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蜜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2.教师:有关蜜蜂和昆虫的知识,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 “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第二篇:《蜜蜂》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⑵ 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⑶ 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⑵ 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⑶ 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⑵ 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⑶ 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⑷ 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⑸ 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⑹ 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四、课堂练习
1、学习生字:
⑴ 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⑵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⑵ 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⑶ 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⑴ 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⑵ 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⑶ 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⑷ 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⑴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⑵ 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六、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第三篇:《蜜蜂引路》教案设计
一、整体感知
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
分组朗读课文的第1、2段。
a.讨论: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之间交流,随机理解“附近”“当地”。
b.分别出示(投影仪或幻灯)下面两句话,把画线的词语换一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来谈天。
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
c.集体朗读第1、2段。
学习第3段。
a.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画画,可以表演,可以朗读,体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指名请同学汇报,借助学生的画或老师自己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花丛”“蜜蜂”“园子与养蜂人”之间的关系。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c.谈感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指导朗读第4段。(要读出养蜂人热情又惊讶的语气,列宁幽默风趣的语气)
集体朗读全文。
三、创编表演
创设口语交际的氛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小组分角色表演,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四、课外作业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学习目标
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第四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4《蜜蜂》教案
《蜜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出示蜜蜂图片问:同学们,认识这种昆虫吗?
2、对于蜜蜂,你们知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
3、让我们带着喜爱的心情来读读课题。
【检查字词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认读生字。学生读,齐读(2)给生字组词。3.认读生词
4.整体感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精读课文 自主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实验呢?(理解“听说”)
(3)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不轻信,不盲从,追求真理,讲事实)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法布尔没有迷信别人的结论,而是自己动手做实验。你们有兴趣知道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嘛?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一看法布尔是怎么做实验的。(屏幕展示先„„接着„„然后„„最后)在课文中找一找,给每个步骤标上序号。
(2)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挥。
(3)实验的步骤我们都知道了,那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呢?可以小组间互相讨论。
(4)从这些做法中你看出法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考虑周到、做事严谨、思考全面)
(5)蜜蜂放出来以后,作者又看到了什么? ① 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② 理解“散”。法布尔解开纸袋,蜜蜂到处飞。要是是你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你会怎么想呢?你觉得小蜜蜂们还会不会找到回家的路呢? ③ 理解“几乎”。蜜蜂是真的碰到地面了吗?这个“几乎”在这里体现了什么?说明文章写得怎么样?(非常严谨)把蜜蜂将触但未触及地面,在空中艰难飞行的场景描绘出来了。④ 看到这些场景,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出示句子“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你能给这句换一种说法吗?带着和作者一样的心情去读读这一句。
(6)这一自然段我们学习了法布尔做实验的过程。齐读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谁来说说,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2.这个试验接下去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 探究结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3、4、5自然段
2.法布尔把蜜蜂放在纸袋里,放到两里外的地方了。法布尔是怎么推测的?为什么他会这么推测呢?说说理由。
3.那到底试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谁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他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小蜜蜂居然回来得比法布尔还要快,而且还猜了花粉回来,真是太神奇了!小女儿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法布尔的心情有时怎么样的?(激动、高兴、意外)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4.试验的结果还有什么?课件出示句子“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5.这些小小的蜜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飞回来的?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读到这里,这些可爱的小蜜蜂给你什么感受呢?
6.同样,作者也对这些小蜜蜂赞叹不已,萌发了对他们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去读一读3、4自然段。
7.对于这样的结果,法布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齐读第五自然段)
(1)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2)在这个结论中,法布尔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法布尔还无法解释的是——“蜜蜂能辨认方向的本领”。
8.齐读全文。我们在去读读课文,感受可爱又聪明的小蜜蜂吧!【拓展总结】
法布尔简介。课后可以读一读法布尔的《昆虫记》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上册蜜蜂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蜜蜂》教学设计
马文勇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除了采蜜外,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今天我们跟随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一块来探索蜜蜂到底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秘密。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有生字的地方,把字音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学生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指生当小老师读。(2)去掉拼音带词读。
(3)分析生字结构,说说识记方法。(4)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解决。(5)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闷 几 尽)
4、说说课文讲了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三、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试验过程。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试验呢?
2、联系实际说说当你听到一些话或事时,你是很快就相信,还是会表示怀疑,会像作者一样去寻找真相吗?
3、作者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4、学生画,回答,(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教师板书:捉蜜蜂 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5、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6、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7、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或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书写。
四、总结。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结果
1、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蜜蜂是利用视觉、嗅觉的功能,依靠地形、地物与太阳位置、偏振光来定位的;面在近处则主要靠颜色和气味来寻找巢门位置的。在没有明显标志物时蜜蜂也会迷巢的。偏振光导航是蜜蜂特殊的本领,蜜蜂复眼顶部的一少部分小眼能够利用天空中紫外偏振光进行定向和导航,并通过在巢脾的竖直平面或水平面上的舞蹈,将蜂箱、食物和太阳三者联系起来加上视觉、嗅觉建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4、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五、作业
1、摘抄好词句。
2、阅读讲述关于其它动物有趣的故事的书籍。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 ——做实验——飞回来 无法解释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