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 第2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教案-word文档

时间:2019-05-15 01:1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 第2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教案-word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 第2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教案-word文档》。

第一篇: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 第2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教案-word文档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第2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功能。2.如何鉴定糖类

教学重难点:

1.糖类的鉴定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探究、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小麦、花生、大豆种子,以及面粉、花生油、豆制品。

师:结合刚才观察到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请思考细胞中除了含有水和无机盐等无机分子外,还含有哪些生物大分子物质?

生: 推进新课

板 书:

一、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师: 请说出你所知道的糖类名称及其来源?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7~P18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思考糖类物质可分为哪几类?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下列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有关内容。师: 糖类包括哪几类?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生: 糖类共分三类,单糖包括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等;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元等。

教师活动:利用投影显示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的分子式,并指明一分子淀粉水解可生成麦芽糖,再水解生成葡萄糖。它们的关系可表示为:

师: 糖类物质的组成元素是哪几种?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低血糖病人常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甚至昏迷。但病人若及时喝一些浓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就能减缓症状。

师:结合教材内容,请思考糖类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糖类的功能:

(1)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2)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核糖是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3)糖蛋白质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等生命活动。含元素 种 类 分 布 生理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主要在细胞质

C

脱氧核糖 主要在细胞核

H 葡萄糖 主要在细胞质

细胞组成成分等

O 二糖 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 植物细胞

乳糖 动物细胞

多糖 淀粉、纤维素 植物细胞

第 1 页第 1 页 糖元 动物细胞

师:单糖、麦芽糖、乳糖等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是非还原糖,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可产生砖红色物质,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而淀粉、蔗糖与斐林试剂无砖红色反应。因此,在实验中常用斐林试剂来检测还原糖。

在“边做边学——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生物所学的唾液提取的方法,并演示:用凉开水漱口后,略微张开口,舌头抵在下颔门齿的下方,约3分钟,将下唇搁在一个洁净的烧杯口上,唾液就会沿下唇流入杯中。

教师可把学生按二人一组,并指导每组学生,按照实验的方法步骤,分工合作,一人取试管编号,提取唾液,另一人同时称取蔗糖和淀粉,配制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严格规范地做好实验的探究。完成鉴定实验后,教师可设计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可让学生讨论:

(1)在蔗糖和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液后,分别出现什么颜色反应?是否可取消蔗糖这一组实验?

(2)若利用斐林试剂鉴定苹果汁或橙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哪个实验现象更明显?为什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第2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2.如何鉴定脂质

教学重难点

脂质的鉴定

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探究、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小麦、花生、大豆种子,以及面粉、花生油、豆制品。

(1)菜籽油主要属于什么化学成分?(2 推进新课

板 书:

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课题研究

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脂肪吗?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题目:例如水稻种子胚乳细胞中有脂肪吗?(2)实验假设:例如水稻种子胚乳细胞中含有脂肪。(3)预期

(4)设计与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具体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5)观察和收集数据

第 2 页第 2 页(6)实验结果分析(7)推论(8)交流 方法引导

(1)教师演示制备花生种子的徒手切片的方法。

(2)教师演示利用花生种子切片进行鉴定脂肪的操作过程。

教师指导:把学生按四人一小组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去鉴定洋葱根尖、小麦种子、花生种子、大豆种子是否含有脂肪。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交流:根据鉴定对象分别选1~2个方案进行交流讨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并将优化后的方案利用投影展示。

学生实验:教师注意指导,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实验试剂。

学生实验情况交流:按照实验研究的对象,在全班范围内分别交流各组实验获得的体会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

学生阅读教材P19~P20思考讨论:

(1)生物体内除了含有脂肪外还含有哪些种类的脂质?(2)脂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有哪些?(3)各种脂质分别有什么功能?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的分子结构图形。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1)生物体内含有脂肪、类脂、固醇三类脂质。(2)C、H、O三种元素。

(3)脂肪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类脂中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物质,固醇类与细胞营养、调节和代谢有重要功能。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脂肪、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分子式。师

脂肪与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元素组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

相同点是组成元素都是C、H、O,不同点是脂肪分子中含O原子比例很少,含C、H比例很高,而葡萄糖、淀粉、纤维素分子中含O原子比例相对较高,含C、H比例相对较低。

由于脂肪分子中含O原子比例很少,含C、H比例很高,而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糖类物质中含O原子比例相对较高,含C、H比例相对较低。因此,等量的脂肪与糖类都氧化分解时,脂肪需消耗的氧气较多,释放的能量也多,而糖类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较少,释放的能量也较少。1 g脂肪在体内储存所占的体积是1 g糖元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脂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糖类的种类和生理功能,重点要分清糖类的种类,理解糖类的生理功能,掌握糖类鉴定的方法。

(1)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化合物,可由食物中来,也可由人体内合成。生物体内胆固醇有的以游离形式存在,也有的与脂肪酸结合形式存在。胆固醇具有不导电的性质,因此是传导、产生冲动的神经结构的良好绝缘物。它还参与血浆脂蛋白合成;参与脂肪代谢等。但若含量过多,则易在血管中沉积,引起高血压、心脏病。

(2)性激素包括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它能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成熟,激发并维持第第 3 页第 3 页 二性征。

(3)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物质,在人体内可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人体皮肤中的胆固醇可以转化成维生素D,所以,多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

第 4 页第 4 页

第二篇: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案

第五章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材分析

中学生物学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在细胞这一主题中,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突出了“活细胞”的特性,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ATP是生命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转站”,它既区别于被形容为“生命燃料”的糖类和储能物质脂肪,又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具体能量的转化过程作了铺垫,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写出ATP的结构简式;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四、学情分析

必修1第二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已明确了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能源物质等概念,这为进一步学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作了铺垫,也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需要注意区分的几个概念;必修1第三章以及初中时学生也已经接触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现象,这又为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新课引入、展示目标 [温故知新]

细胞中的下列物质中有哪些含有能量()

A、糖类 B、脂肪 C、水 D、无机盐

[问题探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让我们重温唐代诗人杜牧这首情景交融的诗句,想象夜空中与星光媲美的点点流萤,思考有关的生物学问题。

1、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萤火虫体内有特殊的发光物质吗?

3、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有能量的转换吗?(教材问题探讨)

由于是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有道理的给予肯定。这些问题是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要进行的实验奠定基础,对学生有学习与借鉴的意义。

[提出课题]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ATP的功能

教师: 联系“萤火虫发光器”的经典实验,引导思考,设计实验,用培养皿、试管、活萤火虫(摘下其尾部发光器备用)、ATP制剂、质量浓度为1.2g/dL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

问题:

1、你能否设计实验?

A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加入ATP制剂5mL

B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加入葡萄糖溶液5mL

C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加入蒸馏水5mL

2、选择萤火虫的发光器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参考答案:主要是它发光的现象容易观察等)

3、将发光器捣碎的目的:

(参考答案:增大发光细胞与溶液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4、本实验的原理是:

(参考答案:蒸馏水不是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直接的能源物质,他们都不会使熄灭

·2· 的离体发光器重新发光,而ATP能使离体的发光器重新发光)

理解关于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用此“虚拟实验”与教材的探究活动比较,可以进一步验证ATP在生命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接着向学生出示ATP片剂或注射液的使用说明书,说明ATP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已经用于医疗实践,并加深学生对ATP功能的理解。探究二:ATP的结构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原理,ATP具有怎样的结构和特点才能担当“如此重任”呢?引出后面的内容“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此时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学案上的下列问题:

1、写出ATP(三磷酸腺苷)的分子结构,并标出所有符号代表的意义。

2、ATP中的两个磷酸基团之间(P和P之间)用“~”表示的化学键是_________。其水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一般共价键的____倍以上(如ATP水解生成ADP和磷酸时,释放的能量多大30.54KJ/mol,而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和磷酸时,释放的能量只有13.8kJ/mol)。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统称为______________。

3、ATP中________________(哪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水解生成____和__________放出能量,生成的两者________(容易/难以)再捕获能量重新生成ATP。ATP在细胞内形成后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要发生转化,一个成年人在静止状态下,24小时内竟有40kg的ATP发生转化。

在第三个问题中的后半部分相当于阅读材料,教师可在学生填写完后对答案时提出疑问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进入后面的课题。

限于学生的化学基础,关于ATP的结构,在此不宜过于深入。但要知道学生分析教材中的三个色块代表的含义,明确ATP结构简式中所有符号代表的含义,特别要强调ATP中大量的化学能储存的部位,通过查找并分析相关数据来分析ATP中高能磷酸键与一般化合物中普通化学键的区别。

对于ATP的形成途径,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在此虽不宜太具体的讲解,但教学中应抓住教材中“ATP再生迅速且含量稳定、移动迅速、供能高效”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ATP在能量“转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物质变化总是伴随着能量的消耗或释放,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细胞膜主动运输、高尔基体合成分泌功能等需要能量,“产能”和“耗能”在空间上存在矛盾:细

·3·

胞内有多种能源物质,如糖类、脂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且稳定的能量,这些能源物质的稳定性,利于大量储存能量,但不利于及时灵活的利用这些能量,能量的“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之间也发生了抵触。让学生感悟在神奇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之所以“选中”ATP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因为ATP既解决了线粒体“产能”和细胞各处都要“耗能”在空间上的矛盾,又解决了能量在糖类、脂肪等物质中“稳定储存”和细胞代谢需要“灵活利用”的矛盾。从而正确理解ATP在能量代谢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能量“通货”。引导学生从两种不同角度分析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提高学生分析与推理能力的过程。探究三: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师:如果一个人不吃不喝,大约至少能活3天,也就是我们体内的自由水可以使人使用3天。那么人体如果没有ATP的合成,又能活多长的时间呢?(联系人体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据显示〗:氰化钾它就是阻止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毒药,人中毒后在3~6分钟内就会死亡。但一个成人一天在静止状态下所消耗的ATP为48kg,在紧张活动的情况下,ATP的消耗可达0.5kg/min。

〖问题〗:大家可以跟自己的体重比一下,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师生互动,得出ATP的特性就是:含量少,转化快。这对于构成细胞内稳定的供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题〗:ATP和ADP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具体教授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案填写如下内容:

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条件)

2、ATP水解时放出的能量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ATP在细胞内的含量是_________的,但ATP在细胞内的转化是_________的。

4、对人和动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来自________作用,对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来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水解后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如转变为:________(用于合成代谢)、___________(用于肌肉收缩)、____________(用于物质的主动运输)、____________(生物电、生物发光)、____________(用于维持体温)等。

另外做设计部分此类内容的综合性稍高点的题目作为巩固练习,难度不宜太高。〖问题〗: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由谁来提供呢?

·4·

(学生结合书上图片,开动脑筋,自己找出ATP形成的途径,并理解;教师再作详细总结。)探究四ATP的利用

〖教师〗:(1)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2)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细胞内消耗能源物质的顺序是:糖类

脂肪

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细胞利用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而且糖类中的能量需要分解释放传递给ATP,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才能供给各种生命活动利用,从而解决能量的“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的矛盾。

(3)直接供给生命活动能量的能源物资是ATP。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物资。ATP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它有利于能量的运输和协调供给,如线粒体呼吸释放能量合成的ATP,可以转移到细胞膜用于主动运输和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从而解决“产能”和“用能”在空间上的矛盾。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图,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图进行补充和完善。(ATP中的化学能可以转变成机械能、化学能、电能、渗透能、光能等其它形式的能量。)回归〖情景创设〗引入中显示的各项生命活动,再次与学生共同讨论ATP中能量的利用过程。

强调此转化过程能量是不可逆,反应过程也是不可逆的。(可以让学生关于这个文图展开讨论,提示:从反应过程的酶、反应场所、能量不同几个方面分析讨论。)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全称:三磷酸腺苷

结构简式:A-P~P~P

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DP+Pi+能量ATP

·5·

三、ATP的生成途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四、ATP的利用 肌肉收缩(机械能)吸收和分泌(渗透能)合成物质(化学能)神经传导和生物电(电能)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课标要求,倡导学案式教学,以小组互助然后填写学案的方式组织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本节课不仅较好地利用了教材上的“问题探究”,而且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更加灵活的典型例子,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正一反,相互辉映,使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什么是对照实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确认和控制变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大量采用鼓励性评价机制,发挥学生潜能,注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价值观。学案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抬着头听讲或者是无意义的讨论,而是要不停的将所讨论所思考的结果填写在学案上,让学生养成随时动笔记的习惯,促进学生积极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足之处是:时间较紧,使得一部分巩固练习留待课后完成。

·6·

第三篇:高中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核酸》教案7(第5课时) 苏教版必修1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说出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3、说出核酸的重要作用

4、说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重点、难点】

1、核酸的元素组成及其基本组成单位

2、核酸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某一刑事案件背景,警察从犯罪现场发现了非受害人的一根头发,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DNA指纹法,很快找到了犯罪嫌疑人,并破获案件。

人的细胞中含有DNA,而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显示出来的人的DNA模样就会因人而异,人们就可以像指纹那样分辨人与人的不同了,这也就是DNA指纹一词的由来。

(1)为什么利用DNA可以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2)DNA鉴定技术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应用? 师生共同讨论:

(1)DNA是人的遗传物质,每个人的DNA都有所不同,因此,从犯罪现场发现的头发、血液等,都能提取到DNA,从而能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DNA鉴定技术还可应用在亲子鉴定、一些灾难事故中遗体的鉴定等。如在印度洋海啸中我国就派出了DNA鉴定专家组支援有关国家的灾后救援工作。

推进新课

板 书: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是细胞中的一类重要生物大分子,它可以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那么核酸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化学上常运用降解法研究物质的组成,人们研究发现核酸的降解产物是核苷酸,将核苷酸进一步降解可生成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

(1)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

(2)画出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的三种小分子物质连接示意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3)组成核酸的基本元素有哪几种? 生

(1)核苷酸(2)(学生板演)(3)C、H、O、N、P 教师利用投影显示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RNA分子异同表。师

DNA分子和RNA分子的化学组成有什么相同之处?有哪些主要的不同之处? 生

相同之处是组成核苷酸的磷酸相同,有三种碱基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含有的五碳糖和一个碱基不同,DNA含有脱氧核糖而RNA含有核糖,DNA含有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尿嘧啶。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2事实1,讨论如何判断某样品核酸是DNA还是RNA? 生

测定样品核酸中碱基数目,若核酸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相等则为DNA,若不含胸腺嘧啶,而含有尿嘧啶则为RNA。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2最后一段。师

(1)DNA与RNA在细胞中分布有什么区别?(2)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3)遗传物质有什么功能? 生

(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只含RNA,遗传物质是RNA。(3)遗传功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板书设计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用心

爱心

专心

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板 书:

五、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演示淀粉、脂肪、蛋白质、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师

(1)四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有什么异同点?(2)组成四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否相同?

(3)四种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有的呈链状、分字、分支状或环状结构,形成这些结构主要依靠哪种元素?

(1)相同点是都有C、H、O三种元素,不同点是蛋白质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还含有N、P等元素。

(2)基本组成单位不同。(3)主要依靠C原子。师

C元素是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之一,C原子含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C原子可与多种原子结合,主要与C、H、O、N、S等结合。C与C之间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课堂小结

五、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碳链

用心

爱心

专心

活动与探究

探究题目:尝试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或梨,马铃薯,花生种子,豆浆或其他自选材料。2.仪器: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方法步骤: 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学生每3人一小组,每小组从实验材料中选择其中一两种,预测其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再选择所需要的仪器和试剂。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然后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检测,用“+”或“-”记录实测结果。成 待

对应表格内先填上预测结果,实验后再填上实测结果。3.检测的方法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④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2)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①用试管取2 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3)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向待测组织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方法二: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以花生为例)。取材:取一粒浸泡过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待用。制片:从培养皿中选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笔蘸取放在载玻片中央;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用吸水纸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观察: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将影像调节清楚;换高倍镜观察,视野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4)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分

还原糖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用心

爱心

专心 4

①向试管内注入待测组织样液2 mL。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④观察组织样液颜色变化。结果与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探究结果,可设置下列讨论问题:(1)小组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与预测是否一致?

(2)全班共检测了哪几种生物材料?它们含有的有机物种类一样吗?

习题详解

1.解析: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可产生砖红色的沉淀。答案:C 2.解析:蛋白质在碱性环境中,能与低浓度的CuSO4溶液产生紫色反应。答案:B 3.解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储备遗传信息。答案:B 4.解析:葡萄糖既可参与形成麦芽糖、蔗糖、乳糖等二糖,又能形成淀粉、纤维素和糖元等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多糖,糖元是动物所具有的多糖。

答案:A 5.解析:核酸水解终产物中含有五碳糖,胰岛素是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纤维素和淀粉是糖类。

答案:B 6.解析:蔗糖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答案:D 7.解析:该分子为有机小分子物质——丙氨酸,C与H、O、N原子之间,N与H之间,O与H之间都以共价键相连。

答案:(略)

8.解析:人体内遗传物质是DNA,它的基本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又是由4种含氮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D 9.解析:蚕丝是由桑蚕所分泌的蛋白质。答案:D 10.解析:细胞中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动物细胞中的多糖是糖元,植物细胞中是淀粉,它们又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细胞中储能物质是脂肪,它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蛋白质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主要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是细胞中一类重要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答案:(1)葡萄糖 糖元 淀粉(2)脂肪 C、H、O(3)氨基酸

用心

爱心

专心 5

(4)核苷酸 DNA(5)生物大分子 主要组成元素

E C、H、O F

C、H、O 用心

爱心 G

C、H、O、N 专心 H

C、H、O、N、P

第四篇: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第四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第3章的学习中曾经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当时就遇到过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的问题。本节课从这个问题入手,让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好地体现细胞膜的功能。还可以用设计问题串,分析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曲折历程,学生易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简述生物膜的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解决方法:

1、设计问题串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

2、教师呈现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结合阐述其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解决方法:

用设问法讲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在层层剥去“笋衣”中显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3章对生物膜的成分和功能有所了解,又安排了学生预习这节内容,所以学生学起来感觉不难,但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学生感觉有难度。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式。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

1、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用哪种材料做细胞膜,更适于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2、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 学生讨论回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科学家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对生物膜结构的漫长探索,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历程。

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设问1:要弄清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弄清其组成成分。那么,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介绍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对膜的研究为什么是从生理功能入手呢?(主要是限于当时的条件)

设问2:欧文顿的推论是否正确呢?细胞膜中除含有脂质外,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呢?(介绍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分析假说是如何提出的,假说与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关系)

设问3: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的呢?(介绍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分析脂双层这一结论的由来)

设问4:蛋白质位于脂双层的什么位置呢?(简介20世纪40年代的推测和罗伯特森1959年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

指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而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

设问5: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重点介绍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讨论技术的进步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师呈现P68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双分子层。③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④具一定的流动性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重点总结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检测题

·2·

1.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①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

组成的。

②20世纪初,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

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 界面上铺展成单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是红细胞的 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

③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 的三层结构。④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细胞膜是静态的观点提出质疑。

⑤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

性。⑥1972年,由

提出

模型。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基本支架:

(具有

性)

生物膜的结构:蛋白质:

(也可以运动)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对膜化学分析: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3、1925年荷兰科学家提出: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膜的静态结构。5、1970年提出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膜的成分

2、膜的基本支架

3、膜的结构特点

4、膜的功能特性

十、教学反思:用课件展示科学家的实验方法,补充一些材料,便于训练学生思维。

·3·

第五篇: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案

第二章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本节内容连同本章其他章节是对细胞的物质组成的学习,是学习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难点:(1)多糖的种类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的学习紧密联系生活,如平日膳食的主要食物,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分布等,学生也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将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和力。但学生对于多糖的种类不太容易理解,教师可以用比较形象的直观的图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

·1·

1.列表法:通过举例、“思考与讨论”列出表格来分析比较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2.启发、讲解法:采用师生互动探讨式教学,通过具体事实,启发学生发现、思考相关知

识并得出结论。

3.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初步了解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2·

·3·

·4·

(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糖类和脂质都是细胞内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分布在动植物中,其中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多糖。二糖和多糖要水解为单糖才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2.糖类和脂质对生命活动有不同的作用,两者都是能源物质,生命系统的一切生命现象和代谢活动都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因此它们对细胞和生物体的能量代谢非常重要。

3.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四)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有机物,那么,细胞中的无机物又有那些,他们各自又有什么作用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物。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细胞中的糖类 元素组成:C、H、O

·5·

种类:单糖、二糖、多糖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二)、细胞中的脂类

元素组成:C、H、O(有些含N、P)种类:脂肪、磷脂、固醇功能:储能、代谢调节等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从备课到上课再到对学生的评价都要注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使知识生活化,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及师生互问互答,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阶段总结中,教师并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出示了空表格,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转化成了课堂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在过程设置中,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有层次的提升学生的观察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细胞中的糖类15分钟,细胞中的脂质8分钟左右,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2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6·

下载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 第2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教案-word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 第2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教案-word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必修一细胞呼吸反思(本站推荐)

    ATP的来源——细胞呼吸教学反思 遵照教学设计,我实施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得到......

    前言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教案]

    爱的海洋精品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

    生物:前言《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

    前言《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上中学学科网,下精品学科资料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

    生物:前言《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

    生物必修Ⅰ人教新课标 6.4细胞的癌变说课稿

    《细胞的癌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的癌变》。 我从6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包括4点: 1.教材地位 “细胞的癌变”是新课标教材生物......

    高一文科生物必修一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1.构成细胞膜的最基本元素是 ( ) A.C、H、O、N B.C、H、O C.C、H、O、N、P D.C、H、P 2.下列各项不属于细胞膜功能的是 ( ) A.保护细胞内部结构B.控制物......

    生物必修1atp教案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运动会的时候,很多运动员都提前喝葡萄糖吃巧克力。这是为什么啊? 答:给运动员补充能量对吧 我们回忆下已经学习了哪些有关能量的物质? 生命系统的主要能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