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里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应
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学习:是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相对比较持久的变化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它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歪曲的反映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
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格:个体在心里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称人性人格
气质: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敏度上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称气质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用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对象的间接反映
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与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开展能力思维活动,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问题:个体面临一个不易达到目标的情境,即给定条件与目标之间有障碍需要克服
问题解决:在有特定目标而没有达到目标的手段情景中,运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实现目标的一种思维活动 定势:人在解决一系列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一种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动机: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
焦虑:是一种一般性的不安,担忧和紧张感,其原因在于害怕失败,担心不能完成任务以致随之而来的至尊丧失
双趋冲突: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样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到达,这种从两种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
双避冲突:当人们面临两个都不令人喜欢或具有威胁性的目的时,迫于情势,只得选其一,这种困扰的心理状态 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的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性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认知能力 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人心理特征 认知内驱力: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
二.简答题
1.心里的实质:
1、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社会活动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3.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心理对行为具有支配和调节作用。2.影响学生注意的因素。(1)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1.间接兴趣2.智力活动的积极性3.生理和情绪状态 3.影响识记的基本因素。1.识记的目的性2.识记材料的意义性3.识记材料的数量4.识记材料的位置:首尾效应5.识记时的情绪状态
4.人格的基本特征。1.独特性:即个别性或差异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2.稳定性:个性内在的本质的自我不易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3.整体性:人格诸方面(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对每个人而言是一个有机整体。4.社会性:体现于个体身上的社会化程度和角色行为。
5.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区别: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2.联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性格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6.制约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的作用。遗传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家庭因素的作用。父母教养态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榜样作用。3.学校因素的作用4.个人主观因素的作用、7.影响保持的因素。1.识记的程度2.识记任务的长短性3.记忆材料的性质(动作性材料>形象性材料>有意义>无意义的)4.识记后的休息5.识记后的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
8.遗忘的规律。1.以往的进程是不均匀的2.先快后慢的特点3.以往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缓慢
9.知觉的基本特征。1.选择性(双关图。改卷子用红色笔、斑马线、迷彩服)2.理解性3.整体性:在知觉过程中,部分丧失他们以前的特征,呈现出有整个模式决定的新特征4.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结果依然保持不变。
10.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1.能力类型的差异: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人们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类型差异。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有早晚之别,有些人在儿童期就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常被称为“神童”、“早慧”,但也有人智力表现较晚,即所谓“大器晚成”。一般来说,能力突出表现的年龄阶段在中年。3.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和语言能力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11.简述“加德纳多远智力理论”。1.语言智力:渗透在所有语言能力之中,包括阅读、写作以及日常会话能力。2.逻辑-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维能力,如做数学证明及逻辑推理。3.空间智力: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和绘画等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的表达能力,比附拉小提琴或作曲等。5.身体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比如打篮球、跳舞等6.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比如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或情绪7.内省智力:对自身内部世界的状态和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起智能特点的职业爱好和业余爱好
1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生理需要。对空气、水、食物、以及睡眠等需要都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2.安全需要。这类需要反映的是当人处在**的世界中。对现实稳定、和谐的一种渴求,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3.爱与归属需要。此列需要处于人类需要长梯上的更高层次。每个人都有归属于某一组织的渴望,如:俱乐部、工作单位、宗教组织、家庭、朋友圈子,等等。4.尊重需要。在人的身上存在两种尊重需要,一种是自尊,另一种是他尊。5.自我实现的需要。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1.一般来说,这五中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第一层次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2.这五种需要不是都能得到满足的,越是靠近顶部的成长型需要,满足的百分比越少。3.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三、论述题
1.注意在教学中应用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
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
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下半节课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课就暴露在学生眼前。
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有的教师换了新装或理了新发型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如天气骤变、学习条件恶化(突然阴雨、停电、室外嘈杂等)、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
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
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以防止学生因过度兴奋而不能将注意及时转移到课堂上。
(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切忌离开教材本身,离开儿童的知识经验,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说教来动员小学儿童的注意。2.激发学习动机
要让小学儿童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是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要充分肯定小学儿童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批改作业时要尽量挖掘学生优点,评分宜从宽;对于他们的不足之处,要正面引导。如对每次作业应用红笔做出肯定的标志,如用“√”“古”“优”等;定期展示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和精神奖励等。当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被肯定,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学习活动。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解决。任务既可以结合课程,也可以是纯训练性的,教师可根据要求自行设计问题。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或组织抢答题竞赛,以培养他们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将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问题交叉随机地呈现,以训练学生注意灵活转移的能力等等。
小学生不可能对枯燥无味的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务服务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讲求实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状态,因为这种状态不但无助于完成当前的任务,而且更严重的是会养成心猿意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习惯,它将极大地妨碍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力。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惫不堪。怎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地注意而又不疲劳呢y在一天的学习活动中,在一节课乃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如,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应有难有易,教学方式应稳中有变,使小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小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转换简单地归结为让两种注意按着一定的程式轮番交替地出现。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艺术,它只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运用两种注意转换规律的问题上同样如此。
二、气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位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要合理的解决好这个问题,了解并能合理利用学生的气质特质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了解学生的气质特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制。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学生,反应迅速灵活,往往对于教学内容能很快的理解并接受,但是精力容易分散,注意力不集中;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恰恰相反,精力集中,但是理解问题的能力则有所欠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随时注意提醒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学生认真听讲,而在教学速度上又要把握好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的理解程度。这样课堂教学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才能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气质特质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第二,有利于客观而有效的评价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对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本来
就比较高,过多的表扬反而容易使他们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在学习上走下坡路;对于抑郁质的学生,他会认为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对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会促使他们遵守纪律,改正错误,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面对错误汲取经验,取得更大的成功;但对抑郁质的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抑郁质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等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教师提问时,对抑郁质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课堂知识。
第三,有利于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在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多血质、胆汁质的学生积极、热情、适应能力强,能很好的和人相处,无需特别多的关心。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感情比较细腻,做事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才能和他们逐步交流起来。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在课堂中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下面讨论其中主要的几种。
(一)问题表征
问题表征(problem representation)是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要能解决一个问题,不仅有赖于我们分解该问题的策略,也有赖于我们对该问题如何进行表征。如图11-7图所示的九点方阵和火柴排图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不容易的原因是受到知觉情境的限制
(二)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set of thinking)是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定势常常是意识不到的,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最初研究定势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的是梅尔(Maier,1930)。在他的实验中,对部分被试利用指导语给予指向性的暗示,对另一些被试不给予指向性暗示。结果,前者绝大多数被试能解决问题,而后者则几乎没有一个能解决问题。
(三)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功能固着也是思维活动刻板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硬币好像只有一种用途,很少想到它还能用于导电;衣服好像也只有一种用途,很少想到它可用于扑灭烈火。这类现象使我们趋向于以习惯的方式运用物品,从而妨碍以新的方式去运用它来解决问题。
(四)酝酿效应
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incubation effect)。在酝酿期间,个体虽在意识中终止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其思维过程并没有完全终止,而仍然在潜意识中断断续续地进行着。通过酝酿,最近的记忆和已有的记忆被整合在一起,弱化了心理定势的效应,并容易激活比较遥远的思维线索,因而容易重构出新的事物,产生对问题的新看法,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五)知识经验
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与新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备有关问题的知识经验并善于实际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一位老医生与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在面对一名具有很多症状的患者时就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年轻医生不确定病人患了什么病,于是便为病人开出了各种各样的医学检查单,在有了一套几乎完整的症状信息之后,才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但有经验的老医生很可能会立即认定这些症状符合某种或少数几种疾病的诊断模式,仅仅对病人做了有限的检查后便很快作出了相当准确的最后诊断。
(六)动机和人格
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会伴随一定的动机,如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可成为活动的动机。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适中的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太强的动机水平,会使人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因而容易忽视解决问题的重要线索。而动机太弱,个体又容易被无关因素所吸引。
总之,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综合地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四.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
1.奥苏泊尔把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2.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教师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习,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3.奥苏泊尔认为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只是因为一些教师使学生进行的是机械学习而采取的又是接受学习的方式,才使接受学习被认为是机械的。同样,发现学习既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也可以是机械学习,那种只发观点滴的事实,而不理解其中的规律的发现学习便是机械的发现学习。4.奥苏泊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教学的首要目标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它可以在短暂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5.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材料应是有逻辑意义的。所谓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可以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3.学习者认知的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是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与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意义。
五.记忆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依据学生的记忆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使用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
1.记忆策略的含义。记忆策略是指针对一定的目的,对记忆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控。记忆策略的基础是记忆方法。记忆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记忆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学习效果。2.识记的策略。①有目的的识记。②提高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③重视识记方法在识记中的作用。如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归类比较记忆法、重点记忆法 3.复习的策略。①及时复习②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③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④复习方法多样化⑤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4.再现的策略。再现是指对知识的提取,包括再认和回忆。对知识的提取是巩固已有知识的最好手段,有效提取知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防止或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②重现对材料的复述③善于运用回忆策略:联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运用推理
第二篇:心理学感想
09301117 晏晓红 09会计
关于心理学的看法
我们修的心理学的课程是关于教育方面的课程。关于教育心理学,实质上是探究学生和教师各自的心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在教育事业上做到教师的职责,更好的培育学生,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学生的心理,实质上都是不成熟的心理。而教师也是从学生发展过来的,按理来说,应该会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可是由于时代的变化,以及教师角色的变化,也许已经无法再次真正的体验到学生的心理了。因此教师往往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代沟,严重者甚至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教学方面,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今我国的素质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大部分的教师仍然只注重于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有些学校甚至存在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跳楼的可悲事件。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教育事业中,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是脆弱的。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夸奖或是批评,也许会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个性发展以及个体的差异。根据他们的个性和差异适当的做出不同的安排,对于害羞的孩子给予他们鼓励,对于爱骄傲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建议。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很强,自尊心也很强,教师不应该当众批评孩子,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的孩子的分析性能力很高,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学生创造性能力很高,成绩只是一般,另外一些孩子实用性能力高,成绩不太好,教师不应该仅仅根据孩子的成绩而把他们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一旦这样分了,孩子们就会被定位为“坏学生”,当孩子们想要变为好学生的时候也会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教师应该给每个孩子以相同的待遇,而不应该偏心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前段时间的“绿领巾”“绿本子”事件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来讲是很不公平的。也许那些教师眼中的“坏孩子”也尽了自己的努力,只是效果不明显而已,而教师却把他们定位为“坏孩子”,这无疑就是否定了孩子们的努力,孩子们也许就会因为教师这样的做法而一蹶不振,甚至影响着一生的前途。教师应该就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的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快乐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信息源、指导者和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平等中的首席、反思者与研究者、终身学习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要学习,教师也要学习。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当然教师担任着授课的角色。教师在课程中应该引导、指导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正确的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不是一味的讲解。
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外,应当有较高的情感投入;理解教与学的规律;具有较高的教学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序号:
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
记忆广度指的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与感觉阈限的概念相似,所谓“刚刚能够立即再现”即是指50%次能够立即再现。
短时记忆是指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受到人的注意之后,成为鲜明的知觉,在头脑中保持较短的时间,一般持续约5秒钟至2分钟。
测定方法:
1、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搞清楚识记的方法和输入答案的方法。在输入答案时,数与数之间不能有空格,如有错误可按倒退键(Back Space)删除,重新输入,输完后按回车键表示确认。
2、数字与数字之间的间隔是750ms,每个数字呈现250ms,从3位数字开始,然后4、5、6„,直到同一位数字系列的3遍都错了为止或达到12位数字。2.什么是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中涉及了哪些心理加工的成分?
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中涉及的心理加工成分,即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①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②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的时间③大脑皮质对信息加工的时间④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⑤效应器做出反应的时间。
3.谈谈你对心理表象旋转实验的感受与认识。
测试方法:被测者仔细阅读说明:判断屏幕上的字母是正R还是反R,如果是正R,则按键盘上的P;如果是反R,则按Q。从而研究被实验者在不同R的条件下,判断正反的时间。下图为我实验的结果图片:
感受:总的来说,判断正R比反R所用的时间短,在判断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镜像转化为正像然后进行判断。不同旋转度的R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也不一样,往往需要将它旋转后才能进行判断。
认识: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时,在没有刺激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会对视觉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加工。连续的心理旋转确实存在,并且顺时针的心理旋转和逆时针的心理旋转没什么差异,旋转都遵循最短加工路径。4.简述你的概念形成的过程。
概念是人们反映同类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实验中,由于刚开始对实验中的规律没有概念,所以需要利用在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和已储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然后对任意一个刺激作出反应前,我都需要从假设库中提取一两个假设,并作出反应。这样反复,直到某个正确的假设被反复验证为正确时,概念便形成了。即通过概括-假设-验证的循环来达到概念的形成
第四篇:心理学应用
“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一听到这熟悉的歌词,我们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几个快乐的小人物,一段段逗人发笑的小故事。但其实,我们还可以在这部名为<武林外传> 的电视剧里,看到管理心理学的影子。个性多样的团体首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客栈成员的个体心理。
智力上,吕秀才是片中学问最高的人,郭芙蓉、白展堂中等,祝无双偏下,李大嘴是顶级文盲。再来看看他们的气质。佟掌柜和白展堂都属于典型的多血质,不同的是,佟掌柜更善于说教,除了自己对事情总是乐观以外,还能激发别人的乐观情绪和工作斗志。吕秀才属于黏液质,耐受能力超强,不仅在被郭芙蓉虐待无数次之后依然充满了生命力,而且对于像姬无命这样武功深不可测的大恶人毫无畏惧,最终靠自己的“ 智慧” 拯救了客栈。郭芙蓉则是胆汁质的代表— — 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首先想到的就是依靠武力来解决问题。祝无双属于抑郁质— — 人长得漂亮,武功也不错,而且还是个劳动能手,可惜由于种种奇怪的原因,失恋了N 次,最终造成了她的抑郁。李大嘴是一个混合体,不好评价。
由此可见,从个体心理的角度来分析这个客栈可以看出,人员搭配是谷1很合理的。佟掌柜是典型的企业型,= J公关能力极强,非常善于管理像同福学I客栈这样的中小型服务业组织。郭芙蓉属于实际型,极富有攻击性,适合体力劳动,诸如杂役等。白展堂是社交型实际型的混合体,一方面负责保护客栈的安全,一方面又适合跑堂的职业。吕秀才更倾向于传统型,适合财务方面的工作。
强大的团体凝聚力仔细地看过本片,我们可以多次听到佟掌柜反复重复一个词— — 团结。可以说对于同福客栈,这就是最大的资本。那么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又是从何而来呢?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民主的领导方式
佟掌柜多次以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第2 0 集,郭芙蓉实际是挪用了客栈的金钱来给大家补过春节。事实很明显,损失应该由她自己承担,佟掌柜完全可以独裁。但是佟掌柜使用投票的方法,使得郭芙蓉没有办法不服气。第2 l 集中,在莫小贝是否应该学武功的问题上,佟掌柜作为唯一和小贝有亲缘关系的人,又一次可以选择独裁。但是这次她竟然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自己家庭内部的事,俨然把员工当亲人。无疑,这种民主的管理和决策制度在增强客栈成员的凝聚力方面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而凝聚力的增强,可以再经过佟掌柜的其他手段转变为工作绩效。佟掌柜的这种民主观念很显然是超越了那个时代。
二、公平的奖惩制度
但凡看过本片的人都能够看出,佟湘玉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人都平等的— — 她和白展堂之间的关系最亲密,和郭芙蓉以及祝无双也经常以姐妹相称,但是对于吕秀才就只是一般的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对于李大嘴则直接是一副“ 包工头” 派头。但是在对员工的奖惩问题上,佟掌柜始终奉行着“ 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 的原则。月钱上,没有内外之分,所有人一律平等。惩罚上,对所有人都是一样— — 一旦犯大的错误便会被点穴,而白展堂作为执行者,一旦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佟掌柜尽管同情,但是也没有什么别的实际行动— —
白展堂第4 集因为赌搏挨板子和第4 5 集因为有免罪金牌擅闯衙门而入狱之时佟掌柜的反应就是明证。小费问题上,郭芙蓉不能私收小费,白展堂也不能因为和掌柜更亲近而私收小费。
三、合适的团体规模
众所周知,相同的其它条件下,规模越小的团体其自身的凝聚力越强。同福客栈虽然是方圆五十里之内最大的客栈,但是每个工种的工作其实只有一个专门的员工负责去做,团体的规模不大。由于佟掌柜的_______管理方法是以梅约理论为主、泰勒制为辅,团体规模的扩大将直接制约佟掌柜对员工心理活动的掌握,因此在佟掌柜没有合适的管理助手的情况下,扩大团体规模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与其说佟掌柜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没有扩张的打算,还不如说她是在主动控制团体规模。以期在管理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避免团体凝聚力因为团体规模的扩大而明显下降。
当然这只是这部电视剧里面所反映出的几个方面,其他的,就需要我们在看的时候反复思考,不仅获得欢笑,也能获得启示。
浅析青少年多重人格
李莫訑
【摘要】 人格(personality)是发源于个体的,稳定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体验模式;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
[1]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而多重人格障碍(即MPD,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1)同一人身上存在2 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状态,每种人格或人格状态均有相对恒定的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关系和认识方式;(2)这些人格或人格状态中至少2种经常完全控制该人的行为[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今人群特别是青少年群体面临着日益巨大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加之泛滥而又难以甄别好坏的新事物刺激与巨大的生存压力,使许多青少年的人格发生剧烈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多重人格,甚至罹患多重人格障碍(MPD)[3]。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病例的描述与分析,从中浅析造成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原因,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讨论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多重人格精神分析
一、人格与多重人格障碍
1.1人格
在父母面前,我是个孩子;在师长面前,我是个学生;在班级里,我是同学,也是班委;在学生会中,我是部长„„
在许多地方,许多不同的场合,我的确是“我”,但又表现着不同的自己。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在每一个角色里,我们是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面对不同情境,人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personality)。人格(personality)是发源于个体的,稳定的外在行为与内在体验模式;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1]。如果以形象来表示,他们有着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装扮、不同的发式、不同的声调和面孔、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生活等等。这恐怖吗?这令人担心吗?不,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适时地展现不同人格,运用不同的人格力量去完成角色,便能在许多方面处理得从容,游刃有余。比如,用比较自信的人格,去应付具有竞争性的环境;用脆弱、神经衰弱的人格去赢得同情、获取依赖;用画家和艺术家的人格和身份,去应付上层社会等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多重人格在本质上,就是一种通过频繁地变换人格,来适应环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心理努力。
1.2多重人格障碍
但是,当多重人格成为一种人格障碍时,便会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去不幸,甚至危害社会。
多重人格障碍(即MPD,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1)同一人身上存在2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或人格状态,每种人格或人格状态均有相对恒定的对环境和自身的感知、关系和认识方式。(2)这些人格或人格状态中至少2种经常完全控制该人的行为[2]。
二、多重人格障碍病症两例
2.1例1杨某,女,16岁,初中三年级。自幼胆怯、孤僻、娇惯。半年前,父母吵架后父亲出走。自此情绪低沉,注意力欠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常无故旷课。一月前。发现言语荒谬,常称自己为“她”,自语“我害了她,拆散了她们一家,使她无法活下去”。经医生检查,初步诊断为多重人格障碍[4]。
2.2例2 赵某,女性,20岁,高中文化,高考时以3分之差落榜。此后间断出现发作性人格改变。发作时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可自行恢复。患者平时性格内向,对父母顺从
[5]听话。
三、针对案例的浅要分析
从例1中,我们可以推断,该病患先天气质类型偏向抑郁质(抑郁质气质类型特征:情绪体验深刻、情绪抑郁、多愁善感,不善交际、行为举止缓慢、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而父母的争吵,家庭生活的不幸福不美满,这些后天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抑郁气质;同时,父亲的出走成为导火索,使其多重人格障碍具体表现出来。可见,家庭氛围,特别是父母关系的不和谐是导致并诱发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原因之一。
最近,对具体的心理疗法稍有了些了解。也许,我们可以将“戏剧角色扮演”的心理疗法运用到该病例的治疗中,即针对病患的不幸遭遇编一短剧。可以选择在一安静房间里让病患观看此短剧,并由心理医生引导病患参与到剧中,释放其心理压力与积聚的情绪。已有证据表明,该疗法是针对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的较有效疗法。但是笔者认为,固然,个体追求自我生活的幸福与美满是无可厚非的天性,但作为父母而言,请勇于承担自己对于子女成长的责任。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才是根本之道。
从例2中可以看到,该病患平日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但时而会被另一种完全不同于其平日表现的人格完全控制——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等等。其明显发病是在高考落榜之后,可以推测学习压力过大、学习上遇挫是导致并诱发其多重人格障碍爆发的原因。
通过对病例的了解与初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两例的共同之处在于:青少年时不愉快的经历(如家庭、学业)及心理创伤是导致青少年多重人格障碍发病的重要原因。
四、讨论
这部分的讨论,我想结合近期人格心理学所学知识来进行。由于学习时间不长,对人格心理学我只是有一个粗浅的了解,因此理论深度必然不够,只是希望发表一些个人浅见。
4.1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
佛洛伊德将意识分为不同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同时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互作用构成的。具体来说,本我服从快乐原则,自我服从现实原则,超我服从道德原则。人格的形成是企图满足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和努力争取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两者长期冲突的结果,当冲突加剧难以达到平衡时就会出现精神和行为改变[6]。
从例中可见,青少年时不愉快的经历及心理创伤是导致青少年多充人格障碍发病的重要原因。也许可以说,由于“本我”与理想中“超我”的矛盾冲突加剧,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潜抑机制失效,导致对现实中的“自我”否定而使潜意识中的“本我”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自我”。
具体来说,例2中的赵某,高考以微弱差距落榜。其理想中的“超我”是追求卓越成绩的,想要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并对此自信,认为自己是勤奋努力刻苦的,认为自己有足够资格和实力取得卓越成绩。而其“本我”也许恰恰相反,正厌倦了以高考为目标的学习,贪图享乐,鄙视学习,厌恶高考。这二者冲突的加剧,最终导致其不满和否定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分裂出“高声尖叫,数落、责骂、呵斥父母及朋友,高谈阔论”的一个人格。
4.2生活中的多重人格
生活中的模范丈夫,邻居公认的新好男人,安心家事,关爱妻女„„却最终成为凶狠残暴的连环杀手。
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少女,温婉贤淑,夜晚却成了在酒吧里放纵不羁的陪酒女。他整日为事业奔波,为生计劳碌但屡屡受挫,而讲起自己的生活,却是天南海北到处飞的成功人士。他在说谎吗?不,说谎的人知道自己在欺骗,而他坚信自己的话。
„„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或许可以说,他们撕裂了自己的多重人格。而这撕裂的过程是痛苦而扭曲的,人在否定自己时是最煎熬的。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如果说一个正常人的多重人格是一个有很多抽屉的橱子,每一个抽屉里都装着一种人格,那么在不同的情镜中,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适时地打开不同的抽屉。而一个人格分裂者无法做到。对他而言,有一些抽屉他拉不开,而另有一些抽屉他拉开了却关不上。就好像一个人心狠手辣,毫无善良与包容之心;同时又有另一个人,对一切人都善良,但对敌人的过分善良就是犯罪。因此可以说,患有人格障碍的人是失去了一种平衡自控的能力。
为什么他们会失去这样的能力呢?也许我们可以把人的基本需求比做一个弹簧,人可以压抑自己的需求,却不能消除它。反而,当个体把某种需求压抑得越深,这弹簧反弹的爆发力便会越大。“优秀学生”、“模范丈夫”、“新好男人”这是他们想要的吗?这是他们所认同的自我吗,如果不是,那么长期压抑在这种不被自己认同的角色中,多重人格障碍——便成为了他扭曲的爆发途径。这世界上,最难的理解,恐怕不是外向的,而是内向的。也就是说,最困难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而是人对自己的理解——不断地去触摸重重表象下的心理暗流,这个过程是困难的、充满了危险的,但也是引人入胜、饶有趣味而叫人欲罢不能的。
在探索的道路山,我们会发现善,更会遇到恶。但我相信,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却仍是美好的。
五、参考文献
[1] JerryM.Burger,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第六版)
[2] 贝政平主编,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808
[3] 现多称DID,即Dissociate Identity disorder,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4] 临床总结,青少年早期多重人格,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年第8卷第4期
[5] 临床资料,北京市平谷区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李忠),护理部(王海青)
[6] 吴均林精神分析学说,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24
第五篇:爱情心理学
开端:世界最美妙的情感是爱情(sorry爱情是如何发生的目前我还不知晓,存在一见钟情也存在交往之后慢慢吸引等可能)。当下两情相悦的幸福感觉超越了一切理智所设的限制。你相信她(他)的好是一辈子,你也相信你们就这样永远到老,当爱发生时,一瞬间就是永恒,未来依然是如你期待甚至还要更加美好。无关乎财富,名誉,地位等外在,他(她)的一两个优点就足以被你夸大到他(她)是世界上最好。你夜以继日想他(她)因他心跳为她兴奋激动,你相信你喜欢他她也喜欢你,虽然他她不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帅气,虽然他她一无所有,虽然你明明知道他有很多不足,然而你还是肯定他她就是世界上最好,你确信无疑,她他会一辈子都最好对你最好,你日日夜夜地喜欢他她,喜欢跟他她在一起的美妙感觉(所有的焦躁幻想甚至担心或者心疼都夹杂着这样的美好感觉),这样的美妙感觉弥漫着你们生活的每一处角落。当然,包括你自己,甚至也融化在爱情美妙的感觉里。因此,你对自己百分百纯粹而艰难的付出也愿意,甚至奉献你自己你也愿意,甚至你还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满足,激动。从很多角度来说,爱情的完美感觉是超级甚至盲目乐观的,虽然每个人会因为爱情而遗忘了自己本身。
经过:乐观VS悲观
在爱情前期那个完美乐观感觉消退之后,双方对对方的期待和要求开始多了。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悲观者
断与周围人攀比然后抱怨,下一步就是责怪自己或者指责对方,PSB较高悲观者会经常责怪自己无能,不相信自己魅力(悲观的男方对女方就会千方百计地讨好、道歉甚至牺牲男人自尊违背多年原则,因为他害怕她离开他而他又是那么喜欢她在自己身边;悲观的女人就变得越来越敏感和依赖,她经常担心男方在明天或后天就喜欢上他接触的某位女人,因此,她会经常问男方“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我老了没那么年轻了,你还会爱我吗?”“你爱我吗?”“跟你经常聊天的那女人是谁?”次数多了,男方就会觉得身边女人真烦)而PSB较低的悲观者会经常指责对方,你看某某多好,你为什么不可以像他(她)那样,多赚钱(会体谅人或聪明些),你为什么总这么糟糕,你为什么永远让我失望、伤心?等等之类,虽然这样比PSB较高者对自己感觉要好,但若你真的学会把身边爱人当成自己,你就不会对她表示你对他的不满,因为这样会让跟你在一起的恋人感到疲惫的,如果他她在外面本身就很累了很不顺了,回到你身旁你还这样指责他她哪里做的不好不对没合你的期待造成给她他双重压力,日子久了一定会吵架或远离你或者分手)
乐观者的恋人当然也可能因为未来而焦虑也可能他她会与周围人攀比,但那次数要少很多。他们也会会对恋人倾诉遇到的烦恼,然后跟着恋人一起骂骂那些伤害她他的人或事,最后一定在心情平和地让不愉快过去懒得理了,而且很重要的他她恢复了就会及时对身边恋人表示微笑或感激;他有时候或也会害怕自己魅力不够但次数要少而且他她自己相信对方爱他,他她可能会有非常的低落期身体不舒服但是他她愿意说出需要对方在身旁陪伴还是让他她一个人安静。他她对彼此也可能也有期待、失落甚至不满但是双方很少拿别人来
诉可以达成一些约定如“当我把期待放对方身上的时候,我该先问问自己,我又达到对自己的期待了吗?”开心时,他们会按自己既定方式生活,给彼此空间和独立或共同作伴一起乐。他们有矛盾有想念有离不开有各自朋友和经济有烦恼但也有倾诉交流和约定,最重要的是他们心中有彼此,有那份情感,愿意把自己和对方一同朝乐观方向引领。他们经常着眼于不太遥远的梦想和未来,常常想着明天又有什么地方好玩和好吃好看新鲜的味道(例:想到即将到来的假日旅行她们就会兴奋,然而全力以赴准备和计划,而在这准备的过程中因为梦想弥漫的美妙味道也会弥散开来,所以为旅行所作的一切准备也是一点点的幸福在累积),回归约定,重视对自我的期待并全力以赴行动自身而且为可以感受到过程的一点一滴进步喜悦而幸福,不要求对方太多改变(只对自身底线或在乎的一两条希望对方理解忍让调整)
结局:两悲观者爱情一定是分手。而且分手后,双方心理悲观抑郁要花几年恢复甚至更长恢复,才能开始下一段。(注:他们勉强在一起会让彼此伤痕累累,生活一团糟)
两乐观者爱情最终一定成功。虽然他们成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但经过那些磨合他们对彼此更加踏实了,比起之前膨
感觉,内心里,他们更有安全感,甚至归属感了。
一悲观者和一乐观者在一起,就看机缘(看谁爱谁多一些,看性格,看周围环境等)。如果一悲观者牵制着乐观者,那乐观者最终也会在爱情里布满委屈甚至恨意。如果被牵制的乐观者无法放下执着于过往的话,那你陷入悲观泥潭无法自拔迷失自己,你最终就变成悲观者了;反之,如果一乐观者能带悲观者走出的话,那 生活就会很幸福,感激和温暖会并存。格言:如果对一悲观者,你不能改变,那就远离吧。同情和怜悯当然可以,但前提是这样做对乐观者是有感觉或情感在乎的。当然,一旦我们选择了悲观者,变成婚姻了,那我们就必须接受这样的选择,因为责任,我们无法回头。
证据支持:一女孩问她男友,最近有很多男的在追她,她该咋办?
悲观者答案:亲爱的,这辈子你就是我的唯一。你要是不在我身边,我想以后我一定会伤心难过,无助到再也无法爱上任何女孩的,因为我这辈子只爱你一个。
倾向乐观答案:呵呵,你男朋友我这么有魅力。我相信你早就拒绝他们了。(或那些癞蛤蟆也不照照自己,他们配得上你么?)
乐观者答案:我一直相信,能拥有你这样的女孩,会是我一辈子的幸福。
倾诉:从乐观和悲观角度,可以将倾诉做些分析。
悲观者的倾诉,总是倾向责怪自己,她们哭哭啼啼地说自己有多么惨,命运有多么嘲弄自己,自己又无力改
少有人倾听关注他们(或她们压抑了自己),因此他们很需要支持倾听,另一方面,过多的同情及怜悯又让悲观者形成了依赖,使她们很享受这样诉苦,最终而不愿在悲观泥潭爬起来。对于这样的悲观者,几句话就可以警醒她们:“你觉得天天这样诉苦,别人就会怜悯关心你然后你心理就舒服多了,是吗?告诉你,不是这样的,你越这样别人会越恶心你的,你没看到很多人都在远离你吗?是的,你很苦有很多苦你无法改变,但有没你可以改变的呢,当你想诉苦的时候,你应该问问自己能做什么?你可以做什么,从可以的开始,你会找回你失去的”
应激情绪化:对于应激情绪化者,她们可能朝向会向两方面发展。如果在那样激烈情境下,没有转移方式,她们情绪没有发作压抑了她们就会陷入悲观;发泄了情绪她们事后又后悔责怪自己当时冲动伤害了某人同样也会陷入悲观。反之,如果她们处在应激状态中,稍微控制住了马上及时向第三者(旁观立场)倾诉自己的遭遇,这样一会儿她们就变得乐观了。对应激情绪化的倾诉,我们第三者真的只需要陪在她身旁静静倾听和表示附和,任何疑问和解释或打断的话语都会显得十二分多余。
倾听:综合前面,倾听有很多种,有时候的倾听她其实什么答案都不要她对你说了很多很多其实只要你在她身旁静静看她说听她说就够了,这就是最好的答案;有时候的倾听她希望你给出答案是她对你的期望,你内心对她的重视与期待;有时候的倾听是她希望得到你对她的关怀与同情,有时候的倾听是她希望得到你的认同与理解。
回答:基本的回答应该以认同为主,表示她说的都是对的,她没有错,她烦恼生气都是因为
外在因素和他人不对。在这里,要注意,如果她今天回来说,她领导因为她一些小失误狠狠骂她了,你听她说的同时就可以跟她说领导他太妈王八蛋了,一点小
语跟她一起骂骂领导,然后认同她的委屈相信错在领导她永远是对的就非常OK。如果她今天回来说,她因为一些事情跟她妈吵闹了,那你记得别犯糊涂了,千万别一味认同哦,因为有些可能是气话。她说她妈妈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可以采取反驳方式,建议从两人性格入手,分析冲突,把那些矛盾引致外在上,她妈妈最近忙心情不好压力大等等,而她也应该是因为最近一些事而疲惫烦躁了等等之类,但最后一定要说亲人之间你明白她对她妈的付出与孝顺,而她妈也能理解到的她女儿的好,只是因为性格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举出实际生活乐观的小事作为证据支持)等等,大致在承认分析性格冲突的最终回归到亲人间的相互在乎等乐观方向,表达这是暂时的,最终平常大家还是能好好相互牵挂和支持。(当然,这也要看情况,大多数这样,也存在少数例外,若那个女孩从小一直都无法消除对父母的那份矛盾,一直在介意曾经,那你就不应该强迫她跟她讲这些原理,对她说,顺其自然,这也不能全怪她(还是要认同她心理为主),等到有天她心理放下了感觉可以接受父母的好,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等等)④如果她今天回来说,跟你妈妈吵架了总说你妈妈不对,要注意这时候你不再是旁观者了,你可能深陷其中,因此,你需要调和的除了两方矛盾,还有你自己,你跟你自己的情绪,因此,第一步千万记得不是急着认同和反驳她,而是让自己保持平和尽量冷静下来,然后再运用理智吧。当然这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简单的各打五十大板并不能让双方都走向乐观,也许你应该知道更多婆媳之间复杂心理矛盾根源才可以。对这种情形暂保留疑问。(是的,即使当你无力改变环境的消极走向时,你还是可以把握自己,让自己恢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