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背影》全文内容讲解
小作文:连续性的动作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第6小节,描写父亲买橘子过铁路、爬月台时的场面,就是这一方面的典范。请你也用这种写法,描写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面,要求至少要用8个动词,并适当地融入人物的外貌描写。字数200字以上。
第1小节的作用:表达对父亲的思念。点题。“最”字突出了背影对自己印象之深。引出下文对父亲背影的回忆。
2-6小节:回忆往事,追述在浦口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描写背影,表现父亲爱子的深情。第7小节:别后对父亲的思念。
2-6段是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3,交代这次父子离别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人物内心的伤感。
社会环境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1、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2、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3、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2小节:“祖母死了---”写了两件不幸的事。“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也”字正突出了“祸不单行”的现实。“满院狼藉的东西”,增添了悲凉的气氛。“我不禁簌簌地留下眼泪”,这是第一次写我流泪。这是为家庭的不幸而流泪,是悲哀的泪。父亲在这样的处境下,抑制住内心的悲苦,反过来劝慰儿子,可见父亲的体贴。
第3小节:开头两句交代了家中光景的“惨淡”。最后一句交代行踪。
这一层写父子一同回家奔丧,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为了交代事情的开端,和“背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其实不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这个开头为整篇文章设置了惨淡的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父亲的“背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气氛中出现的。这惨淡的环境、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温情形成了对比,更突显出父爱的崇高。父亲在这种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贵多少倍。在这种特定背景、环境下的父亲的“背影”便完全不同于随处可遇的普通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
第二层:4-5写父亲在送行时对我的悉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在南京的游逛一笔带过,然后写了三件事。一是父亲终于决定亲自送我去浦口车站。
本已说不送了,再加上有熟识的茶房陪同前去,可后来终于还是亲自送我。这是为什么?因为父亲不放心。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其实我那年已经---”从儿子方面着笔,一是说明父亲的爱儿子还不能理解。二是从侧面表现父亲的爱。“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更包含了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
二是父亲和脚夫讲价钱。讲价钱也是父亲不放心的表现。“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是作者在写本文时理解了父爱后的自责自嘲。三是拣座位、铺大衣和嘱托茶房照应。
“拣定”说明是经过多次比较后才定下来的,可见父亲细心、认真。在办丧事还要还钱的惨淡光景下,“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就更为可贵。平平常常的词语中洋溢着浓烈的爱。我的心理活动再次表现了我对父爱的不理解,侧面表现父亲的爱子心切。
“真是太聪明了”是反语,和“真是聪明过分”意思一样,都是对父亲临行前的细心关照中所蕴含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追悔,“真”表强调。
后面的感叹号增强了我对那是态度的不满和追悔的内心情感。
这一层写父亲送儿子上车站,用质朴的语言,通过一些具体而细微的事情,表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悉心关照。在叙述中,从父子两方面着笔。父亲在为谋事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踌躇再三,还是非亲自送儿子不可,两个“忙着”,两个“嘱”等对行动、语言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怀,真真切切地树立了一个慈父的形象,为下文老态蹒跚地去买橘子做了铺垫。儿子这一方面,此刻对父亲的爱还不能理解,对父亲的送行并不怎么在意。
父子在此时内心感情的差异,使得文章起伏有致,为下文儿子理解父亲的爱以后感情发生变化也做了铺垫。
第三层:6描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爬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先烘托父亲去橘子的费事,一则“须跳下去又爬上去”,二则父亲是个胖子。
接着写父亲的穿着,勾画一个大体的外貌“戴着---”这里三次突出“布”字,呼应了前文所讲的惨淡的家境。衣着的黑色、深青色,突出父亲当时的不幸遭遇和忧郁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忘为儿子买橘子,使人感动。
接着写父亲穿过铁道的情况和爬上月台的背影。
“蹒跚”是父亲平地走路的样子,可见他的肥胖体衰、步履艰难。平地走路尚且如此,过铁道、爬月台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下去”只写了“慢慢探身下去”,一个“探”字就极其准确得写出了下去的过程:先两手撑地,把两脚伸出月台,然后身子向外沿月台慢慢往下挪,直到脚踏到地。爬那边月台的背影写得比较详细。
“攀”是写手的动作,显示了对父亲来说,月台的高、陡。
“缩”是写脚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灵活、一撑就上去了。“向左微倾”是写身子的动作,“向左微倾”有两个原因:一是右手支撑比较有力,二是要把右脚跨上月台有困难,要借助身子的倾斜。这里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
生活如此清苦,行动这样不便,但还是爬上爬下买橘子给儿子,可见对儿子的体贴关爱到了何等程度。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里写到了我第二次流泪。这是为父亲的爱所感动而流泪,是感动的泪。父亲对儿子的挚爱转化成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这时儿子终于完全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爱。父亲买橘子回来,“我赶紧去搀他”,这都是因为动了感情,对父亲的疼惜之情油然而生。
橘子买回来以后,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轻松的神态从深受感动的字儿眼里反映出来,父子间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最后的告别主要用语言、动作描写。“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是告别,对儿子旅途平安的惦念。“回头”是依依不舍。
“进去吧,里边没人”是细心的关照。
话语和动作都是很平常的,没有特别,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因此容易引起联想,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 心的理解。由此发现人世间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亲情。
段末再提“背影”。因为对父亲已经有了深切的理解,这回的分别就感到特别的怜惜、怅惘和依恋。“再”字表现了对父亲的眷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第三次写我流泪。“又”照应上文。这是因父亲背影的消逝而流泪,是惜别的泪。这一结尾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第7节
“近几年来”,再次转入对家庭境况的回忆,接着自然地进入对父亲一生的回忆,字里行间充满淡淡的哀愁。家境的衰败并不是父亲的无能,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而是当时社会衰败、民不聊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生活境遇每况愈下的一个缩影。
从父亲的老境中可以想见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千百万知识分子困顿的身影。然后写父亲年老性格的变化。这里有两个“触”,“触目伤怀”的“触”是接触的意思,“触他之怒”的“触”是引起的意思。
如果深究一下父亲的性格为什么会变得这样呢?这是家境和社会状况日益恶化在父亲身上的反映,这里所要说明的是并非是父爱的减退,而是表现生活对父亲的压力和磨难。这里所写的对父亲的理解,比我在浦口车站时的感触又深了一层。
写到这里,作者用“但”字一转,写父亲的心情由郁闷怒怨到“终于忘却”,“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这并非是父亲的心境已经变好,“只是”一词就深刻地表明,父亲对前途、对社会已经绝望,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儿子和孙子身上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一句在前文的基础上揭示了父亲更深沉的痛苦和无望,和开头的“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情绪形成强烈的对比。
再写读父亲的来信。父亲来信中的这句话是作者写作本文的触发点。“我身体平安”是怕儿子不放心的安慰的话,“大去之期不远”才是真实的情况。按照常理,“膀子疼痛”与“大去”之间相去甚远,但父亲由于膀子疼痛就想到了死,这是老境颓唐的表现,是对生活绝望的反映。
我由父亲的这句话,想起了父亲坎坷的一生,想起了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不由得百感交集,写下了这篇《背影》。
读到此处,我的泪光中又再现出父亲的背影。这是第四次写我流泪,我动情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担忧今后这个家怎么维持。2我的父亲不是年轻的、身强力壮的,而是年老、颓唐的。
3想起父亲少年时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如今办丧事还要借钱,店卖家当,连坐车还要讲价钱。
4父亲老了,身体不好,大去之日不远。
这是因为疼惜父亲而流泪,是伤心的泪。这也是第四次写到背影,不仅回应标题和前文,也从儿子疼惜父亲的角度反衬出父爱的力量,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最后直接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本文的线索。背影在文中出现共4次。开头设置悬念——点出背影,望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离别——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父亲——照应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
第二篇:《背影》内容赏析
内容赏析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段),交代人物,叙述跟父亲奔丧回家的有关情节,为描写父亲的背影作好铺垫。文章开头一句,落笔点题。“二年余”表明“我”清楚地记得和父亲分离的日子。副词“已”体现出“二年余”在作者的心目中已相当漫长,想望之情,不言而喻。两年多的分离,“我”对父亲的思念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点出题目。接着,转入对“那年冬天”往事的追述。“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短短两句呈现出人事错迁、谋生艰难之感。“我”从北京到了父亲的住地以后,“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其潦倒之状,又使“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因为“祸不单行”,所以回家之后,靠“变卖典质”,才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里所用的“祸不单行”、“亏空”,“借钱”、“丧事”等词语,一方面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使后面“家中光景很是惨澹”的形容更有着落。这些叙述和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灰暗。毛泽东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曾对当时小资产阶级左翼的情况做过分析,说:“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篇散文所叙述的情节,所抒发的感情,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的,也是此文为之感动共鸣的重要原因。
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六段),写父亲为“我”送行的情景,重点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父子间的真挚感情。丧事完毕,因为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所以父子便一路同行到了南京。到南京之后,因为父亲要谋事,须接交各种关系,忙是可以想见的。所以说定要一个熟识的茶房为“我”送行。“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既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怀,同时也说明了他对茶房的不放心。父亲当时异地谋生,正须多方奔走,又难以抽身,因此,他“颇踌躇了一会”。“踌躇”,反映了在父亲心中谋事与送子的矛盾。而“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则又表现了父亲毅然将生计暂时搁置,执意为“我”送行的真切感情。“终予”二字,把父亲对“我”无限关切、过分忧虑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去写的便是车站送行的场面。进了车站以后,父亲“忙着照看行李”,“忙着向脚夫讲价钱”,“送我上车”,“给我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嘱我路上小心”。父亲操劳忙碌的形象展现在面前。可“我”那时由于太年轻,对父亲尚不能完全理解,以至于还在“心里暗笑他的迂”。作者行文至此,一种近乎忏悔的感情不觉流注笔端——“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自我责备之中,包含着深切的内疚与怀念。在车上坐定之后,父亲又要为“我”去买橘子。但买橘子,“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又胖,吃力之状可以想见。因此,父亲当时去买橘子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当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时,“我”心中的酸楚是自不待言的。“蹒跚”一词,说明父亲年事已高,步履不稳,过铁路需人扶持。而今,为了“我”却在铁道间蹒跚前往。因而当看见父亲“用两手攀着……努力的样子”的背影时,“我的眼泪”便“很快地流下来了”。这“背影”集中地体现了父亲待“我”的全部感情,这“背影”使“我”念之心酸,感愧交并!望着父亲那吃力的背影,“我”禁不住热泪涌流,但为了“怕他看见”,“我”又“赶紧拭干了泪”,互相体谅的父子真情,表现得维妙维肖。父亲终于买来了橘子。当他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这赶紧去搀的动作,表现了“我”又疼,又愧,又欣然若释的复杂心理。疼的是父亲为“我”受累,愧的是父亲为“我”买橘,欣然若释的是父亲终于安全归来。父亲回来之后,“我”虽然没讲一句话,但一腔深情都流露在这“赶紧去搀扶”的动作之中。回到车上,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一股脑儿”一词,表现了父亲当时高兴的心情。但父亲高兴的仅仅是为“我”买到了橘子,他的心头是并不轻松的。他谋生无着,而“我”又即将离他远去,兴从何来,所以文章说“心里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说明父亲并不真正轻松,之所以做出仿佛轻松的样子,是为了宽慰那正心中眷眷的儿子,橘子已经买来,行李也早就安放停当,嘱咐的话也已经说过,看来没什么事了。但父亲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过一会”才说出告别的话。这“一会”之间,有拳拳的依恋,有惜别的惆怅。父亲终于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临别的嘱咐,又一次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牵挂与系念。一直到他走了几步之后,还回过头来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仍关心着“我”的安全。但“我”并没有马上进去,而是“等他的背影……我便进来坐下”。这里的“等”、“再’、“便”三个字,用得极有层次,它们真实地表现了“我”站在车门口,追寻注视着父亲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时,才进去坐下的那种怅然若失的心情。“我”坐下之后,也许又看到了刚才父亲买来的橘子,一股热辣辣的感情又从心底兜起,“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对父亲的想念。作者在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之后,予深沉的怀念之中,又想起了父亲的一生。“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父亲是坚强而能干的。虽然如此,家庭生活仍然每况愈下,“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父亲“触目伤怀”,脾气也变得易于暴怒了。因而,“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这并非父亲本来的感情,父亲仍旧是父亲。两年不见,又使他在“举箸提笔,诸多不便"的情况下,写了信来,仍旧“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并在信中写道,“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哀矜之中流露出孤寂、颓唐的况昧。它使“我”震悚,使“我”苦痛,使“我”想起父亲待“我”的种种好处,使“我”透过晶莹的泪光,又看见了父亲那凄楚的背影。父亲现在究竟怎样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盼望之中蕴蓄着热切的思念。
第三篇:《背影》复习题、内容理解
《背影》复习一、二、三、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课题《背影》。字词的书写和解释:狼藉、簌簌、赋闲(指失业在家)、踌躇(指犹豫不文章内容及中心: 决,拿不定主意)、颓唐、蹒跚、迂、栅栏等。
(1)开篇点题,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2、3)交代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不能删除)(4、5)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不能删除)
(6)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
(7)篇末点题,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首尾呼应。中心:本文描写了作者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后与父亲在车站离别时的情景,通过儿子对父亲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表达了父子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四、文章一共写到四次背影:
1、思念父亲,惦记背影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3、父子分别,惜别背影
4、别后怀念,再现背影。
重点是第六段对背影的刻画,注意动词的选择(探、穿、攀、缩、倾)极其作用:细腻而又简练的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
注意人物描写:肖像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家境不好,心情忧伤);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担心、不舍等感情都融汇在了这只字片语中)
五、“我”四次流泪的情感及原因: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惆怅之泪、思念之泪(与四次背影对应)
六、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背影: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七、“我”对父亲的感情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注意第五段中两个“聪明”的含义(反语,表达我内心深深的自责与愧疚之情);注意篇末以“晶莹的泪光中重现背影”的作用(在情感上,把父子之情推向高潮,中年以后,“我”的人生阅历使“我”更深切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随着父亲的老迈,对父亲的感恩、思念之情愈加强烈。在结构上,与前文照应,使整篇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提示:熟读课文,熟悉内容,掌握主旨,理解情感。
第四篇:培训讲解内容
[péi xùn]
培训 编辑锁定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目前国内培训以技能传递为主,时间则侧重上岗前。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训练都称之为培训!
培训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职场正确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的输出)的传递效果才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根本。
简单理解,培训约等于教学。即对某项技能的教学服务。如一些专业的培训班。也可以理解为培训即提供教学。中文名 培训 外文名 training 作 用
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 对 象
任何自然界需要改变的有智慧生物 目录 产生背景 2 发展方向 3 培训分类 ▪ 理念培训 ▪ 心态培训 ▪ 能力培训 ▪ 个人技能 ▪ 企业培训 4 培训主体 5 培训周期 6 培训作用 7 培训目的 8 培训体系 ▪ 体系构成 ▪ 体系建设 9 经费来源 10 设计要点 11 培训好处 12 培训方法 ▪ 讲授法 ▪ 演示法 ▪ 研讨法 ▪ 视听法 ▪ 角色扮演 13 培训效果 14 计划 15 培训重点 16 关键因素 产生背景编辑
我们都知道,普通的教育,只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层次很低的技能;而面临规模化的企业发展,必须进行多次的技能培训,才能使员工逐步达到企业的不断的发展的要求。所以,组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个人对职业的满足程度,直接有效地为组织生产经营服务,不断采取各种方法,对组织的各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投资活动。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发现,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作为资本和财富的转换,形态的人知识和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但是它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它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形成,组织培训就是这种投资中重要的一种形式。发展方向编辑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信息和知识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为主要特征。并以每年18-20%的递增率发展。然而,与巨大的信息和知识量相比,学习者将会发现自己的“知识贫乏”,已有的知识正变得支离破碎,学习的速度太慢,要学的知识太多,这是由于个人学习的有限性和滞后性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快速性产生极大反差造成的。培训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现代培训只有在观念、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培训者由“知识传播者”向“知识生产者”转变。
由于大部分的知识传播或转移将由现代电子媒体系统完成,因而使教育培训者能有时间进行知识更新、教学创新。其一是将原始信息或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和包装,使之成为人们容易和乐于接受的“产品”形式;其二是在综合分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创建新的知识体系。因此,教育培训工作者将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生产者”。
二、培训方式由“承袭式”向“创新式”转变。
自古以来,教育培训的基本功能是传授先人文化遗产,培养为现实服务的合格人才。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方式已难以适应多变的环境,现代教育培训需要超前性,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现实人才,还要培养未来人才,学习方式要由“承袭式”向“创新式”转变。
三、培训内容由“补缺型”向“挖潜性”转变。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培训遵循的一直是“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比如旅游企业的培训内容,多着眼于从业者的“应知”“应会”及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知识应用、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补缺”培训。但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培训仅为“补缺”是远远不够的,应把挖掘潜力作为培训的重点,把思维变革、观念更新、潜能开发纳入培训的内容,使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从培训中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实现个人潜能的有效释放。
四、企业培训由“注意组织发展”向“注重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转变。
大多数企业对什么样的人开展什么样的培训,都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而很少考虑受训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因而导致很多企业培训做了不少,但受训人不积极、收效并不理想。因而企业培训除了考虑企业发展需求外,更要重视对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情商和潜能的发挥,使培训也为员工个人事业发展做准备,这样的培训,就会变“要你培训”为“我要培训”,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五、企业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
比如饭店业培训的课程主要是管理实务、管理标准、质量控制等,可以说是一种“管理型”培训;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标准化、服务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者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更要考虑经营的问题。因此旅游企业、特别是饭店管理培训也应向“经营型”转变,培训的重点课程是市场营销、成本控制、资本运营、管理战略等,使经理们能够在培训中学会如何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培训分类编辑
一切培训的目的可分心态培训和能力培训。也有对培训分为这样两种:个人技能培训和企业培训。
理念培训
理念培训是使组织成员在思维方式和观念上发生转变,树立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新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从新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心态培训
心态培训应该作为培训的中心和重心,却最容易被忽略。心态培训旨在建立个人或员工(或其他社会关系)的心态,从而为完成某项任务创造心理条件。能力培训 能力培训是培训的基础,建立个人或员工(或其他社会关系)的能力基础。应包含对完成任务的理解(内容掌握和控制)与支持(技术、管理、协调、辅助等)。个人技能
个人技能培训种类非常的繁多,包括英语培训、贸易、小语种培训、职业技能、资格认证、金融会计、建筑、计算机、学历学位、健康、文体艺术、出国留学、学生课外等。企业培训
企业培训中分四类:一是公开课;二是企业内训;三是企业咨询;四是企业网络培训。公开课
对于公开课,就是某讲师或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课程,针对全社会报名开放报名培训等; 内训
企业内训则是企业邀请培训讲师到企业中进行针对性调研、最后进行分阶段的内部培训等。培训主体编辑
组织培训的主体:参加企业培训的主体是企业的全部员工,由于员工担任的职位不同,因此培训方向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一般来说,主要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决策层人才,二是管理层人才,三是操作层人才。培训周期编辑
按时间期限划分,培训可以分为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长期培训一般计划性较强,有较强的目的性;按培训方式,又可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两种;按培训体系,可划分为组织内培训体系和组织外培训体系两种,内培训体系包括基础培训,适用性培训,日常培训,个别培训和目标培训等;组织外的培训体系如果按教育机构来划分,可分为三类:①全日制的大中专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②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③社会力量办学。培训作用编辑
1、补偿作用
企业培训有支持经营机能的补偿作用。企业内“文化”育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由于不断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只有恰当的利用人力资源,才能取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技能培训对人力发展极为重要的。
2、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高素质的企业队伍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因素。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
3、提高生产力
员工通过有效的培训,在生产商品或服务时,能减少所需工作时间,从而降低人力及推销成本;减少材料的浪费和不良产品的产生,从而降低了供应成本;改进由企业将产品或服务输送到用户手中的方法,因而降低了服务成本。培训目的编辑 导入和定向
即引导新进员工进入组织,熟悉和了解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并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
企业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给予的各种机会和条件,抓住时机;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通过自身的变革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作为一种动态系统,作为企业主体的人也应当是动态的,即企业必须不断培训员工,才能让他们跟上时代,适应技术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员工素质
培训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结为一条:即通过提高员工工作绩效而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企业员工个人全面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总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力资源具有竞争性、学习性、创新性、团队精神等特征。从个体来说,员工要满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必须参加培训接受继续教育。企业员工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在知识、技能、效果和态度四个方面得到提高,以提高员工适应性,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担负更大的职责创造条件,从而满足员工自我成长的需要,扩展员工价值。提高绩效
员工通过培训,可在工作中降低因失误造成的损失。同时,通过培训获得新方法、新技术、新规则,提高员工的技能,使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素质
员工通过培训,知识和技能都得到提高,这仅仅是培训的目的之一。培训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不同工作作风及习惯的人,按照时代及企业经营要求,进行文化养成教育,以便形成统一、和谐的工作集体,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员工的工作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高层领导素质
通过培训高层次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之更新观念,改善知识结构,适应组织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培训体系编辑 体系构成
1、企业的培训架构和体系(1)培训商业模式(2)培训模块与体系(3)培训管理团队
2、培训制度体系(1)培训管理制度(2)讲师管理制度
(3)培训合作方管理制度(4)课程开发管理制度(5)培训网络营销管理制度(6)培训实施操作管理制度
3、培训资源体系(1)讲师库
(2)培训合作方库(3)培训课程库(4)培训班库
4、培训运营体系(1)需求策划(2)计划组织(3)实施方案(4)评估流程(5)项目管理 体系建设 第一阶段
1、制订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2、建设培训管理团队 3、组建内部培训师团队 第二阶段、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重点开发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和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2、大力开展新员工培训、系统专业培训、营销培训、管理培训、储备人才培训等相关培训 3、做好培训项目的策划和宣传工作
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展,将通过精心的培训项目策划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第三阶段
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改进工作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将通过满意度、知识层、行为层、业绩层等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教材内容,讲师与授课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进等方面的工作,以改善培训效果;从而使培训体系更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以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经费来源编辑
组织培训经费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
一是组织内部来源,主要指组织与员工分摊培训费用;
二是社会集资,首先由政府通过税收方式征收培训费,然后由国家组织,社会统筹各企业出资赞助。设计要点编辑
优良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大师们已经给我们总结出了,普遍使用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就像普遍适用的马列主义一样,基本上是真理。讲师要做的,就是学习他们的理论框架,以这些框架为基础,把自己的课程构建起来,这样的课程,结构是健全的,也和一些学员的书本知识相符合。具体操作时,要研究相关经典人物的著作,比如说德鲁克和科特勒,这是所谓的正道。
出奇制胜当然也是可以的,讲师在构造课程时,把古今中外的学说旁征博引,脱离开公认的经典,但如果脱离这个框架太远,很可能把学员搞糊涂了,学员了解讲师的框架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容易忽略培训的根本目的,也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讲师要有实践经验
马列主义是普遍适用的真理,也要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样才可以指导学员的日常工作。所以讲师在开发课程时,要有针对性,要把自己过往的经验发掘出来,引导学员的共鸣,或给学员一些参考,让学员觉得:这个讲师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看来我要认真听,或许能给我启发,或解决我遇到的一些问题。否则讲师就只是在进行理论宣讲,没有多少人爱听。学员也可以听出来,讲师没有多少相关的经验,从而对学习懈怠,让讲师的培训陷入被动。讲师对课程有独立思考
讲师不是大师理论的复述者。企业的高层,一般来说学习能力比较强,为什么他要听你上课,不自己看书学习呢?一方面是大家参与的学习气氛,有利于他的学习,这可以和别的学员学习;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这个讲师,学员想从这个讲师身上学到东西。所以独立思考是讲师最核心的东西,也是此讲师区别于彼讲师的最大特点。讲师要有专业授课技巧
以上说的都是课程内容,其实授课技巧和课程内容同样重要。同一个课程,不同的讲师上起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作为专业讲师,还要用专业的授课技巧,来引导学员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不是讲师在独自演讲。如果对于一些知识性内容,演讲是合适的,但对于大多数技能和态度类课程来说,引导学员参与是最好的选择。讲师就象一个游泳教练,他在岸上讲解完动作要领,会把学员赶下水,让学员自己去练和体会,讲师跟踪观察点评,如有必要,再总结和强调,直到学员学会为止。学员只有练习,对课程的理解才深刻,才可能真正学会。所以第五个是要求,讲师要有引导学员的授课技巧。讲师要用理论来构造体系,用经验来引起共鸣,用思考来超越感受,用案例来模拟场景,用技巧来引导参与。培训好处编辑
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可以带来六大好处:(1)可以减少事故发生。(2)可以改善工作质量。(3)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4)可以降低损耗。
(5)可以提高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6)可以改进管理内容。培训方法编辑
培训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研究法、模拟与游戏法等。各种教育培训的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往往需要将各种方法配合运用。讲授法
就是培训师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要求】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这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
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案例分析,正反对比; 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 必要时运用板书;
培训师与受训者要相互配合,这是取得良好的讲授效果的重要保证。【优点】
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 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 有利于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 可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培训。【缺点】
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
学习效果易受培训师讲授的水平影响; 只是培训师讲授,没有反馈;
受训者之间不能讨论,不利于促进理解; 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固。演示法 这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工作是如何完成的。【要求】
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 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 示范完毕,让每个受训者试一试; 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给予立即的反馈。【优点】
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
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 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缺点】
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演示; 演示装置移动不方便,不利于培训场所的变更; 演示前需要一定的费用和精力做准备。研讨法
通过培训师与受训者之间或受训者之间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要求】
每次讨论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并让每一位参与者了解这些目标; 要使受训人员对讨论的问题发生内在的兴趣,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公布议程表(包括时间限制),并于每一阶段结束时检查进度。【优点】
受训人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表达个人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受训人员积极思考,有利于能力的开发;
在讨论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交流。【缺点】
讨论课题选择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 受训人员自身的水平也会影响培训的效果; 不利于受训人员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研讨形式】 演讲; 小组讨论; 沙龙; 集体讨论; 委员会式; 系列研讨式。视听法
就是利用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电脑等视听教材进行培训,多用于新进员工培训中。【要求】
播放前要清楚地说明培训的目的; 依讲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视听教材;
讨论后培训师必须做重点总结或将如何应用在工作上的具体方法告诉受训人员。【优点】
由于视听培训是利用人体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体会的一种培训,所以比讲授或讨论给人更深的印象。并且教材内容与现实情况比较接近,不单单是靠理解,而是借助感觉去理解; 生动形象且给听讲者以新近感,所以也比较容易引起受训人员的关心和兴趣; 视听教材可反复使用,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受训人员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的要求。【缺点】
视听设备和教材的购置需要花费较多的费用和时间; 选择合适的视听教材不太容易;
受训人员受视听设备和视听场所的限制。角色扮演
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角色的内容,从而提高主动地面对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宣布练习的时间限制; 强调参与者实际作业;
使每一事项都成为一种不同技巧的练习;
确保每一事项均能代表培训计划中所教导的行为。【优点】
有助于训练基本动作和技能;
提高人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集中,有利于培训专门技能; 可训练态度仪容和言谈举止。【缺点】 人为性; 强调个人;
容易影响态度、不易影响行为; 角色扮演的设计; 角色扮演的实施。培训效果编辑
提升培训效果的途径: 途径一:明确培训目的
企业在进行培训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培训目的,它是指导培训工作的基础,也是衡量培训工作效果的标准。企业培训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改变员工的态度;企业培训的间接目的是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目标以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一般而言企业培训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目的:
1.优化人岗匹配。以岗择人、人岗相适是企业发挥员工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发展,大部分员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企业需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员工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通过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目的。
4.有效沟通、团结合作。通过培训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及员工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思想、观念、信息、情感的交流以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效的工作团队,团结合作完成企业的目标。途径二:确定培训原则
培训原则是指导企业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只有确定企业培训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企业的培训。企业培训的主要原则有:
1.前瞻性原则。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战略及同行业发展的趋势安排员工的培训工作,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因部门而异地进行培训。
2.长期性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具有长期性,只有长期性的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3.系统性原则。企业对员工应进行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
4.实用性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强调针对性、实践性,企业发展需要什么,员工缺少什么理论和技术,企业就应及时地安排培训。
5、效益性原则。企业应注意培训的成本,作好培训预算。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不但要能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使公司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公司形成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的基础。途径三:加强培训组织
良好的培训组织是企业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也是其实施培训工作的保证。企业加强培训组织主要表现为:
1.组成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企业的培训组织领导工作。培训领导小组可由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总经理助理)、两位员工代表组成,由总经理负责。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的长、中、短期培训计划。
2.保证培训经费。公司每年划拨相当于参训人员上一收入的1.5% 一2%的资金或企业上一利润的x%(比例可根据各企业的不同确定)作为员工培训的经费。培训资金应专款专用。3.规定培训时间。企业应保证每一位员工一年应参加培训的时间。时间长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而定。4.加强培训的监督与管理。对培训经费的划拨和使用、培训计划的编制及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途径四:制定培训计划
企业培训计划是实现企业培训目的的具体途径、步骤、方法。培训计划应由培训领导小组根据企业培训的目的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其主要包括: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组织分析要分析公司的发展战略、技术革新、机构重组、规模缩减、权力下放、团队合作等。任务分析包括核查岗位说明书及要求,了解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分析完成该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和能力。通过任务分析确定参训人员培训的内容。人员分析是分析那些人员需要参加培训,那些不需要参加培训,此项可通过绩效评估完成。
2.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员工的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法、培训费用。
途径五:设计培训内容
企业内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员工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各不相同。即使是同层次、同部门、同一个员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工作性质,其所需接受的培训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员工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不同,一般而言,高层管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新的企业观念;(2)企业经营理念;(3)适应及改造环境的能力;(4)领导控制能力。中层管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人际关系;(2)管理基础知识;(3)领导控制能力;(4)作业管理。基层管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人际关系;(2)培养下属;(3)指导工作。企业内不同部门所需培训的内容也不相同。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部门是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部门的培训内容除与生产作业直接有关的专门培训外,主要还有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管理、制造管理、作业研究、设备管理、机械管理、工具管理、图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计量管理、品质管理、库存管理、物料管理等。营销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市场调查、营销分析、营销、销售折扣、产品价格、营销组织、促销、广告、宣传、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财务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财务预算、资金筹措与管理、股利分配、经济学、成本原理、成本分析、计量管理、管理数学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任用、调配、升迁、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设计、安全卫生、人际关系、沟通劳资关系等。企业培训最好能分层次、分部门进行,这样有助于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的内容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途径六:组织培训实施
企业员工的培训具体实施原则上应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其主要的工作应包括:
1.培训内容的设计。根据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设计每一次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2.培训师的选择及聘请。培训师可来自于公司内部、咨询公司、大专院校、同行业公司。培训师的选择可根据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师的特长而定。培训师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培训师的聘请应签订工作合同。
3.培训课程描述。课程描述是有关培训项目的总体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目标学员、目的陈述、课程目标、地点、时间、预先准备的培训设备及培训教师名单。培训前应打印成表,发给每一位学员。
4.培训时间的安排。每个培训项目都要制定一个课程时间安排表,它包括培训项目的主要内容、相应的时间安排以及时间间隔的计划。
5.培训场所的安排。培训场地舒适、安静、独立,不受干扰且有足够大的空间,能够在培训中使用范例(如录像、产品样品、图表、幻灯机)。应根据培训的要求安排座位。座位安排有扇形、教室形、会议形、马蹄形。
6.培训资料及器材的准备。每一培训项目都应准备培训资料,主要包括培训教材、培训课程描述书、培训时间的安排表、培训记录表等。准备培训所需的器材(如,板书用品、录像机、幻灯机、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
7.培训资料的保存。为每一位参训人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记录每一次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培训的考核结果。对每一项目的培训教材、培训课程描述书、培训时间的安排表、培训记录表都应保存。途径七:选择培训形式
一般而言,企业培训的形式主要有在职培训(on job training)、脱产培训(0ff job training)、自我培训(self—develop.ment training)等三种形式,每种形式各具优缺点。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1.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指员工在不脱离现有岗位的情况下,接受企业的培训。其主要优点是比脱产培训更容易实施,可一边工作一边培训,费用较低,培训是实际而非抽象的,可因材施教。其主要的缺点是很难做到工作培训两不误,培训内容无法统一,不利于传授专门的高程度的知识,培训员工的数量少。
2.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现任的工作岗位去接受培训。其主要优点是可对大量的员工同时进行培训。员工可在专家指导下专心接受培训并学习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参训者可相互学习提高培训效果,容易培养参训者团队意识。其主要的缺点是培训费用较高,培训成果无法及时运用,培训会影响工作进度。3.自我培训。自我培训是指员工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严格要求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它是一种主动地行为。
途径八:优化培训方法
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方式、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一般而言。我们可依据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的不同采用如下的培训方法:
1.按培训对象的不同。对一般的员工的培训方法有:演讲法、会议讨论法、学徒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践法、专题研讨法等。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有:工作轮换法、敏感性训练法、会议讨论法、工作内培训法即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M.T.P(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管理培训项目法、A.T.P(Administration training program)行政培训项目法、岗位竞争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验法、团体讨论法、职权分析训练法、头脑风暴法、商业游戏法等。
2.按培训方式的不同。在职培训的方法有:上级指导法、工作分析法、问题分析法、工作轮换法、工作实习法等。脱产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会议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敏感性训练法、商业游戏法、T.w.I法、M.T.P法、A.T.P法等。
3.按培训内容的不同。技能培训采用工作实习法、改变员工态度培训使用员工参与法、知识培训采取讲授法。
培训合影照
途径九:评估培训效果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需要对参训人员的每一个培训项目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以反馈信息、诊断问题、改进工作。评估可作为控制培训的手段,贯穿于培训的始终,使培训达到预期的目的。培训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培训过程中——评估培训项目包括那些内容?参训人员对此是否感兴趣? 培训后——评估参训人员学到了什么? 培训后——评估参训人员对经营管理是否有促进? 参训人员回到岗位后评估培训的内容是否在工作中有用? 培训效果的评估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对比分析等方式。途径十:运用培训结果
培训结果运用与否及如何运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一般来说,员工培训的结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企业可根据培训的结果调整或改变培训的内容、方法、时间及培训师等,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2.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培训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把培训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3.作为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据。参训人员培训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反映了他们对待培训的态度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把培训的结果作为企业内部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据有助于培养企业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
总之,以上每一步都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企业要想提高培训的效果就必须对上述问题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虑,认真实施这些措施。计划编辑
制定培训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掌握真实需求并能描述需求的来源。
所谓掌握真实需求,是指要了解各个部门当前的工作最需要的培训需求,而不是时下有哪些最流行的课程和哪些最知名的讲师。很多企业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的时候并不是从公司的业务出发,而是从培训提供商出发,不是考虑员工的工作需要什么培训,而是从一些培训机构来信来函的介绍中所列举的课程出发,把这些课程重新编排,作为需求调查的内容。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误导对培训并不熟悉和擅长的部门负责人,以为培训就是听口碑好的老师的课,不管老师讲什么内容,只要是名师,只要是知名的培训机构,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他们把知名的老师和知名的机构作为培训需求的源头,制定本部门的培训计划。
其实,培训的需求来自绩效。这是培训的唯一来源。一切培训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帮助员工与企业步调一致,目标统一。
所以,只有从员工绩效出发的培训需求才是最真实的需求,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人力资源部在设计培训需求调查表的时候,就要从员工的绩效出发,设计结构化的培训需求调查表。关于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详述。第二,培训的目标要清晰。
所谓培训目标,其实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在这个大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以及上一绩效周期的绩效考核,确定针对性的培训目标。例如,上一绩效周期内,员工在工作计划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工作缺乏计划性,或计划不合理,可以设计一个《如何做好计划管理的课程》,培训目标是:掌握计划管理的理论、学会编制计划、学会检查计划。
第三,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培训计划书。
为使培训计划的制定更加有效,人力资源部应该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培训计划书,培训计划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培训需求调查
培训计划的制订 培训计划的组织 培训总结 培训效果评估
制定培训计划的五个步骤 找准需求
培训计划的制定是从需求开始的。培训需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工作计划对员工的要求,一是员工为完成工作目标需要做出的提升,通过两个层面的分析,得出公司的培训需求。
实际上,培训需求是和员工的绩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设计员工培训结构化表格的时候,要结合员工的绩效来做。具体来讲,可以设计这样几个维度:知识、技能、态度,在过去一个绩效周期内,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和公司的要求存在哪些差异,把这些差异点找出来,作为员工改进计划,列入培训需求计划。
企业培训是指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它的目标就在于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升值,公司业绩改善,获得投资收益。它区别于其他投资活动的特点在于它的系统性。企业的员工培训是一个由多种培训要素组成的系统。它包括了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媒介;包括了培训的计划子系统、组织子系统、实施子系统、评估子系统;它还包括了需求分析过程、确立目标过程、订立标准过程、培训实施过程、信息反馈过程、效果评价过程等。企业了解到人力要素的重要性,当组织内的工作潜能完全发挥时,所有的可能性是无可限量的。人们自动自发地提供技术和知识,为了荣誉而共同奋斗;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他们觉得一切皆珍贵而有意义;最后共同完成一个优异的成果。企业培训部门受各组织的委托,协助他们在企业内创造动态且持续不断的进步,并且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品质的训练课程会产生更有影响力的结果。企业培训是为了符合每个不同客户的个别要求而量身订做的。接受委托时,首先必须对公司的情况有完整的了解,然后才去设计完成一个实用的体验式培训。培训重点编辑
1、策略与事业
2、结构、程序与系统
3、文化、态度与士气
企业培训是长期训练下的结果,而不是补针效应,只有不断提供深具影响力的后续课程,以确定成效是确实并且长久的。
关键因素编辑 1 组织层面的思考 2 关键人物 人力资源整体战略 4 员工 5 需求分析 6 方案的目标引
第五篇:《背影》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讲解
《背影》课堂实录及反思 于海霞
一、以我情体彼情导入
师: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PPT展示一组词语。请同学们把这组词语每个读两遍
生齐读师正音
师:刚才同学们有一个词语读错了,只道这个词师什么意思吗? 生?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每一组词语都是一组反义词,“伛偻”与“挺拔”相对,应该是什么意思? 生:驼背
师:对,是弯腰曲背的意思。好,下面,老师的问题就和这组词语相关,请问:观察或看到过父母的背影吗?请选择上面的词语说说你看到的背影。
生1:疲惫的背影,妈妈一个人在家忙里忙外,非常劳累,我觉得她的背影是疲惫的。
生2:脆弱的背影,妈妈身体不好,还要独立支撑家庭的重担,我那时不懂事,还不理解妈妈。
师:现在你懂事了吗?我相信你肯定会帮着妈妈分担了。
生3:我看到的是孤独的背影,爸爸不常与人交流,他总是一个人在家,我觉得他很孤独。
生4:我看到的是坚强的背影,爸爸独立支撑家庭,我觉得他很坚强。
师:从大家对背影的感受中,我觉得你们的观察很仔细,很动情,也很让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看看他眼里看到的是怎样的《背影》。
生翻开书本,课前已经朗读过课文
二、感受二十岁的朱自清眼中的背影
师:按不同的时间段,背影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两次,的一次出现时朱自清几岁? 生:二十岁
师:结合文章内容,看看二十岁的朱自清看到的是怎样的背影?请自读课文,在文中相应的位置写一写。
生思考,后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生1:“他两手向攀着上面…样子”读出了矮胖的背影 生2:我读出了坚强的背影,也是这段内容。
生3:父亲对我的关心让我觉得很温暖,我读出的是温暖的背影。生4:“父亲安慰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也读出了父亲的坚强。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父亲过铁路给我买橘子的片段,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这个片段。
Ppt展示爬过铁路买橘子片段原文 生齐读该片段 PPT展示该段改文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段文字哪些地方有改动? 生:“蹒跚”改成了“轻快”,“探身”改成了“跳身”,攀-撑,轻快-沉重。
师:你们看一下,我这样改可以吗? 生:不行
师:“蹒跚”什么意思?轻快又是什么意思? 生读注解,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摇晃 轻快表示动作敏捷 师:探身和跳身呢? 生:探身说明他身材矮胖,跳身动作很轻快 师:那么“攀”呢?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同? 生:两手向上是攀,两手向下是撑,“攀”也是说明他个子矮 师:你们看,“轻快、跳身、撑”三个词塑造出的是一个什么形象? 生:年轻力壮,动作敏捷的形象。
师:是啊,这显然是和父亲年老、矮胖的形象是不符的。
师:最后一个沉重呢?父亲此时的内心应该是沉重的啊,文中哪些细节表明他的内心是沉重的? 生:父子送别,心情是沉重的 生: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师:“交卸”是什么意思? 生:下岗了
师:对,父亲下岗失业了。父亲和我同路,他到南京干什么?
生:谋事 师:什么叫谋事? 生:找工作
师:到南京能找到工作吗? 生:不一定
师:是啊,母亲去世了,工作也没了,到南京能不能找到工作也很难说,心里其实是沉重的,可是他却很轻快似的,为什么呢? 生:他是做给儿子看的,安慰儿子
师:是啊,父亲的爱就掩藏在这样的细节里。可是父亲对我的爱仅仅是这些吗?还有没有别的细节反映出了这钟爱? 生:父亲踌躇了一个,决定亲自送我 生:叮嘱我路上小心
师: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你要出远门了,父母却喋喋不休的唠叨个不停。生:有
师:你当时心里感受如何?是不是在心里嘀咕:你们就别烦了。生:是
师:你们是这样,朱自清也是这样,14岁的你们不懂父爱,二十岁的朱自清虽感动却也不理解父爱。
三、感受二十八岁朱自清眼中的背影
师:再次见到父亲的背影,是在几年后,此时朱自清已经28岁了,在收到父亲的来信之前,朱自清和父亲的关系如何?你们能从文中找到蛛丝马迹吗? 生:“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了”,可以看出我和父亲关系不太好。师:父子间可能有隔阂。还有没有别的句子呢? 生? 师:提醒同学们关注课文第一句话,一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句话我们要特别关注的是哪个词语? 生:不相见
师:为什么是“不相见”,而不是“没有见面”,这两者的表达有什么不同? 生? 师PPT展示背景:朱自清和父亲生默读
师:现在看来,“不相见”和“没有见面”区别是什么?是不是两人隔的太远了,交通不方便,我就两年没回家了。
生:不是,是两人不想见面
师:是啊,“不相见”不是因为客观原因无法见面,而是因为主观原因不想见面。可是你看,在父亲冷漠的外表下其实掩藏不住他对儿子的思念,于是借口想念孙子,给儿子来信了。请一位男生把这封信读一遍。
一男生读
师:刚才有个字读错了“箸”念“zhù”
生齐读父亲的信
师:从这些简单的文字中你读出了一个老人的哪些言下之意呢? 生:希望儿子能常回家看自己
师:这些句子是不是有点矛盾啊,“身体平安”又“大去之期不远”, 生:他是想叫儿子放心
师:“大去之期不远”任何一个儿子看到这样的语句,都会忍不住泪眼朦胧,透过泪眼,二十八岁的朱自清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影? 生1:孤独 生2:寂寞 生3:忧伤
师:二十八岁的朱自清读出了一个孤独、忧伤、寂寞的背影,他的内心感受如何? 生:愧疚
师:面对父亲的来信,朱自清流下了愧疚的眼泪,于是在泪眼中朱自清提笔写下了《背影》这一散文名篇,你认为朱自清写下《背影》的目的是什么? 生:想表达自己的愧疚心理 生:想表达父爱子,子敬父的情感
生:想告诉读者要尽早读懂父亲,尽早尽孝 师:那么,我们来看看朱自清自己是怎么说的
PPT展示背景资料(一朱自清如是说(二父亲看到《背影》
师:二十八岁的朱自清读懂了父亲,父子多年的矛盾纠葛在父亲的来信中灰飞烟灭;《背影》的问世也让父亲读懂了儿子,几年后父亲带着满足的微笑离开了人世。儿子眼里,挥之不去的是父亲的背影,父亲眼里,挥之不去的又何尝不是儿子的背影呢?
四、感悟提升
师:《背影》这堂课我们上完了,你能给我们这堂课写一段结束语吗?? 生暂时迷茫,不知从何入手
师巡视发现问题,引导:可写写你上了这堂课后的感受、启示、,也可写写你对“背影”的思考。
生写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生:《背影》一文上完了,从文章中我看到了父子之间那真挚的爱,虽然两人表 面上对对方都漠不关心,但内心深处都是深爱对方的:父爱就像那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如果说母爱是临行密密缝,那么父爱就是父亲那蹒跚而 坚强的背影。生:父亲的背影是如此的寂寞,是如此的坚强,又是如此的温暖,儿子明白了父 亲的爱,对父亲的十分愧疚,落下了愧疚的眼泪。希望读完本文后,我们可以早 日明白,了解父亲那伟大无私的爱,做一个孝顺的子女,不让晚年的父母亲有遗 憾,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不让自己愧疚一辈子,做好这一刻,下一刻将 不后悔。生:似水流年,流年似水,我们总是感叹时间流逝之快,从朱自清的笔下,我知 道了父爱永远都是伟大的,亲人之间是没有永远的隔膜的,在朱自清笔下,我知 道了父亲的背影是坚强的,但又是寂寞,也许现在当我们面对父亲时,会有一丝 愧疚,但是读了《背影》后,我相信也许有的人已读懂了父亲。生:人生旅途中,父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背影》这篇文章,我懂得了父 爱的伟大和无私,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母爱,有很多赞美母亲的诗词,但是,谁又能想到在默默支持我们的父亲呢,我觉得父亲的爱同样伟大,只是他不善于 表达,但是他的行动,就足够能表现他对子女的爱,同样的伟大,同样的无私。生:再美的外表,再美的动作,再美的语言,都比不上世界上浓郁的爱。爱,无 须用语言来描述,爱,无须用文字来表达,因为,只要你有一颗爱父母的心灵,对父母细心关爱就足够
了。生:当你懂得生活的那一刻,当你可以在社会中立足的时刻,你可曾忘了在狂风 中的那面墙,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刻,你可曾忘了他们在风雨中永远屹立的那把伞 吗?无论生命多少艰难,但我相信,那把伞会永远屹立下去。师:同学们的语言写出了对《背影》的理解,对父爱的感受。在我们感受父母背 影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背后也有两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背影,老师也为本课写 了一段结束语,想跟大家分享:由强壮到苍老,父亲的背影在我们的视线里渐行 渐远,直至消失;由弱小到强壮,我们的背影在父母的视线里渐行渐远。但无论 走的有多远,那个背影总会留在目送背影人的心灵深处。我们每个人都是背影,每个人又都是目送背影的人,当我们转身远行时,千万别忘记常常回头望一望那 目送我们背影的人,让我们在时空交汇的视线中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教后反思: 记得以前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 33 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 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以至于听课教师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邻校 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人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长时 间来准备这堂课?可能不止一小时吧?”那位教师回答说: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 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 15 分钟。”因为有一辈子的积淀,所以才有 15 分钟的效率。很希望自 己也能有这样的效率,可是因为缺少一辈子的积淀,所以只能用勤去补拙,备这 堂课,前后大约花了两个月时间,第一个月阅读整理了关于散文及散文教学方面 的理论,第二个月在前面汲取的理论指导下考虑教学设计。对散文教学的理论学习使我对散文的教学内容有了明确的选择。散文之不同于小说,在于散文中有个明确的“我”存在,把“我”的情感寄托在散文 的形象中,表达“我”的价值判断,情感取向,因此从文中的形象到“我”的情感就 是我们解读散文的必由之路。本文的设计也就基于此种思路。整堂课上下来,自我感觉还算顺利,但是对于这样的一篇经典来说,45 分钟 时间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有很多环节看起来就是蜻蜓点水般的肤浅。
1、解读第一个背影,学生说出了“矮胖,坚强”两个关键词,其实应该还有个 “疲惫”,只要稍加引导,学生也是能够出来的,可是因为考虑到整体的时间关系,就没有多做引导了。
2、二十岁的朱自清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反应如何?此处应该结合文本与学 生多几个来回,对朱自清年少不懂父爱的认识
就会更深刻。
3、学生对二十八岁朱自清眼中看到的背影也仅仅限于那三个形容词,而没有 追问,展开说明。
4、二十八岁的朱自清的面对父亲的来信,内心的情感应该是很复杂的,可是 也因时间关系,就在“愧疚”这里点到而止了。
5、最后其实还应有一个体验的环节:你能从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吗?能看到 你父亲的影子吗?你觉得本文成为散文经典的原因是什么呢?可是也局限于时 间放弃了 如果用两个课时,我想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