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佳莹与我眼里的真善美散文
好的摇滚乐现场会让我疯狂到虚脱之余想继续把这股热血带到平淡的生活里去,而好的流行乐现场,能激发我亟不可待地想再看一次的欲望,并且要买离舞台最近的最贵的贵宾票。所以它顺便也激发了我赚钱的动力。
这个初春的三月,我第一次看到了徐佳莹的现场演出。而短短的一个小时,她便成功地带给了我后者的感受。这种感受在近些年对我而言几乎从未产生过。
这两年,我听非独立流行乐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对徐佳莹的情有独钟却一直保留到现在。究其原因,抛开她的女性原创歌手的身份,最重要的,是她“真善美”的个人属性,以及因为这样的个人属性而将她的音乐也渲染出“真善美”的魅力。这样的特性和魅力在我眼中的“流行音乐圈”里是凤毛麟角的。
原创歌手相比较普通歌手是更易受宠的,而女性原创歌手的受宠度自然更上一层。不过相比较戴佩妮、陈绮贞甚至独立的张悬,徐佳莹的原创音乐总是比前者的作品带给我更多一分的亲和感。我听她唱,“哎…怎么办,现在是最胖的时候,我想该写首歌纪念”,满脑子浮现的是在未成名前一个无人问津的有些卑微的女生,在周日的下午,蜷在自己的房间里,轻快地哼出刚从脑子里编织好的小调,然后认真地一笔一画地把谱子记在纸上。这种卑微感很重要,它能自然转化为一种亲和感,继而刺激我心中的那种想把它捧在手心的怜爱。也正是这种卑微感,才能够写出《失落沙洲》这样的歌曲。
在我心里,歌手的个人属性严重影响我对ta的作品的体验感。作品是作者身体的一部分,而一个虚伪的甚至品性不良的作者,他的每个部分在我看来都是不良的。反之,徐佳莹本身的“真善美”,让她在演绎她的作品时,作品的本身价值更上一层。我不太想花口舌去论证和解释为什么同样是身处在非独立流行音乐圈里,徐佳莹就能被认为是“真善美”的存在。这种私人的情感很难去论证。我只能有些耍流氓地说:越来越对各类事物持有怀疑态度的我,有两点陈述仍然一直奉为真理——我一定会是个足够明智的好父亲。徐佳莹一定是个足够真实的好姑娘。
或者可以这么说,在流行娱乐圈的范畴里,对方说出的话,作出的行为,能让我完全放下怀疑,充满安全感地去相信他没有任何虚伪造作的成分的,徐佳莹可能是唯一的一个。
在那场演唱会中,当全场观众用轻柔的合唱唱完《寻人启示》,徐佳莹一改全场活泼逗乐的状态,很认真地回应道:“我觉得听音乐最美好的部分就是我们只活在当下的这五分钟里面。不管最近我们经历过了什么事情,我们在这五分钟里,什么都是满的,快乐的感觉是满的,痛的感觉也是满的,那个感觉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触手可及的。”
这是我痴迷现场音乐的原因之一。那些歌曲,我早已习惯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插上耳机听,我熟悉它的每一个旋律以及听到那个旋律时内心最隐秘的情感活动,而当终于来到现场,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竟然从耳机里冒出,就在眼前真真切切地发出,而本一直是最隐秘的听感体验,由一个个的隐秘组成了全场的大合唱,那种感觉,是孤独转为狂欢的落差体验,那种体验永远是温暖的。
而除了这样的现场演出通感,听徐佳莹的现场让我有些独特的纠结——我不止一次想闭上眼睛,又舍不得眼前难得的画面。摇滚现场听多了,突然接收到这样的无比柔美的悦耳的声音,浑身遂浸泡在那种仿佛瞬间升华到天堂般的舒适感里。她对歌声把控的分寸感把握得非常棒。她的高音、转音、延音,每一个技巧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没有任何画蛇添足和炫技的成分。而最重要的,是她完全释放自己的高级投入度,她的一屏一吸,她的灵魂被自己的声音一帧一帧地带动,都让我感受到完全区别于其他歌者的至诚。这是属于她歌声里的独特的“真善美”。对于我而言,无论是听流行乐,还是摇滚或古典乐,我总是先找情绪,然后再慢慢融入情绪,从而获得最大化的体验感。而徐佳莹的声音,和她的音乐内容一样,拥有异于寻常的友好度和亲和度,所以在寻找和进入她的情绪的过程中,是最自然和舒适的。她不用声嘶力竭,波澜不惊地就能做到这点。听她的音乐就感觉翻开成绩优秀的中学女生的语文笔记本一样,字迹一笔一划,干干净净的,又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勾仔仔细细地勾画出重点,是那种女生独有的踏实和认真带给观众的赏心悦目的享受。
我一直以为,艺术是生活的灵魂,而表达是艺术的本质。无论是文学、音乐,还是绘画、电影,都是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带给外界一种美的体验。所以,“真善美”是一个作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的必要条件。小时候我只听流行乐歌曲,但是长大后,发现童年时的那种迷爱已消失殆尽,似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开始意识到,流行乐圈本也该隶属于艺术圈,却很莫名其妙地被归为娱乐圈,而娱乐圈是由套路、人设和模板的细胞组织起来的架构。当我的审美力稍稍进化一层,我突然发现,原来大量的流行乐的旋律都是最简单和单一的和弦套路,大量的流行乐歌词都是缺乏感情的词组堆积,而歌手们说的话,做出的行为,处处都是迎合粉丝经济而被修饰到严重失真的产物。这样的失真甚至能发展到演唱中,大量的流行乐歌手频繁且突兀地彪高音,莫名其妙地转十八弯音,半死不活地拖长尾音到几近窒息,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但毫无美感,且完全破坏了作品的本身内容,假的最终沦为丑的。而他们只是为了炫耀自己那些难得的伎俩。这是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现状。偶像歌手只是经厂房层层包装的商品,而相当一部分的所谓的实力歌手,他们只是卖声者,他们不懂艺术,更不是艺术家。
所以有一点可能我们一直忽略了,“真善美”这个词的使用率似乎与实际现状不太符合。似乎每一名公众歌手你都可以说ta真善美,但真正地实实在在做到“真善美”的,似乎真的是凤毛麟角了。
现状似乎越来越变成这样了,你越心虚什么,你越大肆宣扬什么。
这样看来,徐佳莹对我而言,就是广袤的烂泥沙中发现的一颗透亮的珍珠。
在那场演唱会的末尾,徐佳莹一字一句地对观众说:“好感谢你们喔。我说感谢你们是因为,我每次唱到最后几个字的时候,我不是刻意要停下来,而是我真的很想很慎重地很诚心地把最后的那两三个字给唱完。我很感谢你们也能跟我一起停下来等待那两三个字。那一刻全场一瞬间的安静总是会让我很想哭。谢谢你们。”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她有些许哽咽。
也感谢你,徐佳莹。因为你的“真善美”。“真善美”是越来越伟大的存在。在这早已被假恶丑全面统治的审美畸形的世界里,我感谢并珍惜依旧残存着的从未凋谢的所有“真善美”。
第二篇:徐佳莹身骑白马歌词
我爱谁 跨不过 从来也不觉得错
自以为抓著痛 就能往回忆里躲
偏执相信著 受诅咒的水晶球
阻挡可能心动的理由
而你却靠近了逼我们视线交错
原地不动 或向前走 突然在意这分钟
眼前荒沙弥漫了等候
耳边传来孱弱的呼救
追赶要我 爱的不保留
(唱词)
我身骑白马 走三关
我改换素衣 回中原
放下西凉 无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宝钏
第三篇:徐莹 艺术节
我与艺术节的故事
2020届七10班徐莹
作为初一的新生,最期待的莫过于是这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了.对于艺术节,我既高兴,又紧张,甚至还有些害怕.虽然在小学也参与了不少艺术节的策划,但在大家面前上台表演,我这还是第一次呢!其实刚开始被老师叫去参加艺术节表演的时,我内心是拒绝的.一想到要在上千人的面前夸张的表演,我就有点畏缩了.但转念一想这次艺术节可以给我们每个人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其他同学他们自己的长处,促进大家共同进步,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加入了此次艺术节的大部队!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剧组”的每一位“演员”都在加班加点地认真记稿,认真排练。我们的节目里还邀请到了我们的语文数学以及政治老师,还有家长来参与,“阵容”十分庞大,终于,终于到了艺术节那一天!
哇!各个节目里的演员都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华丽的服装,认真地准备着,随着主持人的“宝鸡一中第四届艺术节现在开始!”艺术节正式拉开了帷幕!我们节目前面的是九班的小人舞,大家都被逗得哈哈直笑,我却不由得担心起来,我们的节目可是走温情路线的啊,现在大家这么开心,那到时候······没等我想完,他们已经表演结束开始退场了,幕布一拉,道具撤下,我深呼吸一口气,走到我的站位上,幕布拉开,聚光灯聚焦在舞台上,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回忆起背的滚瓜烂熟的台词,完成了表演。呼······终于下场了。
坐在台下,看着台上又唱又跳的同学们,由衷地为他们鼓掌,他们的节目也很棒,有二十班的钢琴独奏,十七班的非洲鼓十四班的歌伴舞《祖国,你好》,还有我们班的《雾都孤儿》。都是很不错的呢!
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想明年的艺术节表演中,我们班会有更多更精彩的节目展示给全校师生。
第四篇:徐文莹研修总结
研修总结
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并深刻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许多要学习的地方。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相结合是我决定以后要努力提高的能力;向有经验的教师前辈学习,向网络技术学习,向网络找资源。同时还要多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多与同事进行交流,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或者利用网络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同时,要向学生学习,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做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原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打算利用这次学到的一些信息技术,制作一些有意义的教学主题单元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生本”教育好好的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是学生能享受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以前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帮助班上的同学改英文名,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鼓励他们上英文网站,结交异国朋友,让他们更了解英语,更喜欢学习英语,但效果并不很理想。
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打算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对这批学生采取分组法,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和职责,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等等。
“生本教育”每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相信每位教师都和我一样,在“生本教育”都是满怀自信,壮志凌云。培训的结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新的起跑线上,我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准则,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用智慧和激情打造精品教育,用灵感和创新塑造英语人生,做好实际教学中的备课工作。
第五篇:徐佳 半年总结
2016年上半年总结
时间匆匆,半年稍纵即逝。营销人员对数字尤为敏感,对时间的把握尤为关键,因此,半年的总结显得尤其重要。
一、数据(销售733150元,回款529000元)
收到企业小助手数据总结的时候,心咯噔的跳了一下。这像是一张成绩单,更像是一份任务表。这并不算一个理想的成绩,时间过半,但距离目标的一半却仍有距离。
1、上半年中,恒大保持规律性投放,特别在“无理由退房一周年”和“恒大常青花园开盘”这两个重大节点上,抓住时机,积极配合,今年的投放优于去年同期,但在配合上并不能完全听之任之,这是今年我在实践中的一大突破。
2、万科今年三大翡翠系楼盘接踵亮相,于4月为翡翠滨江项目量身定做论坛活动,创收20万元,翡翠玖玺、翡翠云台项目保持积极跟进,由于天气和节点安排,上述两项目将于7月底8月初开始宣传,争取取得大份额投放,乃至独家投放。
3、新客户博大地产,从去年底开始跟进,今年以自贸区论坛的形式为其定制活动,创收两个整版。
根据上半年的经验总结,我认为还是要发挥我报的优势,集合高端渠道资源,为客户定制活动,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在回款方面,与直客恒大保持默契,独家现金结款,基本上结款时间保持在半年内。
二、户外(报亭广告销售10个,每个3个月)
去年的大客户幸福湾,在今年上半年报纸广告方面并未露面,但在报刊亭广告的销售上取得进展。今年户外公司成立,推出长江智能报刊亭户外广告产品,幸福湾一口气拿下10个报亭,每个投放3个月,为户外公司拿下一笔大单。在数据上较为喜人,但在具体操作上,还需磨合和沟通。由于产品较新,对于其亮等情况、飞字情况及清洁情况还需仔细考量,这是在新产品推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
但我相信,在理顺新产品各细节的基础上,报亭业务将会越来越好。
三、变化与进取
上半年我还新接手了大量客户,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越秀、碧桂园、铁建、人信汇等,都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如何与他们从对接到深入,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上半年,与越秀进行一场团购会,小试牛刀,尝到了转型的甜头,也承受了转型的压力;碧桂园、人信汇、铁建等,都有各自明确需求,待节点成熟,相互协助,方有进展。
另外,新媒体的探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在这个方面,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够丰富,还需领导指点。
以上便是我的一点拙见,供领导忖度。
全媒体运营中心
房地产事业部
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