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团队精神中专生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中专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本文在分析中专生心理状况,并结合体育团队特征基础上及团队重要性,从而总结出培养中专生团队精神的基本方法。
中专及职业院校的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体育教学是中专及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并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目的的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专生心理状况
我校是一所民族学校,有来自广西各地的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目前中专办学有十多个专业:计算机应用、模具与数控技术、汽车维护与营销、机电一体化、现代会计、物资经营与管理、商务英语、艺术教育、民族歌手班、双语教育、越南语、泰国语等等,在校生3000多人,可以说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但由于学生来自民族地区,教育背景和民俗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别,社会经验很少,缺乏一定团队协作的精神。其主要表现在:
1.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影响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造就了独生子女这一社会群体,由此也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如,中国的“小皇帝”、“小少年”、“小公主”现象,相对来说比较“孤芳自赏”或者说是“自私自利”。
2.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是“单个教育”,注重单个人才的培养。有人戏称中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中专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加上一些学生是刚从山里走出来,社会认识能力相对较差,缺乏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
而这阶段中专生的心理发展基本特征是由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向逐渐成熟过度,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培养他们团队精神,有利于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团队精神的现实重要性
1.“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运动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以提升学生的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让学生的身心在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
2.现阶段的中专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观念,更缺乏团队精神,需加强团队精神培养。“中专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13%的用人单位认为当代中专生最缺乏的就是团队精神。因此,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体育运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显得极为重要。
由此看来,在中专教育中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学生个体是迫切需要的,它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会竟争力,更快地发展自我,适应社会。
三、团队精神的特征
1.团队与团队成员的关系上表现为“同损共荣”,休戚与共。
2.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表现为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3.团队成员对团队工作态度上表现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团队的绩效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即“1+1>2”。
总之,团队精神表现的是一种特殊情感,在团队成员与团队中获得认同,具备了团队精神,既能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又能使他们在社会选择中拥有竞争的资本。
四、培养团队精神的基本方法
1.通过开展体育竞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竞赛是检验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有竞赛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协作。在体育教学中,安排系列竞赛,创设竞赛情境,提供竞争机会,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让学生们在竞争中增强团队精神。例如:学生在掌握了排球垫球和传球技术后,我按队列分组进行排球比赛,各组班干组织本组人员参加比赛,实行三局两胜制,输了就不能进入“冠亚军”争夺战。这样,各组人员都纷纷来为队员呐喊助威,为队员送水等后勤工作,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助意识和友谊。之后,又从队员中选出“精英”分子,与同年级的班级开展比赛,这样既有竞争性,又强化了团队精神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归属感,消除彼此间的疏离感。
归属感属于文化心理范畴,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件或一个现象的认同程度。学生的归属感是学生对班级或学校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我校学生来自广西的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对掌握技术困难的学生,同学之间要互助帮助,团结友爱,友爱互助,消除学生间的疏离感,使他们自觉的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3.利用团队的荣誉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每一个团队都向往集体荣誉。在平时教学中,游戏性分队比赛、分组接力比赛、球类项目的分组比赛是经常被采用的,也是学生最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体育教师应以表扬为主,特别是进行组队比赛时更不能“冷嘲热讽”,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影响了学生团体荣誉感。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体育竞赛中,不要单一地以比成绩、比体能,还要比团结,比友爱。这样做是充分利用团队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方法。
4.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团队的向心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因为,在体育竞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一是要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要有大局意识;二是队员(同学)之间必须平等坦诚,彼此关系和谐;三是相互信任和尊重,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四是在竞赛中要全力以赴,不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要“善始善终”。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又促使社会责任力的形成。同时,通过体育竞赛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竞争的热忱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团结互助,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努力进取,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校是一个多民族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一个值得深探的课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与改进。
参考文献:
1乔守.注重团队精神培养提高学生索质[M].山西教育,2002(11)
2章义伍.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袁春夫宁海县西店中学
[摘要]: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及重要特性之一是在体育运动中互相合作,在合作中愉悦自己,快乐大家,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新世纪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关键词]:体育教学 团队精神 合作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好合作能力和较强团队精神身心健康的人才,发表于《紫金之颠》,调查报告中在众多企业给大学生的建议中的是要毕业生能吃苦耐劳占53%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占35%,可见在培养中学生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中学生缺乏团队精神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影响下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比较宠爱,不忍心让孩子吃苦,所以现在较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二、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生活在较富裕的家庭中,已经不需要向上一代那样解决温饱和吃一些苦,可以说现在的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苦的真正味道,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三、学校和家长平时对学生培养最多的是学习,对于团队合作精神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有家长认为学生只要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
1、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以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
2、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在忙碌的学习中,学生心中总盼望着每天都有体育课,能够放松心情,愉悦心境,可见体育在整个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对整个班集体的形成班分、校分的好坏有着重要意义。建立成功团队的四个基
本要素:目标、关系、规范与领导力。
(1)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的,因此,建立团队的首要要素便是建立团队共同的愿望与目的,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内心的恐惧不同,因此要让目标趋于一致,也是极为困难的。但是,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能有具有同理心加上熟练的技巧,建立共同的目标还是不难的。
(2)建立团队组织领导,强化团队联系。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强化团队之间的联系。每个团队中都要有自己的组织领导,采取一些应聘竞争的方式,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首先,要健全一种有利于小组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范围,培养学生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习惯,其次,相信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但要破除个人主义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第三,尊重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同学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团队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
(3)组织协调与团队的关系,培养人人参与。
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责任感,体育教师有目的的走进每个团队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探讨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克服一些学生的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了自我,找到自信。如:
(一)在迎面接力比赛中,每个小组为了完成各小组的利益不计较个人快慢,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小组内一致同意的方案进行比赛。
(二)在体育节和运动中团体分工更加仔细,体育委员与各小组成员共同拟订详细分工方案,指定各小组负责黑板报、解说词、拉拉队、服务、成绩报告、安全、班级排名、运动赛前心理辅导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比赛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
(4)建立团队制度,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每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行、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每个团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例如:良好的纪律、严格的考勤、团结互助和安全教育、爱护与运动场地和器材等,具备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新局面的出现,学生能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制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管理团队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整体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控性原则要求团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有效性原则要求合理有效利用场地器材、人力、时间等资源,保证体育课堂获得最大的利益。
(5)在教学之余,学校应出台多项竞赛活动和举办体育文化节。
举办体育文化节和运动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平台,学校在出台竞赛和体育文化的项目上,应充分考虑既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体现班集体建设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连脚板、田径比赛中的接力项目、体育游戏等。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学生参加活动并在其中得到锻炼,让他们加深对团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的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培养他们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团队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团队。
(6)把拓展训练引入教学中,激发潜能、熔炼团队。
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为目的拓展训练。“信任背摔”、“盲人过河”就是要求信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拓展训练来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两弹一星”、“航天飞机”的成功的发射,它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结就是力量„„„„”,令人振奋的旋律一直在耳边回荡。时代
需要英雄更需要默默为团队做贡献的无名英雄,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未来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科:在体育教育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辽宁教育行政院学报2005.42、方正泉: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江苏高教 2006.53、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4、越飞:论在体育运动教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重要性,科技信息 207
第三篇:学校体育中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论文
摘要: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这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和品质,必须正确对学生施团队精神培养的教育特点,需要弄清楚几方面的关系与正确掌握有效的方法,才能实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教育目标。
关键字:学校体育;团队精神;培养;学生
无论是实现个体化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所体现出来的活力。作为一名学校土语工作者,在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基础上,如何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特点,充分挖掘体育教育的素材,掌握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应关注解决的问题。
1.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1东方体育文化是以修身养性为主,团队精神不强
在大多数东方名族体育中,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大河一带的名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经习惯于和谐、稳定、宁静的生活方式,因此以个人修身养性为主,团队精神的是西方文艺复兴和大工业发展而带来的产物,也是竞技体育发展必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培养团队精神可以与现代体育接轨,尤其是在竞技体育的集体项目中,那种靠个人单打的战斗思想已经淘汰,取而代之是依靠集体团队的力量,去赢得比赛的胜利。
1.2我国的大文化背景与传统习惯缺乏团队精神
由于长期收封建文化的影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影响,导致形成我国某些名族不良习性。所以,当今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1.3“大体育观”呼唤团队精神
当今体育的发展,已经走出了单纯体育竞技的狭小天地。体育是与许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大体育观种类繁多的现代体育,需要人们合作、协调充分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才能推动现代体育观的形成与发展。
1.4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团队精神人才
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并且以加速的状态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如: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学习审美等,其中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美国女科学家朱克曼做过统计说:“在诺贝尔的奖上,近年来已经很少单独夺魁了,还有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直接参与的工作者达42万人之多。”事实证明,在生产活动与社会实践中,团队合作精神更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素质。
2.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2.1体育教学与团队凝聚力的关系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成员所体现出来的活力的综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团体成员对团体体现出来的吸引力,从而自愿参与团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团队对其成员所具有的吸引力,从而把团体成员积极的组织到团体活动中去。体育教学恰恰具有加强团体凝聚力的作用,尤其是集体性的、竞块性的、对抗性的体育项目,通过体育教学这种手段,充分调动团队成员,主动性、积极性挖掘自身的潜能,为自己的小组争荣,为自己的团队争光,团队成员与团体这种吸引力感召力是相通一致的,从而增强团体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2.2体育教学与心理相容性的关系
心理相容性是指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相互支持,心理相容性为团体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心境,体育教学中的集体项目比赛活动的开展都是在公正公平公开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比赛各方是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在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的倡导下进行的,每个集体中的成员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平等信任支持,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团体成员只有加强团结,互相鼓励,齐心协力,才能赢得比赛的胜利,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心理相容性提供条件。
2.3体育教学与成员共存的关系
一个团队里每个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同,所以需要不同方面取长补短,实现团体成员的共存,体育教学中,集体性的、游戏式的教学,都蕴含着成员共存性的教育素材。为人们担当不同的角色提供了机会,每个参加者,在其活动中都不同程度的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约束和限制,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督促与激励,促使每一位锻炼者适用群体的需要。这其中不仅是技术的技能的,还包括精神的。体育参与者为了争得与自己相适应的地位而不遗余力,同时群体内的每个角色,或位置而随时变化,团体目标的实现是以每个成员的努力也被团体成员接受为前提的,也检验和监督每个角色的提高。体育需要集体的力量需要团体的凝聚力心里的想象以及成员的共存性而体育教学中蕴含着培养团队精神所需要的素材团队精神的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心理相容性,和成员的共有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通过参与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的重复磨练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
3.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
3.1实例说明法
事实胜于雄辩,根据学生在体育练习、游戏比赛中的具体表现,如:接力比赛中,一名学生不慎摔打,爬起来继续跑完了全程,经过全队的共同努力赢得比赛,教师在点评时特别要给这名同学掌声鼓励。在教育中不仅要使学生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得到提高,还要使学生敢于拼搏、进取、协作团队等好的思想品质得到强化。
3.2约束引导法
约束引导法是搞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题报告人数师生互致问好,教室其他学生互助有序主动地完成各种练习游戏比赛等教学活动,值日生收回器材,师生相互道别,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将约束引导应用到题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加强,课堂的组织纪律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3组织比赛法
这是体育运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最好的方法。因为各种形式的比赛不仅比体力、智力、记忆,还要比
一、团结、互助、协作等。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赛的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系、班级的比赛,同是还应将比赛的方式应用在课内课外,其比赛的内容可以是教学中的,也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还可以是民族休闲的。
3.4学生互助法
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采用“学生教育学生”的方法,这是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教学化的一条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一条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他们更多的机会是在同学面前展示,从别的同学身上发现优、缺点,对照自身教授可多采用小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时互相观察互相帮助来增强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5全程教育法
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全程教育法就是长时间的全方位多渠道多手段,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加以培养,是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各个学段,以及各个学段体育教学的各项具体活动中,来自于教师同学个人的影响和反思之中全程教育要从点滴做起,从现在着手,为将来着眼。使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形成于观念落实于行动。
3.6鼓励表彰法
体育运动有功利性的一面,尤其是竞技体育和商业体育的比赛。不仅有最佳个人奖,还有社会贡献奖道德风尚奖等。学校也应效仿这种方法,以激励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表彰奖励的,多种多样,有实物的,也有荣誉的,也可把体育小组长改为非固定的,在体育教学中设立最佳进步奖,最佳努力奖,最佳团队奖等。
参考文献:
[1]张新华体育教学中竞争意识的培养[j]体育学刊2012-9(5)95-96.
[2]冯晓辉关注独生子女完善体育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1999.
[3]曲学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2.
[4]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6.
第四篇: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再探析
高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团队精神的再探析
叶显芳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文理系,广西 柳州 545002)
[收稿日期]2010-09-02
[修改稿收稿日期]2010-09-27 [作者简介]叶显芳(1968—),女,汉族,广西宾阳人,副教授,体育教育专业学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和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团队精神在企事业、学生、课程等方面体现的再探析,分析培养团队精神的主要模式,提出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体育;团队精神;途径
Investigation of Team Spirit Training of College PE Teaching
YE Xian-fang(Liu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Liuzhou,Guangxi 545002,China)Abstract:Utilizing the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interview, meanwhile investigating team spirit in enterprises as well as students and curriculu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patterns on how to develop team spirit and puts forward its approaches of college PE teaching.Key Words:college PE;team spirit;approach
团队是一个为实现共同目标或完成共同任务而紧密结合、相互高度依赖的组织。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其具有目标导向、凝聚、激励、控制等功能。
1.团队精神体现的现状 1.1企事业现状
建立高绩效的团队是所有进取型组织的期待,也是高绩效组织的基石,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不仅在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团队合力的强大,体现在那种弥漫于企业中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比如微软、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在选择人才时首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具有团队精神,而我们曾对企事业的从职人员进行过调查,针对品质重要性问题,有58.89%的人认为团队协作精神在工作中显得格外重要。
1.2高职学生现状
职业学院的学生素质不能和本科高等学校相提并论,总体属于中下等水平,“90后”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强烈的个性往往会让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存在着责任感不强,组织纪律性差、承受能力弱、团队合作精神较差等问题,职业素养在高职生身上的体现非常薄弱。
1.3体育课程现状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社会适应目标要求: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积极参与社会体育事业,形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团体精神。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贯彻对学生思想素质、意志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组织性、责任心和荣誉感、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目前体育教学中针对团队精神的培养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理念意识上、教学方法手段上,常规课堂教学团队理论讲得多,实践操作做得少,针对性不够,在传授技能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创设培养团队精神的情境,达不到社会适应目标的要求。
1.4职业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2.体育活动在团队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
体育活动对团队精神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很多运动项目都是以集体竞赛的方式出现的,体育游戏、拓展训练更是培训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些项目的成功必须依赖每个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创新合作、统一行动,不断的灌输、磨练使学生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3.现阶段团队精神培养的模式 3.1拓展训练模式
拓展训练通常是指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采取精心设计包括水上、野外、场地等具有挑战性的运动内容,在使学生掌握一定遇险生存技能的同时,开发其心智,培养团队精神,其主要的目标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挑战自我、团队合作的心理品质,很多高职院校将拓展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方式。但拓展训练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作用略显不足,体育教学中必须将其教材化,经过教材化的拓展训练应该是以综合体能活动为导引, 以心理挑战、团队协作为重点,以增强体质、改善合作意识、完善人格为目标。
3.2游戏训练模式
团队游戏是培训团队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游戏练习在体育教学中是不可缺失的一种教学手段,挖掘体育课程中培养团队精神的因素,通过游戏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技术,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传统的游戏练习,除强调锻炼身体的作用外,很少将其联系到企业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上,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各种类型的组织机构,因此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理念,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经过不断灌输、磨练,沟通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运用所掌握的技
能相互合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3.3 比赛训练模式
体育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比赛和组织各类项目的比赛培养高职生的团队精神,比赛过程中队员间的相互配合和组织体育赛事过程中的分工合作等经历,给予高职生明确的意识,团队合力的强大,才是取得胜利的要素。
4.团队精神培养的途径 4.1课内教学
在体育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融入团队精神培养的内容,让团队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潜移默化,达到育人的目的。
4.1.1整理队伍和准备活动中的团队精神训练
传统的课堂整理队伍时大多数都是学生按高低队列进行排列,由体育委员或值日生整理队伍,学生已习以为常,如能改变以团队小组的形式进行列队,由各团队负责人整理检查,反馈,既快速又整齐,如能将此活动纳入到学生的团队评价中,团队精神的潜移默化的效果更突显。
准备活动是高职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可通过带做准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根据学生人数,5-6人一个团队,带做准备活动,内容可以是慢跑、徒手操、游戏等,为确保效果,事前教师可组织带操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根据主教材内容,确定带操内容,明确任务、分工,主讲与协助,讲解与示范的配合,结束后及时进行讲评,讲评的内容以团队合作方面为主。
4.1.2运动技术学习中的团队精神训练
适时的团队引导训练。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从团队精神出发,无论是技评、比赛,还是达标活动,在评价中应避免单纯评价个人技术和体能,应多加入一些既评价个人又强调团队在比赛中作用的成份。例如:学生在掌握了排球垫球技术后,可以进行分组的对墙垫球比赛,以每人一次对墙垫球个数计算,60个封顶,评出各组技术的好坏;篮球的三分钟投篮接力、传接球接力、技战术配合等;乒乓球的计时对推、小组比赛等,这样,团体中每个学生就会既要发挥个人的技术,也要相互辅导差生的技术。
体验式的团队训练。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战术后,可设置游戏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逻辑思维,逐层递进,模式由教师主导,学生完成教师半主导,学生半思考完成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用游戏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主要通过三个游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懂得团队之间协作的重要性,在游戏中体验团队成员彼此信任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性和协调性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球、传球、投篮技术。
游戏1:找朋友
学生围成一圈沿逆(顺)时针慢跑,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某数时,相邻的同学在三秒内按数目立刻
集合成一组——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
游戏延伸1:学生按1、2、3报数,记住自己的号数及观察别人的号数,背转身凭记忆找出自己的同伴。——关注团队成员,了解团队。提高学生在团队建设中必备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游戏延伸2:学生围成一圈沿逆(顺)时针慢跑,注意力集中,当听到喊3及3以内的某数时,被喊数的学生在三秒内在圈上立刻集合成一组。——观察学生的团队角色,提高学生的分工合作的意识。
游戏2:夹球运球接力
分团队纵队排列,每个团队排头学生抱三个球。比赛开始后,排头队员夹两球以运球的方式向中线移动,当脚踏到中线后,再运球返回,将球交给本组的下一个队员(交接球和夹球方式自定),下一个队员出发,依次类推,先完成的队为胜。——用集体荣誉感召大家,激发个人力量,与同伴通力合作,最终争取团队的集体胜利,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
游戏3:自创游戏
将学生分成三个团队,每个团队一个篮球场,10个篮球,利用篮球和场地,用10分钟的时间,设计出一个含有运球、传球、投篮技术的全新游戏,各团队分别简述设计的游戏思路并展示,完毕后共同选出最佳游戏,全班一起尝试这个游戏。——一个团队在接到任务以后,要进行一系列的计划、分工、沟通、合作,进而以成本最小、耗时最少、效益最大的方法完成任务,反映出创新对于工作效率改善的巨大创造力,通过这个游戏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理解团队里相互沟通和合作的重大作用,提高学生的运球、传球、投篮能力。
团队讨论和评价:
A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B你在团队中起到什么作用?个人与集体是什么关系?
C游戏对我们的日常学习有什么启示,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启示?
4.2课外教学——课外健身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延伸的部分,学生团队精神也要通过课外健身活动进行培养和体现。
课外健身的团队训练。为适应未来职业体能的发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理念要植根每个高职生心中,为使每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并终身受益,必须提高课外健身活动的面与度。可以宿舍或兴趣相近的学生为单位,组成健身团队,制定健身计划,确定健身目标,相互监督的方式,并最终将团队的练习效果纳入到体育考评成绩中。
组织竞赛的团队训练。职业教育的行动体系表明必须重视知识的运用,可组成以学生干部或体育骨干为龙头的竞赛组织团队,承办班级、专业、年级、系部等级别的各类体育的赛事,通过组织赛事和参加比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目的。
5.培养团队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5.1时效性:团队精神的训练有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寻找教学内容中团队训练的素材,适当运用探究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时间和效果的双赢。
5.2准备性:有效的团队培养必须事先做好科学细致的分析准备,避免培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3倦怠性: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预防学生因模式不变无新意而产生的倦怠心理,预防学生产生应付意识,影响效果,必须强化思想意识,明确职业素养要求,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潜力,保持新鲜感。
5.4内耗冲突性:团队成员性格各异,素养参差不齐,在开展活动中往往会产生因见解不同而产生内耗冲突,其团队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必须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让师生间、生生间的理解与信任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升华。
5.5评价性: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将团队合作纳入体育课成绩的评价范围,从有效性和效益性两方面进行评价,才能达到目标。
[参考文献]
[1]卢俊,陈爱国.《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6(3):48-50.[2]石建忠.《模拟团队训练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52-153.[3]徐畅,吕明.《高职院校团队训练的策略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85-87.[4]张晓红.《高职院校学生团队训练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6(6):45-47.[5]章义伍.《如何打造高绩校团队》[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第五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