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活动常规要求
良 好 区 域 活 动 常 规 的 建 立
分区活动是幼儿教师有目的创设的环境中学习,是幼儿自主的活动,这种活动动多于静,建立合理的活动常规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如何建立呢?我园根据各班不同情况制定如下要求: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常规要求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而幼儿年龄小,好动,且各方面能力都极为有限,如没有切实可行的活动常规来约束,任幼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活动肯定是没有成效的,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就拿美术区活动来说,这是幼儿最喜欢的一个区,因此活动开始时会有许多幼儿涌进这个区,使得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于是我们进行了人数的限制,这是保证区域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另外针对幼儿对区域活动有挑食现象,我们定出了相应的规则。
二、将活动的常规要求落实到实处
制定了相应的区域活动常规,如不进行贯彻落实,使它成为幼儿的自觉行动,那么常规的建立也是纸上谈兵,一句空话。我的做法是:利用来园、离园、谈话活动等时间对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常规教育,使他们理解区域活动常规的意义,督促幼儿自觉执行。活动结束讲评时,不单单讲幼儿的操作技能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把幼儿执行常规的情况也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评讲。表扬遵守规则好的幼儿,把他们树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请他们作老师的小助手,和老师一起管理好区域活动;同时还要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参与老师的管理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三、活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常规
各种活动的常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补充加以完善。还是以美术区活动为例,开始制定的常规只限制了每个区活动的人数,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又发现幼儿活动时常常会出现下面的状况,;争抢材料,不注意公共卫生,纸屑满天飞,蜡笔满地滚,活动结束时一片狼籍,而无一个幼儿去整理,对此,我们又加定了取放材料及卫生常规要求。如:取材料时要排队,一个跟着一个,同时还要看清放材料的盒的标记,以便活动结束时的整理归放、、、、、、等等,这样在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补充新的规则内容,使区域常规日益合理完善。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良好的区域常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复,因为幼儿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我们成人一样不为自己的某些需求而理智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现不守规则,马虎了事现象。就以区域活动结束整理操作材料为例,有的幼儿为了能先到集中地,而不整理材料,把材料随手一丢就走;有的幼儿做表面文章,活动材料乱七八糟朝盘子里一放,则是把上面的略事整理一下,初看材料整理得挺好,实际事情每做到位。因此,我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发现这样做的危害,使幼儿真正理解区域常规对搞好区域活动的意义,并且是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这样良好的区域常规就水到渠成了.建立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常规,它是搞好区域活动的基础保证,它可以约束幼儿的的外部行为,使幼儿的行为使之趋向规范,它是达到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让我们大家都来重视良好区域活动常规的建立。
育苗幼儿园区域活动常规要求
建立良好的活动区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由于活动区打破了以前的界限,这便给各区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通过研究与讨论,决定以佩带胸卡的方法来进行组织,每个幼儿佩带一种动物胸卡,并写
上姓名及身体情况。同时还制定了活动区常规,主要包括:
1)要在每个活动区写上标志。2)在活动区活动时要规定参与人数。3)玩具材料合理利用,有序摆放。
4)设计活动登记表,登记幼儿参加活动情况等。
在活动中教师们还帮助幼儿建立了取放玩具的常规,换区活动的常规。进区时要求幼儿向指导教师问好,出区时主动道别。指导老师看了幼儿的胸卡并做活动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统计幼儿在活动区活动的情况,并建议和提醒部分幼儿多玩几个区域活动。
第二篇:大班区域活动目标及常规要求
大一班区域活动目标及常规要求
一、美工区、活动目标:
1、有尝试探究的欲望。
2、学习观察感受周围事物,并用美工材料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3、学习运用工具,发展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体验成功,培养自信。
4、训练小肌肉动作灵巧,手眼协调,发展操作能力。
活动规则:
1、区域可进4位小孩子。
2、孩子们注意正确使用颜料笔。
3、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浪费颜料和纸张。
4、孩子们听到音乐后马上把材料放回原处。
二、语言区:
活动目标:
1、能听懂多重指令,并能按顺序行动。
2、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意思。
3、能清楚地讲述事情的前后经过,语言清楚完整。
4、喜欢制作图书,发展连贯讲述和完整表达的能力。
活动规则:
1、语言区可以三位孩子。
2、与同伴轻声交流,大胆想象讲述故事内容。
3、孩子们对书本有爱心。
4、活动结束后物归原处。
三、建构区:
活动目标:
1、喜欢摆弄各类积木,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2、学习各种建构技法,发展建构能力及手眼协调、手脑并用的能力。
3、认识基本形状,发展空间知觉、理解数量关系。
4、学习尝试不同的建构设计,养成自行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创造力、想象力。
5、发展社会性,幼儿之间能分享、分工合作,共同建构设计,并共同进行角色游戏。
活动规则:
1、区域可进4位孩子。
2、大胆操作玩具,拼插构建出有创意的作品。
3、与同伴协商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4、活动结束后能把材料送回家。
四、益智区:
活动目标:
1、能较持续、专注地进行操作活动。
2、加深对数量、形体、时空等实际意义的理解,学习简单运用。
3、能综合运用简单的比较、测量、排序、分类、推理等方法解决新问题。
4、能有目的地使用材料进行观察和操作探究,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5、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活动规则:
1、区域可以进4位小孩子。
2、大胆探索,积极动脑。
3、与同伴共同合作,交流。
4、对操作材料要爱护。
5、活动结束后,请物归原处。
五、开心厨房:
活动目标:
1、发展语言,增进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
2、学习人际交往的规则和技能,增进同伴关系,发展社会能力。
3、学习理解她人的情感和需要,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换位思维发展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关系的能力。
活动规则:
1、区域可以进4位小孩子。
2、孩子们会进行买卖活动。
3、与同伴交流合作。
4、活动结束后,请物归原处。
第三篇:一日活动常规要求1
三渠镇中心幼儿园一日保教工作常规要求
7:40-8:00入园准备
对教师和保育人员的要求:
教师必须按时到园,开窗通风,整理好卫生,准备好入园接待工作和晨间活动的准备工作。
对教师的要求:
1、接待组织幼儿及家长,安排好班级幼儿活动;
2、做好晨间检查,按常规规定项目进行。一般要求:对幼儿的脸色、肤色、眼神、咽喉、精神逐个观察,并询问家长。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登记。
3、提供丰富的晨间活动材料,且与幼儿的年龄和近阶段的主题活动内容相吻合;
4、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组织孩子的活动,有秩序地整理玩具并放回固定地方,孩子常规习惯良好。
对保育教师的要求
1、热情接待幼儿与家长,与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个别幼儿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按常规规定项目进行。一般要求:对幼儿的脸色、肤色、眼神、咽喉、精神逐个观察,并询问家长。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登记。
3、观察幼儿精神面貌,做好个别幼儿工作。8:00-8:20入园接待及晨间活动
8:20-8:30早操
对教师的要求:
1、按时放音乐,做操时在队伍前(后)方带操,动作准确优美,有鼓动性,精神状态好。
2、教师衣着得体,不穿高跟鞋。对保育教师的要求
1、配合教师组织好幼儿列队;
2、继续做好后入园幼儿的接待工作;
3、配合教师做好早餐前的准备工作。
进餐
对教师的要求:
1、进餐前安排幼儿安静地活动。
2、进餐前五分钟提醒幼儿收拾玩具,放好椅子,做好盥洗,准备进餐。
3、组织幼儿进餐。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幼儿情绪安定,积极进餐。
4、对幼儿随机进行不挑食、长身体的引导教育。
5、协助保育教师搞好卫生。
6、清点好幼儿人数并作好记录。对保育教师的要求:
1、做好餐具的发放和打饭工作,餐后及时清洗餐具,打扫环境卫生。对擦嘴毛巾、漱口杯进行消毒。
2、清点好幼儿人数并作好记录。
3、进餐时要注意观察,精心照顾,及时为幼儿按需添加饭菜,轻声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进餐时,不拖地、不扫地。
4、检查幼儿饭后卫生。
教育教学活动
对教师的要求:
1、结合教材和本班孩子特点,按时组织教学活动,活动教案要新颖、有趣,富有创造性。
2、教具、学具恰当,数量充足,室内环境创设为课题服务。场地适宜孩子的活动(小班如无特殊需要可以不摆放桌椅)。
3、层次清楚,衔接自然,过程完整。
4、有教有学、具体得当,解决重点难点,传授知识正确,注意孩子情感、态度、能力培养。
5、语言规范,教态亲切自然,有一定的组织驾驭能力。
6、活动结束后要记载和分析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
7、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和握笔姿势,保护幼儿的视力和嗓子。
对保育教师的要求:
1、积极协助教学,维持好教学活动秩序。
2、根据教学需要做好配课工作。
3、做好班级消毒记录等各项记录工作。
游戏活动
对教师和保育人员的要求:
1、尽量让幼儿在室内进行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桌面活动或小游戏。
2、保证幼儿活动必须在保教人员的视线范围之内,注意安全。
3、保证幼儿有机会参加游戏活动。
4、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并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要求。
5、尊重幼儿意愿,适时介入,适当指导。
一日生活活动
对教师的要求:
1、注意观察幼儿是否有特殊要求。
2、教学中穿插进行生活知识、技能教育等方面的指导。对保育教师的要求:
1、指导帮助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挽袖,手心、手背搓,擦干),提醒幼儿不玩水,以保持盥洗室地面清洁卫生。
2、组织并提醒幼儿喝水,保证孩子的饮水量。注意水杯要在幼儿使用之前消毒。
3、孩子所用毛巾要编号并保持清洁,专人专用,毛巾之间要保持2公分以上的间隔,避免相互交叉感染。
4、了解幼儿大小便习惯,随时观察幼儿是否需要大小便,允许幼儿按需要如厕,如厕完毕检查幼儿大小便后整理服装的情况。
5、随机进行生活知识、技能教育,重视个别指导,对特殊幼儿要手把手地教。
午
睡
(夏天两个半小时,春、秋、冬两小时)
对值班教师的要求:
1、幼儿就寝前半小时,开窗通气。在冬季,幼儿入室就寝时应关闭窗户。
2、午饭后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散步及时入厕,禁止高声谈笑、喧闹现象,创造安静气氛。
3、及时、细致地为每一位幼儿盖好被(毯),纠正不良睡姿,培养幼儿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睡觉的好习惯。
4、不断巡视,及时为幼儿盖好被毯,发现幼儿神色异常应及时报告与处理。
5、利用幼儿睡眠时间,检查幼儿鞋子是否放好,做好值班记录。不能以任何借口离开寝室或做自己私活、睡觉等。
6、随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暖无风时可打开窗户,拉上窗帘,但应避免对流风在幼儿身上。
7、起床时注意观察幼儿外部表现:精神、皮肤、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
8、逐个检查幼儿服装、床铺是否整齐。提醒收拾整齐的幼儿入厕解便。
离
园
对教师的要求:
1、离园前,与幼儿进行简短谈话,同他们一起回顾一天生活,表扬好人好事;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礼貌教育,提醒他们回家的注意事项。
2、离园前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洁,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的用品。
3、家长接孩子时,可进行与家长的联系工作,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对未及时接走的孩子应组织适应活动等待家长来接。
4、离园时间,要防止幼儿走失或被陌生人带走。
对保育教师的要求:
1、协助教师在教室门前做好幼儿的离园工作。
2、整理好幼儿的衣物、药品。
3、帮助幼儿整理仪表。
4、离园时间,要防止幼儿走失或被陌生人带走。
5、幼儿离园后,要做好教室的清洁卫生、关好水电门窗、定期消毒。
三渠镇中心幼儿园 2013年8月
第四篇:中班一日常规活动要求
中班一日常规活动要求
来园:
1、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2、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有规律的集体生活。
3、能接受和配合体检及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4、初步了解身体特征,保健常识及保护方法。
5、能与他人谈论个人经验,描述自己经历或熟悉的物体和事物。
6、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分享,谦让与合作。
7、尝试学习解决与他人交往中的问题。
8、能对身边的事物、现象大胆猜想和主动探究,并从中体验快乐。
9、来园时能主动对老师小朋友说“早上好”,向家长说“再见”。
10、准时入园(8:00前入园)
11、由家长送到校门口,自觉参加晨检。
12、自己进入晨运场地,在这当中不在途中停留,不东张西望,不奔跑,按左上右下的规则上下楼梯。
13、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见面。
14、学会告诉老师自己的身体有无不舒服的感觉。
15、积极投入晨间活动。
户外运动之大型玩具:
1、玩之前在老师提醒下知道脱衣服,玩后穿好自己的衣服。
2、正确玩大型玩具:
3、滑滑梯:从楼梯上,滑板下,坐着滑,脚先下。
4、能听老师指挥迅速排队,整理好队伍回教室。
5、爱护大型玩具,可随意移动的玩具,在玩过后需放回原处。
6、爱护活动室玩具,友好合作地游戏。
7、兴趣浓厚,活泼愉快。
8、和老师共同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9、在老师指定的场地内游戏,游戏时不乱跑,不喊叫;在室内说话、动作轻;使用场地要协商,互相照顾;选择一种游戏后要认真地玩,可以变换游戏,但不能妨碍他人,不经同意不得插手他人的游戏。
10、会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会收放玩具。
11、按每一种玩具的玩法去玩,想玩别人的玩具要跟人家商量,经允许才能玩。
12、谁拿的玩具,玩后由谁收拾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13、取放玩具要轻,要小心,不损坏,玩后放回原处,再取其它玩具。
14、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合作,互相帮助。
15、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着手解决。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16、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力集中,遵守规则,巩固和提高动作的技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
18、活动结束能主动的收拾玩具、材料。(小班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玩具;中班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独立收拾玩具;大班独立的收拾玩具)。轻松地过渡至下一环节。
19、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玩运动器械时候不争不抢,爱护体育器械
早操:
1、能够有序上下楼梯,不推挤,不冲跑
2、上下楼梯靠左边,看脚印上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
3、上下楼梯逐级走,不跑、不跳。
4、做早操动作有力,精神饱满,听音乐变换对形状
5、听到早操音乐排好队,认真做操。做操时眼睛看老师示范及舞姿,耳朵听音乐节奏及变化。动作到位,跑动迅速,不拖拉,不懒散。
6、早操后有顺序地回教室,在过道里楼梯上不大声喧哗、不奔跑。
7、依次自然地进入活动场地。
8、尊敬国旗,升旗时立正,注视国旗,行注目礼。
9、听从指挥作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姿势正确、动作整齐,努力达到锻炼目的。
10、用完手绢花后放回原处,注意爱护。
盥洗:
1、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
2、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
3、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4、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谦让与合作。
5、初步懂得节约用水,加强环保意识。
6、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洗手,方法正确。
7、不玩水
8、盥洗时不拥挤。
9、学习掌握洗手的一定顺序方法。洗手:(洗手前先擦干净鼻涕)。
卷好袖口,小班幼儿 由老师帮助,中班幼儿互相帮助,大班幼儿会独立操作。
先把手淋湿,搓上肥皂。
按手背、手指、手腕顺序洗手,再冲洗肥皂沫,抖掉水珠,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手,挂好毛巾,放下衣袖。
10、自觉遵守盥洗规则、方法,动作迅速、认真。不玩水,不浸湿衣服和地板。
11、小班由教师帮助,逐步学会洗手、脸,中大幼儿应独立洗手、脸,尤其大班幼儿应迅速正确洗干净手、脸。
如厕
1、学会自理大小便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3、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谦让。
进餐与饮水:
1、能轻松、愉快地尝试使用调羹进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2、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3、进餐时候保持安静,坐好,正确的使用汤匙,保持桌面、地面、衣服的干净,并懂得饭后要漱口、擦嘴巴
4、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会使用勺和筷子进餐。
5、专心地进餐,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讲话,不讲长话。
6、餐后自己清理桌面,把骨头、菜渣倒入垃圾桶,由值日生用抹布抹干净桌面。
7、用自己的口杯接水漱口,不玩水,正确漱口,自己的杯子使用后会放回原来的位置。
8、用餐巾擦嘴,轻拿椅子坐到指定地点。安静活动,不影响他人进餐。
9、饭前便后,手脏时候能够主动的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10、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11、用自己口杯喝水,喝水时不说笑。
12、不浪费开水,口杯用后放回原处。
13、愉快、安静地进餐,逐步掌握独立进餐的技能。
14、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随便说笑打闹
15、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拿勺子(中大班使用筷子)一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着碗。
16、干点与稀饭应搭配着吃,不吃汤泡饭。
17、逐渐养成进餐的文明行为、习惯。
18、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不慌不忙,不咂嘴。
19、不挑食,不用手抓食物,不剩饭菜,不弄脏桌面,地面和衣服,不东张西望。骨头、残渣放在指定的地方,不要将自己不吃的饭菜挑在别人碗里。
20、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站起来,轻放椅子,离开饭桌,送回餐具。
21、饭后漱口、擦嘴、洗手。
值日生:
1、认识自己的名字。
2、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3、能够注意倾听和理解日常用语、成人的要求、儿童文学作品。
4、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学习分享、谦让与合作。
5、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和变化的简单规律。感知生命、亲近自然、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6、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7、学会收拾整理玩具物品,能保持环境整洁。
8、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9、学会简单地评价他人与自己的行为,初步理解某些行为的对与错。
10、尝试学习解决与他人交往中的问题。
11、学习做选择、计划和决定,并能执行和表达,有初步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
12、懂得关心、爱护周围的环境,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学习活动常规:
1、上课时能够积极举手的发言,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声音响亮;不随意与旁边幼儿说话。
2、注意安静地倾听教师的讲述,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个别回答问题时先举手,回答问题时声音适中,大方、不扭摆。
3、未经允许,不能随意摆弄桌面的学具、学习用品。
4、上课坐姿:双脚自然并拢平放。双手自然摆放,长时间坐着可以轻轻靠在椅背上。
5、绘画、写字坐姿:上身与桌子保持适当距离,双脚自然平放,上身不歪斜,眼物距离适当。
6、避免不正确坐姿:斜靠椅背;斜趴桌子;坐时翘脚;驼背坐。
自主游戏常规:
1、按意愿进入区域活动,能安静、自主的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2、积极常识操作各种区域材料,遇事能积极思考、尝试解决问题,进行相应的观察记录。
3、积极与同伴合作交往。
4、自觉整理玩具。
5、每天来园以后能够安静的到各个活动区活动,能合作的实现同伴间的交流合作;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6、游戏活动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和同伴协商一起玩
7、学习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对不起、没关系等。会主动向客人问好。
8、会搬椅子,一手握椅背,一手托椅身,轻拿轻放,转椅子时要拿起椅子摆好再坐下。知道爱护桌椅。
午间休息:
1、在老师带领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跑、不跳、不推、不挤、不大声喊叫。
2、遵循行人靠右走的交通规则,以免造成过挤。
3、在老师的指导下细心的观察周围事物。
4、餐后散步、入厕,保持安静情绪,不高声讲话或嘻笑喧闹,脚步放轻,进入寝室
5、不带小玩物上床,迅速盖好被(毯),不东张西望,闭上眼睛,安静入睡。
6、早醒幼儿可进行安静活动,不出声响,不影响别人。
午睡:
1、有良好的生活常规和秩序。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幼儿园有规律的集体生活。
2、独立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并能将脱下的衣服整理好,自己整理床铺。
3、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4、有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5、睡前上厕所,大小便、洗脸、洗手。
6、进睡房安静有序,自己脱衣服,并将鞋摆好在指定的位置,迅速入睡;起床后能自己穿衣服、叠被子
7、睡姿正确,侧卧式或仰卧,不能俯卧或蒙头睡。
8、安静听故事入睡,不玩东西,不吮手指。
9、安静起床,穿好衣服,鞋袜。
10、起床后入厕、洗手。
11、按时起床,掀开被子,按顺序穿衣服。
12、穿衣顺序:上衣—袜子—裤子—鞋。
13、穿衣方法:先将上披肩上,捏好衬衣袖口,再伸进衣袖翻好衣领,拉衣襟,再扣衣扣(从小班起就开始学习先从最上一颗纽扣扣起)。
14、穿裤子:先将裤子前片朝上放好后,两脚同时伸进裤筒,裤腰往上提,把衬衣放入裤腰内,拉展弄平整,系好裤带。
15、穿袜子:袜底放平,袜尖向前,两手将袜筒捏到袜后跟,再往脚上穿。先穿脚尖,蹬上脚跟,拉上袜筒。(小班在老师帮助下,逐步学习)。
16、穿鞋:先分清左右鞋,穿好系好活扣鞋带。(小班由老师帮助系好)。
17、学习整理床铺
叠被时先将两边往中间折,再从两头折起来,放置床的固定一头,枕头放在被子上面,铺好,把床单拉平整(小中班由老师帮助,先做些辅助工作,大班要求独立做好)。
18、中大班幼儿自己摆好枕头,拉开被(毯),按顺序脱去外衣裤:先解开上衣扣子,再解开鞋带(小班幼儿由老师帮助),脱鞋、袜子、裤子、最后脱上衣,并折叠整齐放固定地方,鞋放在床下。
离园:
1、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2、学会收拾整理玩具物品,能保持环境整洁。
3、能记住父母和幼儿园的名字、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
4、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注意不伤害他人。
5、能够注意倾听和理解成人的要求。
6、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学习分享、谦让与合作。
7、有规则意识,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8、体验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爱,知道父母和亲人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和亲人的爱。
9、体验和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
10、离园前,能够自己整理好衣服,拿好书包,听到老师喊自己的名字才可离开,离园时能主动对老师小朋友说“再见”。
2012年3月19日
新民幼儿园
汤燕燕
第五篇:浅谈小班区域活动常规的建立
浅谈小班区域活动常规的建立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某一活动区域内观察或操作材料进行探究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但是幼儿的自由、自主和个性化特点必须通过活动中一定规则的约束加以保障的。所谓的区域规则,就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常规,是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大家在活动中都遵守了,才能保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序、有效操作,自主、自由探究,才能保证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发展。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区域常规是幼儿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所以,幼儿园在组织区域活动开展的同时,培养幼儿区域的规则意识和遵守区域规则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活动常规未明确建立,幼儿遵守常规未养成习惯,经常会出现混乱的情景,这在小班表现的更为突出,以下是在区域活动中经常看到的一些情况:
情景一:娃娃家里新添置了夏天的衣服、泳装和救生圈,凉席,驱蚊用品等,孩子们都很新奇,10多位孩子迫不及待地冲向娃娃家,你推我挤,嘴里大声地喊着:“人满了,挤不下了,不要再进来了”,“哎呀,你推我干嘛”,“你踩我脚了”,“这是我的呀,还给我„„”说着只听见哗的一声,娃娃家里的桌子被挤翻了„„
情景二:探索区中老师新添置了七色彩米、碗、调羹、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引导孩子将碗中的彩米分别舀入两个容器中,从而比较两个容器的大小,明明拿起托盘,看了看,大声喊:“烧饭啰,香喷喷的饭谁要吃呀?”接着,好奇的孩子都涌了上来,叫喊声、喧闹声混成了一片„„
情景三:活动区结束的音乐响起来了,创作区中的孩子连忙扔下手中的剪刀、浆糊、手工纸,搬着椅子急忙的走了出来,区内却一片狼籍„„
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意识到一个良好、有序的区域活动常规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如何才能在小班建立良好的区域常规呢?
一、要明确区域活动的主要规则
1、进区规则具有隐形引导的特点,承载着一定的教育意图和价值。进区规则是区域活动的第一条规则,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进区人数,从而保证幼儿活动的选择权与互让权的作用。但这条规则往往隐形地呈现在进区时提供的材料上,例如生活区、美工区、娃娃家等区域,要求进区人数限定七人,区内就提供七件围兜,要求孩子们进区要穿围兜,而区内围兜都被穿走了,表明人数已满,其他幼儿只能选择转移到其他区。又如阅读区提供七张阅读卡,建构区提供七个地垫,科学区提供七双拖鞋,幼儿进区要换拖鞋„„这样幼儿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守进区规则的良好习惯。
2、自觉收放材料、爱护玩具,材料规则用图示表征,要求幼儿按图示表征取放玩具材料,不乱扔材料,不敲打、甩撞材料,这样才能保证材料得到爱护,延长材料使用寿命。
3、操作(或观察)的程序规则可提供流程图示引导孩子理解遵守,有序操作,保证操作的有效性。
4、鼓励幼儿和谐相处、互动合作的规则,可蕴含于材料提供的数量之中。例如,很多倡导孩子们互助合作的操作对象,我们可以只提供一份,让幼儿共同使用一套材料,进行探究。
二、要多形式建立规则
区域活动规则,即便是在小班也不单单只靠教师单方面的建立。一般来说,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初期由教师单方面确定规则:小班幼儿入园不久,对什么是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有哪些规则,都不理解,更不会去遵守。因此,活动初期应由老师向幼儿宣布几条规则,如:进区人数有限制,进区活动不吵闹、不争抢,活动过程要爱护玩具、材料等。但是宣布规则时要结合规则的手段进行教育引导,让幼儿理解明白规则的行为要求,还要多形式让幼儿复述,如:活动前复述规则,活动中提醒规则,活动后评价规则的遵守情况等来进行强化。
2、中期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修改区域规则。区域活动开展二三个月后,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幼儿共同讨论、修改区域规则,以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讨论后教师要加以梳理,形成幼儿共识,要求幼儿共同遵守。
3、小班下学期,可组织幼儿讨论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在小班下学期,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区域活动经验,也有了一定的遵守规则意识。教师可以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区域活动规则,使幼儿成为规则的主人,进一步增强遵守区域活动规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要适时地帮助与指导幼儿主动遵守区域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中强调让幼儿自主游戏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遵守规则。在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有序地活动、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
1、充分观察了解幼儿区域常规的整体情况。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幼儿是否有序入区,在活动中是否专注,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孩子们是否频繁地窜区了,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适当调整常规约定,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2、控制活动音量,稳定幼儿情绪。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及坚持性都比较差。他们往往会受情绪的影响及外界刺激的干扰,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为并使它服从一定的行为目的。在活动前,幼儿虽然明确了规则,知道该怎么做,但在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加强对幼儿具体行为的指导,不断地提醒、提示、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例如:要求幼儿安静地进行活动这一点,在活动前通过讨论幼儿已经知道了噪音的危害及安静的环境的好处,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是在执行时,由于受活动方式及内容等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困难。如每个区都有五六个小朋友一起操作;有些区中内容需幼儿集体合作;又如语言区都是需要幼儿讲述或表演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出现吵闹现象。
为了较好地控制活动的音量,单凭老师一味的喊只会让氛围更加浮躁,孩子更无法安下心来活动,于是我们做为老师的要以身作则,放轻说话的声音,用音乐声来控制幼儿的音量。并且几个老师商量好,每个人负责几个区,分工明确进行指导,保证活动的质量。对个别比较闹腾的幼儿采用了让他们延迟入区或鼓励表现好的幼儿可以优先选区。并进一步提出要求,如:讲话只讲悄悄话。如果和旁边小朋友交流,声音只要能让他听清楚就够了,不能给其他人或老师听到;有事要请求帮助,不能大声叫喊,而要悄悄地走到老师身边拉拉老师的衣角,然后再轻轻地跟老师说话。有了这些具体的执行方法,幼儿做起来就容易多了。在区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观察每一幼儿的动向,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对那些表现好的或有进步的小朋友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摸一摸他的头,投以赞许的目光;或翘翘大拇指,给他额头上贴个小五星,进一步提高他的积极性。如果哪个孩子违反了规则,则马上提醒他,引导他注意规则,鼓励他向旁边的好榜样学习。通过指导,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助每一个孩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
3、采用开放式的指导方法,引发孩子们自发的交流和思考,共同制定属于自己的区域活动常规。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小班的幼儿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为了争着去娃娃家互相推挤时,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礼让,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觉得这样做有什么后果?”“你们这样大吵大闹,把宝宝吵醒了怎么办?”等,留给幼儿自我评判或和同伴交流的空间,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通过自发交流,让幼儿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提高游戏水平。交流时我们多用谈话的方式,集思广义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方法;还经常采用设问方式,作为活动的延伸,为下一次活动铺垫,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这样,我们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自我发现、总结,而我们要做的便是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并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区域活动的常规从孩子们自然的表达和流露中去总结和归纳,而这样的规矩自然就很容易让孩子们接受了。
4、积极的评价与反馈是让区域活动常规在孩子们心目中得到进一步强化。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幼儿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总是积极采用纵向评价使幼儿每次活动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反馈评价中,通过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同伴遵守规则的情况,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规则意识。评价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集体评价法。让幼儿在集体交流、讨论中反馈活动信息,评价活动情况。例如:评选最佳区域,包括规则遵守的最好的、操作最认真区、成果最显著区等。在评选中,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通过遵守规则有序活动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但可以激励幼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制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规则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合作的意识。又如,对个别幼儿的评价,通过对某一幼儿的好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可以进一步强化该幼儿的这一好行为,同时还为其他幼儿学习、摹仿提供了榜样;通过对某一不良行为的讨论和分析,可以帮助幼儿认识问题,以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小组评价,个别谈话等评价方法。例如:有的孩子规则意识特别差,还经常影响别人。教师就可以采用个别谈话法帮助他提高规则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及细微进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鼓励他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进步。
四、要建立良好常规的注意事项:
区域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场所,“规则”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活动的保证。让“规则”说话效果的确好,但在运用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规则的制定应体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由于受年龄的特点,孩子的注意分配不可能很广,师生在共同制定规则的时候不宜过多、过细,要求过高,而应是让孩子跳一跳,摘得到的,规则的制定应体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所定的规则不但能达到预期的要求,还能激发孩子内在的遵守规则的动机。
2、规则的制定应体现孩子的参与性
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自觉地遵守与执行。如:新学期开始时,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许多新的操作材料,有些幼儿为了能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与同伴发生了争执,影响了小伙伴间的关系。针对此情况,我组织孩子讨论,自己来制订符合愿望而又不会影响伙伴关系的活动规则,我们从活动场地、材料使用方法、入区人数等方面入手,制订出图文并茂的《区域活动规则图表》。由于孩子是规则的制订人,因此他们非常乐意去遵守和维护,由此产生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
3、规则的制定要注意表达的简洁性 规则要求不可罗罗嗦嗦说上一大堆,使孩子难以从大量的词汇中找出要点,产生不理解或不愿听。记得我在一次活动中提要求时,前思后想,面面俱到,说了很多注意事项,可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们好象把我说的话全忘了。那次以后,我每次都要把规则订在三条之内,所用的词汇都是孩子们能理解、易记住的,这样效果非常好。
4、规则的执行要注意奖惩分明
规则是对幼儿活动提出的相对的限制与约束,它是一种良好的规范和秩序,可以使人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发挥更大的自由度,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孩子在遵守规则时不应感到压抑、不愉快或是难以忍受。孩子毕竟是孩子,能力有限,行为会反复。我们就应该努力让孩子了解违规的后果,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且做到有表彰鼓励,有教育批评,奖惩分明。如:在玩科探角时,有些孩子由于过度兴奋,常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幼儿讨论“如果小朋友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一致决定,如果谁在游戏时违规了,那就停止游戏3次。面对如此严厉的制裁,孩子们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6、规则应具有隐性的教育意义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更是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时代,一个不懂得遵守活动规则,不懂得遵守集体约定俗成的规则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因此,在建立活动规则的同时,教师应考虑规则本身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学习和发展。
总之,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为孩子们建立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活动规则,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