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第一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模版)
教学目标
⒈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⒉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装置及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的选择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
教法:对比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用品
实验室制CO2所需仪器一套、碳酸钠、大理石、浓HCl、稀HCl、稀H2SO
4教学过程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
引入新课 实验室如何制取CO2?
一、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报告册”上的参考信息
二、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
〔板书〕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后讨论
总结:
〔板书〕(1)理想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化学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讨论: 补充实验: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
小结: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
bsp;CaCO3 + H2SO4 =CaSO4 + H2O + CO2↑
其中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大理石与硫酸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从给定的仪器(见书上111页)中选择适当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也可用其它仪器)
讨论: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的最佳装置(见书上111页、图6-10)
〔 板书〕(1)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取气体
展示实验装置
讨论:⑴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
⑵锥形瓶能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小结: ⑴不能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用长颈漏斗时,下端管口必须在液面以下才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⑵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平底烧瓶等玻璃仪器代替(展示实 验装置)
提问:实验室里如何收集CO2气体?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板书〕(2)气体收集方法
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板书〕
三、制取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总结:
〔板书〕1.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
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板书〕2.验满方法 ── 将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已满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板书〕3.检验方法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四、比较与归纳
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见书上110页、活动与探究报告册
本节课小结: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课堂练习P112第1、5题
家庭作业(1)P112第2、3、4题
(2)写出探究活动报告
第二篇: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马坪镇中心中学 赖自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的选择,并利用设计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三、教具准备
1、药品、器材:大理石、稀盐酸、锥形瓶、集气瓶、导气管、小试管、澄清石灰水、镊子,大试管,铁架台,水槽等。
2、投影图片:制取氧气的几套装置图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后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利用高锰酸或氯酸钾(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得到氧气;或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套装置图。
[讨论]装置图的适用范围。
[总结]当用固体反应,需要加热产生气体时,可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当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生成气体时,可采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过渡]根据以上思路,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ppt演示]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
[生答]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
[讲解]放入金属锌有气体产生,说明还有稀硫酸,为什么停止呢?主要是石灰石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物质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稀硫酸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
[ppt演示]在一支试管内放入少量碳酸钠,在加入少量稀硫酸。
[结论]不能用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ppt演示] 在一支试管内放入少量碳酸钠,在加入少量稀盐酸。[结论]不能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ppt演示] 在锥形瓶内放入少量大理石,在加入少量稀盐酸。[结论]能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板书]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强调:大理石、石灰石为混合物)
2、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思考]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生答后板书]
1、发生装置: [讲解]采用与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似的装置,指出反应的容器可以是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启普发生器等,并强调装置的正确性和原因。
[讨论、板书]
2、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先设问:氧气的收集方法有哪些?)[板书]
三、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设问]氧气如何验满、验证?
⑴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⑵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生答小结]⑴将燃着的火着的火柴置于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证明瓶内充满二氧化碳。
[2]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实验,教师指导。[练习]
[总结]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作业]课本习题1、2。附:练习题
1、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
A、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焦炭与CuO高温生成二氧化碳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一组仪器()
A、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酒精灯
B、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集气瓶 C、长颈漏斗、广口瓶、导管、水槽 D、大试管、导管、量筒
3、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⑴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盐酸;⑵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⑶按要求装好仪器;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⑸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A、⑴⑵⑶⑷⑸
B、⑷⑶⑴⑵⑸
C、⑶⑷⑵⑴⑸
D、⑶⑷⑴⑵⑸
附: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制取原理
1、药品:
2、反应原理:
二、制取装置
1、装置:
2、收集方法:
三、检验方法
1、验满方法:
2、验证方法:
第三篇:初中化学专题:二氧化碳的制取
考点五:二氧化碳的制取
考试说明
1.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考点1
二氧化碳的制法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若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因为密度约等于空气,且有毒)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能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2、原理: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
实验突破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
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②不能用浓盐酸与CaCO3反应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成HCl气体混入生成的CO2中。
③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
(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则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空气混入瓶内,及生成的气体从漏斗溢出)。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二氧化碳的制取思路
【例1】【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
实验室要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有
(填仪器序号),选择的药品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除上述仪器外,另选仪器在如图2内画出排空气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4)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能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来制取,能制取的理由是。
【答案】(1)锥形瓶
(2)②④⑤⑥⑦
催化作用
(3)CaCO3+2HCl═CaCl2+H2O+CO2↑
(4)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增大,生成的微溶性的硫酸钙不会阻止反应的发生
【点睛】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如果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长颈漏斗的下端口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干燥气体时,气体一定要通入液面以下以便充分反应。
类型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的验证
【例2】 【2016年湖南省邵阳市】(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E。
(2)实验时,先要连接好仪器,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微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3)从提供的仪器中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组装仪器的连个原则是①先左后右,②。
组装好仪器,先检查,然后加入药品,制取气体。
(4)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若用D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瓶内通常装入的试剂是。
(6)下列实验中哪一项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填序号)。
【答案】(1)酒精灯
长颈漏斗(2)用水润湿(3)CEFH
先下后上
装置气密性(4)Ca(OH)2+CO2=CaCO3↓+H2O(5)浓硫酸(6)甲
【点睛】根据题中的叙述要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因为反应在溶液内进行且反应物浓盐酸有挥发性。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去除氯化氢气体要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应该先除去氯化氢后干燥气体的顺序进行。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2015年山东省德州市】下图是干燥、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可以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请你在表中找出相对应的选项。
序号
气体性质
A
B
C
D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
>7
<7
>7
<7
其密度(ρ1)与空气密度(ρ2)的比较
ρ1>ρ2
ρ1>ρ2
ρ1<ρ2
ρ1<ρ2
在水中的溶解性
极易溶
难溶
极易溶
难溶
【答案】C
【解析】该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来干燥,说明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不是酸性;在收集气体时使用的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尾气处理时使用了漏斗,说明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应选C项。
2.【2016年重庆市A】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A.
B.
C.
D.
【答案】C
3.【2016年重庆市B】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可选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浓硫酸来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干燥。故选A.
二、非选择题
4.【2016年湖北省黄石市】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2)若用A装置制备氧气时,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
(用字母A~E填空);
(4)HCl
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故用
(用字母A~E填空)装置来收集。
【答案】(1)①锥形瓶
②水槽
(2)2KClO3
2KCl+3O2↑
将一带火星木条靠近集气瓶
口,如果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否则无。(3)
B
(4)
D
5.【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
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9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装置为
(填标号,下同)和
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
(4)若用水将图10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
(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5)实验室用碘化氢溶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H2O2+2HI=2H2O+I2↓。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2.7g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试管
集气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
B
C
CO2
+Ca(OH)2
==CaCO3↓+
H2O
(3)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A
(4)b
(5)6.8%
6.【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成氨气(NH3),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
(4)图中的C、D、E三种装置,均可用如图F装置代替,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CO2、CO2从F装置的(填“a”或“b”,下同)导管口通入;若用F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O2,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O2从F装置的导管口通入。
(5)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
【答案】(1)试管(2)2KClO32KCl+3O2↑
A(3)B(4)b
a(5)H2CO3H2O+CO2↑
7.【2016年广东省梅州市】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A装置时,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_________(填“前”或“后”)放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O2,应从图中选择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进行组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从反应残留物中提取固体溶质时,按如下流程操作:,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出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在蒸发过程中,当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H2,H2从F装置的___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答案】(1)前;以防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2)BE;2H2O22H2O+O2↑;(3)CaCO3+2HCl═CaCl2+CO2↑+H2O;漏斗、玻璃棒;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4)b。
8、【2016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图:
A
B
C
D
E
F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一种紫黑色固体粉末制取氧气,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装置为,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用A装置制取气体,为了更好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将
改为分液漏斗;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端(填a或b)进入。
【答案】(1)①酒精灯
②水槽
(2)B
C或F
2KMnO4
△K2MnO4
+
MnO2
+
O2↑(3)CaCO3+2HCl==CaCl2+H2O+CO2↑
C
CO2
+Ca(OH)2
==CaCO3↓+
H20(4)长颈漏斗
b
第四篇:二氧化碳制取教案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检验及验满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过程和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问题,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设计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意识和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及检验和验满的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设计与探究。
三、教学用具
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大理石、稀盐酸、集气瓶、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大试管、导管、火柴等。
四、教学过程 :
【引言】通过对已经学过的制取氧气和氢气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
1.首先了解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化学反应制取这种气体。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来设计实验装置,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3.需要通过什么实验来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有哪些化学反应能够放出二氧化碳呢?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木炭燃烧
C+O2--CO2 2.蜡烛燃烧 石蜡+ O2--CO2+H2O 3.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4.人或动物的呼吸
【教师】:上述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碳价格便宜,但反应前必须制备好氧气,操作麻烦,且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很不方便;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蜡烛价格便宜,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好收集;第三个反应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含有杂质太多。上述四个反应都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查资料发现,用含有碳酸跟的盐与酸反应也可以反应制取CO2,例如:
5、Na2CO3+2HCl=2NaCl+ CO2↑+H2O
6、CaCO3 + H2SO4 ==CaSO4+ H2O + CO2↑
7、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演示试验]:取三支试管编号A、B、C,A装有碳酸钠与稀盐酸,B装有碳酸钙与稀硫酸,C装有大理石与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学生活动]:
①观察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程度,思考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容易收集。
②观察A、B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大理石跟稀H2SO4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放出气体。(解释:由于CaCO3和H2SO4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大理石和H2SO4接触,反应就停止了,所以不能用稀H2SO4与CaCO3反应制取。)
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最后选择在实验室中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通过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思考……
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在选择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时应考虑到反应物的价格是否廉价,操作是否简单方便,反应速度是否快慢适中,产生的气体是否容易收集收集等因素。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
1、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板书】
2、反应装置: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制取氧气和氢气反应装置来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教师】:搭建好发生装置 【板书】收集方法:
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教师】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结论:所以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教师】:搭建好收集装置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教师】:实验演示,收集二氧化碳 【板书】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1.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
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
【教师】:实验演示,检验、验满二氧化碳
五、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如何正确选择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从比较H2、O2、CO2的实验室制法来思考)
第五篇: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实验分析:本实验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指导来完成。该实验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对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形成的较好范例;做好本实验对于提升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初步具备。此时,正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时机。
实验的教育功能和价值: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求实、合作、创新的学习品质。体验科学探究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快乐感,并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包含的学习方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用其他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他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归纳总结;为什么稀硫酸和浓盐酸不能代替稀盐酸?碳酸钠不能代替大理石等等。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过程采取的策略: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生积极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