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第一篇:浅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都要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要更新教育思想,掌握教育规律,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论文关键词:教师 教学能力 培养

“教师的天职是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要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思想。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热爱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课、实验课、答疑辅导、批改作业等;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不同性格、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一、认真编写教案

课堂教学是讲好一门课程的重要环节,认真备课、编写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基础。对教师来说,备课就是一个教材的加工过程,备课和写教案过程就是一个课堂教学内容的加工厂,一节课上除了要掌握本教材要讲的内容之外,还要认真地去参阅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参考资料,认真研读,并吸取其特点,进行加工,从而变成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体系,才能去编写这一节课的教案,这样的教案才可以去讲给学生听。

在读阅各种版本参考资料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在编写时各有其特色。有的将这几章内容编写得很通俗易懂,阐述得很清楚,使学生很好理解;有的把那几个章节内容编写得独有风格,很有个性。教师要通过参阅多种参考资料,不断丰富自己教案的内容,认真备课可以弥补或补充教材中不足之处。教师在备课和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达到知识的升华、精练、扩展、积累,在此基础上就会有所创新,就会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去深入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这就是教师在备课、写教案时,要认真阅读参考资料的意义所在。写教案必须做到自己好讲、学生好听好懂,这是写课程教案的基本要求,这样写出的教案才有价值。

二、注重讲课艺术

现在部分教师在备课、写教案、讲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照本宣读教材,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对自己都没有好处。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讲课方式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来说,自己不能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上课照本宣读教材的讲课,就失去了教师存在的价值。这种上课照本宣读教材的现象要予以纠正。

讲课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上除了勤奋之外,还要有天赋。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每个人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是不同的,同样一个问题,有的教师要用十句话才能解释清楚,而有的教师仅用了三四句话就能讲明白,这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这是需要每一位教师经过长期教学经验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达到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这些方面要不断努力,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讲课艺术,包括教师对讲课内容所理解的广度和深度,用什么思路去组织讲稿,用什么语气去表达要给学生讲解这个问题的内容,以及板书布置等,这些都属于讲课的艺术范畴,都必须在备课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至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水平。讲课的艺术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讲课能够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学生愿意集中精力去听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了解所教的那一门课程,什么课程在为这门课程打基础,它又去为哪些后续课程去服务的,这样就可以使课程有目的地做到承上启下,使这门课程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连贯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不断总结经验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管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要教好一门课,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至少要经过2~3个教学循环,才可以说有把握教好这一门课程。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我们看一本小说,看第一遍与看第二、三遍时的体会和理解的广度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小说看得遍数越多,这本小说将会变得越来越“薄”。教师讲课也是这样。所以,只要我们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修改和补充教案,一定会体会到,每重复讲一次课,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学生会越来越满意。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就会把每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每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时完全可以做到上课时不用看着讲稿去讲课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们之间交流唯一的途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眼神”来传递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讲课时不看讲稿,不仅可以把课讲得很自如,很生动活泼,而且还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们听课过程中的情况,当看到学生表达听不大懂的表情时,可以重复再讲一遍,或者换一个角度或一种方法去讲解。所以对教师来说,上课不看讲稿的要求是完全合理而且必要的。

总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校的生存竞争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学校要生存下去,教师要站在讲台上,必须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都要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更新教育思想,掌握教育规律,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施宙,等.建立和完善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0(7).[2]王营章,等.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J].工会论坛,2009(2).[3]郭加书,等.论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几年来,我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整个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如今,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了突出地位,这个问题已成了每一个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课题。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几年来,我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的愚见。

一、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彻底打破那种“理性的奴性”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多向互动的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语文学习向人生、社会、自然延伸。

课堂教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能力,即把重心由“教”转移到“学”。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法,都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会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特定的学习环境,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作文课时,我拿着两个皮球走进教室,一个是瘪的,一个是打足气的,分别拍拍后让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作文。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观点形形色色:①皮球充足气才有活力,人争气人生才有意义。②气可鼓不泄,皮球泄了气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人泄了气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③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有所作为。④皮球泄气是一种自我保护,打足了气容易让人踢来踢去,容易伤害自己……这种暗示教学法实际上是把学生引进了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气氛显得宽松和谐,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大大地激活。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语文教学是一个活动空间很大的学科,可以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或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多种兴趣活动等。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去快乐地体验生活、探究知识、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形成和发展。

二、把整个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

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活积累获得。美国教育家卡尔·罗杰斯说过:“大量有重要意义的学习是从干中获得的;学生负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才会促进,使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我启动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入的”。创新性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设参与实践活动的各种机会,使其不断地积累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探讨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透视社会生活,体验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大语文观,由“应试”变为“应时”。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

如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在学校教育中正在得到广泛的运用,它形象直观的特点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开展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会增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创新思维创造了极佳的教学场境。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终生学习”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终生学习”的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

第三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与培养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施雷要考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多方面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无提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君要考虑的重要一方面内客。首先分析了高校教师教毕能力构成并指出了教师教学兴趣对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接粉介绍了中原工学院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些措施,作为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

关键词: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兴趁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但是高校教师的必备能力,也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1、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文献指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高校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率和效果的个体心理特征,是由教师个人的智力和智慧以及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建构而成的一种职业素质。并提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共有10部分组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认知能力;教学方案的设计能力;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学科内容的评价能力;教学表达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煤体的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这些内容基本上涵盖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不过我们认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还应强调教学兴趣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具有浓厚的教学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着兴趣和热情,才能积极主动的去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而且,教师的教学兴趣是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教学兴趣可以正确的培养,首先,社会应大力提倡并发扬尊师重教的美德,教育管理部门要营造有利于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使教师热爱自己的岗位并愿为之奋斗和奉献。其次,教师要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识,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来培养自己的兴趣方向。

2、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参考措施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高校需要创造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环境和氛围,需要采取正确的培养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中原工学院及所属系、部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

2.1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中原工学院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式,团队是根据各学科具体情况,以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并能有效指导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团队。教学团队又分为省级教学团队和校级教学团队,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仅可以带来更高的个人工作效能,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团队成员间积极的人际关系,创造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这对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中原工学院的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教学团队属于省级教学团队,汇聚有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全国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承担人等,人才梯队层次合理,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的传统,建立了新教师在团队中成长的机制和氛围,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积淀,在新型纺织材料、纺织材料结构与性能、功能性纺织品等方面的教学已形成明显的优势。

2.2课程组建设

课程组是一个更为基层教学组织,是一个由数名讲授相同或者相似课程的教师按照一定原则组成的教学及教学研究团队,是一个以课程或课程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教学及教学研究群体。课程组具体任务是负责课程组内课程的日常教学,负责课程组内课程的基本建设,组织课程组内的教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等。以我院服装学院服装设计教研室为例,设计教研室改变原来只有教研室主任单打独斗的模式,下设设计理论组、设计基础组、服装设计组、面料服饰组四个课程组,并指定四位骨干教师作为课程组负责人,课程组之间的选课、协调、课程负责等都由课程组负责人来承担,这一方面给青年教师以锻炼机会,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波助斓的作用。

2.3讲课比赛制度

学校出台了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的文件,定期举办青年教师的讲课比赛,并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讲课比赛,而且对表现优秀的教师采取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等鼓励措施。

讲课比赛的执行方式采用层次式的比赛制度,各个学院首先组织专家进行学院的讲课比赛,选出表现优秀的教师代表学院参加学校的讲课比赛,学校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的老师将随后举行全校性质的讲课观摩示范课。这项制度一方面督促青年教师积极苦练教学基本功。另一方面无形中带动了整个学校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全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4专家组听课制度

专家组听课制度也是中原工学院一直采用的增强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学校一般在各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教授等专家中抽取一部分专家组成专家组,专家组负载对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不定期的随机听课检查,专家们从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案设计、教师仪表等多个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考察和指导,督促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等。这项制度促使青年教师从课堂的各个方面提高和完善自己,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效果十分明显。

2.5学生评教制度

学校历来重视学生评教制度,学生评教的方式并不是采用以前很多学校使用的纸质评价模式,而是开发了完善的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由学生在每学期期末对自己的任课教师进行匿名评教,并把教师的评教成绩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这项制度也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产生督促作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除以上典型措施外,其它的一些措施如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助课制度、青年教师互听课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也都是中原工学院采取的旨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3、结语

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素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本文以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为讨论目标,指出了教学兴趣对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原工学院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所采取的有关措施,旨在为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服务。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论文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论文

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四条基本理念中,第三条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一个人的博学、广闻,知识的丰富,除了学生时代的课堂所获,而大量的信息、几许的综合能力是靠自主学习和实践、生活的感悟、多维的思考得来的。所以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让学生自主地发展,教师应利用多种手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自主地学习。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教学理念

“视分如命”观念的旧传统统治地位必须取缔。以考试为目的,以分数为中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受到极大限制。生记硬背,做题再做题成了他们眼中所谓的“有效方法”,无主动性可言。以往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是老师强硬的知识灌输对象,长久以往,被动接受在语文学习中成了普遍现象。因而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必须树立

二、始终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放在首位

1、以情激情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情感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教师要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激情,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学习兴趣。如《愚公移山》一文,教科书对“杂然相许”的注解是:“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杂然,纷纷。许,赞同。”在教学新课时,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太合理,认为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但这时,不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便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文中两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语气是否相同?”、“愚公的妻子是否一开始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此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之妻与智臾语气不同,一个关切一个嘲讽;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提出了疑问;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书中的解释不合理,“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由学生的“学会”变为学生“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例如,在教何其芳的现代诗《秋天》时,如果所教学生是农村孩子,学生对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如果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他们可能对课文内容理解起来就有一些困难了。教学这首诗歌,重点是引领学生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教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激发学生表达美好感受的欲望。课堂上采用诵读法和品味法,让学生在朗读与品味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在这个基础上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开展“走近秋天,亲近自然”的活动。学生返校后,创作了很多以赞美秋天为题材的作品,包括摄影作品、散文、诗歌等。然后将学生的作品整理归类,举办一次“走近秋天,亲近自然”成果展。这样,既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又满足了学生心理的需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3、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就论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应通过适当的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将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向知识的明处。如教《藤野先生》一文,可提出以下问题:(1)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开头却写“清国留学生”?(2)写清国留学生用“标致”一词怎样理解?(3)作者写“弃医从文”跟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4)藤野先生听到“我”将不从医,为什么流露出悲哀的神情?(5)“我”既然“太不用功”,怎么会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也在讨论中明白: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物性格、文章选材及主题思想几个方面。此时教师可将这样一个问题留给学生:如果要你写自己的老师,你要怎样安排、组织材料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更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写作,形成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的独立理解。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外部因素,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持久地保持,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在“引导”上下足功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例如: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要让学生养成上新课前自己预习的好习惯,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前,学生要有明确的预习目的,要善于从课本中发现问题。预习时,学生要先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尤其是文中的生字要反复多读几遍,注意看清字形,边读边理解字义;然后再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批注,做好预习笔记。当然,刚开始时,教师要先扶着学生走,引导学生怎样预习,教给预习的方法,以后再慢慢放手,让学生在课前自觉进行预习,以至于养成习惯。学生在课前有效地预习,是培养学生课堂自主阅读,探究合作的前提。

2、课堂中提供自主学习的有利契机,从重点问题入手

高年级的课文篇幅都较长,要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读明白,如果每个自然段面面俱到地去讲,肯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学生学起来也是一盘散沙似的,没有连贯性,系统性。那么就要求学生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从重点问题入手,对全文展开讨论、探究。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自主学习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他的一种能力,以后不管是在课内阅读,还是在课外学习,他都能自主地、有效地学习。

总之,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创新,最终实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们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中学化学是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教育界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笔者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是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思维往往受到抑制,思想疆化。营造自然、和谐、平等、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于探索问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挥。例如:我在讲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让学生先回忆水与钠反应的现象,并提示学生用比较法学习,然后演示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做完实验后用投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现象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时学生精神振奋,你一言、我一语,发言踊跃:“有气泡产生,但比较慢,且无响声”;“钠沉入试管底部,且没有熔成一银白色的小球”;结论是:乙醇与钠反应也能产生氢气,但没有水与钠反应那么剧烈。突然有一学生提问:“老师,加一点酚酞试液看看是否变红?”接着我将酚酞试液滴入试管中,哗!教室里沸腾了,但学生激动之余又有几分困惑:怎么乙醇钠也呈强碱性呢?如何对待学生的课堂提问呢?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提问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是非常可贵的,教师要有现代的民主意识,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创新能力。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创设问题情境,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多学科“渗透”、“综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展开积极思维,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盐类的水解”一节教学时,首先提出酸溶液的PH<7,碱溶液的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等盐溶液的PH是多少呢?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了新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演示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这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我及时地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讨论,很快掌握了新知识,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我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或联系现实生产、生活问题,组织他们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各种可能的假想,并作多方论证,积极思维,直至得到合理的结论。2.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重“探索”、重“过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养成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设计探索性的实验是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例如:我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把教材中验证规律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先演示课本上的两个实验,这时再做一个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的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结果与前面的结论不符,反应物质的质量“变小”了。学生很迷惑,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很容易得出是由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怎样改进此装置使它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呢?学生讨论后得出:加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上套一个小气球,锥形瓶内稀盐酸单独用小试管盛装。再由学生演示,当两者反应后气球鼓起质量不变,学生非常兴奋能以探究的形式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3.重“渗透”,重“学科综合”,培养创新能力

学科的相互“渗透”、“综合”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这种“渗透”、“综合”不仅包括化学与生物、物理、数学等理科之间的综合,还包括理科与文科之间综合。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综合”,能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科学)知识,在多学科之间相互综合(融合与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创新能力。例如,环境保护问题,环境与人类的问题,它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还涉及生物学、数学、地理学、经济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是一个综合课题。化学课上讲到这一问题时,我们不但要从化学的角度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限制有害气体排放”、“污水处理”、治理“三废”等采取化学方法保护环境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怎样从多学科、多角度把这些知识融合起来,进行综合思考,解决人类与环境的问题,使学生能站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用全新的角度和思维方法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尝到创新的快乐,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实际课题。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尝试,有待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下载浅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要学好它既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操作。但高中物理比较难理解,因此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在教学中敢......

    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按问题来分,应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常被忽视,作为教师都欢迎提出问题并给于解答。但多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答不出......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江泽民也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还时有孩子们的......

    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论文

    21世纪的小学生,不仅需要快速地获取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及时把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量——形成能力,这也是教育的最理想目的。因为只有能力才能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我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和顿悟能力,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主要有:一、诱导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二、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摘要:对于科学这门学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从平时开展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中一点一滴的体现。那么如何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本文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案例中谈谈......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推荐]

    在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但这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想了解的,想探究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表扬学生勇于提问的精神,婉转、耐心地作出解答。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