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比较阅读及答案

时间:2019-05-15 10:1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伤仲永》“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比较阅读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伤仲永》“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比较阅读及答案》。

第一篇:《伤仲永》“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10.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未尝识书具()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俱委而窃听()④尔颇有所识不()

1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曹刿)乃入见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理解翻译(4分)

(1)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分)

译文:

(2)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2分)

【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

【言无遗失】

13.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答:

14.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 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3分)

答:

参考答案:语文网

10.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1)曾经(2)以宾客之礼相待(3)丢下、舍弃(4)通否 11.B

12.(1)从此指定某个事物作诗仲永立刻完成。(2) 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

13.一定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答出两句即可得分多答的得1分。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或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14.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好酌情扣分。结合甲乙两文培养目的不同仲永之父为赚取小利元方之父为培养孩子成长教育方法的不同仲永之父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元方之父不责罚孩子反而肯定他们勤学。从这两方面来说即可。示例甲段中仲永之父为一点小利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没有后天的学习和努力神童仲永长大完全如同常人。乙段中元方兄弟之父对因勤学导致的蒸饭成粥并不责纠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元方兄弟之父教子有方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篇:《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答案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分)

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21、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3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参考答案:

19、①感到惊异 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

20、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21、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第三篇:《伤仲永》阅读习题及答案

一、一词多义(8分)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传闻、名声)

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填空(共66分,每空2分)

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用真实生动的典型事例反映具有普遍性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

2、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略写。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 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3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语言精当,言简意丰。例如写幼年方仲永的表现时,用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写其父行为时,用一“利”字揭示出他 贪财短视 的特点;用“环谒”一词形象地刻画出他 贪图钱财,目光短浅的愚昧无知 之态。

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6、方仲永五岁作诗能“”,而且“”;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二十岁就“ 泯然众人矣”。

7、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

8、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是: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9、在议论部分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10、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作者认为在这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 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

11、“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

12、“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13、“得为众人而已耶?”从句式上看属于句,意思是

14、本文第三段就事说理,从引向,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了的重要性。因而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 议论。

三、简答题。(共20分)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4分)

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因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由于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而沦为平庸,所以感到哀伤、惋惜。

2、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3、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4分)

因为仲永幼时天资过人,与后来“泯然众人”形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伤”的主题。同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有力地说明了“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让读者领会到一个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4、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4分)

答:“受之天”是指一个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5、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答:结局是“泯然众人矣”。

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即使天资再好,如果不授受后天教育,也会成为无能之辈。

6、“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论为平庸的哀伤、惋惜之情。

四、语言品析(共6分,每小题3分)

1、文中“忽啼求之”的“啼”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不能删去。因为“啼”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仲永索要书具时的儿童情态。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环”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不能删去。因为“日”“环”分别从时间、范围两个方面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图钱财,“不使学”的情形,而这正是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

第四篇:伤仲永阅读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15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1.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

C.时取/旁舍儿书 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时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不能称前时之闻()

(3)取而疾走()(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来源:Zxxk.Com]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译文:

4.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2)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答:

参考答案:

1.(2分)B

2.(4分)通“攀”,牵,引(2)相当,相称(3)跑(4)闻名,出名(每小题,1分)

3.(4分)

(1)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奇怪,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渐渐地以宾客之礼相待他父亲)。

(2)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它《书经》的大意。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语句通顺,表达规范即可)

4.(5分)

(1)泯然众人矣 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答:“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亦可)(2分,每处1分)

(2)示例: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遭到父亲反对,却能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成,(1分)可以看出后天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2分)

(只写启示给2分,只写事例给1分;写出启示,只联系“方仲永”或“陈际泰”事例的给2分)

第五篇:《伤仲永》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一)阅读《伤仲永》(王安石),完成6—10题。(17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⑴父异焉

⑵借旁近与之

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⑷泯然众人矣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以我酌油知之

B.还自扬州

自三峡七百里中 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于舅家见之

D.或以钱币乞之

或王命急宣

8.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6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9.方仲永天资非凡却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0.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认为“父之过”的理由。(2分)

答案:

6.(4分。每处1分)以„„为异

拜见

消失 7.(3分)c 8.(6分。其中“奇”“宾客”“卒”“至”各0.5分,句意各2分)(1)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纷纷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

(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9.(2分)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10.(2分)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下载《伤仲永》“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比较阅读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伤仲永》“太丘使元方、季方炊”比较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伤仲永习题精选及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⑴ 未尝识书具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___......

    《伤仲永》《木兰诗》对比阅读及答案

    《伤仲永》比较阅读 比较一:【甲】 伤仲永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

    《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

    《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5分)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 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

    《伤仲永》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共五则范文)

    《伤仲永》阅读理解题及答案【课内阅读理解】 一、填空题。 1.《伤仲永》选自,是因惋惜方仲 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和 的意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才能不......

    七下课外古诗及文言文《伤仲永》、《木兰诗》 填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幽篁( )平姜( ) 渝州( ) 涧边( ) ....二.文学常识填空 1.《山中杂诗》的作者 是南朝 文学家。 2.《竹里馆》选自《 》,作者 ,是 朝著名诗人。 3.李白,字 ,唐代著名诗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