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麓山的春昼散文
“十年风雨契名山,挈伴寻游一解颜”的情怀牵引着我向岳麓山走去,和慕名而来的游客一样,“千里望衡”总想“先望麓”,亲自体会一番文化名山的魅力。
麓山的春风携着一股馥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可听,可闻,可感。不仅有春风拔出嫩芽的清脆声 ;嗅着,仿佛还有古建筑木椽散发的芬芳,隐隐约约,恰若沉香;空气似乎有了檐角的轮廓,有形有状,具体可感。此时我已置身于岳麓书院之中,脚步也变得留恋起来,让我有了“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放空之感。在斜阳不耐烦的催促下,方才加快了脚步。
临近了后门,感觉痛快淋漓,可能是酣畅了岳麓书院人文与自然融合的园林式之美的缘故罢。潺潺溪流,虬枝盘旋;翠竹郁郁,参树葱葱;池鱼穿梭,怪石槎桠;塑像俨然,碑刻苍劲……无不风韵十足,让人陶醉于太古的静美。出了门,便沿着塘边绕往爱晚亭的小路走去。春天的爱晚亭恰似人类镶在碧色山涧里的一颗红玛瑙,锦上添花般多了些许诗意;可以想象,秋天的它又会宛若红枫叶央的一把洋伞,伞下坐着些许有心人。眼看就可近距离端详爱晚亭优美的曲线了,可我们却选择岔开了道,顺着一条幽径爬上坡去。
一排排整齐的石阶如弯腰拱起的脊背,直达山肩,两傍粗大的树木耸立,一把把绿伞稀稀落落地遮盖着上空,光影斑驳,形成曲折而平旦的天梯幽径。这是人类在大自然身上描出的完美曲线,也是人类在大自然身上划开口子留下的伤疤,好把人类装进去。顺着石阶往上爬,每一级被风雨刷得灰白的石阶都被淡绿的苔藓点点地缀着,像淌在古铜锏上灰白的蜡。爬到山腰,看见路牌有名曰:“白鹤泉”,向着所指方向寻去,却到了一刹佛寺跟前,就暂且歇脚于寺前石阶,看佛寺大门微掩,赤墙金边,香烟袅袅……
重整步武,换了个小山头,沿着一道狭窄且弯曲的石阶往上爬去,路边树枝低低地垂着头,似乎在使劲伸展以够亲吻大地,可始终存在距离又给人垂头丧气之感。爬爬停停,抬头望见顶上有石栏和石墙,好奇便驱使我快步往上攀去。当头高过石栏,云麓道观的古楼和平整的石板院落映入眼帘,楼檐下参差不齐的许愿带随风舞摆,宛若“梦游天姥”一般难以置信,这高山之上,丛林庇护下,竟然坐落有如此仙界般的院落,富有“深山藏古寺”的韵味。
平日里仰止岳麓,以为山仅是山,绿只是绿,今日一游,方才知晓自己眼界小得可怜。防人倾跌下山的石栏及腰,竟像石凳般可坐卧游息。一路登来,身淹重林,回望不知已攀多高,现在凭阑观望,才知已在一坡之巅。河东看山,河西望市,极目远眺,长沙城齐齐林立的楼盘自然繁华;然而,湘江细长弯曲的铅带西岸,那缓缓隆升的茂绿更显得惹人喜爱。退一步近看,发现这高山石栏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一竖排刻着许多湘战中牺牲的烈士之名,这貌似超出尘世的隐居之观顿时让我心生敬畏,存于世间是不可独立而在的,国土沦陷,哪会有一寸清静之地,修道者是该关心国家命运,是该带着和烈士一样的精神修行。
“水无山则气散而不附,山无水则气寒而不理”,山与水相偎相依,缺一不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我们听说山上有湖,便开始寻觅起来。看到路牌写着“穿石坡湖”,欣喜万分,便箭步飞奔而去,眼前一阔,便见了湖。湖是一个半圆的,仅有的一条直径被一道笔直的长廊所替代,廊上起着木楼,乍看貌似湖上腾空的舟,又感觉湖水正在倾斜地装进楼里,人工的美便是在湖的一头画上一笔古色古香的地平线。把视角拉回湖畔,垂柳蘸点湖水,樱花红晕,畔草芊芊,无不是诗境画意。不知道开发和装扮岳麓山的是诗人还是画家,但他们一定是大自然的产儿,是美的设计师。
心还在山上,人却已经下山。求学麓山下,自然不会有“老眼念后期,未之重来否”的不舍和叹息。唤回流连忘返的心,暗自说道:他日必会重游。
第二篇:万山千山总是春散文
春风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
它在料峭的初春吹起,轻轻缓缓,温温婉婉,不急不慢;捎着太阳灿灿的微笑,带着阳光和熙的温暖,踩着白云婉转的曲线,乘着春日流淌的时光,飞过千山万水,飘过沙漠高原,穿过大街小巷,钻进百户千窗。像南飞归来的燕子,流转着俏皮地身影,穿跃、飞旋。
春风啊,你在哪儿躲着呢?为何没有听到脚步声,就在一转眼间站在了我的身后?就这样,一切静谧的不曾存在。我还没脱下冬的衣装,还沉浸在冬日的严寒里,风就唤醒了我的意念,给了我一袭猝不及防的清新。
我于柳树上寻找你的足迹,那是怎样的惊喜!柳枝抖动掉满身的尘土,随风扭动起袅娜的舞姿,使劲儿伸展着嫩绿的枝条,风情万种地拥抱着妩媚的你!
我于湖泊里寻找你的身影,那是怎样的姻缘!你无意间的停顿,却搅动了水姑娘的心湖。水儿荡起层层波纹,微微颤动,似随身摆动的美丽衣裙,似凝视风儿踪迹的含情眼神;水儿扬起长长水袖,波纹便一圈圈向外散去,绵绵不断,像湖心流动出的旖旎,像依依不舍的留恋。我似乎听到水儿呢喃的声音:风儿,风儿,你留与不留,情都在这里,不增不减,不增不减。你走与不走,恋都在这里,不怨不悔,不怨不悔。
我于山川间寻找你的踪影,那是怎样的奇景!风儿吹过,山林绿了,小鸟叫了,溪流乐了,花儿笑了;山泉叮叮咚咚,好似琵琶奏鸣;流水潺潺,犹如天籁之音;桃花潭水相映成趣,蓝天绿草牵起云烟;就连灵性的生灵们都跳跃欢奔,为追赶春风的脚步,穿梭于阳光下,树林间,花丛中,湖泊里。
哦,春风!我为你激荡!没见那一夜春风的轻拂,已催开了我心中千树万树的梨花吗?
春雨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下了。
它悄悄地来自傍晚,再到清晨。淅淅沥沥,时断时续,轻踏脚步,穿过云层,扑向树枝,落在树梢,轻轻哼唱:滴滴、滴滴、答答、答答。
春雨啊,你在哪儿躲着呢?为何在我梦醒时分,就如仙女般细细柔柔地站在了我的面前?就这样,一切突然的都未曾预料。我还没从冬的干枯中苏醒,还习惯于梦中畅饮甘泉,你就敲醒了我的梦幻,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于草木里探寻你的足迹,那是怎样滋润的养分!树枝卸下了厚厚的冬装,悄悄探出绿绿的嫩芽,吸允着春雨的乳汁,吐纳着体内的雾气,顿觉神清气爽,精神了几许,腰杆也挺直了几分,连静享那份惬意而微闭的双眼,也不由得张了开来。
我于大地上寻找你的印记,那是怎样的欣喜!春雨发出“腾腾”的声音,透过厚厚的泥土,轻轻叩响了小草的家门,唤醒了沉睡一冬的麦苗。小草甩动胳膊伸伸懒腰,麦苗眨眼推开了心门,缓缓探出淡绿的手指,小心试探着春雨的温度。一定是喜欢啊,就欢喜急切地翘起了红润的嫩唇,任凭春雨轻轻抚摸,拂去冬的沉闷,冲走尘的倦意,带来春的绿意。
我于花丛间聆听你的呼吸,那是怎样的气息!春雨闯进花蕊的梦里,“笃笃”的声音敲醒梦的诗意。花蕊露出丝丝羞涩,低眉迎接春雨的亲吻,独自静享醉人的甜蜜。不由令人想起那千人万人喜欢的诗句:你来我心里,或是把我的心放在你的手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哦,春雨!我为你迷醉!侧耳倾听,一个声音从远古徐徐传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来。
它在初春的门槛上驻足了片刻,向冬雪不舍地挥了挥手,便携着阳光,带着春风,伴着春雨,踩着祥云,步履轻快,恣无忌惮,一泻千里,洒向大地,扑向人间,一去不回。
春儿啊,你在哪儿躲在呢?为何在我经历了四季疲惫后,就如阳光般满满当当地站在了我的面前?就这样,一切出现的都是如此自然。我还没有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还纠结于过往的沮丧,你就剥去了我陈旧的衣裳,给了我铺天盖地的新装。
我于世间寻找你的足迹,那是怎样的敞亮!阳光笑着遮起黑夜,微风挥手带走乌云;白云朵朵托起蓝天,云烟渺渺浮起氤氲;江河不息流向大海,绿水依依环绕青山;风儿林间打闹追逐,雨丝红线天地相合;草木萌萌泛起新绿,花儿朵朵含着花蕊,鸟儿欢唱鸳鸯戏水,鸭儿款款嬉戏春江。哦,那万水千山都是春儿的影子!
我于凡尘中探寻你的足迹,那是怎样的朝气!婴儿吮吸着母亲的乳汁,眉间露出疼疼的笑意;孩子迎着朝阳走向学校,脸上灿烂着快乐的笑颜;老人晨练在滨河岸边,红红的面庞透着安康;年轻人踩着单车飞奔向前,一路洒下笑语欢歌;中年朋友脚步稳健,宁静淡定信心满满。哦,那千家万户都是春儿的影子!
我听见一首歌儿反反复复地唱着: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情不自已,闭上眼睛,听,它是怎样的声音?任何象声词都会玷污她的纯净,它是比命运交响曲都要有力的音乐,它是天簌之音!沐浴在春天里,一切一切都是这样的明亮而清新,一切一切都是这样振奋与希冀,甚至是我。
我的眼泪为何涌出?我的心弦为何颤动?为了这份清新的呼吸?为了这份激昂的聆听?还是为了这份心灵的重生?
绿绿的春天踩着四季的脚步真的来了!浓浓的春色伴着如风的岁月真的又一次降临!生命难道也会如春天生机勃勃的朝阳,再次唱响奋起的号角吗?
想起自己一次次的挣扎,丝毫没有意义。这半生的魂梦竟是经不得这时光的速度,草木的一生,还有这春儿的足迹!听见了吗?是春天的脚步,它正发出“咚咚、咚咚”的铿锵声响:又将启程,又将启程。这就将我无限的心事圈起,一并付与时光,随岁月缓缓散去,缓缓散去。待到春暖花开时,笑看云卷云舒起!
哦,春天!我为你动情!你是萌动中的希望,宁静里的美丽,自然中的生机,生命里的诗意!
万山千山总关情,千山万水都是春!
第三篇:春到壶瓶山散文
汽车在蜿蜒崎岖的峡谷里缓慢穿行,狭窄的山道下面就是一条千年流转的小溪。春天里,小溪的流水开始活跃起来,闹喳喳地在溪涧相互拥挤着流动。两岸长满嫩绿的枝叶不时地轻掠溪水后,便羞涩地扬起头,任凭春风抚摸。这灵动而剔透的溪水,遇到一处长满青苔的石头时,便迅速转向,形成旋流,同时溅起一层白晃晃的水花后,依然不折不挠地向下游流去。最为惹人注目的是溪涧某处裸露的沙卵石中,一束束不知名的花儿,随着春风的吹拂,在迎风摇曳。
这是我们一行进入壶瓶山景区时的第一印象。来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壶瓶山位于湖南石门县西北部,是湘鄂两省分界山,属于武陵山脉体系,方圆几十里群峰起伏,山势逶迤,地势陡峭、沟壑纵横,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绿色植被丰富,珍木异草遍野,被生物专家誉为“内藏万金的绿色宝库”。因其山顶四周高,中间低,状如壶口形,古人便把它取名为壶瓶山。
在进入壶瓶山景区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一座上部结构为空腹式截面圆弧石拱型桥,该桥横跨小河的两岸,桥身经过风雨的雕刻,彰显着一种古朴的神韵。桥的两岸居住着同一个镇的村民。因在大山深处又以溪旁依山而建,两岸的村民房舍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木质或土质吊脚楼房舍。从桥上经过时俯瞰溪边房舍,烟雨中朦胧着一张优美田园风景画。
有着古朴神韵的石拱桥,不但见证着小镇历史的变迁,同时也为小镇居民生活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这就是闻名江南的的黄虎港大桥。该桥于1959年建成通车,据说大桥当初建成时,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石拱桥最大跨径的新纪录。也刷新了赵州桥跨径保持1300多年的历史纪录。为后来建设桥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撑。在两岸峭壁嶙峋,道路稍能容步的羊肠一线且能摧车折轮的险要地段,敢于创造人间奇迹,足可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多么的伟大。
车行艰难地穿过一条狭长的峡谷后,便来到了一处地势较为开阔的壶瓶山镇。一条绿绸似的小河穿镇而过,小镇的居家并不十分紧凑,散乱地居住于小河的两岸。整座小镇掩映在风光秀丽的山水之中,如果站在山峰中俯视小镇,飘渺的云雾中那潺潺而流的小河旁的小镇,静静地安卧在群山环抱之中,有着安详、静谧、和谐的静美。
傍晚时分从村庄里袅袅升起的炊烟,以及从农家庄园里传出来的鸡鸣狗吠声,氤氲着浓郁的山村民居氛围。沿河两岸有一群衣着不同花色的农家妇女在洗浆,原始的棒槌声伴随着银铃般的笑声时断时续地远近传来,让你感觉到一种居家生活的气息。一群家鸭在河面上自由自在地觅食,抑或追逐其他水生小动物,给宁静的乡村生活增添些许动感。有晚风从山间某处吹起,细细密密的树叶就发出阵阵簌簌声响,这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愉悦着人们的心情。
居住在小镇里的居民大多为土家族,他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里,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演绎着生命中的每一天,有着恬淡而自足的陶然。秀丽的山水与浓郁的人文习俗,透露出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
春天的壶瓶山满山翠绿,进入景区便有一股股浓郁的花香以及新鲜的森林气味扑鼻而来,这是原始森林散发出的特有气味。在峡谷底部,抬头眺望,有一簇簇的映山红在山腰间竞相怒放,还有其他各种花儿点缀在群山翠绿之中。蜿蜒盘曲的进山小道旁边,有蓬蓬勃勃开满黄白相间的金银花,以及绽放的茶花吸引着游客。
一个胸前绣有两只蝴蝶夹心小棉袄穿着的小女孩,发现了林中破土而出的竹笋,便手扶旁边的楠竹并立于竹笋旁,其母给她拍照留念,小女孩甜甜的笑靥瞬间定格在微微拂动的春风里。
沿山而上,有当地居民肩背或者手提着土产,在山道中或一人默然前行,或三两结伴相互低语而行。山道转角处有当地居民利用狭小的空间,在出售土特产或者其他饮料之类的物品。独特的地质结构造成了壶瓶山中多溪流,于是水便成了继山之外的另外一道靓丽的风景。
古语云“上善若水,无际惟山。”山无言而壁立千仞,是为无际自高,无欲则刚也,水无形,其至柔而克刚。大自然也就因为山与水之间这种亲密关系,便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飞瀑奇观。想起了诗仙李白在游览壶瓶山时,写下的那首:“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的经典诗句。春天是雨水丰沛的季节,也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于是来到壶瓶山时,自然就想观看壶瓶山的瀑布是如何落桃花的,有着豪放飘逸风格的大诗人李白,采用了极度比拟的手法来描写壶瓶山的瀑布,应该是有他较为深刻的感悟的。在刻有“天神弹墨”四字的瀑布前,那一股银练自天际飞奔而下,气贯如虹般地砸向那一湖墨绿色的深潭时,溅起的朵朵水花,在林中桃花的映衬下,依然能领悟到那首千古名句的某种意境,看来飞瀑落桃花,也并未言过其实。
山水的灵性加上历史的厚重以及民风的纯朴,给壶瓶山平添了一道道美丽的景观。也不难想象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视此地时,发出了“壶瓶美景看不足,来生有幸再重游。”的感叹。壶瓶山的美景足以让拥有万里锦绣江山的十全天子,为之流连忘返那是多么荣幸的事。
下得山来我们在清澈见底的溪流边游玩,呼吸着溪水边深度的负离子空气。有的捡拾色彩斑斓的鹅卵石把玩。也有的不怕春寒料峭,入溪水中捕捉那五颜六色的小鱼,放在塑料袋里,看小鱼在袋中左冲右突的可爱样。那一份份恬然的情趣和超然,让久居都市的我们脱俗于世事的烦扰,将心身置身于大自然中净化粘满污垢的灵魂。
据说某电视台已经看上了这一方水土,并与相关方面达成协议,把该地作为拍摄彭见明的小说及其同名影片《那山、那人、那狗》等电视题材作品的基地。我想相对闭塞的山村小镇,又将迎来更为灿烂的明天。
第四篇:岠山几度荒凉几度春散文
提及下邳,不能不提到岠山。没有岠山的依傍,下邳的千年旧梦也只能是有肉无骨。
必定它见证过下邳的天崩地裂,也曾承载过数度的颓废与重生。
据《史记》记载,岠山原名葛峄山,又称峄阳山。当地人则把葛峄山俗称为岠山。它是仅次于连云港云台山之外的苏北第二高山。如今山的面积跨越睢邳两县,广袤27里,西南东北走向,纵约3000余米,横约1300余米,平列四峰。西峰最高,即为主峰。主峰名“白云峰”,亦称“白云崖”,云气蒸腾,古木蔽日,峭壁嶙峋,堪称苏北独秀。
“巨峰独秀耸长空”,这是清康熙年间邳州进士季运隆所撰写的下邳八景中的一句诗。只那一个“秀”字,便足见岠山古木葱翠蔽日之态,山高峻秀瑰丽之姿。相传,岠山之中有桐树,桐树质优,他地无法与之比,专用来制作良琴,制出的良琴,琴声曼妙悦耳。战国时有本地理著作《禹贡》,也说过位列九州之一的徐州,盛产“峄阳孤桐”。梧桐花盛开的时候,自有一种元气淋漓、朴野酣畅之美。梧桐花开,最喜凤凰来栖。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山南偏东那块凹下去的地方,至今仍一直被称作凤凰窝。难怪,有那么多的仙风道骨要集结于此。原是来静看桐花之美,更是来聆听良琴之音。
古下邳沉陷之后,岠山便从此一蹶而不振。满山古木苍松,也不知魂归何处。是因古下邳的消亡而伤了心,还是因战争的狼烟漫卷而凋敝成丘,一切都不得而知。
在我的记忆里,岠山最早留给我的便是遍山槐香。千亩槐花,环山铺绽,让人望眼欲穿,给人无限遐思。风里,它能香飘数十里。漫山遍野的槐花,其开也烂漫,其落也缤纷,极能勾着人的魂魄。槐花开放的日子,我们多半在山间。山里有太多的美好,吸引着我们停下来。那个年代,槐花几乎成了山下人们的主食。槐花汤,槐花饼,槐花蜜,槐花窝窝头……谁家没有槐花香。槐花,一簇簇一串串,乳白晶莹,纯洁深柔。疑似一朵朵雪,又似一朵朵云,幔着一座座山头。阳光里,整座山都金灿灿的,白得开心和晶晶亮。槐花的蜜,当属蜜中精品。点点入口,芳香沁入喉,滑过胃,五脏六腑都能通畅明亮。花开时节,有南方人来,他们带来无数箱蜜蜂停在山下。看着他们把一罐罐花蜜送走,心里既羡慕又妒忌。这样的花海里,我们留下数不尽的快慰与欢心。印象里,十年槐花,仿佛一场梦。在我的童年里,写着蜜样的记忆。
土地承包那年,山似乎被冷落了,山上的槐也被冷落了。在公私纠结的十字路口,山上的那些槐树,选择了被砍伐的命运。十年树木,就这样的被毁于一旦。岠山,从此便一日日渐入荒凉。当年,是多美的一座山,石俏树美,花香草绿。山顶和山腰的石缝间,茂盛着半夏、玄狐、何首乌等多种名贵药材。每一年秋,我们便争相去采挖。山下长满红草,秸秆硬朗,色彩紫润,仿佛山的衣裙,铺展与山下。小时候,山民们住的那些房舍,全由它来苫避。我记忆里的所有房屋与棚舍,十多年里皆是土墙苇笆红草顶。红草地里,只要雨来,每一季都要生出一朵朵黝黑厚重的地皮来。那东西很好吃,把它摘回家,放上椒盐一炒,肉肉的,滑滑的,香味隆重,营养丰腴,不弱今日之木耳。
红草地里的菌母菜,开出的花甚是好看,每一棵菜心里都能开出数个花瓣来,花瓣分蕊展开,蓝紫白红搭配匀称,朵朵自然天成,是怎样的手和眼才能塑造这一身的惊人和谐啊!
最喜山涧水声,哗哗流淌似良桐琴音。泉水山中来,溅出的水花朵朵洁白如玉。洗衣浣发濯足,每一条山谷里欢声笑语都能流成一条小溪。水里有游鱼,那是溯流而上的游鱼,迎着浪花嬉闹,我们常顺着山涧去追逐鱼儿们欢天喜地的样子。泉水清洌、甘甜,带着满山的醇浓的草药香。十多年里,我们村里人一直就啜饮的着这样清澈的山泉水。
山美,水美,树美,草美……岠山留给我的,无一处不让我牵挂。
可惜,山被抄家后。自此,荒芜了近三十年。山洪一年年汹涌,山石一年年滚动。山下的河塘,也便一年年淤积。靠山吃山,每天都能听到石破惊天的轰鸣声。满山石塘林立,石头无节制的被开凿、敲打、锻造,一车车被私销山外。好端端的一座山,从此没了棱角,真正成了荒山秃岭。很多年前,就传说山下有宝藏,每一铣下去,都有可能会出现秦砖汉瓦。新一轮的造山运动,又卷土重来。岠山,开始经历数年的开肠破肚之苦。整座山,风雨飘坠,泥土横流,乱石纵横,千疮百孔。
看到岠山被糟蹋成这般模样,心在滴血,然而无能为力。
三十年的荒芜,让我等得好辛苦。
听说山要开发,心潮澎湃好几年。开始有人零星的植了一些树,譬如山楂、樱桃、石榴、桃树、杏树……只在山下。树活得很灿烂,春一来,整个山旁都渲染着火树银花。山上,因为水土问题,没人敢试。还是政府力量的伟大,两年时间,开山造林。动用数千居民,将数万棵树木插入石缝。从此山欢水笑,草长莺飞。
今天的山,你且看她。满山,一眼无法忘却的绿,直逼你的眼。丛林处,果树飘香,好鸟乱鸣。就那青梅,斜枝于环山路畔,就让你水漉漉的馋涎欲滴。栾树、榉树、琵琶树、沙棘树……几十种树木交错并生,更是葱郁苍翠,五彩斑斓。宗禅山寺的香烟缭绕,钟声粗犷浑厚,香客络绎不绝。好一派盛世丽景,让人流连忘返。
岠山,几度荒凉几度春。风风雨雨之后,它的前景定当是强唐盛汉模样。
第五篇:佛慧山的春散文
说起济南的千佛山,那可是大名鼎鼎,可是地处千佛山东南的佛慧山,你听说过吗?
佛慧山海拔460米,山势陡峭,巨石危立。在那山顶有一座石刻佛头像,人称“大佛头”,佛像上有佛龛,由清末学者张英麟题写“大雄宝殿”四个字。
有佛就有虔诚的拜佛人,从早上到傍晚烧香拜佛顺便登山的人便络绎不绝,特别是一大早的头柱香,据说特别灵,所以许多人赶早去抢这第一柱香。
因为是近在咫尺,什么时候想去就什么时候去。我们最常去的就是这里,公交车很是方便,出门做137路,不用换乘,到鱼翅皇宫大酒店下车,直接上山就行。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开车前去,把车停在山下,因为从山上下来,身体还是有些疲倦,省去等公交车的时间,直接开车回家,省时又省力。
走过佛慧山的石门牌坊,上山的路有三条。主道是石彻平路。我喜欢走左边那条小路,沿着山影和树影交掩着的崎岖道,慢慢盘曲而上,渐走渐高,行至半山,有一个观景台,在这里纵目向四周望去,觉得江山之秀而且静,风景的整而不散,却是许多名山所不能比的。
走过半山,是开元寺遗址。据说隋朝时期佛家就涉足于此,这是一个三面环山,松柏笼罩的灵地,向矗立的山壁上看去,翠墨淋漓,题在那里的皆是过路名人雅士们的手笔。
初春的季节,走在山间的路上,两面的桃花,杏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白色的花,在喧闹着嫩嫩的春色,吸引着蜂蝶。真是美不胜收。
两位环卫工人忙着捡落在石砌道上的垃圾,大大的帽子几乎把整张脸包在里面。
“辛苦了!”
待环卫工人反应过来,我已经走出了好远。
不知不觉又到了另外的一个岔路口,南去大佛头,北向羊头顶,这次的目的地是羊头顶。
羊头顶有处景点,名曰:“佛跳崖”,下面是悬崖峭壁,深不见底的山涧被茂密的树林覆盖。放眼望去,全济南的风貌就在眼前,为了安全起见,用栏杆围了起来。站在那里,就会忆起王安石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从佛跳崖下来,走过峭壁上的羊肠小道,山格外的高格外的瘦,不敢放肆的天上地下四周的看了,紧盯着自己的脚,小心翼翼的通过这段最危险的路段。
前面是一片树林,林子里不知名的黄花四处跳跃着,点缀的虽凌乱,却也有一份别样的美丽。这让我忆起一段趣事,那是去年的暮春,我们在这片树林里野餐,突然下起了雨,雨点轻轻的打着松柏树的叶子,像一串一串细细的珠子滑落到我们带着的太阳帽上,大家急忙打开雨伞,却不约而同地放在野餐吃的食物上。傻傻的举动,让每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索性就淋着雨,吃起雨伞下的午餐。
“逍遥宫到了”有人喊到,赶忙收起飘远的思绪,擦擦眼睛,打起精神,逛完这里就该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