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上册《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理解1亿的意义,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1亿有多大。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大米、方案表 学生准备:直尺、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过渡
(1)师:一亿 写作:(1,0000,0000)
(2)生口述:()个一千万是一亿;()个一百万是一亿。
(3)师:关于亿,我们还知道什么?通过投影仪,再现课本P4的小知识:
2、导入
(1)师:其实在我们的平时的生活生产中,以亿作为单位的数是非常常见的。下面请看一段资料:2007年,文昌市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2.63亿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7.70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7.89亿元,2007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43.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0亿元,全市财政收入达5.5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未余额达50.87亿元,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06亿元,全市用电量首次突破4.5亿千瓦时。(2)生了解资料后,抛出问题:这些都是以亿作为单位的数,但究竟1亿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二、实践活动
1、活动小组(课前已分好):全班48人,每四人为一组,按成绩好中差来搭配,分别有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操作员两名,组长负责协助组员及发言。共12组,编号1-12。
2、活动名称
活动1:1亿张纸有多厚?(1-4组负责)
活动2:1亿个小朋友要站多大地方?(5-8组负责)活动3:1亿粒米是多少?(9-12组负责)
3、活动步骤 步骤一:基数的测定
活动1:1-4组测量数学课本P1-P100的厚度,约1厘米。
活动2:5-9组分别在1平米的地方站一站,以舒服、自然为度确定1平方米内能站4个小朋友。活动3:师提前称出1克米,约50粒,10-12组感受1克米的重量。步骤二:先估计,再推理计算(在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器完成)
活动1:1-4组分别估计1亿张纸有多厚,师引导:100张纸约是1厘米,1亿里有多少个100呢?(PPT出示)该如何计算,小组讨论并得出结果:
1,0000,0000÷100=100,0000(厘米)=1,0000米。
活动2: 5-9组分别估计1亿个小朋友能站多大地方,师引导:4个小朋友站1平米,100个呢?1亿里又含有多少个100?(PPT出示)小组讨论并得出结果:
100÷4=25(平方米)1,0000,0000÷100=100,0000 25×100,0000=2500,0000(平方米)。
活动3:10-12组分别估计1亿粒米是多少,师引导:1克米约有50粒,1千克米就有50000粒,那1亿粒米有多少个50000?(PPT出示)小组讨论并得出结果: 1,0000,0000÷5,0000=2000(千克)=2吨。步骤三:得出结论
活动1:1亿张纸大约10000米高。
活动2:每平方米站4个人,1亿个小朋友要站2500,0000平方米。活动3:1亿粒米大约重2吨。(每组记录员完成本组的方案表)
三、交流延伸
各组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师根据汇报的情况建立实体模型,帮助学生感知1亿有多大。
活动1:你知道世界最高山峰的高度是多少吗?(PPT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显示其高度为8844千米)引
导学生把1亿张纸的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相比:1亿张纸叠起来高约10000米,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高8844米,因此,1亿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
师:造纸需要植物纤维,而且造纸过程容易污染环境,如果我们每人每天少用一张纸,我国13亿人口每天就能少用13亿张纸,这样对我们的环境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活动2:你知道我们学校的面积是多大吗?(PPT展示学校图片,显示其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引导学生把1亿个小朋友站的面积同我校的面积相比,1亿个小朋友要站2500,0000平方米,我们学校总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这样,1亿个小朋友需要约500个我们的学校才能站完。师:结合课本P21图片对学生进行人口知识和资源教育。
活动3:1亿粒米约2吨,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一人一天节约1粒米,13亿人一天能节省多少吨?(生算出是26吨),如果以1辆限载重为4吨的卡车来运送,大约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约7辆)师:所以我们要养成爱惜粮食、节药粮食的好习惯,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微弱,但是人多了就可以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初步感知了1亿有多大,你收获到什么了吗?(可让生自由表达他们的收获)师:简单的说,1亿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数字乘以1亿,都会变成一个大数目;但如果用除法来算,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例如,我国的铁路运输密度居世界第一,但人均铁路长度却是世界上最短的,还不如一根烟长。
五、课后作业
请把我们这节课了解到的知识回去说给你的家人听,向他们宣传环保知识。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teaching content〗:
四年级第33页综合实践活动1亿多大。
〖teaching objectives〗: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事物感觉到1亿大小,发展几种感觉,感觉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2,初步获得解决一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初步渗透小基数解决数学思维的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猜想,实验,推理和对比过程,探索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初步建立信心,使用数学解决问题,有机渗透,环境保护,国家条件教育。
〖teaching heavy,difficult〗:
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探索研究方法。
②:感觉大小1亿,发展的学生感觉数量
教学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10张和100张纸。
②活动材料:大米,水,大豆,塑料袋等。
活动工具:平衡表,量杯,尺,计算器等。
〖teaching process〗:
(一)创造一种局面,引进新的教训。
老师:孩子们,你们都是好朋友吗?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一个矛盾,我们去说服。
播放视频:一个学生自由浪费纸张,好朋友都在说服。
老师:他们在争论什么?因为几张纸,值得吗?
生成信息。
(课件:显示调查数据)
老师:1亿是指多少?它有多大?
多久了?
(B),独立调查,活动经验。1,猜测1亿。
老师: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这张纸堆积起来,1亿将会多高?谁猜?
老师:我们的猜测在最后权利?有没有好的方法来验证呢? 2,常用研究方法。
(1),讨论方案:
现在:研究主题:堆叠1亿张纸需要多少?
讨论小组活动。
报告:
预设:从1亿张纸选择一部分纸,测量高度,然后计算1亿张纸的高度。
老师问:这部分应该多少钱?
老师:为什么不选择98101这样的数字? 分10分,问:这是10张纸,你怎么想?你觉得一样吗?
摘要:选纸,为了方便计算和测量,应选择整体,数量全千。
(2),测量投影:
测量:分割出100张白纸,这些白纸将代表一定数量的量度。(在测量100张约1cm厚的白纸之后)。投影:怎么办?如何计算?试试你的锻炼。
预设:方法一:投影
方法2:计算
100000000÷100 = 1000000(单位)1000000×1 = 1000000cm = 10000m 老师:如果我们现在一层教学约4米高,10000米相当于多少楼层这么高?
命名答案和黑板。
10000÷4 = 2500(层)
显示:1亿张纸大约相当于2500层。
老师:什么感觉?
(3),总结研究方法:
老师:学生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不仅经历了这个大数字的1亿,而且知道如何研究方法的数量。想想我们如何研究它?
共同结论:研究 方法和程序:
①首先选择测量次数,尝试选择整百,整数千,这样测量容易,易于计算。
(显示:1,所选部分)
②计算的数量为1亿。
(显示:2,推全)
③通过与某些事物的比较得出结论。
(显示:3,对比参考)
教师总结:像这样的困难数学问题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变成一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也就是说,我们经常谈论数学的复杂性,容易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团体活动。学生体验自己。
(1)确定研究的主题。
老师:掌握了方法,我们不想亲自研究1亿的规模吗?上课前,我们还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请小组讨论你将要学习什么?
(2),清除所需的活动。
老师:好吗?在研究之前,首先看看所需的活动:
老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结论,当参考时,大家在研究结果记录中可以作为参考。
产生参考。
(3),团体活动。
(4),报告交换:
小组报告,教师在现场填写实验数据表。总结:看你通过研究刚刚结束了!你想说什么,约1亿现在?
老师:学生说,1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是孩子们,我们国家的人口不仅仅是1亿人。
(C),感知经验,情绪上升。
显示:中国有13亿人,如果每人节省一天的纸,5000张纸可以砍下一棵小树,13亿纸可以使26万棵树存活,世界上有很多人吃不了足够穿,不喝酒,甚至喝干净的水是一种奢侈。
老师:看到这个场景,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
概要
(D),课外活动。
第三篇: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1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2.学生通过推算、操作、讨论、交流、猜测、验证,提高信息技术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进行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等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学生两人一组把搜集到的信息读给对方听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2.回顾知识,为探究夯实基础。
1亿相当于()个亿、()个千万、()个百万、()个十万、()个万、()个千、()个百、()个
十、()个一。
3.猜想,提出问题 你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 学生展开想象,大胆猜测。4.揭示课题—1亿有多大 第二阶段:探究阶段 1.揭示探究活动方案
师:1亿很大,也很抽象,要知道它有多大,必须有一个实物来作比较。
2.选择探究内容(任选其中之一)活动1: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活动2;1亿粒米有多重?
3.思考探究内容的可行性。
师:我们真的要找1亿张纸来测量吗?真的要称1亿粒米吗? 生:我们可以先量100张或1000张纸的厚度,先称100粒或1000粒米,再进行推算。
4.教师提示帮助
师:老师课前做了一个调查,100张纸约1厘米,100粒米约重2克,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5.出示活动要求
6.制定具体的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操作和推算1亿张纸的厚度、1亿粒米的重量。
(2)小组汇报活动1结果
生1:首先我们测量了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1000张纸高度就是10厘米,依次类推1亿就是1000000厘米=10000米。生2:还可以这样想:1亿里面有1000000个100,100厘米约厚1厘米,因此1亿就有1000000厘米厚,合10000米。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为优化,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渗透数学优化知识)
师:刚才有同学猜测1亿张纸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你想象的山有多高呢?1亿张纸摞起来可以和哪座山峰比高低?(3)体验1万米米的高度。(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上,同时字模打出:海拔8844多米)。
师:你能结合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说说1亿的大小吗?
(4)小组汇报活动2结果
生1:1亿粒米约重2000000克合2000千克,如果每袋装25千克,可装80袋,用的方法是逐步推算。
生2:有更优化的方法,先看1亿里面有多少个100,就有多少个2克,因此得出2000000克,合2000千克。
师:我们学校约有3000人,每人每天按400克大米算这1亿粒米够我们吃多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三阶段:实践阶段
1.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人每天按500克大米算,1亿粒米大约能够()人一天的口粮。
2.一亿粒大米大约够一个人吃()年。生:第2题有难度,不会解答。
师:引导学生思考;第1题得出1亿粒大米可以够4000人吃一天,也就是1人能够吃4000天,一年按365天计算,估算得出11年。(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课件显示:我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每天就要浪费13亿粒米.按每人每天吃500克米计算,13亿粒米约够52000人吃一天,约够一个人吃143年。
每年造一次性筷子需砍伐树木2500棵!而且这些树木必须年龄 在50—60年!但这些筷子的用处并不大,只是为了用餐。餐后它便没有用了!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正因为这样,鸟儿没有了家。
每秒钟浪费一滴水,那么一个月将要浪费1219200滴。每年将流失4亿多滴水!正因为这样,鱼儿没有了家。
师: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思想教育)3.读一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再次感受1亿的大小)
1亿个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的赤道3圈半。
一分钟如果心跳是90 次心跳,1亿次心跳大约要有2年多。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4辆大型运水车。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样的收获?我们是怎么样来进行研究的?
师:1亿确实很大,不管它多大,都是由基数1组成的。惊人的大总是起源于细微的小,如果每天我们学习努力一点点,习惯养成好一点点,效果会让人惊讶的,希望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每一天。
第四篇:《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33页~34页的内容。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2.确立研究的问题。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2.活动小结。A 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B 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第五篇:《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讲授,我主要采用了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具体分以下三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组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
3.讨论交流。
教材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showtopic-75230.aspx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
《1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教材说明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这个综合应用活动,分以下三个部分。
1.猜想1亿有多大。
提出问题“你能想像1亿有多大吗?”,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先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引出所要研究的课题。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1亿”这个数,理解了这个数的意义,但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最初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的。学生想到的事物可能很多,对同一事物的猜测结果,也将是大不相同的。教材利用这样一个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活动范例。
教材呈现了一个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范例,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确定研究方案。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研究选择测量“1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再思考如何进行测量,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分析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学生发现找1亿张纸直接进行测量是不现实的。进一步分析,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先测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体是多少,确定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
接着,进行实验。呈现两个学生分别测量100张纸和1000张纸的高度的具体实验操作过程。学生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误差也是不同的,基数越大,误差越小。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
最后,验证猜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1万张纸和1亿张纸的高度,验证猜想。但“1万米高”这个结果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抽象的,教材通过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对照,让学生直观感受1万米有多高,进而想像1亿有多大。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showtopic-75230.aspx
3.讨论交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各小组间互相交流实验方案的环节。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教学注意问题:
1.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1亿有多大的时候,学生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能会结合不同的量进行猜想。例如: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吧!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山那么高吧!等等。而且对同一种事物的猜想可能是不同的,争论可能会非常激烈。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1亿粒大米能装满1间房子,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大米粒那么小,一个大衣柜就装下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大胆的想像,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充分的争论,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适时进行指导。在学生所猜想的事物当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但教师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索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对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选择容易找到,并容易测量的材料。在设计具体的实验步骤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不同基数的物品进行测量,对实验的精确度会有影响。
3.提供相关知识。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有关“量的知识”有限,可能选择了非常感兴趣的素材,也有了研究的思路,却对所选择的素材不知道如何进行量化和推理。这时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学生补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学生想探究“1亿粒米能装满一间房子吗?”,这就需要有关“体积”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需要,告诉他们如何计算,但不用讲深讲透。
4.提供帮助学生对照感受的素材。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也是比较抽象的,很难想像得出来。教师应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会1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