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说课稿大全
一、说教材
1、教材出处: 本节内容节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一节。
2、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公民的人身、文化、经济各项具体权利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实现各项权利的社会环境要求,是本学期教材的总结篇。本节设置了两个活动,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社会公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懂得了公平的重要性,就为学习下节课《维护社会公平》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制定了分层次要求的三维学习目标。
①了解公平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公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②通过创设情境和案例分析及讨论辨析等方法使学生懂得公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③培养学生公平合作意识,公平责任意识,自觉践行公平。(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对公平认识上的偏激片面及对社会知识、国家政策了解较少的学情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师生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也抓住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知、情、意、行的核心要求。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分四步:
(一)导课
(二)出示目标
(三)新知学习
(四)目标检测
(一)导课设计。“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采用概念导入法和反问激疑法导入新课,即对“公平”含义的不同理解和对公平重要性的反问,使学生带着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目标的出示更使学生增强学习的方向性、主动性。
(三)新知学习。
1、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即教师出示农民工怒杀建筑工头全家的教学案例,然后分组讨论“当人们在社会交往合作中,受到不公平对待是易发生的情况”引出公平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板书:稳定
2、采用列举法和师生谈话法,即列举国家出台的多项促公平维护稳定的举措,让学生体会国家促公平维护稳定的决心和信心。板书:举措
3、采用讨论辨析法,即讨论辨析公平对竞争、合作的关系,再次理解公平的重要性。板书:竞争、合作、大公、箭头
4、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即教师出示海尔集团成功发展的秘密教学案例,然后师生模拟公平情景并分组讨论“公平能否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公平能否调动工作积极性”引出公平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板书:发展、权利机会、积极性
5、采用列举法和师生谈话法,即列举国家出台的多项促公平促发展的举措,让学生体会国家促公平促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板书:大平、箭头
6、采用回顾旧知法,即学生联系历史课上学习的党的基本路线内容回忆出“改革、基本路线” 让学生体会公平在实现国家整体宏伟目标和基本路线中的重要性。板书:改革、基本路线
7、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本节学习的知识重点、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四)目标检测。出示分层次达标的习题,充分发掘学生的理论运用实际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以便查漏补缺,完成学习目标,并有所启迪。
一、填空: 公平是在------中产生的,公平意味着权利与义务的--------。
二、明辨是非:将体现公平的画∨,不能体现公平的画×
1、学校分快、慢班()
2、市场竞争中弱肉强食()
3、国家实行“两免一补”()
三、拓展练习
构建和谐社会要更注重社会公平,清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谈谈自己该如何维护公平。
四、说板书设计
1、突出了本节的教学要点。
2、显示了本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掌握。
3、板书的外形像“天平”,并且设计有彩色的“公平”二字,可谓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寓意深刻。
第二篇:《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社会公平》说课稿 第一小组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
②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④理解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②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所以有必要通过对“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这个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来让他们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实施举措,加深对现实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现象、国家实施的分配策略、经济生活中规律的了解,全面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分配上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和爱戴。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在学习了影响价格、生产等知识后,同学们对于生产效率都有了一个大体上的理解,但是可能会把对“效率”的理解局限在“企业、个人的劳动时间”这一狭隘的层面上。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效率”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讲的“公平”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的认识,继而对合理分配制度内容的理解有一个铺垫。
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而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谨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要对学生加以强调重复的知识点,因为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对他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让他们再根据我国国情来考虑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身边事例、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阐述、循循善诱。
三、说学生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本框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现实意义,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框教学主要运用学生主体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问题式教学法来更好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具体方法分析如下:
1、情境创设法和直观演示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景情境,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来直观、生动展现,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导入和讲解“社会分配如何实现公平“这一重点时,我抛开生硬的说教,借助多媒体、图片等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把一些在生活中碰到的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的现象的图片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公平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平的重要性,让学生培养公平精神、公平意识。
2、问题式教学法
是在教师设疑、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反映社会贫富差距大的一些图片来不断地设疑,一步步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从中加深对公平含义、实现公平的途径的认识。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会用对比分析法、活动参与法、总结法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直观体验。
(二)说学法
1、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的多边互动。在本课中,主要围绕“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来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
2、分析归纳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小组的探究,归纳探究的成果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合作讨论中总结归纳“对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以此来强化同学们对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识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图片导入,感受生活。
我们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收入差距大、贫富两级分化严重的漫画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什么问题?那么怎样才算公平,又应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呢?利用漫画,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导入整个环节可以自然过渡到新课,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环节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小李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销售员,月工资2000元,每天工作8个小时;小红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高层主管,月工资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个小时”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中两个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们一个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环节三: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及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时在学生探究完之后,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加以点评。这样的方式就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将决定采用案例分析的探讨方式来实现。首先通过一个前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收入是否能达到绝对的公平。其次,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收入公平的方式。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分析得出我国实现收入公平的方式。通过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思考和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归纳“国家为什么重视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视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通过这一合作探究使学生自然理解我国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提高两个合理比重”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环节四:
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播放关于十八大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十大大上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目前我过正确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们小组将决定采用以下形式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式教学法。通过十八大的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我国目前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六、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在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知识网络图,巩固和升华课堂知识。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收入分配与公平》这个框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学习了前一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之后,学生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有了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因此,学生在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学习理解收入分配与实现公平的关系,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另外,同时也应看到,学生由于知识深度以及广度的限制,对于公平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拿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切勿泛泛而谈
第三篇:《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说课稿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 “天平”》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公平是社会稳定的 “天平”》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说课标
本框题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三、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中(二)承担社会责任规定目标之一:“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对应的内容标准是:“2.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该达到如下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2、说教材的地位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一个框题,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涵,也对自身应该享有的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有了具体的认识,本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所以这一单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自然延伸和合理提升,同时又是本册书的落脚点,从本课内容上看,它解决了什么是公平及为什么要维护社会公平,为下一课学习怎样维护公平奠定基础,对巩固和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非常重要。
3、说教学内容:
本框题由“众说纷纭话公平”“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两目组成。第一目主要说明了公平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的含义。第二目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4、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追求公平的现代人。
能力目标:理解公平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5、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难点是如何理解公平的含义和正确看待种种不公平现象。
二、说教法
1、说教学方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结合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
(3)案例分析法 由学生身边的事情拓展到社会的发展,由具体到抽象,这里我在重视教材中的疑问的同时,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4)活动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学能力。
2、说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与情景及案例教学相结合,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教学应“授人以渔”,这堂课,我准备在指导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阅读讨论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参与学习法,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课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程序,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法,小品展示法等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积极培养发散思维和积极探索、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材料导入
1、播放动画《和尚吃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通过欣赏动画,创设情境,获取知识,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深刻体会到公平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问题(1)三个和尚为什么会没有水吃的局面?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通过分析,学生明白:这三个和尚都希望付出愈少而收获越多,就不希望对方坐享其成、或少劳而多得,追求绝对的公平才导致的后果(2)假如你是这庙里的主持,你打算怎样办?为什么?站在主持的角度在自主探究怎样安排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把三个和尚的艰辛与所得的收获结合在一起,从面认识到公平是相对的,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读材料:
(1)《管子.形势》: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莫不载。
(2)人民网报道 2010年3月14日(星期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新加坡记者问关于民生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里说要分好社会财富这块“蛋糕”,促进社会公正和谐,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地活着。但是我看到社会上也有一些现象,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不公,比如收入分配不公,农民工融入城市也存在很多困难。作为总理,您如何指导政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中国人民过更幸
福、更美好、更有尊严的生活?温总理说,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问题:这两则材料都涉及一个什么话题?强调了什么?通过思考,让学生敏锐认识到,“公平”自古是个倍受关注的话题,是决定社会是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而导入新课,活泼自然,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二)、情境展示:
1、众说纷纭话公平:
通过书中P100的<<外出交流名额给谁>>的活动设置问题,使学生初步知道对待公平每个人是有不同理解的,然后出示不同人对公平的不同理解并让学生试说说你认为公平是什么?为学生创设情境,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做的重点是点拨,并对学生错误结论及时纠正,对一些富有创新的结论,进行鼓励,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展示P101案例<<李伟受表彰公平>>,创设情景获取知识,通过问题(1)你认为李伟受表彰公平吗?为什么?在这个问题处理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其他同学的付出与所得和李伟的不劳而获相比,使学生自然得出结论: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你是怎样理解公平的?采用分组讨论法:针对什么是公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如做好笔录,汇兑小组成员意见,组织发言等,促进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讨论的过程中,主要是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老师要做的重点是点拨,并对学生结论的错误及时纠正,对一些富有创新的结论,进行鼓励、表扬,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并久而久之,培养学生规范文字表达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使学生理解人们心目中的公平的含义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这一目是本课的重点
(1)先让学生说说发生在你身边的公平或不公平的事,这是加强对不公平的情感体验,以及这种情绪的影响,如影响家庭和睦、同学团结、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公平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书中《推销员跳槽》一例,设置三个关口:A、最初员工为什么想跳槽?(分配方式不当,多干不多拿)B、公司已经制定了比较公平的分配制度。员工为什么还提出辞职?为什么会乱了套?C、要是你是公司领导人,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由学生身边的事情拓展到公司的前景。再到社会的发展,由具体到抽象,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这里我在重视教材中的疑问的同时,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深刻理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3)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每位同学也都是社会的一员,那么为了构建公平和谐的社会你能做什么呢?(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从我做起,尽我所能,在学习生活中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增强积极维护公平的意识,做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现代人。思想品德课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做人的教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同了建设公平社会自己也有责任,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这既是本节课的落脚点,又为下节课学习如何维护公正做了铺垫。
3、情境体验: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时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力争突出本框的重点、难点,目的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达到本课学习目标。
4、拓展延伸:(本框题与时政内容的紧密结合,探讨: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纲要规划中,关于实现教育公平提出了以“机会公平”为关键,“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的若干措施,而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就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这次发布的纲要又再次强调了“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宗旨。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公平和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公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追求社会公平理想的过程。
这个问题是希望学生能联系实际,联系热点,进一步思考公平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树立公平意识,并能对不公平现象有一定的理智感,从而再次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要注意的是,在讲这个问题时,应主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优越性,理解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五、说板书设计: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一、众说纷纭话公平、人们心目中的公平、失去公平的后果
二、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公平的重要性
作业:以公平为话题,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维护社会公平说课稿
维护社会公平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所说的课题是《维护社会公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维护社会公平》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的第二框题,八年级下册以帮助学生能够主动维护权益,自觉履行义务为教育主题。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内涵,也对自身应该享有的人身、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权利有了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重在树立学生公平意识,培养学生正义感。如何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和正义感,最重要的还是要求每个公民合情合理合法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所以,本单元既是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前几个单元的合理提升。
本框共有两目。第一目“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从社会公平存在的问题的层面来树立理智的公平观,认识道公平是相对的。第二目“自觉树立公民合作意识”,指出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运转。通过学习,让学生立足于现实思考:维护社会公平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又能做什么。使学生有了公平意识,就可以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本框对于巩固合提升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成果非常重要,是本册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 本课所依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承担社会责任”。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本教材的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良好的合作要以公平为基础,理解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特判断能力,理解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置教学情境,通过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结合社会生活案例和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合理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逐步确立公平合作意识,以便更好的融入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树立互惠的公平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公平的相对性;自觉培养公平合作意识。确立重难点的依据:关于“公平”,学生接触较多,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学生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和思考,但对于公平及公平的重要性等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由于学生容易将公平理解为绝对的公平,在生活中遇到对自己不公平的事情时往往不能正确、客观地对待和处理,造成心情郁闷,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过激行为;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但相当多的学生只想通过合作自己能获得什么,只认识到合作能给自己带来利益,不懂得需要相互负担,只想获取利益而不愿意承担负担。所以我把“公平合作的意识”确定为重难点。
二、说教法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基于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总结法 经验分享法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储存、运用知识和取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尤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案例分析法:在学生动、眼、耳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动脑思考,促进思维和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及探索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阅读讨论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习阅读——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叙述导入
叙述:在现实生活,诚然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毕竟1,公平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主题。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环境中都可能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因此,我们就必须理智的面对种种不公平,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板书:
二、维护社会公平
1、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设置目的:承接上课时的内容,即社会生活中存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引出了本课时的话题,开门见山。)
(二)、讲述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3第一方框。根据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提出的各种公平观,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贫富,等贵贱”等,出示问题:
1、你了解这些公平观的含义吗?
2、从这些公平观中找出公平观念发展的轨迹来?
设计意图:丰富公平观的时代性、社会性特征。通过活动让学生意识岛,公平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公平总是相对的,公平始终是发展着的公平。
(板书:没有绝对的公平)案例分析:出示现实生活中农民工被老板拖欠工资或以各种借口被扣工资的案例,思考:你觉得这位农民工遭遇了不公平吗?如果她接受了这种不公平,情况回怎样?它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自己的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
设计意图:强调教科书“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做出不懈努力”.。同时,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重要的是增强公民的权利平等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注重用合法的手段去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板书:面对不公平现象的正确做法)
反躬自省:要求,仔细阅读教科书中的三组图画及文字说明,并对下列问题进行交流:
1、他们的想法有什么道理?
2、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3、他们该如何面对?你有没有他们相似的经历和想法。
设计意图:解决“公平与否要受到不同因素制约“这一问题,通过设计三种情境让学生理解,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加客观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调整思维方式的能力。
情景导行:请大家完成p-105页方框力的内容,并进行交流。如:
1、当有人欺负他人时„
2、当老师处事不公时„
3、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
4、当收到假钞时„ 设计意图:创设一些小小的情境,通过学生谈感受、思考自己的做法,使学生感受破坏公平所带来的伤害通过课堂交流来表明态度,提升境界,从而自觉地指导今后的行为。
故事分析:大家都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请大家用公平的理念来回答下列问题。
1、问什么一个和尚不愁水吃?
2、为什么两个和尚还能合作?
3、为什么三个和尚反而没有水吃了呢?
设计意图:用这个经典故事来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的公平感对于合作共事,甚至对于谋求生存的重要性。
板书:
(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合作探究:问题: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三个和尚才有水吃?你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公平是具体的,公平存在于具体的规则之中,制定规则要符合公平的理念。
理性思考:分析课本p-106、107页平价药店红火饿原因。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公平意识和所作所为影响着他人的公平感受和社会公平,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板书: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案例分析:分析课本“排演历史剧后的打分”,提问“小张的分数最高,大家为什么并没有觉得不公平,反而为他高兴?”“为什么以后的活动大家都不愿意找小王?”“为什么老师没有给小亮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需要公平互惠的合作,为了更好的合作,需要我们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
板书:在合作中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课后作业:以公平为话题,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片心得体会。板书(省略)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维护社会公平》说课稿
默认分类 2009-10-28 13:16:46 阅读2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引用
ldxsh7 的 《维护社会公平》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课题内容是《维护社会公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思品第九课第二框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以及教
学流程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是我对本课时的教材进行的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统整八年级思品教学的核心概念就是“交往、合作、权利、义务”,教育的主题则是“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和义务”。而“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恰恰是社会公平中最基本的要求;同时,社会公平还要求人们在合作中能各负其责,主动承担。由此可见,“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这一单元的内容正是整个八年级思品教学内容的落脚点,而“维护社会公平”这部分内容更是这个单元的重中之重:它既是课标中“树立公平意识”的内容要求,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理念要求,对学生动健康成才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本框题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设为两课时。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也就是第一目的内容: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
如下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公平意识,增强对不
公平意识到责任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面对不公平现象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关于公平
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不公平现象的社会客观性,认识并理
解公平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教学难点: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性,不少学生对“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这一论断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所以我把“公平具有客观性”这一点作为本课时的难点;而把“如何理智面对社会中不公平”作为本课时的重点,其理论依据是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理性反思自己价值观念的能力,是引导学生“化知为行”的关键所在。
二、说学情
在观念上,初中学生由于受认知限制,对公平问题的认识虽有了初步的判断和思考,但还缺乏理性的认识。而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却时刻会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有关“公平”的事,如果不能正确的对待和处理,势必会影响其健康成长,所以本课时的教学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为了倡导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教学理念,我采用了“角色体验法、活动探究法以及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当然,就本课时而言,教师的点拨与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2、说学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本节课宜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搭建平台。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1)某公司员工认为他们内在利益分配不公平纷纷跳槽,从而导致公司破产......(2)八年级学生王勇参加学校举行的才艺比赛被评为二等奖,他认为这不公平,盛怒之下指责评委。
设问: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导语设问的依据:一方面回顾了上节课所讲的有关“公平有益于社会稳定”这个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理智面对社会不公”有关初步认识。一节课的导语设计的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所以说它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2、针对本课时的难点“公平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是这样攻克的:首先引导学生阅读P103面对教材并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材料:(1)封建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资本主义社会每年有数十万人靠领社保金来生活;(3)我们国家现阶段也有大部分人都生活中农村,全国的医疗资源农村只占很小的比例。
(然后,让同学们合作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无论何时、何地、何社会,公平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公平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个别指导,引导、鼓励学校畅所欲言。)
3、针对本课时的重点"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我采用了情景分析法、活动探究法以及角色体验法等方式来进行的。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首先,结合课本中相关事例,并展示最近发生的有关新闻事件,如上海交大被保送的研究生雷闯多少年为乙肝患者争取同等的工作待遇、消除乙肝歧视而四处奔波的事迹;河南农民许振超为获得公司赔偿“开胸验肺”的事;还可结合农民工讨薪所采取的极端手段等报道。然后让同学们针对这些事件进行合作讨论,并适时引导,可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我们的平等权利遭到侵犯,我们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采用非法的方式,而应该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寻求帮助,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而个人的努力也会推进整个社会的进步。”(此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新的课标中有这样的规定:“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其服务社会的公民意识”。所以,我在这里联系了相关的时政热点。而且这样的做,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有说服力。”
接着,应用角色体验法和合作探究法,让一些同学两两组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客观存在的而我们又无法改变的事情,如个子的高矮,家庭的穷富,智力的高下等等,其中的一个同学表演面对这些时感到不公平的心理,而另外一个同学则从理性的角度,说明面对这些情况时我们要学会从容接受,理智面对,从而培养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来对待社会不公的能力。
(这种设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有更深刻认识,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三个活动则是“你说我说”(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进行):
问题设计如下:(1)你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还有那些不公平的现象存在,可以举出相关例子,并说明在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认识,我们要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2)请你列举最近几年里我们国家为推进社会公平而采取的措施。(培
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4、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认识到公平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求我们要理智面对生活的不公平:比如,有的时候需要我们用法律来维护公平,有的时候需要我们以健全的心态来看待公平,还有的时候需要我们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总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公平意识到公民!
5、课外实践,导之以行:
德育的培养要外化为能力,内化为行为才是成功的。为此,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同学们以“话说公平”写一篇短文,既让其对本课时的内容做个总结,也可使其情感得到一定的升华,从而达到“道德践行和情感培
养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略)我的讲课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说课稿(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教案
课题名称: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教材版本:人 教 版 教师姓名: 刘 丽 珠
学
校:樟树中学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刘丽珠,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课,一说学情,二说教材,三说教法与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课后反思。
一、学情
知识与能力储备:本班学生为高一上学期的学生,通过前两个单元的课程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已经具备了自主思考问题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能力。
兴趣倾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开始思考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该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他们对本课的学习会有更大的兴趣,因而能积极地融入课堂。
心理水平:学生价值观念尚未定型,看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且本框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
二、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编排上:《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经济生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衔接了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上:本框主要涉及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设置多项活动,使学生感受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并把这种感受内化为行为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纠正学生对“公平”概念的错误理解,避免不必要的仇富心理。(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现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重点二: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效率”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讲的“公平”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的认识,继而对合理分配制度内容的理解有一个铺垫。
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而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谨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要对学生加以强调重复的知识点,因为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对他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让他们再根据我国国情来考虑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身边事例、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阐述、循循善诱。
三、教法及学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及依据
活动探究法:设置多个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讨论和组织能力
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分析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学法及依据
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体验、交流法: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的现象有正确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两课时)
本框内容紧凑、循循渐进,条理清晰,共分为两课时。先讲收入分配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再着重讲本课的重点促进收入分配的措施,也就是怎么办的问题;最后突破难点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及其措施。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改编的漫画为背景,展示两组关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图片。学生观看之后提出问题:什么是社会公平?
设计意图:直面生活,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来讲解较为抽象的社会公平,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平的理解,而且也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讲授新课
1、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
活动二:讨论观点
一、观点二,并思考公平等于平均主义吗?收入差距等于社会不公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讨论得出公平的含义,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平的理解。且知道公平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公平。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原因)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补充: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③收入分配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设计意图:联系前面所学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企业与劳动者的相关知识。将课本知识点串联起来加以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对策(措施)——重点内容
活动三:小组讨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结合前面所学,可以从哪些角度思考?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根本举措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四:观看朝闻天下视频,首次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设计意图:视频教学法。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为何我国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通俗易懂,直观明了,贴近社会。
结论: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重要举措
活动五:小组讨论,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生活实际,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结论: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性收入,取缔违法收入。
——另一重要举措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归纳“国家为什么重视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视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1、效率的含义:
活动六:电脑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30元/天。
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思考: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案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效率的含义,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①二者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二者又存在矛盾。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难点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设计意图:可以更好的理解我国现今实施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可以用平常心态看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不均、贫富差距大等问题。面对这种问题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应怎么做,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三)巩固练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承包土地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 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018·张家口模拟]小李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3万元;小李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小李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小李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小李一年的劳动收入为()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3、[2018·对点金题]公平与效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①某省政府给予社会托老机构的老人每月300元的财政补贴 ②某企业建立健全以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③某市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④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调整为1400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解析中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题目,并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设计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原因)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对策(措施):①②③④(重点)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难点)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式,简单明了,层层递进,重点突出,便于理解。
六、课后反思
虽然还未正式上课,但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学生学情且根据身边实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对重难点知识讲的相对来说比较详细。整堂课师生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活跃。我相信应该能达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实践后再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