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探究论文
一、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分析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都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通过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将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有着极大的作用,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经济管理体系文件及其评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好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文件,如,经济管理手册、经济方针、经济目标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确定经济工作的程序,并对企业经济过程策划、运行控制策划、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等进行相应的记录,并形成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文件。另外,为了保证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文件形成的有效性,需要对经济管理体系文件进行相应的评审,是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评审工作主要由企业的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对经济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测试,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经济管理体系适应当今企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确保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可持续运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文件的评审主要对内部运行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审核,同时要结合顾客的反馈、审核的结果以及相关方面的信息反馈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对于一些不符合的内容进行改进并提出相应的更改建议,而且,提出的建议要面向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从而保证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文件及其评审的有效性。
2、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企业发展规模以及行业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也使得企业的资源有所不同,不同企业面对内部的资源管理也有所不同。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合作客户资源管理等内容,尤其是企业的基础设施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更新管理观念,遵循着用人所长、能级匹配的原则,要将员工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不断的优化,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的组合进行优化,通过合理的配置将人员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将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另外,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应对企业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和教育,不仅要满足企业人员自我提升的需求,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此外,企业的基础设施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实施所需要的工作场所、建筑物、软件设施、硬件设施等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保证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可靠的工作环境。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要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必须做好资源管理内容的完善。
3、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的管理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管理控制,例如,对企业生产材料采购的过程、计量装置控制、核算过程等进行经济控制。通过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判断,对其中不符合的内容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企业经济管理进行的有效性。企业管理控制对保障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有着极大的作用,不仅注重产品的结果控制,更注重产品采购信息、采购过程的验收工作,对企业产品物资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避免因质量的问题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企业管理控制也可以将其成为企业管家,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二、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更是保障企业在发展中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竞争力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极为重要。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对企业各项资源的控制管理以及各个部门人员的最优配置等都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作为企业管理体系之一,经济管理体系考虑的更加全面,尤其是对企业经济发展的考虑,主要以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以及长期的经营发展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通过本文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内容的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了解,主要从经济管理体系文件及其评审、资源管理、管理控制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给予一定的启发。
第二篇:企业经济利用论文
对中小企业而言,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远逊于大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有好多自身方面的优势:机动灵活,善于应变;组织机构简单,工作效率较高;勇于创新,富于进取等等。然而,中小企业的这种优势是潜在的、可能的,而其存在的劣势却是现实的、必然的。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是不是就一定缺乏竞争力呢?中小企业又如何回避自身的劣势,扬长避短,利用自身可能实现的优势呢?
“兵非益多,唯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己。”
集中——兵家战略的根本原则,正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这段出自于《孙子兵法》(行军篇)的话,意思是说:兵力不在愈多愈好,只要不盲目冒进,而能集中力量,判明敌情,团结内部,善用人才就行。“兵非益多”,反映出了《孙子兵法》的精兵主义思想。大型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较多,但也会因机构庞大发生冗员过多现象,影响了效率,而中小企业的组织如果能维持精简,人才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其效率很高,就同样具有与大型企业相竞争的基础。
美国军地两栖人物科恩曾指出:“企业所处的环境如同战争一样,任何企业组织的资源代写管理论文,无论是盈利或非盈利组织,都是有限的。这就构成了企业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基本共同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即如何优先分配资源到决定性的机会上”。由于资源有限性的约束,使组织不可能在任何方向,任何领域都比竞争对手强大,只有在某一、二个关键点上有所集中,才能形成与对手有显著差别的力量。正如《百战奇略》所言:“凡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兵家之常情也。”
科恩在谈到将军事上的集中原则运用到企业上时还说道:“企业的目标就是分配这些有限的资源到一个强点上,在此点企业可获得比竞争者在满足顾客需要方面的优势。”中小企业采取专业市场的定位策略,例如只制造高质量的产品或元件,为特定顾客服务,与只着重大批量生产的大企业相比较,采取集中原则的中小企业照顾客户较佳,自然就具有较大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竞争程度比较激烈,呈零和态势的市场上,依据集中原则研究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便有更重大的意义。因为,倘若企业没有竞争战略,或者有了所谓竞争战略,却不能体现集中使用有限资源的作战原则。而是分散配置其资源,那么企业就难以在决定方向、关键性领域里造成比对手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因而丧失其目标市场。
通过上述分析,企业的集中战略可以理解为:企业所采取的一种集中为一组特定的用户服务的策略。这种策略的目标就是为特定的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提供最有效的和最好的服务。这样,就使企业既具有实现差异战略的优势,从而能更好地满足特殊需要,又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取得竞争的有利地位。
集中的战略原则,对于发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中小企业不能集中使用自己的资源,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只应有一个经营领域,一个产品--市场,否则就会分散资源,在一个产品--市场中,也应把重要力量放在某一价位上,例如最高价位或最低价位上,避开和大企业在价格强点上的竞争。《孙子兵法》有言:“强而避之”。在市场竞争中,同样也要避开竞争者的强点和优势。特别是当竞争者拥有规模优势或在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分销渠道等方面享有独占资源,且它们是某一经营领域的成功关键因素时,都应“强而避之”保存自己的实力,避免与对手的市场决战。换句话说:当竞争对手筑起壁垒时,应懂得“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既便是在即定的产品--市场经营中,必要的各种竞争手段,也应只以一、二项为主,并要集中资源培植它们,使其作为区别竞争者的个性。不可面面俱到,这样做势必分散自身有限的资源,不利于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充分利用和发挥。
由于大企业往往有若干个目标市场,形成许多产品--市场经营项目,因而在事实上,大企业在某一个具体的决定点、某一个子市场上并不大,大企业分配给每一个子市场上的资源与中小企业的全部资源相比,也就相差无几了。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小企业自身不能集中资源。
在西方发达国家,许多中小企业以弱胜强,依靠集中战略的成功,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西方一些战略学者曾经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同是获得高收益,取得成功的中小企业,在竞争战略上毫无例外地具有如下特征:
1、注意细分后的小市场,追求差别优势;
2、杰出的企业家个人统一指挥领导;
3、注重实际收益;
4、有效地集中使用研究与开发经费。
第三篇: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
[摘要]:本文从企业的组织机构、内部审核、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过程等几个方面探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况,进而从企业战略、组织机构、知识管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等几个切入点详细探讨企业经济管理系统的创新。
[关键词]:企业投资 经济管理体系 体系创新
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筹资渠道实现极大程度的市场化,利益分配也向多元化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新的要求和任务。然而,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而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增加市场份额,就必须严抓经济管理,创建能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企业既得利益的经济管理体系。
一、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基本概况
1.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调协及其评审
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管理的模式和方式组成了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代表一般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指定,并被授予相关的职责和权限,以确保经济管理体系得到完善的建立、实施以及保持。企业的相关管理层则通过制定实时的经济管理方案和经济发展目标,并对经济管理进行评审,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得到相应的建设。
2.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核
为了验证企业经济管理的成效,对经济管理进行评审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定期对包括经营目标系统、产品研究和开发系统、企业组织系统、产品生产经营系统、企业财政支持系统、经济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创新系统等在内的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评审,以期实现对其有效的控制,以确保企业能适宜、充分、有效地持续发展。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优化
作为企业运行中的实际操作者,公司员工是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赢得竞争优势的最直接参与者。一个对人力资源进行了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的企业,必将重视对企业技术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经验交流,对相关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进行能力考核和继续教育。
4.企业的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改进
企业最主要的部分是生产过程,要实现现代的企业经济管理,就要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实施持续的改进。一方面,企业的采购活动一定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物资的采购不仅要确保质量还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实行招标制度时一定要对招标企业在信用评价、经营状况、运输手段等方面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交货确认时要注意计量的准确性,维护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一定要有实施方案和预期目标,对生产过程中计划的变更和修改要慎重。并采取相关措施防止出现不科学的生产程序,不合格的产品等。
二、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创新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我国企业的现状令人担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还比较普遍,一些企业还存在管理较为落后、内部组织
松散、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大、企业观念落后、企业发展滞后等问题,这些都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最大限度地减免企业的非必要成本,加大管理效率和经营收益,发展资源节约型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促使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企业的强烈愿望。同时,严峻的经济环境要求我们及时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走出一条安全、清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之路。
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知识经济时代对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较高,企业必须从管理手段上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加快企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速度、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益才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则使企业的竞争面更大,竞争者更多,对企业的竞争方法和竞争理念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全球化的深入,企业与整个社会、政府、其他相关行业等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企业只有通过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法,才能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施展天地。
三、找准切入点,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战略创新,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基本利益,注重捕捉外部环境的机遇,利用时势便利造就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势必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主要着力点,企业只有在其高端战略的指导下不断对竞争方式创新,才能确保其在行业中的优先地位。
(二)观念创新。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切实重视创新观念,树立“创新管理,振兴企业”的思想,及时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
济管理战略,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将创新意识融入企业的文化内涵中,宣传创新礼仪和创新的文化网络,对创新人物进行表彰,为企业树立创新榜样,使企业员工具备积极创新的意识,激励全体员工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的认知积极创新。
(三)组织机构创新,企业组织机构的扁平化、虚拟化和柔性化是发展趋势。
(四)知识管理创新,现代的经济管理理念将技术知识视作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生产流通领域可以利用知识的使用获取相当的利润,使知识实现增值。
(五)制度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难点在于制度的创新,充满活力的企业是能够通过自主经营,实现自负盈亏,完成自我积累,以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企业的制度关系到企业内部资源的组合和基本框架的组成,只有对企业内部的制度进行创新,科学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并建立起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内部组织基本框架,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创新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必将在激发企业内部的产品开发活力,并促进企业的激励体系逐步建立和高效运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推动力。参考文献:
[1]陈少志,论国我企业经济管理方式的现实选择,广东经济管理学院院刊,2009,8
[2]胡家栋等,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北京: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0
第四篇:企业经济战略比较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重点比较分析了三种战略思维: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并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定战略时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战略思维/战略比较
「正文」
战略是什么?我们可以用《Economist》杂志的一个简单而权威的定义进行诠释代写论文,即战略回答企业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Where do you want to go?”,一是“How do you want to go there?”。企业长期存在及发展的基础是创造价值,价值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构成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创造价值则是后一个问题的解答,至于价值如何分配则是企业各种利益攸关者之间的博弈结果。这样,我们可以说企业战略就是如何实现企业自身所定义的价值创造。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萌芽阶段。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60年代有钱得勒的“结构跟随战略”假设和安东尼—安索夫—安德斯范式。进入70年代以后,战略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实际操作,其主流如70年代的经营组合管理理论和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定位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日益明显,从外部环境看,技术创新加剧,国际竞争激烈,顾客需求日益多样化,不确定性对企业管理的挑战越来越大;从内部环境看,员工素质普遍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日渐增强,组织趋向扁平化和弹性化代写管理论文。战略管理研究转向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知识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那时,圣吉、柯林斯和珀斯提出了企业愿景驱动性管理,另外一些学者在波特的竞争理论上进行发展,提出了竞争优势观和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模型。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新和创造未来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超越竞争成为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新热点,有较大影响和代表性的如德—博诺提出的超越竞争理论、莫尔提出的企业生态系统使用演化理论、达韦尼提出的超级竞争模型等。另外一些学者敏锐地感受到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如瑞克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已经越来越把知识看成是自己最有价值的战略资源,并提出了以知识为本的战略。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三种战略思维及其比较
企业战略管理考虑的是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资源/资产,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这样,资源、竞争和顾客三者就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出发点。纵观各种战略管理理论,无不是从这三者出发来考虑企业的战略制定,因此,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思维,即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
1.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
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独特资源的组合,企业可以获得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原因在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或者能力,在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把这些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
加里。哈默尔和C.K.普拉哈拉德认为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特殊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他们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与新事业发展的源泉,并认为核心竞争力应成为企业战略的焦点,企业只有把自己看作是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市场导向的事业这样的层次结构时,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持久的竞争地位。波特也有一个类似的战略考虑,他认为差异化是竞争优势的两大源泉之一。差异化是一种从产品/企业出发的观念,指企业内在的差异化。与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一样,波特认为应根据企业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来制定战略。
许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而具备了某种资源,如专利技术、自然资源、法律垄断、人力资源、知识学习、治理结构等等,这种资源可以通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体现出来,从而在竞争中具备竞争优势,如美国高通公司在CDMA市场上的成功即是技术优势使然。
2.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
过去20多年以来,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在决定企业盈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五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毕竟,企业需要比竞争对手拥有某些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打败竞争对手、如何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成为这种战略思维的主要焦点。
根据波特的竞争模型,企业战略的制定基本过程如下:首先是利用五种竞争力量模型来分析行业的吸引力,然后识别、评价和选择适合所选定行业的竞争战略,最后实施所选定的战略。一般认为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垂直整合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一旦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带来的低成本就可以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把市场份额作为经营的重要目标,因为高市场份额往往代表着高利润,我国广东格兰仕集团控制微波炉市场即是如此。零售业态的发展与变革无疑证明了范围经济确确实实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沃尔玛即是例证),而思科的成功并购也证实了垂直整合可以帮助企业树立竞争优势。
3.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
随着实物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企业与顾客之间不仅仅是一种交易,而是转变成了一种关系,这样,维系顾客远比吸引顾客重要。网络盛行的今天更是如此,企业都把顾客维系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因此,顾客在企业战略制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中心,研究顾客需求和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战略的出发点。正如日本战略专家克尼奇。欧米所说:制定战略时把竞争纳入考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不应该首先这样来考虑问题,首先要做的是仔细研究顾客的需要。对欧米来说,战略始于顾客,顾客决定产品。成功的战略要找到更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欲望。艾德里安。斯莱伍克兹基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战略的本质就是向顾客提供价值。
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把顾客视为企业的一部分,它把顾客与企业存在的关系过程中给企业所带来的利润作为顾客价值的度量,亦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度量,因此,发现/引导(甚至是创造)顾客需求、满足顾客需求、维系顾客关系便成为这种企业战略的重点。企业根据顾客来调整企业的各种资源组合和经营行为,以便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惠普公司正在积极实现这一变革,把公司的组织结构从以产品线为中心改为以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为中心,它首创地设立了客户业务经理岗位,由客户业务经理向顾客提供服务。客户业务经理的绩效不仅仅与销售收入挂钩,还与顾客的满意程度挂钩。因此,他们能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来开展工作。
4.三种战略思维的比较
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这三种战略思维并没有优劣之分,仅仅反映了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企业制定企业战略时的战略思考方向,当然,企业更多的是综合运用这三种战略思维来制定自己的企业战略。下面,我们来对这三种战略思维进行比较。
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把企业所能掌握和利用的资源视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质上讲,这是一种从企业出发的战略观点,由内而外来考虑企业战略的制定,因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决定企业所服务的顾客,决定了要满足的顾客需要。这种战略考虑更多的是企业具备什么独特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以资源为本的战略存在一个问题,即战略不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一旦企业的核心能力与顾客需求毫不相关,或企业的差异化不被顾客所认识和接受,那么,以资源为本的战略就会陷入困境。
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以行业吸引力作为企业战略取向的指标,把竞争对手的经营行为作为自身经营行为的标杆,考虑的是行业内的此消彼长,考虑的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你争我夺,考虑的是如何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或打败竞争对手,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一种零和战略。不过,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并不太重视价值的创新。企业若从这种战略思维出发来考虑战略的制定,则不可避免地产生三种影响:一是企业注重模仿而不是创新,因而企业常常接受竞争对手的成功之道并进行模仿;二是企业更多的是应对式地展开经营,这是竞争的本质使然;三是企业对新出现的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把握不够。
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则是由外而内的一种战略思维方向,考虑的是顾客需求什么,企业应该如何满足顾客的需求,把维系顾客或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并由此来对企业进行变革,以应对这种要求。采取这种战略思维的企业以顾客价值作为战略的取向,以价值创新为已任,以价值来维系顾客和满足顾客需求,这样,对整个行业而言是一种非零和的战略。当然,以顾客为本制定战略要求企业能快速理解和把握顾客的需求及需求变化,有足够的柔性来调整自身各种资源的组合,并以顾客能接受的成本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这种挑战和压力并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面对和应付自如的。
当然,以企业内在的基础来制定战略(以资源为本的战略)还是有意义的,特别是波特的低成本战略,因为成本和收入都是盈利能力的基本决定因素。但是,以顾客需求为基础的战略与顾客的关系更紧密一些。以竞争为本的战略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外部竞争对手,它考虑的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生存,但并不重视价值创新,从而忽略了企业应该如何发展。在一个追求群赢、竞争与合作并重的知识经济时代里,把竞争对手作为企业的利益攸关者可能要更好一些。相对而言,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则是从顾客需求出发,以价值创新来满足顾客需求,驱使企业不断地创新与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顾客需求,这更符合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制定的需求。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制定所面临的挑战
知识经济是现代的主流经济,是现代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主导发展方向,其最直观和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空前提高;知识需求成为人类实现其它一切期望的前提,知识生产本身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知识经济给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最明显的特征是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变化越来越快。企业战略是企业综合考虑顾客需求、企业资源和市场竞争这三个因素,寻找实现企业自身所定义的价值创造的途径。然而,知识经济对这三个因素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因此,制定企业战略时要充分关注知识的变革作用。
第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竞争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企业之间的现有知识资源的竞争、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竞争、企业内部知识资源和其它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企业内部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等,知识竞争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制定企业战略时需要从全新的角度来分析市场、评估竞争状况。
第二,尽管目前知识尚不能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但没有人怀疑知识的重要性,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进一步深入,知识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资源正在取代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成为企业最重要、最大的企业资产。而且,现代知识的高速更新、爆炸性增长使静态的已有知识掌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知识竞争的需要,驾驭知识的学习、研究开发能力培养就成了企业构造自己知识竞争优势的要点。这样,评估企业资源时需要把企业的知识资源/资产评估纳入进来。
第三,具备知识创新能力的顾客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最有活力的变革因素,其需求变化更具有不确定性,这对企业理解和把握顾客需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需要企业战略更加灵活,具备足够的柔性来适应顾客需求的变化。
因此,制定战略时企业就需要充分考虑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变革影响,综合运用以资源为本、以竞争为本和以顾客为本这三种战略思维,敏锐抓住顾客需求的变化及理解竞争对手的行为,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向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
「参考文献」
1.徐二明、王智慧:《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 9年第1期。
2.武亚军:《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2期。
3.王毅、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第9期。
4.宝贡敏:《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战略》,《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2期。
5.李雪欣:《竞争战略是企业制胜的利器》,《辽宁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6.徐二明、张初愚:《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案例企业战略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98年版。
7.宋云、陈超:《企业战略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9.泰勒尔著,张维迎等译:《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W.Chan Kim,Renee Mauborgne:Strategy,Value Innovation,and the Knowledge Econo my,Sloan Management Review,Spring 1999.11.Tamela D.Ferguson,David L.Deephouse,William L.Ferguson:Do strategic Groups D iffer in Reputati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1:1195-1214(2000)。
12.Clayton M.Christensen:The ppast and Futur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loan Ma nagement Review,Winter 2001.
第五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解析论文
摘要: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日渐增强,不难看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追求目标,所以说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济管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如此强烈的竞争中,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规范化的经济管理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经济价值,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具体阐述了企业经济管理的定义和模式,探讨了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方法,最终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对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社会也不断发展,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所以规范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必不可少,充分发挥规范化经济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必须通过良好的企业经济管理来实现企业长久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含义
通过对企业资金的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协调、控制和指挥而获得一定成效,获得利益的最大化的行为称为企业经济管理。主要任务有:根据企业通过制定产品价格的合理性,来满足生产经营的规律;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提供给企业员工合理的薪酬福利;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组织生产活动;通过监控企业经济核算和运营,以获得最佳的投资收益、资金利用率;而且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企业作为要素之一,必须科学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使生产活动满足市场需要和客观经济规律。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
(1)关联性强。经济管理的工作导向是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以企业的经济战略目标为中心,所有经济管理工作的才能顺利开展。由于资金管理和资金运用在企业运营的各项目及各环节都会涉及,所以所有的管理工作都与企业经济管理关系密切,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将直接关系到管理的结果。
(2)指导性强。财务指标往往能影响企业中高层领导的决策。财务目标指导者企业经济管理,经济管理人员通常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来规划未来的业务发展计划,制定发展政策和发展目标。
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现状
(1)管理制度不完善。虽然企业都有各种管理制度,但这些管理制度多过于形式化,并没有太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而且在实际管理中大多数也未得到执行。长期处于无人执行、无人监管状态,所以对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组织机构僵化。很多企业都没有灵活的组织机构,它们没有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做出自我调整。企业管理者只是多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将组织机构的调整直接忽视,这使得目前的企业组织机构中存在许多问题,还未能及时解决。
(3)人力资源问题。员工频繁的流动影响了企业的各项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企业中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普遍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由于激励机制的缺失将会大大降低。
(4)管理模式落后。很多企业仍然采用粗放的管理经营模式,还未实现向集约型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在该模式下要想实现效益的提高,只有通过扩大投资的方法来实现。这样的方式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四、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方法
(1)建立经济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企业各层管理者首先应熟悉并重视经济法律法规和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确保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和方针以其为标准进行制定,通过改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并保证此模式的正确实施,还要及时保持企业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以保证其获得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需的资源。
(2)经济管理体系评审。企业高管理者为确保对经济管理体系的稳定应定期对其进行评审。评审应包括评价其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经济方针和目标,内部及顾客的相关方反馈等。
(3)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策划。企业经济目标实现的过程主要包括企业的经济目标、需求及其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整理、成果验证及复核等几项。通过定期组织企业的内审人员来开展内审工作,通过制定一系列审核机制确保工作的正确透明,以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实施与保持下去。
(4)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相悖的事件的处理。在内部审核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不符合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行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改进:一个是通过调查分析事件原因,力求采取相应措施来消除不符合要求的事件;二是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此事件的影响蔓延。并对此事件应保持记录。
四、结语
现代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终的目标,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经济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使用系统的、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去进行现代企业经济活动,是保证企业效益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
[1]孙振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分析[J].中国市场,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