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通用技术 步入设计殿堂-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1:2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通用技术 步入设计殿堂-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通用技术 步入设计殿堂-教学设计》。

第一篇:高一通用技术 步入设计殿堂-教学设计

第二章、技术活动中的设计

———技术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导入: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们对技术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和人类的技术活动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话题——设计。

板书:

第二章、技术活动中的设计 第一节、揭开设计的面纱

一、技术无处不在

谈到技术,大家的第一反应应该会是“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等等这些比较有特点的建筑或场馆,大家会觉得设计这个工作是工程师、设计师、或者专家干的事情。其实大家只要仔细思考一下就很会发现,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涉及的身影。从衣服上小小的纽扣,到我们使用的各种学习用品,还有家里的各种日用品、生活用品,比如家里照明用的灯具、衣柜、沙发、房屋,我们出门乘坐的各种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公交车、火车、飞机等等,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里都包含有各种各样的设计。甚至于我们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样用品,不论从外形、外观、内部结构还是功能用途,都是经过设计生产出来的,设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那什么是设计呢?它又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设计及其特点。

二、设计及其特点

1、设计的含义

我们知道,人类通过创造和发明各种技术和产品来解决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一个技术产品从方案的构思开始到形成最终产品,需要经历一个设计的过程,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人类技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计活动,简称设计。设计,简单地说就是人类对问题求解进行计划规划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对解决方案的规划、准备、实施,以及对各种用资源的统筹安排,还有对最终产品的评价、优化等内容。简而言之,设计过程是对系统解决问题过程的全面探索,同时,设计又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能充分体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应用,因此,也有人将设计称作一项“有目的的创作行为”。

2、设计的种类

设计的种类相当繁杂,较广为人知的设计门类如: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景观设计、产品设计等等,这些设计门类出现的年代比较早,有的甚至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属于传统的设计门类。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更新,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设计门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动漫设计、网页设计、交互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信息涉及、通用设计等等。

通用技术学科主要探讨的是技术活动中的设计,简称技术设计。下面我们既来具体了解一下技术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这三种类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不同侧重点。

先说技术设计,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技术设计主要侧重于考虑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制作工序、加工工艺等相关问题;例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小木凳,在技术设计上我们要考虑小板凳的承重能力是多少,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才能使它更加稳固牢靠,制作的时候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更加节省经济,同时又不影响它的性能,制作的程序以及工艺有什么要求等等。

而艺术设计,则侧重于欣赏角度,强调满足人的感官上的审美需求。例如,为了让产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从外形外观以及颜色上对产品进行艺术设计,美化造型,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艺术设计涉及的内容。

工业设计则是一个较大的概念,主要是指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水平高低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

另外,工业设计常被称作“创造之神”、“富国志愿”,西方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工业设计产业作为核心战略加以普及和推广。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在产品设计、产品研发方面还处于弱势地位,是“中国制造”的最薄弱环节。

补充:“中国制造”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从苹果的“IPHONE”手机到东芝、索尼的大屏幕液晶电视,到各种畅销世界的商品,到处都有“中国制造”的影子。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工业生产大国,但中国不是创造大国、不是品牌大国,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己的品牌,中国制造业只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生产车间”和“加工工厂”。

“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然而我们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却微乎其微;以中国替美国公司代工生产的芭比娃娃为例,设在深圳的中国工厂每生产一个芭比娃娃,获得的加工费是1美元,而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一个芭比娃娃的零售价却是10美元;美国人是怎样没费多少力气就净挣了9美元呢?

这和国际商品制造生产链的分工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范围的商品生产包含了产品设计研发、原料采购、仓储管理、物流运输、订单管理、分销批发、终端零售以及产品制造等若干个环节,在这条完整的产业链上,美国公司把持、掌控了最赚钱的几大环节,包括产品的设计研发、物流、批发、零售等等,而将最

不挣钱的制造环节留给了我们;我们的制造业帮美国公司创造了9美元的商业价值,留给了自己1美元的利润,这1美元利润后面的代价是什么呢?资源消耗、浪费、环境污染,还有劳工剥削这样的社会问题。

中国沦落在国际商品生产产业链的最低端,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在产品的设计、研发上,缺乏和国外公司竞争的实力。因此,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掌握产品设计源头、掌握产品自主知识产权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设计的特点

说到设计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需要大家有所了解:

1)设计源于人类的各种需求:

人类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随之而来就产生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人类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因此,我们说设计和技术一样,都是源于人类的需求。

2)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创新性:

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创新的核心就是要突破传统,求新求异,没有了创新,设计只能是墨守陈规,只能是搬照、模仿和抄袭,只有原创性的设计才是有生命力的设计。

3)设计的第三个特点,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衣食住行,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设计。4)第四个特点,设计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如产品功能方面要考虑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在产品原材料选用上要考虑是不是经济、环保,在外形外观上要考虑设计方案是不是美观,满足使用者的审美心理需求,另外还要考虑产品的操作是不是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是不是简便实用,以及产品生产加工的条件、难度等等因素。

5)第五个特点,设计需要团队合作:

1、设计的要素

主要是指产品的设计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1)外观设计:考虑外观造型、色彩搭配、美感塑造。

2)结构和功能设计:主要是针对产品的用途和功效,强调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

3)安全设计:主要考虑用户在使用商品时保证安全性,不会受到伤害。例如许多儿童用品就特别注重安全方面的设计,像幼儿园的玩具、娱乐设施等等,都会设计许多保护措施,如圆弧形边角设计、加厚的保护软垫等等。4)人体工程学设计:从人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出发,追求产品与人之间的最佳匹配,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例如座椅的设计,不论是座椅的高度、靠背的倾斜角度以及圆弧面的采用都充分考虑到了人的骨骼结构、肌肉力量分配等诸多的生理解剖学特点,最终设计出舒适、实用、人性化的产品。5)材料的选用、加工工序、加工工艺设计:

第二篇:第二章《步入设计殿堂》练习题

第二章《步入设计殿堂》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1、设计的一般过程:①发现与明确问题 ②制作模型或原型 ③制定设计方案 ④编写产品使用说明书⑤优化设计方案。正确的顺序是(B)。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⑤④①③②

2、电动剃须刀发明之初体积很大,携带不方便。于是有人设计出一种小巧、便携式的电动剃须刀。这一设计推动了电机微型化技术的发展。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A)。A、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B、技术的发展与设计无关 C、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不产生影响

D、技术的丰富内涵

3、“绿色”快餐盒以谷物秸杆为材料做成,用过后可直接转化为牲畜饲料或肥料。这符合了设计中的(D)原则。

A、美观性

B、经济性

C、创新性

D、可持续发展

4、在我国,家用电器使用的交流电一般额定电压是220V、频率是50Hz,这体现家用电器的设计符合(C)原则。

A、科学性

B、实用性

C、技术规范性

D、可持续发展

5、在电冰箱制造行业中,人们已经开始采用不含氟元素的制冷剂代替氟利昂来生产电冰箱。从而极大的降低了电冰箱制冷剂泄露对大气的破坏程度。请问这一技术改进体现了设计的(A)。A、可持续发展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6、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一种新材料设计制造出了可将耗电量降低90%的蓝色发光二极管。这种二极管可用于新一代DVD的读取装置、汽车后灯、交通信号灯等领域,特别是对于要求高亮度的装置更有价值。这项产品的问世充分体现了产品设计的(C)原则。A、美观性

B、经济性

C、创新性

D、规范性

7、下列产品的设计,从人机工程学角度考虑不完善的是(B)。A、课桌椅之间的高度差适当,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B、玻璃瓶装啤酒瓶盖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难以开启。

C、儿童游乐设施大都是采用颜色鲜艳、安全无毒的塑胶材料制作。D、汽车的安全气囊,在出现意外时能减小对人的伤害。

8、以往电路图的设计都是手工绘制,烦琐且易出错;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尤其电脑的发展,现在专门的电路图设计软件大大方便了电路设计,而且还可以进行仿真测试,这体现了技术与设计的什么关系?(A)

A、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

B、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无关 C、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不产生影响

D、技术就是设计

9、汽车的功能是运输,但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它的要求是多样的,从而出现了具有不同功能的专用汽车,如轿车、火车、消防车、厢式车等,这主要体现了技术美的(D)。

就没有了使用价值。它说明了设计必须要符合(C)原则。A、美观

B、经济

C、实用

D、技术规范 20、下列产品中不可能是标准件的是(D)。

A、螺钉

B、垫圈

C、螺母

D、锁

21、物体的正确的比例关系能形成美感,黄金分割被认为是最优化的比例法则,广泛应用于设计。按黄金分割比例设计的长方形宽度与长度之比是(C)。

A、1:1.426

B、1:1.328

C、1:1.618

D、1:1.168

22、今年来电子血压计取代了传统的水银血压计,前者利用数字显示,使测试更方便,更准确。该产品符合设计的(A)。

A、创新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B、道德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C、经济原则与美观性原则

D、技术规范原则与经济原则

23、我们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常希望使用一些“标准件”。下列不属于使用“标准件”的好处的是(B)。

A、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B、统一价格,避免暴利 C、可以互换,维修方便

D、统一技术,性能可靠

24、助听器发明之初体积很大,携带不方便,并且用模拟电路控制信号不稳定。于是有人设计出一种采用数字电路控制的体积很小的助听器。这一设计推动了助听器向更微型化更稳定的技术方向发展。这个案例说明了(A)。

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技术的发展与设计无关 C、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不产生影响

D、设计有着丰富的内涵

25、小明乘坐电梯,电梯上行时,小明与(C)形成人机关系。

A、电梯门

B、电梯内按钮

C、电梯箱体

D、电梯外按钮

26、在装修学生宿舍时,工人师傅在宿舍走廊的围墙上又增加了用不锈钢管做成的护栏。这是考虑了人机工程学的(D)目标。

A、高效

B、健康

C、舒适

D、安全

27、“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追求美更是大众的时尚。在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其他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人们会以同样的价格或者高一点的价格去买他认为美观的商品。这要求在设计产品时要遵循(B)。

A、科学性原则

B、美观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28、在人类历史上,总是有人幻想设计“永动机”,以提供“没有本钱的能源”。“永动机”的设想一直持续了几百年,无论是物理的方法,还是化学的方法,都没有实现,这样的设计之所以失败,是因为(A)

A、违背了科学性原则

B、设计制造技术未达到

C、现在还不需要它

D、可持续发展

29、临近中秋佳节时,某品牌的月饼推出了木盒礼品系列,每一个大木盒里还有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附送的小礼物。然而,精美的包装很快就变成了无用的垃圾。由此造成的浪费相当于每年要毁掉一片相当规模的树林。这种月饼的包装设计违背了设计的(D)。

A、道德原则

B、实用原则

C、创新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

30、瓜子是人们喜食的休闲食品,一颗小小的瓜子放在嘴里,吃得香,吃得随意方便,为了使瓜子更“漂亮”、更“可口”,某些厂家在煮制瓜子时,先是放入明矾,以使瓜子不易受潮变软,保

第三篇:步入诗的殿堂

步入诗的殿堂,获取美的享受——浅谈诗歌鉴赏

古人云:“诗言志”。“志”即指诗人的志向、抱负、思想感情等。阅读鉴赏诗歌就是要去把握作者的这个“志”,从而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然而诗以抒情为本,作者情感的抒发往往比较含蓄、隐晦,这就为我们的鉴赏带来了难度。那么,我们该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步入诗的殿堂,获取美的享受,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加强朗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是一种节奏感强又有韵律的文学样式,因此,加强朗读,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也可以从中获取音乐的美、画面的美和情调的美。但在朗读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把握诗的节拍和韵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抬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三、四行都是三个节拍,第二行是四个节拍,大体上是整齐的。同时,诗行中和诗行之间的音节的声调抑扬有致,加上“来”“彩”两字押韵,就有了音节回旋之美。并且还有“轻轻的”这个叠字反复出现奠定了诗歌舒缓轻柔的调子,流露了诗人流连忘返的依恋,又暗示出一丝绸怅而伤感的情绪。把握了这些节奏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我们就会读出诗歌的音乐美来。

2、要有感情地朗读。

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遣责……无不倾泻在诗的字里行间。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这样才能体味诗中的绘画美情调美等。

二、知人论世,理解诗歌的情调美

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的诗作无不是现实生活的高度的艺术概括,不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就难以也无法切实、准确地把握诗的内容。

如戴望舒的《雨巷》,表面上,这首诗可以看作是一个忧伤的爱情诗,但只要我们了解到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诗人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

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些背景和诗人的思想状况后,对这首诗的理解就不能仅仅当作是一般的爱情诗了。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中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三、抓意象、明意境,想象诗中的形象美、绘画美和意境美。

1、意象:即诗人的意中之象,就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客观物象包括天地间的一切,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在诗中,诗人往往用这些意象来描绘意境,抒发感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时一定要抓住这些意象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诗歌的形象美。如: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该散曲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典型意象渲染出一派凄凉萧条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又如元代张可久的《清江引•秋怀》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该曲抓住“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等最能表现秋景的意象营造了一幅萧瑟的秋景。

再如《再别康桥》一诗中作者选用了“云彩、金柳、青荇、拜伦潭、星辉”等意象从色彩和动感上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这些优美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

康桥的喜爱之情以及那深深的离愁别绪。

2、意境:

顾名思义:“意”是情意、意绪,即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的生活图景。王国维曾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何以谓之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意”与“境”高度融合在一起,就自然形成了一种可以引发读者想像和联想,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读诗而能品味它的意境,正是审美意识的萌芽。我们欣赏诗,只有进入意境,才能切实领悟诗意,体味作者的情态和获得美感。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选取了“驿外”、“断桥”、“黄昏”“风和雨”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以及所受到了打击的画面,流露出词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

又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这首词中诗人描绘出了一幅在“飞雪”“悬崖”“百丈冰”的环境中,梅花依然“花枝俏”的图画,不仅表现出了梅花凌霜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更表现了诗人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再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作者通过描绘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既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又含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和思考革命形势的感受。

四、分析表现方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美。

1、抒情方式

①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在现代诗中,作象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如臧克家的《老马》,通过写老马的忍辱负重和善良忠厚来激发起读者对被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以及对旧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②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自己对康桥的留恋以及依依惜别的深情有机地融在了康桥优美的景致当中。

③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如普希金的《致大海》诗人通过采用呼告的手法,表现了他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的情怀。

2、表现技巧: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这样我们才会在鉴赏诗歌时获取更多的美感。

常见的艺术手法有:烘托、用典、虚实、象征、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动静结合等。

如:欧阳修的《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夜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物是人非,对比鲜明。

如:明代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上阙感叹英雄逝去,转头成空;下阙用渔樵笑谈来衬托英雄的悲凉结局。

如:杜甫《绝句》

江山迟日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怨鸯。

赏析: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如:舒婷的《致橡树》

赏析:诗中分别以橡树和木棉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使读者在攀附的凌霄花、依赖的鸟儿,一味奉献牺牲的泉源春雨等形象,以及根叶独立又相依、分担寒潮、共享雾霭的橡

树形象的品味中咀嚼出女诗人所追求的平等自强,同甘共苦,相知相爱的爱情观。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虚实相生,表现力强。

如:王维的《鹿柴zhài》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以(闹)声衬静。

如:徐志摩《再别康桥》。

赏析:诗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是回环复沓(即反复),能表现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五、咀嚼语言,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起来似浅近,但是最基本的。”(《叶圣陶论创作》)可见,赏析诗歌中,语言分析十分重要。分析品味诗歌的语言,就是从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抒情性进而达到对诗歌深层意蕴的把握。

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山之多;“遍”字写出红之广;“层”字写出树林重迭之状;“染”字着意刻画出枫林仿佛是人有意染成一般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句写的是近景,“透”字表现了江水的碧绿清澈,形象可感,而“争”字则给平静的江面增添了昂扬的动感。真可谓景中寓情,情中显志,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蕴含在这些(当然还有其他词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中。

在古诗词中,中国古代诗人也特别强调用炼字、炼句来增强诗句的动感。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赏析:“闹”字人格化,比“浓”更凸现出红杏挂满技头,争奇斗妍的盎然春意,且动感十足,意态传神。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赏析:“弄”字拟人化,比“投、落”字更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皎月破云而出,月下花影斑驳,风中花影摇动,花枝招展,化静为动,化美为媚。

六、综合运用多种鉴赏方法,获取更多美的享受

1、探究题目蕴蓄,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阅读诗歌,应首先看好题目,初步探究其所蕴蓄的内容,以便据此理解全诗。

如:北岛的《生活》一诗。

全诗的正文只有一个字“网”,要赏析就必须将其题目联系起来,这样便有了联想与想像的空间,从而体味到诸如:“生活是一张微妙的网”“生活是难以冲破的网”或“人际间、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是一张网”等见仁见智的诗的主题。

又如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赏析:诗中的题目是“错误”,对其内容可以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解读。一种意见认为错误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动者,错误的形成是因少女的心扉紧掩或她另有所盼,另有所期。另一

种意见认为“我”才是主动者,“我”打江南走过“并不停留,这对那少女来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不论那种意见,都各有道理,我们只要将它们相互参照补充,就可以丰富和圆满诗作的蕴含,从而获取更多的美。

2、联系作家的风格,进一步把握诗的意蕴。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不同的风格。

如: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的感情豪迈,胸怀宽广。品读他的作品,我们往往能感受到一种豪迈大气之美。

海子性格纯洁、单纯、偏执、倔强,生活简单、枯燥、贫穷、孤独、品读他的诗作往往会感受到一种痛苦、忧伤之美。

总的来说,诗歌鉴赏的难度不算太大,只要对诗歌饶有兴趣,运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去赏析它,我们定能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从而步入诗的殿堂,获取美的享受。

浅谈高考诗歌鉴赏简答题的复习指导 2006年高考《考试说明》将诗歌鉴赏的考查由客观的选择题改为主观的简答题,而这一变化又是在考生基本完成了第一轮复习的3月份才确定,这使不少考生感到有点如同“狗咬乌龟——尤处…F牙‟‟一样的感觉,有些人甚至还表现出恐慌情绪。此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作了如下尝试。首先,教师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应该认识到鉴赏是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是属于高层次的能力,它要求学生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作品(诗歌)进行分析、评价和欣赏,它表明学生是否能成功地阅读,即真正读懂。具体地说,就是在理解的基础…b进一步对作品(诗歌)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进行分析、评价和欣赏,肯定和吸收正确的、美的、好的东西,批评和扬弃错误的、.丑的、坏的东西。除此以外,该类鉴赏题还是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这又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对这样的高要求,考生起初害怕,这是正常的,教师必须正确看待,而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分析其原冈,引导考生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解题方法。诗歌鉴赏所包含的内容较广,除主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外,有时还涉及风格流派、文化习俗、写作背景等,而不少考生对鉴赏的有关名词术语久熟悉,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就一些专业术语来讲析鉴赏题,就很容易加重学牛的恐惧心理。我认为,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可以把诗歌鉴赏简化为通俗易懂的三个理解步骤:面对一首诗歌,逐一思考:①该诗写了什么?②怎样写?③所写有什么作用?下面具体谈谈其内容。“写了什么“,其实质是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即把握其字面上直接体现出来的内容,也就是侧重于诗歌意境中“境”的理解。例如,若是写景诗,要明确写了什么景;如是咏物诗,要明确吟咏了什么物,依此类推。复习训练时,应该尽量对各种内容的诗歌都选一篇来训练,使考生头脑中能形成对诗歌内容的系统认识,明确诗歌以内容分有:写景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咏史诗、边塞诗、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等,并且了解各类诗歌的基本内容特点。如果能把握住了这些常识,到解题时往往就可以较准确的判断了。“怎样写“其实质就是对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的理解。这一点相对于“写什么”来说,要显得难些。因为“写什么“基本上可以从文字直观上找,而“怎样写”则涉及到学生生疏的不少术语。为了化解这一难题,我认为可以将表现手法简化为两大类:直接与间接。然后再由此生发出去,如果是直接,那么看是直接描写还是直接抒情;而问接则显得较复杂,间接包括问接描写和间接抒情。间接描写常用的手法有动静结合、动静相衬、明暗相衬、乐哀(喜悲)相衬等,而间接抒情,常用的手法则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而常用的修辞,如比喻、借代、对比、拟人、夸张、衬托、反复等,也可以与』二面所谈的方法作好对应的归类。通过这样的分类,使考生能按一定的线索,记住一些术语。不过最好还是结合一些易懂(或熟悉)的实例来记,这样更易记牢。在引导考生作好了这些常识的储备后,再训练他们找准思考的切入点。“所写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的实质则是对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j至诗歌的卞旨的理解。它具体包括“写某东西有ff„么作用”和“采用某一独特写法有什么作用”的理解。例如,写了鲜艳明亮的色彩,往往与喜悦、欢庆之情有关;写了开阔境界,则往往与豪迈或悲怆之情有关。某一独特表现手法的运用,或者是出于更形象生动地刻丽形象的需要,或者是出于更有助于抒情的需要,这当中,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寻找。不过,这一方面的理解却是最容易产牛较大偏差的。为了让考生的理解更准确,可采用这样的方法:往考生明确了“写什么”的基础上,可以作发散性的思考:所写的意象可以有多少种意旨(或可能包含哪些情感)?然后逐一列举出来,再联系作者概况、写作背景、表现手法等作综合性思考,最后选出最恰当的理解项。下面选取李白的诗歌《独坐敬亭IlJ》来进一步的阐释。独华敬亭山

众鸟高飞绝,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L“。沣:此诗为天宝二载(744年)诗人离开长安作第二次漫游所写。

问题:此涛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诗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面对这样的一首诗,我们可用卜面所谈的方法来理解、把握:

一、先看:写了什么?①远飞的众鸟。②飘远的孤云。⑧寂静的敬亭LlJ,这三点大家都比较容易看出,易忽略的是独半山前的诗人,必须注意

从“梢看”二字引发思考,借思考“相看”的主语是什么而得出。尽管本题巾“写什么”不是作答要求,但它与后面问题的理解密切市日关,闪此必须先弄明白。

二、“怎样写”这是要作答的问题之一。要理解这个问题,关键是弄清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有什么关系。我们来看,“众

第四篇:步入近代教学设计

步入近代

一、立意思路:立足基础知识,梳理历史变化过程,总结历史阶段特征,寻找探究历史规律。

二、教学设计:

(一)基础知识(朗读提纲第四单元11—28小题)(10分钟)(二)梳理历史变化过程:

(教师)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时代,欧洲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主要从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生产方式三个方面来探究欧洲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这些变化的。

 首先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三个方面的变化,并点明本单元主题。

(教师总结)首先,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概括一下本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讲述了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时代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所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就是步入近代。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思想领域······二是政治领域······三是经济领域······当然,这种跨时代的变革,不仅仅表现在思想、政治、经济三个领域,而且表现在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是一种全方位的变革。比如,人们的出行方式、生活方式、工作节奏。哪些事件推动了这些变化的发生呢?(学生反馈、教师展示课件) 然后再以填空题形式简单检测。

(1)思想领域:通过_________、________等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所倡导的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理性等观念逐渐取代了封建宗教神学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繁荣。

(2)政治领域:通过资产阶级革命,___________取代了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变革。

(3)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的_________生产逐渐取代了封建社会落后的手工生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教师总结)同时,资产阶级掌权后,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保护这些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比如《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法典》等。

(过渡语)今天我们讲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前还有什么社会?(学生反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很显然,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从落后到进步的不断发展的;最终,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历史发展还有什么特点?又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呢?(三)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

 规律一: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先导。(先不展示内容)

(教师解释)什么是思想解放?(教师解释)思想解放就是新文化逐渐取代旧文化,思想解放既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又是在文化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与规划。那资产阶思想家所描述的未来新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归纳并反馈:自由的、平等的、幸福的)。当这种目标和信念一旦为人民所接受,将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不可阻挡的革命力量,这种力量将摧毁一切旧制度,从而推动社会的跨越与发展。比如,接受启蒙思想洗礼的法国人民,在新兴资产阶级的带领下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摧枯拉朽般地推翻了旧制度,处死了国王,打败反法同盟,不断地把革命推向前进。(提出问题)思想解放对社会革命(变革)有何影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展示结论: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推动人类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重要力量。

(展示)因此,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感慨地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教师:莎士比亚在这里指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在语文上,像这种“以部分代表整体”的现象叫借代)

下面,我们看一个习题:

材料 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大国崛起》解说词 思考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2.根据上述分析思考,欧洲国家的崛起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何启示?

 规律二: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

(教师导语)我们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思考,如何才能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学生讨论)

教师提示:是以人物的地位?权力?能力?还是其它什么标准?

展示材料:德国人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象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

(教师点评)恩格斯是从“革命”的角度来评价拿破仑的,这里“革命”就是推翻旧制度,建设新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推动社会发展,因此,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最客观的标准就是······

展示结论:是否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这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标准。(教师总结)像这样的人物古今中外还有很多,比如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秦始皇。人们一方面痛骂秦始皇的残暴,另一方面秦始皇也是很多人心目中伟大的英雄。再如美国的林肯,人们之所以赞扬他,一方面是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是顺应历史潮流,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这就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 规律三: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力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只讨论此一方面,另一方面在最后点明)

(过渡语)下面,我们认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力。(展示结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力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

(1)教师解释概念: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人类从事生产的能力。(展示课件,学生思考反馈)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工具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

什么是生产关系?(展示表格,教师讲解)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资料工具归谁所有,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存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产品如何分配三个大问题,一种生产关系其实就代表着一种社会形态。

(2)(教师语)好,下面我们完成一个练习——完成连连看

(一),让我连连看

(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相互对应的,一种生产关系对应着特定的生产力,一种生产力水平对应着特定的生产关系。”(3)“大胆假设,释疑解惑”:让学生思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中谁起着主导作用,并大胆发表见解,概括结论:生产力起着主导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4)(教师总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水平。这就可以很好理解“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代替封建制度?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必然会爆发?”归根到底是因为生产力提高了,是封建制度能适应还是资本主义制度能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历史的发展必然会选择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再回头看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反反复复,经历了近五十年的时间,但最终胜出的一定是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当然,资本主义制度也不负众望,在英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后,就悄然兴起了一场没有硝烟却影响深远的革命,把人类推向了“蒸汽时代”。

课堂小结:展示几个规律的内容,让学生齐读。

探究总结 :

规律一: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规律二:是否推动社会发展,这是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 标准。

规律三:人类社会发展中,生产力起着主导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推动或阻碍作用)

第五篇:高一通用技术 《技术的价值》教学设计

技术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一节。本教材的第一章是“走进技术世界”,这一章主要使学生对技术有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增强学生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第一节“技术的价值”,主要从“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阐述技术的产生及技术对人、社会和自然的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用技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对于这门课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本阶段的重点。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什么是技术,理解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要之间的关系; ②理解技术对个人的生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周边的技术进行讨论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能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去理解技术与人的关系,提升学生对技术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感知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

2、难点:让学生感知技术的发展对他本人及身边事物的影响。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技术与人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系统的介绍了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知道了什么是通用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以及怎样学好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现在我们首先来复习什么叫技术。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手段。从根本上说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要和愿望。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可以这样说,生活离不开技术。那么为什么我们生活离不开技术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2、新课讲授:

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页,看看技术有什么作用。

爱心

用心

专心 1

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A)人类需要着衣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

(B)人类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禽饲养技术

(C)人类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于是有了建筑技术

(D)人类需要抵御野兽攻击和的伤害,于是有了弓箭、大刀、长矛等武器制造技术

(E)人类要出行于是有车船制造技术

(F)需要交往、保持联系,于是有了通信技术。

因此在今天的人类活动中是一刻也离不开技术的,同学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描述一下没有任何技术的社会将是怎么样子的。

离开了技术,我们将一无所有,人类就又会回到那个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了,这是我们不敢想象的!由此可以看出技术首先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是因为人类的需要而产生的。

[阅读]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规则] 同学们用三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并记忆,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电弧光灯的发明者是谁?哪个国家?发明时间?

(2)白炽灯的发明者是谁?哪个国家?发明时间?

(3)请在”光明之树”上标出人类已经制造出的灯的顺序。[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没有发明灯,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

2、我们人类对光明的需求,是如何推动了照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阅读] 火与烹饪、制陶、冶炼技术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如纺织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面料,而缝制技术的产生,则使服装的制作更加简易、快捷。色彩、面料、款式各异的服装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多姿多彩。[马上行动] 请同学们分析并回答下列技术的产生分别满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

印刷技术 学习文化知识

农耕技术 吃饱穿暖

摄像技术 把美好的东西留存下来

B超技术 了解身体内部奥妙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它首先为人提供了抵抗不良环境,防止野兽、病菌等侵害的手段和工具,从而使人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生存下来。人往往需要依靠技术保护自己。[思考] 1.原始人最初为什么要选择穴居或在树上栖居等居住形式? 2.原始人随身携带磨制好的尖削石器,除了用来切割兽皮兽肉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爱心

用心

专心

3.疟疾、天花、鼠疫、肺结核等疾病曾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什么现代人对它们不再如此恐慌?

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眼、耳、脑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强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能力。以人的体力解放为例,随着蒸汽动力、内燃动力、电力、核动力、太阳能动力等技术的发展,人的体力得到了愈加高效的解放。

[讨论] 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便捷、舒适,但是也可能使人们过分依赖现代交通工具而缺乏锻炼,以致影响身体健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人类在探究技术、使用技术、发展技术的过程中,不仅改变着客观世界,而且改变着主观世界。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案例分析] 爱迪生的故事

[讨论] 技术上的创造与发明使爱迪生得到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参与技术活动对你个人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技术与人的关系,知道了技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源于人类的需要和愿望,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善于发现,涌现出跟多像爱迪生一样的人,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的价值。

4、课后作业

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访问你的亲友,收集这方面的信息, 并在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全班同学公认的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作业检查

1、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两道练习题,不知道大家完成地如何,我们先来讲评这两道联系题。

①鞋子满足了人类的哪些需求?

鞋子对人类需求的满足有基本需求,也有特殊需求。基本需求是保护我们的脚不受损伤,行走更加方便;特殊需求包括鞋子的舒适、美观、设计等等。

②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是什么?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份网上查阅的资料,这份资料说的是一些美国科学家对技术价值

爱心

用心

专心 3 的认识。他们经过严格的筛选,选出了10项对人类贡献最大的技术。现在我们共同来看一下这10项技术:

第一项:眼睛

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人类的缺陷,可以通过技术发明弥补。

第二项:原子弹

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捶毁。它告诉人们,核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项:印刷术

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容量。

第四项:管道技术

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水带走。

第五项:骑兵马战术

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家的产生。

第六项:避孕节育技术

它对于人类控制自身繁殖功不可没。

第七项:时钟

时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节奏更加规律和精确,它也引起了人们对效率的重视。

第八项:数字

数字及数学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创造的有力工具。

第九项:音乐技术

它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思想,还有一定的医疗功能。

第十项:电脑

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虽然这篇资料的观点是一家之言,但它确实说明技术对于人类是多么的重要。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二、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价值中的“技术与人”。那么技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满足人类的需要,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三、讲授新课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技术的价值中的“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首先来看一下技

爱心

用心

专心 4

术与社会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 2.技术与社会

[案例分析] 福特T型车的生产流水线

[思考] 生产流水线采用什么技术?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 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总结] 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板书] ①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案例分析] 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

[思考] 采用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民,其劳作方式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看图分析] 比较技术使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改变? [总结]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板书] ②技术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案例分析] 相同距离不同交通工具行驶时间对比图 [讨论] 交通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方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结]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板书] ③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技术不仅在社会生产、文化、生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在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现在,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上面谈到的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那么技术对大自然有哪些作用呢? [板书] 3.技术与自然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案例分析] 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和荷兰风车 [讨论] 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如利用技术填海造田、退耕还林、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人类和自然应该成为朋友,人类要利用和改造自然,更要爱护自然。

爱心

用心

专心 5

[马上行动] 分析技术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填入下表。

问题 解决方案

温室效应 严格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臭氧层空洞 减少氟里昂(CCl2F2)的使用

土地荒漠化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酸雨 减少硫酸含量的排放

[总结]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阅读] 造就“绿色”的技术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技术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同时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

五、课后作业

课本23页第2题:结合日常生活中某项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正反面的影响,谈谈你对恩格斯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爱心

用心

专心 6

下载高一通用技术 步入设计殿堂-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通用技术 步入设计殿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步入大学殿堂的我感恩作文

    感谢有‘您’ 步入大学殿堂的我,比起以前那个只会按部就班的丫头来说,现在的我各方面的技能确实提升很多。例如,做事也细心了很多,考虑问题也比较全面,人际交往技巧也提升了……......

    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高一《经济生活》之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 公开课教学设计 政治组:吴登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消费方式的能力。 过......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磨头中学 邱建国 选修3-5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18.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任务分析】 1.学生在初中物理和化学课中已经学......

    高一雷雨教学设计

    篇一:雷雨优秀教案完整版雷雨(节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明确识记戏剧的基本文学常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简介。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1.运用案例理解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因素。2.了解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的主要表现......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查找信息:利用网络、报刊书籍查找或者向亲戚朋友了解两三种不同类型的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带来怎样的污染?其中应包括轻重工业、......

    高一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7.3功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2、P=W/t,P=Fv的运用过程与方法 1、P=W/t通常指平均功率,Δt→0为瞬......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汉中市2327学校【课 题】 系统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 材】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必修2 【教 师】 大 地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系统的含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