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滑县木版年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滑县传统木版年画,初步了解其艺术特点。
2.了解滑县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
3.愿意欣赏年画作品,并为之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感受和了解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与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有特色的画,为什么说非常有特色呀?第一这些画不是画出来的,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第二这些画是咱们滑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第三这些画被好多个家庭当作宝贝供起来;大家猜这是什么画?
师:(出示课件看大屏幕)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画吗?这些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油画、水粉画、水墨画一样吗?知道它们叫什么画吗?对,看来这个同学很关注生活,是个有心人。他们确实是年画,是专门为过年而生产的,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以年为题材的绘画。
二、欣赏滑县木版年画,在问题中感受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师:象这样独特的年画艺术品光看图片是不是不过瘾,想不想拿着真年画近距离的好好看看呢?不过你们不能白看,我这里还有几个问题要问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问题)
1、这些画都画了什么?
2、这些画为什么要画这些内容?
3、这些画在色彩与造型上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可以一边看,一边和小组内的同学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交流,过一会我们大家在一起进行讨论。
生:观赏与交流。
师:找学生发表见解,总结。
师:通过刚才与大家的交流,我发现这些年画在色彩、造型以及表现内容上还真是与众不同。同时我也知道了这年画在张贴上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乱贴。
师:说到这老师忽然想问问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为什么要贴年画呢?贴这些年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发表见解。
师:总结。在滑县当地家家供灶君,供奉灶君也有规矩。灶君分为大龙灶、二龙灶。大龙灶画的是一夫二妻,二龙灶画的是一夫一妻。一个家庭愿意供谁就供谁,但不能更换,要祖祖辈辈供下去。中堂神像画时间长了若需更换新的,本地人叫给神“换换衣裳”。族谱也是中堂形式,是每个家庭必须供奉的。体现了对列祖列宗的追思和纪念,表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钟馗捉鬼是镇宅避邪的,既是神像画,也是世俗画,家家户户都可以张贴悬挂。在滑县民间信仰的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还是老天爷、关公、财神、灶君。
三、探寻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
师:那这样有历史有内涵的年画艺术品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实这些年画的制作和一种材料有关,是什么材料呢?大家往这看,那它会和木板有什么关系呢?谁来大胆的猜一猜。
生:猜想。
师:同学们猜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放视频)
师:恭喜同学们答对了,这些年画确实是在木板上刻图案然后印制出来的,而且是一色一版,按需上色,再转印到纸上的传统手工年画。所以我们把他们叫做木版年画。
师: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两个字,它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技术,它可是在现代印刷技术产生前,大批量生产图画的唯一方法。而它却是咱们中国的劳动人民最先掌握的,这充分说明,咱们中国古代的劳动人们他们真的很聪明很智慧,也很有创新精神。
师:那现在你们想不想现场来看一看这种木版年画的印制过程。(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看了老师的表演有什么感受呢?
生:谈感受。
师:总结。(这种方法确实很神奇,它使年画可以快速的批量生产,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宋代的时候随着木版印刷技术的普及木版年画便在民间迅速发展起来,内容也变得丰富多样。到了明清时期木版年画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鼎盛,全国很多地方都盛产年画,比如天津的杨柳青、河南的朱仙镇等都是有名的年画之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年画,就是产自于咱们滑县的木版年画。)
四、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影响
师:滑县木版画主要产地在慈周寨乡、老店乡、八里营乡。据在世的老年人讲,1963年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段时期内木版画生意最好的时期,当时慈周寨李方屯村几百口人,做木版画的有四五十户,知名的老店铺就有好几家,全村生产量约50万张。他们的木版画除滑县本地使用外,还远销他乡。每年一进腊月就有长垣的、内黄的、浚县的、山东的、河北的、安徽的、山西批发商来到滑县,住在各店铺等着,甚至一住就是七八天。
五:小结
师:看了这么多年画也听了关于咱们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滑县木版年画的确是咱们滑县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现在老师更喜欢它们了。我想同学们此时的心情应该和老师一样的。
师:那么在这里老师真心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能够去多多关注我们身边的艺术,关注祖国的民间艺术,做民间艺术的欣赏者、学习者、保护者、继承者和宣传者。这节课就上到这,谢谢同学们,下课。
第二篇:《画年画》教学设计
《画年画》趣味活动设计方案
袁虹洁
【适应学段】四年级 【活动目标】
1、欣赏我国典型的民间年画作品,了解部分民间年画的表现内容,初步感受民间年画的造型的色彩特点。
2、了解民间年画的制作工艺,对上色规律在年画中的运用有初步印象,并尝试填色,完成年画作品。
【活动准备】
教师:教学PPT、年画填色图、奖品若干 学生:准备彩色笔 【场地要求】 教室
【安全警示(安全教育)】
学生在教室涂色时需注意用笔姿势正确,不可随意活动。【授课要点】
在授课之前教师必须保证自己了解年画历史及填色技巧,既能诱发学生兴趣,又能保证能很好地指导学生了解年画,进行涂色。【具体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因噩梦致病,每到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心神不宁,寝食不安。有位大臣对他说:“派大将守门,一定能赶走魔鬼。”大将秦叔宝、尉迟恭自告奋勇全幅披挂,艺人持锏,一人持鞭,站立宫门两边,彻夜守护,唐太宗的病果然痊愈了。太宗大喜,但想到将军守门不是长久之计,就命画工把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人仿效太宗,位将军画于纸或木板上刻印而盛行于世。由于秦琼和尉迟恭二人都是将军,座椅唐朝时的门神多以威武的将军形象出现,加之民间画工在唐史演义的基础上,对他们二人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所以逐渐演变成为年画“门神”。出示年画《门神》,导入课题:《民间年画》。
二、欣赏年画,了解特点
1、仔细观察两位门神,他们的表情、动作、服饰有什么特点?可以请一组同学模仿,其他同学描述。身着盔甲、手握金鞭、双目圆睁。但整体感觉并不凶狠,而是给人可爱、喜庆的感觉。
2、他们的服饰看上去色彩斑斓,画师究竟用了哪几种颜色?一起数一数,说一说。红、黄、绿、紫、黑。色彩艳丽,对比鲜明。
3、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在过年时要将这样的年画贴在大门口?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驱魔、辟邪、祈福、保平安。
4、年画除了表现门神,还有别的内容吗?出示或分组发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年画图片。提问:这些年画表现了什么?人物形象和色彩有哪些特点?人们为什么要贴这样的年画?学生讨论,分组表述。
三、探究技法,临摹尝试
1、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民间年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古代民间年画一般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各自分开。
出示木板年画的制作步骤图,介绍所需工具材料,对各步骤进行简要讲解,示范木板水印技法。
2、有没有用其他方法制作的年画呢? 如四川绵竹年画分“红货”和“黑货”,红货就是用各种颜色彩绘出来的年画,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如《门神》。黑货就是用烟熏火朱砂拓印的木板年画。天津呢杨柳青
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先用木板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如《十不闲》。苏州桃花坞年画,兼用着色和彩色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如《花开富贵》。山东杨家埠年画,以木板套色为主,色彩艳丽、醒目,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十子闹春》。
3、比较用不同技法制作的年画,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4、请学生运用涂色的方法尝试临摹一个或两个年画中的人物形象。
注意画出人物“俊秀”的样子。
(教师可示范画出人物的眼睛或嘴巴等局部。)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画年画的题目、人物特点、涂色特点和内容寓意。
【评价反馈方式】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比,并将作品布置在教室中。
第三篇:年画教学
《年画》教学安排
济南市北大槐树第二小学
陈茂英
年画的背景:年画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上千年的演变一直流行至今,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年画的种类非常丰富,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广及信息量之大,是其他民间艺术无法比拟的,它是我国民间艺术一枝绚丽的鲜花,而且在世界艺坛上也别具一格。旧年画(粗犷苍劲的线条,大红大绿的色彩。明显的地域风格,强烈的时代特点。生命如此顽强,它是屡遭破坏的印刷业中最先恢复者;影响如此广泛,它的教化训喻作用为任何大众艺术形式所不及),新年画(世界出版史上中国独有,现代出版史上曾经拥有。政府出面予以引导;大牌画家参与创作。不分城乡,无论南北;家家张挂,户户招贴。习俗的一部分,翻新的老歌曲。然而,它正在消失„„)
教学的目标:现代的城市学生对此却是比较陌生,因此,本人认为教师在上这个课题过程中更要准备较多的资料,想一些更能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年画的历史、作用、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的内容与实施: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年画的兴趣,本人认为学习此课题不仅仅让学生欣赏传统的年画作品,还加入了动感创意年画,比如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导入动态年画的欣赏(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片头——《年画FLASH》)。通过感受动感年画强烈的艺术效果,让学生了解传统年画除了原有的“原形原貌、原汁原味”风格,同时也融入新时代、新生活中,参与新的形式。在欣赏过程中,通过传统年画与现代出现的动感年画进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己制作动感年画的想法。为了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加以巩固,在课程中还安排做选年画等游戏活动,通过游戏,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学习热情,而且还能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刚学到的知识,在活动中巩固知识点。在课程设计中,本人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学难点上,尽可能让学生们先进行自我探索、讨论、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加以指导,比如在学习年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这个知识点上,(我就让学生通过不同画种的对比,让学生讨论)(图1)通
过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其具有的艺术特色:A.从构图上看,构图饱满,给人一种丰满充实的美感。人们张贴年画要得就是红火吉祥,喜气洋洋,满满当当,盼望五谷丰收,六蓄兴旺,这注定了作为节俗装饰的年画构图必须饱满,有充实感。B.造型、色彩方面比较主观化,跟一些比较写实的西洋画有比较大的差异。C.画中的内容大都是有喜庆吉祥的寓意,经常运用象征寓意的表达手法。
对年画有了初步了解以后,我就会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区的年画风格进行探索,尤其是对四大年画,让学生进行临摹,随着时代的变迁,木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年画题材内容和形式也变的丰富多彩。通过临摹,加深理解,例如《年画欣赏之一——福寿三多》(图2):让学生来讨论这幅年画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临摹图2。学生会对画中的含义有疑问。通过归纳,可知道年画中经常运用象征寓意为表达手法(如谐音、象征的手法)。这幅作品“蝙蝠”谐音“福”,鲜桃和仙鹤象征长寿,打开的石榴象征多子。这种表达手法在年画中非常常见,还有大家熟悉的《连年有余》也是运用了象征寓意的手法。《福寿三多》在人物造型上具有敦实感,不讲形似而求神似。构图打破了时空观念;随意组合,饱满充实。这些都是年画所具有的独特特色。
由于现代是信息科技时代,信息科技的加入,也使年画有了新的形式——具有动态感。(年年有余的动态图片)(图3)让学生感受年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过年时,网上互相发送吉祥寓意的动感年画,给我们的节日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年画欣赏的内容极其丰富,希望通过这一课程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起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年画的兴趣,主动的去学习我国璀璨的民族文化艺术。在课后,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收集年画资料的比赛,对不同产地的年画加以比较,重点介绍我国较有影响的木版年画产地,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热爱;或让学生学习制作动感年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通过种种尝试来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四篇:《滑滑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文章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太阳、春天的雨、春天的风对滑滑梯的喜爱。读着那些有趣的语句,就仿佛看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神奇的景象:孩子们玩着滑滑梯,他们快乐的脸蛋就像春天的太阳,阳光们抢着坐滑滑梯,把云挤开,天空更蓝;春雨坐着滑滑梯跳到草地,草地就变绿了;春风坐着滑滑梯来了,滑过的地方都变绿了。这篇课文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大地正是因为有了孩子们的笑声,阳光的照耀,春雨的滋润,春风的轻抚,才有了生命的活力。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地、多、笑、快、欢、长、雨、过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生字,认识偏旁辶。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想象文中描绘的图画,感受阳光、春雨、春风带给大地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阳光、春雨、春风带给大地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快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生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知道了大家都喜欢玩滑梯,所以有滑梯的地方,就会有许多小孩,许多笑声。课文中除了小朋友们,还有谁也喜欢滑滑梯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2-4自然段。
2、指名说还有谁也喜欢滑滑梯。(板书:太阳、春雨、春风)
3、过渡:春天里,阳光明媚、气候温暖,小草都绿了,小花都开了,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美丽极了。这样的日子里,小朋友们都喜欢去公园玩滑梯,他们玩得可开心了,阳光、春雨和春风看见了,忍不住地跑来玩,他们也喜欢上了滑滑梯。
4、同学们请你们再次读一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想一想他们是怎样玩滑滑梯的。
5、在四人小组里和小伙伴儿说一说再读一读阳光、春雨和春风他们是怎样玩滑滑梯的。(小组讨论学习)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1、阳光、春雨和春风他们是怎样玩滑滑梯的?谁来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指名,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学习课文)
a、指导学习阳光一段
(1)生:阳光们你挤我,我挤你,抢着要滑下来。师:你能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吗?
(2)师:瞧!阳光们多么顽皮呀!谁还想读?(指名读,学生闭眼想象)
(3)读得好:嘿,阳光们都放下长长的、亮亮的梯子下来玩儿呢!来,邀请几个小伙伴,跟你一起读一读。
读得还不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你这缕阳光好像不那么开心似的,谁再来读一读?
瞧你们玩得快乐的样子,真让人羡慕呀!春天来了,阳光让咱们一起去玩滑滑梯吧!(全班齐读)
b、指导学习春雨一段
(1)生:春雨们淅沥淅沥、哗啦哗啦地溜下来。师:你能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吗?
(2)师:谁想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名读)
(3)师:你们不仅说得好,读得也很棒。瞧,春雨溜下来时还带着调皮的声音呢!
过渡:春雨顺着滑梯溜下来,溜在屋顶上,溜在树叶上,跳到草地上,草地......(生:就绿了)(看图:春雨染绿树梢,点红桃花,滋润庄稼)男女生比赛读。
c、指导学习春风一段
(1)生:春风从海上滑过来,从斜斜的山坡滑过去。滑过草原,滑过稻田,滑过的地方都绿了。师:你能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听吗?
(2)师配乐激情:春风自由地在大海上滑过来,又从斜斜的山坡滑过去,他滑过的地方都绿了。他玩得多快活多自在呀!
(3)(老师范读)谁再来读一读?
(4)师:还有这么多想读的,我们一起来。
2、除了课文中所说的,春天里还有谁也喜欢滑滑梯呢?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滑滑梯这样好玩,连春天都喜欢的不得了,读了这样一篇课文,你想玩滑滑梯吗?带着你的感受读读最后一段。(同桌互读、齐读)。
四、写字教学
1、看春风给我们送来了8个生字朋友(出示地、多、笑、快、欢、长、雨、过。)
2、请大家开动小脑筋,看看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指名识记)
3、老师范写过。(教学认识辶走之儿)
4、学生练习写。
五、练习
1、配乐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2、学了这一课,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用你的彩色笔画一幅滑梯图。
第五篇: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鄞州区姜山镇大本学校 罗文英
教材分析:
《木笛》是一篇选学课文,课文主要写木笛演奏手朱丹在高手如云的招考激烈竞赛中进入终试,但因为当日正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本文以“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日”为背景,以“考场上——拒绝演奏,纪念碑前——吹奏悲乐”为线索,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两难话题的同时,深情歌颂了朱丹高尚的民族情怀和不忘国耻的深邃情感。设计理念:
文本故事情节巧妙曲折,语文叙述精炼生动,人物刻画细致真切,读中令人心灵震撼。紧扣文本语言的表达特点,引学生读入故事的情境,在情节中进行角色互动与对话,读与品、悟与想,让心灵在情境中张开,让体验在情境中升华,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生成,充分发展。
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预定尝试“初读整体感知——再读聚焦笛声——深读情感体验——读得共生共鸣”为主要的设计思路。首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抓住“那一曲木笛声”作为文本解读的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触摸词句的温度,倾听词句的声音,更是逐渐引导学生从读薄“笛声”到读厚“笛声”之中,真真切切的品味国耻国难的痛楚至极,真真切切的感受文中朱丹及作者铭记耻辱,誓写国魂的满腔壮志!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读感悟,感受朱丹拒吹背后隐藏的浓浓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懂得不能忘了南京大屠杀这个耻辱,心怀祖国,心怀国耻,在心里装上遇难的同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点:读懂朱丹的笛声。
难点:通过读笛声,使学生心怀国耻。激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乐器。
2、问:刚才的那首歌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板书:木笛)齐读课题。
3、今天我们要跟随作者赵恺先生一起认识一位叫朱丹的青年。
二、感悟笛情。
1、朱丹和木笛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请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朱丹对待木笛的句子。(幻灯提出要求。)
2、学生找,幻灯出示。
3、自己读读这四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朱丹爱木笛,爱音乐)
4、谁能通过朗读把朱丹对木笛、对音乐的爱表现出来。(学生读)
一个紧紧,包含着朱丹多少爱啊!(男、女生对读。)
5、把这四个句子放回课文中再看一看,朱丹每一次取出和收回木笛,分别是在什么地方?(板书:考场上
纪念碑前)
6、想一想朱丹那天在这两个地方到底做了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句说一说。
(板书:放弃演奏
尽情吹奏)
三、品笛声,感受悲戚。
1、在纪念碑前,朱丹吹起了动听的笛声,请快速读读课文,找到描写笛声的句子划下来。
2、课件出示:
“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3、师:这就是朱丹在纪念碑前,伫立雪中,尽情吹奏的那曲木笛声。她听到了,我们都听到了,还有谁也听到了?
4、生:“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5、笛声是多么的优美呀,哪些词语写出了笛声的优美呢。
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拿出来,你能读一读吗?
(1)找学生读。(读这些词语要字正腔圆地,不紧不慢地,一板一眼地读)(2)读词语光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有时候在读词语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用心去体会,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可以听出这是一曲怎样的木笛声呢?(师范读)指名说。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
6、是呀,这流着泪的、款款倾诉的笛声在夜空中回旋,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了。谁能把你听到的笛声读出来呢?(指名读,分组读。)
7、假如朱丹就在你面前,你有没有问题想问他呢? 学生提问。
8、小结:是呀,朱丹,你为什么要吹奏如此悲凉凄切的笛声呢?你想倾诉些什
么?答案就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四、寻原因,不忘国耻。
1、交流原因: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你了解南京大屠杀吗?
2、师: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吧。
读资料,看图片。
问:同学们,回忆了历史,看了这一串数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3、30万,那是30万中国人的生命,是30万双死不瞑目的眼睛,是我们民族的苦难,国家的耻辱啊!(板书:国耻)同学们,读一读这带血的数字吧。
4、朱丹记住了这个日子,记住了这段奇耻大辱,然而这跟他考试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
课件出示:“看过卡片,……”找学生读。
这轻轻的一句话,对深爱音乐的朱丹来说是轻而易举能说出口的吗?读读他跟大师的对话以及收回木笛时的神情,想一想此时朱丹心情是怎样的?(矛盾、犹豫、痛苦......)你能看出朱丹是怎么样的人吗?
5、朱丹放弃了考试,等于放弃了艺术前途,这对深爱音乐的朱丹来说是残忍的。然而,在祖国遭受奇耻大辱的纪念日,让热爱祖国的朱丹演奏欢快的乐曲却是朱丹怎么也做不到的。于是朱丹毅然坚决地轻轻地说:——(学生读)
五、听笛声,一同感动。
1、入夜,南京城开始飘雪了。被大师无情地赶出了考场的朱丹伤心、难过,披着雪花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临近石碑,……”。
2、显示词语“曙色、蓓蕾、幼松林”,问:这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朱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都象征着孩子,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祖国的未来。)
3、朱丹被这些孩子感动了,你有没有被这些孩子感动呢?一起来读一读。
4、此时的朱丹,有忧伤,有欣慰,有悲凄,有温暖,真是百感交集,唯有木笛能倾诉他的心声,于是他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师:(播放音乐《江河水》笛子版。)分组读。笛声化作了这样一段文字:“笛声悲凉凄切……”。(齐读)
5、还有一个人也听到了朱丹的笛声,是谁?(大师)
出示幻灯片。
6、朱丹深感意外,大师怎么会到这来呢?
出示幻灯。你看出了什么?(梅花象征着中国人的气节,朱丹这样的衣着很显然让大师特别欣赏。)
7、对比一下大师前后不同的态度。大师到底被什么感动了,使他做出如此的决定呢?(爱国之情)指名说。
被我们的中国精神,中国魂打动了。(板书:国魂)
7、现在,被感动了的还有谁?(我们)说说你被谁的什么感动了?
8、拓展:握手之后,大师从一个孩子手里拿过一支蜡烛,加入了孩子们的方阵。朱丹又吹起了木笛,假如你手中也有一支木笛,你想跟他一起吹奏吗?(配乐朗读)
六、总结升华:
1、朱丹也送给同学们几句话。这也是老师要送给你们的。
2、课件出示:铭记国难,不忘国耻!中华少年,誓振中华!
学生大声读。
七、作业。
板书设计:
木
笛
考场上
纪念碑前 放弃演奏
尽情吹奏 国耻
国魂
资料:12月13日,作为中国人是永远不应忘却的。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开始了。日军对被俘的中国军人,对成千上万的难民,对无数的男女老幼用机枪扫射,尸骨堆积如山;侵略军把我们的同胞绑在木桩上作为活靶子练习刺杀;为了掩盖罪行,杀人后他们放火焚尸,或沉尸江中;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被赶入土坑残忍的活埋;有两个日军居然用中国百姓的头颅做
赌注,展开杀人比赛;就连几个月的婴儿也不能幸免,被挑在枪尖扔入火堆活活烧死。南京成了人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