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教 学 课 堂 导 入 浅 探

时间:2019-05-15 01:4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 文 教 学 课 堂 导 入 浅 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 文 教 学 课 堂 导 入 浅 探》。

第一篇:语 文 教 学 课 堂 导 入 浅 探

语 文 教 学 课 堂 导 入 浅 探

山西大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美蓉

摘要:作为课堂教学起始部分的导入环节,有着十分广阔的艺术天地。导语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新颖别致,同时还应该遵循和谐性、趣味性、启发性和悬念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引导功能。

关键词 :课堂;导语;方式;原则;效果

目录

序 言........................................................................3 第一章 课堂导入方法举偶.....................................................4

(一)用故事导入.........................................................4

(二)用对联导入.........................................................4

(三)用谜语导入.........................................................5

(四)用诗歌导入.........................................................5

(五)用音乐导入.........................................................6 第二章 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7

(一)和谐性.............................................................7

(二)趣味性............................................................7

(三)启发性.............................................................8

(四)悬念性.............................................................8

1、课堂导入虽然只是几分钟的工夫,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9

2、课堂导入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一堂课的开始,一个小小的序曲和铺垫而已。9 参考文献:..................................................................10

序 言

就像一出戏剧有精彩的开场戏,便能引人入胜一样,一堂语文课若能设计出精彩漂亮的导入,就能吸引学生,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可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上课伊始,总喜欢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这种导入显得单调古板,千篇一律,久而久之,教师上得索然寡味,学生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主要靠导语。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导语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他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尤其是名师,如钱梦龙、于漪等,都十分重视教学导语的设计。一些重要的语文报刊也很重视这个问题,例如:《语文教学之友》曾于1999年全年开设“课文导入举例”栏目,2002年新创办的《语文报》“教师版”也在“课堂寻真版”中开设“精彩导语”栏目。这一切都说明,好的课堂导入确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章 课堂导入方法举偶

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复习旧课、介绍背景等几种常规的导入方法外,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认识,谈谈几种比较新颖别致的导入方法。

(一)用故事导入

喜欢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自然更喜欢听故事。故事的最大魅力在于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用故事导入新课无疑具有天然的优势。

笔者在讲高中第三册旧教材《采草药》这篇文言文时,先给学生讲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中篇小说《阴阳八卦》中的一个故事①:一海关道台得了气结,命医生沙三爷为其治病。沙三爷自知没有这个本事,就在晚上化了装找到一位能人。沙三爷扯谎说老婆得了气结,大名鼎鼎的沙三爷开的处方也不顶用。能人便提笔在沙三爷开的处方上加了一味药——一片桐叶。沙三爷拿着这个处方回去,果然治好了道台的病。从此,沙三爷名扬天津,求他治气结的人络绎不绝,沙三爷依上法开药,但却无一愈者。沙三爷又化了装去能人那里讨要秘诀,并询问究竟。能人说:“你看病那天是什么节气?是闰六月,丁酉,十五,立秋。立秋之日,天地换气,万木由盛转衰,都一惊。桐叶最灵,一叶知秋,进到体内一动劲儿,气就打通。过了这个节气自然不管事。你不通医道,哪懂这道理?”

这个故事饶有情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后,我这样导入:祖国的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如何用药于此可见一斑,那么如何采药是不是也有道理可讲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采草药》。

(二)用对联导入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苑中独有的一枝奇葩,蕴涵着我国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运用对联引入新课,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

比如,讲《念奴娇·赤壁怀古》,用“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导入;讲《屈原列传》,用“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

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导入;讲《促织》,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和“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导入;讲《琵琶行》,用“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和“灯影憧憧,凄绝暗风吹雨夜;狄花瑟瑟,魂销明月满船时”导入;„„如此地娓娓道来,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兴致盎然,潜移默化之中,既自然过渡到新课,又让学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

(三)用谜语导入

谜语是我国艺苑中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启迪智慧,引人入胜,深受群众喜爱。在语文教学中,以谜语导入新课,显得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著名特级教师梁捷,在执教高一语文新课文《胡同文化》时,巧用谜语“航空信”,让学生猜射中国地名“高邮”,进而引出高邮的双黄鸭蛋文化节和婉约词人秦观,最后再引出当代散文大家汪曾祺和课文《胡同文化》,既亲切自然饶有趣味,又富于知识性和艺术性,是新课导入的成功范例。②

笔者在上《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急着讲课,而是先挂出以下三个谜语:①朱阁枕黄粱 ② 金陵地方志 ③碑文(各打一古典文学名著)。学生见一上课就猜谜语,顿时兴趣倍增,很快进入课堂角色。在老师的诱导点拨下,一些聪敏的学生猜出前一条是《红楼梦》,后二条都是《石头记》。三条谜语殊途同归,教师不但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还顺理成章地给学生讲解了《石头记》和《红楼梦》这两个不同名称的来历,既而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红楼梦》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艺术天地。

(四)用诗歌导入

诗歌是美的,美在它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在它抑扬顿挫的节奏,还美在它对于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上《春》这一课时③,一开始就充满感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于老师又问:“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呢?” 学生又齐背:“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 5

山。春风又绿江南岸,门泊东吴万里船”。接下来,于老师因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春》中写到的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的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于老师的导入,不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沉浸在春天优美的诗情画意之中。

(五)用音乐导入

悠美动听的音乐从来就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文学和音乐艺术也从来都是息息相通的。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兴趣,活跃气氛,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比如,讲《孔雀东南飞》时,先播放一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回肠荡气的乐曲中,感受梁祝那生死不渝的爱情和感人至深的悲剧,从而自然就拉开了《孔雀东南飞》这又一出古代爱情悲剧的序幕。讲《鸿门宴》时,先播放琵琶演奏的古典名曲《十面埋伏》或《霸王卸甲》,让学生进入2000多年前楚汉相争的古战场,感受那金戈铁马的战争气氛,以及项羽在垓下之围英勇杀敌的悲壮气概,这无疑为学生在课文中进一步理解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却又缺乏斗争经验和军事谋略的性格,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文化背景。学生在这样一种富于激情的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其效果之好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笔者就课堂教学导入方法,谈了几点粗浅的认识。或许有人认为,课堂导入不过是一个开场白,雕虫小技而已,何足道哉。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课堂教学起始部分的导入环节,虽然只有几分钟时间,但却有着十分广阔的艺术天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里既有对课堂导入方法的探索,更有对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这一应变能力的要求。

第二章 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引导功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以为,课堂导入还应该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和谐性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好的导入应该显得贴切自然,与教学目标和内容和谐一致,成为该堂课的有机整体。否则,如果不顾教学内容,只是一味追求导入的花样翻新,不但让人觉得不舒服,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初中语文第五册《君子于役》的公开课,授课教师竟然用董文华的歌曲《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来导入新课,真是让人匪夷所思。虽然歌曲和课文都与军队有关,但无论时间、人物、背景、情调,两者都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此导入不是显得太牵强附会了吗?这样教学,还有3000多年前古《诗经》那种遗风和韵味吗?

(二)趣味性

课堂导入富于趣味性,这是衡量导入是否成功的关键。南宋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好的导入,应该是新鲜、活泼、有趣,适合学生口味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一次笔者在高三复习“语言得体”这一内容时,利用《语文笑话》中的一个笑话来导入新课,颇有趣味:从前,有个老财主,他有两个女婿。老财主偏爱大女婿,小瞧二女婿。有一年,老财主六十大寿,要两个女婿给他祝寿。祝寿时,要求一个用“福如东海”开头,一个用“寿比南山”开头,并且要求头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第二句的开头一个字。大女婿说:“福如东海,海比河大,大命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之犹荣,荣华富贵,贵儿当来,来之有理,理所当然。”老财主一听,心里乐开了花。接着,二女婿说:“寿比南山,山不老,老杂种,种非好人,人面兽心,心眼不好,好大混蛋,蛋(旦)夕要死,死无葬身之地。” 结果,二女婿挨了大家一顿毒打。故事没讲完,学生已经大笑起来,我问:为什么二女婿挨大家的毒打呢?学生说,因为二女婿不

会说话。就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语言运用课在捧腹的笑声中拉开了序幕。

(三)启发性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好的导入不仅仅是要有趣味性,也应该具有启发性,留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我在上高中第三册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文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约80%来自眼睛,15%来自耳朵。设想一下,假如一个人双目失明,而且耳朵也完全聋了,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渠道全断了,此时,他该如何生活呢?他的心灵会有多痛苦呢?更不幸的是,他同时还是一个哑巴,几乎任何对外交流都无法进行。他已经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了,他该怎样活下去呢?在美国,有一个又瞎又聋又哑的女孩,然而她不但顽强地活下来了,而且还成了全世界有名的作家。她的名字就叫海伦·凯勒。她的故事会给我们以怎样有益的启示呢?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该导入不但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量,同时,也给所有健康的学生以深深的启发和思考: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挑战逆境,挑战意志,实现人生的价值呢?

(四)悬念性

所谓悬念性,就是导入应该像磁铁一样,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心无旁骛,欲罢不能。笔者在讲高中语文新教材舒婷的《致橡树》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1998年,我国最权威的诗歌杂志《诗刊》发起了一个‘中国最受欢迎的现当代50名诗人’的评选活动。评选的结果令人惊异,你们知道按得票数序排在第一位的诗人是谁吗?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致橡树》的作者舒婷,一位80年代才崛起,如今也才40来岁的女诗人。我国著名的大诗人艾青、郭沫若、臧克家等都排在她的后面。那么,这位对同学们来说还比较陌生的女诗人,是以什么样的魅力征服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赢得大家的热烈欢迎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她的代表作《致橡树》,揭开这个谜。”

这个导入,不但导语内容具有时代气息,而且还包含了两层强烈的反差,一是作者舒婷的年龄和性别与其文学成就的反差,二是作者舒婷与老一辈诗人在排名上的反差。这样,就可以给学生造成一个强烈的冲击力,从而形成极大的悬念。我想,好的课堂导 8

入都应具备这样的特点。

以上笔者着重阐述了课堂教学导入的几个原则。最后,在本文即将结束时,笔者还想特别强调如下两点:

1、课堂导入虽然只是几分钟的工夫,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实际上,要真正导出水平,导出新意,却是十分不易的。导入的方法不一而足,或设疑激趣,因势利导,或巧设情境,以情动人,全都在教师一个“活”字。而这个“活”字的根基又是一个“广”字。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又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教师没有广阔的阅读视野,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是无法设计提炼出精彩、新鲜、有趣的导入方式的,更谈不上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用到课堂中了。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只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做生活的有心人,广泛学习,长期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在课堂导入这个狭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鲜活的大世界来。

2、课堂导入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一堂课的开始,一个小小的序曲和铺垫而已。

虽然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毕竟还有后面的一大半。如果以为导入成功了,一堂课也就大功告成了,那也是很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寻求导入的方式和效果,更要苦心孤诣地追求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和艺术的完美,否则就会本末倒置,有失轻重了。

参考文献:

[1]作者胡耀东、《收获》、1988年、第3期。

[2]作者吴胜东、《巧用佳谜入课堂》、《语文教学之友》、2002年、第5期。

[3]作者邹翔安、《漫谈语文教学的导语、讲授语和结束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第1、2期合刊。

第二篇:论文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浅探

阅读教学的导入浅探

东涌镇石基小学

何锡永

论文提要:

课前导入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学习知识的第一关。但课前导入往往被教师们忽视,认为这个环节无关重要。因此,本人针对这种现象,在论文中首先提出课前导入的重要性: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课前导入虽只占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几分钟时间,但它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导入

重要性

有效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要吸引住读者、观众,精彩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同样也需要精彩的课前导入。所谓课前导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学习知识的第一关。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作好引路和铺垫。但如果教师上课前总是板着面孔,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这一节课,我们讲×××”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也就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有些教师对课前导入的作用认识不够,还没有重视起来。认为课前导入无关重要,也有的是没有掌握课前导入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本人结合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课前导入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

一、课前导入的重要性

1.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甚至会忘掉其它一切。如我们看电影时,看到精彩的片断会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忘记周围的一切,好像身临其境一样。这说明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它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速度特别高,人对事物的观察也就最细致,理解也就最深刻,记忆就最牢固了。

好的课前导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来。这样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讲述的问题上,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精神准备。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导入的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40分钟就等同坐牢受罪,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要讲的课上,但由于教师的课前导入枯燥无味,讲解哆嗦难懂,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保持长久。所以要想巩固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必须要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第四册《动手做做看》时,我先把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摆在讲台上,然后指着手中的一条金鱼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相信科学家的话吗?”(相信)“著名的外国科学家朗志万曾经对几个小朋友说‘我把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里,水也不会漫出来。’你们相信吗?”当学生们为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而感到疑惑时,我才说:“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就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了。”此时,学生们都怀着一份好奇,瞪大眼睛听着讲课。可见,这样的导入,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3.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课前导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4.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有效的课前导入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例如,我在讲第十一册作文课《啊!我发现了„„》时,首先请出一个小品,小品内容是模仿第十一册《童年的发现》中的一个上课情节。小品过后,我让小演员发问及指名回答:你们还记得这个情节出现在哪一篇课文吗?“我”为什么会不禁笑出声来呢?你们也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吗?当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顺势导入:“刚才,老师听到全班同学都有过因为发现了某一样东西而产生兴奋的心情。那实在太好了,因为今天我们就是要以《啊!我发现了„„》为中心进行习作,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了。”一个简短的小品,几个简单的问题,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使教师的习作教学更为容易地展开。

二、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

㈠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更新

1.必须解决思想问题

要搞好课前导入,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如果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课前导入可有可无,多此一举,不如把时间放到正课上去好,当然对课前导入缺乏兴趣,也就不可能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找资料设计。如果在思想上认识到课前导入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那么就一定会在如何搞好课前导入的资料、技术经验等问题上下功夫,搞好课前的导入。

2.必须在备课时充分重视

要想搞好课前导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导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导入的形式。比如对小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好动,所以在导入的形式上以激趣为主。同时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所用资料的可靠性、科学性。

3.平时做好资料积累,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得心应手地进行每节课的导入,必须靠手中具有丰富的资料和生动形象的导语才能达到。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多看些科普杂志、书籍,广泛吸收知识,做好记录及摘抄。到时就可信手拈来,组织成多种导入材料。成功的课前导入,跟教师的表达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前导入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㈡课前导入的一般方法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如“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19课《乌鸦喝水》。”直接导入最简单容易,但导入效果一般都不好。它不能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缺乏学习的动力。经常用此法进行导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复习导入

以复习与新内容有关的知识作引路导入,是一种复旧孕新的导入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能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同时又有利于用知识体系来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第六册《太阳是大家的》时,我先让学生思考:是谁每天都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呀?学生回答说:“是太阳。”我进而引导学生背诵旧知识:“对了,每一天,太阳都跟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而且我们在学习21课的时候,对太阳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背诵21课最后的一个自然段,好吗?”当学生背完后,我便自然地引入新课:“唔,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太阳把她的金光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太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25 太阳是大家的。”就这样,学生在巩固了旧知识之余,又能自然而然地导入新内容,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

3.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或造成的悬念来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是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文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而且往往可通过问题的提出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所以这种课前导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比直接导入的效果好得多。例如,我在讲第四册《三个儿子》第二课时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是怎么说自己的儿子?”当学生逐一回答这三个儿子的情况后,我设计了问题:“那实际上,这三个儿子又是怎样的呢?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请翻开书本23课。”来导入新的内容。这样由于导入新内容而提出问题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现象,这不但起到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对将要讲解的新内容学习的指向性的作用,而且在讲完新内容后,引导学生解决导入时问题所造成的悬念,可增加学生对“收获”的喜悦感。

4.故事导入

以与语文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作为导入,能激起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极大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特别是对学习热情较差的学生更起作用。例如,我在点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个题目前,首先就对学生说:“在讲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由于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因此同学们一下子就被我的话吸引住了,腰挺得特别直,眼睛瞪得特别大。“1948年2月25日,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一个战士挺身而出,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向暗堡,把敌人的暗堡炸掉了。同学们,你知道这个英勇无比的战士是谁吗?”课前有预习的同学肯定能回答:“是董存瑞。”我紧跟着问:“他是怎样炸掉暗堡的呢?炸的结果又是怎么样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样的故事导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励学生,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参与学习。但故事导入,要注意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并且不能花时太多,同时要切合课文。

5.谜语导入

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谜语进行课前导入,既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与新内容自然衔接。例如,我在讲第四册《画风》时,首先出了一道谜语:“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话音刚落,好强的小学生便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是风。”看到兴奋无比的脸孔,我进而引出课题:“对了,是风。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5课《画风》,看看三位小画家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就这样,学生的无意注意就被一个谜语及时地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了。不过,谜语导入所用的谜语不能设计得太难,因为如果学生猜来猜去也猜不出来,就会直接降低课堂的活跃程度,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避免弄巧成拙。

6.小品导入

小品导入可使学生对较为呆板的语文习作课产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思考学习,并尝到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例如,我在讲第十二册作文课《难忘的„„》时,我是这样进行课前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在小学里生活了差不多六年了,相信也一定有过难忘的小学生活经历。当中有使你感到高兴、兴奋或者悲哀、感动的,都是我们成长中宝贵的财富、美丽的彩虹。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小学生活的小片段,或许会激起同学们成长的回忆。下面,请欣赏。”(小品内容是关于小学生活的两个小片段:学校举行校运会时,运动员和啦啦队的雀跃情景;同学之间因为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在老师的教育下,两人认识错误后又重归于好。)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他们对于看表演的兴趣照样是那么浓,特别是那些跟自己关系密切的身边事。就是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融入习作当中,对习作难的想法也渐渐改变了,这也是解决我们大多数教师认为教习作难的一种途径。

7.情境导入

创设一个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情境进行导入,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而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又能为即将进行的阅读教学作好准备。例如,我在讲第十一册《开国大典》时,首先播放一段关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隆重而壮观的录像。播放期间,教师从旁解说,当学生看到整齐的队伍、欢呼的群众,听到振奋人心的领导讲话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篇幅不短的《开国大典》有了一定的了解,学起来也不会感到陌生和厌烦,这就避免了某些老师所说的:“文章这么长,学生都没兴趣学。”的尴尬场面。

8.结合时代背景导入

由于时代不同,小学生往往对于描写革命战争时期的课文比较陌生。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内容,把握思路,理解中心,教师必须向学生适当介绍有关的时代背景,只有让学生把握其思想内容的精髓,才能明白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我在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简单介绍了作者之后,就向学生适当介绍鲁迅的一些资料:“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周晔,是鲁迅的侄女。而鲁迅就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不过,鲁迅生活在一个非常黑暗的社会里,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把这一切表露无遗了。”这样,我在介绍时代背景的同时就把学生引入一种预设的情境之中,学生一方面会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国民党的无耻,另一方面也会对鲁迅的正义、无畏而暗暗钦佩。了解了这一些,学生对于“碰壁”等事例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了。

9.歌曲导入

即用歌曲导入新课。例如,我在讲第三册《快乐的节日》时,先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让学生通过歌曲来感受节日的快乐,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当然,这也要迎合小学生的口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适用,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不一定了,因为他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成熟,过于幼稚的歌曲只会惹来笑话。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我们教师一定要慎重选择。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般的课前导入的方法,只要我们肯于钻研,就会找到丰富多彩的导入方法来活跃我们的课堂,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众多的实践证明,导入恰当,可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感知的心弦,可以诱导学生进入教师预先精心设计的情境之中,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由此可见,导入虽只占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几分钟时间,但它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广州教学研究》中由刘永炽所写的《浅淡导入、提问技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广州教学研究杂志社1999年8月 2.《广州教学研究》中由胡慧敏所写的《以读激清、促思、导学——<白杨>课堂教学实施简评》

广州教学研究杂志社2002年10月 3.《广东教育》中由杨永松所写的《数学课的导入设计》

广东教育杂志社2006年第6期

第三篇:浅探思想品德课堂小结

浅探思想品德课堂小结

[摘要]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的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需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厘清知识点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完整地理解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小结中,可巧设悬念,可与前面内容相呼应,也可鼓励学生表达内心体验。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小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5902

教学内容中,每个章节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些重点、难点知识,就大量地补充与这些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于是课堂上,学生要被动地接受大量的信息碎片。这些补充进来的知识,很容易造成新旧知识间的混淆。那么,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梳理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搭建起新的知识框架呢?对此,课堂最后几分钟的小结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突出重难点,理顺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还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余味无穷。

一、教学中课堂小结的缺失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有一种不尽完美之感,那是因为教师们大多忽视最后的几分钟课堂小结。有的教师在课堂开始的导入部分浓墨重彩,课堂的结尾却以轻轻一句“今天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就结束,更有的教师出现拖堂的现象,使学生疲乏至极,注意力涣散。那么,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到底该如何利用?它可以发挥哪些作用?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教学实践来谈点自身感受。

思想品德课程具有特殊性,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的经历来理解课本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深挖课本内容,一堂课的时间一不小心就会不知不觉地流逝。学生对于整堂课所学的内容往往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对知识的结构缺少清晰的条理,也不是很清楚每节课的重要知识内容,因此,课堂小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本校

从上表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对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情况,大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堂上教师能够进行小结。认为小结占用的时间较多的人数明显较少。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进行小结的教师只占了极少部分,大多数教师基本上不进行课堂小结,而学生对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结有需求,教与学的需求发生了脱节。

完整的课堂应该包括课前的导入和课终的总结,没有对一堂课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这堂课是不完整的,因此,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教学中课堂小结的作用

(一)利用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方面的榜样模范人物数不胜数,他们的高尚品质鼓舞和激励着学生,为学生树起道德的榜样。在每节课中基本上都有他们典型精辟的言论,如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自我新形象》中孔子的言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对第一目内容“我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最好的诠释。可以看到,教学中恰当的史料运用对于陶冶学生情操、磨砺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和道德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利用课堂小结梳理知识点

教师一堂课所讲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模糊不稳固的,尤其是教师新补充进来用于佐证的资料,学生容易和原有知识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应运用课堂末尾的几分钟,帮助学生厘清新旧知识的区别,概括教学内容,点明学习方法。但是,在进行概括总结时,教师要有的放矢,不能翻来覆去炒冷饭,要让学生在小结中清晰地抓住知识要点,厘清知识?c间的内在关联,并且使学生从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利用课堂小结活跃学生思维

在新课即将教授完毕时,随着课堂教学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教学内容已逐渐理解,但注意力开始涣散,此时,教师必须掌控好课堂,通过设问、小活动等营造学习气氛,把课堂教学推向第二个高潮,使学生情绪再次高涨。

(四)利用课堂小结承上启下

课堂小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为下次的课堂教学留下伏笔,又能为学生留下思维空间,使学生有时间去咀嚼课堂上的新知识,结合原有知识进行消化,为下次的新课做好铺垫。这样,既与前面的教学内容遥相呼应,又使学生预先知道了下节课的知识点。有句古话: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的实践操作

(一)课堂小结巧设悬念,余味无穷

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除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可以把小结作为一种过渡,巧妙设置悬念,“引而不发”,为以后要讲解的内容做衔接上的准备,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一框时,可以这样对整框内容进行小结: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根据以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主体是什么?除主体外为什么需要其他所有制经济并存?在学生解决以上问题后,为下节课设置悬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那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会决定我们怎样的分配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又将以怎样的分配制度与之适应?这样的课堂小结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课堂小结与前面内容相呼应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精心设计。完美的课堂小结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圆”。

例如在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防患于未然”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建立一站式课堂线索。

(1)中学生陈某是如何从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为因抢劫而被判刑的少年犯的?(找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找出其中的违纪、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行为。)

结论:犯罪行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

(2)陈某走上犯罪道路后,对哪些人造成了哪些伤害?

结论:犯罪有百害而无一利。

(3)陈某从一个好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概括出自我要求、道德水平、法纪观念等原因,从法纪观念淡薄引导学生辨析: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即使犯罪了也不用受到处罚。通过学生的回答及刑法第十七条的学习得出结论:未成年人犯罪同样要负刑事责任。(追加提问:专门为未成年制订的相关法律你知道多少?通过未成年人犯罪法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完成97页的表格。)

过渡: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请大家帮助小陈,怎样才能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引出“加强自我防范”教学,使整体教学形成首尾衔接的一个“圆”:1.做有道德的人;2.做守法的人;3.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4.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在此过程中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能发表己见,为陈某出谋划策。接着,请学生说说,通过陈某的案例我们应该得到怎样的启示。这种课本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案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教材的密切联系,并通过陈某的事例使自己警醒。这样的课堂小结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既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又使他们受到教育和警示,收到“春风化雨润心田”的教育效果。

(三)鼓励学生表达内心体验,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新课程提出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现在的思想品德课程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是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及情感的实践。很多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以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三框内容“防患于未然”为例,来看下面两种课堂小结。

A师:今天的课堂知识就在板书中(或课本中画线部分):1.做有道德的人;2.做守法的人;3.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4.遵纪守法,防微杜?u。请大家在笔记上写摘录,并且记一记背一背。

学生记笔记,背知识点。

B师:在今天的案例中,最能让你心痛的(或最受启发的)是什么?如果你是陈某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1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本课内容精要,知道自己在此基础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生2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千万不能陈某一样,最后使自己的人生在痛苦悔恨中度过。

无可厚非,从知行并重的角度来看,第二种课堂小结对学生来讲,更具意义,社会生活中不缺少这样的案例,少的只是我们对这种贴近学生生活案例的发掘。所以说,完善精要、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的小结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一堂课的小结,不能虎头蛇尾,使一堂精彩纷呈的课在黯然无色的尾声中“谢幕”,更不能只顾自己完成教学目标而拖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好相应的课堂小结,使之条理清楚,重难点清晰,要点突出,那么,课堂教学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兰洁.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1).(责任编辑袁妮)

第四篇:浅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探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就应开始重视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 教学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作文教学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该如何下手,是许多语文教师感到非常头痛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从一个学生的作文就可以看出其语文水平,因为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小的一篇作文就囊括了语文的许多知识点:字词句的应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修辞手法的使用等等。由此,作文教学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素材匮乏,写作思路狭窄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体验少,阅读量少,从而导致了在写作时出现没有思路、不知怎么下笔等弊病。这种由于缺乏写作素材积累而导致的“巧媳?D难为无米之炊”的写作空白区,在很多程度上制约了小学生们写作才能的发挥和提高。此外,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完成高额的语文作文教学任务,通常采用“三点式”即“开头――过程――结尾”的格式来规范小学生的作文。更有甚者会细化到作文的句型、篇幅、结构等方方面面的讲解。这种死搬教条、墨守成规的作文授课方式,不仅会阻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会使得小学生的作文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灵动性、活泼性可言。

2.忽视技巧讲解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由此可见,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向学生们传授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而并非一味盲目追求语文作文的高产量。然而,小学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值也随之攀升。这也导致了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了讲解和练习“两层皮”的现状。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应试成绩,很多小学教师在作文课上只训练作文的应试内容,而忽视了作文技巧的讲解。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会硬性要求小学生每天写多少遍的典型案例、背诵多少文章、写几篇作文。但是,这种“插秧式”教育方式,从根本上违背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重实践、人性化的教育理论。并且,盲目追求高产的授课方式,在增加小学生门内课业负担的同时,阻碍了其写作兴趣的培养。老舍在《最难写的文章》中写道 :“什么文章最难写?答,自己不愿意写的文章最难写。”由此可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才有可能将作文教学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例如教学小学四年级的一个习作,是关于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的,写一篇关于春游的《我的建议》。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笔者先将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万紫嫣红的景象做了一番精彩的描述,然后问同学们是否有一种想显身于大自然领略其优美风光的冲动,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笔者告诉大家:班级欲进行一次春游活动,可是去哪儿还没有决定,想听听同学们都想去哪儿,然后再做定夺。然后笔者要求,要将自己认为值得一游的地方写出来,进行全班性的交流,然后看哪个同学的建议最好,谁所说的地方最值得春游就选谁推荐的景区,以《我的建议》为题。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想别人采纳自己的建议,必须写清楚游览之地的景物特征,建议的理由要充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迸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3.引导学生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三、结语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成“乐写”。论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达到“乐之”的痴迷程度,其他一切均可迎刃而解,水到渠成。这样,教师可以从繁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作文课堂成了思想者欢乐的海洋。

参考文献:

[1]王鸿.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探讨.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10).[2]刘丽霞.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6).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浅探

高中物理教学浅探

高中物理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的教学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搞好高中物理教学,构建和谐的人文课堂?高中学生都普遍感到物理难懂难学,思想负担较重,减轻学生负担,注重物理的学习方法,变革考试制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浅谈笔者的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一、关于物理的学习方法

所谓物理学习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研究或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方法。方法是研究问题的门路和程序,是方式和办法的综合。首先,学好物理要识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及条件,要解决描述物理问题,就要会对物理问题进行唯象的研究,然后进一步研究它的原因、规律,再寻求解决的方法。在中学物理课中我们只要注意到参考系、速度、质量、力、动量、能量、功等概念和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规律,以及时空观、物理模型、数学工具(矢量、图象、变化率)等在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解决的方法,就会对此有所体会。研究物理的规律,也要从历史上看,学会从描述物理过程开始,判断什么物理问题说明用什么物理概念、物理量去描述物体的状态,用什么方程可以描绘物体的运动状况,变化关系,从而可以解决控制物理的问题。如:质点的位置、速度、加速度及其时间是描述运动学的物理量,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抛体运动公式,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等,都是我们在研究运动学动力学问题时常常要用到的。从动力学角度看运动学概念、规律能加深理解,能知道它的本质。如:加速度是力产生的,它建立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联系;抛体运动是质点在恒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恒定的曲线运动;简谐运动是质点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的运动等。又如:从动力学角度能判定运动独立性原理不存在,分运动的独立性是有条件的。可见,明确题设的物理情境,理解物理过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教学过程必须始终贯穿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这是授之渔和受之渔的根本。方法是沟通思想、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方法是物理思想的具体表现。研究物理的方法很多,如有观察法、实验法、假设法、极限法、类比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变量控制法、图表法、归纳法、总结法、发散思维法、抽象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模拟想象法、知识迁移法、数学演变法等。对于上述各方法的灵活运用需要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加以揣摩和总结。

二、减轻学生精神负担,变革考试制度

学校的考试制度不改变,学生精神上的压力就不会减少,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就不会得到应有的放松,能力就不会得到较好的发挥。传统的考试制度、形式、内容及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以分定位,一榜定论,像一具精神枷锁枷走了年青人的朝气,锁住了孩子们的兴趣。重知轻能使同学们钻入了“高分低能”的怪圈,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总是围绕高考指挥棒游来转去:凡是考试内容,深挖细究,猜题押宝,填鸭硬灌,反之一略而过,甚至置之不理,纯属应试教育。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方式和新评估模式。

实行“两种考试并行,三种活动辅助”的新方案。开卷考试(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并行,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物理学史实,实验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面试和开卷考试,可以查阅资料,可以相互研讨,但最后师生必须共同讲评,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主动探究,个个动脑思维进取,为进一步掌握高层次科学技术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对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题目进行笔试,试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有大有小,新颖脱俗,波浪起伏,不拘一格,有效度,有信度,有难度,有区分度,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再大跨一步。更重要的是不论哪种考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淡化分数,使每个同学心悦诚服,欢畅乐学。

三种活动指的一是章一活动,一编一竞赛,一年一答辩,以此作为检验同学们智能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一可增强师生竞争意识,二可充分展现自我,三可加重智能检测比例,四可突出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例如高三学年总复习前,我们拟定了“高中物理学基本思路与方法探讨”的答辩论文题目,同学们积极准备,踊跃答辩,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位同学从“合成与分解”,“整体与隔离”,“宏观与微观”,“力与运动”,“图象”,“能量转化与守恒”等七个方面基本完整总结了高中物理所涉及的思路与方法,为全面复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要打破“堂上尽由着老师灌”的僵局,实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把学生完全推向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听、议、写、评,在教师指导下,交错进行,步步深入。三同步指的是知识、方法、能力一起抓,同步走。教师的备课、讲课、辅导,学生的领会、理解、记忆,都要把知识的核实,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当做基础工程去抓。像遇到习题教学时,首先做好习题的分类归档工作,海水舀不尽,习题做不完,但类型毕竟有限,所以狠抓典型,翻透弄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做到攻克一点,解决一片。在课堂上争取把知识落到实处,多给学生方法,多指点学法,从能力上、素质上、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基本训练包括两个方面:⑴运用已掌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⑵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基本训练可以深化、活化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成败的关键在于精选好例题和练习题。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应该有代表性,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针对性,能针对知识的重点、关键和学生的水平;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分清正确与错误并灵活运用知识有较大补益。

下面谈谈例题教学与定时练习两个问题。

例题教学,侧重在开拓思路,放手让学生搞一题多解、一题多思,在“解”、“思”中“自悟”,以期形成深刻的记忆和能力。教师在例题课上的讲解,是在学生“悟”不出的时候,侧重在物理模型的分析上花功夫,教给学生如何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应用物理模型、构造物理模型的方法,例如在复习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时,通过小球在圆弧槽中滑下,不计摩擦的例题分析,构造了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⑴不计摩擦,水平方向又无其它外力,系统动量守恒;⑵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无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转化,机械能守恒。由于重视物理模型的分析,学生很自然的把上面所讲物理模型与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结合起来,顺利的对此类题型作了正确的解答。

单元例题教学以后,安排二课时的定时练习,题目是精选了的,题型较活,有浅有深。要求学生按时完卷,教师及时进行批改评分,根据反馈信息,上好评讲课。对难度大的题一般不在课堂评讲,原因是评讲这类题花时较多,针对性不强,可做好答案,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去钻研,评讲的重点是那些错误较多,难度不太大的典型题目。评讲侧重分析物理模型,因为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模型错了,结果肯定不对。对于多数学生已掌握,少数学困生未掌握的题目,则只进行个别辅导,根据题目的重要程度与考试情况,把答案分别做成“详解”、“略解”和“一题多解”,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依据,让他们自己去对照、思考。

在此基础上,以练带讲,帮助学生纵观整个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三条清晰的主要线索,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⑴力的线索;⑵能的线索;⑶动量的线索;结合知识跨度大的综合性例题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作为教师应该紧跟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大力开展课改创新,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国家的教育和教研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语 文 教 学 课 堂 导 入 浅 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 文 教 学 课 堂 导 入 浅 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浅探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浅探 攀枝花市西区第十二中学校 杨帆 内容摘要: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

    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艺术浅探

    转自发表吧 论文范文发表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艺术浅探 作者:缪小建 [摘 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陆颖+语文+古诗词教学浅探

    古诗词教学浅探 单位:定州新华中学 作者:陆颖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中兴东路 定州新华中学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电话:*** 邮箱: 2784796498@qq.com 邮编:073000 摘要:古诗词......

    生活化地理教学浅探

    生活化地理教学浅探 [摘要]生活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生活化情境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借助地理......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浅探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浅探 陕西神木第七中学 苏晓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它在各领域、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众多高中学校教室里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透视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浅探

    【论文小学语文 儿童诗 教学 【论文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教学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儿童诗的教学,就要注重让儿童在诵读中品味凝练......

    初一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浅探

    初一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浅探 字数:2652 字号: 【大 中 小】 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

    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浅探(★)

    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浅探 在传统班级授课教学形式中,由于受到教学班额、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授课,使层次高的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