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专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特征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间的交流和互动,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形式的主要内容。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怎样做好师生的互动,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名体育老师应该关注的课题。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事业发展的走向。中专学校的体育教学怎样做好师生的互动,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名体育老师应该关注的课题。
一、中专体育教学的特点
中专学生学习生活有别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初高中学生,他们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要目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不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将来从事一些需要体力的技术工作,所以有个健康的体魄对于中专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凝聚学生,提高团体活动能力,增强体魄,培养生存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拥有健全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目前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1]
二、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含义
互动的概念应用在中专体育课堂中,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语言、神态、形体姿势等,为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这些形式实现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师生在互动的愉悦气氛中,感受竞技体育的乐趣,使枯燥的体育运动变得更有生机和情趣,更加丰富多彩。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活动方法,并且通过这些方法达到终身体育和终身受益的最终目的,实现“教是为了最终的不需要教”。教师在课前预先设计好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的情境中和学生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
三、中专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
1.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间的交流和互动,应该成为课堂教学形式的主要内容。师生互动通过课堂问答、示范纠错、个别指导、评价与反馈等过程实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动作、评价等方式,和学生达到交流的目的,这种互动非常清楚地显现出师生双方的情感倾向。[3]
2.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
学生个体间的互动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另一种互动形式。具体体现在学生之间为了一次竞赛或一个体育动作的演练,或者示范表演,相互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此种互动方式常见于课堂讲解示范、课堂交流讨论、课堂练习等过程。
四、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征
1.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特征
体育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这一特点决定了体育课堂的师生互动具有双边性,所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主体都是师生,这两者间的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行为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互动的体育教学形式,能够融洽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乐趣。愉快、民主的教学气氛,是优质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2.非语言行为较多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行为也就是肢体语言,较之其他课程要多很多。通常所说的肢体语言指的是手势、姿态、动作、表情、眼神等,这些非语言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手势语言、距离语言等,成为了师生互动的主要非语言行为。
五、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建议
1.科学评价,优化互动
建立体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评价机制,确立科学的互动评价观。教师要对师生互动后的效果及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
2.民主平等,改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
课堂教学中运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中要坚持民主教学的原则,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光.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3).[2]刘润生.从主体性到互主体性的体育教学理念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S1).[3]姜华,杜洋,逄涛.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S1).
第二篇:例析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例析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富都小学姚东平
[摘要] 课堂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为基础的。体育课更是如此,没有互动,就不能体现课堂中的多主体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互动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笔者认为,教师应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教师相互就会有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将会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体育才会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关键词] 师生互动 和谐氛围 真正主人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的活动,这种过程实际上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的影响进程。它只注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更没有牢抓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的主线,很容易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而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人自身、教育和社会的需要,通过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创设一系列和谐、民主、宽松的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解放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注重教学中师生的相互影响,努力提高师生间的相互配合,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形成了师生互动的新模式,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改变教学观念,建立和谐氛围
1、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
例:这节课中,每名学生都有一床小技巧垫,教师准备让各组学生用这些技巧垫来进行障碍跑(或跳),发展素质。甲教师是规定了摆设障碍的方法,让学生在1分钟内摆好障碍,虽然障碍的摆法很独特、复杂,但学生练习的兴趣不大;而乙教师是让各组学生自设障碍,这时,每个小组成员都动手参与设置障碍,由于是自己掌控的难度和形式,学生练习起来兴趣盎然。
甲、乙两位教师的方式就透视出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以往教师在体育课堂 1
教学中大多采用灌输的方法,并对学生实行控制式的管理,学生在整个过程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发挥其主动性。而新课程标准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要求教师不仅让学生去“做”,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去做?怎样去做?”„„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服务者,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享用者。教师不再是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让学生“自己”“亲自”获取,在新的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信任学生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2、转变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氛围
当今的体育课堂,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领者、服务者、帮助者。这种角色的定位,必然要引发教学形式与学习氛围的变化。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从新理念生成的课堂动态因素来看,体育教学正朝着人本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师生互为主体,平等交往。
首先,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实现师生互动交往。教师在课堂里要采用语言、肢体、情感、思维、技能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交往。
如:经常用目光注视学生、向学生微笑、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等等。这些都会被学生解释为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多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多用学生的语言进行交流;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应多用肢体语言,如关怀的眼神、拍拍学生的肩、和学生击个掌等都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应善于原谅学生的错误,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宽容,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
二、提倡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关系
1、倡导合作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独立学习,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练习、合作、交流,再练习,以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合作学习是教学改革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索和掌握知识。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体中讨论交流,有不同的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与探索,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动作技能的掌握,这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组成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交际手段来与人合作,这对学生与人相处能力的很好训练,从社会角度发展了学生的适应性。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体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于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一个简单的体育教学环节,或许就是意味着一些学生从此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
例如: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石头、剪刀、布”,许多学生熟悉到了不想玩的程度,这时,老师改变游戏对手,采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学生有三次“击败”老师的机会,创设一些不平等的条件,加强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找到“击败”老师的好办法。学生们从开始有战胜老师的欲望到后来战胜老师的“胜果”,气氛势必是特别融洽。
再如:投掷教学中,请同学们把旧报纸折成什么形状,用怎样的方法投的更远。然后学生先自己尝试练习,再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有的小组学生是将纸折成“火箭”,有的小组是将球捏成团,等一会,把讨论好的意见再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方法最好。有的同学大声喊:我们的方法将是最好的。学生开始尝试、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得出投的远的好方法,教师巡回与学生们探讨。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设计与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既是教育者,充分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合作者,全身心地与学生合作,做好合作的表率。让学生在合作体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成功,具有荣辱与共之感;二是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和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2、倡导主动性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体育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方向和强度,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情景教学,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关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精彩的课堂导入,优美新颖的场地器材布置,不仅能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使大脑皮层兴奋,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情景、布置场地。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激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班级的学习特点,适当增加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对抗、团结、合作意识的活动,包括即兴发言、课堂辩论、小组研讨、情景模拟、竞争游戏、小型教学比赛等。这样,极大地活跃了学生体育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活动中的学生寓情于境,产生乐教乐学的气氛。师生共同参与、相互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一节箱上前滚翻的课中,学生由低到高进行箱上练习,有些疲倦了,这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各组自已拆开跳箱进行游戏活动,四个小组,有的将跳箱一层层竖起来,鱼贯钻过;有的两名同学站一层跳箱里面,搬运跳箱„„教师也亲自参与,然后全班选择一种最方便组织的方式进行接力比赛。由于是学生自己布置的场地器材,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
3、倡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提倡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中,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从教学的备课、教材选定、设计教学方法和课后评价小结等,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探讨,共同备课。让学生自己来决定他们的教学内容,自己来设计教学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应创设空间给学生遐想,不管学生的设想多么的“不可思议”,教师都不要去阻止他们的思考活动,并且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对有创意的设想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就能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一过程,教
师能了解到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什么不感兴趣,对什么满意什么不满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及学生的自身需要,尽量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健身性较强的教材内容,学生根据目标的要求自学思考,交流讨论情况,进而准备提出问题。同时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自学当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自学。让学生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下进行相互学习、合作,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学生也根据老师列出的预习提纲提出的问题和内容通过课外活动,进行自我研究,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探讨,互相讨论,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列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个人锻炼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研讨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要注意辅导好差生,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最直接、最简单方法就是鼓励学生改编他们熟悉的游戏,诸如:练习方法、练习队形、比赛的规则等的改编,让他们相互比一比“看看谁的创编得——新、奇、乐”。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自我表现欲望,使他们今后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打下基础。
如:在进行搬运接力赛跑游戏时,从名称入手,教师让学生结合搬运和赛跑两个要求进行游戏方法的思考,并尝试游戏。学生从观察、体验、交流中初步了解游戏方法规则,掌握了在快跑中搬运东西的技能,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技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来设计游戏,如把东西换成别的(不好搬运的),或改成其他的游戏,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块儿尝试练习、观察、讨论、交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游戏,掌握了技能。
在课堂上,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把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即教师除了精讲和示范动作外,还要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对技术动作得到更多地感性认识,有更多模仿教师地机会,达到情感共振,教学共鸣的效果。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应该是一个快乐、轻松、活泼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欢乐。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师生关系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体育教学课改,要求教法要有互动性、教学行为要有互动性、学习的内容要有互动性。这些能引起互动的教学因子,只有当学生置身于这种互动的学习氛围中时,才能产生学的互动性行为。而只有师生教与学真正的互动了,才能建立和谐民主关系的场,才能使良好师生关系由理想变成现实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不仅融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也提高了教学水平。而建立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去为学生拓展一个空间,而不是让学生艰难的来适应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教师相互就会有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将会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体育才会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合著《研究性学习》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曲宗湖 杨文轩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三篇:器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论文
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使幼儿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位置以及自主、自由的进行学习的权利,同样老师也可以从师生互动中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在与幼儿的相互交流中,使自己能更加走近幼儿的心灵,了解幼儿的情感,促使对幼儿研究更加真实、自然。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双方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发展。音乐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欢乐、美好,去不断欣赏、不断品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甚至创造自己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那我们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我将谈谈如何在打击乐活动中进行师生互动。
一、创造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我们班中有很多乐器,利用现有资源,我在教室的走廊上设置了“音乐屋“,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教室外小小的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第一天,郭志昕小朋友发现了玩具角的变化,走过去看了看,摸了摸;第二天,杨苓、惠荧俩位小朋友开始拿鼓锤敲鼓,吸引了很多孩子,他们都试着敲了敲,我发现他们敲的方法和位置有很多种;第三天开始,孩子又是敲鼓,又是玩双响筒,拍圆舞板,玩各种乐器,教室外简直成了大卖场。放学爸爸妈妈来接时,他们也会抓住这个时间去摆弄一下这些乐器;一个星期后,我在“音乐屋”添放了录音机和幼儿比较熟悉的歌曲磁带,孩子就会放着音乐,拍打着自己满意的节奏和着音乐,虽然这些乐器的声音很嘈杂,但孩子玩的特别开心、尽兴。
(在这个过程中,我给孩子提供了自由的时间与空间,吸引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对 活动内容产生兴趣。在此活动中,我只是环境的创设者和观察者,没有介入孩子的活动,只是根据孩子游戏的情况,新增了一个录音机,这个录音机却把孩子与乐器联系的更紧密了。)
二、做孩子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孩子们已经对各种乐器产生了兴趣,也建构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限,因而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且幼儿能力有限,由常常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我觉得此时,老师有必要组织一两次集体活动,助孩子一臂之力,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索这些乐器,对乐器的名称与使用方法及乐器的音色、长短有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活动一:认识乐器和演奏方法
1、我请每个孩子拿一个喜欢的乐器(我提供了8种乐器:鼓、碰铃、三角铁、圆舞板、双响筒、铃鼓、串铃、木鱼)。鼓励孩子带着问题去深入的探索手中的乐器:“你能让这些乐器发出许多种不同的声音吗?
2、孩子认真的在想着,尝试着。
3、师生一起交流和讨论探索的结果。
我请拿鼓的小朋友先说,并要求边说边示范。
俊杰说:“用鼓锤敲鼓,咚咚咚;敲鼓边,都都都,两种声音不一样。”
师说:“非常好,敲鼓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呀?”
君涛说:“我敲的时候发现也不一样。我还可以用鼓棒磨鼓,有沙沙沙的声音。”(我发现孩子的思路开始扩散,可以用磨代替敲),就这样我们发现了各种乐器的多种敲发,如:三角铁,敲不同边有三种声音,手捏住敲不捏住敲有两种声音,用棒在三角铁中打转,又有一种声音,铃鼓可以拍也可以摇,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每当孩子想出了不同的敲法我们都非常高兴。
4、然后,我再把各种乐器的名称和最典型的敲法告诉孩子。
活动二:探索音的长短
1、在班级四周放了许多乐器(我仍提供了8种乐器:鼓、碰铃、三角铁、圆舞板、双响筒、铃鼓、串铃、木鱼)。鼓励孩子带着问题去深入的探索手中的乐器:这些乐器的声音一样吗?谁长?谁短?
2、孩子认真的在想着,尝试着。
3、师生一起交流和讨论探索的结果。
嘉华说:“我发现碰铃的声音很细,很好听。”
鑫辉说:“我发现鼓的声音是咚咚的。”
师:“谁的声音比较长?谁的声音比较短?”谁的音色比较相同?
在比较和讨论中取得共识:
短:木鱼、双响筒、圆舞板、串铃、铃鼓(拍)
长:鼓、碰铃(摇)、三角铁、4、出示二分、四分、八分节奏,引导幼儿匹配,为以后配器丰富经验。
如二分节奏适合鼓、碰铃(摇)、三角铁等乐器,因为时值比较长;四分、八分节奏适合木鱼、双响筒、圆舞板、串铃、铃鼓(拍)等乐器,因为时值比较短。
5、最后我请孩子按乐器分成9组,听着音乐和拍的敲打着,我请孩子轮奏,点到哪组,哪组敲,让孩子感受不同乐器的不同声音,虽然演奏的声音不是很整齐,但孩子们非常的认真和投入。
(在此活动中,我没有直接把乐器的名称和敲法、音色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总结出很多敲法,自己探索音的长短,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感受乐器的神奇并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从中我也从孩子这里学到了很多种我所没有向导的桥法。我想我们不能理所当然把我们认为的模式灌输式的给孩子,孩子学的非常的被动,又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学的开心,才会感受成功的喜悦,才会真正树立信心)
三、做孩子的促进者
孩子已经了解了各种乐器,但乐器知识工具,是帮助孩子推开音乐圣殿大门,让孩子置身于那迷人的音乐世界的工具。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和孩子通过图谱演奏着各种音乐,《大中国》《送你一支玫瑰花》《北京小妞》《阿瓦人民唱新歌》、《解放军进行曲》到《喜洋洋》,孩子在演奏过程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孩子们的节奏感、表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孩子还能做小指挥,自己配器,配大鼓,到了大班下学期,孩子还自己设计图谱,自己选择乐器来表现不同性质的音乐。为了能更加满足幼儿的学习热情,我还鼓励幼儿用乐器创造自己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我先给孩子一个表现的内容《暴风雨》,让孩子分成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乐器可以表现暴风雨?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暴风雨?孩子自己排练暴风雨的演奏,并进行表演。活动的更高要求就是孩子自己想主题,创造音乐。
我想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的音乐活动并不能只通过教几首歌曲,教几个舞蹈就能完成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接触音乐的同时,去表现和创造自己的音乐这才识关键。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老师的作用应主要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探究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如果不改革就会被淘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全面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的改进,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来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有效互动;小学语文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间存有的互动性问题
1、课堂互动模式太单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从来就不去考虑学生的接收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只会按照他们的思路去讲解,以填鸭式的方式对待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围着老师的思路转,一字不漏的记下来,才能明白老师的意思,即使偶尔有什么课堂互动,那也是采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这种语文教学互动模式太单调,也很难提高学生们参与互动的热情,有时候教师选择互动的切入点不对,反而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课堂效率低,效果不如意,时间长久了,还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2、教师与学生难以建立和谐友好的有效互动
素质教育推行前,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他们很难和谐友好的融为一体。由于受到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学生们看来总是严肃的,难以接近的存在,这就让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很难开展。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划分等级,优秀的学生总是受到老师的优待,差生总是被教师冷落,时间久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冷淡了,这时候就更不可能参与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来了。而且学生们长久的感受不到教师们的重视,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默,而课堂也就成了优秀学生展示才华,表演的舞台。在这种观念下,教师与学生又怎么能有效的开展互动呢?
二、如何在基础课程改革中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性
1、了解学生提前预习的情况,掌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教室是学生们学习接受知识的地方,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然而上课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习效率最大化呢?教师需要掌握好课堂有限的时间,做好合理的安排,只有提前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找好时机与学生进行友好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几分钟走入教室,与学生做提前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接下来的开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联系其当地的物产特色与学生展开交流,同时,让学生们描述下,通过预习后,他们心目中感受到的桂林又是什么样子,学生就会在与教师互动的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桂林山与水的了解,然后教师在根据课文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此时,学生无论是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还是学习的积极性都会相应的提高,师生教学的互动效果就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时机、找准互动切入点,有针对性的展开互动,才能更好的实现互动教学价值。
2、在良好愉悦的氛围下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与学生展开有效互动的先决条件就是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此氛围之下,才能消除学生们心中对上课的抵触心理,教师上课也不能板着脸故作威严,应该时常微笑,让学生们在面对教师的时候,就像面对熟悉的朋友一样,自然的放松,才能更好的沟通。在这种教学环境的影响下,课堂也不会变得沉闷与压抑,学生们反而会主动的要求进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效率。释放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对于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比如在学习《小马过河》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取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们自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的有效互动,让学生们了解文章中每个角色的用意,同时让学生谈谈作为角色扮演者,在这个扮演过程有什么样的体会,纵观全文又学到了什么,对于生活有什么用意?这能帮助学生们思考,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轻松愉悦的氛围能够推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好好把握。
3、以适当的手段提高课堂互动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存在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差距而发生改变。小学生都处于一个爱玩的年龄阶段,他们好动好学,总是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新鲜感,他们总是想把他们所认为的一切美好事物跟人分享。但是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又是有差异的,这也就造成了课堂的千奇百态,导致了沉默的总是不爱说话,活跃的总是说个不停。教师想要与学生顺利的展开互动,那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来引导并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在讲解寓言《揠苗助长》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把课文先读通顺了,要是读不通顺怎么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寓意呢。然后教师针对课文不时的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以小组探讨,为什么最后禾苗都死了呢?我们什么中又有哪些跟这种现象很像呢?这样做不仅教学效果好,效率高,学生们通过互动对课文也理解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想要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就必须有效的开展师生互动。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制约,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
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于小学生的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俊霞.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才智,2014(08): 124.
[2]尹美媛.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J].新课程导学,2015(24): 83.
[3] 董国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89-90.[4]刘辉,田进龙.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68-69.
第五篇: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 师生互动 互动教学 网络通讯
信息技术论文: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研究与实践
【中文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走在了前端,紧随而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发展迅速。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密切整合,使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和制高点。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是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剖析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变化特征,以此来指导我国课堂教学,进一步来推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本质和要求,结合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指出网络环境下要充分应用网络中的有利工具,尤其是互动工具来带动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由此以师生互动来带动课堂教学。本章节还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意义。第二部分,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其次根据其基本构成要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第三部分,根据网络通讯工具的发展和变化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互动所带来的变化,从理论上探讨了网络通讯环境下师生互动变化的特点,构建了网络通讯环境下师生...【英文摘要】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norm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closely
followed by the network education and remote education, also developing rapidly.New ideas, new methods and new technology in the education field is closely integrated applications, which make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breakthrough and commanding heights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Will the multimedia techno...【关键词】信息技术 师生互动 互动教学 网络通讯 【英文关键词】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teractive teach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
【目录】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互动研究与实践5-6出10-11Abstract6-7绪论10-20
摘要1.1 问题的提
1.1.2 网1.1.1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10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变化的要求10-1111-1611-1
21.2 文献研究综述1.2.1 国内外网络教学研究现状分析1.2.2 国内外师生互动研究现状分析12-16
1.3.1 学习行为16
1.3 相关概念界定16-17为16-1717-2018
1.3.2 教师行1.3.3 师生互动171.4.1 研究内容17-18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4.2 研究方法网络1.4.3 教学互动效果评价数据的收集18-20
20-25环境下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行为变化分析2.1 网络环境
下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分析准备工作量增多,难度增大20-21课堂管理变难2121-2222-2522-2323-2525-3425-2726-27
20-222.1.1 教师课前
2.1.2 教师课堂讲授变易,2.1.3 课后辅导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2.2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分析2.2.1 网络环境下学生行为变化理论探讨2.2.2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具体分析3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变化分析3.1 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变化理论探讨3.1.1 师生互动形式26
3.1.2 师生互动方式
3.1.4 师生互3.1.3 师生互动强度变化规律27
27动受益面变化规律27-34主导27-2828-2929-3030-3
43.2 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变化具体分析3.2.1 师生互动的主体由以教师为主转化为师、生互为
3.2.2 师生互动内容由单一到丰富,由知识到情感3.2.3 互动途径成为影响师生互动方式的关键因素3.2.4 师生互动强度和其受益面相互制约4 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变化规律在课堂教学互动中的4.1 网络环境下单一媒介互动教学实践案4.1.1 网络视频教学系统促进城乡互动教学案4.1.2 即时通讯软件作为辅助课堂讲授平台促进互
4.2 网络环境下多种媒介组合互动教学实4.2.1 即时通讯软件和通讯工具结合传统36-39
4.2.2 非及时性互动途径带动师生研究及实践34-41例分析34-36例34-35动教学案例35-36践案例分析36-41课堂互动教学案例
课后互动教学案例研究结论41-4241
39-415 研究结论与展望41-435.1
5.1.1 从理论上分析互动教学的可行性5.1.2 实践验证不同媒介促进互动教学的可操作性极其效5.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42-43参考文献果41-4243-4659-60附录46-59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