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频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0:3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视频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视频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第一篇:论视频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使用视频资料的情况,讨论了视频教学的特点,并探讨了视频资料的种类及不足,最后谈论的视频资料的使用原则。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视频

一、视频教学的特点

视频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

1.生动性和真实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于专业心理课程,在高校中多采用开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因此来上课学生的态度并不是非常积极主动,很多人带有作业、课外书等来到课堂。视频教学提供的内容生动,来自现实生活,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投射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人数已经到达50%以上,他们中的很多人有不被接受、不被欣赏和没有价值感的感受,注重自我保护,不愿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视频教学内容聚焦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上,通过视频内容的讨论来探索、分析,投射出大学生的态度、观点和看法,从而梳理大学生的信念和价值观。

3.互动性

心理素质的提升过程是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日常的心理咨询活动是一个良好的互动过程,视频资料同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互动的榜样。如在心理健康课程的视频材料中,影片《心灵捕手》在展示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的同时呈现了一个少年的心灵成长的过程,将学生带入一个多角度、多层次互动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冲突——面对——成长的循环过程中审视自我,促进其主观经验的重构,引导其形成积极正向的情感和信念。

二、心理健康视频教学资料的种类及不足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关于心理类的视频材料也日益丰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资料

现在很多影视作品聚焦了各流派的心理学理念,如《心灵捕手》、《心理游戏》、《沉默的羔羊》等影片,在心理学理论上涉及了精神分析、心理创伤、变态心理学等诸多心理学领域,展示了心理学的核心理念,让人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种影视资料虽然蕴含深刻的心理学理论,但是普通大众在观看时往往更看重其艺术性、故事性,沉浸在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之中,较少深思其心理学意义,以及其与自身的关系。而且这种影视资料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在1.5-2个小时左右。

2.心理访谈类电视节目

在电视节目中,心理访谈类节目日益增多。如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北京电视台的《生活广角》与《谁在说》、上海电视台的《心灵花园》、重庆卫视的《情感龙门阵》以及湖南卫视的《真情》等等,都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人们的心理状况,揭示主人公的心理历程。

心理访谈类节目内容真实,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但是这类节目选择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很大的压力或是经历多重创伤事件,与普通人群相比共性重叠少;同时主人公面对大众,在互动过程中其情绪、感受受到的外界影响因素多,其表达内容不一定是其真实想法。

3.心理专题资料

很多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制作了心理专题资料片,如《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广东高教厅),这种专题资料片系统详细地介绍某方面心理学知识,内容严谨、专业性强。

这种专业机构制作的专题片,知识体系完整、逻辑性强,是书本知识形象化和立体化的表现。由于专业机构不是影视制作机构,他们在制作时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而在艺术性、观赏性方面比较欠缺,容易让人感觉枯燥、乏味。

4.独立制作的资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DV的日益普及,制作符合课程需求的视频已经能够实现。国内很多高校如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举办多届大学生的DV比赛、DV剧展演等活动,调动学生资源,展现自我,探索自我。

这种资料的最大好处就是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真实、生动,能够和大学生产生共鸣,但不足是需要制作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视频材料制作经验,因为这种视频材料的制作涉及到摄影、配音配乐、剪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心理健康视频教学资料的使用原则

视频资料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使用方便;同时还可以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扩大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广为应用。但是,视频教学也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使用视频资料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视频资料丰富,趣味性强;但是在播放视频资料时往往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尽管大学生在观看视频教学资料的同时,能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改变或提高,但如果希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视频资料往往要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比如结合案例点评、课堂讨论、分析、角色扮演,让学生的思想观念相互碰撞,从而对所观看的视频资料进行深入加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心理状态的模糊性、复杂性和情绪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视频资料要紧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尽管可选用的视频资料非常丰富,但是在课堂上使用的资料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注重以下几个因素:(1)真实性。视频资料的内容要真实,而不是编造出来的,只有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够真正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2)典型性。视频资料在课堂上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5-20分钟为宜,因此在使用资料前要对资料进行一定的编辑剪接,提高其典型性和代表性。

3.视频资料要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使用视频资料时,一定要与其他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避免出现对视频内容不点评、不讨论的现象。视频资料具有调动大学生内隐知识的特性。内隐知识就是个人主观的经验与策略,具有很强的情境特殊性。这种知识虽然存在于个人生活中但是却不容易上升到意识层面,很难被人捕捉到。优秀的视频资料往往能够触及到人的内隐知识,通过内容点评、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捕捉并呈现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帮助大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思考,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尝试制作视频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视频制作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教师根据课堂需求,可以自行制作视频资料。视频资料的材料应该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案例或情景剧的形式呈现。例如北京高校自2005年以来开始的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其剧本就是很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能够在。同时,制作视频是要联合多个部门(如学校的话剧社、电教中心、宣传部等)共同完成,这样创作出的视频资料既贴近学生实际,又具有一定专业性,乐于被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1]许学军.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现状与对策.教改纵横,2006,1:97.[2]张丽华,宋芳.大学生自尊发展的特点.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3):197-201.[3]牟书,曾美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视频案例的设计.2008,7:67-69.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银达镇中心小学:兰立新

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和先导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必将使之在未来教育中社会化。

首先,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信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信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

其次,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拓宽听域,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浓缩”缓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一特点,使世界变小,信息流通变快;这一特点,使教育的方法,手段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起着重要作用。

再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年来,信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体说来,信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合理组合教学媒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高了教育信息传递的密度,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教学的程序和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开通反馈渠道,增强教学的可控性。

信息教育产生以来,一方面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迅速把教育的实践领域扩大到社会,例如防“非典”期间,电视台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自学条件,这使得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编成程序,制成课件,输入计算机贮存系统,计算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调用不同的教材,并予以强化,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向有关的资料中心索取所需的学习资料。这种大范围内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只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手段才能实现。

总之,信息教育的实施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它使人们对教育的本质,作用,目的,模式等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它必将成为一种面向未来的社会化的教育形式。

第三篇: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秘书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近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其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秘书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笔者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以期达到录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商讨意义建构

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秘书学的宗旨就是通过揭示规律达到应用的目的。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商务交往日益增多,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这些变化不仅给我国的秘书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校从事秘书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着过硬实务能力的秘书人才是目前困惑许多老师的一个难题。

很明显,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己不再适应当今秘书学的教学,更满足不了教学目标的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若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秘书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借鉴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很多优势,具体表现在:

1强调情境的创设

所谓情境创设是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创设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可激发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的新知识,从而赋于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而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教师直接利用教材向学生灌输新知识,没有情境创设这一环节,不能为学习者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当然就激发不了学习者的联想,也很难获得长时间记忆的效果。

2提倡学习者之间的协作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学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协商和辩论,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每位同学都可以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及修正,大家共同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协作学习能让每位同学的智慧被群体所共享,这种教学方式比起忽略讨论、交流、协商、辩论等环节,直接由教师给出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3重视学习者的会话和商讨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会话。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才能完成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建构主义主张,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们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只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线索。老师通过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让大家有效地利用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目的。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同学们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主动思索、积极参与、发表意见、相互启发、畅所欲言。

4明确学习目标的意义建构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有一个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习者自己形成对事物的看法,通过意义建构,同学们不仅能掌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且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会有更多的了解。意义建构与“以教师为中心,以逻辑讲解传授方式为主,让同学们记住更多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质的区别。

以《办公室管理》中的一堂课为例,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可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要求同学们掌握收进邮件的一般程序并学会发现和处理可疑包裹。

二、教学重点:掌握收进邮件处理的一般程序。

三、教学难点:

(1)怎样发现和处理可疑包裹?

(2)几种特殊邮件的处理方法。

(3)文件在传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教学方式: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有关“收进邮件”的问题;

各位同学,非常抱歉,我今天上课迟到了2分钟,原因是我刚才在办公室里找一封信耽搁了时间。这封信对我来说很重要,为此,今天课前,我特地留出一些时间去办公室拿信。办公室王秘书告诉我,前两天的确有我一封信,可他当时没看见我就顺手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了。我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他的办公桌,随后又到办公室的其它角落细心查找,都没找到。王秘书见状也跑过来帮忙,我俩累了半天,还是一无所获。我又气又慈,责备了他几句,他却很不服气地说:“我每天要处理大童的办公室事务,你的信我总不能天天装在身上吧?”同学们,你们说说,这件事王秘书到底有没有责任?

(2)提出开放型问题:你们认为这件事责任到底该由谁来承担?(请同学们自由思考和讨论)

(3)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大家积极思考;选举代表发言;老师在黑板上罗列出他们的主要观点:

①这是个小事情,在生活当中很常见,不必太认真;

②事情虽小但能看出王秘书的工作责任心不强;

③秘书每天的工作繁忙且琐碎,不就是弄丢一封信吗?不应该责备他;

④不论大事还是小事,秘书都应认真时待。今天能把信弄丢,以后就有可能会弄丢其它重要的东西;

⑤王秘书应该采取其它的办法,比如电话通知本人或找别人代领子,尽快地让信到达收件人手中;

⑥王秘书错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必妥的记录;

⑦王秘书不会分拣邮件,更谈不上会处理邮件,缺乏相关培训……

(4)归纳同学们的观点:

大致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①应该由王秘书负责,理由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条理;不具备秘书的基本素质。

②不应该由王秘书负责,理由是:办公室的工作环境差;王秘书的工作量大且琐碎;信件是小事不必小题大做。

(5)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你认为作为一名办公室的初级秘书,应不应该熟悉和掌握收进邮件的一般程序?

大家经过思考都认为应该具备,这样观点就统一了:这件事应由王秘书负责。紧接着请大家再思考:你们能告诉老师,王秘书错在哪儿?如果你是一名秘书,你又该如何处理收进的邮件?

(6)创设案例、组织分析:假如你是某大型企业的秘书,每天下午三时,市邮政公司会准时地把你单位当日所有的邮件都放在公司的前台,你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邮件?

①角色扮演。

假如,教室的讲台就是你公司的前台,老师在上课前准备一些信件、帐单、传单、报纸、杂志等作为道具,分别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分成两组在下面认真观察、讨论并选定代表将台上两位同学的工作过程详细地表述出来。②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在黑板上罗列他们的观点。

第一组认为,首先要对信件进行分拣,其次进行登记,再次分发,最后传阅。

第二组认为,首先进行分捡,其次是邮件的拆封,再次注明日期,最后分发、传阅。

(7)提出思考型问题请大家考虑:

①邮件的种类有哪些?

②办公室里需不需要有邮件分类工具?

③在取邮件时要不要先确定包裹是否安全?

④邮件上需不需要注明日期?

(8)同学们思考后都一致认为在收进邮件时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9)请同学们把收进邮件的程序写成一份清单。

(10)重点讲解:

①怎样发现可疑包裹?

应特别引起注意的几种情况:邮件的形状不规则或大小异常;能看出金属线的形状;在封口处有油渍;有一种苦杏仁的味道;在包装纸上有小孔。

②怎样处理可疑包裹?

a不打开它,更不要让其他的人去处理。

b对可疑物要轻拿轻放,并且要把它放在一个与地面平行且远离办公室的一角。

c尽可能快地离开办公室,并且要把门锁上,随身带好钥匙,这把钥匙只能在警察或者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到来的时候才能使用。

d通知你公司的负责安全的官员,如果有必要,还需通知警方。

e疏散办公室周围的人,保证通道畅通。

③一份文件多人传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a使用标准传阅顺序提示条或者设计一个传阅提示条。如果你使用的提示条上面已经有名字,在这些名字前按每个人必须收到的顺序加数字“1,2,3"等。每个人都必须在看完邮件之后,签上自己姓名的缩写字母或者划掉自己的名字,然后再转交给下一个人,并且注意不要拿掉邮件上面的提示条。

b如果公司使用的是部门之间通用的邮件登记表,可以按每个人的收看顺序把名字写在登记表上,每个收阅人在看完邮件后都要划掉自已的名字,然后把邮件放回原处,并派专人把邮件送给邮件登记表上写的下一个人。

④邮件在拆封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a不能拆开标有“亲启”、“保密”等记号的邮件,除非上司授予秘书这样的权利;

b如果无意拆开了不应该拆的邮件,应立即在邮件上注明“误拆”字样,并封上邮件;

c如果接收到的邮件是报刊、小册子等印刷材料,拆封时要注意整洁,一般应把邮件上的所有包装纸除去,并要把来件理齐摊平;

d拆邮件时,要在邮件底部轻轻敲击几下,使邮件内的物件落到下面,以防让信等物留在信封口的边缘。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支票和重要物件可能会被剪坏,给工作带来不便;

e应该使用开封刀或者用自动拆封机开启邮件,小心取出邮件,并仔细检查邮件内物件是否全部取出,f邮件上注明的附件,必须核对清楚。如果缺少附件,应该在邮件上注明,最好将附件用环行针或订书钉固定在邮件上。

⑤上司不在时如何处理邮件?

a如果上司习惯于每天给办公室打电话,就应该把内部信件和外来的信件分开,同时把每封邮件的内容大致记录,这样就可以随时向上司汇报,b如果上司没有每天给办公室打电话的习惯,应该主动打电话把需要上司亲自处理的邮件告诉他,或者传真一份给他;

c如果上司离开时间较长,应把所有邮件—无论是私人邮件还是商业邮件都通知他;

d尽可能多处理一些邮件,在通知上司时应清楚地说出邮件的主题,或者把邮件交给公司其他人处理;

e把需寄给上司的邮包连续编号(如3—1,3—2,3—3),这样就会知道所寄的邮件上司是否全部收到了;

f如果上司正在度假,并且不让秘书转交邮件时,可以把需要上司亲自处理的邮件先保存下来,并在对发件人回复的信中告诉对方何时可以得到回复;

g把积压的邮件分别装入纸袋,标上“需要签字的邮件”、“需要某某处理的邮件”、“需要阅读的邮件”、“报告”和“一般阅读材料”等。

(11)请同学们再次总结正确收进邮件的程序。

参考答案:邮件的种类和初步分拣、邮件的拆封、注明邮件的日期、进一步分拣、邮件登记、邮件的分发和传阅等。

(12)课后思考:初级秘书应该怎样去发邮件?

以上教学环节是笔者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来设计的。它强调知识不再由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者通过情境导入、思考、讨论、总结等教学环节能较容易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且记忆深刻。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教得轻松,学习者学得快乐。

由此可见,强调情境的创设、提倡学习者之间协作学习、重视会话与商讨、以意义建构为目标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而言,它更适合当前秘书实务的教学,也有助于同学们对秘书原理的理解。因此,让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走进课堂,一定会给我们的秘书学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教育心理 高等教育 课程教学

[摘要]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教育心理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文章根据心理研究理论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分析了进行教育心理研究的必要性,并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探讨了在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多种教学方式。

一、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客观上对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应该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的教育心理研究,探求并把握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共性需求,克服不同年代群体交流的障碍,研究适用的教学方法,并在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实施。

教育心理研究的是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具体而言,既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探讨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有效教学的条件,也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探讨教学设计,为有效教学提供科学依据。而广义的心理教育,除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帮助等形式外,更多的是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在高等教育中,课程教学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过程,也是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教育心理的研究,可以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学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进而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教育心理研究,教师就可以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应该做好的几个方面

1.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讲课的激情,用真诚去感染学生。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融洽的情感共鸣中去接受知识,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有效的教学组织还包括精心设计每一次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开场白、新知识的导入、生动的事例、课堂总结。良好的课程教学设计会让学生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听课也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同时,精心设计课程教学还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折服心理,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得到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有效的教学组织还包括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所引起的,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讲课内容和方法、衣着和行为、板书和直观教具及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室环境和周围环境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课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对重点知识在音调、音量上给予突出和强调,并适当重复;善于应用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教学过程中增加提问、教学演示等方式,等。

2.善于运用激励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任何一种社会活动中,参与者都会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相对特别的角色,因而得到教师的激励对于学生课程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个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高校的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学生人数众多,因而教师对于学生的激励难以有效地一对一进行。但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有所作为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检查批改学生作业,就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与学生沟通并实施激励的环节。笔者在从事专业课程教学中,很重视学生的作业批改,并做过如下尝试:在学期初批改学生作业时,只在学生作业上简单注明“阅”及批改日期,不做其他注明,学生作业质量一般且与教师课堂沟通较少;一段时间后,笔者批改作业时写上几句评语,点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作业上标明成绩,如A-,同时在课堂上将教师的批改作业记录展示给学生看,在此之后学生上交的作业,大部分作业质量从态度、书写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很多学生将这种认真的态度一直维持到课程教学结束。在教学过程还可以适当采用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课堂发言,并进行以肯定为主导的重点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避免人为地隔离教与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为实施有效激励提供最直接的机会。3.按照记忆规律引导学生复习、练习。德国心理学家H.Ebbinghalls研究得出了“遗忘曲线”:即记忆初期遗忘较快,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具有“先快后慢”的趋势。关于记忆的研究还表明,克服遗忘最有效的途径是复习。因而,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知规律,在课程教学后短时间内组织进行有效的复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举出与实际相关的生动的事例或者演习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与学生课代表及时沟通,通过课代表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并一定做到及时批改、反馈,形成有效的复习监督环节。这种方式可以同激励的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强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又可以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课程教学每个环节的良好掌握,最终会积累成课程教学总体的良好效果。

4.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教学方法。我国在校的大学生大部分年龄在二十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拥有非常鲜明的共性特点:他们渴求别人的认可和关注,但却非常敏感、排外;他们冲劲十足,思想解放,善于接受新事物,敢想敢做,但心理状态不成熟,情绪变化强烈;他们要求独立,却思想单纯、社会阅历少,缺少规划自己生活、学习的能力。对于当前大学生的教育,要给予充分关注,做好心理层面的研究,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这种“肯定”要及时、准确,真正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其次,实际教学要重视“南风效应”,以情感人,尊重和欣赏学生,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避免“超限效应”,根据学生实际状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防止知识过多或过难,超出学生理解能力,而使学生放弃学习。

5.执行好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首先,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严明课堂纪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完成每节课的授课任务。其次,教师是课程知识传授的引导者、辅助者,是课程教学的规划者。教师需要对课程按照知识体系、学时的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或者删减,保证知识的基础性和前沿性,掌控课程学习进度并按阶段及时明确课程学习的要求。进行教育心理研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还存在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如何评定教学效果及总结教学方法。目前评价教育效果更多的是以课程考试成绩作为评定标准,这样的评定依据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教学方法的总结很难做到准确、全面。素质教育不是几年就能完成的,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不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分析,很难总结出一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方式。其二,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专业研究领域,而不是师范专业,专业、术业有所区别,在进行教育心理研究时很难达到专业水平,同时鉴于我国高等教育生师比过高的现状,教育资源缺乏,高校教师承担教学、研究的工作量过大,因而推行教育心理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进行教育心理研究,需要耗费任课教师的很多时间、精力,尽管如此,将教育心理研究应用于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仍然是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游永恒.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目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2]栾敏.高等教育心理学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3]林元旦,郝悦.若干心理效应在“两课”教学中的试用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8(1).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微视频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微视频应用

[摘要]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经使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信、微博„„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了改变。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学习应运而生。“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等新型的教学方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目前,在全国大中院校、中小学校正热火朝天的开展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利用微视频,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出现的难题,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微视频

应用

目前,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同样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也应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利用微视频可以更加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学生运用新颖的学习手段,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注重应用微视频,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一、微视频的特点

微视频特点之一就是时间短、节奏慢。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感知能力不够成熟,思维逻辑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视频播放的时间不宜过长,节奏不能过快,这就对教师在设计视频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通过微视频进行相关内容和观点的陈述时,要循序渐进,适当缓慢,避免跳跃式,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另一个特点是微视频的内容要做到严谨、科学、精炼。因为微视频不能替代整个教学过程,它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不能依赖微视频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所以在制作微视频时,要专注“重、难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不加选择将内容都录制成视频,首先对传输造成影响,其次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浪费课堂时间,所以要有取舍、要有选择的进行录制。动用微视频制作软件的标注、缩放、光标效果、字幕等特效功能,将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突出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提示,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但不能太多,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微视频时背景音乐要恰当,音量适中,教师讲解清晰明了,语言贴切学生,态度亲切和蔼。只有高质量的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微视频的优势

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课程的设置中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时间很短,但内容却不少,知识点很多,还要进行实践操作,另外,很多小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尤其缺乏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教师,目前的状况是一个教师基本上担任了全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这样给教师增加了负担,会使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下降,产生懈怠心理,进而对学生造成影响,不利于课程的开展。其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依靠口头讲解或只是看PPT,教学的针对性差,课堂显得枯燥,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变,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视频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微视频有效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有限,而信息技术又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要想课程教学获得成功,就要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难点顺利解决,所以在选择微视频进行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内容通过微视频进行学习。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截图,并且给每张图片作标注,既费时又费力,更不能做到常态化,学生收获也不大。而现在通过合理的微视频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难点和重点。比如在教学文本框链接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录制了设置文本框链接过程和步骤的讲解,生成视频文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提前做好的视频文件发给学生,学生借助微视频自主学习、自己练习。另外,在后期的操作中,还可以再重复观看微视频。再如,在 “走进PowerPoint”中,要让学生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文件、剪贴画以及自选图形的基本操作,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重点是

让学生掌握如何插入图片文件,在教学之前,教师将事先制作的插入图片文件的微视频展现出来,学生在观看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动力,利用微视频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利用微视频体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微视频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借助微视频让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更透彻的理解,并能够实际运用,所以微视频的内容要与课本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两者不是相背离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符合学生的兴趣,再把课本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机融合,制作出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微视频。比如,在教学“图形的翻转和旋转”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如果使用一些平常的图形,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会那么浓厚,所以教师在课前可以做一个调查,了解学生对哪些图片感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动画片里的人物,像孙悟空、熊大、熊二等等,在制作微视频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动画人物的翻转和旋转,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熟练掌握通过翻转和旋转的动作对图形进行变换,实现教学目标。再如,在学习文本框的插入过程时,播放少数民族的视频,再向学生展示有关演示文稿中插入文本框的作品,让学生知道文本框在演示文稿中也能做到多样化。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提供有关视频资源,使学生边学边看,使学生学习的效率极大的提高了,还加深了对知识理解、记忆。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通过剪辑进行展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利用微视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然而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很强,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所以教师利用微视频多展示操作流程,为学生创设实践能力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例如,“制作小板报”的教学,教师利用微视频向学生展现制作小板报的过程,然后学生参照微视频的演示,利用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自己动手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就会忘

记如何操作了,这时,教师对微视频反复播放,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

4、使用微视频的时机要适时

微视频的时间较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使用要适时。在新课导入上运用活泼生动、有情节、有动画的微视频,是很好的引入方式,可以使学生兴趣十足,积极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正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利用网络视频教会学生道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短短的视频,就达到了教师花费半天口舌才达到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视频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做到承上启下。教师在新授知识中适时地提供微视频,会让教师空出时间对学生的学习予以关注,也便于个别化指导。在巩固拓展中,重复观看先前的微视频,避免了因为遗忘而影响教学,因为学生可能会出现忘记前面的操作,这个问题微视频就可以有效解决。另外,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学生“吃不下”“吃不饱”的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适时应用微视频就可以顺利解决,为教师分忧。小学生求知欲强,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微视频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5、利用微视频做到即时反馈

在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或一个微视频学完之后,要让学生完成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操作,监测和矫正学生学习的情况。例如在看完文本框链接视频之后,给学生布置任务,任务当中要有此项操作。另外,教师要给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比如在实现文本框链接时,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实现三个及以上文本框的链接呢?在这个时候发给学生文字素材,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探讨,这样,在相互学习和操作过程当中不仅对新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加强,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性。再者,教师要给自己在课堂讨论上也要留有余地。比如,在画图程序教学中给学生观看完“图形填色”的视频,再向学生呈现一个问题:教师故意画了一个有小缺口的圆,再填充颜色,可颜色却填充了整个画布。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思考其原因和解决办法。先看后做再思,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会发现题并能自行解决

问题,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利用微视频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改变原来固有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视频创新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教授新课程内容之前,为了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可以录制相关的微视频,上传到qq群空间,学生对视频反复观看,同时进行交流,遇到疑问及时向教师请教,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促进教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微视频教学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突出以学生为本,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它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新模式,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视频形象具体、短小精悍、灵活性强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3]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9).[4]何江海.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

下载论视频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视频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当代大学生要面对多种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面临着人际交往、新环境适应、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冲突及压力,因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自残、伤害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

    视频流媒体技术在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随着互联网发展,视频流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可能。在社会学科教学中, 视频流媒体技术能促进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社会实践、创......

    情景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情境教学不......

    论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动画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 用 日益广 泛。本文从动画与课堂、动画与学生、动画与教师三 个维度分别论述动画 在教学中的作......

    教学论文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论文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烈军属子弟小学 李静思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它......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谈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程的产生: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

    校园网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高校校园网是一个承载学校各种网络应用的平台,它能够满足各种教学的需求。本文主要根据作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校园网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双语教学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迫切需要精通英语的高素质综合运营管理人才为社会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双语教学是培养复合型运营管理人才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双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