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总理经典演讲稿(精选)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三年了,512温总理讲话。我心里一直惦记着灾区,牵挂着灾区的群众。三年来,我10次到四川灾区,也到了陕西、甘肃灾区。记得地震当天我赶到灾区时,所到之处都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充满惊恐、悲痛的气氛。地震后第12天,我第二次来到灾区,在映秀同联合国秘书长一起接受中外记者的联合采访,那个时候我就说:“过三年再来,一个新的汶川会拔地而起。”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广大建设者顽强拼搏,恢复重建工作进展顺利,灾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大家的话来讲,是脱胎换骨的巨变。看到这些,我感到十分欣慰。灾区的恢复重建,群众十分满意,社会各界评价很高,国际社会也给予广泛赞誉。对四川、陕西、甘肃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中央是充分肯定的。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成就
汶川地震灾后不久,我们又受到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加大对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持,加快恢复重建步伐,共投入恢复重建资金1020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灾后恢复重建基金3026亿元。目前,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灾区所有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项目占规划项目的95%,完成投资占规划总投资的95%。可以说,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超过了灾前水平,实现了一个大的跨越。《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提出的“家家有房注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基本实现,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是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我们坚持把住房重建作为恢复重建的重中之重。震后一年,震损住房修复加固全面完成;震后一年半,农村住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后两年,城镇住房重建基本完成。现在,灾区群众住房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三省灾区一共维修加固农村住房292万户、城镇住房146万套;重建农村住房191万户、城镇住房近29万套。从这几天考察的情况看,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比震前显著改善,住房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配套服务更加齐全,既安全,又美观,还经济实用,不少农民家里建起了上下水设施,用上了自来水,连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老百姓发自内心高兴。
二是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
不仅损毁的学校、医院得到全面恢复重建,还建成了一大批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社区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学校、医院等的抗震设防标准由7度提高到8度,建筑物更加坚固安全,设施装备也明显改善。不少学校,比如北川中学,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宿舍,还新建了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都达到相当水平。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水平跃居西部地区前列。
三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功能全面恢复,一大批关系灾区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生态逐步修复,环境治理力度加大,防灾减灾能力增强。重点重建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村庄布局、村落规划结束了散乱无序状况。我们看到的城镇、乡村的居住点,不仅房子漂亮,有些建起了健身设施、文化设施。
四是产业发展实现再生性跨越。
我们坚持把产业恢复重建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灾区经济浴火重生。震损企业全部恢复生产,东汽产能和销售收入再创历史新高。产业调整优化迈出重大步伐,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一批产业集群。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全面恢复,建成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明显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主要经济指标超过震前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五是精神家园得到了同步重建。
地震不仅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而且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我们实施心理康复工程,高度重视人文关怀。现在看来,灾区干部群众已经逐渐走出了灾难的阴影,重新拾起生活信心,表现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坚强毅力和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人们精神上的这种变化,更为宝贵,意义更为重大。
一位哲人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灾后恢复重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有评论说,灾区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我看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向支援恢复重建的建设者,向关心支持恢复重建的全国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各界人士、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国际社会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再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认真总结灾后恢复重建的宝贵经验
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受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是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又一伟大壮举。恢复重建中有很多创新和探索,值得认真总结。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院重建放到优先位置。
灾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对居民住房建设进行安排。对住房毁损无房可住的受灾群众,中央财政按照城镇居民每户2.5万元、农村居民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地方财政也拿出资金进行补助,再加上多方支持,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灾区群众住上了放心房,解决了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稳定了人心,保持了灾区的社会稳定。地震中,学校、医院损失很重。我们认真吸取教训,提出要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全面提高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抗震设防标准。建筑设防标准的提高,不仅使学校更安全、家长更放心,而且为今后应对灾害提供了重要避难场所,在这方面多花一些钱,是值得的。这两年,我们还推广汶川地震恢复重建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
第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关系灾区长远发展和灾区群众切身利益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规划为指导。震后11天,我们就启动了规划的编制工作。我们集中各方智慧,通过深入调研、科学民-主决策,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城乡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10个专项规划。规划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注重处理恢复与提升、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这些规划涵盖了重建工作的各个方面,成为指导恢复重建的纲领性文件,保障了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汶川特大地震也让我们更加懂得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在规划制定和实施中,我们始终坚持恢复重建与防灾减灾相结合。灾区居住点、公共设施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科学选址,避开断裂带,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避开泄洪通道,工程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去年8月四川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绝大多数地震灾区经受住了考验。
第三,坚持统筹兼顾,将恢复重建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灾区的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要有提高。既考虑灾区原有的发展基储资源禀赋,又充分利用重建提供的发展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度重视产业升级、节能环保,努力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次恢复重建使灾区的基础设施、人居条件都有较大改善。过去灾区很多城市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市政设施很不健全,在重建中全面加强了供水、污水处理、能源供应等公用设施建设。在灾区恢复重建中,还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加快灾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为灾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矗
第四,坚持举全国之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灾区重建。
对于汶川地震这样的特大灾害,恢复重建仅靠灾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震后,我们及时提出举全国之力,支持灾区恢复重建,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紧急调整当年预算,中央财政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同时还从财政支出、税收优惠、减免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金融支持(增加再贷款额度)、产业扶持、土地和矿产资源、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险、粮食政策等很多方面对恢复重建进行支持。恢复重建中,我们实施了对口支援,“一省帮一重灾县”,19个援建省市3年共投入825亿元。我们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累计接受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797亿元(包括抗震救灾),接受特殊党费93亿元,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支持恢复重建100亿港元和55亿澳元。实践证明,举全国之力应对巨灾,是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五,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灾区群众在恢复重建中的主体作用。
灾后恢复重建,始终坚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规划设计、重建选址、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坚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三年来,灾区群众面对艰巨的重建任务和重重困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互帮互助,共建家园。群众是灾区恢复重建最重要的力量,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恢复重建顺利推进最基本的保障。
第六,坚持依法重建,注重灾害应急管理和灾后重建的制度建设。
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始终坚持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办事,做到政策公开,规划公开,规范操作,透明运行。我们制定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我国首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门条例,颁布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还制定和完善了一大批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规范与管理办法。比如,我们制定严格的工程质量标准,自始至终加强工程质量监管。我们制定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加强审计、监察工作。我们及时向社会公布资金物资使用、工程进展等情况,使恢复重建全面接受群众监督。恢复重建4万多个项目,上万亿元的投资,没有发现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实现了廉洁重建。工作中形成的统一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科学系统的规划体系、全面细致的政策扶持体系和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不仅保障了汶川地震应急抢险和恢复重建的顺利推进,而且对玉树、舟曲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了有益经验,对完善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全面完成重建任务,加快提升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要实现发展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巩固灾后重建成果,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开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巩固和发展恢复重建成果。
全面完成恢复重建规划的各项任务,巩固和发展恢复重建的成果,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对于少数还没有完成的重建任务,要督促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倒排工程进度,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要坚持质量第一、“好”字当头,进度服从质量。要落实重建工作监管,抓紧开展规划总体评估,强化审计、监察和社会监督,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序。对对口援建项目,尤其要做好扫尾、移交、协调和衔接服务工作,切实把建成的项目运营好、维护好、管理好,使恢复重建的成果长期有效地服务人民。
二要加快提升灾区内生发展动力。
这几年,灾区经济恢复主要得益于重建投资拉动、政策扶持和对口支援帮扶,发展基础不稳固,特别是产业支撑能力还比较弱。“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为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向未来、着眼长远,科学谋划灾区产业振兴。灾区一些地方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农牧业、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灾区经济再上新的台阶。这几年,灾区的旅游业发展势头很好,要突出自然、民族、文化特色,做好旅游业这篇大文章。要利用好对口援建的合作机制,加强与相关地区的经济合作,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促进灾区经济加快发展。
三要着力解决灾区群众现实困难和长远生计。
要大力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完成,项目建设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加上就业需求增加,灾区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灾区发展振兴的优先目标,作为促进灾区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问题。灾区有20万群众失去耕地和宅基地,要搞好耕地调剂和土地整理复垦,妥善解决好土地问题,保证他们长期有地种、衣食足、有收入。要加大扶贫帮困力度。灾区因灾致贫、返贫多,“三孤”、伤残人员比例大,农户建房负债较重,困难群众面宽量大。要继续抓好特殊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切实解决灾区群众建房还贷、上学、就医、再生育中遇到的困难,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广泛开展助学助残活动,继续做好心理抚慰和再生育服务工作。要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灾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灾区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特殊教育发展工程,支持康复机构和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要适应灾区新情况、新变化,全面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特别要加强基层工作,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灾区新建了大批道路、交通、学校、医院、文化场馆、市政、社区服务等一流的公共设施,要加强管理和维护,有效发挥这些设施的功能和作用。要强化软件方面的配套建设,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建立和完善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
第二篇:温总理北大百年校庆演讲稿
温总理北大百年校庆演讲稿
学了物理学,我们知道,能量越低越稳定,结构越规则越稳定。所以北大的同学们,请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严谨吧。
学了相对论,我们知道,速度越快,时间越慢,也许这就是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北大人永葆青春的奥秘吧。
学了化学,我们知道,北大是个大化工厂,用知识之料、实践之火,将我们百炼成钢。而其中核心的催化剂,也就是北大精神,正是北大这最高学府的商业机密。
学了统计学,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北大的一个样本,别人往往就通过我们来认识北大。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我就代表北大!”
两只眼或许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但必将比一只眼睛看得清楚。北大的两只眼都是明亮的,就更具有敏锐的目光。正是用这两只眼,我们首先看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首先看到了马克思主义,首先看到了人口问题,首先看到了股份制---但是文理科不仅仅是北大的两只眼睛,还是北大的两只耳朵、两只手、两半大脑---而让这两只眼永远明亮、两只耳永远敏锐、两只手永远灵巧、两半大脑永远清醒的,是一颗永远跳动的共同的北大心,是一种永远传承的不变的北大魂。这北大精神到底是什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也许它只是一个元素的众多同位素,一种单质的同素异形体,一个晶体在阳光下灿烂的色彩,而那元素的名称,那单质的分子式,那晶体的真正结构,永远没有人能够说得清。也许有人要问了:那你今天来这儿干嘛?我的意思是:我们来到北大,就像一张张软盘,到北大这台计算机上来拷走了知识,也拷走了精神。四年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面对的却是全国最大的硬盘。我们应该把探寻北大精神的工作留给象在座的各位评委这样的专家和除我而外的选手这样的未来专家去做,我们该作的是抓紧时间拷走我们该带走的,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解压缩。但是要注意,千万不要传染上自由散漫、眼高手低的北大病毒?在拷走的同时,我们还要问问自己,我给北大留下了什么?
从红楼到燕园,百年北大,谱写了壮丽的一页,在历史的坐标系上画下一道光辉的轨迹,这条北大函数线是处处连续的,纵然有起有伏,却终于保持了向上的趋势。我希望,在下一个百年,这条线能长有正的斜率,换句话说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第三篇:温总理演讲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在剑桥大学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尊敬的理查德校长,女士们,先生们:
来到向往已久的剑桥大学,非常高兴。剑桥举世闻名,培养出牛顿、达尔文、培根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年是剑桥建校800周年,我谨致以热烈祝贺!
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英国。中英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经贸、文教、科技等领域的有效合作,为发展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我向长期致力于中英友好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
说她古老,她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说她年轻,新中国成立才60年,改革开放才30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明古国焕发了青春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最根本、最具有长远意义的是体制创新。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们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把发展民主和完善法制结合起来,实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公正的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让国家政通人和、兴旺发达;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让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迸发,成功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30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均寿命提高了5岁,8300万残疾人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爱,这是中国保障人权的光辉业绩。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理想,正在变为现实。
我愿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人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在那浩瀚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扎根地下50多米,抗干旱、斗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其顽强。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 2 朽”,世人称为英雄树。我非常喜欢胡杨,它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在汶川地震灾区的亲身经历。去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北川中学被夷为平地,孩子伤亡惨重。可是,时隔10天,当我第二次来到这里时,乡亲们已在废墟上搭起了板房教室,校园里又回荡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当时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下了“多难兴邦”几个字。地震发生以来,我7次到汶川灾区,碰到这样感人的事迹不胜枚举。我为我们中华民族这种愈挫愈奋的精神深深感动。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这种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仅为英国的1/16左右。到过中国旅游的朋友,你们所看到的城市是现代的,而我们的农村还比较落后。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三大历史任务:既要努力实现欧洲早已完成的工业化,又要追赶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既要实现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我深深爱着的祖国——珍视传统而又开放兼容。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奉为最高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哺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大的胸怀。我们的民族,既能像大地承载万物一样,宽厚包容;又能像苍天刚健运行一样,彰显正义。
15世纪,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几个国家。他带去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还帮助沿途有的国家剿灭海盗,真正做到了播仁爱于友邦。
国强必霸,不适合中国。称霸,既有悖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也违背中国人民意志。中国的发展不损害任何人,也不威胁任何人。中国要做和平的大国、学习的大国、合作的大国,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今天的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有100多万青年人在国外留学。我们的电 4 视、广播、出版等新闻传媒,天天都在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正因为我们善于在交流中学习,在借鉴中收获,才有今天中国的繁荣和进步。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她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第四篇:温总理语录
楼市调控不放松房价下行或延续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一些地方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表态对未来楼市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在调控从严的背景下,房价调整下行的趋势很可能延续。
继续抑制投机需求
在谈及房地产调控时,温家宝总理14日表示,房地产市场关系到财政、金融、土地、企业等各项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涉及到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利益,调控的阻力相当之大。这两年房地产调控在艰难中看到一点曙光,有所进展。首先是调控决心坚定而不动摇;其次是抓住了抑制投机和投资性需求的要害问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温家宝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又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住房需求是刚性的,而且将会是持续的。但住有其居,并不意味着住者有其屋。从方向上看,应该鼓励更多的人租房。
对此中投证券首席地产分析师李少明认为,未来房地产调控的方向已经明确,即继续抑制投机需求,促进部分城市房价合理调整,但短期来看房价暴跌的可能性不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要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研究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房价仍有下降空间
温家宝表示,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成本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一些地方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
对此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当前楼市调控已经逐渐见效,短期来看不需要出台新的政策,只需要将现有调控政策继续延续。如果按照国内实际情况,考虑到目前城市化过程中的现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当在12:1左右,即房价继续平稳下调10%-20%,居民收入上涨10%-20%。
李少明认为,如果与去年房价高点相比,今年的房价降幅可能在15%至20%左右。(记者 韩晓东)
发行资产支持债券有效降低负债水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政府债务的负担率和赤字率目前处于较低的水平,政府性债务的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
2010年审计结果显示地方债务总规模为10.7万亿元。2011年,新增债务仅有3亿元,其中新举债21536亿元,偿债21533亿元。温家宝指出,对于地方债务的处置,我们将妥善处理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对存量,主要是通过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加以处置;对于增量,今后所有的地方债务,都必须列入财政预算和决算,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今年银监会将有效防范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积极稳妥地解决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够100%覆盖贷款本息的,如工程项目不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各银行要在不增加信贷的前提下,量化还款数额,纳入财政预算,分期清收贷款。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必须在制度创新中以规范的阳光融资,替代、置换融资平台等隐性负债机制。在财税制度方面,我国省以下地方政府的分税制迟迟未能成形,矛盾积累使地方隐性负债愈演愈烈,深化省以下分税制改革迫在眉睫,化解地方债症结,势必回到财税配套改革如何深化的命题上。
温家宝还表示,在偿还地方债务中,也会采取市场化的办法。比如资产处置、项目转让和股权出售。总之,会认真对待地方债务,绝不会让它干扰中国的建设。
有银行业人士建议,可以尝试资产证券化和增加金融产品创新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将相对成熟的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发行资产支持债券,将其从资产负债表上剥离出去,有效降低负债水平,这样能集中资源开发未成熟的项目,实现良性循环。(记者 丁冰)
经济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确定经济增长7.5%,是为了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相衔接,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温家宝表示,由于欧债危机、外部市场萎缩,中国经济有下行的压力。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真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环境,走上一条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的正确道路上来,真正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最终惠及民生。
事实上,对于7.5%的经济增速目标,市场态度并不悲观。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表示,7.5%应理解为一个导向型目标,而不是实际要达到的目标。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来看,今年的GDP增速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说明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再把追求高增长作为主要目标,而是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强调增长质量。今年我国经济很可能软着陆,乐观一点的预测是今年GDP增长率可以达到8.7%。
此前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8.4%和8.3%。世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中国政府具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和产业升级空间,中国完全有可能在今明两年保持高速稳定发展。中国政府的公共负债率为25%左右,即使加上外界估算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公共负债率也只有45%左右,在世界各国中属于较低水平。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仍有足够的财政空间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发展。(记者 丁冰)
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条件趋成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国际收支和货物贸易已经实现基本平衡,将继续加大汇改力度,特别是较大幅度地实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由于海外经济难有大起色,中国自主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预计今年月度贸易赤字的出现会更加频繁,全年顺差下降,人民币升值步伐减缓。人民币长期持续升值的时代或已经结束。今年人民币最多升值3%,而且会出现升值和贬值的双向波动。现在是加大人民币双向浮动的良机。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表示,去年12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交易出现连
续12个“跌停”,与此同时出现商业银行挂牌汇率买卖价均在中间价之上,表明当前人民币汇率幅度已不能适应市场供求变化。
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目前出现的贸易逆差是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水平的一个正面迹象。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场已经形成了比较持续的对人民币汇率的双向预期和双向波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条件日臻成熟。
对于人民币升值过程是否已经结束,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不会那么简单”。他指出,人民币汇率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全球经济不平衡,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其校正的过程也不会很短。(记者 任晓)
第五篇: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说,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办出特色,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和完善国家助学制度,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共同出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对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项目,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重视保障改善民生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继续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一是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投入。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制定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重点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三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一是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切实降低药价。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改善医患关系。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今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继续推进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和救治保障试点。认真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完善和推进医生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医生在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和在基层开设诊所。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进一步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做好孕产妇和婴幼儿保健工作。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加快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温家宝说,要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切实解决乱占耕地、违法拆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说,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温家宝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档案事业。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指出,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他说,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清理和归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推进资源税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范围,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继续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工作。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完善成品油、天
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和各类电价定价机制。推进水价改革。研究制定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说,要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
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大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积极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从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顺差来源国增加进口,逐步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到境外投资提供便利。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加强对外投资的宏观指导,防范投资风险。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智力资源,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和综合效益。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强调,要加快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温家宝说一是认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针对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工作力度,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二是切实加强廉洁自律,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落实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移居国(境)外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加大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力度。三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要精简会议、文件,清理和规范各种达标、评比、表彰以及论坛、庆典等活动,从经费上严加控制。规范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并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温家宝指出,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坚决完成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温家宝说,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提高内地与港澳合作的机制化水平,支持粤港澳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各项政策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强调,我们将坚持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和各项政策。
温家宝说,继续推进两岸协商,积极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产业合作,加快新兴产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深入开展两岸社会各界交流,积极拓展两岸文化教育合作。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温家宝说,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他说,我们要保持与主要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积极推进对话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推进区域次区域合作进程。增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合作成果,推进合作方式创新和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以二十国集团峰会等为主要平台,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在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