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学概论分章练习1-4

时间:2019-05-15 01:0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教育学概论分章练习1-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教育学概论分章练习1-4》。

第一篇:上海教育学概论分章练习1-4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9.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10.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D)。

A、天津西学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1.(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

A、癸卯 B、壬子-癸丑 C、壬戌 D、近代学制 12.壬子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

A、四年一贯制 B、五年一贯制 C、三年一贯制 D、三三分段 13.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4.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

A、1949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7年 15.作为清政府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B)。A、视学 B、学部 C、提学使司 D、督学 16.“产婆术”是由(C)创立的教学方法: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17.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C)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18.下列那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C)。A、孔子 B、杜威 C、苏格拉底 D、赫尔巴特 19.西方教育历史中,中世纪的“三艺”指(B)。

A、天文学、修辞学、辨证法 B、文法、修辞学、辨证法 C、天文学、算术、辩证法 D、算术、几何、天文学 20.下列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阐述,正确的是(A)。A、其代表作是《政治学》,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年龄分期的教育家 B、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C、主动脉张胎教 D、强调早期教育 21.《政治学》是(A)的主要代表作: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卢梭

22.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D)。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23.卢梭的教育著作是(B)。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4.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目的》 D、《大教学论》 25.“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A、《学记》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26.《师说》主张选择教师的标准应该是(C)。A、资历 B、地位 C、道 D、年龄 27.哪一本书是家训之祖?(A)A、《颜氏家训》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28.第一部从日文翻译过来的《教育学》的译者是(D)。A、严复 B、辜鸿铭 C、蔡元培 D、王国维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中国教育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是(A)。A、凯洛夫 B、赞可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马卡连柯

三、多选题

1.狭义的教育基本内涵有(ABC)。

8.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立足于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观念,它包括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9.童年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10.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11.对弱势学生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不是教育平等化所提倡的。()12.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柱。()

二、单选题

1.具有“学校教育制度化、严密化,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教学内容空前丰富,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的教育特征体现在什么社会之中。(C)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个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名字是(B)。A、《21世界议程》 B、《增长的极限》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3.“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C)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4.我国教育法规将教育规定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B)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5.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维,美利坚民族则崇尚实际,这主要体现了(C)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6.“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特点。

A、顺序性 B、间断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7.“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方向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特点。A、不均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8.到二十世纪(D)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A、60 B、70 C、80 D、90

三、多选题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ABDE)。

A、生产力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B、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受教育权 D、经济体制决定了教育体制 E、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的结构、内容与手段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在(BCD)的结构。

A、基础、中等、高等的教育比例 B、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 C、高等教育的层次、专业的比例与类别 D、高等教育的数量 3.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体现在(AB)。

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教育积累、传播、发展科学技术 C、教育决定了经济的结构 D、教育促进经济的良性运转 4.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CD)。

A、政治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B、政治决定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C、政治决定了教育的内容 D、政治决定了教育目的的性质 5.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表现在(AB)。

A、教育培养政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延续和发展政治制度 C、教育民主化决定了政治的民主化 D、教育为超越现有的政治服务 6.教育民主化包含哪几个方面(ABC)。

A、取消教育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B、在学校中倡导民主精神 C、在学校里尊重学生的个性 D、教师不能批评与体罚学生 7.教育平等的涵义有(ABC)。

A、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2.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A、杜威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3.(C)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A、罗素 B、洪堡 C、卢梭 D、沛西能 4.(A)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5.(D)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A、林则徐 B、张之洞 C、梁启超 D、蔡元培 6.“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对教育目的论述出自(B)。

A、1958年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 C、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5年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C)将我国的教育目的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多选题

1.教育目的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具有(ABD)特征。A、抽象性 B、理想性 C、可操作性 D、终极性

2.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D)的教育目的论。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自由主义 D、存在主义 3.社会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流派有(AC)的教育目的论。A、国家主义 B、存在主义 C、社会学派 D、自由主义 4.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CD)。

A、约翰密尔 B、罗素、小原国芳 C、哈耶克 D、洪堡、爱伦凯 E、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 5.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D)。

A、涂尔干 B、萨特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6.个人本位论在教育目的上的主要观点有(ABCD)。

A、教育目的制订应以完善与发展个人自身的需要为依据,社会目的是次要部分

B、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力 C、强调个人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为教育的最高目的 7.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几个方面。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8.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一、判断题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决定的。()2.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说明部分教师的职责像科学家一样肩负发明创造的任务。()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明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4.对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它称为“反思性教学”。()

5.皮亚杰所提出的“运算”与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意义接近。()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计过程。()7.“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

8.“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C)。

A、卢梭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第二篇:原子物理分章练习

原子结构

1.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运动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了()

A.质子的存在B.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在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关于描述α粒子的有关物理量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A.动能最小B.α粒子与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能量最小

C.势能最小D.α粒子所受金原子核的斥力最大

4.下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a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示意图,荧光

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在A位置时稍少些

C.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D.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5.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

A.原子处于称为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

不连续的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6.按照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

A.第m个定态和第n个定态的轨道半径rm和rn之比为rm: rn=m:n

B.第m个定态和第n个定态的能量

之比为

2C.电子沿一轨道绕核运动,若其圆周运动的频率为v,则其发光频率也是v

D.若氢原子处于能量为E的定态,则其发光频率为 ν=E/h

7.20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一项,是奖励美国科学家贾科尼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晶俊发现了宇

宙X射线源。X射线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若X射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的光速,以E和m分别表示X射线中每个光子的能量和质量,则()

A.Eh,m0c

C.EB.ED.Ehh,m3 cchchc

,m0,mh c

8.氢原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B时,辐射出波长为

射出波长为的光子。若的光子;从能级A跃迁到能级C时,辐,则氢原子从能级B跃迁到能级C时,将________光子,光子的波长为________。

9.氢原子处于基态时电子的轨道半径为,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氢原子在基态时能量为,求:(1)电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轨道上跃迁回基态轨道上时,动能的变化量和能量的变化量各为多少?(2)跃迁时辐射出光波的波长为多少?

(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

(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画一能级图,在图14-1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条光谱线。

(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波长最短的一条的波长。(其中静电力

恒量K=9.0×10N·m/C,电子电量e=1.6×10C,普朗克恒量

h=6.63×10J·s,真空中光速c=3.0×10m/s)。

-348922-19

原子核与放射性

1.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于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

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

石石昔 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

A.A为中子,B为质子

C.A为γ射线,B为中子

B.A为质子,B为中子D.A为中子,B为γ射线 表示放出一个α

2、某原子核的衰变过程是ABC,符号表示放出一个 粒子,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C比核B的中子数少

2B、核C比核A的质量数少

5C、原子核为A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比原子核为B的中性原子的电子数多

1D、核C比核A的质子数少

113.某放射源发射射线,当用一张薄纸放在放射源的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小为原来的,当用

31cm厚的铝板放在放射源前面时,射线的强度减小为零,该放射源放射的是

A.只有α射线

C.只有β射线B.既有α射线,又有β射线D.既有β射线,又有γ射线

4.放射性元素镭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如果让

它们处于匀强磁场中,则三种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

正确的是 []

5.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

确的是()

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

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

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

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

306.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15P衰变为14Si,另一个静止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

49030Th衰变为91Pa,在同一磁场中,得到衰变后粒子的运动径迹1、2、3、4,如图所示,则这

23430234四条径迹依次是A.电子、91Pa、14Si、正电子

30234B.91Pa、电子、正电子、14Si

30234C.14Si、正电子、电子、91Pa

30234D.正电子、14Si、91Pa、电子

7.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放射性情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射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了

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衰变成质子所产生的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

42068.238

92U变为82Pb要经过次α衰变和次β衰变。

609、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27Co放射源进行了

实验验证,1957年李、杨两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60

276027Co的衰变方程是:ACo→ZNi0

1eve,其中ve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则衰变产

A物ZNi的质量数为10.原来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A,发生衰变后放出的一

个射线粒子和反冲核都以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运动,形成如图所示的8字型

轨迹,已知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n倍,且绕大圆轨道运动的质点沿顺时针

方向旋转。那么:⑴该匀强磁场的方向一定是垂直于纸面向_____。⑵原子

核A的原子序数是___。⑶沿小圆运动的是________,⑷其旋转方向为

___________。

11.处于静止状态的某原子核X,发生α衰变后变成质量为M的原子核Y,被释放的α粒子垂

直射人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测得其圆周与运动的半径为r,设α粒子质量为m,质子的电量为e,试求:

(1)衰变后α粒子的速率υa和动能Eka;

(2)衰变后Y核的速率υy和动能Eky;

(3)衰变前X核的质量Mx.

第三篇:国际公法分章练习

国际公法分章练习

第一章 导论:国际法基础理论

一、判断题:

1、国际法是调整一切国际关系的法律,其中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

2、国际法具备法律所具有的共性。()

3、国际法有强制性,但与国内法的强制方式不同。国内法由各种国内法院强制执行,国际法由国际法院强制执行。()

4、威斯特伐利亚公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国家主权和主权平等的原则。()

5、国际法的阶级性表现为各国统治阶级的意志的总和。()

6、一般法律原则为各大法系所承认者就可作为国际法的渊源。()

7、国际法委员会是国际立法机关。()

8、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具有普遍拘束力。()

9、国家不能以国内法无规定为理由为其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辩护。()

10、对英国来说,凡在国际上有效的条约,即使议会尚未批准,也在国内法上有效。()

二、单项选择题:

1、国际法是_______的。()

A、国际组织颁布 B、联合国大会制定 C、国际交往的实践中形成 D、国际法学者编著

2、国际法渊源是指_______。()

A、国际法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所产生的地方 B、国际法发展的过程 C、国际法所适用的法律文件 D、国家立法的草案

3、关于国际法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国际法的主体包括国家、准国家和国际组织 B、国际法以平等协助为基础

C、国际法独立于国际政治,并不明显受国际政治的影响 D、国际法可以称为“不可裁判的法”、“外交法”

4、国际法的阶级性体现为________。()

A、各国统治阶级之间的协议意志 B、各国统治阶级的意志 C、各国政府的共同意志 D、各国统治者的一致理想

5、规范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为_______。()

A、宾刻舒克 B、劳特派特 C、格老秀斯 D、凯尔逊

6、我国法律规定国内法与条约义务抵触者适用______。()

A、国内法的规定 B、条约的规定 C、国际组织的决定 D、后制定的

7、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是()

A、1789年法国革命 B、1899年海牙和平会议

C、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公会 D、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8、在美国,“自动执行条约”是_______生效的条约。()

A、不需批准而 B、不需经国内立法而 C、由国会指定执行人即可 D、不受宪法约束而

9、英国法院只适用国内法,若国内法与国际法有抵触,对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国家______。()

A、应承担国家责任 B、没有国家责任 C、只要表示道歉 D、有自由裁量权

10、在国际法上,社会连带学说的创始人是()

A、美国的庞得

B、奥地利学者凯尔森 C、法国的狄骥

D、英国学者奥本海

三、多项选择题:

1、关于国际法的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律,以主权者“平等协作”为基础 B、国际法通常称为“软法”

C、国际法以“势力均衡”为基础 D、国际法通常称为“外交法”或“不可裁判的法”

2、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标志着______。()

A、国际社会的团结 B、独立主权国家的产生 C、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确立 D、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E、罗马教皇势力的加强

3、国际关系包括______的关系。()

A、国家间 B、国家与外国人 C、国际组织与国家 D、国际法主体之间 E、跨国公司间

4、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______。()

A、国内立法 B、国际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法院判例 E、国际条约

5、惯例来自国家实践,包含______内容。()

A、反复性和一致性 B、普遍性和区域性 C、物理性和心理性

D、实践性和时间性 E、科学性和透明性

6、国际法的特征是:______。()

A、主体是国家 B、反映各国的共同意志 C、国家以协议制定

D、由国家本身的行动执行 E、由国际法院执行

7、现代国际法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如:______。()

A、国际私法 B、国际经济法 C、涉外经济法 D、海洋法 E、国际人权法

8、习惯规则存在的证据,可见诸______等文件。()

A、外交文书 B、国际组织的决议 C、司法判决 D、国内文件 E、新闻报道

9、根据国际实践,各国采取()的方式使其参加的国际条约在国内执行。A、采纳 B、批准 C、转化 D、保留

10、主张国际法优先说的学者有______等。()

A、凯尔逊 B、菲德罗斯 C、劳特派特 D、奥本海 E、童金

四、名词解释:

1、国际习惯

2、国际法渊源

3、造法性条约

4、一般法律原则

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6、规范法学派

第二章 国际法基本原则

一、判断题:

1.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各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2.《联合国宪章》是会员国必须遵守的,它本身就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当今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4.国际法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但具有强行性质的原则不一定都是国际法基本原则。()

5.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际法的其他原则都适用于国际法一切领域。()

6.国家必须受国际法的约束,因而必须交出一部分主权,这才可以实现国际合作。()

7.一国根据国内法作出的行为,不论是否符合国际法,都属于它的内政。()8.国家主权平等是指法律地位平等,但其政治地位或经济地位是可能不平等的。()9.国家不能在外国法院被诉,但可以在外国法院起诉,外国法院可以接受对该国的反诉。()

10.民族自决原则是指民族有权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二、单项选择题:

1、________所提出的七项原则标志着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系趋于完善。()

A.联合国大会 B.《联合国宪章》 C.安全理事会 D.亚非会议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________倡导的。()

A.中国 B.中国和印度 C.中印、中缅 D.亚非会议

3、提出七项国际法基本原则,并对每项原则进行解释的文件是()A、联合国宪章 B、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C、国际法原则宣言 D、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4、《联合国宪章》________规定联合国及会员国应遵行的原则。()A.第2条 B.序言 C.第1条 D.第五章

5、平等国家之间无管辖权体现________原则。()

A.国家主权平等 B.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司法独立

6、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法律根据是________。()

A.善意原则 B.国际道德 C.约定必守原则 D.主权自限原则

7、各民族享有平等权与自决权是由哪个国际文件提出来的?()

A、《联合国宪章》 B、《国际法原则宣言》 C、《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D、《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

8、第一个对强行法作出规定的国际法律文件是:()

A、《联合国宪章》 B、《国际法原则宣言》 C、《维也纳条约法公约》D、《世界人权宣言》

9、下列哪项不是国际强行法的特征?()

A、国际社会全体接受 B、公认为不许损抑 C、条约抵触无效 D、不得随意更改

10、第一个宣布应放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国际公约是:()A、《联合国宪章》 B、《巴黎非战公约》

C、《日内瓦公约》 D、《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三、多项选择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________。()A.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B.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高度概括

C.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具有强行法性质的原则 E.联合国宪章产生的

2、联合国通过的关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国际文件有________。()

A.《国际法原则宣言》 B.《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C.《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

D.《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 E.《海洋法公约》

3、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原则是指国家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________使用威胁或武力。()A、为侵害任何国家领土完整的目的 B、为侵害任何国家政治独立的目的 c、为任何政治目的

D、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式 E、为索取债务

4、常见的干涉形式有________。()

A.武装干涉 B经济干涉 C.文化干涉 D.军事干涉 E.电波干涉

5、下列属于《国际法原则宣言》中七项原则的是()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不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C、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D、各民族权利平等与自决

6、甲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其下列行为中,哪些属于国际法上的国家内政范围,外国不得进行干涉?()

A.甲国决定废除君主立宪制,改用共和制作为其基本政治制度

B.为解决该国存在的种族间的冲突,甲国通过立法决定建立种族隔离区 C.甲国决定邀请某个外国领导人来访 D.甲国决定申请参加某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7、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包括下列哪几项?()

A.各国公认 B.经联合国确定 C.构成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D.具有强行法性质 E.适用于国际法律关系所有领域

8、下列哪些国家行为构成侵略行为?()

A、以另一国的领土为对象使用任何武器 B、封锁另一国的港口或海岸 C、一国违反协定使用在别国驻扎的军队或违约延期驻扎D、提供领土由他国使用进行侵略行为 E、对侵犯中立国的国家使用武力

9、下列哪些表述构成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要素?()

A、各国在法律上平等 B、每一国家享有充分主权所固有的权利C、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事实上平等 D、国家的人格、领土完整与政治独立受到尊重 E、各国在国际秩序中应善意履行其国际义务与责任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理论界出现的否定和弱化国家主权的思潮包括:()A、有限主权论 B、相互依存论 C、主权过时论 D、人权高于主权论 E、联合主权论

四、名词解释:

1、《国际法原则宣言》

2、国际强行法

3、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4、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5、民族自决原则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

一、判断题:

1.一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对外行为能力,都是国际法主体。()2.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国际组织、跨国集团和个人都各有一定的国际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都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

3.居住于外国的人同时受到该外国的法律和其本国的法律的保护和管辖。()4.国家如在经济上不独立,政治上、法律上也不可能得到独立。()5.船舶、飞机受其国籍国管辖,相当于该国的“浮动领土”。()

6.根据国家主权豁免原则,国家不能对外国元首、外交官员行使管辖,但可对外国国家财产行使管辖。()

7.司法豁免权是国家主权的延伸,只有国家才有权放弃。()8.民族的国际法主体地位是从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任何民族都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

9.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为执行任务而在他国遇害,国际组织有权向该国提出外交保护。()

10.新国家的产生必须取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否则丧失外交上的行为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1、从国际法主体的意义上说,美国是________。()A、单一国 B、联邦国 C、邦联国 D、君合国

2、法律上的承认是________进行的,是________的。()

A、默示 不可追溯 B、正式 不可更改 C、明示 不可撤销 D、协议 可以更改

3、关于永久中立国的描述正确的是:()A、永久中立国不得进行国防建设

B、因永久中立国不得缔结军事同盟、共同防务和保障条约,所以不能加入联合国而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C、甲国基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发表外交声明而成为永久中立国

D、永久中立国的条约当事国对永久中立国不仅仅有尊重义务,还有保障义务,因此,当永久中立国受到他国武装侵犯时,条约当事国应采取非军事措施甚至军事措施恢复永久中立国的中立地位

4、关于国际法上的承认,下列错误的是()

A、承认国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确认 B、承认国愿与新国家或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C、承认是一种法律行为 D、新国家只有经过承认,才能成为国际法主体

5、新中国成立后对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的态度是________。()

A、一律废除 B、一律承认 C、分别予以承认、废除、修改或重订 D、只承认建交国的条约

6、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

A、与所涉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B、公平原则 C、随领土转移原则 D、协商原则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国对新中国的承认是________。()

A、对新国家的承认 B、对新政府的承认 C、对新国家同时是对新政府 D、对交战团体的承认

8、对新政府的承认各国在实践上一般采取________。()

A、合法政府原则 B、政府继承原则 C、有效统治原则 D、公民投票拥护

9、甲国与乙国相邻,为谋求共同发展,多年来,两国间签署了若干个双边协议、协定。后甲国分立为东甲、西甲两国。现问:如果所涉各方之间尚没有新的相关协议达成,那么,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家继承的规则,对干东甲、西甲两国,下列哪项条约可以不予继承?()A、甲乙两国间的大陆架划界条约 B、甲乙两国界河航行使用协定 C、甲乙两国和平友好共同防御条约 D、甲乙两国关于界湖水资源灌溉分配协定

10、不得承认依靠外国势力建立的傀儡国家被称为是()

A、托巴主义 B、威尔逊主义 C、艾斯特拉达主义 D、史汀生不承认主义

三、多项选择题:

1、S国是一个新成立的国家。其成立后,甲国代表向联合国大会提案支持S国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乙国与S国签署了两国互 助同盟友好条约;丙国允许S国在其首都设立商业旅游服务机构;丁国与S国共同参加了某项贸易规则的多边谈判会议。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上述哪些国家的行为构成对S国的正式承认?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2、直到现在,永久中立国有________。()

A、瑞士 B、老挝 C、奥地利 D、卢森堡 E、比利时

3、甲国和乙国合并成立丙国,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丙国政府应该继承的债务?{ } A.甲国政府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B.甲国政府关于甲国南方省水利项目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C.乙国北方省政府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D.乙国东方公司向丁国政府所贷款项

4、无论是条约方面还是条约以外事项的国家继承都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_______(2)______。()

A、符合国际法 B、符合国家主权 C、与国家的性质有关 D、与所涉领土有关

E、联合国大会通过

5、在________情形下都发生国家继承。()

A、国家合并 B、国家领土分离 C、一国发生政变 D、革命推翻旧政权 E、加入联合国

6、国家的基本权利有:()

A、外交权 B、独立权 C、自卫权 D、平等权 E、管辖权 F、缔约权

7、外国人对中国犯罪可根据________原则适用中国刑法。()

A、属地管辖 B、属人管辖 C、保护性管辖 D、普遍管辖 E、协议管辖

8、国家管辖权包括:()

A、领域管辖 B、协议管辖 C、国籍管辖 D、保护性管辖 E、普遍管辖

9、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国家必须具有________。()

A、主权 B、居民 C、军队 D、政权组织 E、领土 F、司法机构

10、引起对新政府承认的原因有:()

A、社会革命产生了新政府 B、政变产生了新政府 C、按宪法程序选举产生新政府 D、因分离成立新国家和新政府 E、因殖民地独立建立了新国家和新政府

四、名词解释:

1、国际法主体

2、国家要素

3、永久中立国

4、国家管辖权

5、国家管辖豁免

6、国家承认的构成说和宣告说

7、交战团体

8、艾斯特拉达主义

9、国际法上的继承

10、白板规则

11、恶债

第四章 国际法上的领土

一、判断题:

1、国家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利,包括领土所有权、领土管辖权两个方面的内容。()

2、领空是领陆和领水上方的无限空间,任何国家对其领空都享有完全的主权。()

3、国家可以对底土及底土中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科研活动行使部分主权。()

4、参照《国际河流航行规则》,延伸至一国境内的国际河流支流同国际河流一样实行自由航行。()

5、船舶、飞机受其国籍国管辖,相当于该国的“浮动领土”。()

6、边界条约划定边界通常包括三个重要程序:定界、标界和制定文件。()

7、《南极条约》只应用于和平之目的,但并不禁止为和平目的进行科学研究而使用军事人员和军事设施。()

8、在自愿和平等基础上的割让或交换领土,是现代国际法所允许的。()

9、当今国际实践中,对以民族自决决定其领土变更或归属的问题,应具备以下二个条件:(1)没有外来干涉、威胁和操纵,当地居民能够自由投票表达意志;(2)有合法和正当的理由,应由联合国监督投票。()

10、外国投资者根据东道国的法律取得某些特权,不受东道国属地管辖权的支配。()

二、单项选择题:

1、先占的对象是_______,其占领必须是_______。()A、无主地 有效占领 B、他国领土 长期占有

C、无主地 军事占领 D、他国领土平稳占领

2、界河河水的利用不得损害邻国的利益,沿岸国无权()。A、在主航道上自由航行 B、在分界线一侧水域内捕鱼

C、人为地使界河改道 D、对界河生物资源的养护

3、时效的占领对象是_______,其占领必须是_______。()

A、无主地 实际占领 B、他国领土 长期和平稳的占领 C、无主地 长期和平稳的占领 D、他国领土 特定时限的占领

4、由于交换领土,该领土上居民的国籍()来确定。A.依原国籍不变原则 B.随领土交换取得对方国籍 C.依双方协议 D.可拥有双重国籍

5、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地区行使主权,这是国际法承认的领土变更方式即()。

A、割让 B、全民公决 C、殖民地独立 D、收复失地

6、在帕尔马斯岛仲裁案中,仲裁人认为荷兰以_______而取得帕尔马斯岛的主权。()

A、.发现 B、先占 C、时效 D、割让

7、渤海湾、琼州海峡是我国的_______,其地位_______。()

A、领土 由宪法规定 B、内水 与国内水域相同

C、沿岸海域 海洋法规定 D、边界水域 以条约规定

8、国家边界的确立往往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分歧,通常各国划界时采取的方法是()。

A、以传统习惯为准 B、以界桩为准 C、以图纸为准 D、以边界条约为准

9、国家行使其领土主权是绝对的和排他的,在实践中()的限制。

A、不受任何 B、不受条约义务 C、仅受条约义务或国际习惯 D、不受国际习惯

10、《南极条约》对各缔约国主张南极领土主权时的规定是()。

A、可以重申 B、冻结 C、放弃 D、各缔约国相互承认

三、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领土包括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以下部分()。

A、领陆 B、领水 C、领空 D、外层空间 E、底土

2、在国际法上的河流根据河流所处的位置和流经的国家,它们可分为()。

A、内河 B、界河 C、多国河流 D、国际河流

3、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取得与变更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A、先占 B、全民投票 C、割让 D、征服 E、恢复领土主权 F、时效 G、添附

4、现代国际法承认的领土变更方式有以下几种。()

A、全民投票 B、民族自决 C、交换领土 D、收复失地 E、时效

5、除特殊历史条件或另有条约规定外,邻国间采用自然边界划界时,通常用以下自然物体为界。()

A、河流 B、湖泊 C、建筑 D、山脉 E、沙漠 F、森林

6、国际法中合法的领土添附有以下几种。()

A、自然形成的新生岛屿 B、河口形成的三角洲

C、在界河中进行人工填河扩展的领土 D、围海造田或建立人工岛

7、以下运河中哪些属于国际化运河。()

A、苏伊士运河 B、基尔运河 C、京杭大运河 D、巴拿马运河

8、相邻国划界的处理规则是()

A、如议定书与条约规定不符,以条约规定为准 B、如地图与议定书所载的界线不符,以议定书为准

C、如议定书与条约规定不符,以议定书规定为准D、如界标位置与地图所标明的界线不符,以地图为准

9、除特殊历史条件或另有条约规定外,邻国间划定边界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A、采用地形边界划界 B、采用几何学边界划界 C、采用天文学边界划界 D、参照建筑物边界划界

10、为保护南极地区的生物资源,确立了生态系统标准,其中包含以下几大要素。()A、种群最大程度的复原 B、维护商业性的矿物资源开发

C、维护各种生态关系 D、避免南极海域任何种群不可逆转的减少

四、名词解释:

1、国家领土主权

2、国际地役

3、国际河流

4、国际通洋运河

5、先占与时效

6、民族自决

7、边境制度

8、《南极条约》

第五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一、判断题:

1、所有居住在一国境内的人,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应受该国法律管辖,他们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2、按照现行国际法,国籍问题原则上属于每个国家的国内管辖事项。()

3、国家有权依照本国国籍法决定什么人具有它的国籍,但其国籍法应符合国际法有关国籍的原则。()4.我国《国籍法》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人,其子女在国外出生,有权保留中国国籍。()

5、出生地主义是当代最普遍适用的国籍法原则。()

6、是否允许外国人居留,这是接受国自行决定的事,任何其它国家不能干涉。()

7、外国人如享受国民待遇则可以享受到与居留国国民完全相同的权利。()

8、国家没有给予引渡的义务,但一般根据各种形式的条约承担引渡义务。()

9、国家是否准许外国人入境,应按国际法规定办理,各国有接纳外国人入境的义务。()

10、个人有请求他国给予政治庇护的权利,从人权出发国家承担庇护的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用宪法规定国籍问题的国家是()。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我国现行的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颁布于()。A、1978年 6、1954年 C、1980年 D、1982年

3、对于一个具有双重国籍的人,其有效国籍决定于_______。()

A、他与该国的血统关系 B、他与该国的真正联系 C、他在该国的居住年限 D、他在该国的不动产

4、我国《国籍法》规定,定居在外国的中国公民,志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即()。A、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B、具有双重国籍 C、保留中国国籍 D、可自由选择其中一国国籍

5、如果父母国籍不同,父母各自国家采取双系血统原则,他们在采取出生地原则的国家所生子女,一出生就具有()。A、双重国籍 B、三重国籍 C、父亲的国籍 D、母亲的国籍

6、外国人在居留国,受()。

A、居留国管辖 B、国籍国管辖 C、居留国或国籍国管辖 D、居留国和国籍国管辖

7、国家给予外国人国民待遇时,该外国人________享受与该国国民相同的待遇。()

A、在一定范围内 B、在一切方面 C、在经济和政治方面 D、在民事权利方面

8、我国国籍法在赋予原始国籍上,采取()。

A、血统主义 B.出生地主义 C.以血统主义为主,以出生地主义为辅 D.以出生地主义为主,以血统主义为辅

9、现代国际法不承认国家有()。

A、域外庇护权 B、领土庇护权 C、领水庇护权 D、领域庇护权

10、被引渡者通常是________。()

A、请求国公民 B、被请求国公民 C、无国籍人 D、请求国和被请求国以外的公民

三、多项选择题: 1.联合国成立后,国际上签订的有关国籍问题的国际公约有()

A、《关于国籍法抵触的若干问题的公约》 B、《关于某种无国籍情况的议定书》 C、《关于无国籍人地位的公约》 D、《已婚妇女国籍公约》 E、《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

2.继有国籍的取得方式有()

A.自愿申请入籍 B.由于婚姻入籍 C.由于收养入籍 D.由于出生入籍 E.由于交换领土入籍

3.根据1930年的《关于国籍法冲突的若干问题的公约》,双重国籍应________。()A.被禁止 B.加以防止和减少C.被第三国视为只有一个国籍 D.视同无国籍 E.任当事人自愿保留

4.一国提供外交保护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

A、被保护者必须具有保护国的国籍 B、保护国必须得到被保护者的同意 C、在所在国已经用尽当地救济 D、所在国表示接受保护国的外交保护 E、被保护者的配偶为无国籍人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基本原则有()

A、各民族、男女平等地具有中国国籍原则 B、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国籍原则 C、采取血统主义与出生地主义相结合原则 D、自由保留国籍原则

E、国籍的加入、退出和恢复采取自愿申请和审批相结合的原则

6、国家规定在其境内的外国人的法律地位时,应考虑________。()

A.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有关的习惯法规则 B.它本国所承担的国际义务

C.外国人本国的属人管辖权 D.外国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E.它本国的人口情况

7、外国人在居留国必须()

A、接受居留国的属地管辖 B、遵守居留国的法律法令 C、遵守其国籍国法律 D、服兵役 E、交纳租税

8、有权请求引渡的国家是()A、罪行发生地国 B、受害国 C、罪犯所属国 D、罪犯居留国 E、与犯罪行为有联系的国家

9、中国公民李某(曾任某国有企业总经理)2004年携贪污的巨款逃往甲国。根据甲国法律,对李某贪污行为的最高量刑为15年。甲国与我国设有引渡条约。甲国表示,如果中国对李某被指控的犯罪有确凿的证据,并且做出对其量刑不超过15年的承诺,可以将其引渡给中国。根据我国引渡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我国对于甲国上述引渡所附条件,是否做出承诺表示接受,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B、我国对于甲国上述引渡所附条件,是否做出承诺表示接受,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提请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决定 C、如果我国决定接受甲国上述引渡条件,表示接受该条件的承诺由外交部向甲国做出

D、一旦我国做出接受上述条件的承诺并引渡成功,我国司法机关在对李某审判和量刑时,应当受该承诺的约束

10、外国人有出境的自由,但如果_______不得出境。()

A.在居留国有大量产业 B.在居留国有未了结的司法案件 C.在居留国未完成应缴纳的捐税

D.在居留国有未清偿的债务 E.在居留国有未成年子女

四、名词解释:

1、国籍

2、原始国籍

3、继有国籍

4、国籍的冲突

5、国民待遇

6、最惠国待遇

7、差别待遇

8、引渡

9、庇护

10、难民地位

第十二章 国际人权法

一、判断题:

1、人权问题有国际性一面,但本质上属于一国内部管辖问题。()

2、人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3、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

4、人权问题本质上属于一国内部管辖问题,因此,人权问题完全是国内法问题。()

5、《联合国宪章》把促进人类的人权及基本自由列为其宗旨之一,但它不是专门性的人权条约。()6、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是战后第一个关于人权问题的国际公约。()7、2006年3月15日,第六十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人权理事会取代人权委员会。()

8、《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及1966年的两项人权公约,共同构成国际人权法的核心,被称为“国际人权宪章”。()

9、国际人权的内容可划为“三代人权”来概括:(1)“自由权”,即公民和政治权利;(2)“平等权”,即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3)“集体人权”,即自决权和发展权等权利。()

10、关于缔约国的义务,《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强调缔约国的渐进性义务,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着重于缔约国的即时性义务。()

二、单项选择题:

1、现代,人权是在______中加以规定的。()

A、各国国内法 B、国际法 C、各国国内法和国际法 D、学者著作

2、人权问题是______管辖事项。()

A、国内 B、国际 C、本质上属于国内 D、没有政府机构

3、人权包括______人权。()

A、个人 B、集体 C、个人和集体 D、虚拟的

4、战后联合国通过的第一个关于人权的国际文件是______。()

A、《联合国宪章》 B、《世界人权宣言》 C、两个人权公约 D、《防止及惩办灭种罪公约》

5、发展权是______人权。()

A、个人 B、集体 C、个人、集体 D、经济活动的

6、人权的含义是指()。

A、人所享有或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B、“天赋人权” C、对少数民族保护的权利 D、国际社会对人权的保护权

7、国际人权法中被称为“国际人道法的部分”是指()。

A、保护人的基本权利的原则和制度 B、保护人的基本自由的原则和制度 C、战争和武装冲突期间保护平民以及战争受难者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D、战争法中调整交战国与非交战国之间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8、关于集体人权,1952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强调:“人民与民族应先享有______,然后才能保证享有一切基本人权。”()A、发展权 B、自决权 C、平等权 D、生存权

9、人权条约中关于国际人权保护的个人申诉制度是指()。

A、个人直接到国际法院对国家提出申诉 B、个人由国家代表到国际法院对另一国提出申诉 C、个人直接向国际人权机构对国家提出书面控诉

D、个人由国家代表在国际人权机构对另一国提出书面控诉

10、下列关于人权的说法中不符合中国政府的基本立场的有()。

A、人权高于国家主权 B、人权既是一项个人权利,又是一项集体权利 C、人权中首要的权利是国家独立权和人民的生存权

D、人权既包括公民政治权利,也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三、多项选择题:

1、______被称为人权宪章。()

A、《联合国宪章》 B、《世界人权宣言》 C、《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 D、《关于无国籍人地位的公约》 E、《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

2、国际人权公约包括______。()

A、《世界人权宣言》 B、《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 C、《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盟约》 D、《发展权宣言》 E、《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3、确立民族自决权的主要国际文件是______。()

A、《联合国宪章》 B、《关于人民和民族权的决议》 C、《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

D、《国际法原则宣言》 E、《新几内亚领土托管协定》

4、平等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主要包括______。()

A、法律上的平等 B、民族、种族平等 C、男女平等 D、政治方面平等 E经济收入平等

5、个人人权包括______。()

A、生存权 B、平等权 C、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

D、自决权 E、在全世界各国的迁徙自由

6、生存权作为首要人权,其内容包括()。

A、人身自由权 B、人身安全权 C、生命权 D、宗教信仰权

7、集体人权主要包括______。()

A、生存权 B、安全权 C、自由权 D、自决权 E、发展权

8、下列选项哪些是个人的经济、社会权利?()

A、财产权 B、休息权 C、社会保障权 D、法律人格权 E、受教育权

9、中国批准并已生效的国际人权保护公约包括()。

A、《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B、《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C、《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 D、《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E、《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10、国际人权保护条约的实施机制主要包括()。A、报告及其审查制度 B、“1503程序”

C、缔约国来文及和解制度 D、个人申诉制度 E、人权法院的诉讼制度、四、名词解释:

1、人权

2、国际人权日

3、国际人权宪章

4、《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5、《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6、集体人权

7、人权的国际保护

8、《欧洲人权公约》

第八章 国际海洋法

一、判断题:

1、外国船舶在领海享有无害通过权。()

2、海峡的宽度不超过沿岸国领海宽度而两岸又属于同一国家时为该沿岸国的领峡,其法律地位与内水相同。()

3、沿海国在其毗连区上享有主权权利。()

4、沿海国在其毗连区内有捕鱼的专属权利。()

5、在行使无害通过权的外国船舶完全不受沿海国法律的管辖。()

6、外国船舶在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有无害通过权。()

7、领海是沿海国的领土构成部分,沿海国有权决定采用什么基线和确定自己的领海宽度,但必须符合海洋法公约的规定。()

8、外国船舶停泊在一国的港口或领海时,受该国的法律管辖,但船内事务仍适用船旗国的法律。()

9、飞机可以通过他国的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

10、《大陆架公约》第6条所规定的“等距离/中间线+特殊情况”规则是公认的习惯国际法规则。()

二、单项选择题:

1、领海的宽度是从领海基线算起()。

A.12海里 B.不超过12海里 C.不少于12海里 D.24海里

2、专属经济区的宽度为从领海的外部界限量起()。A.200海里 B.350海里 C.188海里 D.212海里

3、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其开发资源的主权权利时_______上覆水域的地位。()

A.必然影响 B.应顾及 C.可改变 D.不妨碍

4、依据《海洋法公约》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划界应依据()。A、中间线原则划定 B、等距离原则划定 C、自然延伸原则划定 D、国家间依国际法以协议划定

5、甲国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甲国的船舶在各国管辖以外的某海底进行矿产开采作业时,其活动应遵守国际法的哪一种制度?()A、公海海底的开发制度B、甲国有关海洋采矿的国内法C、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D、公海自由制度

6、在公海上发生船舶碰撞事故时,对船长及船上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应向()提出。

A.被指控人的国籍国 B.受害人国籍国 C.船主国籍国 D.船舶国籍国

7、在公海上,______有权对有从事非法行为嫌疑的船舶进行登临及搜索。()A.军舰 B.国家船舶 C.武装商船 D.警察船

8、任何国家有权在公海的海床上铺设海底电缆及管道,在行使这种权利时,______其他国家现有的电缆及管道。()

A.不应考虑 B.可移动 C.应顾及 D.可拆除

9、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采用_______。()

A.第一开发制 B.平行开发制 C.企业部开发制 D.联合开发制

10、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一般适用_______。()

A.无害通过制 B.过境通行制 C.自由航行制 D.申请通过制

三、多项选择题:

1.各国船舶和飞机在_______可以自由航行和飞越。()

A.领海 B.毗连区 C.专属经济区 D.公海 E.国际海峡 2.船舶在他国_______享有无害通过权。()A.内水 B.领海 C.用于国际航行海峡 D.群岛水域 E.专属经济区 3.下列选项哪些是海洋法关于船舶在公海上航行悬挂船旗的规则?()A.船舶在航行途中,可以根据需要悬挂不同国家的旗帜 B.如果船舶在两个国家注册,则应悬挂两个国家的船旗

C.如果船舶未挂任何船旗.则任何国家的军舰都可以对其行使登临权 D.为航行方便而在航行中不断变换船旗的船舶,可被视为无国籍船舶 4.大陆架划界经常适用的原则有_______。()

A.公平原则 B.平分原则 C.等距离中间线原则 D.自然延伸原则 E.历史权利原则

5.军舰在公海上发现其它船舶有下列哪些嫌疑,可行使登临和检查的权利?()A.从事海盗行为 B.从事未经许可的非法广播 C.无国籍 D.贩毒和贩奴 6.专属经济区的沿海国有义务______。()

A.确定区内生物资源的可捕量 B.确定本国的捕捞能力 C.允许其他国家捕捞可捕量

D.允许其他国家建筑人工岛屿及设施 E.允许各国从专属经济区开始紧追权 7.甲国为沿海国,但从未发表过任何关于大陆架的法律或声明,也从未在大陆架上进行过任何活动。现乙国在甲国不知晓的情况下,在甲毗连区海底进行科研钻探活动。对此,下列判断哪些是不正确的?()A.乙国的行为非法,应立即停止并承担相应责任 B.根据海洋科研自由原则,乙国行为合法

C.乙国行为合法,因为甲国从来没有提出大陆架的主张

D.乙国行为合法,因为甲国从未在大陆架上进行任何活动或有效占领

8.甲国的一个航海航空爱好者组织“碧海蓝天协会”准备进行一次小型飞机“蓝天号”和赛艇“碧海号”的海上联合表演,计划涉及我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对此,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我国的相关法律,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A.“蓝天号”飞行表演如在我国领海上空进行,必须得到我国的允许B.“碧海号”赛艇表演如果在我国领海中进行,必须得到我国的允许 C.“蓝天号”在前往表演空域途中,如果仅仅是以通过为目的,从而飞过我国的领海上空,则无须得到我国的许可 D.“碧海号”在前往表演海域的途中,如果仅仅是以通过为目的,从而穿越我国的领海,则无须得到我国的许可 9.群岛国在其群岛水域内应()。

A.允许外国船舶无害通过 B.允许外国自由捕鱼和开发资源

C.允许外国渔民保持其传统捕鱼权 D.允许外国船舶和飞机在其群岛海道自由地过境通行

10.甲国船东的货轮“欢乐号”(在乙国注册)在丙国港口停泊期间,非丙国籍船员詹某和卡某在船舱内因口角引发斗殴。根据国际法相关规则和实践,下列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A.丙国通常根据詹某或卡某的请求,对该事件进行管辖

B.丙国通常根据该船船长的请求,对该事件进行管辖

C.丙国通常根据甲国驻丙国领事的请求,对该事件进行管辖

D.丙国通常根据乙国驻丙国领事的请求,对该事件进行管辖

四、名词解释:

1、“大炮射程论”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3、内海

4、“历史性海湾”

5、直线基线

6、无害通过权

7、群岛水域

8、毗连区

9、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10、过境通行制

11、专属经济区

12、大陆架

13、“自然延伸原则”

14、等距离中间线原则

15、“方便旗”

16、船旗国专属管辖

17、登临权与紧追权

18、平行开发制

第四篇:教育学分章练习之学生与教师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选择题1.D 2.C 3.A 4.D 5.B 6.C 7.D 8.B 9.C 10.B 11.A 12.C 13.D 14.A 15.B 16.D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

B 现实性 C 特殊性

D 可塑性

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 实践的属性

B 社会的属性 C 自然的属性

D 现实的属性

3.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 动力

B 动机

C 条件

D基础

4.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 认识

B 设计 C 设想

D 安排

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 隐私权

B 人身权 C 名誉权

D 荣誉权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 正常的保护

B 热心的保护 C 一般的保护

D 特别的保护

8.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 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 隐私权决定的 D 名誉权决定的

9.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 隐私权决定的 C 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 荣誉权决定的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 系统化

B 多样化 C 复杂化

D 专门化

1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 学科专业素养

B 教育专业素养 C 品德专业素养

D 职业道德素养

12.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 管理能力

B 控制能力 C 教育能力

D 研究能力

1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 必然要求

B 必然结果 C 心理前提

D 必要保证

14.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 条件

B 任务 C 途径

D 结果

1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由发展

B 自主发展 C 自愿发展

D 自动发展

1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 权利

B 威严 C 权威 D 人格力量

二、填空题1.社会属性 2.关键 3.个体的发展水平4.环境 5.主体 6.主导 7.社会个体 8.社会权利 9.生命健康 10.受他人尊重 11.受教育权 12.专门职业 13.教书育人 14.最大特点 15.向师性 16.基础性 17.教育专业 18.教育理念 19.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20.教育能力 21.语言 22.创造性活动 23.人格特征 24.师生关系 25.授受关系 26.民主平等 27.友好帮助 28.相互促进

1.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 的人。

2.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____ 时期。

3.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 ____之间的矛盾运动。

4.没有活动,没有个体与____ 的相互作用,也就没有个体的发展。

5.学生是学习的____,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6.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____ 的作用。

7.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____,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

8.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____。

9.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____、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10.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____,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11.____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

12.教师职业是一种____,教师是专业人员。

13.我国教师承担着____,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4.教师职业的____ 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5.学生具有____,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16.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____的 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

17.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____ 素养。

18.____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19.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____,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20.____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

21.____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22.教师的研究能力是综合地、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____ 的能力,是对未知事物探索性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

23.教师的____ 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24.____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

2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 的关系。

27.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____ 的关系。

2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 的关系。

三、简答题

1.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第一,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第二,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对中小学生的身份是如何定位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有关法律的相继颁布,初步明确了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从有关涉及学生的法律法规看,对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是从三个层面进行的:第一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个层面,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个层面,中小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因此,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包括哪些?

(1)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5.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6.对教师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应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教师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概念界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在理解教师这一概念时,必须把教师作为一个集合体,从其职业的特性、扮演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职责及与活动对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查。

7.教师职业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职业?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他们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8.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9.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的内容是什么?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哪些?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1.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的品质各有哪些?

喜欢的前五种品质是:(1)热爱、同情、尊重学生;(2)知识广博、肯教人;(3)耐心温和、容易接近;(4)对学生实事求是、严格要求;(5)教学方法好。

不喜欢的前五种品质是:(1)经常骂人、讨厌学生;(2)对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3)上课拖延时间、下课不理学生;(4)偏爱、不公正(5)教学方法枯燥无味

12.教师的教育能力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哪些要求?

(1)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

(2)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3)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4)不仅要善于独白,还要掌握对话艺术;

(5)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谈话做出迅速而有针对性的语言反应;

(6)在对话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完整、准确地表达思想,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13.师生关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4.为什么说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15.为什么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思想和人格上的影响?

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并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

四、论述题 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角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

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

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

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第五篇: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1-4章)配有答案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4章)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启发诱导)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3、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4、朱熹(韩愈)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六步)读书法”。()

6、“博学、审问、审思、明辨、笃行"说的就是“朱熹读书法”(教学活动的五个阶段)。()

7、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8、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9、“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10、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11、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陶行知)。()

1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1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写的。()

14、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克拉夫基)提出的。()

15、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个性)发展。()

16、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1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18、美国教育家加涅(杜威)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

19、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是“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20、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

21、前苏联教育家奥苏伯尔(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

2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进行的方式看,可以把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接受式和发现式)。()

23、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可以“同化”)()

24、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而非掌握多少知识。()

25、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利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那么,“接受式学习”就会是有意义的。()

2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古希腊苏格拉底),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27、维果茨基提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二、单选题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D)(A)《学记》(B)《师说》(C)《颜氏家训》(D)《进学解》

2、提出“敏而好学”思想的教育家是(A)。

(A)孔子(B)韩愈(C)颜之推(D)王夫之

3、《颜氏家训》是由(C)写的教育专著。

(A)孔子(B)朱熹(C)颜之推(D)孟子

4、《学记》提出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是(B)。(A)学思结合(B)“善喻”(C)勤学深思(D)博学求精

5、韩愈提出“尊师重教”是在哪本著作中(C)。

(A)智力(B)情感(C)意志(D)兴趣

5、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必须具备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它们是(ABCD)。(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B)以高速度进行教学(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D)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可以把学习分成(AD)。(A)有意义学习(B)接受式学习(C)发现式学习(D)机械学习

7、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以学生为中心(B)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D)提倡意义学习

8、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包括(AC)。

(A)教学方法最优化(B)教学资源最优化(C)教学形式最优化(D)教学内容最优

9、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ABC)。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感觉领域

10、斯腾伯格提出了(AB)。

(A)三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数理智力理论

第二章 教师

一、判断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2、“传道、授业、解惑”(身正垂范)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3、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联合国1966年明确)()

4、在教师教育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学习”(“基本课程+案例学习+实践反思”)的模式是造就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5、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3个方面,条件性知识)。()

6、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7、职初教师指的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一般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以默会知识(原理知识)为主。()

8、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9、微格教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事前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漏了反馈评价)、修改教案。()

10、微格教学和听课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1、课堂教学理论一直遵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条是以杜威、布鲁纳等人为代表的“接受式教学”理论体系,另一条是以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为代表的“活动式教学”理论体系。(反了)()

12、对反思教学,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简要的公式:“实践+发思=经验”。(经验+反思=成长)()

13、问题筛选是对教育教学中一些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的选择过程。()

14、活动式教学十分强调外在动机(内在动机)。()

二、单选题

1、最早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化概念的是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小组,时间是(C)。(A)1966年(B)1983年(C)1986年(D)1999年

2、(C)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

(A)条件性知识(B)理论性知识(C)本体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

3、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A)。

(A)条件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综合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

4、造成教师学历层次与整体能力脱节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A)。

(A)实践性知识(B)工具性知识(C)整合性知识(D)技术性知识

5、专家型教师,他们以哪种知识为主(C)。

(A)明确知识(B)案例知识(C)策略知识(D)默会知识

6、(A)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A)实践性知识(B)本体性知识(C)理论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

9、人的需要说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提出的。P97()

10、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和一起成长的过程。()

11、“向学生学习”是因为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得他们获得了新知识的话语权。()

二、单选题

1、学生正确的道德态度应是,首先要学会(D)。

(A)对学校的责任感(B)对社会的责任感(C)对家庭的责任感(D)对自己的责任感

2、(D)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A)记忆(B)想象(C)实践(D)感知

3、在个性特征上表现为:自信心强,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反抗意识和自我意识,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需要,对不愉快有更大的耐心,情绪表现广泛,这样的学生被称为(B)。

(A)好学生(B)有争议的学生(C)另类学生(D)普通学生

4、关心属于(D)。

(A)尊重需要(B)认知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

5、人具有巨大的潜能,研究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多少的大脑功能(B)。(A)30%(B)10%(C)20%(D)40%

6、美国学者布莱克斯特等人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是(C)。(A)左脑革命(B)右脑革命(C)全脑革命(D)计算机革命

7、美国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A),后者为教师倾听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A)后喻文化(B)思想文化(C)历史文化(D)文化差异

8、美国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把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倘若对教师在很多方面要向学生学习这一现象进行归类,应属于(C)。

(A)前喻文化(B)并喻文化(C)后喻文化(D)反喻文化

三、多选题

1、情感对认知发展起(BCD)。P87(A)组织作用(B)诱导作用(C)驱动作用(D)调节作用

2、信息素养包括(ABD)。P90(A)文化素养(B)信息意识(C)信息态度(D)信息技能

3、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包括(ABC)。

(A)道德常识(B)道德态度(C)道德行为表现(D)道德品德

4、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ABD)。P88(A)能力(B)气质(C)特长(D)性格

5、马斯洛认为心理需要包括(ACD)。

(A)认知需要(B)理解需要(C)审美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第四章 学习

一、判断题

1、学习者要有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的变化,才能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内在变化,难以直接发现)(×)

2、对于认知心理学家来说,行为变化只是用来推测学习是否发生的外部指标。这种行为指标有时能反映学习,有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学习。(√)

3、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行为变化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内部的能力和倾向发生了变化。所以认知心理学家主张用能力或倾向的变化来定义学习。(√)

4、从方法论上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研究学习时坚持研究施加的剌激(S)和机体的反应(R)之间的关系,其公式为S-R。()

5、认知心理学家坚持通过观察外部的S与R的变化来推测内部的变化(以O代表),其公式是S-O-R。O也称中间变量,包括能力和倾向。所以能力和倾向作为两个中间变量,它们既是学习的结果,又是导致个体行为或反应变化的原因。()

6、“学习”的要点主要有:(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2)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3)主体的变化

一词来描述这种大块知识的表征和贮存。

(A)知识团(B)统觉(C)图式(D)统合

5、(D)不是项目学习的主要特征。

(A)中心性:项目是课程的中心,而不是课程的外围

(B)驱动问题:项目的焦点是基于一门或多门学科中心概念的本质问题(C)建构性的调查:项目活动必须使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D)接受性:以教师提供指导为主

6、“学者怎么搞科学研究”属于(B)。

(A)明确知识(B)默会知识(C)直接知识(D)间接知识 7、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C)在其论著中提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将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

(A)亚当斯(B)尼采(C)波兰尼(D)费希特

8、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化的途径是(B)。

(A)言传(B)内化(C)外显(D)意会

9、倾向于通过从事一些与积极主动有关的活动,如讨论、解释等来更好保持和理解信息的学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A)

(A)积极主动型(B)深思熟虑型(C)感觉型(D)循序渐进型

10、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定向或偏好,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内容的学习者是属于(B)学习风格。

(A)直觉型(B)感觉型(C)语言表达型(D)总体统揽型

11、(C)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A)视觉型(B)语言表达型(C)直觉型(D)感觉型

12、具有较好的社会定向,在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C)类型。

(A)冲动型(B)场独立型(C)场依存型(D)分析型 13、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C)在其论著中提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将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

(A)亚当斯(B)尼采(C)波兰尼(D)费希特

14、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人脑中以(A)表征形式来表示。

(A)产生式(B)命题(C)表象(D)线性序列

15、学徒制度的优点有(D)。

(A)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

(B)这种培训只限于小范围地教,小范围地学,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C)由于受到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D)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默会知识,它们很难转化为明确知识

三、多选题

1、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的要素包括(BCD)。(A)教育者(B)学习者(C)刺激情境(D)反应

2、一般认为学生的交往存在哪几种基本形式(BCD)。

(A)群体(B)个体(C)合作(D)竞争

3、课堂教学中的合作需要具有以下基础(ABCD)。

(A)有一个共同目标(B)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C)有一定条件(D)有较好的配合行动

4、“学习”的要点主要有(ABC)。

(A)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B)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

(C)主体的变化是由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D)主体的变化包含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5、活动学习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ABC)。

(A)30-35人(B)45-50人(C)50-54人(D)55-60人

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A)。P158(A)主导作用(B)中心作用(C)决定作用(D)重要作用

3、教学相长的意思是(D)。P161(A)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B)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提高的过程(C)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提高的过程(D)《学记》中提出,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

4、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中,第二层级的主成分以(B)为主要标志。P162(A)记忆因素(B)理解因素(C)判断因素(D)应用因素

5、有目的引起新问题情境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介入,这样的教学是(C)。P164(A)解释性理解水平教学(B)记忆水平教学(C)探究性理解水平教学(D)开放性转换教学

6、(C)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P165(A)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C)教学模式(D)教学评价

7、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B)。P165(A)理论体系(B)策略体系(C)中介体系(D)实践体系

8、角色扮演模式是基于谁的实验以及主张提出来的(B)。P175(A)塔巴(B)F.谢夫特和G.谢夫特(C)萨奇曼(D)马夏拉斯和考克斯

9、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其中程序教学模式最为典型,如(A)提出的直线式经典教学程序,其流程为“解释——问题——解答——确认”。P180(A)斯金纳(B)克劳福德(C)凯(D)萨其曼

10、凯程序属于哪一种教学模式(D)。P181(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三、多选题

1、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C)。P146-147(A)对象不同(B)范畴不同、方法不同(C)侧重点不同、来源不同(D)内容不同、形式不同

2、构成教学的动态要素包括(ABD)。P147(A)教师(B)学生(C)教学环境(D)心理环境

3、在下列教师必备的各项素养中,对教学成效有显著影响的是(ABCD)。P148-149(A)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B)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C)教师的一般能力(D)教师的特殊能力

4、学生是发展性主体,是指(ABD)。P159-160(A)学生是教学的对象(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C)学生是教师控制的对象(D)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5、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目标包括(AB)。P164(A)说明性理解(B)封闭性转换(C)探究性理解(D)开放性转换

6、教学模式的功能有(ABC)。P168(A)构造功能(B)启发功能(C)推断功能(D)综合功能

第六章 课堂交往

一、判断题

1、课堂交往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的过程。()P183

2、课堂当中师生、生生之间多维度的交往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P185

3、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是一个基于教师批评学生的频率分析的模型。()P189

4、人种志研究不太强调一系列的具体程序,它是各种研究方法整合的过程。()P193

5、教师对学生寄予高的期望,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P206

6、要想使学生不断进步,教师就应对其寄予高期望。()P209

7、积极的教师期望就是对所有学生都抱有同样的高期望。()P209

9、课堂提问的作用是(ABCD)。P215(A)调整教学计划、步骤和策略(B)诊断学生的学习(C)提供教学反馈(D)改进教学目标

第七章 课程

一、判断题

1、课程定义因研究者或实践者在其课程思考和工作中对概念的使用而有所不同,因此,没有超出特定的研究、论文、看法或值得讨论的政策文件等背景之外的特殊地给课程下定义的方式。()P226

2、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P226

3、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安排作为课程的主要特征,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上,而不是放在学生实际的体验上。()P227

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一定义容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P227

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课程观极大地体现了对隐性课程的关注。()P227

6、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在实践中很难实行。此外,即便从理论上讲,这种课程定义也过于宽泛,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容进来,以致对课程的研究无从入手。()P228

7、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即活动”的课程本质的体现。()P232

8、课程的功能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培养人。()P233

9、“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了目的、目标、学习活动对课程组织的作用。()P235

10、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经常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因为强调个别发展,课程的组织形式自然就强调要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P237

1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典型的例证就是“活动—经验”设计。()P237

12、“活动—经验”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在目标确立、活动实施等方面的合作计划。()P238

13、分科课程,通常又称为科目课程,有不少人把它称为学科课程。()P240

14、一般来说,活动课程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P240

15、科学主义课程评价者注重定量的分析,而人文主义课程评价者注重定性的分析。()P254

16、形成性评价目的是要提供证据以便确定如何修订课程计划,而不是评定课程计划的优良程度。()P255

二、单选题

1、(B)是作为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与手段等而存在的,它反映学校教育的有目的的计划及其展开过程。P224(A)教学(B)课程(C)评价(D)学校规划

2、我国周代以什么为课程(A)。P224(A)《六艺》(B)《春秋》(C)《中庸》(D)《论语》

3、有观点认为,我国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种观点将课程视为(A)。P226(A)课程即教学科目(B)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C)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D)课程即学习经验

4、一些学者认为,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这种定义的本质是认为(C)。P227(A)课程即教学科目(B)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C)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D)课程即社会改造

5、课程是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这种思想导致了(C)观点的产生。P233(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文化

6、“活动—经验”设计属于哪种课程设计模式(A)。P237(A)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B)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D)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7、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课程论的繁荣,课程设计模式也日益发展起来。生活领域设计始于20年代末期,它是一种(A),围绕生活领域重新组织传统的题材。P239(A)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B)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C)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D)大范围设计

8、从课程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以下那种课程的历史最为久远(A)。P240

1(B)评价对象集中在教学领域,尤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上(C)不仅仅重视数量形式表示的评价结果

(D)评价对象由原先的被动体变成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

2、最早提出教育评价概念的的人是(A)。P264(A)泰勒(B)艾钦(C)杜威(D)古巴

3、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使评价对象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C)。P267(A)导向功能(B)教育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

4、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价值观是(A)P271(A)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B)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C)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D)知识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5、不通过定量计算的方法,而是采用定性描述、解释的方法作出的价值判断属于(D)。P278(A)动态评价(B)静态评价(C)效用评价(D)定性评价

6、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具有客观性强、真实性强、要求严格特点的评价是(A)。P279(A)他人评价(B)自我评价(C)静态评价(D)动态评价

7、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属于(B)。P280(A)总结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相对评价

8、对刚进学校的职初教师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师范院校中原有的教师基础和实践经验,这种评价是(B)。(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

9、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属于(C)。P280(A)总结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过程性评价(D)相对评价

10、标准参照评价是一种什么评价(B)。P281(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整体评价(D)形成性评价

11、常模参照评价主要依据是(B)。P282(A)教育目标(B)正态分布理论(C)教育过程(D)教育结果

12、心理测验一般属于(D)。P282(A)目标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达成度评价(D)常摸参照评价

13、主要用来作鉴定的评价是(A)。P282(A)目标参照评价(B)他人评价(C)定量评价(D)常模参照评价

14、另类评价又称(C)。P283(A)个体内差异评价(B)常模参照标准评价(C)真实性评价(D)单项评价

三、多选题

1、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ABC)。P266-268(A)教育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研究功能

2、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故教育评价强调(ABC)等功能。P269(A)改进(B)激励(C)导向(D)选拔(E)鉴定

3、综观历史,有如下几种教育价值观,它们分别是(ABC)P270(A)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B)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C)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价值观(D)形而上学的教育价值观

4、传统评价的弊端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BC)。P274-276(A)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B)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单一化、片面化(C)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极端狭隘化(D)教育评价没有能够反映学生的行为结果

5、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主要表现在(ABE)。P274-276(A)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B)片面强调知识的价值,忽视学生的主体价值

(C)过分强调诊断性评价(D)过分强调形成性评价(E)主要用于鉴定、选拔学生

6、另类评价包括(AB)。

(A)实作评价(B)卷宗评价(C)个体评价(D)自我评价

7、根据档案袋的不同功能,档案袋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BCDE)。P289(A)理想型(B)展示型(C)文件型(D)评价型(E)课堂型

3(B)可以将数据转换为可理解的知识

(C)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不同媒体的内容进行处理(D)用户操作媒体的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信息转换的媒体

4、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ACD)。P304(A)虚拟性(B)情感性(C)开放性(D)创造性

5、信息系统中的人包括(ABC)。P316(A)信息系统开发者(B)信息系统管理者(C)信息系统使用者(D)信息系统得益者

6、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称为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通常包括(ABC)。P324(A)网络环境资源(B)网络信息资源(C)网络人力资源(D)网络物力资源

下载上海教育学概论分章练习1-4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教育学概论分章练习1-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法分章练习6

    [经济法] 2009年资产评估师_经济法测验试题分章练-06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唯一主体,代表国家行使国有土地所有权。 A.财政部 B.国有资产监督......

    教育学分章5模拟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D 3.D 4.C 5.A 二、填空韪 1.个体与环境 2.独立意志 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4.未成年公民 5.受教育权 6.专门 7.专业素养 8.教育专业素养 9.专业人员......

    教育学概论

    《教育学概论》第04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是: A、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 B、旧式......

    2009高等教育学分章习题(5-10)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大学生心血管机能指标的是。 A.脉博 B.血压 C.肺活量D.心率 2. 大学生身体素质包括个方面。 A.3 B.4 C.5 D.6 3. 大学生生理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上海教师证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1[小编推荐]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

    2010年上海教师资格证书《教育学概论》讲义[精选]

    教育学概论 讲义(上海教师资格培训材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关于对教育的理解: 1、《学记》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2、卢梭认......

    教育学概论重点

    教育学概论重点 一、教育重点: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二......

    证券基础知识分章练习第二章 股票

    第二章 股票 一、单项选择题 1、股票最基本的特征是。 A.参与性 B.流动性 C.收益性 D.永久性 2、下面关于股票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股票是综合权利证券 B.股票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