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求高品质三效课堂”论文)
“追求高品质三效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与分享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音乐课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学期追求高品质的“三效课堂”活动中,我的音乐课堂受益匪浅,使我对音乐课的认知更深一层,我的收获也颇为丰厚。
一、追求高品质的三效课堂,音乐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基础,走出原来的自我。学生永远是新的,如果我们老师停步不前,必会遭到历史的淘汰。音乐教师如果基本功不好,在课堂上钢琴的伴奏和范唱就会在表达歌曲上欠缺一些,就不能把正确的音乐感觉带给学生。音乐变得不再动听了,孩子在学习上也毫无兴趣,高效也无从谈起。
二、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是通过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自身有着特殊的表现手段与方法。马克思曾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重视美的教学,积极创设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我们不能只想着创新,要从上点上滴做起。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是对语言表达的高层次的包括教师说话的表情,语调以及伴随手势、姿态等。例如:“小白兔和小乌龟”一课,我用亲切、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调朗读歌词:“小白兔呀小白兔,为什么迟到?刚才你的骄傲态度到哪里去了?„„”对话部分,让学生从歌词中体会生动、动画般的情景,但就这一点还不够,我还注重课堂语言的普通话标准、流利,唱歌时字正腔圆,这是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公展示了音乐的学科内容美,现时能培养学生用规范标准的语言进行歌唱,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中,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能够通过各种形式来达到教师的目的,而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扩大知识范围。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们都有了哪些进步呢?
(一)唱歌能力的培养在唱歌教学中,以往最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是由教师进行范唱,学生进行模唱的学习歌曲的方法,即“听唱法”,这种方法比较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较多地练唱歌曲。但是,让学生长时间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很枯燥,造成“鹦鹉学舌”,虽然歌曲很快就会唱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堵塞了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且这咱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并且在教学中教师没有设定一个好情境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旋律引导——图示比较——难点突破——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打花巴掌”一课中,难点节奏型的学习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按节奏和学生做“说反话”的游戏,我说“我说这是上”,学生自然就回答:
“我说这是下”,以此类推,通过说话的游戏,学生掌握了很难理解节奏,在学生掌握了难点节奏的同时,我及时的指出节奏对应歌词填写在节奏下,让学生自学按节奏读歌词,最后让学生用节奏说话,通过这一巩固的过程,学生就很扎实的掌握了歌曲的中难点,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加。
1、培养审美兴趣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音乐艺术既不能象文学那样叙述事件,也不能象美术作品那样直接描绘生活,它以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着情感。教师的音乐表现力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感受力,审美兴趣的培养,简言之,中仍老师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学生审美兴趣。
2、培养感觉音乐感觉音乐的能力,就是对音乐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它通过联想、反应、共呜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去感受由旋律、节奏、和声、风格等组合而成的音乐美。音乐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从音乐作品的内容、形象中激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动“情”和用“情”,使他们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达到真切、深刻的程度。如《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想象阿凡提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时候的心情,来引导他们采用正确的情绪和声音演唱歌曲,做一个好孩子 3、培养理解音乐也就是理解音乐艺术表达思想感情所有的手段和形式,包括各种音乐语言,在创新教学中,就很牢固地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学生掌握和熟记音乐课本上的一些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分析,理解其它音乐作品。例:跳音记号的认识及在歌曲中的随唱技巧,让学生认识,使用跳音记号,使歌曲表现的更真实。
在追求三校课堂的目标指引下,我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思考,不停地实践和总结,才能在时间的磨砺中进步成长,成熟。
追求“高品质的三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交流与分享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姓
名:苗增强 学
科:音
乐 时
间:2011年1月
第二篇:追求数学课堂的“优效”
追求数学课堂的“优效”
追求课堂教学的“优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对课堂教学的探索永远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优效课堂中的“效”,有“效果”之意,亦有“效率”之意,更有“效益”之意。所谓“优效”,就是追求效果、效率、效益的统筹兼顾,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的和谐共生,追求教师专业水平与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步提升。
优效课堂应彰显学科本色。在学科领域内探索课堂教学的“优效”,最基本的是对学科基本规律的把握和领悟。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课应该尊重数学的传统,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根据数学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把握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因此,优效课堂必然是深刻的。
优效课堂应突显求实风范。求实风范,就是追求朴实的教学实施、真实的思维流露、扎实的教学效果;求实风范,根植于“深刻理解教育理念,深入把握教学内容,深度研究教学对象”之上。显而易见,优效课堂也必然是智慧的。
追求数学课堂的“优效”,要以读懂教材为前提。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把握不好,或者把握偏了,方法越高明,越会南辕北辙。”读懂教材,不仅要宏观上理清思路、细节上学会推敲,而且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教师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这个知识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其他知识有怎样的联系。
追求数学课堂的“优效”,要以读懂学生为基点。读懂学生,就要读懂学生的经验,读懂学生的思维,读懂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基点的教学,教师要不停地叩问:这节课准备把学生带到哪里去,学生现在在哪里,如何带他们到那里,怎样知道已把他们带到了那里。追求数学课堂的“优效”,要以设计“有过程”的教学活动为保障。没有“过程”的教学,学生就没有真正的“探究”,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感受。“过程”主要指学生数学学习的“建构过程”,即由学生的已有生活、学习经验向系统的学科知识的运动过程。
课堂生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也许我们为之追求的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探索的步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第三篇:追求优效课堂的初探
追求优效课堂的初探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三大要素组成的。其中,师从其“教”的行为,实现对课程教学的组成、引导;先从其“学”的行为,从课堂上汲取知识,获得发展;课堂资源作为一件师生之间的媒介,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依托。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事情。我认为:追求高效率的课堂,必须从关注学生的“四点”做起。
一、关注学生的起点。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是,现实生活既是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而教材中的有些列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不够积极,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深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之中,尤其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教材的主题图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图和金、银、铜牌的三个国家的国旗,列题1是中国和加拿大的国旗和运动员及其跳水成绩。就主题图而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显而易见,然而就三面国旗中,除了我国的国旗外,那两面国旗是哪个国家的有多少人知道?跳水成绩用小数表示又有多少学生知道?这节课学生的起点是什么?我在教学之前做了一个调查:
(1)请试着计算下面各题:(写出竖式)1.25+0.4;2.34+0.46;3.72-1.5;3.7-1.52;3-1.52(2)你认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相同与不同)
调查的结果
<1>第一题是5个计算题。
①.全对(没有化简也算对)的占56.4%;②旧知识出错(非小数加减的知识点)12.8%;③相同数位对齐做加法正确率100%,④结果不化简100%;⑤数位不同减法错(新知识点)30.8%。
(2)第二个问题:
①“相同,都是”满一进十,借一当十,只不过多了个小数点。观点与之近似的占76.3%。②“不同,小数加减法有小数点,整数没有。”观点与之近似的占21.1%。③其中有7.9%的学生认为小数的末尾可以随意添0,而整数却不能。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甚至全体学生都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但对于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结果末尾有0等新情况,学生存在疑惑。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充分地考虑并尊重学生这些已有的认识基础,努力为学生解除困惑,掌握新知识创造条件。
学习起点的确立,不是凭空想象来的,而是从调查中发现的。当然,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老师的也能了解一些。但对学生课外的情况老师要想知道就得多观察,多了解了。
二、关注学生的亮点。
我们知道,上一节课容易,上一节精彩的课却很难,要想每一节课的上的精彩,则是难上加难。新观点下的课堂是活的,应该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有个性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有策略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固然是好,但意想不到的是也属正常。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练习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张叔叔用篱笆围一个长6米,宽4米的长方形鸡圈,需要篱笆多少米?”
题目一公示学生马上算出:(6+4)×2=20(米)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1:6×2+4×2=20(米)
(正当我想就此结束此题时,突然一生问:“可以是别的吗?”我先是一惊,然后又说:“请你说说看?”)
生2:我家的鸡圈是一面靠墙的,就不需要用那么多篱笆。
师:生2能联系实际,这个与众不同,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3:也有两面靠墙的。生4:也有三面靠墙的。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善于观察,联系实际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简单!下面请根据你的方法,先画出不同围法的示意图,再列出相应的算式,求出结果。也可以小组合作交流解决,最后我们比一比,看看哪组的方法多。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善待“意外”,妙用“亮点”,让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有意义的思辨,学生对知识就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三、关注学生的疑点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什么是学问?就是学习怎样问。”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多种活动的形式,比如对某个情况中的信息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或在解决某一个数学问题时,不断寻找中间问题等,这些活动都是相对独立数学思维活力。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活力,才能不断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小数除以整数”第一课时22.4÷40=(千米)
师:想想你是怎么算的?
生1: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学生2:224÷4=56
学生3:22.4÷4=5.6
老师:想想,学生2学生3是怎么用竖式计算的?可以交谈讨论。
学生4:学生2是等算完后再点上小数点,学生3在算的时候就点上小数点。
老师:这两种方法哪个好?
学生5;学生2的好,因为小数点的处理中,加法、减法、乘法、都是算完后再点上小数点的,所以除法也要这样。
学生6:我认为,先点上小数点更好些。
在两种意见相持的情况下,再看老师是怎么出现的?
老师:22.4÷4我们要先算什么?
学生:22÷4=5……2
老师;余数2和4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2.4
老师:24÷4=?
学生:用24÷4=6
老师:24表示多少?6表示多少?
学生;24应该是24个十分之一,所以6是6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6
老师:那么,6在哪一位上?
学生:6写在十分位上。
老师:那么,要先点小数点还是后点小数点?
学生:要先点小数点。
老师;22.4÷4这道题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课堂的推进有多种可能性,为了某一个问题引起争论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表现,教师要及时辨析学生的争论对于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要适时把握,要在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课堂进程中,不断激活新的教学状态。
四.关论学生的错点
华罗庚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错过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有做错过数学题。”在我们的课堂上,在学生的作业中,学生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如果有一双慧眼,或许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发现错误的价值,这样,错误也就美丽了,这是我在解简易方程复习课教学时后一个片断:
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解方程”。下面是我在你们的作业中收集到得一些题目,你们先分析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先提议思考,后交流讨论。0.4×0.8+1.5x=7
0.32+0.5x =7
0.5x =7+0.32
X =14.64(2)7.8—1.4x=3.6
1.4x =7.6—3.6
1.4x =4.2
X =0.3(3)6x—1.4x=32.2
6x=32.2+1.4
6x = 33.6
X = 5.6(4)4x—4×3.1=4.5
4X—15.5=4.5
4x=15.5+4.5
X=4 这些题目出现后,先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读题,再让学生分析各题的错误所在。在此之后,让学生反思,解题要注意或预防哪些错误?
学生总结:一要写“解”,二是数据不能抄错;三是计算不能出错;四是关于等式不能用错;五是能算的要先算。
数学课上,一些老师提的许多问题,并不是学生的问题,只是教师为了通过学生的回答兑现教案而已。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才真正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探究与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才会真正投入。让我们广大教师和学生一起直面错误,它是指导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走向高效的有益途径。
第四篇:三效课堂集体备课发言稿
浅谈三效课堂下的学科组集体备课
三效课堂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组织管理形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双基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目标任务,从而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化,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为实现我校三效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校采取了制度化的雷打不动的集体备课。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更是我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凝聚集体智慧,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优化教学设计,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许多年轻教师也因此很快的成长起来。
二、集体备课中坚持三原则
1.合作原则:同年级同学科不同年级同学科之间的教师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互相学习,共同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2.时效原则:集体备课力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
3.研究原则: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把参与集体备课当作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难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要积极参与、主动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位教师都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整个教师队伍成为研究型教师群体。
三、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
我校坚持以学科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中心发言+讨论”的形式,备课组长负责,任课教师参与,主备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
四、集体备课的目的
实现“五统一”,搞好“六备”,钻透“四点”、精选“两题”,确保“四清”
1.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检测习题和达标作业。
2.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当堂训练。3.钻透四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4.精选两题:检测题、当堂训练题。
5.确保“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五、集体备课的流程(八个环节)
明确任务——个人初备——集体研讨——整理完善——二次备课——教后反馈——课后反思——检查评价
1.明确任务。开学伊始我就把一学期的任务分给老师们,老师们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按照教学进度由学科组提前一周确定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主备人)。
2.个人初备。学科组的几位教师要对确定的备课内容进行认真钻研,思考,提出教学设计思路,提前将教学设计的初稿准备好。
3.集体研讨。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学科组教师对备课的内容进行集中研讨,先由主备人阐述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标,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难点,突破重点难点的措施,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当堂训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想等;其他教师各自发表建议,最终形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4.整理完善。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由主备人执笔撰写,进一步加工、整理、完善,形成完整操作性强的教案,打印后分发到学科组教师手中。
5.二次备课。由个人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融入自己的创新和教学风格,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教师要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勇于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富有内涵,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三效课堂奠定基础。
6.教后反馈。在教学结束后,学科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
7.课后反思。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8.检查评价。学校对学科组的集体备课进行全程监控,最后做出总结和评价,列入优秀学科组考评,并对课堂监控的成绩纳入教师个人的全过程量化。在评价时,我们学科组本身重视评过程,看看该老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能否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有博才众人之长,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教育为学生服务的目的,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这就是我们学科组集体备课的一些做法,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深入研究,让我们的三效课堂因此而大放异彩。
第五篇:打造三效课堂总结(2009年教研总结)
太乙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整治“三类课堂”,打造“三效课堂”
工 作 总 结
整治三类课堂,打造三效课堂工作在我校已开展了一年,它的核心是让无效的行为不在发生,让低效的行为变得高效。这是本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这一年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从管理层面抓好有效管理,突出了重点
本学期针对学校管理上的疏漏现象,把以前的一些无效低效的制度大刀阔斧砍掉,从实效上做文章,坚持布置的工作就一定要做,要考核,不容易做的工作就不布置。如学校的教研工作制度就作了改革,以前由于人数少就分段设教研组,就导致教研内容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本期不管人数多少都分年级设立教研组,最少的只有两个人,但教研内容要求形式要多,有教材分析、说课、上课、评课,为了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要求上教研课时相邻年级的老师可以共同学习,同时分管年级的领导必须到场督导。另外我们还坚持学月统考,便于掌握情况,也督促老师向课堂要质量,不管多忙我们都要坚持把月考组织好。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理论学习,从思想上武装老师的头脑 上学期我们坚持了每周集中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专著,还编辑相关学习材料组织老师学习,但听过会忘,为了加强理论的实用性,本期把有效教学的学习材料分发到各办公室,便于教师学习。同时还坚持让每位教师订阅一本教研杂志,学校报销一半的费用,并要
整治三类课堂,打造三效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彻底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了才能让这项工作收到实效。所以我们在上学期就让全体教师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看存在哪些无效低效的行为,把这项工作变成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工作。老师们都认真写了,学校也组织写得好的老师交流,形成了共鸣。这学期我们又让老师们写了自己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的有效的做法,作为这项工作的一个总结交流。同时还加强年级组内的交流,让老师间的反思和交流经常化。
当然,整治三类课堂,打造三效课堂工作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是我们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永恒不变的主题,只有三效课堂才能最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教师队伍的老龄化,多数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素质的良莠不齐等等都制约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很多老师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导致收到的实效性不大。不过,这项工作不是过了今年就不做了,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争取做得更好,相信我们会还太乙一小一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