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访圣泉山散文
早就听说圣泉山有两棵古茶树,可是每次去都没看见,夏天的时候特意去寻访也不得见。今天家里没有亲戚来,中午坐车去爬圣泉山。在车站买一个煎饼解决了午餐。
山门装饰一新,门前大大的横幅,“圣泉山祈福庙会盛大开幕”,甬路上摆上了火盆,马鞍,挑水的扁担和水桶。据介绍,游客从火盆上跳过,预示着新年日子红红火火,从马鞍山跨过,预示着新年平平安安,挑水桶预示着财源滚滚。今天爬山的人不多,进门电子计数器显示在我前面有五百六十人上山了。
今天选了一条平坦的上山之路,放假过年,好东西吃得过多,加之这些天没运动,腿都不如以前轻松了。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吧,到了圣水观音寺,相传圣水观音寺,始建于唐朝,穆桂英与辽军交战,身负重伤,危急时刻观世音菩萨显灵,救了穆桂英的命,为报救命之恩穆桂英修建圣水观音寺。供奉观世音享人间烟火,为百姓送子嗣,保平安。这寺不大,只一座四合院,正殿供奉送子观音,这是华北地区最大地送子观音寺,西配殿的匾额是弘一法师题写的“大悲殿”,殿内供奉的哪路神仙,没记住。东配殿是尼僧的宿舍,南配殿供奉的是韦陀。院内有一眼古井冬夏不枯,不知有几米深,水甘甜润口,夏天喝一口凉沁沁,直透到心,那份舒爽没法形容。
观音寺的后面有一座很小很小的山神庙,以前从没注意过,今天站在对面的山坡上才看见那小庙。这样的小庙在网友的游记里见过。
从观音寺往西走,是一条不太深的小峡谷,路很窄,很崎岖,很少有游人走到这里,离寺庙不远处有一座埋葬寺内圆寂僧侣的灵骨塔,再往里走,见一指示牌上写:古茶树,早就听说有两株古茶树,一直没见过,夏天时特意寻访而不得。顺着指示牌的方向,往山坡上走,只见柏树森森,密密麻麻,坡好陡,几乎没有路,手脚并用在坡上寻找大半天,也没见到古茶树,还在想是不是没见过,即使见了也不认得,就这样错过了吧。在坡上徘徊一会,往回返,下到半腰,碰到也来寻访古茶树的一家三口,他们询问古茶在哪里,我说没见到,他们也很失望,又不甘心,说总该有个标记吧,我回头往坡上望去,赫然发现就在距我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块不大的石片上用红漆写着:“古茶”两个不算大的字。旁边是两小棵不起眼的树!从石缝中长出,高有两米吧,粗的那株也不过手腕粗,这就是传说中的古茶树?有些小失望。古茶树,不知因何而生长在此,不知何年何月而生。它就是一个谜,诱惑着像我一样的游人,来寻觅,寻找,探访。
茶树本是生长在南方的,北方很少见,即使偶尔有,也是长在温暖湿润的阴坡背风的地方。而圣泉山的古茶树却是生长在干燥的多风阳坡上,与柏树林混生。它是一个传奇。终于与古茶树相遇,相见,没想象中的美好,没想象中的妩媚,没有想象中的妖娆,相见不如怀念,信矣!
告别古茶树,继续往山上走,目的地是前方的山峰佛祖顶和观音顶。路越来越崎岖,越来越难走,有些路段被柴草覆盖,先用登山杖把柴草拨开才能走过去,感觉和爬野山相似,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条路我也是第一次走,以前都是到观音寺就返回了,从没走过这么远,走一会,听见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是一对年轻人,也就二十几岁吧。男孩很帅气,很英俊,女孩似乎很疲累,问我这条路通向哪里,我告诉他们是最高的山峰,男孩说和您一起走吧,我问女孩能走吗?女孩点点头,他俩没带登山杖,我在前边开路,他俩在后边跟着,男孩搀着女孩,边走边聊,快到山顶时我发现一丛野生杜鹃,又叫映山红,每年清明时开花,花粉紫色,花开时大片的映山红连在一起,满山满谷,把山染得像火焰在燃烧,整座山在映山红的风情里激情迸射,充满活力,就像一个小伙子,正年轻!我停下来拍野杜鹃,那俩年轻人走到我前头去了,他俩在坡上我在坡下,一抬头,女孩子的鞋让我惊讶的合不上嘴:她竟然穿了一双高跟鞋!有七八厘米高!这样的山路这样的鞋子,她竟能爬上来,真真难为她了。在泰山上也见过穿高跟鞋下山的,泰山,走的毕竟是台阶啊,比这好走多了。终于到了观音顶,男孩子问有几条下山的路,我告诉他们有两条,一条向南向东回景区,另一条是野山,我和同事走过,还不算难走,我建议他俩向东向南,回景区,安全,路近。又走一会,女孩子走不了了,一瘸一拐的,两只脚横过来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走,她不好意思的对我说你先走吧,我们慢慢走。男孩子半搀半抱的扶着女孩子下山,我也没办法帮她,就把登山杖送给她一根,希望她走得快点,安全返回。我走得快些,边走边等他们,走一会喊谈们一声,听见回答再走,这条下山的路上,只有我们三个人,走着走着,听不见了他们的回声,拉得太远了吧,好在这是景区的路,是安全的。看看手机已经下午四点了,我也得下山了,太晚了就没有回城的车了。半个小时后我走到了停车场,还没见他俩的影子。我有些担心,但愿他俩在天黑之前能下山吧。
第二篇:访春散文[定稿]
春入驻小城已有些时日了,而历来,寒冷的西北真正的春总是姗姗来迟。近几日气温才渐渐上升,花草柳枝可乐了,一个劲疯长,一天一个样。周末一场不小的春雨,倒是下得酣畅淋漓,润泽了那些花儿草儿和树木,第二天便出了太阳,似乎是一夜之间天地清明靓丽起来了,雨后的春阳下,一切都是明媚清新的。
站在教学楼上,远远望见操场外围的马路边,阳光下,一株株高瘦的树木,每个枝头都顶着白亮白亮的花朵,似擎着一树干的白炽灯,哦,是玉兰花开了,汉白玉灯柱似的,好美!春来许久了,忙碌的我却无暇户外观春,春花或许开了不少呢,不如趁着空闲,驾着阳光的羽翼去拜访她!
兴致勃勃来到滨河路,长长的公路边两排整齐的玉兰花确已盛开。白玉兰纯净,冰清玉洁,阳光下玲珑剔透,高洁脱俗似雕琢的工艺品,又似一古装美人,以最古典优雅的姿态俏立枝头。有些紫玉兰还未绽放,准确地说叫花骨朵,斜着头颈,那神态,若带着淡淡的忧郁,在春的枝头翘首以待,凝眸盼望着远方的恋人。粉色的则羞答答,温情脉脉,她们都以高挑的身姿映衬着蓝天白云。小城的晴天天很蓝,云很白,再因着那玉兰,感觉天地间浑然一体,成就了一幅巨型立体画卷。一泻千里的阳光下,玉兰花以她最诱人的魅力吸引着路过的人们走近她。前面,一位老人正专心致志在树下拍摄呢,悄悄走近,原来他在拉近镜头拍两朵洁白的花,不由赞叹一声:“太好看了!”老人惊愕,回过神来看我,才露出友好的笑容。旁边似曾相识的一位男士向老人竟然介绍起我来。
他们一起漫步前行,拐弯至校园后背的滨河水上公园,更发现了惊喜,一大片嫣红的花啊!花团锦簇,枝条只伸展着一根根花棒,却不见一片叶子,春神的薄翼已经煽动了全世界凝滞的灵魂。问那男士这是樱花吗?他哈哈大笑:“亏你还教学生,怎么连梅花都不认识!”我和他争辩:“梅花是寒冷天开,没听说梅花香自酷寒来吗?”他继而对我说这是杏梅不是腊梅。心里念叨着“杏梅”这名,真是孤陋寡闻,这名我从未听说过,心想,管她什么梅,大家欣赏的才是美。
走进梅林,树下人真不少,都是奔这花来的。只见树上开着深红、艳红、乳白几种灿烂生趣的花,少许的白梅夹杂在红色中,映衬得更加醒目。白色杏梅乳白色的花瓣儿,花心里一根根淡黄的花蕊,花蕊的头部有一小小的圆球,花心下部有一圈大红色的花底,这花风致好特别,真是“冰洁花丛艳小莲,红心一缕更嫣然。”看那蜜蜂,钻进花心采蜜,沁人心脾,幽香,喷鼻。
艳红的杏梅,红艳如天际火烧云,灿烂如黄昏晚霞,色泽使人迷恋,淡黄的花蕊柔韧纤细。深红色也绝不逊色,这些梅花花朵异常稠密,只开了一部分,已经很动人了。
地上芊芊碧草间夹杂着株株黄色迎春梅,朵朵开得俊俏。三叶草已经蓬蓬勃勃,葳蕤着它碧绿的叶片,抹上去嫩生生的。棉软的草地上、小路间、石板上,坐着赏春的人们,春天,人人兴高采烈地来看花,春姑娘是偏爱了这里。公园四周,有一片樱花树,已经含苞待放,小小的红色花蕾有的已经半吐着淡粉的花瓣,那边一片石榴树,尚未吐芽,节目留着夏日演绎。
花园的左边是小城第三幼儿园,和我们的校园背对背,一所新立的公办学校,座落在滨河路边。站在梅林这边,远远地就能看见它的正面全貌,红、黄、绿漂亮的各色教学楼,色彩鲜艳,建筑独具风格,错落有致。校园左右两边草坪上有序地装置着各式各样幼儿娱乐的大型卡通器材,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进行着各种活动。多彩的校园与滨河路姹紫嫣红的花朵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让春的美丽动静相衬,相得益彰。
花园与校园中间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月牙形湖水,湖的周围绕着一圈“金丝柳”,用“万条垂下绿丝绦”来形容这些垂柳最恰当不过了!细细的柳叶随着柳丝的飘动,在阳光下更显嫩绿,一池的清水,一池的涟漪在微风中荡漾开去。
四围,塔形的松柏也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换上了翠绿的新装,不经意间,自然界分分秒秒都在发生新老交替的变化。
再放眼滨河路东西,河岸边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杨柳的嫩绿到影清晰可见,闲适的人们各自找到一块喜欢的去处悠闲自得赏观春光,人人脸上都带着喜欢的笑容。虽是初春,河边不少树木还未见一叶一花,却也是草争绿,花夺红,大地春意浓 了!一切都焕发着勃勃生机,似少女发自内在的活力。远望凝思间,鼻翼前飘过一缕缕幽香,轻嗅,奇香,却说不上是什么香,转身找寻一圈,却一无所获她的踪迹,我猜想,一定有一株或一朵花在望着我偷笑,和我捉迷藏呢!
耳畔传来二胡《梁祝》纯音乐,原来,湖边栏杆凹进去一个木制、圆形宽敞的平台,一队老年人在美妙的乐曲中舞剑,微风中,舒展、刚柔相济的剑姿沐浴着春阳,又是一队幸福的老人,活得洒脱开心,只因他(她)们年轻的心中驻着春天。
幸福的人们在绿柳红花的怀抱中进行着各种晨练,更多是老人们。
惊叹曾经落后闭塞的小城,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城区的扩建,植被环境的美化,使春姑娘的脚步也比往昔提早步入小城。以前的初春,可看到的也不过是河边一排柳,城边几棵柏,阡陌上三两树桃花而已,如今各种风景树随处可见,春花随处可寻,连小城的人们也享受着春一般舒适的生活。
边漫步边用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春,白的、紫的,深红、浅红,惟愿这春长驻小城,长留人们心间。
第三篇:春访龙门石窟散文
龙门石窟——大佛像
四月的江淮大地早已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到处是一派花团锦簇,美景如画的美好季节。在我的家乡——蚌埠,由西自东也是美如画卷。然而,四月中旬的一股倒春寒由北向南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在此反季节的气候里,我们蚌埠市老年大学的50名学生在老师张福田先生的带领下,前往河南的洛阳龙门石窟学习写生。
我们的旗子
4月14日凌晨5点钟,在寒流、狂风和漆黑的夜色中,50名学生陆续来到蚌埠市文化廣場西面的家乐福华夏店门前等候去往洛阳的汽车。
旅游大巴车
5点30分鈡,满载着50名老师、学生和导游的大巴车启程出发。由于是春寒的天气,天还没有大亮,夜色依然笼罩蚌埠这座江淮大地上的城市,路灯依然亮着,大巴车沿着城市的道路向着西面驶去。
清晨车内情景
中午2点多钟,我们来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风景区。车一进风景区我们就看到,公路上到处都是前来景区的各种车辆,一辆接着一辆,交通很是拥挤。景区里的大小饭店更是人满为患,到处都是来景区游玩的客人。坐车的,步行的,老人和孩子,年轻的,中年的。南来的,北往的,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的。大家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来观看这千年遗留下来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从下往上看的石窟
龙门石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具有石雕佛像的石窟,可以追忆到北魏时期。它与莫高窟石窟、摩崖石窟、红石崖石窟等为我国历史最久,保存最为完好的石窟之一。
我的背后是——龙门石窟
特别是大佛像,更是有着千年的历史,当时的唐朝是武则天执政,造佛者为了博得女皇的高兴,特意将大佛的照相雕刻成武则天的模样,因此,很有当时的现实意义和今天的历史意义。
奔流不息的伊河水
大诗人白居易晚年看中这块风水宝地,落居于此,经常召集长安城内的达官贵人、文豪巨子在此饮酒作诗,谈书论畫。每日里驻足伊水河畔,西望龙门石窟,浮想联翩,留下许多美好诗篇。就连死后也埋在石窟的东岸,留下今日的——白园,以供后人来凭吊参观。
第四篇:圣泉材料
唐一林同志典型事迹材料
唐一林,男,1954年6月出生,山东章丘人,民建会员,大专学历,高级经济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二十多年来,唐一林经过积极探索,不懈奋斗,把一个累计亏损200余万元的小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30多亿元、年创利税近5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为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企业兴旺发达为己任,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唐一林认为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企业家的责任首先是做好自己的企业。圣泉经过多年的发展,在销售收入、生产规模、利税总额、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出口创汇、管理品质等多方面处于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并成功进入世界五大铸造辅助材料生产厂家行列,最终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呋喃树脂和铸造用陶瓷材料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L-阿拉伯糖生产基地,真正担当起了产业发展的龙头。
以加快科技创新为己任,为推动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在唐一林的带领下圣泉早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与国家工程院、科学院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圣泉”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各项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研发水平均处于国际先进地位,电子树脂等多项产品打破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加快了整个行业发展,对树立中华民族企业品牌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重视节能环保为己任,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在唐一林的带领下圣泉已形成成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从玉米芯、玉米秸秆到糠醛、糠醇、呋喃树脂,再利用秸秆渣发电,生产过程中的废气用来供暖,最后无法利用的废渣用来生产有机肥,返回农田,形成了良好的秸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另外,圣泉还在山东成武县、吉林省德汇市分别建设了两个秸秆深加工糠醛生产基地,年综合利用各类秸秆约25万吨,给农民带来秸秆收益达1.2亿元。今年圣泉又将新上酚醛防火保温发泡树脂板、电子树脂等十个低碳经济项目,仅酚醛防火保温发泡树脂板一项每年就可为社会节煤72000吨。
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己任,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唐一林说我们的财富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只有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发挥他的价值。这些年来,圣泉积极参与社会各项慈善事业,累计捐助或公益性投资8000多万元用于社会教育事业、扶贫救灾活动以及其他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抗震救灾中他带领圣泉累计捐助322万元,通过章丘市慈善总会捐往灾区。去年6月,公司通过济南市慈善总会,认捐慈善基金3200万元,并荣获“济南慈善奖”和“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企业”荣誉称号。
以带动群众致富为己任,为农民再造一个地球。让秸杆与粮食同价,为农民再造一个地球是圣泉的发展使命。圣泉通过农作物秸杆的收购和深加工,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余人,并与广大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直接为周边地区农户增加额外收益2亿余元,带动45万个农户每年增收300元。在巨大经济效益的背后带来的农业秸杆价格的提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老百姓的玉米芯和玉米秸卖到同玉米一样的价钱,让广大农民收入翻一番,在国家耕地这么吃紧的情况下,相当于老百姓的土地翻了一番,为农民兄弟再造一个地球。
唐一林认为民营企业必须同时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认同和支持,才能造就更适于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他呼吁所有民营企业家要积极行动起来,力所能及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因势利导,探索共生共存的长效机制,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企业家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访春撑一蒿寻梦散文
当翠绿悄然爬满树梢时,我喜欢独倚窗轩,看窗外草长莺飞,百花争艳,捧一杯清茗,听一曲高山流水,轻提瘦笔于素笺上涂鸦,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不悲春伤秋,不矫揉造作,吟一曲空山新雨,漫看云卷云舒,在宁静中禅悟人生,安详静好。
四月的春天,处处折射着活力,没有冬天的凛冽寒风,也没有夏天的喧嚣浮躁,像一个妩媚的少女,一颦一笑间风情万种,也许在某个街角处不经意间的回眸,倾尽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浪漫,驻足了多少踏青访春者的芳心。
漫步于校园的林荫小道,路边已没有了初春时节的姹紫嫣红,花开一季,轻捻一片落花,依旧余香四溢,落红非无情,化泥更护花,曾经有过璀璨,青春何来有憾。任温暖的阳光肆虐流年满地,涤荡灵魂深处的一隅,敞开心扉,用这一身军营绿拥抱一米阳光。
训练的时候,淘气的汗水偷偷的跑了出来,总喜欢倾听一卷惠风的呢喃,嬉笑打闹,好不舒适,一洗训练的疲乏,整齐的方阵,嘹亮的口号,为这一季奏响朝日的凯歌,绵延绿军装的梦。
如果说几米阳光是春天的一袭华衫,那么春雨便是春天的缱绻情丝。四月的新雨,氤氲了这一季的浪漫,淅淅沥沥的小雨,仿佛是那撒娇的少女,让人见爱犹怜。飘落的雨点,轻轻击打着地面,又快速的窜开,像是躲避着小情人的追赶,温馨调皮可爱。
半城烟雨,几缕情丝,朦朦胧胧的雨境中,也许能找到不一样的诠释,是清泉石上的几声叮铃?是屋檐下那对燕子相互依偎的一丝温情?亦或是雨巷深处那撑着油纸伞的丁香般的姑娘?
寄情于山水,言志于明月,轻蘸笔墨,素描一帧帧记忆,一路走来,有过欢笑有过泪,如花开花落,四季更迭,花开是画,画落是诗,谁能许一世诺言,永驻人间?春的桃红,夏的翠绿,秋的落叶纷飞,冬的银装素裹,这难道不是一幅幅绚烂壮丽的大好河山图吗?
山河无限好,岂容敌寇践踏,我从小就有个梦想,在铁流如洪,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剑锋所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路跌跌撞撞追寻着梦想的足迹,有时偶会感慨,梦,虚无缥缈,谁能为我点亮一夜空的星星,只为照亮觅梦的方向?谁能为我加注一剂燃油,开启我寻梦的五档?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一句话:人,要么燃烧,要么腐朽。是的,我不想腐朽,也不想依靠他人,我要用自己的双手为梦插上翅膀,即使途中荆棘丛生,阻碍重重,即使最后体无完肤,鲜血淋漓,战死沙场,也无需马革裹尸,就把我葬在这祖国的一方土中,让梦想与春天为伴,共享一程山水的宁静。
为她,魂牵梦绕,而又近在咫尺的祖国,我愿用这一身军绿书写新一程的精忠报国。
为她,流年漫上额头,岁月浸染银发的母亲,我愿用一生反哺您的:“儿啊,在部队要听话...”。
为她,梦中那撑着油纸伞的丁香般的姑娘,我愿用双手亲手为你编织一个幸福的梦,不问前世来生,伴你走过漫漫红尘。
本杰明.巴顿说:“我希望你有时候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如果和你想象的生活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启程”。我们也需要勇气,只要心存宁静,就能拥抱整个春天,只要淡然名利,就能撑一竹蒿寻梦于喧闹的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