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说课稿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10:3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楞次定律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楞次定律说课稿》。

第一篇:楞次定律说课稿

1、教材的内容、地位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

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

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

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

认知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

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

说学生

(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2)中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学法

1、说教法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

(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5)、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6)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整性。

2、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目的之一,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1)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动画画面,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养成学生具有独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和能力。

(4)反馈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第二篇:《楞次定律》说课稿

《楞次定律》说课稿

《楞次定律》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选手,大家好,我是**,来自**师范大学.我的说课课题是《楞次定律》。

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我的这堂课。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电磁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这一章主要从两方面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分别得出了两条定律,一个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另一个就是楞次定律。本章接下来将要学习的自感、互感等现象及其应用,也是以这两条定律为基础的。因此,楞次定律是本章,也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重点。

以下是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⑵会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⑶通过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⑵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和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进入我的第二部分——学生分析。

学生前面刚刚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时,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一个自然的过度,不会产生学习障碍。但是,对学生来说,要真正的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还存在着几个难点:从“静态场”到“动态场”的飞跃,物理量多,关系比较复杂,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另外,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而大多数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高,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设制了“两步走”的教学方案:

第一步,采用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从而完成对它的意义建构;

第二步,运用讲解法,并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程序设计。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补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磁通量增大和减小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个问题也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想出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等一些因素,这时,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这也就进入了我的第二个环节——讨论猜想,设计实验。

这一环节的开始,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认为此时给予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这是我设制的几个小问题,作为引导:

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有施感磁场和受感电路两个要素。施感磁场可以怎样设计? 受感电路怎样设计?用什么仪器来检验感应电流并显示其方向?

这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同组几个同学的讨论,完全可以创制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在设计的合理性,仪器的选用、使用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辅导,并建议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完成实验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分析实验结果,“发现”楞次定律。

首先,我将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起来,制成表格,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学生。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个因素,那么,我将请这组同学来介绍以下他们的思路,并给予表扬。

如果学生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先由学生来分析汇总的实验结果,这时,学生可能很难建立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我将适时点拨:根据安培定则,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代替感应电流的方向,再来分析。

这时,一经分析,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很容易就能分析出磁通量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

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个规律进行抽象概括,并给出适当的评价。

给出楞次定律的具体描述,并介绍有关楞次的背景资料。

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亲自经历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所以,虽然涉及的物理量很多,但不容易混淆。

第四环节,对“阻碍”的含义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深化学生的理解。

然后,进行第五环节——巩固联系,迁移应用。师生共同讨论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我提供一个思路作为参考。

最后是课堂小结及学生自评。

这就是我整个的教学过程设计。

介绍板书设计。

总结: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这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楞次定律,教师适时给于点拨,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楞次定律》说课稿2

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

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

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

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

认知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

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

说学生

(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2)中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学法

1、说教法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

(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5)、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6)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整性。

2、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目的之一,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

(1)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动画画面,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养成学生具有独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和能力。

(4)反馈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说过程(略)

《楞次定律》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为高二物理选修3—2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教材是在初中磁场知识和对电磁感应简单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已学过的知识,较为深入的研究磁转化为电的规律,研究电场、磁场的统一性。这些内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说课稿教材的问题大多数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极为有益。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或初步总结,而是实验和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在这里,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智能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简单的有关问题。

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注重实验和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

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所激发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对这一定律的应用是这一节课难点。

二、说教学法

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已能解决感应电流的大小问题。

②学生通过立体几何和磁场部分的学习,对三维空间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尚不能熟练掌握。

③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法

①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②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③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④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本课结合教法,学生可按以下学法进行学习。

①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②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③反馈定位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三、说过程

1、复习提问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列举能使右图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3、你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吗?如何判断其方向呢?

(学生集体回答引出实验)

2、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四种情况中:

①线圈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

②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

③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是否一致?

④在每一种情况中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总是保持一定的方向。

《楞次定律》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楞次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目的是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材是从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感应电流的方向的。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楞次定律。

2、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我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的:螺旋管连电流计,演示条形磁铁N极插入和拔出时,电流计偏转方向不同?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不同,由此过渡到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呢?”

2、新课教学

接下来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去做:(板书)实验探究-楞次定律-应用。

实验探究:

器材:一节干电池、一个15—20千欧的电阻、螺旋管、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实验前先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

一、要让学生清楚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将电流表与一个电阻为15—20千欧的电阻串联后,接到一节电池上,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二、了解螺旋管线圈的绕向。

接下来就是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中,我要求学生研究当把条形磁铁N极插入、拔出线圈,条形磁铁S极插入、拔出线圈,这4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产生方向,要求学生认真地将观察结果并记录。

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突出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让学生分清原磁场的方向、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的结果,这一切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文字表述概括性很强,学生初学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含义,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结合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理解“阻碍”的含义。 “阻碍”不是“阻止”,而只是延缓了原磁通的变化,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在变化的.例如:当原磁通量增加时,虽有感应电流的磁场的阻碍,磁通量还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慢一点而已.实质上,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二字,指的是“反抗着产生感应电流的那个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讲解、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楞次定律应用:

我首先讲清了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四步走).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接着用三道例题练习使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一个设计成导体切割磁感线的例题,

通过这个例题给出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 当感应电流是由于导体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时,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更为直接和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的体会,确定了利用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思路,并详细的提供了它的基本步骤,在学生学习的初期,这是很必要的。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为A、B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2、3、4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左侧,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右侧,主要画用来辅助说明的草图。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 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楞次定律》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电磁感应》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因此,《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承上启下的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点。

2、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本章教材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到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最后是感应电动势在实际中的应用,全章以“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结构非常严谨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这恰好为达到 “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规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3、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教学大纲对楞次定律的知识要求是 “B”级。其次,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不单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学重心要从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学习,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方法的学习中。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应的学习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经历独立地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引出概念,也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楞次定律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究。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前几节的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且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变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小组的探究实验,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达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证据让学生自己收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型:实验探究式教学 新授课

五,教学用具:

1、计算机,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 灵敏电流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2、启发猜想,问题假设;

3、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5、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6、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7、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8、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9、基本练习,体验成功;

10、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11、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1、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感应电流方向

磁铁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B感和B铁方向关系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如图一所示,是以往授课时的表格,学生只是按要求直接填写。我想,怎么事先就知道表中要列一个“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怎么事先就知道要比较B感和B铁的方向的关系呢 学生会自发的想到吗,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于是,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设计成下面的表格,如图二所示。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磁铁磁场方向

甲图

逆时针

增多

向下

乙图

顺时针

增多

向上

丙图

顺时针

减少

向下

丁图

逆时针

减少

向上

(图二)

2、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当学生通过实验填写结果后,会发现,仅仅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概括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在学生苦思冥想,急于寻找方法的时候,这时,我适时点拨,可不可以找一个中介做一个桥梁,这个中介是什么 学生很自然会想到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于是,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如图三所示。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磁铁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的

磁场方向

甲图

逆时针

增 加

向下

向上

乙图

顺时针

向上

向下

丙图

顺时针

减 少

向下

向下

丁图

逆时针

向上

向上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使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搜索,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楞次定律没有直接给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它只是概括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原则,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的程序,学生通过基本练习,亲自体会并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老师对学生的总结给以充分的肯定,并且按照新课标教材把这个程序绘画成形象,直观的方框图(如图四所示)。在此基础之上,我启发学生:这个方框图不仅是概括了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同时它描述了三个量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 学生回答后我给出了一个逆向应用楞次定律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1、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

2、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

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

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

本章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

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

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

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

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②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

③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其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理论推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实践应用。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可概括为:问题激发→自发思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证实→学以致用。由此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和应用能力等是这节课能力培养的重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进程就要受到学情的控制。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学手段

在“楞次定律”教学中,除了做好主要实验外,为了突破“阻碍”这个教学难点,可以采用电脑技术(由于我校已有电脑可以课下做),来生动形象地展示当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时磁场变化而导致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使得本来无形的物理过程,变得有声有色。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楞次定律”的实验中,为了改变实验效果,可快速、反复地插入和拔出条形磁铁,这样由于磁场在不断变化,因而与线圈相连的电流表指针将来回摆动。因此,教学手段实施的好坏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的重要之一。

六、教学用具

楞次定律演示仪一套、多媒体电脑一台、投影机一台

七、教学程序设计

①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② 实验演示,观察现象;

③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④ 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⑤ 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⑥ 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⑦ 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第三篇:楞次定律说课稿

楞次定律说课稿

楞次定律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楞次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目的是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材是从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感应电流的方向的。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楞次定律。

2、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我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的:螺旋管连电流计,演示条形磁铁N极插入和拔出时,电流计偏转方向不同?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不同,由此过渡到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呢?”

2、新课教学

接下来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去做:(板书)实验探究-楞次定律-应用。

实验探究:

器材:一节干电池、一个15—20千欧的电阻、螺旋管、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实验前先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

一、要让学生清楚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将电流表与一个电阻为15—20千欧的电阻串联后,接到一节电池上,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二、了解螺旋管线圈的绕向。

接下来就是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中,我要求学生研究当把条形磁铁N极插入、拔出线圈,条形磁铁S极插入、拔出线圈,这4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产生方向,要求学生认真地将观察结果并记录。

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突出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让学生分清原磁场的方向、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的结果,这一切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文字表述概括性很强,学生初学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含义,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结合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理解“阻碍”的含义。 “阻碍”不是“阻止”,而只是延缓了原磁通的变化,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在变化的.例如:当原磁通量增加时,虽有感应电流的磁场的阻碍,磁通量还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慢一点而已.实质上,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二字,指的是“反抗着产生感应电流的那个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讲解、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楞次定律应用:

我首先讲清了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四步走).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接着用三道例题练习使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一个设计成导体切割磁感线的例题,

通过这个例题给出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 当感应电流是由于导体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时,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更为直接和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的体会,确定了利用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思路,并详细的提供了它的基本步骤,在学生学习的初期,这是很必要的。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为A、B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2、3、4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左侧,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右侧,主要画用来辅助说明的草图。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 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楞次定律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选手,大家好,我是**,来自**师范大学.我的说课课题是《楞次定律》。

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我的这堂课。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电磁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这一章主要从两方面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分别得出了两条定律,一个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另一个就是楞次定律。本章接下来将要学习的自感、互感等现象及其应用,也是以这两条定律为基础的。因此,楞次定律是本章,也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重点。

以下是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⑵会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⑶通过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⑵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和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进入我的第二部分——学生分析。

学生前面刚刚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时,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一个自然的过度,不会产生学习障碍。但是,对学生来说,要真正的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还存在着几个难点:从“静态场”到“动态场”的飞跃,物理量多,关系比较复杂,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另外,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而大多数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高,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设制了“两步走”的教学方案:

第一步,采用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从而完成对它的意义建构;

第二步,运用讲解法,并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程序设计。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补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磁通量增大和减小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个问题也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想出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等一些因素,这时,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这也就进入了我的第二个环节——讨论猜想,设计实验。

这一环节的开始,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认为此时给予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这是我设制的几个小问题,作为引导:

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有施感磁场和受感电路两个要素。施感磁场可以怎样设计? 受感电路怎样设计?用什么仪器来检验感应电流并显示其方向?

这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同组几个同学的讨论,完全可以创制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在设计的合理性,仪器的选用、使用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辅导,并建议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完成实验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分析实验结果,“发现”楞次定律。

首先,我将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起来,制成表格,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学生。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个因素,那么,我将请这组同学来介绍以下他们的思路,并给予表扬。

如果学生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先由学生来分析汇总的实验结果,这时,学生可能很难建立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我将适时点拨:根据安培定则,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代替感应电流的方向,再来分析。

这时,一经分析,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很容易就能分析出磁通量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

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个规律进行抽象概括,并给出适当的评价。

给出楞次定律的具体描述,并介绍有关楞次的背景资料。

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亲自经历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所以,虽然涉及的物理量很多,但不容易混淆。

第四环节,对“阻碍”的含义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深化学生的理解。

然后,进行第五环节——巩固联系,迁移应用。师生共同讨论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我提供一个思路作为参考。

最后是课堂小结及学生自评。

这就是我整个的教学过程设计。

介绍板书设计。

总结: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这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楞次定律,教师适时给于点拨,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楞次定律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

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

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

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

三、认知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

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

五、说学生

(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2)中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法

1、说教法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

(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5)、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6)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整性。

2、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目的之一,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1)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动画画面,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养成学生具有独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和能力。

(4)反馈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楞次定律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为高二物理选修3—2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教材是在初中磁场知识和对电磁感应简单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已学过的知识,较为深入的研究磁转化为电的规律,研究电场、磁场的统一性。这些内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说课稿教材的问题大多数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极为有益。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或初步总结,而是实验和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在这里,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智能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简单的有关问题。

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注重实验和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

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所激发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对这一定律的应用是这一节课难点。

二、说教学法

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已能解决感应电流的大小问题。

②学生通过立体几何和磁场部分的学习,对三维空间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尚不能熟练掌握。

③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法

①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②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③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④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本课结合教法,学生可按以下学法进行学习。

①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②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③反馈定位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三、说过程

1、复习提问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列举能使右图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3、你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吗?如何判断其方向呢?

(学生集体回答引出实验)

2、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四种情况中:

①线圈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

②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

③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是否一致?

④在每一种情况中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总是保持一定的方向。

楞次定律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大纲要求:楞次定律:Ⅱ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在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必然想明白感应电流的方向,且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对学习楞次定律都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2)由于本节内容涉及的因素多(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线圈绕向、感应电流方向等),物理量多且关系复杂。而且本节规律比较隐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因此,学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较大的难度,成为本章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场和磁场的基础知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判断,右手螺旋定则,以及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但是对于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没有进行研究。本节教材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出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所遵守的一般规则。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首先,教学大纲对楞次定律的知识要求是 “B”级。其次,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五、教学方法、教具:

教法:发现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由于楞次定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部分内容分两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楞次定律,并学会利用楞次定律判断简单的电

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第二节课主要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楞次定律理解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实验探究归纳并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第2课时:楞次定律的拓展与应用,以及右手定则的推导与运用。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通电直导线和环形电流磁场的方向由右手螺旋定则判断。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a)电路闭合

(b)磁通量发生变化(切割类和变化类)

磁通量变化包括:φ=BScosθ

S 、θ不变,B变化

B 、θ不变,S变化

B、S不变, θ变化

B、S、θ都变化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就有感应电流。 (温故知新,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实验一:“跳环”实验

实验二:

发现问题:(观察实验,培养能力)

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

如何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猜想与假设:(畅所欲言,鼓励创新)

你认为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原磁场的方向

(2)磁通量的变化

探究目标:(教师主导,合作探究)

1、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器材? 电路? 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设计:

遇到问题:(遇到困难,寻找办法)

(1)如何确定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向的关系?

(2)如何确定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确定两个问题:(共同探究,体验乐趣)

确定线圈导线的绕向(线圈方向作交待)

确定电流方向和电流表指针偏向关系

(试触法)

电流从哪边流进,指针向哪边偏转

学生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初步分析)

分析实验现象

由实验,你可以总结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由什么因素决定吗?

上面的实验用简单的图表示为:

可以根据图示概括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吗?

很难!

是否可以通过一个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来描述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 磁铁磁场的变化在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而感应电流本身也能产生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既跟感应电流的方向有联系,又跟引起磁通量变化的磁场有关系。(根据右手螺旋定则,由磁场反过来确定电流方向)

(经历过程,学习方法)

下面就来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

合作探讨,突破难点

中介

改成字母,更直观

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归纳共性,总结规律:

得出结论,介绍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

(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增反减同”

(2)理解“阻碍”:(精讲精析,突破难点)

谁起阻碍作用?

阻碍什么?

如何阻碍?

是否阻止? 阻碍不是相反、阻碍不是阻止,使磁通量的变化变慢。

实验校正,评估结论:

实验一:磁铁和木块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实验二:磁铁和木块分别通过甲、乙铝管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释放。

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发现不是同时落地,磁铁从铝管中经历的时间长。

课堂小结:

1、楞次定律的内容:

2、楞次定律中的因果关系:

3、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意:

不是相反、不是阻止;

作业布置:P13 1、2题

板书设计:

1、楞次定律内容

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2、理解楞次定律

理解“阻碍”:

① 谁在阻碍?

② 阻碍什么?

③ 如何阻碍?

④ 是否阻止?

楞次定律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

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

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

本章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

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

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

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

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②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

③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其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理论推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实践应用。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可概括为:问题激发→自发思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证实→学以致用。由此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和应用能力等是这节课能力培养的重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进程就要受到学情的控制。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学手段

在“楞次定律”教学中,除了做好主要实验外,为了突破“阻碍”这个教学难点,可以采用电脑技术(由于我校已有电脑可以课下做),来生动形象地展示当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时磁场变化而导致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使得本来无形的物理过程,变得有声有色。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楞次定律”的实验中,为了改变实验效果,可快速、反复地插入和拔出条形磁铁,这样由于磁场在不断变化,因而与线圈相连的电流表指针将来回摆动。因此,教学手段实施的好坏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的重要之一。

六、教学用具

楞次定律演示仪一套、多媒体电脑一台、投影机一台

七、教学程序设计

①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② 实验演示,观察现象;

③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④ 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⑤ 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⑥ 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⑦ 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楞次定律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电磁感应》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因此,《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承上启下的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点。

2、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本章教材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到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最后是感应电动势在实际中的应用,全章以“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结构非常严谨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这恰好为达到 “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规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3、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教学大纲对楞次定律的知识要求是 “B”级。其次,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不单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学重心要从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学习,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方法的学习中。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应的学习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经历独立地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引出概念,也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楞次定律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究。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前几节的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且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变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小组的探究实验,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达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证据让学生自己收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型:实验探究式教学 新授课

五,教学用具:

1、计算机,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 灵敏电流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2、启发猜想,问题假设;

3、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5、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6、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7、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8、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9、基本练习,体验成功;

10、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11、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1、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感应电流方向

磁铁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B感和B铁方向关系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如图一所示,是以往授课时的表格,学生只是按要求直接填写。我想,怎么事先就知道表中要列一个“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怎么事先就知道要比较B感和B铁的方向的关系呢 学生会自发的想到吗,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于是,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设计成下面的表格,如图二所示。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磁铁磁场方向

甲图

逆时针

增多

向下

乙图

顺时针

增多

向上

丙图

顺时针

减少

向下

丁图

逆时针

减少

向上

(图二)

2、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当学生通过实验填写结果后,会发现,仅仅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概括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在学生苦思冥想,急于寻找方法的时候,这时,我适时点拨,可不可以找一个中介做一个桥梁,这个中介是什么 学生很自然会想到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于是,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如图三所示。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磁铁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的

磁场方向

甲图

逆时针

增 加

向下

向上

乙图

顺时针

向上

向下

丙图

顺时针

减 少

向下

向下

丁图

逆时针

向上

向上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使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搜索,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楞次定律没有直接给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它只是概括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原则,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的程序,学生通过基本练习,亲自体会并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老师对学生的总结给以充分的肯定,并且按照新课标教材把这个程序绘画成形象,直观的方框图(如图四所示)。在此基础之上,我启发学生:这个方框图不仅是概括了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同时它描述了三个量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 学生回答后我给出了一个逆向应用楞次定律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1、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

2、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第四篇:《楞次定律》学案

《楞次定律》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

由于此定律所牵涉的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较多,只有对原磁场方向、原磁通量变化情况、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以及会用安培定则进行正确的判定,才能得到正确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同时,学生还必须能正确运用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安培定则解决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电学部分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学生已经利用(条形磁铁、电流计、线圈等)实验器材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表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表述“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中的“阻碍”的意义。

(3)会用楞次定律判断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楞次定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楞次对法拉第研究成果的关注到发现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的介绍,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学会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五、设计思路:

本节作为一堂物理规律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利用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手段,为此本课采用学生分组随堂实验探究的操作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实验操作来发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

为了突破难点本课利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的产生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六、器材准备:

多媒体平台、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提问:如何判断闭合电路中是否能产生感应电流?

2、再问:那如何判断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教师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猜想:感应电流是由线圈中磁场变化引起的,所以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的变化情况有关。

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制定

为了检验各自猜想的正确性,分小组利用手中的实验器材(线圈、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导线)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引导:

(1)、如何知道引起感应电流的线圈中原磁场的方向与变化?

(2)、如何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师演示说明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向的关系。请学生用一节旧电池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灵敏电流计相连,观察电流分别从两个接线柱流入电流计时,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所用电流计的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同时提醒学生不同的电流计电流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方向关系不同)

(3)、如何知道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的方向?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利用(灵敏电流计,标明导线绕向的线圈,条形磁铁,导线等)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图,说明实验操作过程,并设计出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学生可能通过磁铁的运动改变线圈磁场;也可能用电磁铁代替磁铁,通过电磁铁的运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或电键的通断控制磁场变化等。

根据巡查的情况,挑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方案让学生上台介绍说明,并利用实物投影仪显示。最后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修订完善一个简单易做的实验方案。)方案如下: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条形磁铁运动的情况

N极向下

插入线圈

N极向上

拔出线圈

N极向下

插入线圈

N极向上

拔出线圈

原磁场方向(向上或向下)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情况(增加或减少)

感应电流的方向(流过灵敏电流计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上或向下)

实验结论

3.实验操作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电路图连接与实验操作,并填好实验现象记录表格。

教师巡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闭合电路中感应电流也要激发磁场,那么感应电流所激发磁场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1:感应电流产生磁场的方向是否始终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回答小结:不一定。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引导2:在什么情况下,B感与B原同向?在什么情况下,B感与B原反向?

回答小结:当Φ原增大时,B感与B原相反;当Φ原减小时;B感与B原相同。(进一步探讨关系)

引导3:你认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对磁通量的变化起什么作用?(提炼关系)

回答小结:当Φ原增大时,B感与B原相反,它不想让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当Φ原减小时;B感与B原相同,它不想让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即B感对磁通量的变化起阻碍作用

得出初步结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5.结论验证

教师:上述结论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大家可以利用其他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将实验用的电路图显示在屏幕上。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学生实验操作:同组的两个同学分别将原、副线圈的电路接好并弄清楚导线的绕向,接好后将原线圈放入副线圈中。分别验证电键闭合、断开瞬间和电阻大小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用结论判断的是否一致,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k闭合瞬间

k断开瞬间

R变大时

R变小时

原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理论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实验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理论判断与实验是否一致

教师:总结得出楞次定律

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对“阻碍”的理解:当Φ原增大时,B感与B原相反;当Φ原减小时;B感与B原相同。即“增反减同”。

6.应用练习,指导实践

例:如图所示,试画出合上电键k时,线圈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启发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及步骤解决问题。

第一步:画出通电线圈A的磁场的磁感线,并使之穿过线圈B

第二步:分析可知,原磁场在线圈B中的磁通量增强,据楞次定律,让学生判断:

两磁场的磁感线方向应相反。请同学画出线圈B中感应电流磁场的磁感线(虚线所示)

第三步:借助右手螺旋法则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并标在图上

课堂练习:、如图,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2、如图,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7、总结深化,加深理解:

针对刚才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二字:

a、谁起阻碍作用?——感应电流的磁场

b、阻碍什么?——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c、如何阻碍?——增反减同

d、阻碍结果呢?——阻碍不是相反,阻碍不是阻止,阻碍使磁通量的变化延缓。

引申:针对刚才实验,从线圈与磁铁相互作用的角度再来探讨。

(1)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2)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N极,这个N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

(3)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

(4)楞次定律的表现形式:增反减同,来拒去留。

(三)、作业布置:阅读教材,完成课后练习1-6

八、板书设计

(一)楞次定律:、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理解:

(1)、“阻碍”不等于相反,不能阻止。

(2)、“阻碍”的表现形式:增反减同、来拒去留。

3、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判断回路中原磁场的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磁场的方向;

根据感应磁场的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五篇: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篇一: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依托网络媒体的支持,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与量作为最高目标,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以媒体支持环境为平台开展教学互动,拓展教师、学生个体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渠道。

二、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差异

1.增加了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完整、系统。

一般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让学生在理解楞次定律的基础上,学会如何使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而我的设想是不仅要如此,而且要通过楞次定律的应用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本质——利用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或电能的转移。

2.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教师的引与导为辅,以媒体环境为支撑,以任务单为活动线索,使学生活动活泼、有趣,更有序。

为了贯彻二期课改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的精神,本次课改的探索目标是如何开展以媒体为支撑环境下的互动教学。在初步的实践后,我们发现如何处理好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的关系,将成为此次实践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而有了这一设计。

三、教学的得与失

1.在以媒体环境为支撑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如何谐调好师、生与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关键。

由于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极有可能从教学活动中游离出来,从而影响教学,因此在这类形式的教学中,必须加强的学生活动的引导与控制,做到收放自如,使教学活而不乱。为此这节课我再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变革:(1)强调课前预习,并在课前每人发放一份活动任务单,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同时将这份任务单带入课堂作为课堂活动的内容来完成;(2)对课件的使用做必要的说明——由于有些课件学生课前并没有接触过,对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并不熟悉;(3)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监督与指导,使行为偏差的同学及时得到纠正;(4)利用演示文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师的影响力;等等。通过实践表明,以上的变化还是起到了良好作用。

2.合理选用互动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功能,是媒体支持下互动开展成败的关键。

当前,每一个相关内容的教学课件在网上都能找到很多,但是,是否适合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设计。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课件真的不容易。另外,有的课件并不适合互动活动的开展,而有的课件还存在科学性问题也不能使用。一个合适的互动课件至少具有以下特征:(1)科学性;(2)可视性,特别是实际实验中的微小变化与瞬时变化;(3)变量的可调性;(4)使用的便捷性;等等。本节课中,我在探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关系”时,所选用的课件是合理且有效的。

3.正确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是一份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

“方法新一点,形式活一点,容量大一点,效率高一点”是我校对当前教学活动要求的总结性形象化表述,然而,这里却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应该贯彻始终的一点,那就是质量。没有质量,“方法新、形式活”就成了花架子,“容量大、效率高”就成了>口号。质量是效率的基础,是效率的最终归宿。在“楞次定律”这节课的设计上,由于过于追求量,而影响了质的提高是一个教训。

篇二: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合作互动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巩固练习”。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我尝试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具体到探究课的设计,我在强调“过程性”的前提下总体上把握好了这样几个环节。

1、激发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构建情景,引出问题,用复习已有的知识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事件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冲动:“我想要学习。”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规律。强调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新,让学生“参与”,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去了解、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这一来,教师做起来就难多了。但是再难,也要给学生这个机会。今天我们教师确应具有转换自身角色的紧迫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合作互动,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

3、促使学生用心体验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努力运用假设猜测、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去获取知识,更去体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这种体验的不断沉积,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他们一种能力——学力。当然,仅仅强调第二环节中的参与,一堂课或许也会非常热闹,但热闹的下面却可能会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我想说: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验,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才是探究课所要达到的更高境界。当然,在这里还要再次强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参与体验中,将学生动手实验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会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实验结果可信,媒体演示直观,让学生能够更热情地参与,同时更真切地体验,以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之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4、激励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不断探索

我还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一种发现新问题的习惯。学生时时获取,又不断有所发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大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循环状态吧?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创设情境问题上,要放在能激发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上;在知识模块的时间安排上还要更合理些;在课堂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摸索。而且我觉得在探究过程中,关键还在于体现其“重过程”的核心要求。还要应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大胆地放开,让学生用心去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总之,我觉得探究课中的环节,环环相扣,互为依存。同时各环节又都有其追寻的目标,有新意;学生参与讲究“全”: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更要让每一位学生全方位的参与;用心体验强调“细”:要慢,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要引导学生仔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同样重要;获取规律后力求“变”:既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规律,更要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这四个字“新、全、细、变”或许就是探究课众多模式当中的一种了。

篇三: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思路反思

本节课是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教学中应以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为主线,抓住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实验探究、收集证据;教师启发,寻求“中介”归纳规律,图表记录、实验检验、评估结论。最后,通过对现象的再分析总结楞次定律应用的步骤,并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阻碍”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反思

本节课最初,利用电磁炉点亮电灯的实验引入课题,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熟悉的家用电器发生并不熟悉的现象,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最大限度激起学生迫切探究的欲望,教师适时引导分析,即复习了前节内容,为本节探究实验打下基础,又为下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以感应电流的磁场作为“中介”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教学中,可以从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入手,构建各相关量关系的流程图,引出“中介”—感应电流的磁场,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楞次定律的简洁表达,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探究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利用图表这种直观生动的方法总结出楞次定律,实验中不乏盲目、不知所措的学生。对于线圈绕向,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关系,磁铁运动与磁通量变化关系等问题,仍有多数学生缺乏直接经验,针对上述问题,为顺利突破难点,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可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结合前节《探究感应定律的方向》自主设计实验,原则简单、直观,便于发现感应电流方向规律及磁通量变化清楚。

第二阶段,执行探究实验,将两个小组研究的过程、现象记录的图表通过展示台展示(可能什么都没有,或不着边际),各小组讨论;如何体现探究的相关因素,如何记录现象、怎样归纳、整理(通过图表、对比、控制变量法等),得出规律。

第三阶段,改进方案,再次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图表优势,利用多媒体体现现代化教学手段、动态展示,整理,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实验进行中对于出现的关于灵敏电流表偏转方向、线圈绕向和电流方向的问题及其它突出问题可采取统一讲授解决,三个阶段逐步推进,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式学习”,“我也可以”的感觉,从而突破难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习题教学的反思

本节课难点中还有对于“楞次定律”中“阻碍”一词的理解。这时,不妨将课堂上的探究实验示意图,作为第一个例题以多媒体展示出来,将楞次定律中几个重要因素逐个对照,得出感应电流方向,再与实验现象对比;第二个例题可将法拉第感应圈作为例题,潜移默化地将楞次定律的应用过程整理为四步,让学生规范记忆、应用;其余练习引入感应电流效果阻碍导体与磁铁间相对运动,及结合能量守恒理解“阻碍”的含义。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本节课探究的目的在于掌握探究的步骤,领悟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的构建知识体系,切不可盲目追求探究的形式而致“学习”不顾,探究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分估计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对于基础性问题,可在前节探究基础上提前解决,否则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很有可能流于形式,变成教师与个别学生的“独角戏”而失去意义。

2.时间安排要充分估计,引入课题的实验约5分钟,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三个阶段)约15分钟,利用图表、对比、分析、归纳约10分钟,练习10分钟左右,各环节很可能会出现突发性问题,均要考虑在时间安排内,避免本节课最终虎头蛇尾。

下载楞次定律说课稿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楞次定律说课稿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据 1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楞次定律。本节课是在整个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生在判断感应电流的......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1、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学生的思维在变,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因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是其应该具有的特征。2、教育是事业,教育是创新,教育是艺术。3、探究式教学是物......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本节分析:本节研究的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以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为基础,为以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交变电流、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奠定基础,教材先分析感......

    《探究:楞次定律》说课稿(萍乡三中李启明)(精选五篇)

    《探究:楞次定律》说课稿 萍乡三中李启明 说课流程介绍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课程标准分析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五、教学方法、手段、学法 六、教学流程设计......

    楞次定律评课稿

    楞次定律评课稿 更新时间:2011-11-30 07:58:00 论坛转帖 听完李老师执教的《楞次定律》课后,自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位老师在组织、引导、合作、激励等方面都很到位。 因为时......

    示范教案(楞次定律的应用)

    第四节楞次定律的应用 ●本节教材分析 教材一开始就清楚说明了应用楞次定律的四个基本步骤.我们不要让学生死记这些步骤,而应该在分析楞次定律内容的基础上自然地得出这些步......

    “楞次定律”一课教学的反思

    “楞次定律”一课教学的反思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依托网络媒体的支持,把提高课堂教学的质与量作为最高目标,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新途径;以媒体支持环境为平台开展教学互动,拓展......

    楞次定律 教学设计[5篇模版]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具备了探究电流方向的条件。面对新问题,学生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其思维的发散提供了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