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要学好它既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操作。但高中物理比较难理解,因此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在教学中敢于有质疑精神。提问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应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学生课堂提问能力受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学课堂提问环境,课堂提问技巧等。
关键词:高中物理;提问技能;课堂教学环境
1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课堂提问可以很及时的解答困惑,对提高物理成绩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学生们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减弱,另外,由于部分同学掌握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缺乏提问技巧等,使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只“听”不“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1.1学生缺乏基础知识的积累
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而且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力的分解”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必须充分掌握三角函数、受力情况的分析、力的分解过程等相关知识。在校园调查中,同一个年级的高中生,实验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明显具有更积极的提问意识、更广泛的提问能力,这也是学生拥有较好基础知识的一种外在表现;不同级的高中生,一般说来,高年级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要比低年级学生更强一些。这些都表明:对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是影响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因素。
1.2学生缺乏较好的提问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对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物理课堂中,应提供与物理教材相一致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预先设定的或某种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培养起捕捉重点的能力,自主思考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的能力。
1.3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技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学习物理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对课堂学习的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特定概念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观点。但由于学生语言总结能力欠缺,在实际提问过程中会致使所提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所表达的观点和实际的想法相差甚远,老师也不知道从哪一个角度进行解答,这都是学生提问技巧缺乏、提问能力不足的外在表现。
2怎样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2.1培养提问意识
目前,在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意识以及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淡薄。例,在操作有关“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实验中,应当首先进行相关物理实验的演示,实验台上应放置导线、螺线管(一套)、学生电源、灵敏小流计、铁芯等,并按要求连接好电路、依次操作,参与实物操作可以使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螺线管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细微的改变和电流方向的细微改变都需要经过实验进行操作后完成;最后,将出现在实验过程中的物理规律及概念进行总结分析。这样巧妙地将教学和实验结合在一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更多的思考;为了便于学生提问,在实验过后还应设置老师同学交流的环节。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2.2建立合理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使学生的提问水平得以提高
高中物理知识有严谨的逻辑性。因此,老师需要在授课之前先回顾一下旧的知识内容,再引入新知识,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比如,在讲述“牛顿第二定律”时,老师可以引入以前有关摩擦力和推力关系的知识点来讲述本节新的内容,利用学生对摩擦力和推力关系的直观感受,引导他们针对新知识提出疑问并通过旧知识的深入,导出新的物理概念。相关知识点在老师的细心分析与讲解下,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最终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掌握公式,以便在以后的应用上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2.3改善学生提问方式,提高提问的准确性
即便高中物理知识难度系数大、抽象、枯燥,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抱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自我学习能力较强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很多现象和知识的看法也很独具特色特,但由于他们错误的提问方式,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想法,因此所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方向性。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就曾提出“影响物理内能增加的条件有什么?这样的问题过于高深,而且不在高中掌握知识的范围内,讲解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对学生提问方式的适当引导,使学生提问的内容更加贴近课本,学习知识的过程便会更有意义。
2.4力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课上学习中,学生是否积极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都和课堂教学的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对课堂情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新能源开发”课程的讲述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并通过对未来新能源的展望、应用及开发使用等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结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总结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创造合适的良好的提问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问,逐渐提高其提问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沛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3(7).[2]白琴.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3).[3]陈应山.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0(34).
第二篇: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精于灌输,疏于启发诱导,困囿于课本,追逐分数,学生缺乏提问意识.问题与怀疑总是相伴而生的,教师要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主动怀疑,继而提出问题.学生只有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向课本质疑,向老师质疑,才能激起探索性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一、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主要因素
提问能力,是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借助于观察、思考、发现新的事物、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矛盾,将现象、过程内化为问题,并用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能力.由于诸方面的问题,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缺失.
1.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考,教师的法宝;分,学生的命根”.现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彰显公平的同时,也导致应试教育的盛行.教师以机械训练、枯燥记忆提高学生的考分,同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依赖于课本、教师,不再思考、不再怀疑,逐步失去了问题意识.
2.教师问题意识缺乏.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习惯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设思路逐个解决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回答越快越好,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以教师的“问”替代了学生的“思”,更容不得学生提出质疑,学生沦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3.学生信息处理障碍.学生虽然对新知识充满了渴望与好奇,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零散、信息整合能力差,难以将新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导致有问题时难以调出有效的信息.
4.学生心理存在障碍.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青春期,“怕丢面子”的心理困扰着他们,生怕回答错误时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奚落,或由于自身的表达能力不强,或缺乏提问的技能,以致回答与提问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学习还依赖于认知经验.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1)创设生活情境.物理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善于观察现象,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例如,在讲“杠杆”时,教师提出问题:由于核桃较硬,直接用手难以掰开,有同学将它放在门轴外,轻轻一关门,就能将核桃打开.为什么这样做能省力?学生积极思考.
(2)设置体验情境.传统的物理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机械记忆结论、公式,通过做题强化训练,当面对新的情境时就会手足无措.教师要引领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讲“功率”前,教师让学生在课间体验从一楼爬到教室(五楼),其中小华同学第一次花了90s,第二次只用了50s.这两种情况下,小华做的功是否相同?从物理的角度思考,这两种上楼的方法有何不同?
(3)创设实验情境.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离不开以实验获得结论的途径.教师要利用物理器材,或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设计出新颖实用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分析中获得结论.
2.掌握发现策略,使问题意识由模糊走向明晰.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未必能从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是因为他们的问题意识模糊,缺少问“为什么”的态度,对“究竟有何根据”缺少思考.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经验、课本的观点不一致时,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营造动态的物理课堂.例如,在讲“电阻”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导体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电流是大小不同的,感受到电流对导体有阻碍作用有大有小,提出问题: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3.重视启发引导,为学生提供提问范式.学生的提问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在教师的不断刺激下,反复强化训练中形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在关键处、疑难处切入,设计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疑.
4.转变传统角色,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心理安全感,为他们提出问题创设机会,并从他们的提问中挖掘闪光点.当学生提出离奇、幼稚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启发,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敢于提问、勇于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三篇: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按问题来分,应培养学生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常被忽视,作为教师都欢迎提出问题并给于解答。但多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答不出的问题,教师常感叹所教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培养。
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学生是否愿意提出问题,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青少年自尊心强,怕别人耻笑,因此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重视他们提出的问题,营造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在提问时的紧张感.焦虑感.自卑感.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心理情绪,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提问。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好如下两个方面工作:
第一:保证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因为只有心理自由,才能思维自由,只有思维自由,个体才能充分思维,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因而,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对于解放学生心理,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质疑反思能力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他们知识水平的体现,是他们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和研究的结果。所以,提出的问题不论孬好,教师都要做到:热情鼓励,认真倾听,正确引导,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彻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样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烈,就会逐渐养成有疑必提的好习惯。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问题源于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问题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唤起好奇心,引起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的问题情境要具备如下条件:
(1).现实性
(2).探究性
(3).教育性
(4).趣味性.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得课堂充满生机。创设问题情境常用的方法有:
(1)、游戏
(2)、活动
(3)史事
(4)借鉴。
三、激发挑战性、诱导学生质疑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在于培养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勇于批判、勇于反驳、勇于否定的精神,由质疑进而求异,这样才能由新发现,提出新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作到: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不要人云亦云,大胆对教材资料中的错误与漏洞批评指正。看下面一个例子:有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它们的棱长都相等,将它们的一个侧面重叠后,还有几个面暴露出来?出题者和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是七个面,但有一名考生坚持认为是五个面。后经权威论证该生答案正确,由此,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四、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着”因此,教师应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变观念、更新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五、培养阅读、合作讨论习惯,增强问题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的把知识讲给学生听,而对学生的阅读有所忽视,实质上阅读教科书是课前预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针对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进行敏锐的观察、思考、挖掘每一处疑点,从知识的联系、差异中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当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应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逐步培养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提倡师生、生生展开讨论,进行合作交流、讨论、激励思维,发展学生交流思想和看透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逐步得到提高,洞察力更加敏锐,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充分张扬个性,发表见解、大胆质疑,学生的思维产生创新的火花,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六.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交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提出问题的常用方法有:
(1).比较分析法。比较相近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发现异同,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因果联想法:即遇到问题,想一想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怎样得到这个结论?
(3).扩大成果法
(4).特殊化法
(5).观察实验法
(6).逆向思维法
(7).归纳法等。
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自觉的把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大胆创新,教给学生提问方法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应用。
第四篇:教育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分析了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充分利用各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并提出了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问能力;学生
一、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提问式”知识传递,以及以学生为主的“答问式”知识的接受,对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不足。长久以来,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惰性和被动性,只有在教师的主动询问中才被动地进行思考,甚至养成一种惟书、惟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不敢挑战权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于物理的教学效果而言,还是对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学生要主动地去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途径。所谓提问能力,实际上就是思维、探索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物理的实验性和分析研究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通过实验获得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个分析和实验的前提下,必须有一定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去获得问题的答案。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
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逐渐养成的,并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达到满意的效果。而长期以来学生形成的惰性和被动性的改变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另外,教师在物理课的教学中也可以鼓励学生去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大家一起探讨和解答。这样,才能慢慢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自觉者和主动者。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问题情境的设置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不但要鼓励学生去主动地探索和思考,还需要对学生的一些大胆的疑问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中感受到思考和获得问题答案的快乐,才会形成主动去提问的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空间,避免将一些学生灵光乍现的提问直接地解答,而是需要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而在不断地思考中,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直到问题被一个个地解决。
3.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提问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是实验性的科学,教师在鼓励和支持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去提问。在学生的提问能力上,适当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在物理课的教学中,必须慢慢地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提问是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进行积极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提问的能力,并在这种能力中受益。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注意事项
在教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提问能力只是学生众多能力中的一个
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但是还需要注意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创新能力、物理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特征。学生具有自己的自尊和人格特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坚决反对斥责、讥讽学生,决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最后,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提问。在物理课的提问中,学生难免会提到一些古怪的问题,有些甚至显得离经叛道和毫无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提问可能会耽误了上课的流程或者厌烦学生的一些荒诞提问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出现一些奇怪问题的时候,也许慢慢地探讨研究会有一些奇妙的结论。
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 蔡苏青.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0(3).[2] 薛建冰.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19).(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洛隆县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西来九年制学校 杨小平
内容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前进的永动力”。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探究、创新能力 正文: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是当今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教育部制订的《普通初中课程方案》指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初中课程体系。”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那么,创新教育如何进入初中物理课堂,物理课堂教学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操作要点和操作模式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都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情况适当多安排一些实验,特别是探索性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适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甚至让学生上讲台操作。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动手进行自制教具、设计实验等活动。例如:在“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外,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动手进行自制实验教具。如: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都不掉下来;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地吸附在一起,直到只抬桌面就可以把桌架带起来。
二、培养师生情感,创设和谐氛围 改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老师的亲和力,学生对你的喜爱崇拜会,地转移到你所教的物理学科上来,从而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并转化落实到学习中去,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的爱心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微笑的面容,期盼的眼神,和蔼可亲的语言,推心置腹的谈心,信赖、鼓励的目光都可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无形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品质。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大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工作中要投入诚挚的感情,真诚的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时时刻刻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老师的关爱之心,做到润物细无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体现平等、民主、和谐。
三、注重教学手段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迸发出的一种特异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引导学生会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各种现象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物理学之美,让学生能在轻松地环境中快乐地学习物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画面、直观启发方法、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系的物理模型、利用物理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物理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育“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们以往对创新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错误性,往往认为培养创新能力只是对部分优秀学生而言,这是将创新与创造的概念相混淆而产生的错误认识。根据《辞海》的解释,“创造”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突出地表现在“首创”和“前所未有”上,而创新则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创新既包括前所未有的创造,也包括对原有的知识的重新组合和对其使用价值的重新发现。事实上,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创新就是我们个人自身有一种新的经验或思想的产出和获得。因此,可以说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创新潜能。因此,作为教师要面向所有学生,注意开发每个学生创新的潜能。教师只有珍惜学生创新的巨大潜能,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加以开发和利用,才能使每一名学生都感到创新是自己能做到的能做好的事情,使创新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动力和快乐的源泉。
五、营造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 班集体作为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班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培育有利于创新学习的心理氛围和物理氛围。物理教师可充分发掘初中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如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并办好科技板报、手抄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舆论。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要进行奖励和宣传,要在班集体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气氛。
六、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而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教师再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指出每个正确做法的优、缺点及错误做法的原由,还可以改变一下题设条件再让学生思考解决。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深刻、灵活、流畅,从而探究和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创新人格主要表现为: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征,如怀疑精神、创新意识、不迷信权威;优良的意志品质;强烈的求知欲;不竭的进取精神。具有创新人格的学生往往显示出首创性、感觉敏锐、洞察力强、能独立判断、能接纳新经验、持怀疑态度,不太关心细节和实际而具体的事物,对于理论观念及符号转换很感兴趣。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
总之,做 为教师的我们只要抓住物理课堂的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还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参考文献 :
[1]朱 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2]唐国安:《中学物理课程研究》,上海百家出版社,1999 [3]宓子宏:《物理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