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河口小学 汪国春
一、试题概况分析
试题主要由知识演练(包括填空、计算、圈一圈、数一数、填一填、看图列式计算)和应用天地(包括看图填空、解决问题)两大部分构成。从整体上看,这次测试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本次测试结果与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相符合,学生在测试中基本发挥正常。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 应考:6人 实考:6人
总分:508.5分平均成绩:84.75分
及格人数:6人 及格率:100% 优秀人数:4人 优秀率:66.67%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存在的不足:
(1)部分学生在计算中计算粗心,仍有抄错或漏抄数据的现象;粗心算错答案,或结果漏写或写错。
(2)读题时马虎没有弄清题意就开始做题,导致错误的出现。
2、取的成绩:
(1)在本次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基础计算总体还不错,说明学生掌握了前段所学知识。
(2)多数学生能按要求正确答题,有一定的能力。
(3)学生书写整体不错。
四、今后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抓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识与课改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中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2、加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把训练学生的独立审题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同时要培养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觉检查习惯。
3、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与后进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后进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考试总体情况还不是特别理想,但是比起上个学期来,还是有进步的。为总结经验,弥补不足,特做如下分析与反思: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试卷包含了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范围比较广。试卷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也适当加大难度,同时还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二、考试情况分析:
1、答卷分析
第一大题,我会细心算。口算本是送分题。只要细心,都应该要做对,可仍存在问题。这题中错误率最高的就是7×0+7。以后应多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和检查的习惯。
第二大题:我会填。包含了表内乘法和角的初步认识方面的知识。第3小题写两句得数是36的乘法口诀,考察学生对乘法的灵活运用,一些同学写“四九三十六、九四三十六”,还有一些同学写成了乘法算式,没有认真读题。
第三大题是我会画。出错较少,学生多这类理解较好。
第四大题,看图列式。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题意,并用正确方法进行计算。出错原因是数不清个数,不够细心。
第六大题,我会解决问题。第1小题小学生每天上6节课,一个星期上几节课?这里要明白学生一周上课时间为5天,列示为5×6而不是7×6.第2小题失分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数清一个图形里有几个三角形,7个就更不会做了。第4小题小红买一个文具盒和一盒水彩笔一共多少钱?应为8+9,一些学生写成了8×9,关键是没有弄清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不分。
三、错误分析
(1)基础题上失分较多,基础知识不扎实。
粗心大意、审题不仔细是本次测试失分的主要原因。由于一大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不细心,计算时容易出错。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提高正确率,要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不够准确的弊病。
(2)拔高题上失分。
拔高题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说明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仔细分析题目,对算式意义的不理解都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因素。分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老师,平时上课比较死板,学生接受新知识时缺少思维的碰撞,课后虽然做了相当多的练习,但对概念以及算式意义的理解都浮于表面,很容易就掉入出题人设下的陷阱。
四、今后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抓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2、加强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3、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卷共有六大题,总分100分,分为基础知识、计算题、解决问题三部分,试题注重基础性知识,涉及了分数除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等知识点。
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难易程度适中。试题的设计灵活性大,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查,计算题中的第3小题列式计算题型较为老套,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建议删除。
二、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及格率为81.5 ℅,优秀率为52.2℅。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试卷得分情况来看,填空题易错题较多,如第5、6、7、8题;判断第3、5题;选择第3、4题,灵活性强,出错率较高;计算中的解方程;解决问题第4、6题失分率也比较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等掌握的不牢固,运算能力还没有过关,解决问题能力欠佳,主要反映在: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实践与应用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不清,审题不透彻,导致错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出现漏题现象。
四、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概念,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2、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结果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由已知条件怎样推导出问题。解决应用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画线段示意图。学生能很熟练的运用。
3、针对问题进行强化。
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陈照崇
一、整体评价:
1、知识的覆盖比较全面,各种知识的比例合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
2、试卷既关注了双基,又能考查能力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新理念。
3、试题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如解决问题的三道题,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这对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一个极好的启示。
4、注重试卷的人文性,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改编成了有新意的试题,在试题的取材上充分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如:解决实际问题的第3 题,强调了应用题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二、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五年级共有9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总分是550分,平均分是61.1分;及格率为66%,优秀率为25%。
三、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判断题、应用题。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四、反思及改进措施: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进而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2、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和“最优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应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测试时间:2016年9月9日 分析时间:2016年9月11日
一、检测内容及整体情况:
本次检测分成八个部分:
1、我会填;
2、小法官判案;
3、找朋友;
4、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帮下面的小动物排排队;
5、我选的准;
6、量一量回答问题;
7、动起你的小手来;
8、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从试卷的内容上看,属于标准类题目,没有偏题超纲题,学生检测的成绩还算理想。全班22人,平均分92.23分。最高分100分,90-98分的有16人;80-89分的有3人;70-79分的有1人。及格率100%,优秀率90.9%。
二、试卷得分、失分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待加强,填空和连线方面失分较低,但是对于稍稍复杂的题目,个别学生失分则相对较多。此外,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太粗心,连判断是否线段和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题目也会出错,这是不应该的。
1、第一题“我会填”。有部分同学把不同单位的长度比较大小判断错误,从而失分;还有第二题的第4小题失分的同学比较多,测试后通过沟通是因为孩子们没有很好的理解题意。
2、第三题“找朋友”。这题虽只有一小题,不过占分较大,由于几个孩子对桌子和小学生的高度不能很好的区别,出现错误失分。还有一位同学将电视塔的高度连错。
3、第四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好几名同学将数字写错或者迷糊地将单位看错,尤其是第二小题出错率更高。
4、第五题“我能选的准”。本题两道小题,每小题4分,难度不是很大,但全对的只有个别几人,很多学生对第1小题判断失误,据我分析认为是把线段的概念没有吃透,说明孩子们的基础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第六题“量一量,回答问题”。本题分值也较高,两小题10分,只有个别学生全对,失分较多的是第2小题,因为第2小题涉及到大约多长的问题,所以有的孩子们束手无策,从而失分。
6、第七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本题赋分较高,但孩子们失分不多,只有两个学困生失分,今后仍需加强辅差工作。
7、第八题“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右边的图形?圈出来。”。本题失分不多,有四个同学在第3小题中出错,还有一名同学在第3小题答错,从而失分,究其原因是因为对题目的意思没有完全弄清楚,说明孩子们的审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问题及补救措施:
1、讲题时,少数学生不听课,养成不好的习惯,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
2、学生对题目的阅读、审题能力还不够,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加指导练习。
3、学生对于“线段”和“直线”的不同点不是很清楚,要让学生多加练习。
4、平时应该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教学中要重在凸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6、多做多练,切实提高学生在答题中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