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0 岳阳楼记(最终5篇)

时间:2019-05-15 01:5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0 岳阳楼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0 岳阳楼记》。

第一篇: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0 岳阳楼记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0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霏、浩浩汤汤”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朗读、背诵全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柳州有幸,拥有柳宗元;岳阳亦有幸,拥有滕子京和范仲淹。柳宗元和刘禹锡因为同举进士,遂成为莫逆之交,演绎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而范仲淹和滕子京这两位同榜进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难与共,共同谱写了岳阳人民百世的荣耀和骄傲。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政绩,也是一份文化遗产,更是一个精神家园。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2.知识链接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谪(zhé)属(zhǔ)霪雨(yín)霏霏(fēi)樯(qiáng)

.....楫.(jí)冥.(míng)谗.(chán)偕.(xié)(2)词语释义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边。连月不开.:放晴。去国..怀乡:离开国都。忧谗.畏讥.:谗: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满目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波澜不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上下天光.:天色,湖光。浮光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静影沉璧.:圆形的玉。此乐何极..:哪有穷尽。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3)一词多义 ①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②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③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④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⑤一

一.碧万顷

(一)长烟一.空(全)⑥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⑦以

属予作文以.

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⑧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4)通假字

①百废具兴(通“俱”,全,都).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5)词类活用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6)古今异义

①气象 古义:景象。例:气象万千。..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②微 古义:没有。例:微斯人。.今义:细小。(5)特殊句式。

①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③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

⑤吾谁与归?(宾语前置)(6)流传至今的成语。

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政通人和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答案示例:①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②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③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二)研读分析

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背景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1.突破重难

(1)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2)

3、4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答案示例:这两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加以发挥,分段来写:

先写了风雨天气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这一段写了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写洞庭湖晴朗天气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写了物喜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答案示例: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答案示例: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点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5)“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答案示例: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2.写法探究

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

答案示例:(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2)采用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③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3.主题理解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示例: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二、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三、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四、板书设计

第二篇: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朗读、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精练、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理解积累文言词汇。2.背诵课文。

3.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4.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更是成为了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资料助读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三、朗读课文,合作翻译第1、2段 1.正字音。谪守(zhé)

朝晖夕阴(huī)

淫雨(yín)...迁客骚人(sāo)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ɡ)...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 tīnɡ)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xié)浩浩汤汤(shāng)...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在语气语调的处理上:第1段,用叙述性的平和的语调朗读;第2段,要把景象广阔浩渺、变化万千的气势读出来;第3段,画面阴冷,感情悲伤,朗读时语调要低沉,速度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第4段,画面晴朗,感情喜悦,朗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5段,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

3.合作翻译第1、2段文意。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四人小组合作,疏通第1、2段文意,并找出重要文言字词句。

四、反馈背诵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并背诵。(采用小组竞争形式)

五、作业

1.朗读课文,并背诵第1、2段。

2.对照注释,试疏通课文第3、4、5段。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文学常识;

2.检查第1、2段的背诵和翻译。

二、疏通课文第3、4、5段

1.结合课文注释,分组疏通课文第3段,并找出重要文言字词句。

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樯倾楫摧:樯,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2.分组疏通课文第4段,并找出重要文言字词句。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3.结合课文注释,分组疏通课文第5段,并找出重要文言字词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语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无、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三、合作交流,积累文言知识 1.一词多义

政通人和(和乐)政通人和(顺利)(1)和

(2)通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北通巫峡(通向)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浊浪排空(天空)(3)观(4)空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长烟一空(消散)

 一碧万顷(数词“一”)(5)一(6)极感极而悲者矣(极点)长烟一空(全)

此乐何极(穷尽)属予作文以记之(来)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7)以(8)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南极潇湘(尽,直通)2.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3.词类活用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 ..古义:景象

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2)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 今义:细小(3)是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这样 今义:判断动词

5.特殊句式

(1)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3)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4)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第3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背诵或翻译。2.识记重要文言字词句。

二、交流互动

朗诵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说明了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①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②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③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转到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6.“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7.“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8.“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三、合作讨论

1.本文采用了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说说文章是怎样将这几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讨论并归纳:文章先简略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 上所见自然景胜,触景而生情,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接着写“迁客骚人”所触之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这里的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否定“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响彻云霄的口号。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在当今时代,这一思想观点有着怎样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第三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岳阳楼记 学案

岳阳楼记

学案

使用者

预计使用时间

实际使用时间

26、岳阳楼记

2课时

2013.10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理解关键词和重点句,初通文意。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及文体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一、自主学习

1、借助资料,找出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将其记录下来。

2、初读课文(至少读5遍)

①读准字音

②注意把握语气、情感和节奏

3、再读课文,初通文章。

4、自学疑难摘要(在生字、多音字、不理解的词语及句子下作记号,并记录下来)

二、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_____

朝晖_____

涯_____

楫_____

岸芷汀兰____

_____

薄暮冥冥_____旷_____

嗟乎_____

樯_____

谪守____

潇湘______

属予作文_____

浩浩汤汤_____

_____

霪雨霏霏____

_____

噫_____

宠辱偕忘____

郁郁青青____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薄暮冥冥________

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

春和景明________

此镇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增其旧制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百废具兴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四字短语

三、合作探究

1、教师范读课文。

2、齐读课文,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

3、小组探究,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①滕

郡。

②刻

其上。

③予

④此

也。

⑤登

⑥予

心,或

⑦先

忧,后

乎。

4、探究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政通人和

(2)锦鳞游泳

(3)居庙堂之高

(4)先天下之忧而忧

(5)越明年

(6)薄暮冥冥

(7)属予作文以记之

(8)微斯人

吾谁与归

(9)静影沉璧

(10)予观夫巴陵胜状

(11)增其旧制

(12)春和景明

(13)前人之述备矣

(14)浊浪排空

(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5、小组探究,正确翻译下列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四、展示提升

1、齐读课文;

2、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

五、反馈检测

1、熟读“合作探究”中的字词和句子意思,并口述译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岸芷()

汀()兰

浩浩汤汤()

宠辱偕()忘

谪()守

嗟()夫

霪()雨霏霏

3、翻译下列的句子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1、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2、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3、古今异义。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赏析课文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解决了课文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含义。今天,我们来赏析课文。

一、自主学习

1、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将其记录下来,解释并翻译。

2、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至少读5遍)

①读准字音

②注意把握语气、情感和节奏

3、再读课文,了解段意。

4、自学疑难摘要

二、自学检测

1、解释词语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前人之述备矣

(3)春和景明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三、合作探究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用文中原句回答)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4、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5、哪些语句是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

6、哪些语句是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7、哪些语句是写了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8、哪些语句是怎样写了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9、“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10、“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11、“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

12、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13、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我国古代早有“

”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

”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

”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四、展示提升

1、齐读课文;

2、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

五、反馈检测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按要求默写。

(1)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阔无边的句子是

(2)描写微波时水面的月光的句子是

(3)描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的句子是

(4)赞颂古仁人忧君忧民的句子是

(5)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6)“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

(8)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5、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6、、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课外延伸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课后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

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学后反思:

检测评定(等级):

组内评定:

(组长签字:)

老师评定: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二、自学检测

3、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薄暮冥冥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把酒临风

喜气洋洋

三、合作探究

3、①滕

京/谪

郡。

②刻/唐

赋/于

其上。

③予/观/乎

④此/则

也。

⑤登/斯

⑥予/尝

求/古

心,或/异

⑦先/天

忧,后/天

乎。

第二课时

三、合作探究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8、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与民同乐

14、古仁人之心

进亦忧,退亦忧

第四篇: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教案 北师大版

岳阳楼记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顺畅地朗读课文。

2、会翻译课文1、2节。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溢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除干京滴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三、朗读课文,并进行正音。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句子的停顿和生字的读音。

2、正音。

谪守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恰 宠辱偕志 浩浩汤汤

3、叫三四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骄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讨论并归纳:

生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生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生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甲与丙的节奏停顿都没有错,没有读破句,只是粗细的区别。学生己的节奏停顿明显错误。“刻……诗赋”而不是“刻唐贤”意义不清。“于其上”是介宾短语,不可拆开。节奏错误说明学生己对文意不够理解,应通过多读、多思,琅琅上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四、引导学生弄懂1、2节的大意。

1、全班同学齐读1、2节。

2、生对照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不懂的提出来讨论。

3、讨论、答疑。

4、学生一人一句翻译课文,师适时点拨。

5、同桌互译。重点字词提示: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增其旧制”:制,规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作文,写文章。以,来。之,指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予观夫巴陵郡胜状”: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浩浩场汤”: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就是。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五、朗读1、2两节,尽量能够背诵。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翻译课文3—5节。

2、辨别一词多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让学生翻译1、2两节。

二、朗读3—5节。

三、引导学生弄懂3—5节的大意。

1、全班同学齐读3—5节。

2、生对照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不懂的提出来讨论。

3、讨论、答疑。(注意:文言文翻译中,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去。)

4、学生一人一句翻译课文,师适时点拨。

5、同桌互译。重点字词提示: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连月不开:开,放晴。排空:冲向天空。隐耀:隐没了光辉。耀,光,光辉。潜形:隐藏了形迹。潜,隐没,潜藏。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去国:离开国都。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天光:天色,湖光。万顷:极言其广。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儿。岸芷汀兰:芷,香草。汀,水中的小洲。郁郁:形容香气很浓。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璧:圆形的玉。何极:哪有穷尽。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6、再次朗读这篇文章。

四、小结。

1.一词多义和虚词。

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国 国家 国恒亡 或

国都 则有去国怀乡 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 因 不以物喜 代词 他,他们 其必曰

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其 语气词 其喜洋洋者矣 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 代词 他的 必先苦其心志 2.古今异义。例字 古义 今义 增其旧制 规模 制度 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准备 春和景明 日光 景物

尝求古仁人之心 曾经 品尝 微斯人 没有 微小 3.通假字。具,同“俱”,全,都百废具兴。属,同“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

五、布置作业。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一齐来深入研究课文。

二、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 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属予作文以记之”交代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交代了作记的原由。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哪一句话概括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色?“,吞长江”一句,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衔远山……气象万千”。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这一句话,分号前和分号后各是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空间:湖面的广阔浩淼。时间:景象变化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4段,提问: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归纳: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

8.这两节所描写的画面分别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第3节,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第4节,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他们为什么会“悲”或“喜”?(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悲喜观?)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悲”或“喜”是因为自己的得失。(这表现了他们“以物喜,以己悲”的悲喜观。)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10.提问:“古仁人之心”(悲喜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最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尽管含有“忠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14.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四、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作业

第五篇: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霏、浩浩汤汤”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朗读、背诵全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岳阳楼落成之时,他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60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8字,文情并茂,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岳阳楼记》。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背景链接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2.生难字词(1)字音

谪守(zhé)滕子京(téng)..衔远山(xián)浩浩汤汤(shāng)..朝晖夕阴(huī)潇湘(xiāo xiāng)...迁客骚人(sāo)淫雨(yín)..霏霏(fēi)怒号(háo)..樯倾楫摧(qiáng)(jí)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波澜不惊(lán)...沙鸥翔集(ōu)宠辱偕忘(xié)..(2)词义

【谪守】贬官。守,指做州郡的太守。【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朝晖夕阴】早晚阴晴多变。晖,日光。

【迁客骚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来也称诗人为“骚人”。

【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樯倾楫摧】桅杆拿倒下,船桨断折。【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忧谗畏讥】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听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文共5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第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第三部分(第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明确: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步骤四 深层探究 探究写法(一)深层探究

1.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明确: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明确:“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明确: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明确: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二)探究写法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美好的感受。

2.拓展延伸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导要点:句式整齐,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文章既有气势又富于变化。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练习。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认为“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等。

下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0 岳阳楼记(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0 岳阳楼记(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1.认识“避、撼、喧”等5个生字,读音多音字“雀”,理解“轻盈、震撼”等词语。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

    【部编本】2018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目录

    【人教部编版】2018年新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目录(正式版) 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我爱这土地 第四单元 14、故乡 15、我的叔叔于勒 16、孤独之旅 第五单元 17、中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五篇材料]

    学习总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成的,就像砌砖,总要结结实实。踏踏实实的学吧!加油!成功属于努力的人!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语文是比较全面的,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10课时

    二年级(2)班语文上册期末总复习计划 复习总目标: 一、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认字,并能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基础练习新人教版

    《岳阳楼记》基础练习基础积累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谪守 浩浩汤汤 薄雾冥冥 岸芷 汀兰 皓 月千里 宠辱偕 忘 樯 倾楫摧 虎啸猿啼 2.填空 ①岳......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游岳阳楼记》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游岳阳楼记 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文言文意境。 2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法指导和......

    九年级语文上册 5 岳阳楼记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1(推荐)

    5.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沁园春 雪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