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

时间:2019-05-15 10:0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

第一篇: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

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

──记“小学教材作文前置性学习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

【引子】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的新理念。习作教学中的“前置性学习”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生本理念。

目前大部分教育心理学家和我国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倾向于学生前置性学习的研究,但是,对于作为教材作文前置性研究还是一个盲点。没有人去做这方面的尝试,我们确立的这个教研主题,就是让学生在写作前进行前置性学习,进行语言积淀、方法积累,实践体验,让学生课前先学起来,使学生有备而来,对课堂充满自信心,能大大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降低习作的难度,提高习作的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我们提出了《小学教材作文前置性学习教学研究》这一教研主题。【背景】

前置性习作教学,使学生的习作起点更高。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通过前置性习作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了自主积累、独立体验,习作起点明显高于原生状的习作起点。习作交流中,学生思路开阔,个性张扬。

•前置性习作教学,使学生的作文教学更真实,更鲜活,学生写作起来也更容易,更有兴趣。如果让学生进行前置性习作,他们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去积累感兴趣的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写作技巧,情感体验,前置性学习后,作文习作指导课上交流时的深度与广度自然就得到了保证。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对他人观点的思考与批判,引起新的认知冲突与认同,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修正和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和发展,使他们的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前置性习作教学,使学生的信心更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前置性学习后,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感悟经历,所以课堂上就敢于大胆地站出来表现自己。我们的课堂成了他们展示、发现的天地,他们不但生动活泼,而且富有个性,信心也更足了。

•前置性作文研究,不但为学生的课堂习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老师也通过这个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去积累,去观察,去体验,去表达,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如果在习作知道课前,利用好前置性学习的话,不仅可以丰富习作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所以,前置性习作教学可以说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主题教研的目标和内容】

1、教研内容

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前置性作文教学,也就是,以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的习作教学为例,系统研究写作之前,让学生做好的前置性的准备活动。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层面的准备:

一是语言的积累。学生利用积累本,根据每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课内和课

外两种途径,事先做好和本次习作有关的语言积累,为本次习作“广积粮”。

二是方法的积累。教师根据每个单元作文的习作要求,在本单元的阅读课中,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为学生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做铺垫。

三是情感的积累。根据不同题材的习作要求,要求学生在习作前,做一做,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拍一拍••••••等多种手段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为本次习作进行情感的积淀,为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奠定基础。

2、教研目标

(1)、明确前置性习作与传统习作教学的异同。前置性习作是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习作,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能更好地为学服务,让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而传统习作,则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着老师的思路写成假大空的习作。

(2)、整理出一套前置性习作的一般方法。通过收集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整理出寻找前置性习作的一般方法,待于加以实践论证。具体到每一篇习作,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归入某一类来进行前置性的习作教学,要根据自作的题材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地前置性积累。

(3)、找到不同题材习作的前置性学习的规律。写人记事类文章(有的重在写人,有的重在记事)、写景抒情类文章、说明类文章等,根据各自课型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要认真分析教材,科学确定进入教材的角度。有一点应该充分认识,即,无论哪种类型的前置性习作,都是为习作的指导,为学生自由习作做充分的铺垫与准备。

【情景】集体大教研《我发现了„„》

教研策略

《我发现了„„》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本次习作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发现,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定。

针对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基于县城小学生对大自然接触机会少,活动范围狭小,亲自观察实践的能力较薄弱。因此我们提前两周布置前置性习作学习,为本次习作打好坚实基础,为顺利习作做好铺垫。

一、教师准备:

(1)购买一盆含羞草,教师以《我发现了含羞草的秘密》为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2)了解含羞草,我课前寻问、研究、查找、阅读大量含羞草的资料,认真分析,亲自实践,真正弄懂含羞草会含羞的秘密。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般科普性作文形式单一,内容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课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含羞草的秘密中去,是我们备课中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在备课中层层设疑,环环紧扣,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等,调动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词语宝库,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心中词汇贫乏,表达有一定的困难,为

此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词汇,供学生参考:

出乎意料 一头雾水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生机勃勃 兴致勃勃

枝单叶稀 照顾不周 争先恐后 迫不及待 叶柄低垂 百思不得其解 恍然大悟 善于观察 勇于探索

课下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观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观察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有什么收获?为课上辅导做好准备。

二、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回忆以前的发现经过,或选择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探究并从中发现新奥秘。

2、简单记录探索过程和心得,为习作做好准备。

3、保护好观察的事物,可以带到教室和同学们一起研究。

4、为了了解所观察的事物,课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简单记录。

第二篇:中考作文命题探求

中考作文命题探求

每年中考结束后,人们最关心的是中考作文考了什么,命题者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下面就结合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探求一下命题者的心声。

一、题例分析

(一)值得借鉴的命题

1.抒写“自我”对生活的体验。

命题示例:

2008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我眼中的色彩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这是一个全命题作文,而且在题目前没有任何附加提示。它不同于前两年的作文试题。2006年中考作文题《我们的名字叫_____》,关注的是“我们”这个群体的成长;而2007年的中考作文试题《记住这一天》则可以写“我”抑或“我们”。08年的题目直接变成“我”,这绝不仅仅是人称的变化,命题人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我”的视角,学会观察世界,审视生活、体味异彩纷呈的人生境界,抒写自己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丰富的生活体验。

这是一个有难度、有创意的题目。难点在于对“色彩”的理解和抒写。如果仅仅将“色彩”理解为自然界中的五颜六色,立意未免过于狭隘,文章便不会写出“色彩”。但考生若能挖掘出“色彩”的丰富内涵,将自我“眼中”的那抹“色彩”定格于笔端,无论是汶川灾区废墟中冒死救人的解放军身上那抹刚毅的“橄榄绿”,还是奥运赛场上伴随庄严的国歌升腾的那团胜利的“朱红”,或者是雨中陌生人为你撑起的那把伞上温暖的“柠檬黄”……这些“色彩”都会因为小作者独有的视角、独特的表达而“色彩”斑斓起来。

今年还有许多地市的作文试题转向对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空间的关注。如山东省东营市的半命题作文《我依然》,四川成都市的半命题作文《震撼我心灵的》,南充市的全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这些作文题都有利于考生抒写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

2.触摸考生的心灵世界。

命题示例:

200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这是一个很真实的命题,它的真实使你在提笔时不得不展露真情,它的真实使你在倾诉时无法矫情。这更是一个直击心灵的考题,它直接触摸每一位考生的心灵世界。题目前的提示语给学生以宽广的入手角度,给学生以神经的触动,它极易使学生在展纸援笔时一泻千里而不知其止。这种一触即发、不吐不快的题目当属一等的命题。

如果说语文试题应该充满人文关怀的话,这道题目应是人文性的最好体现。它绝不仅仅是关注自我的生活空间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它关注学生的心灵空间和精神的成长,它使学生想去倾诉内心世界,它使学生的心灵充满美好的向往和憧憬。这才是对个体的“人”的关照。可喜的是今年有很多试题呈现出这一趋势。如无锡市的命题作文《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福建永春县的作文试题:“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你最想倾诉的是什么问题?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如此的命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3.捕捉生活的美丽瞬间

命题示例:

2008年山东枣庄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在细微处

让我们再来看几个题目:

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

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

(2008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温暖的时刻

(2008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题目:美丽的瞬间

(2008年山东烟台市中考作文题)

上面这些题目,有几个词语很值得我们关注:“细微处”“那一幕”“时刻”“瞬间”。由此,不难看出命题者的命题取向:考查学生捕捉生活瞬间、工笔细描生活细节的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几道命题就是在启发我们去培养学生保持一颗细致、善感的心灵,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发现、捕捉瞬间的美,让这瞬间的美丽在他们心中沉淀,在他们笔端定格!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一类的题目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多出现几次,比《难忘的一件事》《有意义的一天》等题目要有意义得多。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会用生活中“难以忘怀”的“那一幕”来“时刻”“温暖”自己的心灵,体味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做到作文与做人的统一。

4.品味生活的诗情画意

命题示例:

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道富有诗意与情致的命题。它有形象的美感,有深刻的内涵,学生读到这个题目很容易引发联想,在头脑中重塑一幅幅初春时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

意的的美景图,从而催生拓展和想象:春寒料峭的时节,枝头吐露的那浅浅的黄、那淡淡的绿、那微微的粉色,无不给人以惊喜、以希望、以力量,这是生命的颜色,是信念、是追求、是向往……。由此,题目中“新芽”的喻意便从“新芽”这一春天的物象拓展开去,这才是本题蕴含的深层的含义。

这个题目内涵丰富,涉及层面广泛,有着比较广阔的写作空间,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但这类题目在学生审题和理解题意上有一定的难度,若学生理解不透题目中关键词语的涵义,文章便不可能有新意。如07年的广州中考作文题《心中有盏红绿灯》,08年的宁波市中考作文题《留在心底的风景》,均属此类。

因此,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还需在审题上多下一点功夫。

第三篇:《二十四孝图》不是一个好教材

《二十四孝图》不是一个好教材

张鸣

眼下,随着儒学的再次复兴,《二十四孝图》也再次走红,好多旅游点,都张挂二十四孝图,很多地方,为儿童讲授儒学经典,不仅有《弟子规》,还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在好多人眼里,提倡孝道,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好事情。

鲁迅先生曾经撰文,特意表达了对《二十四孝图》故事的反感,特别反感这些故事体现的虚伪和残忍意味。“老莱子娱亲”,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为了博自己的父母一笑,身穿儿童彩衣,而且“诈跌”,做婴儿状啼哭。“郭巨埋儿”,仅仅因为家贫,做奶奶的把食物给儿子吃,做父亲的就要把儿子埋了,幸亏挖到半截,挖出一罐金子,这才作罢。

这只是二十四孝图中,最扭曲的两个故事,其他的故事,其实也一样带有虚伪和残忍,在人家的宴席上,揣几个橘子,被发现了就说是自己母亲爱吃,带回去孝敬母亲的。谁能证实呢?冬天里,母亲要吃鲤鱼,这并非特别困难的事情,设法去捞可以,去买也行,脱光了躺在冰上,鱼就破冰而出,这不是故事,而是神话。怕蚊子叮着父亲,有钱买蚊帐,没有钱可以用艾蒿熏,自己脱光了躺在父亲床边,就能够让蚊子不叮父亲了吗?他家那里的蚊子,仅仅有一个小分队吗?至于双亲亡故,刻两个木头人顶替,妻子对木头人稍有懈怠,就立刻休掉妻子,不仅不负责任,而且矫情。

在有皇帝的时代,王朝政府都希望臣民忠孝两全,而孝子又是忠臣的基础,所以,孝就变成了绝对化的孝道。不是奉养父母,给他们养老送终,而是非得变出许多新花样来,才算是孝。二十四孝问世后的所谓孝子,每每要割股疗亲,父母病了,做儿子媳妇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熬成汤给他们吃。而跟孝道有关的烈妇和节妇,更是可怕。丈夫死了,最好是殉节,其次是守节,哪怕从18岁守到80岁,也必须守。这样的孝子节妇,才是历代表彰的典型,留下来的牌坊,大多是纪念这些古代英模的。

不仅如此,明清时代的法律,明确规定,父母对于子女,有绝对的支配权,可以买卖,如果父母认为儿子不孝,可以到官府告儿子忤逆,只要这样的告诉发生,儿子不管是否真的忤逆不孝,都死定了。甚至,如果父亲在追打儿子的过程中绊了一个跟头跌死了,那么儿子也要判死刑。反过来,即使父亲无缘无故杀了儿子,也可以免死。

不消说,孝道被法律和政治强调到这个地步,原本基于人类一般情感的孝,就已经变味了,变成了残忍和虚伪,一种不人道的社会道德。而二十四孝图,恰是这种社会道德的图解化的展示,而且从古至今,都是专门针对儿童的展示,显然,在今天,这样的展示,不仅不可能真的教会儿童孝顺,而且会有很大的副作用。

其实,孝敬老人,是人类的一般情感,并不专属哪个民族。父母年老,需要儿女反哺,赡养和照顾,在古代社会,本是一种常态。因为在那个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欠缺,养老问题,只能靠养儿反哺来解决。针对相应的社会现实,提倡相应的社会道德,当然是必要的。但如果把这种道德绝对化,强化到不近人情的地步,甚至充斥残忍和虚伪,实际上,不仅孝作为普遍道德不会被人们认可,而且每每会走向反面。

第四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等教材分析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以读为本,以悟为本,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明理悟情,获得思想启迪。

二、教材分析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讲了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这一单元的课文集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愿望。

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的学习与训练。三年级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更活跃了。教学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山村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增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得思想意识。

2、继续训练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文本思想感情的方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能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4、认识5个字,会写12个字,掌握词语:郁郁葱葱、造犁、减少、扩大、大量、消失、靠着、黎明、包括。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原因。

六、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懂得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所以整堂课我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图文结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丽和洪水肆虐冲走小村庄的情景。

2、朗读感悟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八、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2、三幅挂图。

九、教学过程略

《示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示儿》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教学过程:略

《和氏献璧》教学设计

一、教学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第三课《和氏献璧》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自己充分地读书,朗读,细读,默读,读出情,读出意,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再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再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有效教学更是讲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必须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内容。吃透课文的点点滴滴,驾驭课文的方方面面。本课设计时依据这一理念,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认真细读,扮演角色,交流讨论,积累语言,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设计了一案三单,第一课时处理问题导读单,扫清生字,生词障碍,弄清课文大意。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第二课时处理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详细了解课文。最后整体感知。回归到自己做人,做怎样的人。并利用表演课本剧来让学生体验卞和的忠诚之心。

二、教材分析:

本文写的是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和结果,告诉学生忠诚做人最宝贵的品质,是无价的宝玉。故事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和辩证性。学情分析:

本课的故事性较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但是故事联系到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需要学生和老师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准备,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便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情感目标:

能勇敢交流个人信息,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大胆回答问题,轻松愉悦巩固知识。

三、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学习卞和坚定不移的精神。

2、理解卞和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技能目标:

做人学习卞和的为人,学会自己。学好怎样才能有效的展 示才华。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表演课本剧“和氏献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进一步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达到理解卞和为什么悲伤。

2、渗透德育教育,品格教育。做人的最起码的品质是忠心。通过评价故事人物让学生明辨是非,坚持正确观点,弄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学方法:

提问法,引导法,提示发,点化法,鼓励法,展示法,表演法,讲解法。

六、教学重难点:

1.理解“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的含义。

2.了解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教学用具:

有关卞和.和氏璧,坚持真理人物等的图片。表演用的石头。

第五篇:作文校本教材

作文校本素材

这几年,我们组一直致力于对阅读教学的钻研,在现代文、诗歌、文言文方面都累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本教材。由于阅读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了我们语文课一个比较大的比重,因此作文教学就显得比较薄弱。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组教学重点开始慢慢地转向作文,应该说从这几年的高考、区质管考的情况来看,有所好转,但是与我们的阅读水平在整个区中占据比较好的一个态势相比,我们的作文教学还是显得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与我们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缺乏一种整体性、连贯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作文校本素材的建构就显得刻不容缓了。(那么,今天我就把我们组经过讨论之后对作文校本素材的初步的构想对在座的老师进行一下汇报。)

一、作文的重要性

 日常生活离不开作文

比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要用到书信、申请书、日记、宣传板等一些常见的应用文体,它是我们生活的常用工具。 有助于各门功课的提高

比如经常听到我们学校其他科目的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其实就是我们的学生读不懂题目中隐藏的逻辑关系,这就是写作能力低下在其他科目中的体现,因此写好作文,对其他功课也是有裨益的。

 写好作文,是升学考试的需要

在中考中,一份150分的语文试卷,写作60分,占总分40%。而高考150分,作文70分,占总分46.7%。从这两组数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写好作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学好作文,有过硬的文笔,是未来的就业基础和法宝

无论从专业角度来讲,作家、自由撰稿人、制片人需要有过硬的文笔;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的很多行业,比如律师业、广告业、策划业、公务员、教育业都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上为自己争取更多发展机会。

二、关于“作文教学”

既然作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就显得重中之重了。

1、作文教学的定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思想认识、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水平的综合体现,是由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一般能力和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遣词造句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等语文特殊能力构成。

2、高中作文教学要求

高中:附2013年上海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 语文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4.1 审题立意

4.1.1 准确把握题意。

4.1.2 主旨明确,思想健康,感情真实。4.1.3 选材恰当、内容充实。4.1.4 力求有新意.4.2 结构布局

4.2.1 结构完整,布局合理。4.2.1 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3 语言表达

4.1.1 语言通顺、准确,生动、得体。4.1.1 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1.1 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从这份考试说明来看,高中作文教学重在审题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三个板块。这将是我们开展作文教学的指导方向。

三、高中作文教学

1、作文的分类  话题作文

2003年:“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2004年: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作文

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  材料作文

2009年: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根据这则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 材料+命题作文

2008年: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关于材料作文

2009年以后一直到现在,全部是材料作文。因此材料作文的教学也成了我们整个高中阶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作文的类型也比较多,不同的类型,审题立意、具体写作情况也不同,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对材料作文的类型要掌握。①从材料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 现象类材料

现象类材料即现实生活中社会发生的事件、现象等。考场作文呈现的“现象性材料”,常常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优或劣。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现象的认识,可褒可贬,可扬可抑,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都可以。当然,你的观点应该也必须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吻合,文笔也必须以理服人。 漫画类材料

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情况下不必“就画论画”。也就是说,不是把画面上的内容作为作文描述、分析、评价的唯一对象。漫画类材料等同于文字的寓言性材料,只是它的寓意是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妨把它当作“文字”来读(看)。正因为这样,所以漫画的内容只是作文的一个引子或一个观点,它只是一个类型,你所要表达的是对由此表现出来的类型的看法。 寓言类材料

寓言类的材料的第一要义是准确理解寓意,要从寓言生动的故事中提炼、抽象出寓意。读懂寓言,理解寓意是作文的关键。如果高考作文选择了寓言类材料,那么,这个寓言往往是浅近的、易懂的。所以,我们既不要一读就急于动笔,也不要被寓言故事本身的“故事” 2

所吸引。浅近的寓意常常会让我们一不小心就写成了或“再现故事”,或“克隆故事”的文章。结果常常是“肤浅”地敷衍成文,而把这个寓言故事的“主旨”给淡化了甚至丢弃了。 言论类材料

言论类往往是选择某一位名人(长辈)的若干句话语作为材料。这样的材料比较容易把握。因为,一般情况下选择的言论常常是指导我们为人处世、勤奋学习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理解障碍。但是这样的“言论”呈现的形式常常是平凡、平常、平淡的“语言”。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时,也不能忽略了“审题”。

比如2011年高考作文: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②从材料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  单则材料(一则材料组成)

比如2009年的高考作文

 多则材料(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组成)

比如2010年的高考作文: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③多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 并列材料

比如2010年高考作文  对立材料

比如2011年高考作文

3、具体操作

针对高中作文的不同类型,我们按照年级进行分层教学。 高一作文教学

第一学期:

①写夹叙夹议的文章,做好记叙文到议论文的一个过渡

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是以写好记叙文为主,也会写一些议论文,但通常篇幅较短,内容上也比较浅显,因此为了做好初中到高中的衔接,高一第一学期还是会适当地延续初中作文的教学模式,会适当地写一些记叙文,但是在写作上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比如如何让文章“以情动人”,如何进行场面描写,如何进行细节刻画等等。进行这方面教学除了是为了与初中进行衔接,也有出于对高考的考虑。从这几年的高考来看,有些考生用记叙文进行创作,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因此记叙文不能完全从我们的教学中删除。

记叙文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教学重点就要慢慢从记叙向夹叙夹议过度,要求学生能对自己所记述的事件作一定的议论分析,这主要是为了给接下来的高中教学重点议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②模仿议论文佳作写小语段

从近几年我校学生的写作水平来看,在写作上有一定能力的屈指可数,悟性较低。因此我们组教师根据近几年我校高一学生的实际,摸索出“写作模仿教学”这一模式。顾名思义我们教师选择一段比较规范的议论文语段,对该语段的内容组成进行逐层的剖析,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该语段的形式进行模仿创作。比如有一个语段共有4句话组成,第一句是本段文字的观点;第二句是对观点的进一步阐释;第三句是用名人名言或事例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3

第四句是在段末再回溯一下本段的观点或可对观点作进一步补充。那么像这样的语段就很适合拿来给高一的学生进行训练。

③作文素材的积累

作文素材对于议论文写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充实文章的内容,深化文章的主旨。但从我校的学生素材积累来看,非常苍白。大部分学生脑子里还是只有“姚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这些陈旧的事例,这几年尽管有稍微的改善,但是情况仍旧不容乐观。因此作文素材的积累也是我们组教学的重点。这项工作其实应该是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把它作为高一作文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考虑到高一学习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做好该项工作。除了学生自己积累之外,我们老师也会给学生提供素材,要准备大量的优秀佳作提供学生阅读,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写作的悟性。现在我们组里已经由吴果恒、王科贝等老师开始专门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我相信会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非常大的补益的。

第二学期:

①审题立意的训练

审题立意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尽管这几年高考一直宣称不设审题障碍,但是从每一年的作文情况来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存在着审题错误,尤其象我们我们学校的学生就非常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在高一开始就着手这项工作。为了区分高一到高三教学内容的不同,高一在审题立意方面把重点放在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话题作文的审题训练以及单则材料的审题训练。教会学生基本的一些审题立意的方法。

②具备基本的议论文框架(具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要素)对高一学生来说,并没有要求他们在议论文写作方面达到很高的一个层次,更多的是要求他们在高一阶段能搭构出一篇框架比较完整的议论文。用我们作文教学上的术语,高一阶段是议论文的“入格”训练。我们要教会学生在文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能明确地表述中心论点,使用切合的论据以及多种论证方法。

 高二作文教学

第一学期:

①分论点的设置

我们知道对于一篇议论文而言,中心论点是整篇文章的核心所在,但是一篇文章如果只有中心论点的话,是很难把道理说透的,因此我们需要设置分论点,通过分论点把中心观点有序地、合乎逻辑地阐述清楚。因此在高二第一学期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拟设分论点。

从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这块教学上一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分论点是不能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表述含糊;分论点内在之间是重复的等等,从而严重影响了作文的成绩。上述集中问题中尤以分论点重复最为严重。比如有一篇文章中心论点:做学问应当勤学好问。学生设置了以下四个分论点:

1、做学问应当勤奋刻苦;

2、做学问应当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3、做学问应当有发问精神;

4、做学问应当勇于探索、大胆怀疑。单独看4个分论点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第3个与第4个分论点其实是重复的。因此我们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出现的上述问题一一解决。

②议论文的结构(主要训练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

进入高二后,开始着手议论文结构的训练。重点主要放在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三个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学生熟悉每一种结构的写作特点,并且通过一定的训练量,让学生能熟练掌握。

第二学期:

①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第二学期,我们要开始针对现象类、寓意类的材料作文开始审题方面的训练。教会学生

在应对这些类型的材料时应该如何根据材料进行正确的立意。

②分析论据的方法(因果推理法、假设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正反对比法)

如果说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那么论据就是议论文的血肉,“议例”则是决定论点、论据水乳交融的“粘合剂”。因此在这一学期中教师的教学重点要放在教会学生如何“议例”精当。所谓的“议例”就是指议论文中在举例后发议论、做剖析,目的是使例子与论点融为一体,真正起到用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组基本上已经总结出“因果推理法、假设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正反对比法”四种方法供学生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③ 对材料作文的开头进行专题训练

由于从2009年至今高考作文一直以材料为主,所以不但是要教会学生怎样正确审题,教会学生如何开一个好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除了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开头方式(引述材料、分析材料、推出观点)之外,我们教师也要教会学生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描写法、品评法、引用法、巧用修辞法来帮助学生在考场中写出一个夺人眼球的开头。

④利用课本资源进行思维的训练

任何写作,都是学生内在思维方式的外在反映,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表现形式。高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在表象和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等思维能力,侧重于抽象逻辑性的训练。高二阶段,学生在已有的对议论文框架格式的理解基础上,需要训练他们对问题的判断分析说理的能力,所以如何全面深入去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作文训练的着眼点。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面充分利用课内文本,对课内文本进行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思维的拓展,设置辩证性的题目,如针对《训俭示康》设计“消费和浪费”,联系《病梅馆记》设计人才培养有关话题等。一面对习作进行规范性地指导,同时联系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对优秀习作打印分发后,进行主题内容,框架条理形式两方面的讲解。

 高三作文教学

第一学期:

①现象类材料作文的写作

在高二第二学期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对材料作文展开审题立意,除了继续做好该项工作之外,这个学期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一则现象类材料写出一篇有质量的文章。到目前为止,我们组已经摸索出一些这类作文的具体写法。比如:概括材料,提炼中心观点→罗列其他相同性质的现象,指出问题的普遍性→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其实质→指出其危害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写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②关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写作训练 这几年关系型作文大行其道,但是对这类材料学生往往很难把握,很难把两者之间的关系阐述清楚,文章往往留于表面。所以,在高三第一学期,教师要针对这一类型的作文进行专题型的训练。重点可以放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教会学生读懂材料,理清材料涉及的对象之间的关系;其二教会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把握事物的矛盾及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可能性;其三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关系型佳作提供学生模仿写作。

③文章内容深度的训练 到了高三之后,学生不能只满足于写一篇规范的议论文,而是在此基础上要具备一定的深度,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但是我们的学生到了这个阶段往往会陷入瓶颈,这主要与他们知识面的狭窄有关联。那么教师在这块内容的训练上可以选择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供他们课后进行阅读,来拓展他们的眼界;从高二开始的不间断的思维训练如果做得好的话,也会对这个时期的写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学期:

①文章结构的进一步合理化

长期以来,我们在写作时一直遵循五段论的原则。即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段到第四段证明观点,第五段总结全文。这样的写作模式固然不错,但是过于程式化。最新的作文教学又有专家提出“七段论”,认为这种模式使行文更富有变化,更有利于主旨的表达。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对我们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醒我们要不断地刻苦钻研,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帮助学生在谋篇布局方面更趋于合理化。

②文章结尾的训练 在高二时,我们已经就作文的开头进行了训练,为了让学生的文章能有一个好的整体性,我们也有必要对作文的结尾进行专项的训练。在实际的写作中,我们学生的结尾往往很无趣,只会在结尾中把文章的中心论点再强化一下,好一些的学生也不过是喊几句口号,很难在结尾部分带给他人眼前一亮或者是思考的一种余味。所以教师在这块内容的教学上也要花功夫,让我们的学生也能写出象市重点学校学生那样漂亮的结尾。

③语言的锤炼 关于语言这一块,一直以来我们没有用很多的时间。主要是我们的学生哪怕是到了高三还是在写作方面存在审题、框架、议例等诸多问题,有些学生甚至连表述都不清楚,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语言这块教学的时候往往只能要求他们写通顺、写清楚,至于语言要多有文采是根本不敢奢望的。但是在高考中,我们知道一篇有文采的文章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被评为二类中上的文章都是在语言上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我们认为到了高三第二学期,作文教学在语言上还是要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尽管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语言底子比较薄弱,而且这种情况很难改善,但是教师可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精彩的语段让学生进行仿写,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摘录一些有哲理性的名家言论放于文中,通过这些方法尽可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高考的作文成绩。

④文章的修改

文章的修改,是指对未定文稿的加工和润色。这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古往今来,凡是严肃的作者对此无不十分重视。从高一开始,作文的修改一直是教师的工作,但是到了高三,作文的修改可以放手让学生参与,通过学生动手让学生掌握如何从论点、论据、结构层次等方面对议论性文章进行推敲、修改,把道理说得更加明白、透彻。此举能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升。

总之,作文教学内容丰富。今天我所讲的也只是大略,还有许多要修改、调整、完善的地方,我们教研组成员还会继续摸索、钻研,通过作文教学的科学实施,争取让我校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也希望在座的喜欢写作的老师对我们教研组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

下载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求一个敞亮的教材作文视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素材(教材)

    作文素材(教材)——构思篇 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可用于“胆识”“口才......

    新生代作文教材

    新生代作文教材 简介 小荷作文1028作文狗教材,又称“新生代教材”,共分为两类,一类是课件;一类是“课品”,即教具、学具、玩具等。 课件,指上课用的课本,小荷作文叫“小荷教本”。......

    八岁能读会写教材-《给你一个惊喜》教案

    14、给你一个惊喜教学目标 1、 掌握10个生字:窝、嗓、腔、脆、拎、筒、帘、剃、丧、探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感情的变化 3、 体会文章中心思想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

    一个想象作文

    精选一个想象作文4篇一个想象作文 篇1 夏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了人间,苹果也一个接着一个成熟了,我和伙伴们被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时,来了一群果农,他们把我们统统从树枝上摘......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材

    篇一: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材 小学生作文 陈天祥老师 选编 目 录第一课:写作文并不难 ..........................................................................................

    高中作文教材纲要

    高中作文教材纲要第一册 第一单元感受和思考 学习重点1.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2.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写作指导1.感受生活,用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2.思考生......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材

    小学生体验式作文教材 教学目标: 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学习“听说读写”:听、读得懂,说、写得清。 教学环节: 1、观察:通过体验式游戏活动,充分调动眼、耳、鼻、舌......

    快乐作文教材目录

    快乐作文教材目录 于永正主编 三年级上册 1. 我的课余生活(人教版) 2. 我熟悉的一个人(人教版) 3. 观察日记一则(人教版) 4. 一个风景优秀的地方(人教版) 5. 一个风景优秀的地方(人教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