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践
浅议技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再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而是立足学生新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技能应该视为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这种新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和水平,而且特别重视综合应用能力。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强调核心技能的可迁移性。它包括了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包括了组织、计划和创新的能力;包括了随机应变的能力等等。这种新的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能力,与之相适应,未来技工学校教育也必然由培养技术工人为主,扩展为包括设计、管理、服务在内的内涵更为广泛的职业技能教育。
从目前技校毕业生择业形势看,只具备适合某一工种岗位的单项技能者,即专能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就业困难。而具备厚基础、宽专业、群集式的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因此,技工学校的技能培养应该以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此外,还应对学生开展以提高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思想教育、择业观念教育和生存教育,使学生学会就业,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发展,成为知识面广,能力宽裕,适应多种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面对新的市场需求,技工学校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下是我的观点: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互相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使教育观念、教学观念发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由灌输式向互动式、参与式转变,师生关系逐步向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发展。学校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做一名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民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现代观念和奉献精神,教师应具有未来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在思想上更新观念,在行动上勇于创新,在学习上力争上游,以教育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展示出当代教师的崇高形象。
(二)应具有博爱之心,关心和教育学生,耐心地教导学生怎样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帮助他们解开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摆脱思想上的困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三)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精心敬业的工作态度,除学习现代最新的科学理论和教育理论外,教师还应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把所学知识与自己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努力钻研业务,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讲究授课方法,掌握教学规律,使自己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四)具有适应未来教育的各种能力,要能够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原则,使现代科技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育。教师还应具备动手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交际与交流能力,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能力,更应注意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培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就和价值理念,从而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科技意识、市场竞争意识、正常人格心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五)技校师资的素质要求向高学历、高技能的一体化”和“双师型”的方向发展,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或较有影响的职教专家,将成为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标志。技校以社会人才为师资来源,并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校任教,是尽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技工教育的实用性特点,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特点,决定了技校教师不仅要懂得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生产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一体化”教师,既懂教学又具有专业特长的“双师型”教师,是技工学校上水平、上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有效措施。
技工学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除了对现有人员的培养提高外,还应大力进行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一是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入教师队伍,改善技校教师不熟悉企业情况,缺少实际经验,操作能力差的状况;二是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广开才路,面向社会择优招聘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师资源。
三、加快改革学校现行学制和办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学制度单一,从教学计划、教材、学制、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不太注重学生兴趣、能力等个体之间的差异,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采用更加灵活与更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将是大势所趋。目前比较先进的办学模式有:
(一)多学制多层次教学模式
一些经济和企业界人士认为,若单纯以职业能力和岗前培训的角度看,许多岗位、职业(工种)根本不需要3、4年的培养,把学制三年的改为一年制、两年制、三年制三个学制,培养多层次技术人才。在部分技能性强的专业中进行分层次教学试点,实行试点的专业将减少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文化基础课时和难度,增加专业课的课时,强化技能训练,分层教育就是把基础不等的学生进行筛选,然后对文化理论课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教学,尖子生可理论和技能操作并举,提前就业或毕业后可到高等学校继续深造,而差生的侧重点是在抓好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抓理论。
(二)“学分制”教学模式
在技工学校实行学分制,就是对各专业科目规定具体的学分标准,只要学生完成了所学专业的学习,经过严格考试并取得了规定的学分,不管时间长短,均可取得某一专业的毕业证书。实行学分制可以解决技工学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学生素质差距较大,造成教师上课顾此失彼,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实行学分制后,不仅为智商高、基础好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增强学习的竞争气氛,同时也克服了现有工种专业单一造成学生空余时间较多容易引发违犯校规的行为。实行学分制,学校各专业设置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让有特长的学生能充分发挥才能,并有展现才能的机会。
总之,办学模式应灵活多样,以适应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的多样性,才能满足素质教育中尊重个性和发挥特质的要求。
四、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措施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化学习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的合成。多媒体教学手段,推动了素质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开发出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动态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它能优化现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能对整个学校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为构建学校素质教育基本框架起着推动作用。
五、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培养关键能力是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传统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单一分割,与现代科技、经济、社会以及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状态,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各校开设的课程,偏重学科建设,现行教材又强调系统性、连贯性、完整性,造成学生所学理论知识“难、繁、偏、旧”,这样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又欠缺,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一)要改革重复、分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构建先进、精练综合化的课程体系。
文化基础课,可根据专业不同有所调整,不需面面俱到,深度也可根据专业不同有不同的要求,做到实用为准,够用为度;专业课应对陈旧的内容扬弃,同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充实到课程结构中。
(二)注重实验、实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实习、实验条件,突出技能训练,建立建全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以及直观教学室,尽量使学生多动手,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水平,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三)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内容。
学生除了有专业能力外,还应有文字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相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精神以及关键能力等,为日后参与就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行产教结合,加强校企联合。
建立校外实习或职业能力训练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从业能力。
六、从实际出发,把德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技工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些学生缺乏应有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健康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按照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针对当前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基础,形成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就业教育、跟踪教育的德育体系。通过政治课、学科渗透教育以及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社会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学校要改进德育教育,重视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研究把握新时期学生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素质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共识,并逐步为社会所接受。技工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有技术的、合格的劳动力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是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必然选择。
第二篇:素质教育新内涵
媒介素养教育为素质教育增添新内涵
山东教育电视台研究室副主任 白传之 博士
有人说,“素质教育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多种学术场合,并且有的学校已在实施的“媒介素养教育”到底是什么?怎么与素质教育扯上了关系?分析两者的内涵,就知道这还真不是硬扯,在当今媒介化的生存时空中,媒介素养教育也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必要甚至是十分迫切的。在媒介面前,如果仍然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那可真有点“out”了。
一、素质教育与媒介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素质教育核心的几个关键词包括:“全面”、“全体”和“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就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为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使其按照个性发展健康成长。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创新就是与众不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他们敢于提出质疑、乐于提出不同见解和善于求异思维的能力。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批判性地解读和欣赏多种媒介讯息与作品以及利用媒介获得自身和谐发展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或媒介教育)则是提升媒介使用者的媒介素养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推理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的人,显然,素质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是相一致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为素质教育提供新的内涵、思路和方式。这是因为,我们的受教育者几乎无时无刻不被媒介所包围,这是不容漠视的环境和学习资源。
二、媒介化的生存时空是什么?
数字技术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催生了众多个人、家庭和社会传播媒介。看一看青少年每天都在跟什么媒介打交道吧:具有跟电脑功能相媲美的手机、校园电视和校内网络、家中的数字电视、互联网和DVD,有的还有PS2及XBOX游戏机等等。青少年们的生活和学习时空就是与这些媒介日日相伴。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写作业时,会通过互联网查询不懂的概念;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时与电视节目中不一致,他们会提出疑问;家长给孩子讲些道理或者要求孩子做的事,当与他们在网上看到的情景有冲突时,他们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面对这样的场景,教师如何引导?家长又该怎么处理呢?孰对孰错?教师和家长常常也难以把握。要知道,当今的80后、90后和00后们,知识和信息来源已经远不仅仅是书本、教师和家长,媒介提供了他们想了解的几乎一切知识,模仿对象甚至是体验。一项来自上海的调查报告为此提供了佐证,当问及“现在人们离开大众传媒已无法生活”的反馈意见时,就整个青年群体而言,表示“很同意”的有32.9%,表示“基本同意”的有41.8%,两项合计为74.7%,而表示“不太同意”和“不同意”的只有15.2%。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青年已认同媒介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正如人类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一样,大众媒介产品同样良莠不齐。由于大众媒介产品所具有的文化属性、所传播的意识形态、所隐藏的价值观等等明显区别于物质产品的特性,使得人们对媒介的影响日益关注,探讨人与媒介的关系日显重要。媒介素养教育则是审视、研究与调适“人—媒”关系,形成既不是媒介控制人的关系,更不是人与媒介的对立关系,而是“人—媒”共生的和谐发展关系,三、媒介素养教育能做什么?
在当下的中国,党和政府对传统正规媒体的管理依旧比较严格,但是,这种模式针对无管理主体的网络媒体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并且几乎是不可能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管理,一是技术难以实现,二是与民主社会建设也有相抵触之处。这便导致各种媒介对同一种社会现象解读出各异的信息,出现各种立场和观点。尤其是网络媒介更成为观点的市场,声音繁杂且常常并不理性。这便需要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对不同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辨别力,对自己的行为 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媒介素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这样的愿望。
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一是能够建立某种心灵的“预警”系统,提升他们对媒介不良信息的免疫水平;二是满足自身表达的需要。当今的青少年处于个性张扬的时代,表达愿望十分强烈,乐于通过自控媒介同他人交流并广泛传播其观点,媒介教育可培养健康有益传播的技能;三是媒介传播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一部分青少年在长大后会把媒介传播作为职业,若在儿童时代就埋下批判性思维的“种子”,创新媒介传播,这对构建负责任的媒介、传播健康的内容都是未雨绸缪的做法。
四、如何提高媒介素养呢?
每个人由于所处媒介环境不同,受身边人的影响各异,媒介素养水平差异较大,并且由于接触媒介的程度不同,出现了数字鸿沟,这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有很大差距。在媒介素养水平方面,自是差异也较大。譬如说,相对而言,文化程度高的人对广告就不怎么盲目信任,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往往过于相信广告宣传。青少年之间的差异比之成年人相对较小一些,基本上他们还不是媒介重度使用者。针对他们,一般提供有关媒介的知识、媒介的理解和媒介的应用三个层次的内容。
所谓媒介知识,主要是指对媒介基本概念、媒介管理体制和媒介基本功能的认知。了解这些内容,会使青少年懂得媒介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或者无组织的传播行为,有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商业利益等多种传播目的;所谓理解媒介,主要是指媒介建构虚拟现实,而不是真实的现实;媒介又是艺术创造,能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获得身心愉悦;媒介存在刻板印象(Stereo Type)、色情和暴力,可能引发犯罪;媒介还能介入人们的生活,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干预,向着有利于社会,也可能不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所谓应用媒介,主要是指学会正确合理地利用媒介搜索、传递信息,与他人沟通与合作;进行媒介艺术欣赏和创作,从而发展自己的媒介艺术能力。
总之,媒介深度介入生活、学习与工作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在媒介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媒介教育提升全面素质,历练和提升在媒介世界中生存的相关能力。(本文原载于《山东教育报》“关注”版,2012-8-6)3
第三篇:素质教育内涵
素质教育内涵:
①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②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
① 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② 促进学生心里的成熟化。③ 造就平等的公民。
④ 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⑤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⑥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⑦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① 面向全体。
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④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⑤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①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② 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a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b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c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③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④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⑤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学习实践能力、活动实践能力、生活实践能力、品德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核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体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每一个人自身所蕴涵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潜能的全面发展;
主动发展——排除外在强迫,主动设计与实现的发展。前提是自由,核心是主动。
和谐发展——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中致力于各种素质的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
充分发展——个体在社会给予的空间条件下,达到自身潜能的最大发展
可持续发展——个人的现实发展既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又不会对其发展未来和潜能造成损害
第五篇:把握素质教育内涵
把握素质教育内涵、锻造教学质量品牌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王安元
近年来,百家湖小学在上级教育、教研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分析当前教育教学形势,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内涵,突出以教学工作为重点,努力消除盲点,以锻造质量品牌为归因,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不断巩固和发展学校综合教育教学质量的领先而又持久的竞争力,为十年百小谱就了一段绚丽的华章。
一、重在引领,实施“人文与制度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实现向管理要质量
明确的管理目标,务实的管理举措是打造质量品牌的坚实基础,抓教学质量,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办法。依管理促规范,靠管理出效益,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本,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坚持严格要求的同时,更体现出“人文性、务实性和导向性”,有效调动了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凸显出了管理的质量效应。我们的主要管理运作机制有:
①目标机制。每学年初,教务处一班人依据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结合部门实际,讨论并拟是出部门及个人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并与此同时校长室鉴定“目标责任状”,责任状中涵盖了教学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常规管理、师生文化活动、质量建设乃至校本教研的数量和质量等)。这样的“责任状”,对工作既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更有监督作用;既增加了工作的压力又提供了动力。
②监控机制。我校的教学监控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行政视导”。每学期四次,视导坚持听、查、评、议相结合。期间,既可以发现教学中成功的典型案例,又可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适时的反馈与交流,引领教师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二是“五认真月查”。五认真工作是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保证。为了更好地敦促管理此项工作保质、保量的落实,我们采用了每月“一查一反馈”的方式,每月月底组织教研组长、部分教师代表与教务处负责同志一道检查,检查后由教务处执笔形成文字和数据,集中反馈。对五认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中肯意见并限期纠正,对其中一些创新性的举措或设计,我们给予充分肯定,并倡导推广。如“集中备课”中的群体疹断、个案反思以及生成性教育资源的捕捉与应用;“作业”中的“五人一小组,两周一批阅式的循环日记”、“我的作 业我设计”等诸多新颖创举,均通过我们的月查得以发现并推广。三是“质量调研检测”。每学期除期中、期末学校统一组织学科质量检测外,我们还对各年级的主要学科进行不定期的阶段性调研抽测,以便及时发现学科质量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导向性指导意见或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了各科质量的均衡提升。
③激励机制。在李洪祥校长的办学理念中,一直追求文化立校。他多次告诫我们:抓质量,首先是“抓人”,抓人的思想和境界,抓人的态度、价值观和主观能动性,这是质量提升的根本所在。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学校通过“与大师对话”、“激情演讲”、“树立典型”等多种途径不断地唤醒和激励教师对教育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树立对教育事业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珍惜境遇、静心以待”、“让高尚站立,那是一生的雕琢”、“投入百分百,质量百分百”等为题的征文演讲,正是我校教师群体精神境界的真切写照。除了基于精神领域的引领与塑造,学校还加大了对质量建设作出贡献的物质奖励力度,制定并设施了“百家湖小学质量建设奖励办法”,对质量建设有功集体与个人给予重奖。仅04上半年,此项兑现奖励资金近达万元。
④垂范机制。早在学年初的第一次行政例会上,校长室就对学校所有中层提出了“三多三少”的要求:少空谈、多做事;少计较、多奉献;少应酬、多学习。在百小,有严格的领导重范制度。学校专门制定了“百家湖小学行政干部年级组蹲点式管理办法”;每学期校长室与行政人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严格推行“行政献课周”与“青标、带头人教学示范周”活动;学校绝大部分中层干部均担任语、数等主学科教学,并从教学工作质量和教学绩效上作出硬性规定。
领导的垂范是无声的号角。老师们看在眼里,敬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上半年的毕业班有两位行政在该年级担任主要学科教学,学校没有作什么硬性的时间规定,但他们带头起早贪黑、提优补差。很快整个年级组所有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自动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像是得到了无声的命令,又像是铆足了劲的发条,全身心地投入到提优补差之中。“五认真月查”,我们专门设立了行政五认真展示区,并要求比教师提前一小时摆放在指定的区域,以便供后交五认真材料的老师检查或参阅。这是一种垂范,一种暗示,更是一种激励。
二、基于校本,以科研促教研,促进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教师。新课改的成败与得失,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理念与专业化水准,而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推进器,是吸收、消化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催化剂。近年来,我们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与教研模式。如:“一二三四五”模式(即一个论坛、两块阵地、三课活动、四个学习组、五个一工程);“三性五结合”模式(即全员性、针对性、前瞻性,自学与讲座相结合、请进来 与走出去相结合、自我钻研与拜师学艺相结合、专题研究与教学比武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成果交流相结合)。除了继续坚持这些传统培训与教研模式外,今年我们还提出并实施了“课题驱动式”的校本培训与教研的新思路,即以省级课题“开发区儿童文化建设的研究”总揽全局,把文化作为课程之魂(成尚荣语),以“儿童文化与新课程”、“儿童文化与课堂教学”等相关子课题的研究为突破口,以科研促教研,有力促进了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现场一:让儿童文化流淌于课堂教学之中
这是某个星期天的上午,全校的教职工都来了,市教科所副所长宋宁、主任章宏也到了。阶梯教室里一股研究的热浪扑面而来。悬挂的横幅、本次研究的专题——“让儿童文化流淌于课堂教学之中”异常醒目。两位青年教师在众多目光的期盼中登台亮相。其中一节语文课教师利用古诗中的情节,课中把表演带进了课堂,原汁原味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一节数学实践课——单脚跳,把游戏引入了课堂,孩子们在与同伴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知识、领悟到了内在的思方法。课后,全体教师就“儿童文化进课堂”为话题与两位市内专家进行了互动式交流,问题尖锐、场面火爆,把本次教活活动推向了一个个新的高潮。
现场二:撰写教育循环日记
受苏州市朱永新教授“教育在线”的启发,我们发动全体教师都来撰写教育循环日记,可以是教育叙事、可以是案例反思、教育随笔,让教师对“儿童文化的研究”与对“新课程的诠释”落到实处。共分成两个组——教育教学组、行政科研组,要求把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每天撰写完后在第二天8:00前务必把循环日记本递交到下一位教师手中,日记可长可短,但要有感而发,由情而生。目前,我们已整理记录了四大本教育手记,遴选出的部分佳作,准备出版一本专著。部分青年教师在循环日记的带动下,已养成了每天写“教育日记”的好习惯。
现场三:话题展开式的教研活动 我校的教研专题是在“儿童文化”课题指导下的有关新课改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在双周三下午进行校本教研时,要求每个教研组都带着一种思想,带着一个研究专题去“做课”、“评课”,杜绝盲目性。围绕某一个话题“深入展开研究”,切实使校本教研发挥出实效。做到研讨前有准备,研讨中有诠释、研讨后有提升。
现场四:头脑风暴式的科研沙龙
围绕着省级课题“开发区小学儿童文化建设”的研究,我们每月科研骨干教师都要在一起以沙龙的形式研讨。交流子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中的困惑、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儿童文化、如何营造校园“儿童文化”等,每月的科研沙龙也是我们校本培训的一个重头戏,她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沙龙的内容不仅及时地记录、整理,还要在家教互动刊物《桥》上发表,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内驱力。
在课题研究的驱动下,教师对新课程、对儿童文化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更多的感悟。与课题有关的教研论文在近两年省教海探航征文大赛中,三篇获一等奖,十篇分获二、三等奖。
三、立足课堂,努力实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的零距离,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质量高低在乎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课程理念只有在真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后,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与效益,才能转化为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是我们提高质量的最关健的环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整合与效益最大化是我们的追求的理想课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我们倡导的课堂学习方式。为了突出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我们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观摩、示范、竞赛等活动,着力引导教师将目光投向课堂,将质量的成败引向对四十分钟效益的追求上。
校内的三课活动。即行政领导的放样课、区青标、带头人的示范课、各教研组的每周献一课活动。这是我们锤炼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硬性规定,也是检验课改成效的试验场。“每周献一课”由各教研组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统一协调安排,上报教务处备案(由教务处督促实施);“行政放样课”“青标、带头人”的“示范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一般分别安排在每学期的第六周和第十周。在此期间,每天安排两节示范课,所有空课教师现场观摩。上完课后要求做课者联系课程理念与 标准谈一谈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方法运用、课后得失等。听课者可提问亦可发表听后意见,这样的互动交流使得此项活动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和研究性。无论是做课的还是听课的,都能从中得到诸多的思考与启迪。
“五四杯”赛课活动。我校的“五四杯”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每年一届,今年为第五届,计有三十位青年教师踊跃参赛,经过首轮激烈的角逐,最终有13位新秀闯入最后决赛。课堂上他们各施所能,尽展才华,充分展示了百小青年教师群体的优秀素质和蓬勃朝气。受邀参予活动观摩的兄弟学校领导由衷的羡慕道:“难怪百家湖小学发展的这么快,我们是没办法同你们比的,我们没有这么多的青年教师,更没有这么多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不仅是为青年教师们构筑成长切磋的平台,也是对学校落实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检阅,精彩纷呈的课堂也同样昭示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与兄弟学校会课活动。除了开展本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外,我们还积极参与或组织与其他省、市名校或区内兄弟学校的教学交流活动,借他山之石不断打磨与雕琢自身之玉。如:04上半年,我们与安徽马鞍山市健康路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会课活动;与北京东路小学的作文教学互动观摩活动;下半年与游府西街、五老村等名校名师的语文、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课堂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广大教师创造了良好的锻炼契机,也为学校打造效益课堂、雕琢精品课堂,孕育了厚重的底色。
仅04,我校青年教师在市、区组织的课堂教学优课评比中,2人分获市一等奖,另2人荣获区一等奖。
四、着眼两全,准确地把素质教育内涵,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领先而又持久的竞争力
面对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强烈呼声,区教育局已是连续三年召开以“质量”为主题的教学工作专题会议。面对逼人的形势,参会的李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一面传达区局会议精神:“理直气壮抓质量”、“讲质量有理,抓质量有功”,同时又告诫全体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好课改与考试,考试与质量的关系,既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又要区分考试与应试;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质量观。对质量的理解他还作了一个简洁而又贴切的界定:“分数≠质量,分数+基本素养+个性特长=质量”。李校长的这些观念无疑准 确地把握住了素质教育质量的方向与内涵,为我们制定教育教学措施、抓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正确导向和坚强的思想支撑。
1、以抓毕业班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进各年级学科质量的全面攀升
毕业班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的终端显示,历来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本适逢全区多年末遇的大统测,更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期初,我们即提出毕业班工作要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排除一切干扰,全力以赴,时间上给足,物质上保证,集中群体智慧,研究课堂、研究复习、研究命题。毕业班的十三位语、数、外教师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对照本班教学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家校联系、互动辅导、提优辅差、分类整理、针对训练、资源共享、协同教学等,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之中,为学校在全区统测中最终夺冠付出了超乎寻常的汗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毕业班老师工作精神的感染下,全校各个年级的老师都自觉得以他们为榜样,视学校荣辱为个人荣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质量建设之中。紧接着毕业班之后的三年级市、区统测,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举摘得全区第一的。
2、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指向,大力开展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质量观的全面落实
为了避免教师抓质量走进应试的误区,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大讨论:“我们应当确立怎样的教育质量观”。通过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应当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力为主要追求;应当在承认功利的同时,追求功利的超越。讨论也使老师们认识到:追求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与当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质量观并非水火不容。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有一手漂亮入体的钢笔字、有一口纯熟的普通话、有相当数量的课外阅读和积累、还能常常写一些言之有物、叙之有情的日记或周记……他的语文考试成绩会差吗?一个学生如果形成了较强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建立了相应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动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他的数学考试分数会低吗?”——一定不会!
在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了质量的实质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活动,力图通过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也是想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导向:不 要一味地钻进题海里,搞机械、重复式训练,这样做教师辛苦学生也乏味,效益自然不会高。我们就是要大力开展一些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学生学习力的活动,以提高我们教学质量持久而又全面的竞争能力。
本,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先后开展了“读书节”、“信息技术节”、“体育节”和“艺术节”四个大型的校园文化特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热情。他们或在书海里神游、或在互联网上点击、或在优美的旋律中陶醉、或在运动场上欢呼雀跃……活动中学生们展示出了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兴奋力,恣意发挥着他们的灵性和才智,尽情享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校园文化活动不仅缓解了学生们紧张的学习生活,调节了身心,更重要的是将他们引向了生命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每次活动,学校都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各条块协同运作,确保了活动的成功与成效。以其中的读书节为例:我们设计了五项内容:藏书小状元评比、“我最感动的一本书”主题征文、现场作文竞赛、百科知识竞答和美文诵读。为了使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爱书、读书和写书的热情,养成以书为伴、与书为伍的好习惯。我们从宣传造势(打出醒目横幅:“读一切好的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全员发动(全校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悉心组织(设立五个工作组,协同运作)最后到总结颁奖(本着引领与激励的原则,百分之百的班级获得了集体奖项,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获得个人奖励),历时一个整月,让孩子们充分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体悟到了读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收获。适逢六一期间,来校庆祝的嘉宾耳闻目睹了其中的部分活动,他们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热情与智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十年百小,对于教育质量的追寻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咬定青山,目标高远,以我们一贯的勤勉和执着,打造出社会满意的一流的素质教育质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