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14:0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摘要:小学数?W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一品质可以让学生一生受用。为此,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品质从环节设计、时空的搭建、激发学生主动质疑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品质;培养策略

数学这门学科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表现在诸多方面。就当今社会而言,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之于其他方面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把握课改脉搏,创造性的动用各种资源,打造灵动的课堂生态,强化对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

一、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要抓住一个前提。这就是要对学生的意识进行培养。这一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这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结果怎样,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情感方面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我们教师要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两年前的那次公开课,回想起来至今还令我有一种满满的成功感。这次公开课让笔者觉得有话可说的主要体现在活动的创新设计上。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笔者先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一幅图。这幅图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写意的手法。图画呈现出来后,笔者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通过这种做法,试图让学生能将不等关系形象地表达出来。在学生畅所欲言甚至是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时,笔者没有给出学生过多的干预。相反,对于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做法,笔者还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这样的做法,合理性一面自不必说,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笔者花费了大量心血创造性地设计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针对性的设计了一个取自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去计算,也可以自由地去讨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在此基础上,笔者鼓励他们试着用学科语言尝试着将自己的发现给表达出来。这样的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就很好的活跃了学生的身心,同时又比较理想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给予自由,引导学生主动体验

对于初中数学课来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有一个突破口,有一个近道,这就是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做起。我们知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多数学生是有强烈的表现需求的。对于学生的这些需求,我们要给予非常重视。为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做出合理的定位。笔者认为,我们要大胆的摒弃老一套的做法,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而不是条条框框的限定。

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就要对相关要求进行艺术的处理。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对于教材例1的教学,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运用所学进行解题。在这一活动中,笔者对于相关要求在语言上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你是如何解的?”这样的提问方法,就会让学生从内心里感受到自己不是局外人,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每一步的理由是什么?”这样的提问又给学生思维活动以一定的方向上的要求,给了他们方法上的借鉴;而像“还有其他解法吗?”这样的提问,就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当然,在整个环节中,我们要强调一些要求,比如检验的重要性。这就能很好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这样的设计,主要是强调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让他们获得多方面的体验,既包括情感方面的,也包括思维层面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机会,把握时机,引导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学生才能思虑万千。事实上,这种思虑万千的状态,来自一种内在的胆气。而这种胆气足以让学生敢于超越教材所界定的,敢于突破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认识,以及超越我们教师所讲解的。

三、鼓励逾矩,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打破学生的迷信习惯,要善于引导他们走出自我。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既成结论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不同的佐证。为此,教学中,我们要正确对待课堂中那些不符合“规矩”的现象。当然,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当然也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其实,在很多时候,错误的未必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有时我们更需要学生去犯错误。所以,我们要善于设计一些探究活动,以让他们可以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问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第二课时),笔者主要引导学生完成三个例题的教学。对于教材中例

2、例3的教学,我们要在引导他们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对相关法则的发现。同时,还要注意其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的区别。事实上,这三个例题,重点都是引导学生明白移项是怎样一回事。对于学生从利用两种方法解方程这个过程,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在移项这一环节,学生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忘记变号最为常见。但对于学生所犯的这一共性错误又表现很多的不同。为此,我们要抓住这一不好预见的生成因素,引导学生展开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权利。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课堂畏惧心理,有效的改变学生唯命是从的心态。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学生被动去学习的状况,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

参考文献:

[1]郝文武.“问题式教学的价值和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9期第27页.[2]娄亚文“推陈出新:.改革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2006年第9期第33页.作者简介:

韩国艳,江苏省新沂市,新沂市高塘中学。

第二篇:数学课堂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数学课堂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着眼于创新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学科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善于提出具有新意的观点,或是解决了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有创意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创设一个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个性的教学氛围。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为目标,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允许学生发展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主动学习,乐于探索,体现学科特色,新颖而别具一格的有创意的教学氛围。在实际教学中常能听到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有的颇有见地,有的虽显不周,但教师应积极鼓励这些学生发表独特的或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禁锢,让学生萌生创新的意识。

二、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

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没有创造性思维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点是新颖性,首创性和独特性。小学生思维活跃,常表现出以上特点,教师应有目的,不失时机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要重视集中思维,更要重视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引导学生由果溯因,反向思考问题,发展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它常能引发创新思维,取得创造性成果。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协调发展,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去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

三、质疑善思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切创造从疑问开始”,“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质疑善思,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培养学生敢说,敢做,敢创新的精神。从语言表达到用图画展示,从课本延伸到课外,可以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飞跃以至达到创新的境界,课堂实践包含着学生的创意,潜藏着创新意识,能有力地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篇:初一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初一政治课教学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

平川二中政史地教研组 王立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要靠我们亿万人民艰苦奋斗,锐意创新。而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历史使命。

一、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基础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这表明良好的心理品质,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曾发生在日本真实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也能充分说明这一点:某先生报考某大公司,因落榜而自杀,不料自杀未遂。正当这位先生神智昏迷之际,传来他已被录取的喜讯,原来他的考试成绩本该名列榜首,只是在统计时出了差错,才导致他名落孙山。然而,就在他准备把这一喜讯告诉所有的亲朋好友时,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这位先生只因一念之差,就造成了终身遗憾。我们不禁为他感到惋惜,但同时更能理解公司的决定,因为他连如此小小的人生坎坷都承受不了,又怎能建功立业呢?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强化心理品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重大改革。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心理品质教育新的内涵和重要使命,即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为造就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创新品质的培养是塑造创新型人才的奠基工程

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有两大类因素在发生作用,一类被称作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另一类被称作非智力因素,如一个人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人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总是在一定的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的支配下进行的,即在不排斥原有智力因素作用的同时,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张海迪虽然失去了一个健康人拥有的生活,但她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他转动着轮椅来到工厂、农村、军营、学校,用自己心灵的火花照亮别人的心灵,也从别人的掌声和笑声中获得欢乐,获得更大的生活勇气。她曾经说:“活着,并且对别人有用。”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同时又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创新性品质吗?也正是因为这种品质,张海迪在没有进过一天学校大门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成为一名哲学硕士,她还自学了中医针灸术,自学了多种外语,尤其是在文学田野里辛勤耕耘……从《轮椅上的梦》到《生命的追问》,她共出版了8本书。在历史发明创新的长河中,这种创新的惊世骇俗之举举不胜数。

无数事实证明,非智力的创新品质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在某些关键时候,它甚至超过了智力因素。那么在初中阶段,通过加强心理品质的教育,继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初一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渠道

心理品质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其目的不在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的心理,而是要实际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通过个体的亲身感受和直觉体验的内化,将健康、优良的心理品质,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来。所以,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的教育和培养,方可在被教育者身上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质来。

1、说服教育法。由于各种心理的形成都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因此,不论是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还是消极心理品质的矫正,都必须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为突破口。政治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利用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先进事迹材料、名言、教学活动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心理状况及特点,发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机智,恰当运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教育学生克服头脑中的错误和模糊认识,树立对社会、集体和人际关系的正确观点和态度。

2、情境感染法。民主、和谐的教育情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地、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方式的教育情境充分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动机需要。为使师生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一方面要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教育情境,使其对学生的起到感染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进入教育情境,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

他们在和谐、民主、活泼的氛围中心理品质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不害怕提问题,并且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快乐和自豪。把培养学生独立性、敢为性、批判性等创新品质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3、榜样示范法。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赋予幻想、善于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人物的言行会在他们的内化作用下,以潜意识的仿效的形式在自己的身上表现出来。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榜样示范意识,以求做到以身示教,有意识地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情操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让他们默默地按照教师的人格模式塑造自己的个性。其次,以领袖、伟人、科学家和模范人物为榜样。例如,可用“中国保尔”张海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等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来说明“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利剑”。再次,选择小说、影视、人物传记 里的典型人物作范例,引导学生 主动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4、意志磨炼法。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来源于学生在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为了磨炼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能够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另一方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精心设计的各种层次的活动中逐步养成自制、刚毅、不怕困难和经受得住挫折的意志品质,纠正不良品质,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挫折、情感上的脆弱、心理上的的不平衡,诱导他们自觉地磨炼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例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或重大节日举行的升旗仪式,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

气氛中,心理品质得到锻炼。用《勇于战胜挫折》结合期中考试,配合班主任老师组织“战胜挫折”为主题的班会,通过班会活动,总结、交流战胜挫折的经验教训,增强学生 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从而培养学生 不畏挫折的心理品质。

政治教师要明确历史责任,以初一心理品质教育内容为依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初步的心理知识,并且使之内化为实现人格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掌握一些心理品质修养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性心理健康发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第四篇: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心得体会

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心得体会

郭丽文

随着小康社会的和谐推进,日益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从不同程度上对未成年人产生着不同侧面的影响,有的学生图于享受、故于自我、习于攀比,荣辱概念模糊。面对新时期呈现的不良趋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手段和途径呢?作为学生的班主任老师,务必给学生指明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这就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中,我从社会层面最基础的教育入手,以学生基本理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到学生心里去。

一、陶冶礼让美德,培养文明习惯

礼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标志,它包括礼貌、礼节、谦让等方面,从广义上讲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礼让既能体现出一个人内在的道德素质和修养程度,更重要的是折射出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水平。在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正确树立社主义荣辱观的今天,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礼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确礼仪原则。一般说来,礼仪的内涵主要包括尊重、适度和自立原则。通过礼仪教育与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产生内在的道德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和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水平。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自己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热情谦让的美德,这都是高尚品质引领时代风尚的表现。

二、共奏社会节约旋律,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向往生活中的安逸、享受越来越明显,如何使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的品德成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而不仅仅是枯燥无趣的说理,如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前辈在艰苦奋斗中铸造的延安精神、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动人事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艰苦奋斗,从而以艰苦奋斗为荣;组织学生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给地球蓬勃生命;开展废旧物品回收活动,为社会广辟再生能源,让学生知晓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应从小事着手,人人都应以节俭和奉献为荣。

三、光荣耻辱褒贬鲜明,培养学生诚实守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人们在诚实守信和守法的基础上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但今天的未成年学生中,不诚实守信现象时有发生。如在家长、老师、同学面前撒谎、不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自觉履行日常行为规范,这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不仅影响了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长,还影响着优秀的班风、学风、校风。如何使未成年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诚实守信的美德呢?最关键的是启发学生自觉严于律己,以诚实守法为荣。同时老师应抓住典型,探究教育方法、常抓常新,做到情理交融;坚持榜样示范,让高尚形象给未成年学生以潜移默化,陶冶学生诚实守信、诚实守法的情操。

2015年7月1日

第五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

摘要:课堂教学实质是学科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

思维指理性认识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品质,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严密性、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突破以往的单一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圈子,把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放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我吸取同行们的教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现就我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众所周知,往往是在学生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就会引发创新灵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创新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有一位老师设计了对面积、面积单位两个概念的复习作为铺垫,然后出示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数出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由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进一步巩固了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较小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然后,该老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求学校长方形大操场的面积,也采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的方法,可以吗?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学校操场那么大,也用面积单位来一块一块地进行测量,行吗?全班同学立即展开激烈的争论,得出了“用这种办法不行”的结论。要测量操场的面积,该怎么办呢?学生陷入了深思!这时,老师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已萌发,便把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地引导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上。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真正地学会“数学的思维”。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其核心是善于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展开联想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例如,看到“一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多23人”时,要启发学生联想到:二年级同学比一年级同学少23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如;计算应用题“一台洗衣机价格是1200元,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一台洗衣机的6倍少80元”时,教师可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从不同侧面提出下面问题:(1)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多少元?(2)一台计算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元?(3)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洗衣机共多少元?学生用立体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维是多向的,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常常是单一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引导,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向。在教学基本概念时,要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概念的实质。如:

如:教学倍数关系时自编应用题“在北湖区教育局举行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女同学有5人获奖,男同学获奖的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男同学获奖的人数有多少?”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倍数关系。当学生初步掌握线段图之后,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层次,引导学生脱离线段图找出题中的对应关系:女同学:6人—1份;男同学:?人—3份。可直接根据对应关系看出:通用学校和一完小的人数比,把女同学的获奖人数看作1份,男同学的获奖人数有这样的3份,求5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以后,在解答应用题:“通用机械厂第一车间生产了9箱零件,二车间各生产了36箱零件,二车间生产的零件是一车间的几倍?”时,就可让学生直接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来理解应用题中的倍数关系,从而解答应用题。教师要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以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从而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灵活思维的有效方法。

1、一题多说,就是一个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来叙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思维更灵活。如“32÷8=?”这道算式就可叙述成:①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②32里面包含几个8?③32除以8,商是多少?④8除32,商是多少?⑤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⑥32是8的几倍?

2、一题多变,先以一道题为基本题,然后改变它的条件或问题,使它成为新的题目。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种方式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尤为常用。

如,以基本题“果园里有苹果树500棵,梨树35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为例,就可把问题改为:①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②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倍?③梨树是苹果树的几分之几?④苹果树、梨树分别占果园里果树的几分之几?⑤苹果树比梨树多几分之几?(梨树比苹果树少几分之几?)等等。

三、加强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还有符号、公式)的理解和使用,越来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对概念(符号、公式)加强理解,极大的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读到了一篇教学经验介绍,执教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方式组织学生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导出公式。本人认为很可取,稍加整理后奉献给大家。

整个过程分三点:

㈠ 观察:先用电脑显示,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沿着长边一个一个地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数数看,每排能摆几个?再沿着宽边照前样摆小正方形,数数看,能摆几排?

㈡ 操作探究:学生根据电脑演示过程,进行学具操作,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上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试试看,可以摆几个?

㈢ 推导结论(电脑演示、学生观察):在这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沿长边摆1个小正方形,正方形对应边长是1厘米,摆2个小正方形,对应边长是2厘米„„,沿宽边摆小正方形,每摆一排,正方形对应宽边是1厘米,摆2排、3排,对应宽边是2厘米、3厘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很快明白:沿着这个长方形的长边每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长边所含厘米数是5;摆3排,即宽边所含厘米数是3,可以用算式5×3=15求出一共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由此推导:在这个长方形里长边所含厘米数×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平方厘米数。从而进一步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通过展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进一步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边长的关系;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就是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反应灵敏,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的训练,使之在学习时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的“台阶”减少,“跨度”增大,思维效率提高。

例1:(9+6)+(4+1),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9+6)+(4+1)=(9+1)+(6+4)=10+10=20

例2:(30+7)+(50+5),可让学生用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30+7)+(50+5)=(30+50)+(7+5)=80+12=92

例3:(60+9)-(20+7),可让学生用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60+9)-(20+7)=(60-20)+(9-7)=40+2=42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和增强,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就逐步简化或压缩。教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例4:20+1-7-3,可让学生根据和减一个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20+1)-(7+3)=(20+1)-10=21-10=11

例5:6+6+6+6+6+6+6+8,,有的学生会用连加法下一步下一步做;有的学生则采用两个数一组相加的方法做,速度都比较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做:过程是:

6+6+6+6+6+6+6+8=6×7+8=50,比较简便;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将8分解成6+2来做,于是:

6+6+6+6+6+6+6+8=6×8+2=50。又快又简便。

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就会逐渐形成。,例如:甲乙两车同时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0千米,乙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问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0×3+100×3或者(120+100)×3。这时,教师巧妙地设疑,进行改编:如果A、B两站之间的路程只由甲车行驶呢?学生陷入了沉思,这时教师继续点拨:如果甲车行6小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恍然大悟,分析得出甲车行驶6小时要超出B站,每小时超出(120-100)千米,3小时就超出3个(120-100)千米),则用120×6-(120-100)×3即是A、B两站之间的路程。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提出如果甲乙两站的路程只由乙车行驶,那么就应该用90×6+(120-90)×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的每节课里都要相应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教学中,要善于将学生考试、作业或课堂答问中的典型错误,让全班学生议论、辨析,去伪存真,提高思维的批判性程度。

例如:一块长方形的纸板,长11厘米,宽8厘米,现在要剪成直角边分别为4厘米、2厘米的三角形,能剪几块?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学生错误列式为11×8÷(4×2÷2)=22(块)。教师可将这种错误解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让他们找病根,开处方,分小组组织学生思考、辨析错误的原因。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说:“这样列式是符合常理的,怎么会错呢?”有的学生说:“长方形的长是11厘米,而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2厘米,它们之间不是倍数关系,所以材料不可能全部用上。”还有的学生说:“这样的题目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剪一剪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统一了认识,弄清了计算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区别,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由一道错题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争论,学生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的反思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小数点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不变让学生抓住“小数的末尾”、“小数的大小不变”、“ 等关键问题进行质疑,达到既透彻理解概念,又诱发质疑问难积极性

不容置疑思维品质主要的几个方面是交融在一起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决不可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一个教学片断只能侧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只有在教学中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在各项训练之中,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加强师生的交流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我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而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

郴州市通用学校 李儒新 电话 ***

【摘要】:课堂教学实质是学科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

思维指理性认识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品质,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严密性、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突破以往的单一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圈子,把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放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我吸取同行们的教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现就我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精密逻辑性的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曾在学校订阅的刊物上看到过这样一道题目,原意是:“一张方桌四只角,锯掉一只角,还剩几只角?” 这类题测试的目标不单是考察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我把它“借”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果不少学生脱口而出“还剩三只角”。由于受到“4-1=3”定势的束缚,思维单一的学生就得出了这样的计算结果。这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并随着思维的进程画出相应的示意图给他们看(也可以借助实物模型演示),结果出现了同学们没有想到的情况:①沿着对角线锯的话还有3个角;②沿一个角的顶点和其对边上任一点(除两端点)的连线锯的话还有4个角;③以相邻两边各任意一点(除端点)的连线锯的话还有5个角。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目的的加强对考生进行思维的多向性与严密性的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解题时出现错解或漏解的情况。

我们知道,许多概念往往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概念的的基础,而后一个概念又是前一个概念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存联系,分辨出从属概念和相邻概念,使学生在考察问题时能够严格和准确,在运算和推理时能够准确无误,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例如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后,列竖式时就会出现如下错误:

⒍ 3 4

7.3 8

×⒐ 5

+ 5 6.

2 ̄ ̄ ̄ ̄ ̄

 ̄ ̄ ̄ ̄ ̄ ̄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区别不同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辨析、判断、归类,形成计算的良好知识网络,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就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其核心是善于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展开联想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就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有效方法。

1、一题多说,就是一个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来叙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思维更灵活。如“56÷7=?”这道算式就可叙述成:①把56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②56里面包含几个7?③56除以7,商是多少?④7除56,商是多少?⑤被除数是56,除数是7,商是多少?⑥56是7的几倍?

2、“一题多解”是指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的理解,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好方法。

例: “买一对乒乓球拍20元,买4对送一对,问每对乒乓球拍实际多少元钱?比每对原价节约了多少元钱?”

此题有两种解法;(1)20X4=80

80÷ 5=16(元)--------(每对乒乓球拍 实际多少元钱)20-16=4(元)---------(节约多少钱)(2)20÷ 5=4(元)-------(节约多少钱)

20-4=16(元)--------(每对乒乓球拍实际多少元钱)

3、一题多变,先以一道题为基本题,然后改变它的条件或问题,使它成为新的题目。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种方式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尤为常用。

如,以基本题“果园里有李树600棵,桃树200棵,李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为例,就可把问题改为:①李树比桃树多多少棵?②桃树比李树少多少棵?③李树是桃树的几倍?④桃树是李树的几分之几?⑤李树、桃树分别占果园里果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鼓励标新立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从而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三、加强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还有符号、公式)的理解和使用,越来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对概念(符号、公式)加强理解,极大的拓展学树的几分之几?⑥李树比桃树多几分之几?⑦桃树比李树少几分之几?等等。

生的创新思维。我读到了一篇教学经验介绍,执教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方式组织学生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导出公式。本人认为很可取,稍加整理后奉献给大家。

整个过程分三点:

㈠ 观察:先用电脑显示,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沿着长边一个一个地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数数看,每排能摆几个?再沿着宽边照前样摆小正方形,数数看,能摆几排?

㈡ 操作探究:学生根据电脑演示过程,进行学具操作,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上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试试看,可以摆几个?

㈢ 推导结论(电脑演示、学生观察):在这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沿长边摆1个小正方形,正方形对应边长是1厘米,摆2个小正方形,对应边长是2厘米„„,沿宽边摆小正方形,每摆一排,正方形对应宽边是1厘米,摆2排、3排,对应宽边是2厘米、3厘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很快明白:沿着这个长方形的长边每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长边所含厘米数是5;摆3排,即宽边所含厘米数是3,可以用算式5×3=15求出一共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由此推导:在这个长方形里长边所含厘米数×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平方厘米数。从而进一步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通过展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进一步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边长的关系;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就是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反应灵敏,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的训练,使之在学习时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的“台阶”减少,“跨度”增大,思维效率提高。

例1:(9+6)+(4+1),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9+6)+(4+1)=(9+1)+(6+4)=10+10=20 例2:①(30+7)+(50+5),②

60+9)-(20+7),这两道题可让学生用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减),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①(30+7)+(50+5)=(30+50)+(7+5)=80+12=92 ②(60+9)-(20+7)=(60-20)+(9-7)=40+2=42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和增强,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就逐步简化或压缩。教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例3:6+6+6+6+6+6+6+8,,有的学生会用连加法下一步下一步做;有的学生则采用两个数一组相加的方法做,速度都比较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做(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将8分解成6+2来做):过程是:

6+6+6+6+6+6+6+8=6×7+8=50,或

6+6+6+6+6+6+6+8=6×8+2=50。

这样计算又快又简便,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迅速增强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下面是我一节数学课的一个小片段:

例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0千米,乙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问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20×3+100×3 或者(120+100)×3。

接着,我巧妙地设疑,进行改编,问学生:如果A、B两站之间的路程只由甲车行驶呢?学生陷入了沉思,这时我继续点拨:如果甲车行6小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恍然大悟,分析得出甲车行驶6小时要超出B站,每小时超出(120-100)千米,3小时就超出3个(120-100)千米),则用

120×6-(120-100)×3

即是A、B两站之间的路程。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提出如果甲乙两站的路程只由乙车行驶,那么就应该用

90×6+(120-90)×3。

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明显。我深有体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的每节课里都要相应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五、组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在培养学生的智力时教会他们训练他们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找出路,将他们平时在课堂互动中、练习上以及测验时出现的典型错误,让全班学生议论、辨析、合作探究,以理顺逻辑,分类排除,去伪存真,筛劣选优,提高思维的批判性程度。

例如:让学生思考“把20增加它的1/5以后,再减去它的1/5,结果是()”。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20”。这时教师应把这种错误思维展示给学生看,指导他们仔细甄别加、减1/5前后的基数,千万不能以为这样的题目很容易,不然就会大意失荆州。经过组织学生思考、辨析错误的原因,同学们统一了认识,弄清了题意:增加的1/5是20的1/5,而减少的1/5却是24的1/5(因为20增加它的1/5后是24),所以结果不再是20。通过列式20×(1+1/5)×(1-1/5)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为19又1/5。

由一道错题激发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产生兴趣,又耐心引导他们主动的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不容置疑,思维品质主要的几个方面是交融在一起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决不可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一个教学片断只能侧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只有在教学中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在各项训练之中,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加强师生的交流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我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而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

下载浅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数学课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了几点粗......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新课改的......

    培养创新意识锻造思维品质

    培养创新意识 锻造思维品质 -颍泉区行流镇三义中学李雪影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本文主要阐述了......

    数学课堂上学生素养的培养

    数学课堂上学生素养的培养 江苏省通州区十总中学徐小汉 一个学生的素养影响着目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影响着学生的日后的生活与工作态度及能力。因此良好素养的培养能激......

    高考作文备考---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高考作文备考学生独立思考精神 和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内容提要: 我在中学JIP实验研究中,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以及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精粹和西方现代教育教学论的思想,以......

    《农村初中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策略》课题学生问卷

    《农村初中学生质疑品质的培养策略》课题学生问卷 为了更切实地了解实验学生“质疑”现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针对学生现状进行了问卷设计,并在本人所任教的学校内,在相......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学习品质 遵义县第三小学 王卉 古语有云:师也,传道、授业、解惑。教授一个学生好的学习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心得体会 安场庙咀学校 谭小安 通过培养和学习知道了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然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