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 培养学生品质(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1: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国学经典 培养学生品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国学经典 培养学生品质》。

第一篇:读国学经典 培养学生品质

读国学经典 培养学生品质

【内容摘要】: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精髓,语言简炼,寓意深刻,都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美德,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职业道德;舍生 取义、见义勇为的社会公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 等。对于培养学生正直、善良、勇敢的优秀品德,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国学 诵读 品质 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 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有效载 体,蕴藏着丰富的伦理资源,如果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 好得多。例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精髓,语 言简炼,寓意深刻,都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美德,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职业道德;舍生 取义、见义勇为的社会公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 等。许多经典名句,朗朗上口,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 言。诵读这些国学文化,不但可以让小学生汲取国学经典的精 华,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先哲的为人处世之道,培养学生正 直、善良、勇敢的优秀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 大帮助。我个人认为,以诵读国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正直、善良、勇敢的品质,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好诵读篇章,搭建德育平台。在诵读文章的选择上,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按不同年 级对诵读内容进行分类选择。首先要精选中国经典文献中的适 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名家名篇,去掉一些消极、片面的内容,选 出励志、上进的内容,要将经典国学教育与学生成长联系起来,通过诵读、书写、聆听经典,多角度体现经典诵读同智育和德

育的结合,让学生熟悉并热爱传统文化。例如一二年级学生可 诵读《三字经》,三四年级学生可诵读《弟子规》,五六年级 学生可诵读《论语》。不同的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 和知识经验,所以在诵读内容上不能是一个标准。

二、打造人文校园,创造德育氛围。

1、营造诵读氛围,激发诵读激情。学校坚持“四个一”,即每日一读、每日一记、每周一课和 每学期一赛:每天利用早读、午读、晚读时间坚持集体诵读 30 分钟;每日精选一篇经典让学生进行背诵学习;每周上一堂经 典赏析课,讲解国学经典,赏析诗词名篇;每学期利用“五一” 或“十一”庆祝活动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四个一”并行 推进。

2、设立国学专栏,加强宣传力度。在校园内开辟专门的经典文化区域,设《论语》、《三字 经》、《弟子规》等内容栏,在学校和班级黑板报上每周更新

诵读内容,举办传统文化知识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的故事 和历史的发展变化。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触目可及,在休 闲娱乐之余,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提升孩子们的文化 修养。

三、落实活动举措,加强德育实效。要想以国学诵读陶冶学生品行就要要实现三步走: 一背诵,二理解,三践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 成部分。学生刚接触之时,不容易背诵,更不必说理解了。但 是诵读经典之作,是学生喜爱的方式,学校要组织学生利用晨 读,以及课余时间经常诵读,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过程要让学 生,记忆背熟。其次要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活动等,让 学生通过讲国学小故事,谈观点等的方式谈一谈对诵读内容的 理解,让学生对诵读内容进行内化。再次学校要将将国学经典 诵读与学校德育活动充分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文明的人,一个会感恩的人,从而达到将 理论转化为行为的最终目的。

四、创新诵读形式,激发诵读兴趣。枯燥单一的诵读方式难以让学生长久坚持,更别说在诵读 中修身养性了。如果将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游戏、吟 唱、快板、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活动之中,使诵读活动丰富多 彩,就会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良 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 然成诵,不主张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要经常在小组中、班级中、学校中开展演讲赛、接龙赛以及擂台赛等带激励性活 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五、建立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在活动中,学校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使经典 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学校每月都评选一次“诵读之星” “解 读之星” “践行之星”,表彰哪些诵读国学富有成效的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在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更好地笃学、明志、立德与做人,从而达到在诵读活动中让学 生的品行得到熏陶的目的。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与圣贤为友,与 经典同行,美心美文,懿言懿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正直善良的品质,从 而获得性情品德的陶冶,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总之,国学诵读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校 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国学诵读。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渐养成;才能让学生在深刻地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扎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进而引导学生 自觉地、终身地学习,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第二篇: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心得体会

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心得体会

郭丽文

随着小康社会的和谐推进,日益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从不同程度上对未成年人产生着不同侧面的影响,有的学生图于享受、故于自我、习于攀比,荣辱概念模糊。面对新时期呈现的不良趋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手段和途径呢?作为学生的班主任老师,务必给学生指明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这就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中,我从社会层面最基础的教育入手,以学生基本理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到学生心里去。

一、陶冶礼让美德,培养文明习惯

礼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标志,它包括礼貌、礼节、谦让等方面,从广义上讲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礼让既能体现出一个人内在的道德素质和修养程度,更重要的是折射出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水平。在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正确树立社主义荣辱观的今天,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礼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确礼仪原则。一般说来,礼仪的内涵主要包括尊重、适度和自立原则。通过礼仪教育与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产生内在的道德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和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水平。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自己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热情谦让的美德,这都是高尚品质引领时代风尚的表现。

二、共奏社会节约旋律,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向往生活中的安逸、享受越来越明显,如何使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品德成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而不仅仅是枯燥无趣的说理,如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前辈在艰苦奋斗中铸造的延安精神、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动人事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艰苦奋斗,从而以艰苦奋斗为荣;组织学生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给地球蓬勃生命;开展废旧物品回收活动,为社会广辟再生能源,让学生知晓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应从小事着手,人人都应以节俭和奉献为荣。

三、光荣耻辱褒贬鲜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人们在诚实守信和守法的基础上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但今天的未成年学生中,不诚实守信现象时有发生。如在家长、老师、同学面前撒谎、不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自觉履行日常行为规范,这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不仅影响了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长,还影响着优秀的班风、学风、校风。如何使未成年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诚实守信的美德呢?最关键的是启发学生自觉严于律己,以诚实守法为荣。同时老师应抓住典型,探究教育方法、常抓常新,做到情理交融;坚持榜样示范,让高尚形象给未成年学生以潜移默化,陶冶学生诚实守信、诚实守法的情操。

2015年7月1日

第三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

摘要:课堂教学实质是学科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

思维指理性认识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品质,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严密性、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突破以往的单一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圈子,把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放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我吸取同行们的教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现就我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众所周知,往往是在学生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就会引发创新灵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创新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有一位老师设计了对面积、面积单位两个概念的复习作为铺垫,然后出示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数出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由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进一步巩固了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较小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然后,该老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求学校长方形大操场的面积,也采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的方法,可以吗?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学校操场那么大,也用面积单位来一块一块地进行测量,行吗?全班同学立即展开激烈的争论,得出了“用这种办法不行”的结论。要测量操场的面积,该怎么办呢?学生陷入了深思!这时,老师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已萌发,便把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地引导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上。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真正地学会“数学的思维”。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其核心是善于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展开联想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例如,看到“一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多23人”时,要启发学生联想到:二年级同学比一年级同学少23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如;计算应用题“一台洗衣机价格是1200元,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一台洗衣机的6倍少80元”时,教师可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从不同侧面提出下面问题:(1)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多少元?(2)一台计算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元?(3)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洗衣机共多少元?学生用立体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维是多向的,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常常是单一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引导,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向。在教学基本概念时,要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概念的实质。如:

如:教学倍数关系时自编应用题“在北湖区教育局举行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女同学有5人获奖,男同学获奖的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男同学获奖的人数有多少?”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倍数关系。当学生初步掌握线段图之后,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层次,引导学生脱离线段图找出题中的对应关系:女同学:6人—1份;男同学:?人—3份。可直接根据对应关系看出:通用学校和一完小的人数比,把女同学的获奖人数看作1份,男同学的获奖人数有这样的3份,求5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以后,在解答应用题:“通用机械厂第一车间生产了9箱零件,二车间各生产了36箱零件,二车间生产的零件是一车间的几倍?”时,就可让学生直接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来理解应用题中的倍数关系,从而解答应用题。教师要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以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从而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灵活思维的有效方法。

1、一题多说,就是一个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来叙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思维更灵活。如“32÷8=?”这道算式就可叙述成:①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②32里面包含几个8?③32除以8,商是多少?④8除32,商是多少?⑤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⑥32是8的几倍?

2、一题多变,先以一道题为基本题,然后改变它的条件或问题,使它成为新的题目。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种方式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尤为常用。

如,以基本题“果园里有苹果树500棵,梨树35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为例,就可把问题改为:①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②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倍?③梨树是苹果树的几分之几?④苹果树、梨树分别占果园里果树的几分之几?⑤苹果树比梨树多几分之几?(梨树比苹果树少几分之几?)等等。

三、加强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还有符号、公式)的理解和使用,越来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对概念(符号、公式)加强理解,极大的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读到了一篇教学经验介绍,执教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方式组织学生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导出公式。本人认为很可取,稍加整理后奉献给大家。

整个过程分三点:

㈠ 观察:先用电脑显示,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沿着长边一个一个地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数数看,每排能摆几个?再沿着宽边照前样摆小正方形,数数看,能摆几排?

㈡ 操作探究:学生根据电脑演示过程,进行学具操作,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上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试试看,可以摆几个?

㈢ 推导结论(电脑演示、学生观察):在这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沿长边摆1个小正方形,正方形对应边长是1厘米,摆2个小正方形,对应边长是2厘米„„,沿宽边摆小正方形,每摆一排,正方形对应宽边是1厘米,摆2排、3排,对应宽边是2厘米、3厘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很快明白:沿着这个长方形的长边每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长边所含厘米数是5;摆3排,即宽边所含厘米数是3,可以用算式5×3=15求出一共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由此推导:在这个长方形里长边所含厘米数×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平方厘米数。从而进一步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通过展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进一步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边长的关系;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就是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反应灵敏,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的训练,使之在学习时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的“台阶”减少,“跨度”增大,思维效率提高。

例1:(9+6)+(4+1),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9+6)+(4+1)=(9+1)+(6+4)=10+10=20

例2:(30+7)+(50+5),可让学生用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30+7)+(50+5)=(30+50)+(7+5)=80+12=92

例3:(60+9)-(20+7),可让学生用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60+9)-(20+7)=(60-20)+(9-7)=40+2=42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和增强,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就逐步简化或压缩。教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例4:20+1-7-3,可让学生根据和减一个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20+1)-(7+3)=(20+1)-10=21-10=11

例5:6+6+6+6+6+6+6+8,,有的学生会用连加法下一步下一步做;有的学生则采用两个数一组相加的方法做,速度都比较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做:过程是:

6+6+6+6+6+6+6+8=6×7+8=50,比较简便;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将8分解成6+2来做,于是:

6+6+6+6+6+6+6+8=6×8+2=50。又快又简便。

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就会逐渐形成。,例如:甲乙两车同时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0千米,乙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问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0×3+100×3或者(120+100)×3。这时,教师巧妙地设疑,进行改编:如果A、B两站之间的路程只由甲车行驶呢?学生陷入了沉思,这时教师继续点拨:如果甲车行6小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恍然大悟,分析得出甲车行驶6小时要超出B站,每小时超出(120-100)千米,3小时就超出3个(120-100)千米),则用120×6-(120-100)×3即是A、B两站之间的路程。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提出如果甲乙两站的路程只由乙车行驶,那么就应该用90×6+(120-90)×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的每节课里都要相应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教学中,要善于将学生考试、作业或课堂答问中的典型错误,让全班学生议论、辨析,去伪存真,提高思维的批判性程度。

例如:一块长方形的纸板,长11厘米,宽8厘米,现在要剪成直角边分别为4厘米、2厘米的三角形,能剪几块?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学生错误列式为11×8÷(4×2÷2)=22(块)。教师可将这种错误解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让他们找病根,开处方,分小组组织学生思考、辨析错误的原因。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说:“这样列式是符合常理的,怎么会错呢?”有的学生说:“长方形的长是11厘米,而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2厘米,它们之间不是倍数关系,所以材料不可能全部用上。”还有的学生说:“这样的题目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剪一剪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统一了认识,弄清了计算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区别,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由一道错题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争论,学生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的反思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小数点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不变让学生抓住“小数的末尾”、“小数的大小不变”、“ 等关键问题进行质疑,达到既透彻理解概念,又诱发质疑问难积极性

不容置疑思维品质主要的几个方面是交融在一起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决不可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一个教学片断只能侧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只有在教学中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在各项训练之中,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加强师生的交流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我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而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

郴州市通用学校 李儒新 电话 ***

【摘要】:课堂教学实质是学科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

思维指理性认识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品质,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严密性、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突破以往的单一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圈子,把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放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我吸取同行们的教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现就我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精密逻辑性的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曾在学校订阅的刊物上看到过这样一道题目,原意是:“一张方桌四只角,锯掉一只角,还剩几只角?” 这类题测试的目标不单是考察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我把它“借”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果不少学生脱口而出“还剩三只角”。由于受到“4-1=3”定势的束缚,思维单一的学生就得出了这样的计算结果。这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并随着思维的进程画出相应的示意图给他们看(也可以借助实物模型演示),结果出现了同学们没有想到的情况:①沿着对角线锯的话还有3个角;②沿一个角的顶点和其对边上任一点(除两端点)的连线锯的话还有4个角;③以相邻两边各任意一点(除端点)的连线锯的话还有5个角。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目的的加强对考生进行思维的多向性与严密性的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解题时出现错解或漏解的情况。

我们知道,许多概念往往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概念的的基础,而后一个概念又是前一个概念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存联系,分辨出从属概念和相邻概念,使学生在考察问题时能够严格和准确,在运算和推理时能够准确无误,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例如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后,列竖式时就会出现如下错误:

⒍ 3 4

7.3 8

×⒐ 5

+ 5 6.

2 ̄ ̄ ̄ ̄ ̄

 ̄ ̄ ̄ ̄ ̄ ̄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区别不同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辨析、判断、归类,形成计算的良好知识网络,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就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其核心是善于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展开联想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就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有效方法。

1、一题多说,就是一个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来叙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思维更灵活。如“56÷7=?”这道算式就可叙述成:①把56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②56里面包含几个7?③56除以7,商是多少?④7除56,商是多少?⑤被除数是56,除数是7,商是多少?⑥56是7的几倍?

2、“一题多解”是指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的理解,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好方法。

例: “买一对乒乓球拍20元,买4对送一对,问每对乒乓球拍实际多少元钱?比每对原价节约了多少元钱?”

此题有两种解法;(1)20X4=80

80÷ 5=16(元)--------(每对乒乓球拍 实际多少元钱)20-16=4(元)---------(节约多少钱)(2)20÷ 5=4(元)-------(节约多少钱)

20-4=16(元)--------(每对乒乓球拍实际多少元钱)

3、一题多变,先以一道题为基本题,然后改变它的条件或问题,使它成为新的题目。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种方式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尤为常用。

如,以基本题“果园里有李树600棵,桃树200棵,李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为例,就可把问题改为:①李树比桃树多多少棵?②桃树比李树少多少棵?③李树是桃树的几倍?④桃树是李树的几分之几?⑤李树、桃树分别占果园里果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鼓励标新立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从而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三、加强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还有符号、公式)的理解和使用,越来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对概念(符号、公式)加强理解,极大的拓展学树的几分之几?⑥李树比桃树多几分之几?⑦桃树比李树少几分之几?等等。

生的创新思维。我读到了一篇教学经验介绍,执教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方式组织学生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导出公式。本人认为很可取,稍加整理后奉献给大家。

整个过程分三点:

㈠ 观察:先用电脑显示,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沿着长边一个一个地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数数看,每排能摆几个?再沿着宽边照前样摆小正方形,数数看,能摆几排?

㈡ 操作探究:学生根据电脑演示过程,进行学具操作,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上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试试看,可以摆几个?

㈢ 推导结论(电脑演示、学生观察):在这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沿长边摆1个小正方形,正方形对应边长是1厘米,摆2个小正方形,对应边长是2厘米„„,沿宽边摆小正方形,每摆一排,正方形对应宽边是1厘米,摆2排、3排,对应宽边是2厘米、3厘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很快明白:沿着这个长方形的长边每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长边所含厘米数是5;摆3排,即宽边所含厘米数是3,可以用算式5×3=15求出一共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由此推导:在这个长方形里长边所含厘米数×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平方厘米数。从而进一步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通过展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进一步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边长的关系;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就是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反应灵敏,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的训练,使之在学习时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的“台阶”减少,“跨度”增大,思维效率提高。

例1:(9+6)+(4+1),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9+6)+(4+1)=(9+1)+(6+4)=10+10=20 例2:①(30+7)+(50+5),②

60+9)-(20+7),这两道题可让学生用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减),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①(30+7)+(50+5)=(30+50)+(7+5)=80+12=92 ②(60+9)-(20+7)=(60-20)+(9-7)=40+2=42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和增强,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就逐步简化或压缩。教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例3:6+6+6+6+6+6+6+8,,有的学生会用连加法下一步下一步做;有的学生则采用两个数一组相加的方法做,速度都比较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做(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将8分解成6+2来做):过程是:

6+6+6+6+6+6+6+8=6×7+8=50,或

6+6+6+6+6+6+6+8=6×8+2=50。

这样计算又快又简便,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迅速增强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下面是我一节数学课的一个小片段:

例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0千米,乙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问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20×3+100×3 或者(120+100)×3。

接着,我巧妙地设疑,进行改编,问学生:如果A、B两站之间的路程只由甲车行驶呢?学生陷入了沉思,这时我继续点拨:如果甲车行6小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恍然大悟,分析得出甲车行驶6小时要超出B站,每小时超出(120-100)千米,3小时就超出3个(120-100)千米),则用

120×6-(120-100)×3

即是A、B两站之间的路程。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提出如果甲乙两站的路程只由乙车行驶,那么就应该用

90×6+(120-90)×3。

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明显。我深有体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的每节课里都要相应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五、组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在培养学生的智力时教会他们训练他们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找出路,将他们平时在课堂互动中、练习上以及测验时出现的典型错误,让全班学生议论、辨析、合作探究,以理顺逻辑,分类排除,去伪存真,筛劣选优,提高思维的批判性程度。

例如:让学生思考“把20增加它的1/5以后,再减去它的1/5,结果是()”。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20”。这时教师应把这种错误思维展示给学生看,指导他们仔细甄别加、减1/5前后的基数,千万不能以为这样的题目很容易,不然就会大意失荆州。经过组织学生思考、辨析错误的原因,同学们统一了认识,弄清了题意:增加的1/5是20的1/5,而减少的1/5却是24的1/5(因为20增加它的1/5后是24),所以结果不再是20。通过列式20×(1+1/5)×(1-1/5)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为19又1/5。

由一道错题激发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产生兴趣,又耐心引导他们主动的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不容置疑,思维品质主要的几个方面是交融在一起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决不可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一个教学片断只能侧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只有在教学中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在各项训练之中,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加强师生的交流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我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而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

第四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学习品质

遵义县第三小学

王卉 古语有云:师也,传道、授业、解惑。教授一个学生好的学习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是学生行为习惯中的一个部分,是学习主体对学习行为自然驾驭能力的表现,它是学生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映,是学习者主体活动的结果。它的构建受教育环境的制约。学习品质是多层次的,优良的学习品质不仅能提高学习主体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具备什么层次的学习品质跟教师的不断培养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品质的培养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二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一个人所具备的学习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形成的。因而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性年龄阶段,他们的认识水平,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在由量的积累而产生着质的变化。此时,对他们进行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再合适不过了。考虑到学习品质的多层次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学习品质一古脑儿全加在学生身上,而是应该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选择的内容应与学生通过努力能做到为宜。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刚人校门,什么都还不清楚,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最基础的学习品质来培养,像上课时应做到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写作业要认真、仔细,字要工整,不拖沓,不乱丢乱画,爱护公共财务等等。中、高年级的学生自身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品质,各方面的能力也强了许多,选择的学习品质内容重点就应放在“方法”上了。象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求异思维等学习品质。

有句话这样讲:“每一个人的生命自有它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过程,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练,才真实。小学生也需要在有一定的学习和生长经历中学会很多。都是有个过程的,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俗话说:心急吃不得滚豆腐。构建学生的学习品质更不能心急,须通过长期的工作才能让学生建立表象,形成定势。作为老师,我们还是需要有很好的耐心去引导,去纠正。

二、选择合适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的主渠道,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优良的学习品质主要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二者相互融汇、渗透,从而达到“互惠互利”。我们可以这样,事先提出要求或希望。例如,英语单词的记忆是个学生很头痛的事。每次记忆单词前,我都事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拼读仔细,发音准确,抄写认真、写完检查;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及时提醒。很多孩子的英语发音不准,还有的同学会用汉字注音,我们都需要给予及时的提醒与修正;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操练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全体学生操练的机会,一体均沾;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愉悦,学生才敢于亲近老师,才会主动而又心甘情愿接受老师的教导;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为了让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我将全班化整为零,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成员进行优、良、中、差互补搭配,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进而形成自己管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因材施教。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和能力,因而一个班上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差异。有差异,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尊重这种差异。教学中提倡因材施教,同样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也不能“一刀切”,所有的人都“同步前进”,而应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来进行培养。象选择的学习品质内容、提出的要求等,都应因人而异。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是一件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做这件工作我们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一口吃下一个大胖子。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第五篇: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心得体会

安场庙咀学校 谭小安

通过培养和学习知道了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然而,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是衡量素质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不但不能回避差生的转化问题,而且更应该迎难而上,否则学校教育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关键。

实际上我们感叹后进生难教,主要还不是他基础差和底子薄而造成的成绩差,而是他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存在严重问题,如不愿学、不会学、厌学、逃学、混日子过等等,这反映部分差生在品格素质和人格建构中存在严重的缺陷,这种缺陷在学习上表现出来,就是缺乏根本的学习品质。

学生的学习光靠老师或家长的督促和逼迫是不行的,这样不但老师和家长感到特别的累,而且效果不好,也容易反弹,还可能引起双方的情绪对立与冲突。如果能深入差生的思想和心灵,对他们的生活观念、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就能很好地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的源泉。这样,便使教学变得轻松了,而且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学习品质的系统性培养是转化差生的关键。

学习品质与道德品质及人生价值观密切相关,或者说学习品质以人生价值观为基础,是道德品质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道德品质好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即使有所欠缺,改造、培养起来也比较容易;反过来说,一个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学生,一般也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可见,学习品质和道德品质相辅相成。

本人认为,良好的学习品质应当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之上。因此,要抓住转变人生观念这个基础,要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关键。我个人认为在一下几方面去培养:

一.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摘抄名人名言和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和格言警句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精辟深刻,包含哲理,具有振聋发聩、警策人心的作用。引导学生搜集、摘抄名人名言和格言警句,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贴在自己的床头或桌角上,时刻警策自己,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或生活交际中或论辩中,多用名言警句,甚至鼓励学生创作名言警句,举办名言警句创作比赛等等。学生的搜集、摘抄、运用甚至创作名言警句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据说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坚持每天都让一个同学抄一条名人名言或格言警句在黑板上,这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二.以名人为榜样,以名人的不同凡响的经历和动人事迹来教育学生,特别是以名人创业历程中的吃苦耐劳、迎难而上、不怕失败和挫折、珍惜时间等品质和崇高的精神风范来教育学生,用名人们先苦后甜的巨大成功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品质良莠不齐,勤懒迥异。环境是成长的摇篮,生活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身边的美与丑,以恰当的方式提示班级同学身上的优点或缺点,让他们在对他人取长补短的同时,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受到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向学习品质好的同学看齐,在班集体内部确立自己某一方面的榜样。弘扬正气,摒弃缺点,营造比、学、赶、帮、超的集体氛围,激发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班集体的墙壁上贴上名人的图像,或名人名言的书法条幅;黑板的顶上贴上一条大的标语作为班规,后墙上设宣传栏、表扬栏、竞赛栏并充之以切实的内容,如此等等,这就从教室设施的硬件环境,到学生意念上的软件环境,都体现了学习品质的主题,构成了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环境氛围。

四.用活动课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根据上文所列举的思想改造和行为改造的各点,设立各个专题,举行座谈会、讨论会、主题班会、演讲赛、辩论赛、主题征文等各种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自我教育。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寻找一切符合专题的材料,并站在恰当的立场去分析、思考、整合和表达,这必然让学生从自我灵魂的深处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内省和调控,并制定自我监督措施。例如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惜时的意识,就让学生制定一个学习时间表,把自由学习的时间,如自习课、晚自修或其它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都统统纳入时间表;学习时就按时间表上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或复习。再如前文提到的座右铭,不仅是自我教育,也是自我监督的一面镜子。

六.设立专门的课题训练,并贯彻实施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全国著名的私立光华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规定每天早晨六点钟起来晨跑,日日如是,风雨无阻,其意义不仅仅在于锻炼了身体,更主要的是这样很好地养成了学生早起的习惯,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恒心。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每节课前让学生高喊三声“我能行”,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起到良好的作用和效果,为我们提供的可资借鉴的良好范例。

七.少一点逼迫,多一点鼓励。良好的品质的形成应该是以人生观为基础,以兴趣为动力,以良好的习惯为载体。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要以引导为主,以激励和鼓舞为主,少一点逼迫。逼迫往往是被动的、逆反的,甚至是对抗的,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比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总之,学习品质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要把学习品质的培养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的轨道,纳入常规教学行为和教学环节中,最好是把它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来开设,这样,将会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下载读国学经典 培养学生品质(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国学经典 培养学生品质(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 袁源 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这固然重要;但常见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的学生......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这固然重要;但常见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的学生,阅读能力依然故我,书面的和口......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老河口市第七中学田勋 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这固然重要;但常见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的学生,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 性格品质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因而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性格是在一个人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范文模版]

    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房山五中 罗志娟 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教学工作中,我们时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写字潦草,作业本又脏又乱;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稳定,......

    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生动地记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家乡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的美好品......

    浅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W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一品质可以让学生一生受用。为此,......

    用围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用围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倡导建设健康、和谐、文明、进步、创新的社会,需要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一个人优秀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