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内容探究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内容探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内容探究论文》。

第一篇:中学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内容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 教学资源 整合内容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资源是体育教学的“能源”保障,是实施一切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包涵人力、财力、物力,软件与硬件,校内与校外,师生与家长等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各种财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资源多寡不一,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为了改变当前之不良状况,本文对体育教学资源整合所包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究.所谓体育教学资源就是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信息、技术等来源和保障,它包含人力、物力、财力等校内外的能服务于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各种“财富”。目前,中学体育教学资源多寡不一,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为了改变当前之不良状况,笔者对体育教学资源整合所包涵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究。

1.人力资源。从广义上讲,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我们这里所讲的人力资源是狭义的,是指能够促进和推动体育教学工作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人们的总和。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1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与否,情感如何,对学校体育工作影响很大。因此,国家、市级教育部门在出台有关法规、条例的同时,对基层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估,更新领导观念,提高认识,让有关领导从心里对学校体育工作予以重视。同时,我们体育工作者,也要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力求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1.2学校教师。这里不仅仅指体育教师,同时还包括其他学科教师和员工。他们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敬业精神、文化修养和合作态度,决定着全面育人这出“戏”是否精彩。

1.3在校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具体实践者,也是教育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

1.4学生家长。学校虽然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它毕竟是有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言行的潜移默化,对孩子学习的支持与帮助等,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实践告诉我们,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和沟通交流,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5其他人士。包括教研人员的指导;他校教师的献课、支教;企业老板的赞助等等。

2.物力资源。物力资源,简而言之就是资源中的有形硬件。我们这里所说的物力资源是指对体育教育教学有影响的各种硬件设施,它是保证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等等。按其“地域”和“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2.1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包括学校里的各种运动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校外资源包括其他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社区体育场馆及设施等等。

2.2配送资源和自购资源。配送资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分配的各种教学器材、设施,以及其他单位、社团组织和个人热心支助、赠送的教学器材与设施等:自购资源是指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所需而购置的各种体育器材及添置的有关设施。

2.3集体资源和个体资源。所谓集体资源,是指学校、班级、团队等开发、购置的物质财富。如:体育设施、器材、校本教材等;个体资源是指教师、学生等自己(个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如:自己购买所喜爱的运动器材、购置或编写适用的教学资料等等。

2.4自制教学资源:它包括教师自制教具,以及改造利用废、旧器材和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制教具、扩充和平整场地等等。

3.财力资源。财力,就是经济力量(多指资金)。我们把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全部资金,称为财力资源,它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财力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划拨经费。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区(县)有关部门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等标准每年下拨一定的体育专项经费。此经费虽少,但能定额、定期下拨,较有保障。当然,由于这个标准是在二十年前制定的,物价己涨数倍,仅靠这点经费是难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3.2学校投入。指除了国家下拨的体育经费外,学校从自由资金中列支的体育经费。目前,全国实施义务教育,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学经费十分短缺,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将会力不从心。

3.3争取资金。为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学校向上级部门、对口支援单位等争取体育专项经费是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物力匾乏的重要渠道。据悉,我区部分学校扩建场地、购置的大件体育器材都是通过此途径解决的。当然,像比邻单位、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等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多形式地寻求他们的资助。如:他们开展各项活动时,学校给予人员、技术、场地、器材等全方位的支持,动之以情,让他们感到学校是他们的朋友,争取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资助。

3.4学生自筹。学校(年级组等)通过成立某种组织(协会、俱乐部)等,学生自愿出资购买器材、添置设置,参加组织活动。

4.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对学校体育教学有一定影响、帮助和推动作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包涵软件(意识)和硬件(物质)两个方面内容:

4.1软件(意识)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地方的政策法规。国家、地方的政策法规既包括教育政策、法规,也包括专门的体育政策、法规。如:体育课成绩计入初中升学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上级有关教育和体育方面的文件、指示等: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运动会、单项赛事、体育活动等;体育规则、技术标准和健康指标等。体育健康知识。它既包括体育技术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趣文轶事。如:中外著名运动员成长经历、先进事迹等等。

4.2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场地、设施;社区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场(馆),少年宫的体育场地、设施等,一切能为学校所用的社会资源。

5.其它资源。其它资源主要指教材、教法和网络等资源。为我们拓展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整合体育教学资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资源整合的内容较多,但笔者感到人力资源是关键,只有合理而有效地使用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就没有做不成的事:物力资源是基础,财力资源是保障,没有财力物力,那就好比“无米之炊”。当然,社会资源及其它资源也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动力和源泉。

第二篇:体育德育教学探究论文

【内容摘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要把“育人”放在体育教学首位。体育教学比其它学科更有机会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坚毅、勤劳、勇敢、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性等优良品质,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从教材、教法等方面来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体育教学体育竞赛群体活动突发事件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育才先育德,成才先成人。”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要把“育人”放在体育教学首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广大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根据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从不同方面,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寓德育于严格规范中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互相保护和帮助、爱护器材等;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在体育竞赛时,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丰富,不同的内容所蕴涵的德育因素也不同。例如长跑,侧重于毅力和恒心;武术侧重于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球类运动侧重于勇敢、果断、自信、坚韧等。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要经过动作由生疏、僵硬、呆板到熟练、协调直至自动化的形成过程。要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教育学生要正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练习强度和密度,教师设定了一定的练习强度、次数、距离、组次等,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时,有的同学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有恒心、有毅力、乐于完成任务;有的同学情绪波动较大,动作反应迟钝、不协调,难以完成任务;有的同学因胆小、腼腆、动作拘谨而完不成任务。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表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有的学生耐力素质、意志力差,在耐久跑教学中往往不能坚持到底,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这时,老师可以讲一些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优秀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

三、寓德育于体育竞赛中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学校的体育活动几乎都是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条件。体育竞赛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学生在练习中常面临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艰难抉择,体育课比室内文化课有更多的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机会,抓住时机,加强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竞赛中,可以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不计个人得失,应从大局出发,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执行集体决议,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进行比赛时,参加竞赛的同学为了集体的荣誉,力争上游、努力拼搏;不参加竞赛的同学,为本班的同学呐喊助威;胜利后相互致意、互相庆贺;失败了也不气馁,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以备再战。从而形成为集体荣誉而战,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协作,平等竞争的精神。

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增加了人际间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消除了人的精神烦恼,催人奋进,给人愉悦,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例如:学生失败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信心,重整旗鼓,以备再战;学生胜利了,容易骄傲,教师讲讲骄兵必败的道理,树立学生正确的竞赛心态。又如竞赛中,学生易犯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往往盲目蛮干。这时,老师讲安全的重要性,讲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寓德育于群体活动中

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田径队训练和比赛等,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机,这些活动可以活跃师生生活,陶冶情操,树立良好校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团委、政教处制定的教育目标,使学校的群体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如定期开展运动会、举办队列队形、广播体操、跳大绳、拔河等比赛。对课间操进行检查、评比,并实行量化考核管理,成为评选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真正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这些群体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

五、寓德育于突发事件中

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大多在室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变不利为有利,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发现不良现象应及时给予指出,表现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树立学习的榜样,并利用课堂小结给予点评,使学生明辨是非,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一次“立定跳远”教学中,我反复讲解动作要领,做了两次示范。然后,请一位平时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试跳一次,不料该生没掌握好要领,落地时重心偏移,滑了一跤,摔在地上。这一摔挫伤了全班同学的勇气。轮到自己练习时你推我让,不愿跳。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停止练习。在耐心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的同时,讲述我国运动员如何带伤参赛为国争光的故事,让学生正确对待困难。使他们明白:只要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困难就会迎刃而解。通过这一番的耐心教育,学生消除了恐惧心理,个个争先恐后地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一切活动都要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把德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第三篇: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前言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材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标准,很少考虑互动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需要;体育基础与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地教,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地学练,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下,学生“身顺而心违”成为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许多教师曾试图改变这些不良状况,并为此做出一些努力和尝试,但又往往矫枉过正,采取了“放羊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看,这是怱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而造成的,它使体育课堂教学要么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抗战和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要么使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混乱,气氛过于活跃,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厌学,使得本应深受学生垚爱的体育课变的枯燥无味。就因为这样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更全面的认识体育课堂教学,从而遵循教学规律,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实模式。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一、浅谈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

(一)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由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只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材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标准,很少考虑体育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基础与情感体验;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师的绝对权威,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着教师转,围着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地教,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地学练,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在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下,学生“身顺而心违”,成为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许多教师曾试图改变这些不良状况,并为此做出一些努力和尝试,但又往往是矫枉过正,采取了“放羊式”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看,这是忽视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而造成的。它使体育课堂教学要么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要么使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混乱,气氛过于活跃,甚至出现失控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使得本应该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变得枯燥无味。人们从这种“以教为中心”中看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和被动性无止境地延伸,又从“以学为中心”中看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冷漠和学生主动性的放任自流。教学中的两个极端,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更全面地认识体育课堂教学,从而遵循教学规律,努力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1、理论依据基本依据:“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是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根本依据:“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学练(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主评价)的过程中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是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

2、特点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善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的自主学练和独立

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厂由于该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基本原则,所以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该模式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教学目标是开发、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从教育对象看,要求全体学生自主参与、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3)其教学关系为民主、互助、合作、和谐发展;(4)其教学程序和方法是问题情境、自主研究、自主学练、交流反馈、启发导学、强化训练、迁移应用;

(5)其教学要素包括语言、场地器材、价值、人际关系;(6)评价方式是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1]。

(三)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自主探究性学习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课型教学结构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遵循的程序。

1、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激发动机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包括创建学习情境,整理学练旧知识,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明确学练内容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向中激发学习动机,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做好心理准备,这是保证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最佳效果的前提。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阶梯性。从学生已有知识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引导他们以高度的注意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例如:在初中双手胸前投篮的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假如我们改变双手胸前传球的出手角度,传球的弧度,并且瞄准一个标志会是怎样的呢?此问题的展出,学生会带着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尝试性学练或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提出疑问这是自主探究性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是该模式的核心。此环节是对我国传统的“开而俘达”启发学生自学策略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发展,可以真正使教师从“演员”、“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导演”、“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是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找出规律,而不是给真理、给规律,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举措。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根据学练目标和上一环节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新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不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还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练,主动探索,认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此时体脑并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发能力,提高素质。仍以双手胸前投篮为例,把在高弧度传球的基础上,瞄准篮圈的动作展示出来,那么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技术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提出,假如出手角度小,弧度低,单凭手臂用力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从而再提炼出双手胸前投篮的动作技术要领。此时,学生也就弄清了类似的传球、投篮课四肢协调用力,正确把握球的出手角度、飞行路线等问题。显然,这比有些教师照课本讲的效果要好得多。

3、反馈交流,启发导学,解疑释难这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体现多维人际互动的重要环节。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过程,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小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人际互动过程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际互动是通过影响课堂气氛,课堂中的交流、反馈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的。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自学练的情况,采取的方法有提问、示范、讨论、点拨导学、检测、信息反馈等多维互动的方式[2]。这样能让学生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讲解示范更有针对性,特别是使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例如,在技巧的综合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了单个动作后,再让学生进行组合动作的练习,再根据不同方式的组合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创编出多种组合的动作

范例。这样做,既摸清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情况,又用新创编的动作组合训练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主学练的能力。

4、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迁移应用这是强调该模式的整体效益的关键环节,是对前三个环节的评价、发展和升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学练目标,设计一些能兼顾到全体学生学情具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练,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在学练过程中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功效。例如,在障碍跑教学过程中,学完了单个跨越障碍的方法后,让每个学练小组利用单个障碍组合,看全班—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排列,然后再全班进行学练实践,哪些组合最合理。

(四)运用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自主探究性学习并非一种机械、僵化的模式,完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把握。总的要求注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身心为基础,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具体实施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学练要求,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2、该模式是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综合应用。所以,适应于各种课型。

3、实践时对该模式的教学程序可作灵活调整。可略去某个程序;可合并相关程序;可调换程序的顺序;可在某堂课中某个或几个程序重复出现。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好渗透学法的准备,使教法和学法同步进行。

2、要树立教是为了学和以学定教的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课堂教学要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做到教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学法的指导;学法的选择要有利于教法的实现,使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

4、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讲解技术动作时,要注意提醒学法,启发学生科学观察和积极思考。该模式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的教学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能力是有效实施该模式的重要条件。

二、自主探究学习在体育课中的探究

(一)自主探究学习的认识

1、在教学中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前提,以主动地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体育教学中的自主探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建立在新课程改革基础上的健康教学理念。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看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养成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动手观察中探究,学会自主学习。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

特体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创设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而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就缺少不得这种气氛。要获得这种氛围的手段之一,便是在形式上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首先教师打破传统的整队编组,应让学生自由组合,兴趣组合,使学生产生一种“自由感”,从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自主性得以发挥。同时,老师可提供了许多器材,让学生自己去熟悉、研究,并应用,这样可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并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教学的需要,营造丰富多样的教学空间,以缩短师生间的空间距离,有利于师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群体空间,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3、在思维上拓展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在思维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新课适当导入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练习的方法。这样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区别动作的利弊。最后教师给学生组织一个研究探讨的空间,让学生讨论每组的动作,及出现的问题,在本节课的目标下那个动作最佳?此时,把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了更为广阔自由的天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形成“思想风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的模式不仅要在形式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还应在思维上给予他们自由想象的权利。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度转化为一个自主探究者。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真正成为活动前的策划者,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疑难处的参与者和研究者,要搭建一架无形的“梯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登攀中拾级而上。因此教师在思维上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理解,这样就变“吸收—存储—再现”为“探究—鼓励—创新”。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而探究即为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要讲究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

1、引导发现感悟,注重尝试性。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人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在课中,做完一个动作后,多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还有新的想法吗?”让学生阐述内心真切的感受。正因为重视了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才会产生标新立异,具有时代气息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尝试、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2、鼓励参与合作,追求探究性。⑴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研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学生,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

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⑵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出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动作;练习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⑶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安排练习次序,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报告员”(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练员”(纠正小组同学的错误,正确示范动作)、“形象大使”(观察组内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练习时能否相互提醒、做动作时能否相互帮助)等,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做到组内互助合作,小组间竞争夺标的氛围。⑷选择专题,分工合作,加强主动探究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性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为了减少学生研究探索学习的梯度,课堂上利用教材特点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多的在课外搞好人际关系,创设愉悦的合作氛围。为此要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帮助,要热情地帮助他人排忧解难。使自己在学会探究的同时,更学会做人。

3、激活变通思维,培养独创性。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中,通过表达方式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练习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多形态的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内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注 释注释[1],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第2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注释[2],王建军,《体育教学》第19页参考文献

1、张武升著的《教学艺术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张涵主编:《美学大观》,河南人民出版社

3、张武升著:《教学艺术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4、方东树:《昭味詹言》

5、《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6、张建祥的《浅谈体育课的兴趣》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出版

7、《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后 记体育教学需要从社会生活需求中寻找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体育教师在保障师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自主探究学习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运用。重过程而非重结果的目标

定位,需要在评价中予以体现,真正做到“六个重视”,即: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②重视学习的过程和体验;③重视发现和提出问题;④重视方法和技能;⑤重视交流与合作;⑥重视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仅教师的引导指点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不断的发展。每个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主动的输入必要的有序的与探究目标直接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运用,就能对探究的目标有一定的认识,并能感到经过自己探究获取知识的愉快,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此次论文写作过程中特别感谢导师教授的指导,同时也感谢微机室主任王继勇等同仁的大力协助。

第四篇:中学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并从加大宣传,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几方面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终身体育意识;意义;培养方法

中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教育的这种改革,能够保障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更利于学生体制素养和心智的健全发展,也是中学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保障。因此,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必须要落实在中学体育实践过程中。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据调查显示,目前的学生的健康状况普遍不是很理想,学生的体制情况明显不如从前。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多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学生生活中对现代工具依赖性很大,这样,在生活中就缺乏锻炼体质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整体体能状况不理想,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要能够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质状况才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学生的的健康成长和有效发展才有保障。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保障。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播,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目标也很难实现。传统的体育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是需要改革的。而在体育教育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能够从心理层面引导学生发生改变,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参与的自觉性,体育教育的成效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方法

1.加大宣传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能够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对体育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这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发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习惯。2.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工作:做好体育运动的方法的引导教育。要引导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必须要能够先引导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运动的效果。如果不重视科学运动方式的教育,学生没有掌握正确运动的方法,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学生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运动而受到伤害。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方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并能够根据教育学的需要和情况,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督促鼓励学生坚持按照运动计划进行体育锻炼,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长期以往,学生会感到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学生的良好的运动锻炼的习惯也能够得到培养。3.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础,体育设施质量优劣,品种是否丰富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能够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运动需求。良好的体育设置能够为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不同的运动设施能够使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参与体育锻炼,良好的体育设施才能保障运动的质量,促进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多是非常尊敬自己的教师的,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因此,教师的表现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有效引导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安排设计教育内容,要规范准确地进行示范动作,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的指导。不仅如此,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教师是要规范每一节课的教育内容,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体验到运动成功的快乐。教师要能够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对终身体育进行正确的理解,并潜移默化地用这种教育理念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5.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体育教育考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核促进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考核指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实践,进一步改善体育实践活动。因此,体育考核的重要性很大。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离不开完善的考核方式。完善体育考核方式,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方面的考核,还需要关注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关注学生个的运动参与情况,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努力程度及进步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核。通过考核要能够帮助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达到一种激励后进生的效果,同时还需要使学优生看到自己的成就,激发学优生进一步发展的热情,要通过考核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培养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持久热情。

参考文献:

[1]陈根苗.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09).[2]洪旭.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4(16).[3]张传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

第五篇: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现今高中体育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如很多学校不太重视体育教学,大多是形式化的课程,教师没能够按要求进行教学,或者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大部分是自由活动,没能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反而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降低。更有甚者,体育课被其他课程占用,体育教学的时间被大大缩短,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这种体育教学现状与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大相径庭,所以我们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探究

社会发展需要全能型人才,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单方面发展学习或者其他方面,就会出现短板,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重视起来,以下是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一些探究。

一、合理安排课时

高中体育课时安排大部分是不合理的,其不合理体现在安排的时间和时长不合理。很多学校会将体育课安排在一周活动或者班会多的那一天,导致体育课与其他事情出现冲突,体育课往往会被取消。特别是到了高三阶段,很多学校为了完成其他学科的教学,会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将体育课的时间分配给其他学科,这样大大缩短了体育课的课时,体育教学难以开展,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得到更丰富的体育生活,身体素质也没能得到锻炼。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合理安排课时,学生可能没有热身就进入了正式的教学中,这样会使学生不能够逐渐适应运动强度,既没有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在新课程中,应该要保证体育课的课时,合理安排课时。比如学校可以以单双周轮换交替的方式来错开与其他事情的冲突,教师也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程,减少学生的负荷。

二、教学内容创新与多样同步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是单一的,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通过老师讲解或演示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体育课本来是一个具有活力与生气的课堂,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在体育课中缺乏积极性,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的体育教学应该创新教学内容,使其变得多样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体现。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不仅仅讲解课本上的篮球技巧,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外国的球星和球赛,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分享一些球星训练图片和视频,图片和视频比简单的口述和繁杂的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篮球对抗赛,在比赛中训练学生的篮球技巧。此外,还可以在篮球教学中穿插情境教学,模拟正式篮球比赛,让学生感受体育竞技的乐趣。多样化的教学能够使更多的学生融入到体育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发扬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到身心全面发展。

三、增强体育精神的培养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实践技巧的教学,强调实践的过程,却往往忽略了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精神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也尤为重要。体育是一门集竞技性、开放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教师更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体育精神渗透到教学中去。体育精神可以是团结与协作,可以是拼搏与进取,可以是信念与追求。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体育竞技精神的同时,可以引入一个榜样人物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像奥运冠军等,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学习了榜样人物的精神。另外,很多学生在比赛中往往注重竞争,忽略合作,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赛,让学生分组合作,一起参与体育竞技,使学生将体育精神融入到实践中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素养,发挥出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四、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体育创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创新意识则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一个基础。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探索心理和求知欲望。传统的教学课堂是严肃的,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压抑,而创新意识需要一个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所以需要加强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复杂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障碍。这样能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更能集思广益,从而通过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跳远的教学中,学生在起跳时普遍存在着出腿部弯曲不够,摆臂幅度过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以错误的动作给学生示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发现错误,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分析,教师再加以指点,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更能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形成自我的创新意识,来提高创新能力。体育在高中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师生的重视,现今的体育教学要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新课程理念指导高中体育教学,以创新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体育还能让学生得到锻炼,以更好的精神体魄去投入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海棠.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114-115

[2]聂亚楠.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才智,2014,20:129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下载中学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内容探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体育教学资源整合内容探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探究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一、探究教学法的概念及其优点探究教学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而提出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学......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5篇)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 摘要: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调查访问、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后,分析了中学生中长跑的主要心理障碍:厌倦、恐惧心理;怕苦、怕累心理;自卑、轻视、爱美心理;骄傲自满等心......

    小学体育教学实效策略探究论文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效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实施体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应用,信息技术早已走进学校课堂,把体育教学活动......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探究论文

    一、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分析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都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通过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将人力资源的......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论文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于为社会相关领域和行业培养具备从事体育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近年来,随着相关行业和领域对体育人才素质需求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探究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更严的要求。因此,体育课程也面临......

    体育教学论文:自主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探究有效课堂教学 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涿鹿镇初级中学马宝军 摘要:通过对自主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分析该种教学模式对于中学体育教学的意义,探究其评价指......

    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策略探究5篇

    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策略探究 摘 要: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在不断下降,中学生在运动持久力、运动速力、运动力量、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都呈现出下滑趋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