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太极拳教学的影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以太极拳的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互交式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教学目标延伸法,念动教学法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最终的学习效果上起到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动作、解决问题和鉴赏国粹的综合能力,以及提高相互交流与合作能力。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方法;太极拳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和评价教学效果的最好标准。如何合理的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体育课堂的学习效应延伸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使其终身受到益处。通过太极拳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兴趣,激励他们的热情,促使他们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逐步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一、不同教学方法的研究现状
(一)互助式教学法
互助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班级按照一定人数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每组6~8人),并注意培养骨干为小组长,由其组织练习的教学方法。孙晔“互助式学习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指出:“互助式教学”的运作过程是一种以“团体行为”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它要求保证“互助组”在一定时间内的相对稳定(一般为一学期)。旨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在帮助他人或者在受到他人帮助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能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向认知、技能、情感三者的“立体式”前进,从而为实现体育教育的最高境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1]。王文红“互交式教学法在高校女生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出经过相关实验研究证明,在高校女生简化太极拳教学中采用“互交式教学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法。主要表现在“互交式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向的网络化的信息传递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加速了太极拳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
(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在体育教学中很少运用多媒体技术,在24式太极拳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模仿与练习的教学模式。姜振“24式太极拳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得出结论:无论是技术动作的准确性,还是动作的熟练程度,多媒体课件实验组都明显优于普通教学组,教学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对学生的调查结果,说明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适用性和具有推广价值[3]。同样安学涛“太极拳教学课件的运用与效果研究”一文中也指出:太极拳课件能使教材中的某些环节以文字、声音、图像等综合方式表现,清晰地把教学的要点、难点和细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视觉情境中学习有关的教学方法、手段、技术,有效的沟通了“书本”和“实践”两个世界。正确运用太极拳课件对学生的学习发生着积极的影响,它能增强教学效率、拓展教学时空、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因此使教与学变得事半功倍【4】。
(三)教学目标延伸法
所谓“目标延伸教学法”,就是授课前先将要学的内容划分为几个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分项、分段进行教学,课后让学生以班为单位,在课外活动或其他时间内自行进行复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包汉文“不同教学方法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中得出:目标延伸教学法能较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教学效果,较传统的直接教学法比较有较大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5】。
(四)念动教学法
“念动教学法”(想象)是运用自我暗示与运动表象训练相结合的一种心理训练法,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形象的过程。高庆琦“念动训练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念动训练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新授动作后及时进行“念动”。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往往有这样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已基本学会了动作,但做出来的动作生硬,势不圆,不连贯,因而不能较好的体现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念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较好效果[6]。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的教学方法都已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过相关的实验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结论,但是如何深入的探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太极拳教学的效果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其次如何将四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起来,合理的运用到太极拳的教学中也是值得进一步实验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晔.互助式学习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7.6.[2]王文红.互交式教学法在高校女生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8.[3]姜振.24式太极拳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3.[4]安学涛.太极拳教学课件的运用与效果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07.10.[5]包汉文.不同教学方法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26).[6]高庆琦.念动训练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3.
第二篇:刑事诉讼法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
刑事诉讼法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在刑事诉讼法的教学中,通过实施多元化教学改革,构建一种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新的教学模式,使相对抽象的刑事诉讼课程增加直观性。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面的拓展,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在对本学科知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解。将诉讼法课程视为一个与实体法相对应的体系,正确应对法学教育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从而塑造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一、刑事诉讼法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刑事诉讼在法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刑事诉讼法》课程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也是教育部制定、颁布的法学主干课程之一。刑事诉讼法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诉讼法仅被认为是实现实体权利的手段和工具,认为是辅助性部门法。很多人由此认为实体结果正确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法学教育中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实体法因调整主体实体权利义务关系,所以备受重视。但若没有诉讼法的程序保障功能,义何以保障结果的正确和法律的公正性呢?特别是在刑事诉讼法这一被称为第二宪法的部门法的实践中,关乎人身自由和生命之最重要的权利 此,在诉讼法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贯彻“ 序 障” 程序公正”的理念,对纠正在司法界、学术 仃 的“重实体,轻程序”的错误观念具有十分 的意义。
(二)刑事诉讼法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法律属于规定性的上层建筑,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发生、应该发生的事情在法律中都事前有所规定。
抽象的法律被规定在成文法条之中,假定的事实被记录在教科书或有关的法律报告中,法律的学习者通过参加书面练习和测试掌握有关的法律知识。由于法律职业的高度技术性和刑事诉讼的程序性特征,使得刑事诉讼法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事法律职业不仅需要深厚的法学理论素养,还需要有清晰明了的表达、敏捷准确的思维、健康稳定的心理、超凡卓越的人际沟通等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经验。1 我国法学教育历来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性教学则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正规的法学教育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以高度抽象甚至是思辨性的问题为中心,这样似乎脱离司法实践。
刑事诉讼法学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教学内容单
一、抽象的情形,这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司法水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和将来教学侧重的方向,教学中也会涉及刑事诉讼法学学术研究领域以及司法实践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由于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相对于实体法来讲更具有抽象性特点,加之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对诉讼程序缺乏直观性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急需一些感性的认识,以帮助他们加强对刑事诉讼法的理解。法律职业的专业性不仅指法律职业人具有法律专业知识,还包括运用法律的专业技能。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有时甚至比专业理论知识的拥有量更为重要。
二、刑事诉讼法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一)注意相关学科的联系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比较以及对刑事诉讼前沿问题的了解欠缺,使学生对现行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在具体规定上的缺陷、漏洞,甚至于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比较理解不够,因而无法激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探究兴趣和钻研热情,也缺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法律知识基础。
法律实践往往呈现出杂乱无章和不系统性。每日发生的事件都是偶然的,且具有很大的意外性。
学习过程中设定的问题并非法律职业者每天都要处理的或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是为了提高法律职业人员应对实践问题的能力。就像医生面临不断涌现的、不同的疑难病症一样。新的病因和症状不断出现,医生要用事先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新的病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和治疗的方法。正规的法律教育课程,就像医学教育一样,将研究的问题系统化,总结各部门法之间的关联性,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共性,从而使学科教育中对法律的讲解,都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安排。另外,现代高校法学教育呈现出二元结构。表现在:第一,在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既要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人 2 才,也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人才,甚至还要培养治国人才和管理社会的人才。第二,在法学教育的内部结构上,高等法学教育应当既具有高等学校法学教育部分,亦具有法律职业教育部分。第三,就法学教育的性质而言,高等法学教育既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律人才制度,甚至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律职业教育部分的内容须由诉讼法类课程来完成。在刑事诉讼法的授课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和定罪与量刑。还会涉及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相关问题的比较,例如,刑事辩护制度与民事代理制度的比较,教师在讲授时应相互呼应,不能拘泥于自己的学科。
这样可以在刑事诉讼的教学中基于程序法律特点,形成与实体法、其他程序法等法律专业教育的系统化,形成一个知识的共同体、语言的共同体。
(二)组织理论性学术讲座在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同样会经常遇到热点、难点问题,由于课时所限致使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开。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证据制度、证明标准体系、律师辩护权问题,侦查羁押问题、简易程序、自由裁量权问题,公开审判问题以及死刑复核程序等等。这部分内容除常规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还可以将相关的改革与完善作为知识的补充。可以针对本学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举办一系列的学术讲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钻研问题、探究问题的途径。
在专业科研讲座中,学生和教师都有机会分享专家、学者们潜心研究的成果,聆听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同时,学生有机会与各位专家、学者直接交流,让同学们领悟对本学科前沿问题的直觉和洞察力。通过有关讲座,使学生了解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最新动向和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背景等问题。理解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是在总结司法实践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已签署的国际公约以及宪法保障人权理念的需要,形成刑事诉讼法的修订基础。同时,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坚持宽严相济政策、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关系、强化制约与监督的基本原则。
学术讲座既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拓展学习视野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大学校园里的学术讲座以其形式多样、内容广博、启发引领性强等优势而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和推崇。丰富多彩的讲座在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鼓励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将实践性教学定为一种教学常态刑事诉讼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培养的本科法律人才绝大多数要从事法律实务工作,而非从事学术研究,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实践工作能力。大陆法系的法律讲授往往是以理论为主,先作出高度的抽象理论总结,然后再作具体的实践分析,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模式。而英美法系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讲授模式,其特点是先讲若干案例,再从中抽出这类案例共同适用的规则。两大法系的讲授方法各有优劣。美国法学院的课程设计主要围绕法律专业知识和法律实务技能两方面展开。美国法学院的教授们大都出身法律职业,具有执业资格,很多人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同时,法学院还聘请很多专职律师到法学院讲授一些课程,法官能否公正审判、律师在法庭上能否取胜,不仅取决于对案件事实的发掘和对法律的理解程度,而且取决于在法庭上对事实和法律的表达和说明,因此,优秀的律师或法官一定具有优秀的口才和文字功底。法学院开设有法律写作课程,锻炼学生的说服性写作技能,法庭辩论课程和比赛则是训练学生的法庭表达能力。法学院还普遍开设司法实践教育,学生像律师那样受理案件和到法庭出庭,不仅能够掌握相应的职业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学到法律人的思维。美国大法官霍布斯在他的《普通法》一书中曾断言:“法律的灵魂从来不是逻辑,而始终是经验。” ]
在以往我国法律院系的课程教学中,更多注重理论的总结,很少考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这样无法塑造应用型的法律人才,而刑事诉讼实践环节具有许多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习惯,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很好的桥梁,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 4 培养。实践性教学在刑事诉讼法课程中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除了向老师和课本学习外,还要通过亲自去参与司法实务活动,经过一定的司法流程,了解书本知识的有限性与社会司法实务的无限繁杂性,从中积累一定的司法经验,增强操作的能力和诉讼的技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与司法实践部门联系,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的机会。
三、刑事诉讼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设置
(一)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模拟法庭是高等院校法学院(系)普遍进行的具有法律实践性质的教学辅助方法。模拟法庭式教学,是通过选用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别充当公诉人、法官和诉讼参与人(包括被告人、辩护人、被害人、证人等),模拟真实的刑事庭审的情景,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模拟审判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组织模拟法庭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具体承担的角色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同一案件的审理,并全力以赴地为所扮演的角色争取最有利的结果,对模拟法庭课程进程的推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实际参与角色的同学也可以从观看的过程中直观地学到庭审的知识。教师作为模拟法庭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在模拟法庭课程教学中起辅助和引导作用。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案例,同时对学生在组织模拟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明确的答复,或提供解决的思路,或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并做好庭后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认识不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师生双向活动式的法律实务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达到和谐的统一。
模拟法庭式教学是一种在校内较容易开展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的法律职业能力,也是最能体现高等法律院校办学特色的最佳方法,是诉讼法教学过程中的必需。由学生饰演诉讼中的各种主体角色,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规定对诉讼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从刑事案件的庭前准备,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最后宣判的整个完整过程,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庭审中控、辩、审三方技巧的驾驭能力。
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法院等司法实践部门联系,使法院 5 的真实庭审走进校园,让学生有机会观摩真实的庭审过程,增进学生对诉讼中庭审的直观的感性学习。
(二)增加案例讨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刑事诉讼法的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毕业后也能迅速适应司法实践中的工作。在案例教学中,事先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案例,并附加若干问题,交由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对案例的阅读、讨论、分析、思考、辩论和总结,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扩大了视野。教学中,选取典型案例,学生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研析和判断,提出解决的方案,不但增进了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使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得以温习和巩固。例如,在讲到证据的种类和分类时,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通过每个证据的表现形式,分析该证据的种类名称以及在理论分类上的所属。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发言甚至相互辩论,最后,由任课教师作出总结,使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使他们相互学习,弥补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
由于我国的法学教育是第一学历教育,不像美国是在其他本科教育完成之后的第二学历教育,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还是基础理论的学习。增加案例的穿插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过去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辅助性教学手段不多,课堂气氛易出现沉闷和懈怠情形,学生思维不活跃,对教学内容回应不够,教和学之间交融程度不够高。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从不同角度提高对问题的认识,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点评时用精练的语言针对事实和现行法律逐一分析,突出重点,根据所依据的法律原理、法律规定进行讲解,甚至可以涉及学科前沿问题的分析,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灵活性在刑事诉讼法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图示教学方法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6 和趣味性,把理性、抽象、艰深的法律问题形象化、生动化。让抽象的内容增加一些直观性,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结构图。例如,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中控诉、辩护、审判三大基本诉讼职能的关系结构图,控辩平等、对抗、审判中立所形成的控辩审三者关系应当保持等腰三角形结构,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障。
再比如,在讲解检察机关的抗诉程序时,通过图示,对二审程序的抗诉途径与再审程序的抗诉途径做一个形象的比较(如图所示)。运用图解使这些概念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
刑事诉讼法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课程,实行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有时也不能反映整个刑事诉讼的全貌。案例是有限的,案例教学也难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刑事诉讼整个体系的理论知识。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弥补实际操作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多媒体,使用一定的电教仪器设备辅助教学,会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通过图片、图示、动画、影像等将刑事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创立刑事诉讼法立体化教学模式。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增加司法技术模拟分析室、侦查实验及其他侦查技术方面的相关的教学辅助设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观地了解刑事诉讼需要经过哪些法定程序、如何展开刑事侦查、如何分析和认定刑事证据、如何撰写法律文书、如何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等,将平时学习的零星的知识汇总起来,使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知识点串联成线,从而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刑事诉讼这门相对抽象的学科知识,也使刻板的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些、活跃些。
通过实施多元化教学改革,构建一种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新的教学模式,以求实现优质的教学效果。所以,以整体联系的视角看待刑事诉讼法这门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将相对抽象的诉讼法课程视为一个与实体法相对应的体系,正确应对法学教育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从而塑造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第三篇: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1.教学环节多元化
(1)量身定制的项目教学项目化教学一般采用虚拟项目或真实项目。对于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而言,产品考虑的现实因素非常多,虚拟项目无法让学生获得足够的锻炼。产品造型设计课程采用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应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包括企业项目和竞赛项目。教师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要建立项目与教学的融通机制,让项目与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要为课程量身定制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项目不一定适合该课程,项目的选取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项目要和专业培养方向紧密相关。如专业定位是生活用品设计,在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中引入电子产品设计项目,虽然生活用品与电子产品同是产品设计的内容,但学生作为设计初学者,其在生活用品设计特别是形态设计方面,将会受到一定限制。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适中,项目的难易度与学生的执行度相关。项目过于简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只能运用小部分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要在项目练习中运用课程的造型方法,才能更深刻地记忆和理解。如果项目难度过大,学生徘徊在项目周边,就很难投入项目。教师在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中如何选择项目、组合项目或分解项目,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
(2)角色扮演教学英语中有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在产品造型设计教学中也是如此,学生通过参与设计,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以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中形态设计内容的练习为例,该练习的主题是设计一组调味瓶,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设计任务。接下来的教学设计是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作品的学生扮演推销员,其他学生扮演顾客,并通过销售量进行评比。扮演推销员的学生必须深入了解其设计作品的优点、美感的解读或使用方式的创新,将其介绍给所有顾客。扮演顾客的学生以消费者的身份对产品提出疑问与要求。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以及优秀的设计所要达到的要求,这样的理解比单纯完成练习更加深刻而有效。
(3)团队合作与PK团队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并彼此信守承诺的群体。在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中,设置团队合作与PK教学环节,能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投入设计任务。以设计一套茶具为例,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任务,接着分工开展设计。团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每位成员,让团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团队分工中,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任务。团队中很容易产生对胜利的渴望,设置PK环节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在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中,团队合作和PK环节能提高学生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4)引入综艺的元素综艺或游戏让人感到愉悦,在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中加入这些元素,学生能更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如设置几个能达到同样练习目的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分组以抽签的形式选择设计任务。这远比指定单一的任务有趣,学生也会认为手中的任务具有独特性而更用心地完成。再如设置竞速环节,哪个组最快找到某个任务的解决方法就可以优先选择设计项目。综艺或游戏的元素有很多,将其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课程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2.建设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方式多变性教学评价方式不应停留在教师评价层面,应该有多样性的教学评价,如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学生间互评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教学评价。以小组接到一个设计任务为例,每位组员围绕设计任务画出设计方案,以小组内互评的方式选出小组最佳设计方案。该最佳设计方案再与其他组的最佳方案评比,以小组间互评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设计方案。这样有层次的评价方式能让学生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适当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深刻掌握。
(2)作品展示与解说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对课程作业的考核与评价应包括作品的展示与解说方面。展示与解说是对作品的重新理解与表达,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整理设计思绪并巩固设计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与展示能力。
3.建设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建设突破了以往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践与空间的限制,弥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实现了产品造型设计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
(1)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包括课程基本内容、交流论坛、课程资源、学生作品欣赏、新闻等模块。课程基本内容是课程章节内容的呈现,学生可以课前预习或课后反思查看,随时查看理论知识点和案例。交流论坛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设计交流,师生在此讨论国内外优秀的设计或设计观点。学生作品是历届学生在该课程的优秀作品的展示,当前学习的班级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参考学习。作业模块具有布置作业及提交作业的功能,教师在该模块查看每个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新闻模块发布上课班级的课程情况以及一些竞赛情况。
(2)网络课程的教学环节产品造型设计网络课程要与课堂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查看教师讲过的案例及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学习、借鉴到自己的设计中。当前班级的优秀作品和课堂情况能在新闻版面中看到,学生能够自我约束并积极投入设计任务,自觉让设计以更好的方式呈现。网络课程引进课堂提高了教学的成效。
(3)网络课程后续学习模式学生通过一个周期的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学习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与技巧,也通过项目实践提高了设计能力。课程结束后,继续通过网络课程进一步获得提高和巩固。网络课程网站成为学生职业生涯中一个长期伴随的辅助性工具网站。
结语
旨在探求更加立体化、多元化、有利于开拓学生对产品造型设计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扬长避短,相互补充,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产品设计综合素养,推动产品设计教育的发展。
第四篇: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词】
;
【正文】文献综述: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和深化,国民整体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而高等教育作为其重中之重,更是在教学改革中一直完善和发展。但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高等教育仍旧有许多难以避免的弊端和不足,如课堂效率低下,师生关系紧张等。针对这些问题,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讲师、博士李瑾瑜在《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一文中提到“师生关系必须在人际双向互动中才能获得平衡发展。陈百助也在《如何上好一堂课》一文中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做好“ 教” 这项工作,随之也提出了“三感三性”的观点。徐州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吴金霞同样在《浅谈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问题》中发表这样的观点: 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学生, 不应该有失“公正“, 对一些好学生和表现差的学生不应给予不合理评价。教育工作者们集思广益,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前行,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逐渐转变成现在的大众化教育,越来越多的学子走进大学课堂领略更深层知识的奥秘。但经过笔者在多所高等学府的调查,许多的大学生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并不高涨,这固然与现在的社会人文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大学中的教学模式也还是会对此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这个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解决办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教与育
Key words:Education mod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eaching and educating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going forward, the advanced education of China has transferred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now, more and more students step into university to enjoy deeper mystery of knowledge.But after the author surveys in man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 the enthusiasm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of man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r university period study is not as high as we think.it links with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closely with no reason, but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mode will also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it.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lutions of the subject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teaching work of educators.一、基本概念和背景
近年来, 由于教育的民主化、人道化、效率化进程的加快, 以及教育教学改革对内部深层次问题的触及, 教学模式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教学模式作为教师授课的载体,在这个“教与学”“学习与生活”“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多方位多层次多系统的复杂教育社会关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阶段国内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三种:(1)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2)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3)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 — 主体论”。
第一种教学模式是我国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较为粗放且交流性不好,将师生关系由双向关系变成单向关系,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收到学生的反馈来调节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因为有知识、经验、能力诸方面占有优势,容易将自己理所当然的凌驾于学生之上,从而失去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第二种教学方式老师更像是以一种陪伴者的姿态出现,但仍旧没有摆脱单向关系的制约。虽然学生的自主性变大,但是老师的介入作用并不强烈从而使课堂变得散漫笼统,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
第三种教学模式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现阶段比较科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缺少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而在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作为教育问题的核心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它符合一切社会关系的法则,如受道德的约束,受到心理情感的作用等等。但同时由于师生关系承担的是教育关系,它又区别于其他一般的社会关系。这里的教育, 不是一种单向影响, 而是双向的相互作用;不是纯粹知识性的, 而是和人的完整性发展紧密相连的[1]。因此师生关系高于一般人际关系, 不是不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 而是要更充分、更完善地促进师生互惠。
二、问题的产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承担着一个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现阶段,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都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指导者的地位。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虽然在校的大学生在年龄方面与中小学生相比,与教师的差异较小,但是在各自所拥有的知识、能力、阅历和地位上的差异仍旧较大; 二是高校师生对于某些问题的评判标准不尽相同,例如何为优秀学生,许多较为传统的老师都会喜欢学习优秀并且循规蹈矩的稳重学生,而随着现代环境对于大学生观念的冲击和影响,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有冒险,创新精神和独创见解的才是优等生。
当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和老师发生冲突时,老师出于权威习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之上,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就会变得较为不稳定,矛盾也会随之而来。
(一)师生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
学生数目持续增长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沉重的压力。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高校的授课教师的数目并没有增加。繁重的上课任务和教学资源的紧缺是导致师生关系淡漠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由此导致的师生之间交流的缺失也会对此产生负面影响。[2] 教师重钻研不重育人,导致师生关系僵化。现阶段许多教师大多沉浸在自己的研究课题,花费大把的时间做出成果,而忽略了“教”和“育”两者的结合与平衡。大学教师往往依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认为大学生理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所以在教学方面也是说教有余,引导不足。现代环境下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空洞的说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最终引起学生在课堂或者教学活动中的不配合甚至是唱反调,同时会对教学成果造成影响。
大学生与教师之间信任感与认同感的缺失。一位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要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库。一旦在课堂暴露了自己的知识短板,教师的权威性就会受到挑战,学生的信任也会丢失。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在新晋的青年教师身上。同样,在学校,师生的各自为政也是一个因素:大学生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宠儿”,在外是“焦点”,教师的苦口婆心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只能而作为学生,往往以及格为最终目标,有的早已失去荣誉感和进取心,很少有人去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似乎教师和学生达成了一种令人尴尬的默契,教师你教你的,爱学不学;学生我学我的,爱教不教。教育被分解为“教”“育”两个部分,而在认同感的缺失过程中,教学稀释的只剩下“教”本身了[3]。
(二)解决办法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高等教育工作者该有哪些行动?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课上收获知识?笔者经过分析调研后有以下观点:1.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学生在下面学,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和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被分割成两个独立的团体。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几乎并没有什么互动。课堂上老师几乎全部占据可主导地位,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正因为没有这种参与感,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热情很难高涨[4]。有了参与感,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更灵活的应用。2.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0分钟左右。一旦节奏在20分钟后还是没有变化,学生的注意力就开始游离,学习效率会大大下降。因此教师讲课时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掌握课堂的节奏, 在大约20 分钟之内就应该变化一下节奏。一般来说,课堂内容会分为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课外知识常会有更多的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更好的串联起来,或者课内课外适时地穿插,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3.讲师如果能够在活动中出一些相对简单但与课堂知识密切相关的题目,学生往往会形成规模效应,一旦获得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激增。4.没有什么要比现实中的例子更具有说服力。教师可以举一些现实中的事例甚至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因为由现实导出的知识比书本苍白的解释与学生的距离更接近。5.现在的学生往往对以前那种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不再耐烦。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风趣幽默的,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轻松活泼的。教师应避免在课堂上大量使用生僻的专业词汇,尽力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们传授理论。另外,老师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以为维护教师的威严形象,其实有亲和力的老师会更收学生们的欢迎。只要能帮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学生会更加欣赏,而且也会缩短学生和老师的距离。6.教师备课时往往准备大量的材料, 有时准备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全部讲完, 这时讲课就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认为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讲, 可以让学生去自学。7.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被动态的东西吸引,而忽略静态的事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用更为动态的音乐、视频来代替相对静态的PPT,具体的声像资料会比单页展示的信息更加形象。
教师应对自己的工作付之以热忱,应该努力缩短和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差距, 消除“代沟” 和“ 心理差距”。主动接近学生, 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谈心活动、联谊活动、体育赛事等, 加强师生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些课外交往, 更能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个性, 展示学生的才能和特长, 丰富师生课余生活, 增进师生感情。
三、总结与结论
教师作为真善美的传播着和代言人,要打破日常教学中的漫不经心和临考前划重点以此吸引学生的教学模式。赋教以教本身、赋育以育人为本, 赋学以学知识、学做人并举, 才能实现高校师生关系的和谐,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 育” 的深化,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工作,使高等教育能够成为真正的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4):34-36.[2] 邹宽生.大学师生关系疏远的原因分析及构建[J].科技信息,2007(25):195-219.[3] 吴金霞.浅谈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问题[J].西北医学教育,2008(1):31-32.[4] 陈百助.如何上好一堂课[J].中国大学教学,2006(10):26-27.
第五篇: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究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098-01
摘要 大学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社会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也被更多的人认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根据教学实际,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使用当前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发展的需求。本文结合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对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模式 多元化
新的发展时期,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待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也比较突出,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发展中,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并积极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使用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一)概念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体育教学和训练活动中,根据教学规律和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根据教学理论框架内容,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循策略和程序。
(二)特点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大学体育教学的模式有以下特点。
1.教?W目标复合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确立,要考虑其教学目标,这是影响模式的核心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考虑学生德育、心理、体质、技能等多个因素,教学目标相对复杂化,要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模式。
2.多角度指导。体育教学中,需要体育思想来指导学生的活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更要重视学生对体育思想和体育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思想意识,这也使得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
二、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操作多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主,考核多是按照运动的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基本运动成绩的提升作为教学的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德育、心理等多方面的培养,没有将大学体育教学与当前社会发展对体育类人才的要求相结合。
(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育教学目标的设定比较单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教学内容单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了一些创新性较强的教学模式的推广,传统的球类、田径类的教学成为了主要的内容,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大学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重视大学体育理论的研究
首先,要选择先进的教材体系,加强宣传体育知识,并让学生树立自觉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内容要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可操作性、时效性的运动项目;其次,重视现代体育理论的研究,在理论知识研究的同时,重视强调其实践性。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要从教学形式、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革新,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在教学提问等环节中,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赛事、趣闻、比赛等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中;其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强比赛的娱乐性等,让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体育教学的乐趣;最后,要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如可以举办体育比赛,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加强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为保障。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教师队伍规划,重视对教师能力和技能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其次,要鼓励教师积极钻研新的技术和知识,开发优质的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还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终身教育的观念,并积极创建良好的学习和训练氛围。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推广,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体育多元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需要,网上搜集相关的视频、图文等素材,融入到教学课件中,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可以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比赛画面,然后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能更清晰明了地向学生讲解一些动作、技术,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事业的改革推进,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也要求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实际发展中,要结合体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根据教学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构建科学的大学体育多元化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