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新闻2

时间:2019-05-15 10:1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所理解的新闻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所理解的新闻2》。

第一篇:我所理解的新闻2

我所理解的新闻学——理论篇之导论

写在前面的话:

在这样举国沸腾的日子里,还是有很多同学找我问复习的问题,可见大家学习热情之高。很多人已经着手在复习专业课了,这是件好事。但我发现,不少同学问的问题都不对头,方向、大略、细节、方法都是不着边际的。这样下去,势必缘木求鱼。于是我找时间写了点具体的东西,贴在这里,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些帮助。若有写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也欢迎跟贴提问。最后要强调说明的一点是,请大家不要再发站内信息了,太多了我实在是看不过来,不能一一回复。且很多问题是有共性的,请大家跟在帖子后面吧,我也可以集中回答,此外很多论坛里的好心人也会帮忙的。请大家体谅!

这次写写理论。理论部分放在了最后,且打算说得详细一些。

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因为理论在一门学科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最关键,最难懂,同时也最容易出问题,对于那些报考理论方向的同学而言尤为如此——多少人辛苦一年到头栽在几句话甚至几个词上!这方面的学习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里,我计划以高教版的《新闻理论教程》为蓝本,逐章逐节地给大家梳理一遍,力求把一些深奥的东西说浅易,把一些枯燥的东西说生动,把一些晦涩的东西说明白,以便于大家理解和识记。如果本科时学习过这本书,可以看一下我的框架和观点。下面首先进入的是导论部分。

08年招新闻理论研究生复试的时候,有个同学被问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考新闻理论?”那孩子憋了半天无言以对。我在旁边看着干着急:这个问题至少有一万字的答案!如果你不能中规中矩地答出“在新闻学的学科体系中,新闻理论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回答新闻学的根本问题,是新闻学自成体系的主要标志,对本学科体系中的其他学科起统领作用”,那么你至少要说出“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的灵魂”;如果你不能这样文绉绉地用“灵魂”表达,那么你至少应该明白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的指导性;如果你嫌这样的词太“官方化”,那么你也可以选择用“道”和“术”的关系来形容;如果你紧张得忘了说理论和其他学科的关系,那么你还可以从内涵谈起——新闻理论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论;如果你不愿意说内涵,那你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论述新闻理论属于大众传播的控制研究范畴;如果你觉得说传播学有点偏题,那么你可以干脆背一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是研究方法也是指导思想,更是学习重点,完了一扣题就行了„„总之,种种种种,最后,这位同学思考良久,答了什么呢?Ta说:“因为,因为我比较笨„„适合学新闻理论„„”在场的新闻理论的导

师们全体崩溃。

最后我得出了结论:这位同学在看书的时候,一定把导论这一章跳过去了。倘若Ta前一年参加考试,恐怕也未必能答得出“报刊的四种理论”。上文提到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在导论中找到。上学期我调查了一下,原来很多人读书时都不看导论的,这个习惯不太好,好比看人不看脸一样,形容起来就抓不住要领。若是问“XX这人长得怎么样?”不看导论,你就会说:“嗯,还不错,腿很粗„„”之类。远不及人家看了脸之后说的“剑眉虎目”来得准确传神。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新闻理论这张“脸”上都写了什么。

首先是我们对新闻学的基本认识,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体现在新闻学的概念中:“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知识点,新闻学的概念是必须要掌握的,这个定义作为名词解释曾多次在原题中出现。关于分类,一般意义上是分为三部分: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实用新闻学。最后一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业务。昨天还有个同学在帖子里问我,是不是初试涉及不到业务内容,如果他明白新闻学这三部分基本框架,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了。研究方法也是一句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结合我国新闻工作的实际,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这句话牢牢地记住,答论述题的时候会经常

用到。

有时候我们看一些概念,答一些的题的时候,总觉得有的内容是交叉的,既属于理论又属于业务,比如新闻选择。这不奇怪,因为新闻理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理论包括基础理论部分和应用理论部分。基础理论研究信息、新闻、新闻活动、舆论、宣传等基本概念,研究新闻事业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新闻事业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关系。应用理论研究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广播业务、电视业务、广告业务、新闻事业的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现代化传播手段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学、新闻广告学、新闻经营管理学和传播技术等分支学科。狭义的新闻理论就是指基础理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是新闻理论中两个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的组成部分。应用理论直接来源于新闻实践,它的研究对象具体,所以很多人感兴趣;基础理论比较抽象,概括性强,大家一般都对此不感冒。我们说,基础理论是在对具体业务活动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进行理论的概括。其实这一点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既然理论研究的是规律,那么哪一个行业没有规律呢?好比中医,最初摸索医术的时候,看病无非是千次万次地看看、听听、聊聊,再把把脉,后来上升为理论,才有了“望、闻、问、切”。新闻也是如此。所以,业务在广义上讲,当然也属于理论。

这样,理论的学科地位和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小而言之,它是告诉你怎么走的问题;大而言之,它是告诉你往哪个方向走的问题。不学理论的话,是一定要走弯路的。举个例子,新闻的客观性听起来好像谁都懂,但在采访现场,一些年轻的记者往往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提问题带有明显的偏颇色彩。或同情,或嫌恶,甚至直接跳出来表态。我记得《新闻调查》有一期节目叫《农民连续自杀调查》,讲的是陕西省某地几名乡干部在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时执法简单粗暴,致使三名男村民几天之内连续自杀的事情。其中有一个自杀的农民才31岁,撇下年轻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孩子。在采访中,面对一个刚失去丈夫的农家妇女,记者劈头就问:“XX走了以后家里的生活怎么办?”对方当即悲从中来,泪落不止。表面看来,这样做出来的片子,刺激成功了,气氛到位了,悲剧效果加强了,观众同情心也被挑动了,但实际上于新闻调查节目本身并无益处。从业务角度分析,一是提问本身强调了过多的主观因素,使被采访对象接下来所述内容的可信性大大降低,不利于下一步调查的进行。毕竟新闻类节目强调的是“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用眼泪说话”;二是从节奏上看,这种拉家常式的、毫无针对性的提问也使同期声显得繁冗拖沓。就算这是镜头前采访时必要的沟通,那么成片的时候也应该剪掉。我们都知道,当事人同期声的选用,应当以点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为第一原则,而不是急于借此表情达意。而从理论上来说,是那个年轻的记者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客观性。这还只是小的问题,一旦出现方向上的大错误,就会立刻断送一个记者的职业生命,我这并非危言耸听。为什么要学理论?为这个就得学好理论。

很多同学,上学的时候看过几本国外的书,读过一些论文,就天天把新闻自由、人民性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其实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做起学问来,是非常危险的,就考研而言,复试时也极容易被刷掉。现在我来讲一下这个问题。新闻理论的另外一个分类标准是按思想体系,分为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和资产阶级新闻理论。有的同学一听到这些就会很反感,觉得学术和政治靠得太近很无聊。那么我来告诉你,政治在新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是回避不掉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就是政治。这话有它的理论依据,新闻学术研究是研究主体观察、分析、认识和表述新闻现象的本质及新闻活动的规律并宣传其研究成果的一种社会意识活动,无论是其主体、客体还是研究成果,无不具有政治倾向性,最明显的例

子就是新闻政策。

此外,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都会对新闻传播事业和新闻学的研究有直接的影响,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和资产阶级新闻理论两种新闻理论各自反映本阶级对新闻事业的要求、看法,形成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这方面的专著。我用通俗一点的方式来解释,就是在我们国家现有的体制和环境下,必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好比泡茶,泡红茶用白瓷杯,泡绿茶用玻璃被,泡乌龙茶用紫砂壶。为什么?就因为茶的性质不同。但另一方面,它们都是茶,有茶的共性;同理,由于新闻事业具有社会性和继承性,又使新闻理论作为人类的共同智慧,在一些方面表现出共同性,即有共同的概念和相近的学术观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论坛里面有专贴,主要包括喉舌观、党性观、真实观、效益观、自由观等几个方面,后面还要提到,不在这里细讲了,但是你们要加以重视,马列毛邓江胡的新闻思想都要一一整理,做到心中有数,不然,上了考场看到“五个根底”那样的题就会瞠目结舌。我在这里特别补充的是,今年的6月20日,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时在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关于“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的观点,关于“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观点,关于“事实说话”、“典型说话”、“数字说话”的观点等等,非常非常重要,建议你们百度原文看一看。下面我来说一下那本非常有代表性的西方新闻理论著作——《报刊的四种理论》。

先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名词解释,曾经难住了不少考生(估计都是不喜欢看导论的)。参考答案如下:“《报刊的四种理论》是1956年由美国学者韦尔伯•施拉姆、弗雷德•西伯特和西奥多•彼德森共同撰写的,该书共论述了新闻媒介的四种理论模式,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模式。学界公认,此书开了比较新闻学之先河,以其鲜明夺目的标题填补了大众传播文献的空白,揭示了新闻媒介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被西方新闻学界奉为新闻理论研究的经典。”08年初刚刚出了新的译本,书名改为《传媒的四种理论》,非常不错,严谨了许多。

首先要说的是集权主义理论(authori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这个词汇在新的译本中改为威权主义。日后大家在看一些著作的时候要记得,集权主义、极权主义和威权主义这三个词始终存在着词义上的混淆与交叉使用,要注意辨析。这一理论的研究者赛伯特认为,集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它是西欧封建社会文艺复兴后期的产物。在 16 世纪到 19 世纪之间流行于东西方各封建专制国家,成为国家报刊控制制度的理论基础。它视报纸为政府的一项特权,强调报纸的报道言论须支持政府、维护安定,反对言论多样性和多元化拥护新闻检查。

第二是自由主义理论(libertarian theory of the press),在新的译本中被称为“自由至上主义”,是以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自由主义思想为源头,对人类理性的力量深信不疑,坚持个人的重要性,坚持包括言论和出版和新闻自由在内的天赋人权的思想。根据自由主义的传媒理论,大众传媒的作用主要有提供信息、提供娱乐、传播播广告为经济服务和监督政府。随着自由主义理论作为主导思想的地位在西方国家的确立,自由主义新闻业理论在这些重要问题上的观念,化为一些基本的操作原则。“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该理论的基本原则。

第三种理论是取代了自由主义理论的社会责任理论(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of the press),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它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并主张政府对传播媒介进行干预。该理论是根植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土壤之中的,不能摆脱与实际脱节的困境。最后是苏维埃理论(Soviet Communist theory of the press),施拉姆按其自身的理解,对苏联的传媒理论及传媒体制进行了一番阐述,尤其强调了美苏之间的差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仔细读一读原著,一定会有收获。不读原著的同学也要仔细看一看导论中的介绍,一定要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对

后面章节乃至新闻史的学习都有益处。

关于导论这部分,最后一个知识点是新闻理论研究的总目标。这句话也要像记自己的名字那样烂熟于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媒介经营和管理体制,在保证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求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句话也是论述题答案的高频句子,背熟了,理论的大框

架你也基本清楚了。

最后扣一下题,说一说开头的问题要怎么回答。其实,无论你具体词句用什么,至少要答出下面三个层次来:第一,新闻理论怎么怎么样;第二,你自身的条件(说优势!!)怎么怎么样;第三,综上所述,你和新闻理论的关系会怎么怎么样。这样的逻辑才是一个差不多的回答。唉,现在想起来那孩子的样子我还很生气,不仅仅是紧张的问题。导论部分就

说到这里,下次写第一章——《新闻》。

第二篇:我所理解的鲁迅

《 野草 》的 力 量——我所理解的鲁迅

从小学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大学,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语文课本中不可或缺的经典篇目。几乎是从小学开始,语文课本中就开始出现鲁迅先生的作品了,并且几乎每篇都要背诵。而在当时看来,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免是有些晦涩难懂的。那时的我总把鲁迅先生想象成是一位严肃的“钢铁战士”,就好像是主旋律影片中的硬汉,举着投枪,一往无前、无所畏惧,战斗就是他生存的全部意义和寄托。

现在的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我便重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其中的《题辞》让我惊讶地发现文字又显示出新的意味:穿过文字,我可以看到一个不同于以往斗士形象的一个真实的鲁迅。

在《野草》中,我最偏爱的是《好的故事》。这是一篇相对轻松的片断,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篇幅并不长。但是鲁迅先生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我们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这是鲁迅先生关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这些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现实感慨,是鲁迅先生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的深沉艺术思索,他以精美的文字呈现了出来。

《好的故事》描绘的景物虽美,但总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中学时学过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记忆深刻的是《社戏》,对其中描绘的浙江农村的风景心向往之。因为那代表了一种单纯的美好。而同样是描绘水乡的景色,《好的故事》中的景物就闪现出一种诡异的色彩。在水波荡漾中,一切都是不真实的。这其中,“昏沉的夜”即是鲁迅所生存的黑暗现实的象征;而“美的人和美的事”则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绝望反抗心境之下,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与抒写。

在阅读《野草》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鲁迅的真实。他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战斗符号,不是一个从躯体甚至到心灵都用金属包裹起来的“铁人”。他只是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他也有脆弱的时候,他也有想要找一个温暖的港湾休憩的时候,他也有着我们普通人都有的情感与困惑,他的情感甚至比常人更加敏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受到伤害。他也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向往着美好而自由的生活,可是现实的黑暗却往往让他不能自己,他只能选择投入到战斗当中去,为自己而战,为家而战,为了所有的我们而战。

在《野草》中,我总能感受到自己随着鲁迅感情的汹涌的波涛沉浮却无法看清这汹涌的波涛中到底包含了多少情感。我可以体会到波涛一次又一次重重地拍打在沙滩上,却无法掌握自己的方向,身不由己地在黑暗中期待曙光。

幸运地是,鲁迅终于走出了死亡的阴影,穿越坟墓重获新生。我们终于又看到那个嬉笑怒骂、充满坚定信念的鲁迅。许广平的出现是帮助鲁迅走出绝望的一盏灯,但更重要的是,鲁迅心中的那盏希望之灯,虽然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洗礼,但是始终都没有熄灭!

第三篇:我所鲁迅的理解

在中国作家里面,从系统的学校教育中,接触最多的莫过鲁迅,从初中时的《一件小事》、《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到高中时的《友邦惊诧论》、《论费厄泼赖应该缓刑》、《祝福》、《孔乙己》等等,可以列出一长串的文章。这些作品,每一篇都是学习的重点,老师会从中心思想到每段、每层甚至每句话,都要分析出个子丑寅卯。因此,在做学生的经历中,对鲁迅是又爱

又恨,爱的是他思想睿智、笔锋的犀利,恨他句句皆警语,考试时疲于背诵还总是顾此失彼。及至从学校那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中解脱,真正从欣赏理解的角度去拜读鲁迅的文章,才渐渐有了新的看法。以前读鲁迅的文章,尤其是杂文,在头脑中可以给鲁迅画一幅形象非常鲜明的素描,用文字简单概括一下:一张棱角鲜明的瘦脸,傲然上翘的八字胡,加上一头倔强的如钢针的头发,其中最突出的还是他那双洞穿一切的眼睛,似乎能看穿“藏在皮袍下的国民的劣根性来”,俨然愤世嫉俗,睚眦必报的倔老头的网形象(虽然并不知道那时他是否年老,印象中却是如此)。现在已为人师的我,看过的书多了,思想也多少成熟了一些,再回过头去看鲁迅的作品,渐渐看出了一点别样的味道;在他那冷傲耿直的外表下,藏的是一颗火热、真挚、充满伟大情感的心灵。因此,在早期对他的肖像画中,作家的眼神中又多了一些柔和、深沉的底蕴。在鲁迅谈他弃医从文的根由时,曾谈到写文章是为了“揭示病痛,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我想,这句话应该是他创作小说,塑造形象的一个主要动因。在鲁迅的诸多小说中,不管作家出现在文章中与否,给人的感觉却是作家的笔调或作品中的“我”的语言是冷峻的、客观的、不介入个人情感的,如《祝福》、《孔乙己》、《阿q正传》、《药》等等。但在冷峻的背后,却是作家(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深沉炽热的情感。仅从鲁迅小说所塑造的一些主要形象中来分析作家情感的表现。姑且将他小说中的形象分成三类加以浅析。第一类便是彻底否定。对这一类,作家极写虚伪、冷酷、麻木不仁。这类人正是当时社会上真正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药》中的康大叔等,这些人物是封建制度的支柱,彻底暴露了当时国民的劣根性,是应该被根除的。鲁四老爷一味遵循古制,恪守封建观念,才造成祥林嫂的最终死亡,他和众多帮凶一起,制造了祥林嫂的悲剧,四铭和高尔础是伪君子的代表,好女色而又欲盖弥彰,十足的无赖,满口的仁义道德,又满脑子邪门歪道。第二类是既愤恨又同情。孔乙已,一个深受封建科学制度毒害而又不觉醒的知识分子,从“窃书事件”、“茴字的几种写法”中可见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已深入其骨髓,而他又是善良的、无辜的,正如此,才更能体现封建社会对他的毒害;阿q是可怜的,又是可悲的、可爱的人,他是中国当时大多数农民的代表,他的性格矛盾对立,诸如:既是革命的,又是保守的;既是单纯的,又是无赖的;既是慷慨的,又是自私的等等。在这种种矛盾之中,我们也看到了鲁迅对当时农民的深刻认识。华老柱,一个本份的小老板,一个慈爱的父亲,却也是一个愚昧的不觉悟者,他可以用沾满革命者鲜血的馒头试图医治儿子的痨病,真是可悲可叹。存在于这些人物身上的缺点,作家把他解释出来,希望能被治愈。第三类主要是寄予作者深切的同情和爱,如祥林嫂、魏连殳、夏瑜等等,在祥林嫂身上,作家主要是对封建社会下层女性的同情,以及对造成弱者不幸的控诉。而魏连殳是虽有些觉悟但最终不能挣脱黑暗势力被罪恶的旧社会所吞没的“孤独者”。夏瑜是作者笔下的一个孤独的革命者形象,他独自奋斗去唤醒民众的觉醒,但最终还是成为痨病患者的一味“药引子”!这正源于作家深刻的爱,他才把这些人物完完全全地摆在读者的面前,不需要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描绘,而在他的字里行间却始终传达着一种让人心痛的感觉。在这些人物的身上,作家也注意去表现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足。如祥林嫂的迷信,夏瑜斗争的孤独等等。以上只是单借几部作品中的人物来看鲁迅的情感,只是为了说明鲁迅是人,而不是神,是一个情感丰富有爱有恨的人,用他的诗中的两句作为结语:“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第四篇:我所理解的小康社会

我所理解的小康社会

在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国力日渐增强的今天,我想说我们小康社会又进一步啦!那么我所理解的小康社会是我们的贫富差距不再那么的大,中华儿女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青年人不再为就业而发愁、中年人不再为温饱而东奔西跑远离家乡打工生存、老年人不再为看病发难,也不用独守着一个家盼望着子女的归来等一些社会问题,我所想的小康社会是全民族全中国的大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画面。

《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古代我们对小康社会要求的很简单,不复杂,其实很好实现但因为战争因为社会制度想要这样也是不易获得的,那个时代男耕女织也是一种幸福。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我所想的小康和古人相比其实也差不多,只不过时代在变化,今天我们随着时代的变化对小康也有了不一样的要求,现在对小康的要求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其实这正是我心中所想,我很喜欢这样的小康的到来。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想要的生活环境有过憧憬和畅想,那么我就希望我身边的人幸福,真正的实现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运》所谓的“大同”社会的原型是夏代以前的原始社会,通过对原始共产制社会的美化,展示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美丽画卷,从而,“大同”的理想社会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再追求的最终目标。在今天我依旧希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们邻里邻居相亲相爱,希望我们的国家社会发展更加进步,人人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奋斗,我们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人人都有自己想法的表达权,九年义务教育也会更加进步,我们每个社会存在的主体都能过着充实幸福的生活。当我们不再愁衣食住行,闲暇时间可以去祖国的山川大河看看美丽风景,散散心、放放松时那就是我所想的小康社会。小康社会靠我每个人的努力建设,让我们都为小康社会得到贡献一点自己的微薄力量吧!

第五篇:我所理解的毛泽东思想

我所理解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从毛泽东思想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毛泽东思想是实践的成果,不是纯粹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近现代时期,中国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大革命等改革运动中,中国人民逐渐意识到单单从器物、制度、文化是改变不了中国的。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春风吹到中国时,思想觉悟的中国人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中国的国情毕竟和外国不同,所以我们迫切地需要联系自己的实际制定出符合我们国情的思想指导。这是我关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原因中的重点理解。与此同时,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段曲折的史诗,是凝聚了无数革命前辈的智慧与血汗的劳动成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长征,而军队中的错误领导给红军带来了更为严重的损失,这时的革命者还没有成熟,他们迫切地需要一个正确的思想的来指导。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此中国共产党便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开始伟大的革命征程。但是,毛泽东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毛泽东和革命前辈们在战争中根据中国实际国情不断修复、补充起来的。在毛泽东思想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辉煌的战绩。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等人没有就此放松,而是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相继提出了三大改造、人民民主专政等切合实际的理论,逐步把中国引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虽然后期毛泽东本人以及党内有关人士由于思想过于急进而产生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的错误指导思想,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功大于过。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对待毛泽东思想,应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一方面,我们要铭记毛泽东思想为我们的祖国,甚至于世界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记得学习精华,不断地完善不足。

对于毛泽东思想,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俄国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根据国情采取了城市包围城市的作战方针,并取得了胜利。但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这个尝试时却遭遇了失败,几个大城市被国民党占领,革命力量在不断削弱。这时毛泽东等人果断放弃了城市包围城市的作战方针,转而向农村包围城市策略。这是根据中国实际国情作出的明智判断,可以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完善补充,是中国共产党的敢于挑战权威的创新之举。一个国家但凡要立于世界,创新是并不可少的。纵观当代中国,国人的创新意识不断削弱,我们更多地是模仿、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诺贝尔奖从没有地道的中国人问津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示。我想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起创新意识,在生活中敢于挑战权威,刻苦钻研,为我们的民族、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下载我所理解的新闻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所理解的新闻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所理解的市场营销

    我眼中的市场营销 在学这门课以前,我对市场营销的概念几乎是一无所知的。而且从字面上看,我还和传销混为一谈,甚至有同学还说那些被骗到传销机构的都是学了市场营销的。以前简......

    我所理解的生活读后感

    读《我所理解的生活》有感 前几天去新华书店逛了逛,发现显眼的地方架满了韩寒的新书《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的小说看了不少,可他的杂文没怎么看过,一是本身不怎么喜欢看杂文,二......

    我所理解的TPR教学法

    我所理解的TPR教学法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method,简称TPR全身反应教学法。 是指力图通过身体活动来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建立在语言和行动和谐基础上的快速教学法。老......

    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

    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 能与各位交流研究和学习物权法的心得,我感到很荣幸。我今天的发言分两个部分:一是物权法立法进程的简单回顾;二是有关物权法的体系。② 一、物权法立......

    我所理解的语文教学

    我所理解的语文教学 年级:2010级学院:潇湘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二班 学号:10610102 姓名:陶文 通过系统的学习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以及微格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我......

    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

    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 能与各位交流研究和学习物权法的心得,我感到很荣幸。我今天的发言分两个部分:一是物权法立法进程的简单回顾;二是有关物权法的体系。②一、物权法立......

    作文:我所理解的人生

    我所理解的人生 人的诞生就像在池潭中落入一块石头,激起的波纹好比生命的年轮随着岁月的积累,荡开一层一层的印记。假使时间轴赋予我任意拨动的权利,我希望能在快乐面前伫足,让......

    我所理解的中国梦

    我所理解的中国梦 我第一次听说“中国梦”这个概念大概是在去年的下半年吧,它是由当时新上任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来的。对于习近平赋予这个词的涵义和当时提出来这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