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等职业教育中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验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实验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尝试进行改革,既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1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验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的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上停滞不前,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需要不断加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与演练。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改革做了初步探索,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2开展小班实验教学
现在有些中职学校每个班的人数较多,一个班级有四十到五十人,实验室的仪器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验要求。以至于不能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做完做会每一个实验。即使实验课上,每个学生都能有仪器去做实验,但是由于学生做实验人数较多,一个老师不可能指导到每一个学生,也不可能解答所有学生的问题,这就导致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做实验,蒙混过关,到最后,学完这门课,什么也不会。根据这样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小班实验教学。每次实验人数最多十人,老师既能让每个人都做实验,又能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验情况,使学生及时更正在实验中的不足,达到要求的实验效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3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步进行
传统的实验一般是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课堂所学知识无法理解,做实验时也是照搬书本,做完实验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过后也就忘得一干二净,实验效果不明显。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将理论教学搬到了实验室,也就是说,我们在实验室上理论课,边讲课,边做实验。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再将实验和理论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提高。
4将实验内容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实验教材内容复杂繁多,大多数是沿用以前的老教材,实验内容滞后,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和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脱节,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觉得学不学都一样,只是为了那一张文凭。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主观能动性不强,就导致毕业之后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不会,还抱怨学校没有教好。针对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第一,应该派年轻老师去企业学习,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实验仪器。让老师和员工一样,员工做什么,老师就做什么。这样老师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见多识广,老师再把他在企业中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也会更感兴趣。老师也会看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把学校教学和企业联系起来,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效果显而易见。第二,针对企业的要求,我们应该去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适合企业的教材,这样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能上岗,减少了他们对工作的恐惧感。学生也会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去学习。第三,应适当减少理论验证型实验,加强基本功和理论基础的训练,加强动手动脑的能力训练。对于每一步操作都要作严格规范,以养成细心、谨慎、敏捷的实验作风,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适当增加创新型实验
创新型实验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所使用的实验教材往往验证性实验较多,而创新型实验较少。因此,我们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尝试开设了创新设计实验,即在教师提出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设计好后,老师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同时指出方案中的不足和缺憾。这样做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全面提升了,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哪部分的知识相对薄弱,使得老师掌握以后的教学重点。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验技能,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水平、创新能力与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6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学资源和素材更丰富。尤其是MOOC的兴起,使得网络资源利用达到一个新的高潮。传统的职业教学的方式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制约职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网络多媒体的发展进程中,资源选择多样,可以全方位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网络教学资料,作为实验教学的辅助材料。网络辅助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是重要的方式和手段。通过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和仿真实验的开展,辅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实习的认知,促进职业教学质量提升。实践中,我们把一些重要的实验、与企业项目合作的重要实践实习等重要内容环节录像,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供给学生课外学习,或作为老师课内的重要教学资源素材,这种做法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中等职业院校主要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实验实践教学显得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实验教学通过以上改革的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我们还需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亮远“.教—学—演—练”一体化职业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5):185.
第二篇: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论中德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蒋易静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应化2Z09331208)
【摘要:近几年,全球刮起了金融风暴。然而,在这场风暴中有两个影响较小国家——中国与德国。他们的经济发展让人羡慕,可是经济背后的职业教育,两国却相去甚远。本论文中,将主要讨论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和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根据全文的论述,进行比较总结。】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中国 德国】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中国也自加入WTO以后,贸易经济也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自此,各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职业性人才。所以就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由此产生。
一、职业教育概论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他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
二、职业教育现状
(一)中国职业教育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了我国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稳固,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持力量,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列中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缺乏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制度的支撑和规范;
3、职业教育社会导向或氛围欠缺;
4、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许多还游离于企业之外,还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好互动,职业教育进行的场所大部分还是学校或实训室,完成的地点也还是学校,而非工厂、企业,缺乏实践性;
5、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
6、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建设与实践脱节严重;
7、教学方式陈旧;
8、职业资格准入部分形同虚设。
可以说,就目前来看,中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校的教育差别仍然不明显,除了比普通学校多配备了一些实验实习的设施之外,并没有增加更多的实践课程。就国内来看,以分数衡量一切的大潮流也在职业教育中体现着。往往毕业考试的优异成绩,就基本上承认了某一个人已经是位“优秀的技术人员”。而实习成绩,也只不过是一个参考,与毕业考试比起来微不足道。而至于这个“优秀的技术人员”是否能熟练的操纵先进的工业设备,校方完全留给了企业自己去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技术人员到企业以后,不能马上地形成生产力,还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二)德国职业教育现状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①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促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学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
目前,德国约有30%的适龄青年人上大学,那些不能或不愿上大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80~90%)则去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其中又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主(约占70%),也就是说“双元制”培养的人员是德国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正因为如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外界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所谓“双元制”,是一套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配合,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制,是教育真正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立即投入生产,无需再经过一段实践的适应,满足了产业部门的需求。也可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思想结合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企业为“一元”,学校为另“一元”。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在企业获得一个培训岗位的同时,在职业学校取得一个理论学习资格。
三、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中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适应上,经济发展到任何程度,都代表着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要求特定质量的人力资源与之相适应。目前,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地球。虽然中国有政府的支持,避免了像欧洲一些国家的破产危机。但是,金融隐患仍然或隐或现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为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人才储备,职业教育大有可为!2009年6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考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指出:“要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站在一个高起点上谋划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越来越联系紧密。
在中国,以珠三角、长三角为经济发展中心。在这些地方,又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中
小企业来说,科研人员是大脑,而技术人员则是整个企业的脊髓。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优秀技术人员的任务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职业教育密切配合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状况及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取舍各种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得出的结论是:有技能的人的最有是一切最有中最为重要的最有,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收益。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仍存在大的缺口,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与在职培训,对我国经济起飞、大工业的兴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我国的工业升级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它搭起了学校与工业界的桥梁;
第二,建立了我国与海外人才的桥梁,海外学人回来,凡与它研究项目有关的,都清工业
研究所取联系,判断最适宜他们专长的工作加以介绍;
第三,引进技术后转移到民间。
随着我国经济朝着多元化法相发展,台湾产业结构也不断加以调整,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将朝着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全面发展。
(二)德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危机已经3年多了,但仍然侵蚀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而欧洲债务危机也让全球经济再次低迷。随着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家的破产,使得欧洲的上空笼罩着灰蒙蒙的阴霾。然而就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德国的经济基本保持完好,甚至在2011年就业人口增加,财政赤字下降。联邦统计局的报告称,德国经济去年有两大亮点:一是失业率降至5.7%,为1991年来的最低点,就业人口达到4150万,为历史最高点;二是去年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1%,而2010年这一比重为4.3%,按照欧盟稳定条约的规定,新借债务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这样的成绩绝离不了德国健全的职业教育制度。正因为,职业院校将大批量优秀的技术人员提供给各个企业,才让企业有良好的运营。
即使如此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德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农业和林业、以及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例进一步萎缩,总共减少的劳动岗位绝对数为160万。
因此,德国职业教育体制(双元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专业工人的数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双元制”的制度等等方面都将发生一场改革风暴。职业教育只有跟上社会经济的脚步,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提供优质人才。
四、探讨两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千禧年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腾飞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GDP成较快增长,同比也较快。中国经济俨然已经登上了国际舞台,现在中国经济渐渐影响着全球的大环境。而德国作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20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340欧元。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德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下滑5%。2010年德国经济强劲复苏,增长率达3.6%。
然而中德两国经济大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却有天壤之别。德国以“双元制”为主的职业教育制度在全球职业教育体系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其“双元制”也有百年的历史了,而在“双
元制”制度下受教育的优秀的技术人员都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国则是一个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晚的国家。其体系也不太完备,制度也有相当的欠缺。在中国,职业教育是不被重视的。反之,普通教育则是全民教育的中心点,这个可以从每年的高考可以看出中国是何等的重视普通教育。对于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则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所谓的“坏学生”也渐渐的不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除此以外,中国的职业教育还缺少实践。在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区别不大。最为职业教育的“动手”特色并没有很好的发挥。
在经济上,中国与德国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可是在职业教育方面,中德两国的距离可以用“鸿沟”来形容了。虽然,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慢慢完善,可是离德国的职业体系相差甚远。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德国职业教育也在经历着改革。但是,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来说,我们可以跟随着德国职业教育的步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完善我们自身的教育体系。具体有以下几点:
1、根据市场经济实际的发展和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将教育与就业相互衔接;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发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和“双师型”②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
展。
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他是人才储备的摇篮。拥有一个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或许在短时间内,我们看不出其中的差距,可是经过时间的洗礼,两者的关系将越发密切。而最为职业教育的新型国家——我国,应当谦虚向先进的德国学习其优秀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由于我国与德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在借鉴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而应汲取“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不断改革与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我国的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注释】
①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P102
②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1985~2005).科学出版社.P348
参考文献:
高原.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的一点认识
[EB/OL]..2011-10-08.李玉鸿.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N].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冯思淇.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新论[J].中国商界,2009(11):186-187.李娟娟.论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才智,2011(09):191.
第三篇:职业教育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教学改革论文
首饰CAD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提要本文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手段、重视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对首饰CAD课程进行探索和实践,以达到更好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满足现代首饰人才需求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首饰CAD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复合,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发展有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道路是坚持“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法则。改革开放以来,番禺在中央指导方针与地方政策相结合的扶植下,创建了以珠宝首饰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经济链模式。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具有行业优势的支柱产业,有“中国的维琴察”之称。庞大的珠宝首饰市场必然带来对珠宝首饰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这也正好给高职教育带来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契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于2005年正式成立,地处广州番禺,与沙湾珠宝产业园毗邻而居,与市桥大罗塘、小平工业区也相隔不远。为了迎合番禺珠宝产业发展,为各珠宝公司输送人才,学院开设了珠宝首饰工艺、首饰设计、珠宝鉴定与营销专
业。首饰CAD课程是首饰设计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首饰设计三视图和电脑制图的空间想象能力,熟悉首饰设计图和电脑绘图的转换技巧。本着“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原则,经过几年教授这门课程所碰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慢慢总结发现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还有着很大的完善空间,通过自己摸索和同本教研组共同开发下,将首饰CAD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一、明确课程目标,采取多手段结合教学方式
首饰CAD课程属于电脑软件课,包含了计算机技术、设计美学、首饰工艺的综合技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总计开设64学时,其中理论27学时,实践37学时。在最初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也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的,老师在台上教,学生在下面学。按照课本的顺序首先讲解首饰CAD的基础部分,认识各个功能键以及其基本操作,然后再接着讲解首饰CAD版图绘制范例。在辅导课堂练习时间以及课下与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在讲解各个基本功能键的时候,由于没有制作范例的配合练习使学生觉得学习很茫然,只是知道功能键的名称与作用,但是不清楚运用到范例当中应该怎样去灵活应变,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基本功能键练习时产生消极懈怠情绪,本来留有一堂课的练习时间却草草摆弄十几分钟就开始做其他工作了。而到了讲后面范例时,原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都应该在此时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前面功能键讲解没有做到有的放矢,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不仅记不清范例中涉及到功能
键的作用,甚至连其名称都已经忘光了,即便还有学生记得也不懂得该采用哪几个功能键去制作范例,显得无从下手,焦急与无奈又不同程度地抵消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一门课教下来,总是出现学着前面忘了后面和同一个操作键要反反复复讲很多遍还是记不住的情况,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些情况,经过反复的改革和探讨,对教学方法做了如下调整。
1、一一对应,有的放矢。在讲解顺序上做了些调整,不再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前置后按部就班的来讲。在备课的时间,通过认真研究课本,把基本功能键与范例一一分析,总结各个范例都用到了哪几个功能键,每个范例主要是针对哪些功能键设置的,然后把用到相同功能键的范例结合到一起,在课堂上先讲解主要功能键的名称和作用,然后讲解此功能键所对应的范例,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如课本范例5与范例11,运用的主要功能键都是双导轨多切面,但是如果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两个范例之间相隔大概3个星期,这种分散式的排列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显著,反而使得学生第一个范例还没记得牢固就进入到另一个教学环节讲解另外的功能键了,3个星期之后再学习类似的范例老师就要多花时间再讲解一次双导轨多切面的应用,既浪费了时间又使学生吃得不透、记得不牢,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改革教学之后,就把双导轨多切面的基本功能键以及设计到此功能键的所有范例都放在一起讲解。这样短期反复讲解练习的方法会让学生从陌生到认识再到熟练掌握,符合艾宾浩斯记忆
曲线的规律。
2、学会预习,事半功倍。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真正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寥寥无几,大部分都是课堂上才翻开要讲的那一部分。最初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是秉承惯例老师在台上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讲解一遍,边讲边做,做完再给学生留出时间练习进行课堂辅导答疑。但是,在课堂答疑的时候经常发现学生在听完老师示范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自我练习的角色中,总是要自己再看一下范例的步骤才开始练习。因为课前没有预习,所以对今天要学习的范例完全不熟悉,不知道今天的重点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对哪些地方存在疑问,那么刚才老师讲解的作用就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就改变教学顺序,课堂的前20分钟到半个小时时间先给学生自我预习,先将要讲范例的重点与难点稍加提示,然后让学生先试着自己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来练习。通过这种方式的改变,不仅能让学生在自己练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在稍后的老师讲解中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自我动手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此过程中,老师能惊喜的发现有少部分学生通过提示和开导居然可以自己将范例制作出来,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上台演示,查漏补缺。经过上述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改善。但
是通过一次提问某一学生,却发现效果原来没有达到预想中那么好。许多学生以为已经学会了这一范例,在台下自己的机位上做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被叫上讲台演示,也许是因为紧张的缘故,也许是因为个别地方还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这是学生本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也是老师在台下不容易察觉的事情。那么,为了让学生真真正正的弄懂每个范例,也为了培养学生在台上的表达能力,除了老师在台上演示,台下答疑解难之外,每一个范例的自由练习时间结束后,老师都会点名叫上几个学生来教师机上演示给大家看,通过投影展示台上学生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既锻炼了台上学生,又可以让台下在座学生通过观察查漏补缺,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上台演示人员的选择上也会充分考虑,会叫上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及会每次都点不同的学生,尽量做到每一个人都有上台演示的机会。
4、培养“助手”,拉近距离。老师在跟学生答疑解惑的时候都采取温和亲切的态度,细心地、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个步骤。但是,即便这样还是会发现有个别学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问题老师对学生讲解了一遍,但学生还是没有完全明白,在老师询问时又因为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不再询问,明明没有弄懂却说已经明白了;或者有些内向文静的女生可能天生与老师有距离感,使得她不敢向老师提问。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除了更加细心耐心态度温和之外,还采取培养“助手”的方式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感,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学
懂。这些“助手”当然是从本班学得比较快,掌握得比较牢固的学生当中选拔。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发现,在教授软件课程中,总是会有些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很快就能学会一个范例,那么把这些学生培养出来,让他们“帮助”老师辅导其他同学。这样一来原来那些不好意思提问的学生也会很乐于提出他们的疑问,而且通过对别人的讲解也能更加巩固先进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5、综合知识,扩大视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老师总是希望能给学生灌输更多更新的知识,尤其像是软件课程,更要跟得上更新的速度。那么除了讲述教材上的基本功能键与范例之外,老师在平时备课的时间里也要注意搜集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与范例添加到课堂学习中来,能扩大学生视野,达到灵活运用软件的目的。
二、构建教学体系,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
首饰设计教研组在其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和修改课程设置,力求做到与办学宗旨相契合,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以达到培养生产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对原有的课程进行划分,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每门课程都设置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1、调整专业基础课。改变原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各自为政”的情况,将传统的素描、色彩进行改革,注重结构的塑造,重装饰重创意。将三大构成统一整合为设计构成,侧重色彩与立体构成。又增加了图案设计与图形创意等基础课程。总体来说,基础课就是为
了以后的专业主干课程服务,真正做到有目的的“打基础”。
2、贯通专业主干课。首饰CAD与首饰设计概论两门课程应该算是首饰设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注意将这两门课程相连接,使得学生做到触类旁通。如引导学生将首饰设计概论课上所设计的手绘稿运用在首饰CAD课上,用软件将自己所画的款式制作出来,使得学生学习到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这样能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作品,进而找出在平面手绘稿中所较难发现的问题。
3、加强专业选修课。为了能让首饰设计专业的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首饰的造型,在学习首饰设计专业课的同时也开设了相关的首饰工艺课程。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在首饰CAD课堂上所做的作品连接快速成型机制作出蜡模,进而做成成品。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从纸上到电脑里再变成实物,学生的兴奋与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三、依托专业特色,建立合理的考试模式
合理的考评模式是衡量学生这门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首饰CAD课程属于动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日常的课堂教学时间中都有大量的练习作业,为了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在最终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需要占一部分比重。经过再三考虑,将总成绩(100%)分为考试成绩(50%)与平时成绩(50%),平时成绩又包括平时练习成绩(40%)与课堂考勤(10%)两部分。为了能让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产业接轨,为今后就业条件增加“筹码”,学院很早就实行“以证代考”政策,引进中、高级“珠宝计算机绘图员”考试。首饰
CAD课程结束后学生直接参加珠宝计算机绘图员考试,考试合格颁发相应证书。
四、与相关企业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本着“培养生产一线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学院与本地多家珠宝首饰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课程进行期间聘请企业人员为学生讲课,将最新最专业的知识带入课堂。另外,还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相关部门,使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在第五个学期末,学院就会安排学生到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由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五、结语
建立符合市场需求,培养新型首饰设计人才就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障教学与市场需求融为一体,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昶.实施专业教学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2]王昶,袁军平.首饰制作工艺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3]李治军.我国内地发展高职珠宝教育的思考[J].论坛·教育,2006.3.[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汪诚强.高职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3.
第四篇:中等职业教育中物理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定稿)
中等职业教育中物理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浅谈物理课教学中如何强化专业服务意识
罗炜
(云南省临沧市农业学校677000)
【内容提要】中职物理是很多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考虑到各专业后继课的特点,往往在第一学期开设《物理》,文章以临沧市农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为例,本人通过对该专业物理课的教学,感受到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基础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课是专业基础课的基础,而专业基础课则又是最终为专业服务的。因而中职物理如何为专业服务,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改革 物理课教学 强化 专业服务意识
中职物理是很多中职学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考虑到各专业后继课的特点,往往在第一学期开设《物理》,但这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努力按社会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侧重于“一技之长”,而相应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被忽视,再加上中专学制的改变,由早期的四年变为三年,再变为现在的学生一二年级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时间的压缩,使得许多文化课不再开设,《物理》课更是如此,有的学校已停开,有的学校只是某些专业开设。当前,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是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拓展文化知识的学习。在中学阶段的各门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物理课教师应主动强化服务职教的意识,把物理课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临沧市农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为例,通过对该专业物理课的教学,感受到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中职物理如何为专业、为职教服务,值得我们探讨。
一、目前我校物理课开设现状
1.物理课开设情况:我校目前仅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一年级上学期中开设,每周4节课,一学期总学时数为72节,其中物理理论课的学时数为50节,物理实验课学时数为20节,复习、习题课2节。
2.物理教学情况:由于对文化课的忽视,教学研究和实验设施投入不足,严重影响物理课的教学,我校物理基础课程近十年没有进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课堂实物演示实验过少。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和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的逐年下降,中职物理教学陷入困境,大部分学生对物理课兴趣低落,学习起来感觉困难重重,更有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甚至处于完全放弃状态。
3.物理教师情况:我校原有物理教师3人,原各个专业第一学期都开设有物理课,物理教师刚好能满足,后因课时压缩和课程调整,现只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物理课,物理课老师就富余出来,原有的物理老师1 人调入中学,2人已转入计算机的教学,物理课的教学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状态。
二、物理学在中职教学中应有的地位
物理学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物理理念的改变,课程的种类繁多,各种媒体与信息大量应用到教学的实践,中职物理呈现出鲜明的职教特色。中职物理虽然不同于高中物理那种应试教学的模式,但也不能否认物理课在学生知识积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上的共性。物理课应该是一门让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科学,应该是一门能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的课程,应该是一门能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课程。总之,物理学不应该是一门让学生敬而远之的学科,应是一门科学严瑾而又引人入胜的自然科学。
三、中职物理教学为专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1.中职物理教学与专业特色结合不紧密,教材陈旧。
职业学校的物理课教师一般都毕业于普通师范类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习惯于用普通教育的思维来完成,不能从学生的基础与需要出发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相脱节,学生体验不到物理课学习的意义。物理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按照专业的特色有所选择地进行增 1
删,不同专业的物理课要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
2.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不足,教学方法单一。
在职校学生中常常出现的上专业课兴致勃勃、上文化课唉声叹气的现象,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中职学校由于办学条件有限等原因,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仍然比较机械、简单,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重理论、轻实践,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本来很丰富的物理过程、物理规律全部被固化为几个格式,物理实验形同虚设,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物理教师要在充分了解中职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将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物理教学真正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能真正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愿学、乐学。
3.教学方式不能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吻合,教与学茅盾突出。
(1)中职学生学习中优点是:一是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动手能力强,乐于实践;三是可塑性强;四是对感兴趣的事物爱思考;五是有责任心。
(2)中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缺乏自信心;二是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三是基础太薄弱;四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五是学习缺乏兴趣;六是学习的自制力差,课余时间很少学习,容易受干扰而影响学习;意志力差,受到挫折容易放弃学习,不能长期坚持学习;七是学习无压力、无动力、不努力。
(3)教与学中在在的茅盾:一是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几乎全都是中招考试的落选者,或者说是普通教育筛选后剩下的“问题学生”或“后进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自学能力较弱,教材中部分内容即使教师三番五次地讲授,学生也难以理解;二是物理教材内容与当前中职学生认知特点不相适应,没有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编写;教材与专业联系不大、远离生活实践且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适应;三是教学模式没有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教学方法仍然比较机械、简单,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没有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四是中职学校由于办学基础薄弱,物理课作为文化基础课不受学校重视等原因导致教学条件、实验设备跟不上要求,实验课开得很少(不少学校几乎都是在黑板上讲物理实验),不能调动学生对物理课学习的积极性;五是中职学校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许多学生认为来学校就是为了学技术,对物理课等基础课不重视,认为没有必要学。
(4)对中职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从学校方面来看,当前部分中职学校不够重视物理课,认为可有可无,而且由于受时间和物理教学设备的制约,有些中职学校甚至取消了物理课的设置。例如,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安排物理课,每周才安排一节或者两节,对于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操作也不够重视,物理实验室形同虚设。
从学生方面来看,部分中职生认为不是专业课的物理课与他们毫无关系。例如,部分农林类、畜牧类以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认为只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就已经足够,根本不用学习物理知识。因此,物理课在这些中职生的眼中,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四、在中职物理教学课程中,如何体现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理念
1.把握好物理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关系。一是要搞好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二是要把握好物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三是中职物理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模式,因此其教学深度上要注意把握,在广度上可结合专业特点加以选择;四是要注重课程特点的差异,改进教与学的方法。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不注重习方法、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特点,作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对不同的课程特点要加以学法的指导。
2.整合课程,加大实用性。学校应结合学生的现状,本着“实用性”原则,降低原有课程的理论深度,减弱课程的学科体系性,以毕业够用,现在可用,将来能用为出发点,结合各专业特色整合教学内容。
3.注重专业教育,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要不厌其烦的,抓住每一个可利用的时机,反复强化专业意识,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清晰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目标。
4.物理教学要明确课程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大课程的观念,跳出学科进行学科定位。目标定位的调整带来物理教育、教学在内容、方法、管理上一系列的改革。物理课程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
进行定位,要考虑总体目标,要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从育人的角度来划分阶段,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
5.寻找物理教学与相关专业的切入点,整合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增加预备知识,作好衔接,对初中的知识进行分析、整合和筛选,把对学生后继课程和专业需要的知识选择出来,有些知识在介绍新知识之前进行复习,有些知识单独成章,集中进行复习和强化。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学,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和方法,让每一堂物理课使学生都兴趣盎然,从而使学生“善学”不怠。补充、增加教学内容的兴趣点。教师在授课时,应考虑安排一些既符合学生特点,又和课程相关的、学生容易感兴趣的感性知识作为引入,增加教学内容的兴趣点。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社会实践知识、生活常识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连接起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纽带。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6.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向纵深化、多元化发展。要在物理教学中体现学生所选专业特点和渗透专业意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仅仅固守着本门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老师的知识既要向纵的方向深化,又要向横的方面拓宽。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课堂掌控能力。对自己所教学科要吃透教材,既要有深刻的理解,又要有独到的见解,同时要掌握相关的内容,能够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要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良好的物理专业素质主要体现为清晰全面准确的物理思想、扎实的物理学应用能力和较好的实验能力几个方面。要和专业课教师多沟通,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对相关物理课的要求,力求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有机渗透与培养专业综合素质有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加强实验教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规律多从实验中总结得来,并最终需用实验来检验其正确性。而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一般对实验有较大的兴趣,希望观察新奇的实验现象,接触较精密的实验仪器,并渴望亲手操作实验。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经常改进和改制实验装置和自制教具,力求提高演示效果,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准备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对物理的兴趣。
7.与企业合作,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中职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于专业岗位。职业学校可以把物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创建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课堂之外学生的重要时间和空间,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舞台。
8.是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应着手改变现有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方式,建立一种能够全面描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行为的改变、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情况等列入考核评价范围,并且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能够在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考核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海霞《物理课教学要强化服务职教意识》 [j] 《教育学刊》2009年第3期
[2] 肖敏《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的课程改革》[j] 《考试(教学管理)》2007年第4期
[3] 吉梅霞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j]《西北职教》 2009年第8期
第五篇: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精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狠抓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上来,下苦功持续抓好教学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为职业学校注入长盛不衰的生命力,真正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学会从业技能和本领,就业创业,成为有用之才;才能不辱职业教育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找准工作重心,明确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目标任务
2、教育理论及实践表明,造就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经得起考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目标任务就是: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以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自觉苦练内功、认真对待每一天的教学任务、努力提高能力水平,形成团结向上、勤奋敬业、积极进取的师德风尚,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长期可靠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方法
3、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学校意见,根据本地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监管。要深入扎实认真,不搞表面形式走过场;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给学校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预留空间,使学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向办出特色的方向发展,不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给学校增添远离学校教学中心工作的额外工作负担;要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力
1量,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一线教师及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教学管理决策更加贴近学校实际,不可主观臆断、妄加决定。
4、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要吸纳广大教师的建议,符合学校实情,以强化教学管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能动性,促使每位教师树立对本职工作的强烈责任心,认真、扎实、不懈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为目的;要为教师专注于教学营造团结紧张、严谨愉快的工作环境,切不可因制度过于繁杂,令教师疲于应付而过多牵扯教学方面的精力。
5、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既要严格规范,也要鼓励改革创新。严格规范就是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认真制订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上好每一节课,保证教学基本的质与量。改革创新则是学校及教师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专业及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教学改革,将教改创新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整体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中,以有效提高教学质的水平。
四、健全教学档案,为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打好基础
6、教学档案建立的完备与否,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工作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本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档案建设。一是便于每位教师掌握规范教学的管理制度,明确搞好教学工的具体目标任务;二是便于校长、教学主任、专业组长掌握监控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三是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了解分析和检查评价;四是便于总结经验、开展教学研究和学习交流。
五、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增强培养人才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7、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和《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管理和设置专业,要紧密结合国家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着力建设一批具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
8、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安排与开发,要基本面全、课时量足、达到与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层次相匹配的层级水平;要贴近岗位工作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服务。课程内容的设定,要经过认真研究、慎重取舍和周密计划,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或者请相关行业、企业、课程、教学专家进行论证,切不可随意增减,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
六、深化教产结合,提高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9、中等职业学校要努力开拓校企合作办学的路子,积极参与到教育部、省教育厅“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同步推进计划”中来,不拘一格,创出与本校实际、现行体制相适宜的校企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要求。校企合作一要促使行业、企业为教学内容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教学资源,参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使得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匹配,有利于学生学到最先进的技术技能,成为符合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的应用型人才。二要有效地解决有限的办学经费与无限的设备更新及技术更新的矛盾,建立“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有利于获得企业资金、设备的支持,关键是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提升职业学校办学的综合能力。三要为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熟悉当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工艺流程提供条件,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四要为学生实现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和人格养成提供真实环境,使学生通过在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和亲身体会,提高实践能力,学会如何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融入企业环境,促进角色转换。五要大胆探索校企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为我省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政策制度提供依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要加大校企合作政策研究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与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密切沟通、积极配合,探索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工作体系,努力做到指导到位、有力,服务专业、有效;要争取各方面支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政府投入机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校企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与机制保障,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10、农科教结合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相关中等
职业学校要进一步与“三农”及相关科研部门密切结合,深入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课题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农业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与水平。农科教结合一要构筑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实现从专业理论到农民需求、从教学课堂到田间地头的有效对接;二要紧跟地方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教学实践和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等活动,既有效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又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养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人才。
11、技能竞赛是教产结合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项具体的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影响着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选拔、“双师结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的重要途径。抓技能竞赛一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为学校强化技能训练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生产资料及技术指导专家保障;二要努力为师生创造到相关企业学习训练高新技术技能的机会,把他们塑造成为技术领先、技能精湛的专门人才,为我省在技能大赛中展现教学成果、证明办学水平、创出优质品牌、提高社会声誉出力。
七、加强教学质量监测,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
12、各市教育局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间,组织开展全市统一的中等职业教育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考试(以下简称“水平考试”)与职业能力测试,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可在学生完成前一年半学业时对全市接受中等专业学历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考试。职业能力测试不实行统测,学生在全部中专学业完成前只要取得相关专业社会广泛认可的、有公信力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鉴定证书,则可视为完成了职业能力测试。如个别学校的个别专业目前没有对应行业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鉴定证书,该学校应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下,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自行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能力测试,并对测试合格者颁发相应鉴定证书。学生通过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和职业能力测试后,方可取得中等专业毕业证书。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对全省或所辖市水平考试与职业能力测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3、各市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建设各门文化课及专业基础课水平考试的题库。题库的题目应适合学生在完成前一年半学业时的水平,全面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应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并及时向全体师生公布。题库建设要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兼顾学生实际水平;不以竞赛选拔为目的,而是为接受中等专业学历教育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文化专业知识设定基本要求,以有效控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专业与职业素质的层级水平。
14、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组建以职业教育教学或教学管理一线的骨干教师或管理人员为主的教学工作考评小组,对所辖中等职业学校的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范围,以不打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本着重点深入、精练高效的原则,采取提前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查出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并结合实际改进教学与管理工作,持续、扎实、全面地推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八、开展针对性的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和提升师资水平
15、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及竞赛活动,促进好的教学改革经验得到广泛学习借鉴及推广应用。一要着力针对教育部组织举办的教学活动种类,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竞赛,支持鼓励教师在全国教学研究课题和教学竞赛上争先创优,用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精湛教学技艺引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向,为全体教师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榜样;二要认真开展“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主要面向中等职业教育一线的骨干教师与管理者征集包括论文、专著、案例、校本教材、实验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多媒体教学软件、公开课教案等方面教学成果,充分调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的积极性,加快破解阻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难题。
九、按需培训师资,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16、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举办中等职业学校中层及以上管理者培训班,及时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武装他们,使他们开阔视野,从学校长远发展考虑,以教育家的风范办职业教育,既勇于开拓进取,又踏实做好每一环节工作;既为学生近期就业着想,更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17、师资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长抓不懈的首要工作。一要传达积极务实的成长理念,引导激励广大教师脚踏实地自觉自主发展,通过自修自训提高业务能力。只有经历了能力提升的艰辛过程,教师才能有底气、有方法将自己所学、所练、所悟更好地传导给学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生存本领。二要改革现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增强师资培训资金的使用效力。要将师资培训资金以适当的方式直接作用于教师本人,激发教师立足岗位不断进取的内驱力,激励教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三要将普遍性的群体培训转变为教师急需的、针对个体差异的、有较大自主选择空间的培训。可以“奖学金”的形式为教师提供进修资金,使教师根据本校本人教学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或更加对路的培训机构去进修学习,达到所学为所用的效果。
十、加强协调沟通,推进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18、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变单一的入学方式和学习形式,拓宽服务对象与办学形式,努力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有计划地开展各级各类成人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初高中后进入社会的青少年、转岗再就业人员、在职职工、农民及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就业培训、继续学习的需求。
19、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的多种实现形式,研究建立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比例,促使对口高考本、专科招生指标同步增长、比例协调;改革招生制度,建立中职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鼓励中职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逐步形成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供终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