作的过程,让他们对基本技法进行学习;带领学生参观根雕厂、泥塑作坊、陶瓷厂,对于工艺品的特点以及艺术发展历程进行了解。其次组织小学生去拜访专家,既可以将专家和艺人请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他们的工作室,通过拜访和交流,提高学生对艺术和乡土美术的认识。最后进行作品展览。让学生运用联想、体验、记忆、观察等方式绘制美术作品或者进行工艺品的制作,班级和学校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利用每个场合对学生创作欲和进取心进行启发,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间接为其布置课外作业。

结束语:

总之将乡土资源和美术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艺术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对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情操予以培养,不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美术知识与实践技能。增强学生创造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用乡土美术资源为基础,对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在教学中不但强调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也突出对乡土美术的欣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激发起他们爱生活、爱家乡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周兵武.论乡土美术在学校美术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15

[2] 洪磊.地域文化传承视阈下的乡土美术教育探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2-10-28

[3] 李永新.论乡土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运用策略——以福建省乡

土美术资源的利用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3-11-08

下载英语学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广西梧州地区为例(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学科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广西梧州地区为例(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优秀范文5篇)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园本课程 关键词:乡土资源园本课程 内容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改革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社区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可以认为,园......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

    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很少,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课法进行教学,只需很......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袁剑梅内容提要:一、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二、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三、如何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关键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积累。打开现代......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历史课程资源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物质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的资......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研究》的学习,你对开发和利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有什么看法 王纪伟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而这个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

    农村学校物理学科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1引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