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饭店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对饭店文化建设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
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地域特征、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历史时期所遗留的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世界的多样性,使得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地域文化作为某一空问间范围内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在当地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地域文化研究已取得了较高的成果,人们的关注视角也已经从物质形态文化延伸至非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层面,也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对于地域文化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定义。综合不同层面对地域文化的描述,地域文化应当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它是文化生态在特定地域中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整体、一个民族群落核心文化的分支和基础。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对于推动地域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地域文化对饭店文化建设的影响
饭店作为文化传播的窗口,应该致力于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一个成功的饭店不仅是要满足顾客的功能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独特的地域文化特性,能够将地域文化与饭店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将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之美传递给饭店市场和每一位顾客。
地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由来已久,而且本身就是极具特色的旅
游资源,它以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情而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同样,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旅游企业在建设和管理上也不尽相同,有些甚至差异很大。在饭店建设中就随处可见地域文化的影子,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管理模式,都可能蕴涵着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将其与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紧密融合,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饭店文化。地域文化对饭店文化建设的影响涉及饭店文化的不同层面,在饭店的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中均能寻到它的踪迹。
(一)地域文化影响饭店的物质文化建设
饭店的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饭店建筑、内部装饰、场景布置等。我国的饭店业起步较晚,饭店业发展初期建设的豪华酒店,其建筑很多仿照西方建筑风格设计,从外观上看,本地文化特色并不明显。随着人们对饭店建筑风格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一批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饭店不断涌现。
国内一些饭店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北京王府半岛酒店仿古的牌楼和四合院式的建筑外观均是北京地域文化的体现。少数民族地区酒店的建筑风格则体现了本民族的建筑文化特点,如大理风花雪月大酒店,它的主体继承了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传统建筑风格,成为大理地区地方特色鲜明的豪华酒店。
饭店的内部装饰更是成为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设计者不仅重视设施设备的实用性,同时兼顾了艺术性,通过装饰向客人传达出浓浓的美的气息。如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江南意境的南京状元楼大酒店,它的第厅门饰设计注意了艺术化的表现,采用江苏有代表性的大漆雕刻工艺,红漆雕刻是淡雅的大面积墙面的提神之笔,不仅提示这里是流动的活动空间,而且也烘托了酒店的文化气氛,可以说门饰的艺术表现形成了空间装饰、公共功能与环境艺术的完美和谐。另外,中餐厅的刻漆贴金壁画《秦淮八艳》则注重人物的细部刻画,使就餐者在品茶饮酒中产生几分遐想。大漆贴金工艺与中式家具、餐具和谐统一,八幅画面采用苏式的隔扇处理,似屏风相透,又似古韵重现,意、境、艺达到空间的自然融合。这些内部装饰通过细节向客人传达了浓浓的地方文化,使客人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得到高雅的精神享受。
(二)地域文化影响饭店的企业精神
饭店的企业精神塑造也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企业精神是饭店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是推动企业走向成功的精神意念,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它通常可以概括为几个字、几句话,以标语、口号、歌曲等形式表达出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饭店的企业精神往往是当地地域文化或是优秀精神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长城饭店以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象征的万里长城命名,堪称得天独厚。长城饭店以北京第一家大型合资五星级饭店和第一座水晶大厦的“资格”,屹立于饭店云集的亮马河畔。在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实践验证后,长城饭店将“员工第一,饭店第一,敢为第一,善为第一”作为自己的企业精神。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管理理念,同时又将中华民族坚韧、智慧、勇敢、万众一心的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国外先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三)地域文化影响饭店的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饭店管理中,制度是基础。饭店制度是企业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引导、约束、激励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办法的总称。依照制度规范涉及层次和约束内容的不同,饭店制度分为基本制度、管理制度、业务技术规范、个人行为规范等。饭店管理制度作为饭店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饭店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域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饭店管理制度文化,这在东、西方饭店企业管理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东方文化如行云流水?是世界上最具灵活性的文化之一。这种文化不太重视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对人事采用人本管理方法,对经营环境也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种文化决定了在制度文化的制定和执行上存在一定困难,往往是制度很多,严格执行起来就比较困难。于是,在最早与国际接轨的饭店业管理中,制度虽然建立了不少,但贯彻起来往往不受管理者重视,使制度的作用被弱化,“人治”管理的作用被夸大,往往是管理者个人的水平决定了饭店的成功或失败。
西方文化则受基督教文化和个人主义倾向的影响,从一开始就注重建立起规范的企业管理的契约关系和市场法则。在饭店管理中以制度为基础,管理遵循原则,追求效率,这些又都促进了西方饭店业的集团化发展,使之走上了饭店经营的品牌化、连锁化与集团化之路。
因此,我国的饭店在管理中既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特点,又要吸取西方饭店企业管理中的精华,将二者有机融合,创造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充满现代气息的饭店企业制度文化。
三、建设有鲜明特色的饭店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因为其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容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发掘,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饭店在分考虑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尊重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建立有自身特色的饭店企业文化。
(一)让饭店文化具有地域特色
饭店文化建设是推动饭店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由于国情、民情、文情文化建设中要充以及区域风俗习惯的不同,使得我国在管理饭店时,既不能原样不动地照搬西方国家的酒店管理模式,也不能全盘模,仿亚洲其他国家的管理方法。只有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别国经验的借鉴和吸纳,创立出合乎本民族特色的饭店文化,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饭店的文化建设进程。
在饭店文化的建设中要着重考虑如何将本地区的文化作为主题文化融入到整个饭店涵盖的要素中。在饭店的环境布局、房屋造型、室内装修、书画装饰、家具灯具、服装用品、餐饮文化、娱乐项目等各个方面共同体现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贯穿到整个饭店服务项目和整体的氛围之中。在一床一铺、一窗一景、一诗一画、一餐一饮等多功能服务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细致的软硬件综合建设。设施设备、服务内容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每一细微之处,都要能让人感受到地域文化内涵的灵魂,而不仅仅是在外部做一些表面工夫。
(二)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饭店文化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特别 是2008年奥运会的顺利召开,更显示了中国的强大国力。在这样的
大好形势下,对外交流的步伐也不断加快。饭店业在中外交流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对饭店的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想在新形势下更好更快地发展,就一定要建设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具有强烈时代感的饭店企业文化。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世界被誉为进入了“环保时代”、“绿色时代”。绿色时代的到来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饭店业也不例外。建设绿色饭店也成为饭店行业近几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和评定标准。在饭店文化建设中,将创建绿色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始终。绿色企业文化要求饭店必须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切实做到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及社会生态平衡。当消费者的需求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饭店不能损害社会利益,而应协调饭店、社会及顾客三者的关系,做到三者利益相结合。
参考文献 : [1]赵志磊李华.饭店文化[M].北京 工业 大学出版社,2006.1-4.[2]吴萍,苏勤.饭店文化的构成特征及其管理功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5(4).[3]孙丽霞.饭店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解决思路[J].商业 经济 ,2007,(2):56.[4]高建华.重塑低迷期的文化土壤[J].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09中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 7
第二篇: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其他地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而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了独特的气质。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曾多次出现过繁荣昌盛的时期,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过重要贡献。
一 黑龙江的概括与自然地理 中国四个极点东极抚远、西极喀什、南极三亚、北极漠河,东北两个极点都在黑龙江境内。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省会哈尔滨。共划12个地级市、1个地区、18个县级市、46个县、1个自治县、64个市辖区。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 米。
二 黑龙江的悠久历史发展历程黑龙江地域有自己极为独特的历史沿革。从旧石器时代晚期,黑龙江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从商周到清代,其中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都曾入主中原,先后建立过北魏、辽、金、元、清等王朝,对推动多民族融合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科技的交流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形成了黑龙江特有的历史积淀。多民族的文化优势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大省,满、赫哲、鄂伦春、达斡尔、锡伯、鄂温克、柯尔克孜、蒙古、朝鲜、回、汉等众多民族聚居在这里,漫长的社会历史和各自不同的民族差异,形成了黑龙江省古老、独特的渤海文化、金源文化和满族文化。在近代历史中,东北人民一次又一次的抵抗沙俄日本等外来侵略者,显示出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民族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天,这些特有的文化优势为黑龙江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民族文化蕴藏。
三 黑龙江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内涵
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丰富的黑龙江文化资源,为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并弘扬龙江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功能,担负着推动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为黑龙江地区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黑土文化的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强烈的影响了中华文化。南方汉民族体制心理素质方面弱于北方民族。北方虎视中原时往往中原歌舞升平之日。不断碰撞融合,我东北的阳刚之气对中原汉族施以强势的影响,改变了中原人的柔弱。北方民族与汉族融合产生的积极作用就是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起到的作用。
闯”字当头,为生存自强不息;立足异乡,永不服输的铮铮铁骨;以和为贵,互相扶持的仁爱之风是“闯关东”—一次黑土地中华文化的融合。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功能,黑龙江文化资源,为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并弘扬龙江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黑龙江在现代意义上与关内文化形成对接,在黑龙江文化人或流亡关内或坚守乡土的文化选择中,实现了关内关外文化的精神遇合这一重要理论建构的机缘。
四 黑龙江的社会发展建设
黑龙江自古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上世纪5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 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振兴黑龙江的过程中,应该发挥黑土地域文化文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建设黑龙江,并调动巨大的精神力促进发展、规避黑土地域文化中的不利方面。在振兴黑龙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以文化建设为基础、经济发展为目的,发挥好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们应该结合黑土地域文化的特点,发扬其积极方、规避消极方面,这对黑土地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 学习黑龙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黑格尔曾说过:“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水性使人合、山性使人离。”黑龙江地域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在具有北方文化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地域文化特点。黑龙江人的文化性格是由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自身文化积淀及体制、制度的因素所决定的。所谓地域文化就是民族文化、民族特色。特色就是与其他民族文化有所不同之处,所谓振兴地域文化,不如说延续民族文化保持自我民族的特色。保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当今社会 道德败坏振兴民族事业无疑是对中国的负责,更是对整个世界的负责也是给远去的祖先的一个交代,更是对成千上万的后起之秀的担当。
通过学黑龙江地域文化让我了解,黑土地上的古文明、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开发创业文化、文学与艺术、旅游文化以及文化名人与历史大事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与马克思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深刻的教育功能,黑龙江文化资源,为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并弘扬龙江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从黑龙江地域文化的角度看,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全面系统的和谐, 它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的身心的和谐。既是对人类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认识的深化、也是对黑龙江地域文化中丰富的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出生在这片黑土地上,它赋予了我生命,教会了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养育着我们茁壮的成长,我爱这片土地,我爱黑龙江。
学号:
班级:
姓名:
第三篇: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黟县地域文化调查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黟县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黟县长大对黟县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面,黟县有着世界闻名的西递宏村古名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和风俗。所以我主要对以下的内容进行了调查:
(1)黟县的方言
(2)黟县的传统节日
(3)黟县建筑
以上的内容是有些是通过访问当地居民,尤其是年长的一些的居民进行口述了解,有些是通过走访当地的特色村落和古名居以及当地的商店进行调查的,有些是自己从小感受到的,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
二、特点介绍
(1)黟县的方言
黟县方言具有很多特色。一种是,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从字面上可以看出原句的意思。诸如:黟县方言管太阳叫“热头”,月亮叫“月光”;晚上为“夜高”,睡觉说“困搞”;黎明为“蒙蒙光”等。再如吃早饭,我们叫吃“天光”,吃稀饭我们叫吃度(du去声),吃中饭叫吃“点心”或“钟点”,吃晚饭叫吃“老昏”。
而另一部分方言,音译成普通话后,外人根本不知原句的意思,因为音译后的与原句意思,简直风马牛不相及。如黟县方言把挨骂,说成是“驮段”;称撒娇为“为奇”;称少见为“奇数”;称正中下怀为“倒板一十六”。
黟县方言的另一特色是,保留浓郁的古文化特色。诸如:黟县方言把妇女称为“老孺”,而“孺”是明、清时期,对妇人的尊称;而把打扰了、谢谢,说成了“聒噪了”,而“聒噪”是宋、元时打招呼的习惯用语;还有,黟县方言把窗子称作“槛”,把腌菜称着“盐齑”。这种带有古文化色彩的语言,曾使许多外人处于尴尬境地。传闻,一位黟县人因外地朋友仓促来访,准备出门张罗酒菜时,被朋友一把拉住,坚持只须家常便饭就行。主人解释说,不巧家中没别的菜,只有“盐齑”,客人听说大为高兴,连声说道:“嘿,有„腌鸡‟还不行吗?,不瞒你说,我平生最爱吃„腌鸡‟。”谁知上菜时,主人端出了一碗腌菜,客人顿时感到受到了捉弄。后来,过了很长时间,他才从别人那里了解到,黟县人就是这么文诌诌地把腌菜称着“盐齑”,让人听成是“腌鸡”,造成诸多误会。
黟县方言还有一种特色是,同一语言,由于发音的微弱变化,使别人能准确领悟到你所言的物体大小、高低。诸如,山、屋、路、刀、碗、盘、桌、凳等等,道地的黟县人,完全能从别人的发音判断出它的体积、容积。这种发音的些微变化,很难使用拼音来注解,只有亲耳聆听,才能加以区别。
黟县方言还能举出一些特色。比如:一些动物的名称是根据其声音来确定,黟县人把蝉叫成“嗯知”,纺织娘叫成“蜡箭”;而一些动作名称又是根据其形象来加以创造。比如,黟
县方言中把打哈欠称之为“卖花也”,是因为打哈欠时的口型,像是在喊“卖花也”。
(2)黟县的传统节日黟县的节日也是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的。下面选讲了了几个重要的节日和我们家乡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我们称之为“过年”。除夕那天人们会早上去祖坟祭拜,表示一年结束了向祖先汇报这一年的情况,并且祈福来年好运。下午大家很早就贴好春联,然后鸣鞭再吃年夜饭,年夜饭一定会有道菜——鱼,并且不能把它吃完,尤其是留着鱼头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吃完晚饭人们换上新的衣裳出去窜门,小孩子去拜访长辈并且会收到“压岁钱”。然后回来守岁,现在很多人是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守岁,也有玩游戏等活动。零时,由男子开门鸣爆焚香,敬拜四方神明,叫作“出行”。早起,先烧香焚纸敬拜祖宗容像,后吃“锡格子茶”。
“锡格子茶”,是黟县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的早茶民俗。“锡格子茶制作技艺”如今已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格”是装茶点的锡器工艺品,大年初一见“锡”就是见“喜”,有皆大欢喜之意。古往今来的黟县人家,欢度了除夕,大年初一第一件事儿,就是享受“锡格子茶”。焕然一新的家人们互相拱手作揖、祝贺新禧之后,便按照辈分围坐在厅堂中央八仙桌旁。八仙桌正中间,则高高矗立着一只圆圆的、扁扁的、周边雕有花纹的、层层叠加的塔形锡器工艺品,一般由一底、一盖、一提篮以及中间的四层组成,这就是那类似果盘的“锡格”,寓意为“步步高、年年高”。将锡格从塔形样式除去提篮、掀盖、去底再将中间四层分别搁置于桌上之后,你会发现,那四层里边分别摆放着黟县的地方特产茶点千张酥、寸金糖、芝麻糖(我们称之为“麻片糖”)和花生(或花生糖)。这些茶点都是当地人家进入腊月之后自己用土法制作或自产的,各自寓意为:多片酥糖、多层叠加、外边有五彩色纸包裹的“千张酥”——步步高;外形既像金条又似元宝的夹心糕店“寸金糖”——吞金进银,招财进宝;黑、白芝麻打制的片状糖“芝麻糖”——节节高;花生或花生糖——生男生女、儿女双全。就着早茶品过茶点之后,就有一盘热气腾腾的五香茶叶鸡蛋端上桌子,一般每人必须吃两只茶叶蛋,寓意为“成双成对、好事成双”。有的人家还特地再上来一小碟又细又白的绵白糖,拿剥开的茶叶蛋蘸上吃,寓意“甜甜蜜蜜、好事成双”。吃过茶叶蛋之后,人们便一个个高高兴兴地相继离席,那四层锡格又被添加满糕点,连同底座和顶盖依次叠加成塔形,置于收拾干净的八仙桌上。至此,“锡格子茶”就宣布结束,“大拜年”、“走亲戚”、“访友朋”、“看大戏”等欢度春节的帷幕便正式拉开。从此,在直到元月十五元宵节为止的整个春节期间,每逢家中来了拜年的客人,主人家都必须以此“锡格子茶”习俗招待来宾。如此“茶俗奇葩”沿袭至今。
我们家以前这些糕点都是自己制作的,后来渐渐的变成买现成品了。我的外婆家现在仍然在用“锡格”,也有很多人不用这种锡格了而是改用了塑料制作的类似于锡格的乘物盒子。而且现在里面装的吃的不仅仅是当地的特产,还添加了很多其他产品,但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清明节这天,家家都要带上祭品登山扫墓,祭祀已故亲人,将坟地杂草清除并培土,整修坟包,然后插上纸钱(纸剪的钱串),俗称“挂钱”。大部分的“钱”都是自己家剪的,现在也有很多的直接购买。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家家会在门上插上艾叶,挂菖蒲用以驱邪。有些人家仍然保留着喝黄酒的习惯,小孩子挂蒜头在胸前„„但是这些习俗现在渐渐的淡化了。
农历七月十五的“鬼节”,又名中元节,家家会上祖坟祭拜祖先,但是不会跟清明节一样扫墓培土之类的,只是简简单单的“挂钱”而已。
中秋节现在只是保留了家家聚餐、吃月饼、赏月的习俗而已。
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八节人们早上吃“腊八粥”,腊八粥跟现在的八宝粥有着类似的感觉,各家所放的原料不一样,但是基本上花生、豆腐、桂圆等各家都会放的。传说是托灶神爷在上天向玉帝奏本时,要说地上人家的清贫、节俭,俾求苍天明年赐福,给予一个丰收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全面打扫,俗称“扫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小年”是给逝去的祖先过的,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祖坟鸣鞭,“挂钱”,烧纸„„让祖先们在底下过年。有当地的老奶奶们说只有让祖先们过完年我们在可以过好春节的。
(3)黟县建筑
徽派建筑主要是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黟县的古名居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其中宏村、西递、屏山和关麓就保留着多数古名居且宏村和西递已经申请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黟县古名居建筑其主要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讲究风水”,二是“注重雕饰”。一般而言古村落的选址是非常讲究的,不仅要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周密的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而且还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通常村落的选址都是依山傍水的,以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散列于山麓或丛林之中,浓绿和黑白相互映衬,山和水相互辉映。古民居的外观造型也颇具特色,除了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并且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步低落的形式,节省了材料,又有防火的功能,故又称为“防火墙”。
“天井”也是黟县古名居或者徽派建筑的一个建筑形式,几乎每一幢的古居民住宅都有天井。天井使得室内光线充足,而且通风降湿,天井的两侧建有廊房,通常还会修有排水的水沟,使室内居民宅与外部的水系统联系在一起。宏村村落就是一个用内部活水来贯通全村的村落,当然这个活水是后来人工建成的,并不是天然的。村中每一家的水都会联系在一起并且流过南湖和半月湖。走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听到水流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对于民居的雕饰,有砖雕、木雕、石雕三雕。像木质的廊房等的窗户和门上一般都会雕有饰品,且都是取材于自然之景物如荷花、梅花竹子、石头、人物等等之类。而府宅大门则一般都会用石雕砖雕在门上方装饰以显示这户人家的社会地位。黟县的建筑除了典型的古名居之外还有就是牌坊。但是现在保留下来的相对比较少,其中宏村和西递都有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黟县的商人在外经商获得财富之后都会回来修建牌坊来显赫自己的殷实财富。
祠堂和石塔也是黟县建筑的一个类型,都是各具特色的。其中有云门塔、尚德堂、笃敬堂等等。
三、个人意见
黟县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点既有中国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黟县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方言独特具有研究意义。我们需要对这样的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百花般的中国村落文化。
第四篇:地域文化复习题
地域文化复习题
一、列举题
1.请列举诸葛亮治蜀采取的主要措施。
2.请列举四川从古到今的4位文学家及其代表作。
3.请列举川酒五金花。
4.请简述什么是四川川剧变脸。
5.请列举10道川菜菜品。
6.请简述落下闳及其太初历。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距今200万年前,生活在今四川地区的原始人类是()。 A.巫山人 B.资阳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四川东汉陶俑最具代表性的首推()。
A.宴乐舞杂伎
B.击鼓说唱俑
C.背兜捧箕俑
D.戏猿俑
3.诸葛亮治蜀采取了()等措施。
A.继续推行联吴拒魏政策 B.实行法制、重视人才、任人为贤 C.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D.南征、北伐
4.四川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历来有“()”之誉。
A.峨眉天下秀 B.夔门天下雄 C.剑门天下险 D.青城天下幽 E.九寨天下丽 5.1997年,重庆市被列为中央直辖市,重庆直属市由()组成。
A.重庆市 B.涪陵市 C.万县市
D.黔江地区 E.达州市 F.巴中地区
6.四川藏区石刻藏文经典历史悠久,凡有人迹之处,无不遍布经堆,称之为“吗呢堆”。现存于阿坝州壤塘县捧托寺的石刻藏文巨著是:()。
A.《甘珠尔》 B.《天方典礼择要解》 C.《嗄木绒经》 D.《六字明经咒》 7.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A.4000 B.3000 C.2000 D.1000 8.“书院”的名称起于唐代,但四川书院最盛还是在()。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9.四川现存的道教宫观建筑中,建筑年代最早的是:()
A.三台县云台观玄天宫 B.青城山建福宫 C.鹤鸣山太清宫 D.成都市青羊宫
10.清代四川农业有很大发展,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书籍有()。
A.《农书》 B.《农事说》 C.《三农记》 D.《蚕桑说》E.《四时纂要》
三、判断题
1.蜀国和巴国都是被秦朝所灭。()
2.李时珍撰《本草纲目》问世之前的几百年中,《证类本草》一直是本草学的范本。()
3.元代以前,四川藏区佛教是从东、西两向传入的。东向传入始于公元8世纪以前。西向传入以西藏僧人白诺扎那到四川藏区传教(约公元790年前后)为历史标志。()
4.《死水微澜》是艾芜最成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它成功地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情、风俗、服饰、饮食等描写丝丝入扣,一派蜀地风情。()
5.书院之名起于“唐代”,一般分为官办和私办两种。()6.近代最早从陆路入川游历的外国人利德乐是法国探险家,他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率考察团由越南经云南进入四川。()
7.在播种技术方面,从汉代开始,巴蜀地区的播种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撒播、点播和条播。()8.1987年,自贡市政府投资数千万元在大山铺恐龙化石发现场建成了亚洲最大的自然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这是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的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被誉为“东方龙宫”,并列入《世界地质遗产提名录》。()
9.有“人间仙境”.“童话世界”美誉的九寨沟,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0.泸沽湖畔主要居民是摩梭人,迄今仍保存着母系家族制的遗风,他们的家庭实行走婚式的“阿夏”婚姻制度,这种独特的婚姻家庭制度,被称为研究原始婚姻形态及其发展的“活化石”。()
四、论述题
1.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结合所学知识,用300-500字简要介绍四川的历史与文化。
第五篇:地域文化学习体会
地
域 文 化 学体会
眷恋之城 西安
2013秋行政管理专业
王 蕾
习
眷恋之城 西安
作为在西安成长着的我,对于西安的地域文化自然有着一份无比亲切的感情。学习过地域文化课程以后,更是加深了一份对于西安的敬仰、爱慕:13朝古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25岁,每天行走在西安,最深的感触来源于:在西安的生活,但是又在课本中升华。那我就结合课本和自己的经历着重讲讲:西安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以及地方美食和西安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吧!
西安:这一座世界历史名城。
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素有“中华民族摇篮”之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整个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为世界著名四大历史古都。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细数西安,有多少历史每天从我们眼前穿越千年的时光恒久永驻!标志性建筑物(红黄大气),俨然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4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4处,古遗址、陵墓4000多处,出土文物12万余件,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曲江池、西安碑林、明西安城墙、钟楼、鼓楼、化觉巷清真寺及西安旅游区内的黄帝陵、汉茂陵、汉阳陵、唐乾陵、唐昭陵、法门寺等景点驰名中外。杨虎城办公处(今省政府院内)、张学良公馆(今建国路)、止园(今青年路)和高桂滋公馆(今建国路)等西安事变旧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新街七贤庄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至今仍是国内外旅游者参观、学习的革命旧址之一。
自然景观资源则以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为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华清池、楼观台、蓝田溶洞等风景名胜区。古貌新姿与独特的民风民俗、地方艺术文化也正成为西安旅游业新的人文资源。这些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本身也是培育西安人民人文情操的重要基地。
地方美食:就拿陕西八大怪来说吧,其中就包含了好几样的陕西美食地域特色。面条似腰带、锅盔大如盖、油泼辣子一道菜。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美食,比如:户县软面、岐山哨子面、杨凌蘸水面、秦镇凉皮、锅盔、肉夹馍肉丸胡辣汤、石子馍、老童家腊羊肉、葫芦头。
秦镇凉皮:秦镇米皮用当地出产的一种籼米制成,制作工序包括泡米、磨浆和蒸制。师傅当着顾客的面,用一把几十斤重的大刀把整张的米皮切成细条,拌上特制的辣椒油(叫“油泼辣子”)、醋和盐,加上黄瓜丝和豆芽,一碗碗看来红通通、吃来“筋、薄、细、软”、凉爽可口的秦镇米皮就可以上桌了食用了。
锅盔。外地人在西安见到“锅盔”,无不大吃一惊。锅盔形似菊花,直径8寸,厚6分。虽然叫不出名字,但都知道这是大饼。察其形思其状,都以为不熟。其实这是多虑。关中较为著名的有乾州锅盔(相传为武则天派兵在乾州(乾县)打仗,战士在作战过程当中有人无意间将面置于头盔里用火烘烤,然后发现其味香脆可口,随即流传而开)。上好的乾州锅盔,使用特质面粉制作,是用麦草软火慢慢烘熟的,所以水分极少,它肉瓤起层、质酥味香。乾州适值陕甘大道,是旧时官、商、军队往来必经之处,锅盔即使在大热天里也不馊不变质,是旅人携带的最好食品,所以很快就名声在外了。在陕西八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是锅盔。锅盔形似锅盖,边薄中厚,表面有轮辐状花纹,硬实筋韧,酥香可口,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肉夹馍。西安(乃至西北大部分地区)著名小吃,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酱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吃时切腊汁肉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吉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肉丸胡辣汤。肉丸胡辣汤,是西安回族人的清真食品。西安回族人想在汉民聚集的地方想要从事饮食业又要出众,就只能在调料上下
功夫,故此屏弃了酸味,改用西北人更适应的咸味来映衬羊肉汤、牛肉汤的香味。煮牛羊肉那可是回民的传统项目,调料的丰富和火候的掌握自不待言。把重口味的胡椒分量减轻,以便更加能突出肉和菜的口味。肉丸胡辣汤,用回民更常用更大气的牛肉丸子(牛肉绞碎和面合,下水煮),更有口感和实在。辅料增多,加白菜、土豆块、菜花、胡萝卜块、木耳、黄花、腐竹、冬瓜等,下辅料的时间次序也不同,务必使每种菜软硬得当,看起来也有卖相、颇有点晶莹剔透的感觉,现在的西安人把肉丸胡辣汤也作为一种早餐。每天,早晨人们起床后洗漱完毕,走上街头要一碗肉丸胡辣汤一咥(die)各奔东西,展开一天新的工作。
石子馍。石子馍的具体做法是:用上等白面粉,和入油和盐(糖),有的还加入鲜花椒叶制成馍坯。选取小而光滑的小鹅卵青石子,用水洗净晾干,再用植物油涂过,放深边平底锅内,置火上加热,用手勺不断翻搅,使石子受热均匀至烫手,再将石子放在馍坯上然后压平,用中火加热,使之下烙上烫而成。烙好的石馍干脆清香,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经久耐贮。石子馍历史悠久,是由远古的“燔黍”(以黍米放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经过长期演变而来的,石子馍在唐代叫“石鏊饼”,唐宪宗元和年间已成了民间普遍食品。清代随着秦人宦游江南,石子馍传到金陵。袁枚在《随园食单》里,称石子馍为“天然饼”,同时叙述了泾阳张荷塘府家做天然饼的方法。和许多地方美食一样,西安一些传统美食和老字号形成了陕西特色的品牌,在竞争中不断寻求创新和改变,不但让规模得以扩大,美食也得以继续
流传。
老童家腊羊肉。陕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品尝了老童家腊羊肉后大加赞赏,并由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制成匾额悬挂门口,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近百年来长盛不衰。腊羊肉选料精细,工艺讲究,辅料齐全,火功得当。卤煮出的肉,色泽红润,质地酥烂,香醇可口,是佐餐下酒菜。
葫芦头。葫芦头是西安特有的风味小吃,它和羊肉泡馍有相似的地方,即同为掰馍,但主要原料不是羊肉,而是猪肠。其主料由猪大肠头、猪肚头、肥肠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汤,再用汤煮馍而成。其汤酽味浓、鲜香适口,是一种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食品。具有浓郁味醇,鲜香滑嫩,肥而不腻,老幼皆宜的特点。葫芦头相传源于唐代,起初名为“杂糕”。名医孙思邈到长安一家专卖猪肠的小店吃饭觉得腥味大,油腻多,得知制法不得当,便传授窍道,并留药葫芦让店主调味,店主为感激孙思邈,特将药葫芦高悬门口,“杂糕”也改称“葫芦头”了。
是不是馋的流口水了,那就来西安吧!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座城。她,历史悠久绵长,文化遗存丰厚,独特的古都风貌更是备受古今中外的文人、游客所称道,地道的美食更是让你的味蕾无法抵御诱惑。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座包容并蓄的城,他容留所有在这座城里生活的人。安逸或恬淡,紧张或忙碌,但是总有一种生活方式适合你。
学完地域文化这门课,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西安,也更加眷恋这
座城。一个让多少人离不开的城,即使远去,也终究会回来的城。我是西安人,这份浓的化不开的眷恋之情,必将追随我到终老,或也是我们陕西人大都是如此。厚重历史为证:陕西姑娘不外嫁,并不是真的不外嫁,但这真的是我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浓的化不开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