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5 01:1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现状分析》。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现状分析

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是广大语文教师最苦恼的。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 生的学习成效。可令人惋惜的是,小学语文作业也同样存在着高耗低效现象:学生写了大量的日记、作文,结果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做了大量的基础知识练习,结果做不了基础性的考试题目;学了大量的课文,却读不懂一些浅显的文章。这,难道不是语文作业一种悲哀的结果吗?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种现象与课后作业的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个类似笑话的事例:有一个作业让学生写“间谍”的反义词,学生因百思不得其解而向老师求教,老师经过讨论也不知怎样解答,学生突然说,这个词没有办法写反义词,老师你能给“总书记”

写个反义词吗?

这种事例不常见,但也不是个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迫使我们反思一些课后作业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科学性。课后作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课后作业是指课文后的作业(教材),而广义的课后作业除包括狭义的课后作业,还包括配套作业本内的作业、各种检测作业(如考试卷)、教师自己设计的各种练习、作文及各种练笔。本文单就广义的课后作业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前不久,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作业繁多琐碎

教师人为地把语文知识割裂成无数个知识点,生怕哪一“点”没有练到,哪一“点”练得不够,从而导致习题繁多、琐碎、复杂化。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习题繁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量大,二是题型多。据我们调查,某校三年级的语文课后作业平均每天有 8 道题,四年级的语文课后作业平均每天有 10 道题,学生的课余时间几乎被全部占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繁琐的误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怕哪一点没有问到,哪一点没有讲到,将课文肢解得七零八碎;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一方面教师生怕哪一“点”没有安排作业,而另一方面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所用的时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至于题型,则普遍越来越多,越来越古怪,单是句子的练习就有 20 多种题型,甚至出现了按给定的标点符号写句子这样的题型。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习题琐碎,主要表现在忽视汉语整体性、写意性的特点,随意化整为零,追求不必要的精细,综合训练太少,无思维价值的单项训练太多。这从那些断章取义的填空题和似是而非的选择

题、判断题中可见一斑。

与琐碎相关联的是把原本简单明了的问题复杂化。例如,我们在四年级的课后作业本上发现有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写出带点的词在句子中的不同意思:① A.我又白跑了一趟。B.奶奶的头发全白了。②A.小松鼠说这河很深。B.这篇课文内容太深,不容易懂。试问,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谁不理解“白”“深”的意思,谁不会运用这两个词?现在硬要学生用书面语言解释一番,反而把问题复杂化了,把学生给难住

了。

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过于繁琐,对学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二、作业机械死板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有时显得过于机械。据我们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械抄写。许多教师把机械重复的抄写当作巩固生字的唯一法宝,学过生字后总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每个生字抄写几遍或者十几遍。如果发现学生将生字写错,有的教师甚至罚学生抄写一百遍。

导致学生把大量时间用于抄写生字词语。

二是机械记忆。学完一篇课文后,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句子的含义,个别教师甚至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有些教师虽然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去背

诵,但常常设计书面作业,让学生解释已学过的课文中的词语,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写近义词、反义词,写出已学过的课文的主要内容,给已学过的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机械记忆。

三是机械理解。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揣摩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采用判断题、选择题,让学生作非此即彼的简单、机械的判断和选择。有的教师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分段,指定用什么方法来分、分成几段,显

得十分机械、呆板。

机械抄写、机械记忆和机械理解,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三、作业枯燥封闭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显得非常封闭。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眼睛只盯着课内、课本,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练习。长期如此,无形中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割裂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如果一项作业既新颖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那么学生通常会觉得这项作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生对于他们自以为有意义的作业,往往会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富有创造性地完成。而对于那些他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作业(如将一个生字连续写

30遍)常常草草从事、敷衍搪塞。

其实,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后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四、作业要求一刀切

难度是指作业对于学生现有实际能力水平的难易程度。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常常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同一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却可能极为困难。作业的难度还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新内容的多少与教师曾给予的任何提示量。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目前,一些教师布置作业时没有注意应将难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取得高成功率,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教师布置的作业,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学生没有选择权,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做相应梯度的作业。

五、作业方式缺乏趣味性

现在的作业设计往往忽视了趣味性,只求结果,不注意作业的呈现方式。

作业的趣味性是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趣。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形式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学生对 它们的兴趣,其表现因人而异。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 却未必如此,因为他们更可能乐于从事思辨色彩较浓的作业。并且同样水平的学生对作业方式的兴趣也不同,如理解词语,现在的作业方式就不容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如:“瞧,满桌的菜,竟是蛋的天下”,学生能用“竟”说话造句,也能解释,可教师偏让学生给“竟”找近义词。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活动中的疲劳。同样,作业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克服作业活动中的单调乏味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当教师布置一

些内容活泼、形式多样,解答方式各异,又能使同一课题得到多种练习的作业任务时,学生的参与水平就

会有较大提高,作业的质量也将会明显改善。

六、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一些教师布置作业具有明显的随意性,缺乏相关性。作业的相关性是指作业任务与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密切程度。目前一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充分考虑作业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所布置的作业偏离了教学目标,不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也就是说,作业要有高的相关性,能够为特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提供适当的运用和练习的机会,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学生认识到作业与他们的学习目标联系时,会付出必要努力去完成。

总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现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传统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生硬操练,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过多强调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分强调独立完成作业,轻视、甚至屏弃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这些作业,过于枯燥、呆板,不但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学生是富有个性的学习主体,作业设计也必须符合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后作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自觉性,才能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独立性、有效性,才能发展学生个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王祖亮

(1)相当多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教育“总目标”表现出模糊认识。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教育,不能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进程中估价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没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和学”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和谐全面地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被大多数教师作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中提倡和推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教育教学亟待强化。

(3)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的开放体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解和担忧。对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教材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向家庭、社会、自然延伸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顾虑重重,反映出教师已经适应了程式化、封闭式、静态的教学模式,对立体、开放、富有弹性、动态的语文课程思路新理念的引入和落实有畏难和惰性导致的抵触情绪。

2、教学过程与方法

(1)几乎所有的教师能在规定课时内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但其中只有一半的教师“能顺利完成”,表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的安排与学生实际能力并不完全适宜。访谈中一位教师说:“我们现在几乎不会上课了,不知抓教材里的什么?‘粗枝大叶,粗到什么程度’?有些篇目观念新了,但难度大了。课后习题要求过高,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内容少,练习无从下手,考试凭借什么?作文教学难,学生无话可说,无病呻吟,写出的文章胡编乱造。究其原因:其一,生活内容单一,学习成了他们的全部,其二,缺少真切而深刻的感受,优越的物质生活,百般的家庭呵护使他们很难品味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对于古代诗文,学生知识、阅历相对缺乏,无法充分领悟其中的意义,教师们主张在这些文章中能附加相关背景资料。特别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呼吁增加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开阔视野。

(2)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总的来说有所加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仍然存在,且地区也有差异。

虽然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认识到应该采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但从访谈和课堂观摩中了解到“满堂灌”仍在课堂中普遍存在。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当然要讲知识,但把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课文肢解为孤立的字、词、句;课堂上纠缠于离开了课文整体背景的那种字、词训练,有的甚至是文字游戏。例如,填空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成了常见的现象,脱离了语境的造句和名词解释,常使学生不知所措。

一问到底。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着边际的提问,来代替学生的训练。这种提问,是教师按照课文情节发展顺序编排的,既不考虑学生懂不懂,也不考虑问题有无启发性。以问代讲,以问代读,一问到底,这样好像课堂上很热闹,其实掩盖了学生的被动,与一讲到底如出一辙。提问当然重要,但提问要有针对性(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启发性(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所领悟)。有些提问既无语言价值,也无训练价值,更无教育价值,却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读书的时间。

(3)现代教学手段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据统计,70%的教师“偶尔使用”或“不会使用”教学媒体,只有外人来听课时才使用。从中不难看出:首先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设备匮乏问题较普遍,我们全县只有首山站村小学有大屏幕。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够。这与现代教育差距尚大,与“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更大。

4、知识与技能

(1)教师的学历基本符合国家对教师资格的要求,但高学历所占比重尚小。教师们也普遍感到知识匮乏,在教学中常常困难重重。尤其是将来面对新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有限,处理起教材力不从心。绝大多数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亟待提高。据访谈了解到,能“经常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教师很少,教师综合素养的偏低,限制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向外延伸,影响着学生艺术兴趣的激发,审美情趣的培养,从而在整体上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不利于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多数教师能经常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但不少教师反映,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更多精力搞教育科研,只能应付差事。一些学校受各种因素的冲击和干扰,教育科研活动只是个概念,没有具体实在意义。

(3)教案书写任务繁重,书写内容多,形式繁琐,每天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抄写教案上了,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案是教师上课的蓝本,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二)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习理念(1)“探究”、“合作”式的学习理念在学生中不够深入,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不高。“偶尔”和“从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的学生有80%,另一方面也说明语文学习过程中,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渠道不够畅通。

(2)85%的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教学媒体的重要性。这透视出现代教学媒体的充分运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与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特征相吻合。

(3)60%的学生能够及时弥补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但仍有30%的学生“暂时搁置”、“置之不理”。这种情况说明语文教育除了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之外,更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大部分学生把教科书列为主要阅读内容。一部分学生把作文书刊作为最主要的阅读书目。阅读卡通、连环画和科幻小说的有一小部分学生,结合调查数据和访谈内容可以看出,学生阅读面相当狭窄,能够综合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报刊的学生甚少。

2、学习的情感趋向

(1)80%的学生能够坚持朗读(或背诵)课文,这对语文学习无疑是有益的。当然这种情况与教师的倡导、督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20%的学生“不太喜欢”、“不喜欢”参加语文课外活动,这反映出语文教育的实际效果和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存在差距,需要积极弥补。

(3)95%的学生对取得较好的语文成绩有一定信心,表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情感领域达到了较高水平。这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潜力,快速高效地学好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及分析

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及分析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为此,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课堂正逐渐形成“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可喜局面。但在如火如荼的语文教改中,学生的作业却依然沿习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途径。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可是学生语文作业的现状是如何的呢?

一、现状分析

1、作业机械化

机械抄写,每教学完一篇新的课文内容,随之而来的是巩固练习,老师把重复抄写新课的生字新词作为学生巩固本课内容的唯一法宝,例如教学结束《槐乡五月》的第一个课时后,一般来说老师会布置给孩子这样的作业:写完本课的习字册或者抄写书中划出的词语几遍。这是最普遍的学生课堂作业,而相应的家庭作业则是把这一课的词语抄写几遍,而对于家庭作业或者课堂作业中有错的孩子来说,订正是难免的事情了,有的老师还甚至要孩子抄十遍或者几十遍,这样孩子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抄写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和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了。而老师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致使作业含金量极低,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2、作业形式枯燥乏味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眼睛只盯着课内、课本,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练习。很少有其他形式的作业。其实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作业。是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光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得作业,因此要求学生的也就少了。这样一来,在孩子升入高年级后面对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句空话,等于没有作业。

3、作业要求一刀切

教师常常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管这些内容是不是有的学生已经接受了,有的学生还未掌握,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大量考题练习,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而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练习则相对较少,甚至有些学校就没有这样的作业。而这些统一、单调的作业压抑着学生的个性成长,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别差异,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被剥夺了,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做的无用功相对较多。

二、思考

作业布置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作业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自己是辅,而是生硬地把自己愿望机械地施加在一群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身上;

二、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外学习以及课外作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而仅仅把作业看成课堂教学的拾漏补缺;

三、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包括做作业,其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的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子、片段、篇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概括地说,教师意识中存在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错误认识,是导致作业布置中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三、对策 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质这项复杂的工程反映在作业中变得如此简单、乏味,为了能培养学生的语文个性,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应该说,适当的抄写和背诵作业仍就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度,同类型的作业做多了,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也在这样的机械练习中渐渐消失了。作业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无非是:

一、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

二、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当多样化,并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给学生。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达到字词、句子、篇章的掌握,更要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变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1、把机械化的作业变为口头实践性作业 在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教师要记住不要去看重结果,要看重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从中悟到的创新学习的原理和科学的精神,以及学习的方法。这不也正是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吗?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的作业形式有: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形式。例如学习《小稻秧脱险记》时,由于课文本身是一篇童话故事,我带孩子把它排演成舞台剧;学习了《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让学生想象一下,编一个关于小红马和小骆驼故事的续集,学了《绝句》我让学生动手根据诗意画了一幅图画„„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较大一些,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常规作业的情况好得多,学生不仅能按时完成,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学生从单一的写中解放出来,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应当成为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首要前提。老师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来设计作业,例如把作业设计成为一个阶梯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去有选择的完成作业。例如:最高层的作业是灵活多样,侧重于孩子的理解、想象;中间层相对最高层的要求低一个层次;而最低层的则是一些抄写和课堂知识巩固的作业。如学习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后,课后作业可以这样设计:①动笔写一写爱还可以如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②回家把《爱如茉莉》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觉得爱如什么?③抄写本课词语。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做什么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而且,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亟待改革,这一改革应以师生树立正确观念为前提,以小学生自主为原则,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重视阅读与练笔,这样语文课外作业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第四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仙女湖区河下小学刘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正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但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有些担忧:教师们在上课时过于程式化,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归纳了,学会分段,会归纳段意就行了,课堂太注重刻板的训练,把原本趣味盎然的文本内容上得枯燥无味;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我们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 学习没有领悟到位,过度地追求标新立异,使得阅读教学华而不实,丧失了本味。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重运用,轻效果”。

现在的课堂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教师的魅力。随着市教育局“五个一工程”的推进,课堂上多媒体的应用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所有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都借助异彩纷呈的课件将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境界。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作用究竟有多大?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做法比比皆是。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这种手段,好像仅仅是为了一种形式,而根本不用去考虑它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重 形式,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就出现一些极端,一上课就合作,一学习就探究。这种教学行为只是僵化理解合作学习,片面追求形式。如一位教师在上《四季》一课时,让学生根据喜好按四季分为四个小组。结果大多数学生坐到春季、冬季的小组里,而夏季、秋季的两小组寥寥无几。学生小组汇报学习结

果一般都由优生包揽,其他成员形同虚设。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是否有效要从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机制、指导等诸多因素全盘考虑。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于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只会使学生厌烦。我想,就语文课堂的“小组活动”而言,目的应在于更能营造读书氛围,更能激发读书情绪,更能交流读书感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如果只在乎学生前后左右搀和的热闹,“小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三、阅读分析“重工具,轻人文”。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老师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两者互相依存,不可机械割裂。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为‘机器人’,把学生的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如有位教师在上《装满昆虫的口袋》这一课时,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位歌唱家是谁?它长的什么样?法布尔是怎么观察的?„„”学生只能机械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根本没有时间自己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进而认识到这正是他日后学有所成的原因。

四、阅读素材“重课内,轻课外”。

在大多数老师心中,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课本,上课其实就是把教学参考资料中的答案通过课堂,通过训练一步步地有序地固化在学生思想中。叶圣陶先生早就语重心长地说:“教材其实也就是个例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可是我们的教师却把“例子”当成了语文教学的通天的法宝。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只是农村的学生条件有限,没有丰富的课外阅读书籍。于是不少的语文教师就让孩子读课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甚至达到背得一字不漏。而对于课外知识点,只是刻板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水浒传》中林冲的绰号是什么?”“《跳

水》一课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些知识孩子是需要的,可是它的获得不是靠老师“喂”的,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的,这些知识可能会在某次考试中给孩子试卷增加一两分,但是为了考试“昙花一现”,却把孩子套在功利记忆的怪圈里,耗费了他们宝贵的阅读时间,是不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五、课堂教学“重分析,轻朗读”。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他说,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可是我们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带领学生层层剖析课文,对文中的段落、句子,甚至词语都精讲入微,不敢有一丝疏忽,而结果往往是学生连朗读课文的时间也被挤掉了。

六、课堂提问“重尖子,轻群体”。

这句话也许有些过分,但细细回想我们的语文课堂,绝大部分都是几个尖子生在“唱戏”。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我们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位置。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下面是一年级下册《月亮的心愿》一个片断: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珍珍很孝敬妈妈。

师:从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妈妈,关心妈妈呢?找到有关的句子读读。

生:她不去春游了。

师:她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此时窗外的月亮会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吗?这不像是一年级的课,像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孩子刚刚认了十几个生字,读一遍就要谈出自己感受,多难为孩子啊!老师说:“可学生能说得出来。”是的,有个别学生说得出来,大多数的学生呢?他们能把课文读通就不错了,过高的要求只会令他们望而却步。不要用那无谓的分析磨灭学生爱读书的天性了。

七、教学过程“重繁轻简”。

课堂教学没有做到“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审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由于一些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吃透,于是,在课堂上就出现了很多“化简为繁”的“风景”,如有的老师在教第六册《燕子》时,首先就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捉虫的本领;接着交流候鸟的有关知识,介绍有关候鸟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燕子,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未着边际。因为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倡学科整合,并非是在语文课上充斥非语文活动。“整合”,即将相关学科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形式,融入语文教学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活动、游戏、画画、表演……是借种种形式活跃、辅助、促进语文学习。

其实我们语文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是要把复杂的课文教简单了,把深奥的道理教浅显了。要把语文课上得清爽简洁,干净利落,这是一种境界。想起了《月光曲》,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比较容易教得“复杂”的课文,而有一位老师却处理得格外“简洁”: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月光曲》,继而阅读课文将音乐形象转化为文字,再看图画。然后讨论三个问题: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在旋律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盲姑娘兄妹为什么陶醉在乐曲中?把音乐、文字、图画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讨论,对课文内容便有了深切的感悟和体验。你看,一首乐曲、一幅画,三个问题,多么简洁,多么清晰,孩子们从从容容而不是手忙脚乱地读懂了课文,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

上述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反思。实施新课程,需要我们将课标的新理念转变为我们的自觉行为,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坦然地面对学生,给他们以正确的感染和熏陶,平等与学生交流。如此,我们才能与新课程共成长。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案例分析

让学生乐于习作

——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案例分析

一提到作业改革,语文老师的心情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老师是最由衷,最高兴的。她们高兴的或是语文作业可能要删减了,课后不用再面对那成堆的作业为批改而犯愁;或是课后有研读教材,交流想法,阅读,备课的时间了;或是为学生,为孩子高兴,回家后有愿做、乐做的作业,有玩乐,有读课外书的时间了......。总之,作业改革是老师、学生和家长心中所需,可谓是顺心意,应发展的改革大事。那么作业到底改什么?怎么改?尤其是语文学科,听说读写诵样样都是必须巩固,训练的。作业设计要序列化,层次化,有兴趣,有效率,又要面向全体,突出个性确实难。况且,习惯了程序化工作的我们,有点无从下手。即使作业改革也是个别老师的个性化所为或试探,像六年级个别老师便对习作作业进行了改革和试探。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语文作业中占的分量最重。为此,六年级的几位老师在宋老师的自能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的前提下,对习作训练进行了尝试,她们针对学生不愿写,不会写,及教学效果不显著等现象,采取了“一练二改三发表”的反复训练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改变作文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每到练写作文时,四四方方一成不变的作文稿本发至学生桌上。有学生仔细阅读老师或伙伴的评语;有学生迫不及待地看自己得了“优”还是“良”;有学生则眉头紧皱,嘴里嘟囔着又要写作文;甚有学生看也不看直接翻开新的一页待写下一篇习作内容。久而久之,习作失去了“我手抒我心”的乐趣和目的,成了学生、老师的最重负担。“小细节,大作为”。作文本为活页,老师批阅,学生交流、赏读均方便。学生反复练习,反复锤炼,最后,一张张会说话的纸,一张张多彩的纸……打印成稿,装订成册,我们的作文“活”了。跃入学生眼帘,涌入学生心间的不在是篇章,不在是作文,而是学生自己的作文书。有你,有我,还有他,每个学生成了作者,书的主人,学生的习作兴趣怎能不浓?连写作文一般的学生也不愿落后。

二、多诵多读多积累,铺路搭桥提水平。

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是习作的源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习作的涓涓溪流。为让所有学生的习作水平都有所提高。老师向学生们推荐大量的好书阅读(《我是升旗手》《做好学生有点累》等)。舍得用时间阅读好书,阅读学生的好作文,包括一般生的作文。用心为每个学生打造属于他们的空间。他们讲:赏读作文时,优秀作文读完掌声偶尔起伏,好就

是好,已经见好不奇了。当一般学生读作文时,哪怕有一个好句子就会引起共鸣,掌声起伏不断。这就是赏读,就是鼓励,就是提高。读他人的好书,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提炼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读自己的文章(或自己的书),学会倾听、赏读、评改和提高。

作文本变了,学生愿写,乐写了。老师的工作好像又有些累了,但更有意义了。这样的改只能是个性化行为。其他作业又该如何改革呢?我们一直想把愿做,乐做作为改革的初衷,想把每个学生放在改革的中心。让作业当作学生学业中快乐的一件事来做。可能有点理想化了。

附几篇学生的习作吧。

生活是灿烂的阳光

文 / 胡志豪

生活就是灿烂的阳光。我在阳光中成长,在阳光中微笑,在阳光中难过,在阳光中体验幸福带给我的点点滴滴。——早晨6::30 一个身影来到我的面前,虽然模模糊糊一片,但我应该经知道是谁了。接着,一只满是茧子的手抚摸着我的额头,硬硬的,有点扎人,我却感到很幸福。“起床了,穿好衣服,出来吃早饭。”于是我睁开了朦胧的双眼,拿起妈妈放在床头上的衣服快速穿上,跑出去。饭桌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粥,一

盘金黄飘香的荷包蛋,正静静地等着我的“吸收”。“头还痛吗?”是妈妈那慈爱而略带疲倦的笑容。“我没事了。”我挥一挥手。三下五除二,食物入 了“胃”,推车出门,晨光在东方升起,心中升起 一片灿烂。

到校了,走进教室,只见同学们有的写作业,有的看书,我走到了我的桌子前,同学们一个 个的问我“感冒好点了没有。”我点点头。在 校的一天中,我过着轻松的生活,同学们 处处帮助我,使我轻松的度过了一天的生活。

我生活在阳光中,享受到了母子情,同 学情。我想,我应该好好珍惜这样的生活,好 好感谢阳光带给我的幸福。

下载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作业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作业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科学合理的作业既能巩固......

    课后作业

    作业名称:2013年秋季课程网上作业1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 2013-10-12 22:03:43 至 2013-10-12 22:54:34 学员姓名:201312 学员成绩:95 标准题总分:100......

    课后作业

    淘宝企业介绍 淘宝目录 第1篇网站规模 ............................... 1 第2篇经济收入 ............................... 2 第3篇发展沿革 ..................................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小学语文发展现状分析 当今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热点则集中于课堂教学创新。毫无疑问,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智、有效的选择......

    优化语文课后作业的具体措施

    优化语文课后作业的具体措施 来源: 论文齐帮你网 课堂作业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在延伸教师的课堂教学,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分析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 颍泉区三义九年一贯制学校 张允礼 语文学科的作业布置,正在向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开放性作业转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小学语文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 作业题目: 3.评价“音、形、字三步走”的教学方法。 4 谈谈你在字词教学实践中的好方法。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每个作业作答内容不少于500字 2.作业内容如出现雷......

    财政学作业 我国预算外资金现状分析

    我国预算外资金现状分析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