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5 01:2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勃利高中物理组

宋祥民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能否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机渗透,使之促进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健康课的开设,而是应该全面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新课改强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优化他们的学习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学是门自然科学,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竖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物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例谈

-桃源县九溪乡中心小学

余敏华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代与现实的要求,是数学教师的教育责任之一。本文从“营造幸福课堂环境”、“积极体验真实数学”、“构建合作学习超市”、“以人为本促个性发展”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数学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

幸福课堂

心理健康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教者“不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则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如“自卑”、“自闭”、“压抑”、“冷漠”、“仇恨”等等。这不仅影响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幸福指数。因此,数学老师也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我的方法有: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支持性环境

所谓支持性环境,就是指能够接纳、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接纳意味着支持和鼓励,容忍意味着不批判、不压制,尊重学生直接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之间的认知分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能分开的,教学需要“沟通”和“合作”。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就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包括知识方面,还包括情感、态度、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通过对话不仅使每个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敞开心扉,还可以使一些自卑的心态转变成自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如在教《时、分、秒》时,可这样编:钟妈妈有三个孩子,大哥时针又胖又矮,二哥分针中等身材,小弟吃饭挑食,又细又瘦。三兄弟淘气极了,老是不 停的跑,结果跑的怎样呢?孩子们听了童话,学了知识,初步感知了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同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设了台阶。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利用生活资源,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感受真实数学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标准》中指出:“数学是生活的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上《百分数的意义》时,首先问学生:“我们常德自己生产了一种酒,很出名,叫什么?”学生自然说到了德山大曲,“知道它的酒精度数吗?”“是38%。”“那么谁还在其它地方见过这类似的表示方法呢?”这种谈话方式学生很容易接受,提到本地的特产,学生自然感到既亲切又自豪,再从特产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类似的表示方法,引入自然、亲切而又贴近生活,为学习新知陈设了一种民主、科学、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中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或生活经历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真实数学的力量,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实践操作。小学生的思维在很大层面上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有时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即可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如对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说百句不如动半分,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这仪权力。如学了商不变性质之后,发现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等具有密切关联的知识,教师的放手,能收到更为好的效果,学生能更为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其良好的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利用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一方面能促进学习更为高效,另一方面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发展。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学生的乐园,生命的狂欢“。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自信是建立在勇于尝试的基础上的。合作学习可以使一些性格内向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沟通,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关系,并能创造小小的成功,鼓励他们获得自信。

四、尊重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获取个性化发展

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写道:“人格是个体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身心组织,而此一变动缓慢的组织使个体适应环境时,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念、气质、性向、外形及生理等诸方面,各有其不同于 其他个体之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多层次性,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发新书”时,教师问:“同学们,这里有40本新书,如果我们班每人发一本,够吗?有办法知道吗?请大家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方法好?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数一数全班人数,再比较;把各小组的人数加起来,再比较;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再比较;估计一下,我们班男生19人,女生19人,都比20小,所以够分。„„

五、让学生在应用数学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要求教师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才能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家知道,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但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教材

2、小学数学课标

3、《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

5、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课程

第三篇:张芳——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山东省青州第三中学:张芳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勤奋、独立、自尊、自信、宽容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变化,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素质和身体素质,更重要的要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学生只有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下,方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应设计巧妙的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内心愉快,行动积极、观察、思维、记忆等活动就会最主动、最有效。

(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只有学习动机激发的越激烈,学生就能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还可以使原本陌生的教学内容变的熟悉而容易接近,学生马上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自主选择活动内容,锻炼独立、自主的品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生活,有利于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想像力、注意力和思维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对于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培养数学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在自主活动中,培养主体意识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让教学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天地里,自主地参加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三、多激励,少批评,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增强学生自信心“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性语言、方式,给予学生适时、积极的心理暗示,从内心中渴望自己教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教学中,要将这一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运用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成为生活的强者。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激励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优秀答案的激励,另一方面是对回答不够准确的学生的激励。如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教师可以这样评价:“每一次发言你都会有精彩的表现,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你能用心想,还能大胆说,表现真出色!”有的同学回答很有独创性,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解题方法很新颖,有创意,连老师都没有想到,老师想请你把它介绍给其他同学好吗?”这些热切的激励语言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只要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健康的发展。当学生发言不正确、感到有困难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更重要,它有利于学生的内心感受,拨动他的心弦,有效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四、从作业布置和批改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作业布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程度,如果盲目统一布置作业,不但没有效果,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相反使学生产生厌学、应付等逆反心理。因此,在作业布置中要充分体现出三种层次,分别为难、中、易,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做不同程度的作业。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能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和自信。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而批改作业,也要给学生激励的评语,如在作业批改中常使用好、很好、你真棒、你真行、请继续努力、你很了不起、你一定会很出色。这样学生从内心里对自己的要求标准就会越来越高,作业质量就会越来越好。所以平时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融入心理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出发,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求知。所以,不只是数学,各科教学都应围绕着培养心理素质教育目标进行教学,使学科教学和学校的心理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又能真正提高本学科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篇: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历史教学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历史教学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震

摘要:九年级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教育的目标不只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了这些知识、技能后,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驾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创造性地从事工作。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报告:“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有一个深刻的教训,就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全社会必须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历史教学 融入

九年级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教育的目标不只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获得了这些知识、技能后,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驾驭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创造性地从事工作。然而在现实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心理学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大约4500万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有15%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并且还有上升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主渠道则应是课堂教学。我们的教育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之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目标。

可见,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呼唤,亦符合历史学科的内蕴和学科教育的一般规律,故而既必要又可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越来越高规格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在人的所有素质中,心理素质是基础的素质,也是人的核心素质。世界卫生组织对人身心健康的解释认为,身心健康的人不仅指一个人身体健康,没有生理疾病,而且要有良好的精神和社会适应状态。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成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下面我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一、教师要不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学完先秦历史后,我组织初一学生举办了一场历史故事演讲会。这就需要大家广泛地去搜集历史素材,利用课余时间多读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读物,其中包括从读物中搜集我国丰富的成语故事,从中挖掘对现实社会和现代人生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编写故事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课内与课外是个有机整体,应让学生在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从而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新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强烈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带来了教育教学手段的全新变化。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和资源,让历史“重演”,使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感性熟悉,产生感情的共鸣。另外,还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发扬团队

合作精神,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熟悉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给学生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如何对待这段历史?已达到最佳效果。

二、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各方面素质,做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师益友”。

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教师的主要职责,然而作为一名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各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作用。有学者研究指出:教师的教育能力应该包括“热心、幽默、老实、正直”等实际上多达1000个以上的素质能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社会心理学认为,当对某个人的某一方面作出一种或好或坏的判定之后,往往会对这个人的其它方面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判定,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光环效应”。一个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老师,他必定有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爱好、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他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认真负责、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等等。这样的历史老师正是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模拟的对象。学生就会自觉地、潜移默化接受老师的影响,从而促进自身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教师要不断通过激励与表扬,塑造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中国的未来正布满希望地注视着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愿我们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采取不同的激励标准,热情鼓励中等生和后进生参与课堂,大胆发言,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和进取精神。学生就不会轻易产生厌学情绪,师生之间就会关系融洽,从而塑造了学生积极成功的自我意象。

四、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学科内容丰富,赋予了活动空间广、方式多,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竞争、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采用“辩论会、竞猜、抢答竞赛、小品表演、故事演讲、撰写历史小故事、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等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随着活动的日益增多,学生人格也日趋完善和健全,心理也得到健康发展。在课外活动中,要放手让学生去创造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社会为历史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课外活动,不断注入“活水”,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寓教于乐,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五、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取有效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人格。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当代中学生一般在长辈几乎过分精心的呵护下成长,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当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生活中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就会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正如司马迁所说,学历史是为了“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历史同样告诉我们现实是残酷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拥有坚强的意志才能顺利地走过人生中的磨难与坎坷。在教学中,我会精心挖掘历史素材,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效用的巨大的。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屡战屡败,终于推翻清朝;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出耐用的碳丝灯泡;居里夫人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四十五个月的工作,从一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终于成功制取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好材料。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他们规划着自己未来。此时,最需要认同效法的对象,来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持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在历史课上历史人物的教育,最能升华学生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到李白时,我引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向他学习,改变贪玩的习惯,增强自己的自制力,使学习成为一项自觉的行为,为自己的明天、为自己人生而努力奋斗;讲到周恩来总理时,强调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号召大家向周总理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古语云:“人之挫折十之八九”,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挫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提高抗挫能力,做到在面前挫折不气馁、不悲观,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在平时历史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历史名人故事,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也可以充分利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应对挫折。例如,孔子为宣传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处处碰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鉴真和尚不顾年老体弱,六次东渡最终成功的精神;牛顿“假如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如何学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便会成功”;鲁迅“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等等。这些名人的故事和名言警句,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勇敢地去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4、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历史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历史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可以找到观察熟悉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就是历史的借鉴作用。

当今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舒适、家庭条件优越,从小是家族长辈围着转的“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缺乏竞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在历史教材中,含有大量具有强烈竞争意识和适应生存的史实。如,斯巴达国家对对年满七岁的儿童离家编入团队,进行严格的军事练习,练习忍耐性、顽强的意志及独立生存的能力。“斯巴达”式的教育固然带有残酷和不人道的,但培养出的却是能够战胜一切的勇士。再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历次改朝换代的实现、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都是激烈竞争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素材坚持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和适应生存环境的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能事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特别强调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到历史教学中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把握自己,创造未来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陈国明编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宁波出版社

2、权一兵《浅论新时期中学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第五篇: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30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屈静 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逐渐趋于稳定的一个阶段。作为初中教师我也 深刻的体会到了学生在这个时期在个性、情绪、兴趣等方面正在经历着种种变化。这些变化会令很多同学有不同的感觉。加之学习压 力的增加,很多同学都遇到了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成为学生的 心灵导师。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更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地点。如何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阳光心态,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从教学的内容入手,挖掘教材中与心育有关 的教学内容。其次,还要从教学理念上入手,创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物教学;课程内容;师生关系

一、挖掘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并进行加工整理 1.立足课标,挖掘课标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

课程标准作为每一门学科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规 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的框架,并提出教学意见和评 价意见。因此,为了更好的将心育工作与教学工作整合,应对课 标中的心育内容和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挖掘与之相关的 心育内容。

2.整理知识点,从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纵览整个初中生物教材很多内容的编写都可以挖掘出心理健 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有关于生命的教育和青春期心理教育。例 如在讲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教材中出示了一个骆驼刺适应干 燥环境的例子,我会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可敬,从而思考生命的 价值。而关于青春心理教育这部分内容,我在讲受精作用时,我 会补充几千万

个精子只有一枚最优秀的精子才能成功的与卵细胞 结合,所以每个生命的形成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旅程。从而引导 学生对自己生命的思考,增强自信,正确的面对自己的个性。我 们只要平时多搜集,适当的在课堂上进行补充,一定能起到良好 的心育效果。

3.收集课外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整合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包括十个一级主题和若干二级主题。课程 内容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因此教材里涉及的心育内容还不是很 充实。所以,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补充和整合,为适时的对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准备。例如,通过向学生补充科学简史和科学 家的成长故事,能够取得较好的心育效果。从科学家的故事中, 学生不仅体会到生物学科的思维过程和研究方法,同时学生也能 从科学家的名人轶事中学习到很多优秀的意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 状态。例如,在介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时,可以介绍他默 默付出的那十年,没有辉煌的成就,只有一次次实验的失败。青 春期的孩子容易患得患失,通过这样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懂得积极 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比成就本身更可贵。

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更新教育理念,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个融洽、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健康的 教育。如何创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创建和谐课堂,让学生体会 到自己是被尊重、被理解、被鼓励的呢?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 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回答进行肯定和具体的评价。课堂上,不 管学生的答案是否准确,我都会对这些学生的答案进行积极的鼓 励和具体的点评。而对于能在课堂上提出质疑的学生,我会鼓励 他的质疑,并说明提出问题是非常好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 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次,我认为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 要从一些细节入手,比如一些肢体语言和眼神。上课前面带微笑 的环视每一位同学,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而对上课时 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会抚摸一下他的头,这 样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同时,教师本身也赢得了一份信任。最后, 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培养自己爱的品格。一个没有爱的教师是 无法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去塑造学生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 的生物课堂是我们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条件,相信我们用 爱支撑起来的天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充满阳光。

2.重视生物探究活动,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和结论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例如, 在进行 “观 察草履虫的实验”中,我将书中的实验内容扩展到了“一滴水中 会有哪些生命”这样一个实验。当然,要想从一滴水中观察到单 细胞生物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需要十分的耐心。并提示成功的 小组将水样分给没有看到的小组,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所看到的微 观世界,让学生们体会到分享的快乐。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 深深的体会到现在的孩子生活中并不缺少表扬和鼓励,而他们缺 少的正是如何面对挫折和如何分享快乐。通过这样的一节实验课, 相信学生们会从中有所感悟。

目前,由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类事件层出不穷,这也 引起了全社会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而作为学科教师我们更应 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责无旁贷的负担起这一责任。在培养学生生物能力的同时,牢牢抓住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有效渗透,不断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祖国培养出身体和 心理同样健康的一代新人!>才智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屈静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 刊名:

才智

英文刊名:caizhi 年,卷(期:2015(3 引用本文格式:屈静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论文]-才智 2015(3

下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陈晓如 文章来源:中山小学 点击数:1179 更新时间:2010-4-19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纲要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毛泽东曾把身体比喻为“载智之舟”和“寓德之舍”,认为“无体即无德智也”, 而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此我们......

    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课教学中的

    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课教学中的 应用总结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制约因素,多出人才,出好......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冀家沟学校谷建旗 当代小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德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德特殊性(独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不良思潮影响着在校的小学生,再加上现在大多数是独身子女,诸多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学生。学生中常出现嫉妒、自私、自......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心得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梨树中心校 刘 成 明 2010.1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活动的场所,他们在学校活动的时间远远......

    快速融入高中物理的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的教学反思 周琳 上高中的学生普遍都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

    自信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范文

    自信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难学 ” 已经是不少人的 “ 共识 ” 。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往往有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时满怀信心的抱着满腔热情来学物理,一个月左右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