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 年 级 数 学 第 十 六 周 教 学 设 计
五 年 级 数 学 第 十 六 周 教 学 设 计
大 水 井 小 学
刘福圣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复习目标: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略)
课后反思:
五 年 级 数 学 第 十 六 周 教 学 设 计
大 水 井 小 学
第 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
复习目标: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做教材138页第4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3、做教材138页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分数的意义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第141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略)
五 年 级 数 学 第 十 六 周 教 学 设 计
大 水 井 小 学
第 三 课
时
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39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2页第6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2页第8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教材第142页第7题
五 年 级 数 学 第 十 六 周 教 学 设 计
大 水 井 小 学
第 四 课
时
复习内容: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做教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3、做教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4、做教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略)
五、作业
教材第142、143页第9、10、12题
五 年 级 数 学 第 十 六 周 教 学 设 计
大 水 井 小 学
第 五 课
时
复习内容:复习简单的统计
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14题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二、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教材第144页第14题
期末综合实力评价 一口算。
+ = - = + = + = 1- = - = - = - = + = 0.9×7= 0.6+7= 1.25×8=
二 填空。.把42 分解质因数是()。.能同时被2、5、3 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3 , 10 以内质数的乘积是()。4.2= = = = = 5 .从1 — 9 的自然数中,()和()是相邻的两个合数;()和()是相邻的两个质数。.42 的最小约数是(),最大约数是(),最小倍数是()。7 .把30 写成两个质数的和。
=()+()=()+()8.18 和24 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9.1.98L =()ml =()cm3 56 千克=()吨 45 分=()时 .把三块棱长都是4cm 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三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少了()cm2。.一个长方体接上一个正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6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一根长方体木料左右两个面都是正方形,其余4 个面的总面积是7.2平方米。这根木料长4.5 米,它的体积是()立方米。
三 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在下面各式中,除数能整除被除数的是()。
A.12÷4 B.1÷3 C.2.5÷2.5 2.与 相等的分数()
A .只有一个 B.只有两个 C .有无数个 3.两个质数相乘的积()
A .一定是质数 B .一定是合数 C .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
四、解方程。
-x=-x= x-= +x=
五、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 + + + + -
+ + - -
- + -(+)
六 解决问题。1.幼儿园买来一些糖果,第一次吃了它的,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吃了这些糖果的,两次一共吃了这些糖果的几分之几?.小红帮妈妈打一份稿件,先打了这份稿件的,又打了这份稿件的。还剩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没打?.用铁丝围成长、宽、高分别是6 分米、4 分米、3 分米的长方体模型三个,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铁丝? .在一间长4 米、宽3 米的办公室地面铺一层厚3 厘米的混凝土。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混
凝土? .一块长方体石料,体积是64 立方分米,已知石料的长是8分米,宽是4 分米。石料的高是多少分米?(用方程解).一个长方体罐头盒,长6 厘米,宽8 厘米,高8 厘米。在它的四周贴上一圈商标纸(接头处不计),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有多少平方厘米? 7 .某家超市一分店、二分店销售饮料情况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某家超市一分店、二分店销售饮料情况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2)一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3)二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第二篇:第十六周教学工作计划
第十六周教学工作计划 本周主题:《小不点儿》
(一)主题目标:
1、通过活动感受到自己正在经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大小的事物,比较、感受大小的相对性。
3、引导幼儿能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
家长工作:
1、在家中尽量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使他体验“我长大了,”“我真行”等感受。
2、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要包办代替。
保育工作:
1、培养幼儿自觉洗手、保管自己物品等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上午
活动一:《小不点儿》
参照小一班朱蕾蕾老师的教案。
活动二: 《大踏步小踏步》
参照小一班朱蕾蕾老师的教案。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上午
活动一: 《我想长大》
参照小二班王雪曼老师的教案
活动二: 《乖孩子》
参照小二班王雪曼老师的教案
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上午
活动一:《纸盒叠叠乐》
活动目标:
1、在叠高游戏中感知纸盒从大到小、从低到高的变化。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出自己意愿和想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享受玩颜色的乐趣。
活动准备:请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纸盒或纸箱。蜡笔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一个装饰好的纸盒,和一个没有装饰的纸盒,请幼儿说说,你喜欢那一个,为什么?
二、基本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装饰纸盒,鼓励幼儿大胆的使用颜色。
2、教师讲解示范在纸盒上装饰不同的颜色,以及不同的花纹图案。
4、请幼儿说说,你要在纸盒上画什么?
5、幼儿动手装饰纸盒,教师巡回指导。
6、请幼儿讲讲,这么漂亮的纸盒可以怎么玩呢?
7、引导幼儿用纸盒进行叠高游戏。看谁叠的高。
8、鼓励幼儿合作堆叠纸盒,说说纸盒是怎么排列的?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拍下来,大家一起观赏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现场描述: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挺高的,都喜欢自己动手叠高,在画画的这个环节幼儿都能用
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涂盒子的外面,装饰的比较好看。叠高的时候幼儿能根据自己想的来叠,单也有幼儿没有和小朋友组合成一组,自己玩。
提出问题:由于盒子带过来的不是很足够,孩子们在玩的时候就会抢起来,活动就出现混
乱了!
解决问题:老师就用一些罐子代替,让幼儿进行活动。
理论支持:《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
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
活动二: 《好娃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幼儿学会较准确地唱歌。
2、会按音乐节拍做模仿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教育幼儿要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引导:老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
1、爷爷奶奶是怎麽疼爱我们的?
2、我们应该怎样做爷爷奶奶的好娃娃?
二、基本部分:
1、引出图片:
(1)图片上的宝宝为爷爷做什麽?
(2)宝宝为奶奶做什麽?
(3)爸爸、妈妈是怎样夸小宝宝的?(分别朗诵一遍)。
2、看着图片模仿表演,先看老师表演一遍。
3、老师和幼儿一起边朗诵边表演几 遍。
4、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
5、分男、女宝宝表演。
6、请大胆的宝宝表演。
教学反思:
现场描述:活动中我利用图片创设了情境化教育环境,并一起模仿表演这时大部分幼儿很有
兴趣,迅速理解了这首歌的内容。当“爸爸”“妈妈”亲切地夸奖“你尊敬老人
有礼貌是个好娃娃”,歌曲充满了感情色彩,“尊老爱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现,幼
儿真正领会了“尊敬老人有礼貌”的“光荣”、身临其境才能“心”临其境,产
生同感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可以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融在一起。
提出问题:幼儿喜欢模仿,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模仿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因此这样的形式幼
儿就学的好。
解决问题:歌曲的意境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
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
泼。多让幼儿根据自己兴趣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把握教学会更好。
理论支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
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2008年12月25日星期四上午
活动一: 《瞧我多能干》
参照小三班徐淑老师的教案
活动二: 《山羊踩痛小公鸡》
参照小三班徐淑老师的教案
2008年12月26日星期五
活动一:《宝宝自己走》
参照小六班陈蕾老师的教案
活动二:《魔镜啊魔镜》
参照小六班陈蕾老师的教案
上午
第三篇:第十六周教学反思
12月10日
反思1: 班上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听不懂上课内容是什么了,初一才刚得一个学期,接下来的三年还很漫长,所以我采取前半节课都用来展示新课的基本短语及句型的读与认,尽量让差生跟着读并马上请个别来读,这一环节让很多差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得到表现,体会到成就感,这一环节让平时比较跳但还很想学的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我的活动,脸上露出了求知的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与试研能让全班都能积极参与与表现的活动,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真正让他们自己想学,自主的学习,而不是靠罚来压他们学习。
12月11日
反思:不要一味的赶课程进度,应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上课,实在上不完可以利用自习课或晚三相应的补一些课,让学生打好基础,而不是因为老师赶课,很多东西没学会而感到心慌或是厌学。
12月12日
不管多么忙,都要多花一些时间备课或是找一些英语教学或是课堂管理的文章来学习并用于实践中,平时注意多多充电,由内而外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四篇:第十六周教学工作计划
第十六周教学工作计划
活动主题:我和空气做游戏
(二)主题说明:
1、空气是游戏的好伙伴。置身游戏中,空气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具体的、有趣的,与具体情境相联系的,是能够诱使幼儿积极探索,自主访取、利用的一个学习对象,引发他们质疑、探究、发现、验证的一个现象,支持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一个学习境脉。
2、在这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中,或许不仅有幼儿的成长,也有教师可以获得的启迪。可以由此了解如何选取适合幼儿的,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自主生成更适合的活动设计。家长工作:
1、家长和孩子共同装饰两个气球,使孩子每天观察气球的变化,如气球变瘦了吗?为什么。
2、家长与孩子在家中共同准备有关“空气”的一个小实验。
3、亲子游戏:泡泡冠军。
4、亲子制作:降落伞。鼓励孩子与家长一起想办法用各种材料制作。
保育工作:
1、午睡做好巡视工作,防止幼儿踹被。
2、教育每位幼儿能在用餐时保持“一静三净”。
3、提醒幼儿能及时喝水、小便,注意幼儿的运动量。
周工作笔记:
星期一上午
晨间活动:室内积木
活动一:《风来了》(参照陈益梦老师的教案)
活动二:《大嘴怪》(参照应相玲老师的教案)
星期二上午
晨间活动:桌面玩具
活动一:《谁住在皮球里》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皮球的动态——蹦、滚、飞产生兴趣。
2、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
用。
活动准备:
1、晨间活动中,幼儿以拍、滚、抛、踢等方式玩过皮球。
2、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9—12页。
3、充足气的皮球和瘪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会蹦、会滚、会飞的皮球。
1、教师用皮球演示拍皮球、滚皮球、踢皮球的动作。
2、老师玩皮球的时候,皮球是怎么运动的?(蹦跳、滚动、飞起
来)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二、谁住在皮球里。
1、皮球为什么会蹦会滚,又会飞呢?究竟谁住在皮球里呢?
2、幼儿完整地听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3、皮球里真的住社兔子、轮子和喜鹊吗?
三、空气住在皮球里。
1、幼儿边看幼儿活动材料第四册9—12页,边听教师讲述故事一
遍。
2、教师用力挤压皮球,并请几名幼儿来挤压。恩,皮球很硬很硬,一定有什么东西住在里面。是什么呢?(空气)
3、教师出示瘪的皮球,拍、滚、踢皮球。
4、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没有空气,皮球蹦不起来,滚
不了几下,也飞不起来)
5、只要皮球里充满了空气,它就会像兔子那样蹦,轮子那样滚,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真了不起。
活动反思:
现场描述:本次活动以我原先的思路以为孩子们会被故事引导过去,但是聪明的他们一下子就知道了皮球里是空气,因此对于
我教案中第三部分的活动进行地比较快。
问题解决:我在第三个环节里加了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一起玩皮球,感受充气后的皮球的多种玩法,最后再去体会空气的作
用。
理论支持:通过本次活动是我感受到,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思路进
行活动,孩子们不一定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活动二:《有力量的空气》
活动目标:
1、做做小实验,感知空气的压力。
2、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无色透明玻璃杯若干,水、厚卡纸和脸盆若干。活动过程:
一、倒不出来的水。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
子倒过来。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
2、幼儿分成若干组,在脸盆里进行实验,探索不使杯子里的水倒
出来的方法。
3、请成功的和失败的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来演示。通过对比,幼儿
知道只有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
4、幼儿再次进行实验,直到获得成果。
三、是谁在帮忙。
1、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倒出来?
2、究竟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
3、引导幼儿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不让水从杯
子里流出来。
活动反思:
现场描述: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发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了解杯子里没有
空气,里面的水就不会流出来。幼儿自己探索出来的结果,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这个的了解。
发现问题:实验失败的小组,在发现自己失败后,每个幼儿都在为自
己小组想办法,怎样使实验成功。
原因分析: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逐渐增强,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每个幼儿都会显得比较积极。
理论支持:科学活动主要是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幼儿的相互合作与竞争可以给这样的活动带来乐趣。
星期三上午
晨间活动——玩具车
活动一:《了不起的“0”》(参照陈益梦老师的教案)
活动二:《贴着报纸走一走》(参照应相玲老师的教案)
星期四上午
晨间活动——滑滑梯
活动一:《空气在这里》(参照姚红贤老师的教案)
活动二:《空中飞舞》(参照姚红贤老师的教案)
星期五上午
晨间活动——区角活动
活动一:《它是谁》(参照陈益梦老师的教案)
活动二:《一串串的祝福》(参照姚红贤老师的教案)
星期六上午
晨间活动——室内游戏
活动一:复习
活动目标:复习这个星期学的内容,加强巩固幼儿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2、复习诗歌、歌曲。
3、根据教师的引导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活动二: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能愉快的和同伴一起游戏,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活动准备:范例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讲解示范。、幼儿游戏。、讲评。
第五篇: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十六周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92、93页的例
1、例
2、例3,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以“平均分”为核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分桃画面)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路过一大片桃树林,猪八戒馋的直流口水,问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道:“吃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
师:4个桃子要分给八戒和悟空,怎样分比较公平? 生:每人分到2个。师:要是2个桃子呢? 生:每人1个。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分”(生说)
师:现在只有1个桃子要公平的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一人一半。
师: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那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有谁知道?
生:二分之一。师: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桃子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这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桃子的1/2)(生齐读)
1师: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桃子的1/2的吗?
2(全班齐读,同桌互说)
12、动手折1/2 2师:拿一张长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用画斜线的方法涂上颜色。(学生涂色,展示不同作品)
师: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师教写1/2:先画一短横,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在短横下方的中间位置写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在短横上方写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板书)
判断:哪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是1/2?为什么?(强调平均分)
3、认识1/3
学生判断最后一个图形表示1/3,根据课件演示,说明1/3的意义。
(指名学生回答,师引导)——激励
4、认识几分之一
师:那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生: 1/
4、1/
8、1/6„„(师板书)
师: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请看要求:拿出另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学生活动)
师:汇报时说: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汇报,后在小组里交流)
展示作品: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 1/4。(边贴黑板边问几分之一)师: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 1/4?
生: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师: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生:能。
师: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 生:能。
师:那些同学用的是圆形,把你的作品高高举起来。
(问法2:观察这3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或你有什么问题?)
5、比较分数大小
(展示用圆形表示的1/
2、1/4)
师:观察它们各自涂色部分,你能判断那个分数大吗?(学生说自己的想法,生生互动)师引导: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师:看来用同样大小的圆,能不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能)瞧,老师这还有一个同样大小的圆形,请大家想想一下,用相同的圆形,表示出它的1/8,和1/
2、1/4比,会怎么样?(小)
(用学生作品验证)
师: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图形(1/3),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呢?(1/2和1/4中间)观察这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激励
再出示一整个全部涂满颜色的圆,体会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当要表示的数不满1时,就用分数来表示)
三、练习巩固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书P93,1,(生独立写在书上)
2、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国旗、五角星、巧克力)
师:看来,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联想到的分数也各不相同。
3、黑板报。《科学天地》、《体育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小组讨论)
4、广告欣赏: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可他转身一看来了八个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这时他会怎么办呢?观察广告中的画面,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渗透德育:好东西要懂得与人分享,这样你会更快乐,大家也会很高兴)
生:能想到1/4
师: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生: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师: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师: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师: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1/9。可是蛋糕是平均分成9份吗?(不是)那这第9个小男孩究竟拿到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呢?我们下课接着讨论好不好?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页~95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具、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彩纸条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
4、3/
4、2/
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
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
五、总结
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运用分数的加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1)3/4里有()个1/4 2)2/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 4)5/9里有()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生猜一猜:1/8+2/8等于多少?
学生最可能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3/8,一种是3/16,这里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2)证明自己的方法
若出现3/16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吗?
若出现3/8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个正确,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若学生找不出方法,教师可建议学生在一张圆形纸上折出8等份,找出1/8和2/8,看看它们的和是多少)
(3)集体操作验证
①生动手折出1/8和2/8,并涂上颜色。②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 ③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
a、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3/8;
b、2/8是2个1/8,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注意:如果学生只能想出第一种思路,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分数知识来表达“涂了2份”、“涂了1份”的意义,引出第二种思路;如果学生想出了两种思路,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两种想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者是统一。)
④引导辨析:1/8+2/8的结果为什么不是3/16?
围绕问题:“蛋糕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蛋糕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教学分数减法(例2):
(1)观察:这个蛋糕现在还剩几分之几?(5/8)
(2)思考:爸爸回来后从剩下的这5/8中又吃了2块,最后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5/8-2/8)
(3)生小组讨论:5/8-2/8等于多少?(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a、从5份中吃了2份还剩3份,也就是3/8;
b、5个1/8减掉2个1/8还剩3个1/8,也就是3/8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纸片演示吃掉的过程。
3、讨论:(妈妈又吃了1/8,剩下的2/8留给爸爸吃。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1,8/8)
4、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
有了前面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1)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3)巩固练习1-4/5 1-2/6 1-7/9(指名让学生板演)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5、解决课前提出的其他问题(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可让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做题后,让中等生或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对于说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2、计算(做一做第2题):
围绕问题:“蛋糕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蛋糕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教学分数减法(例2):
(1)观察:这个蛋糕现在还剩几分之几?(5/8)
(2)思考:爸爸回来后从剩下的这5/8中又吃了2块,最后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5/8-2/8)
(3)生小组讨论:5/8-2/8等于多少?(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a、从5份中吃了2份还剩3份,也就是3/8;
b、5个1/8减掉2个1/8还剩3个1/8,也就是3/8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纸片演示吃掉的过程。
3、讨论:(妈妈又吃了1/8,剩下的2/8留给爸爸吃。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1,8/8)
4、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
有了前面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1)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3)巩固练习1-4/5 1-2/6 1-7/9(指名让学生板演)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5、解决课前提出的其他问题(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可让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四课时——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什么是要分的整体,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熟练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会用分数表示较复杂的阴影部分。
2、通过合作学习,运用分数的加减计算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分数的加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抓住重点并且克服难点的要领在于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感受什么是要分的整体,明确每一个实际情境中相应的整体。课前准备
a)教师准备:三只小动物分吃蛋糕的情景图片、生活中分数实际应用的例子及材料、小黑板若干
b)学生准备:玻璃丝绳、圆头小剪刀、生活中分数实际应用的例子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算理
在黑板上出示图片。内容为:小猪过生日,请小熊、小狗一起吃蛋糕。猪妈妈已经把蛋糕平均切成了8块。小猪给小熊2块,给小狗1块,自己分了3块。
1、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小组合作活动,主要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小动物得到的蛋糕,并提出问题,看谁提得又好又多?
2、各小组同学汇报。
3、师生交流要注意的几点:1)用来表示每个小动物得到的蛋糕的分数的意义,强调整体,即以整只蛋糕为整体“1”,是把它平均分为8份,取了几份就是()/8;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到分数的加减计算上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8+()/8=()/8-()/8= 1-()/8= 1-()/8-()/8等
4、揭示课题并集体交流解决所提问题。要强调学生弄清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对算理建构。如有必要,可以相机补充如下的练习:
5/8里有5个()/()11/12里有()个1/12 1里面有()个1/4 1里面有()个()/()
5、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5题,从操作实践中进行分数意义以及分数加减运算的建构。
二、巩固加深,提高认识
1、出示练习二十三第二题,采用“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的形式,使全体学生精神专注地计算。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请他们说说窍门,从而再现基本算理和算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出示问题A: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还有几分之几?(要提醒学生注意弄清是谁的几分之几,始终强调整体的意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整体“1”是运用分数计算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一个容易遗忘的条件)
出示问题B: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教师质疑:上题中,若是去掉第一个问题,怎么来解决问题?
3、秋天来了,地里的庄稼要收割了。爸爸在外打工没回家,妈妈收割了全部的3/6,爷爷收割了全部的2/6,奶奶身体不好,所以小强也帮忙收割了全部的1/6。地里的庄稼收割完了吗?
三、动手操作,体验数学 A:(1)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2)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B:让学生自己举生活中分数实际应用的例子 比如:感冒冲剂成人一次1/2袋,儿童一次1/3袋。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有几种填法:
()/5+()/5=4/5()/9-()/9=1/9 1=()/2=()/3=4/()=()/()
2、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后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一半长度的几分之几?
3、猴子分饼: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大一块。猴二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二两块。猴三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三三块。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上面2、3两题可根据班级情况酌情使用。
第五课时——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含义,并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小彩笔 教学流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读、写分数 比较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
8/10
6/10 ②1/5
1/10
1/7 ③1/8
3/8
1/16
4、加减法
1/4+2/4=
8/10-1/10=
2/5+3/5=
1-8/10=
1/8+3/8+2/8=
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 练习并校对
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①(见课件)
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
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