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钢琴教育对普通学校教学的促进作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钢琴教育;普通学校;艺术培养
论文摘要:钢琴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和前苏联均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从多个方面对普通学校开展钢琴教育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本文基于这一前提,对我国普通学校钢琴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钢琴教育对普通学校教学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钢琴教育课程目前大多在音乐学院开设,普通学校由于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往往对钢琴、绘画、书法等相关课程不够重视,常常出现时间挤占、课程压缩等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效果。同时,很多学校还存在师资力量和硬件环境的不足,其软硬件资源无法满足学生对钢琴教育的渴望。此外,由于升学考试的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家长也不赞同钢琴等非考试科目占用过多的时间,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平衡好传统教育科目同钢琴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钢琴教育在普通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2]就在普通学校中大力推广钢琴教育。众所周知,上世纪的苏联在航空、航天及重工业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竞争对手美国就苏联的科技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全民普及的国民音乐教育有关,前苏联在全国开设了多家音乐学校。在正常教育外,还能接受到艺术教育。钢琴教育中的音乐感觉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培养以及十指的运动对大脑发育起到的促进作用使前苏联儿童的智力、创造力和意志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发展,它使整个前苏联的科技与文化艺术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无独有偶,美国[3]也紧随其后修订了国民教育计划,把普及音乐教育,特别是钢琴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1994年,美国文教委员会接受了NSAE出版的文化标准议定书,在克林顿总统主持下,美国国会将其定为2000年法定目标,并命名为《国家艺术教育标准法》。
事实上,发达国家早就注意到钢琴教育对普通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政策和经济上的多种形式给予支持。本文基于这一论述,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钢琴对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阐述了钢琴教育对普通学校教学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当前钢琴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钢琴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钢琴教育作为艺术修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学校学生的各个方面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内容。
1.内部促进
钢琴音乐是文化艺术[4,5]的一部分,良好、正确的文艺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内在素质修养,更能开发人的聪明才智。在钢琴练习活动中,包含着多种智力活动,一般来说首先要集中注意力看谱视唱,视奏,不仅要将音乐符号通过瞬间记忆转化为歌唱演奏的操作指令,还要对乐谱进行长期记忆,以便熟练和再现,这实际上同时调动了弹奏者大脑、眼睛、耳朵、嘴巴、手脚等各个方面,是各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钢琴学习对提升音乐智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通过良好的钢琴音乐教育可以尽快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
2.外部促进
钢琴教育不仅对智商开发有帮助,对个人修养和情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心里健康,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具体来说钢琴教育激发了学生对于美的意识,学生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懂得并且愿意和朋友、家长和老师交流,同时对其它事物的兴趣也与之增强,这正说明了钢琴学习对非智力性心理也有较大的帮助。
三、问题分析
钢琴教育在对学生从内到外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钢琴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接受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以往专业性的钢琴教学多注重课堂教学,学生的艺术践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2.音乐技能是艺术表现的前提,没有良好而娴熟的音乐技能就不可能有精湛的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以艺术表现为根本目的,脱离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便失去了意义,在我国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存在着重技能,轻艺术的状况,这种弊病在国际学术交流的比照中愈显突出;
3.我国普通中学的学习负担较重,没有大量时间投入到钢琴练习中,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也决定了钢琴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不能等同于以往的钢琴学习。
四、实施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目前普通学校在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上的特性,给出以下相应的实施对策:
1.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在普通学校的钢琴教学中我们坚持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要求同时并进的原则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艺术体验领悟和表现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2.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在普通学校的课程建设中应加强了艺术实践的环节和要求通过经常性地参加各种形式的钢琴演奏会和综合音乐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艺术观摩切实增加学生的艺术经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水平。
3.注重技术理论与艺术理论相结合。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开阔教学视野将学生的钢琴学习领域从原来专业的钢琴课程中只局限在钢琴技能的领域拓展提升到普及钢琴课程对于钢琴艺术的整体认识层面上来真正做到钢琴教育的普及、艺术修养全民性的提高。
五、结论及展望
本文结合当前钢琴教育的研究现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分析了我国当前钢琴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论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将来的研究中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条件,探讨钢琴教育同信息技术和心理学的交叉结合。
参考文献
[1]连智扬.浅谈当前我国的钢琴教育[J].科教文汇,2009(13):p.1.[2]张敏.不同教育理念下的钢琴教育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p.2.[3]程超.21世纪的钢琴教育:怎样才能快乐——“人性因素”视角下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J].大家(15).[4]苑韵.试论钢琴教育中的审美效能[J].大家,(6).[5]汪黎明.钢琴教育与音乐审美素质的培养[J].四川戏剧,2007(6):p.2.
第二篇:舞蹈论文教学论文: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舞蹈论文教学论文: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内容摘要:舞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需要大众认可的艺术。文章主要谈了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赛能分享各校的舞蹈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比赛是教学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舞蹈 比赛 教学
在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舞蹈事业也迎来了灿烂辉煌的时刻。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舞蹈比赛,一批又一批体现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提倡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舞蹈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如1985年由北京舞蹈学院发起的,有“中国舞蹈奥斯卡”美誉的“桃李杯”舞蹈比赛;1996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主办的全国性专业舞蹈评奖活动——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比赛;还有影响力非常大的cctv舞蹈大赛等。舞蹈比赛不仅鼓励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表彰成绩突出的舞蹈创作与表演人才,活跃舞蹈理论与舞蹈评论,推动我国舞蹈艺术事业健康发展,还能对舞蹈教学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和普通院校踊跃参加到比赛的队伍中来。
一、分享各校的舞蹈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 比如“桃李杯”舞蹈比赛,分为单人舞和群舞,涵盖了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赛事面对专业院校和普
通院校的学生,每届有上百所院校的数千名学生参加比赛。参赛单位选派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自身优越的条件,表演的作品从一定层面上代表了该单位的教学水平,也能从学生身上看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比赛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避免了闭门造车。比赛期间,还有一些学术交流,“桃李杯”等舞蹈比赛多次召开学术座谈会,对舞种的设置、舞蹈的发展方向及意义等学术问题进行研讨。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创作水平
想让学生参加比赛,首先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专业颇佳的学生。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呢?备课是关键,教师应把功夫花在备课上,让本事显在课堂上,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要求不仅有知识目标,还要有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程难度,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是个艰苦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心血。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需求。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在课余辅导中对尖子生实行“导师制”,对“学困生”实行“会诊制”,对班级常规教学实行“责任制”,促进全体学生的协调健康发展。培养出能
力全面的学生参加比赛,这是教师工作的动力和目标之一。通过参加比赛,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既锻炼了学生,也使教师站在了更高的平台上来审视自身的教学水平。
其次,参加舞蹈比赛提高了教师的创作水平。教师除了要上好课,还要搞创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从学生当中、从周围的事物中去寻找感兴趣的东西,看看能不能用舞蹈的形式再现出来,也就是如何选择题材。“题材,是指舞蹈作品中直接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作者对其掌握的大量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加工后作为作品内容的材料。”[1]有了题材再进行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刻画、音乐的制作、动作的编排、舞台的调度、服装的设计等。如何出新,如何去挖掘主题的深度,这常常是教师们苦思冥想的问题。创作一个优秀的作品需要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常常是否定再否定,但当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当作品得到大家认可的时候又是无比的欣慰,这将是下次创作的最佳动力。由自己创作作品到观摩别人的作品,教师的创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三、发现、选拔优秀的舞蹈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繁荣我国的舞蹈事业
很多舞蹈比赛要求参赛选手除了表现一个舞蹈作品,还要跳即兴舞,以及进行技巧展示。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训练有素、表现能力丰富的肢体语言,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它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能力等都是一个挑战。就拿即兴舞来说,给出一个题目,听15秒的音乐,然后迅速进入即兴舞的表演。在15秒钟内选手既要捕捉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寻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口,又要感受到音乐的氛围,注意音乐的变化,在这一分钟里既要有调度,还要有空间的变化,巧妙地表现出题目的内容。在第七届“荷花奖”校园舞蹈比赛即兴舞环节中,有一个题目——逛商场的女人,抽到这个题目的是山东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四个小伙,这四个小伙迅速进行15秒的短暂交流,而后十分默契地完成了表演。他们有的将西服搭在手臂上,有的把道具(一个小包)挎在小臂上,扭动着腰肢就上场了。舞蹈中还设计了看见名牌打折后女人的各种表现。他们四个人动作夸张,配合默契,赢得了满堂彩。学生表演即兴舞的能力,不是一时的灵动,而是经过引导和训练的,有积累才能够在瞬间爆发出能量。比赛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很多的技能,学生也要加强艺术、文学、音乐等多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历届的舞蹈比赛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他们如今有的活跃在舞台上,有的加入到教师的队伍,有的成为了优秀的编导,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在为我国的舞蹈事业添砖加瓦。
四、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舞蹈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的艺术,如果只学不用,那就
是自欺欺人了。所以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既提高了学生舞蹈的意识,增强了身体的表现力,还让大家了解了很多有关舞蹈的知识,比如舞台灯光、音响、舞美设计、服装、化妆、演出组织等,这些对于一个舞蹈工作者来说,都是应掌握的,但又是课堂教学不能够给予学生的,所以参加比赛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真正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舞蹈比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比赛中专业素质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现在全国各地有许多院校都有舞蹈专业,谁的专业办得好,谁就会吸引更多的学生,这就需要该校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参加比赛,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是一个增加学校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如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凭借《中国妈妈》《进城》《南京·亮》等作品在舞蹈比赛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些成绩的背后,一定有一支教学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和活跃的编创队伍。笔者相信这些比赛成绩会吸引更多的优秀舞蹈爱好者踏进这所大学,继而,良好的生源又会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常说,比赛的成绩是次要的,重在参与。比赛的确很残酷,毕竟获奖的节目是极少一部分,有时候付出了很多却不一定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但只要积极参与,不懈地努力,终将有一天会站在绚丽的领奖台上。
参考文献:
第三篇:浅谈艺术教育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浅谈艺术教育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赵乐交内容摘要:由于中国教育的急功近利导致艺术教育被忽视,以至中国的教育出现严重问题;没有艺术教育,教育就是畸形的,而非健全的教育,众多的例子说明,艺术教育也能促进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提高高考升学率,能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学校教育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汇合”; 所以,回归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迫不及待。
主题词:素质教育需要道德智力非智力升学率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有很多的陈述,概括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充分发展潜能,并致力于追求真、善、美。由于急功近利,我们长期以来只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相应的地位,从而导致教育出现了系列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重点进行的是左脑教育,忽视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更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忽视艺术教育也导致学生审美的低级趣味,道德的沦丧。要想改变目前这种不良状态,我们必须加强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才能实现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下面试着阐述。
一、艺术教育能鼓舞受教育者斗志,丰富其精神生活
《乐论·乐施篇》中提到:“音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论语·述而》中提到:“子在其闻韶,三月不知其肉味”。这说明音乐能有力地激起人们的情感。另一方面,不同的音乐对人的精神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消极的音乐可以瓦解人的意志,高亢雄壮的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斗志。《马赛曲》对法国人民取得瓦尔密战役的胜利,《志愿军战歌》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斗志的鼓舞等等,都足以说明问题。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例如徐悲鸿与名画《奚我后》鼓舞了抗日斗志,鲁迅先生刊发的木刻《母亲》则使人们在纪念“左联五烈士”中化悲痛为力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时代的主旋律,和平年代同样需要斗志,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要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样也需要艺术的力量。
二、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从恢复高考以来,教育领域把考试分数作为学校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准,大家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只强调应试能力。结果是导致绝大部分受教育者成为畸形儿,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发展,难以接近完美的人生。正如俗话所说:“跛足不可能远行”。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处于发育阶段,可塑性大,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既能增加其空间想象力,又对其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和毅志力的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艺术教育与德育是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并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柏拉图就说过“善就是美”,亚里士多德也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善”(1)。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2)“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想联系的道德观念”(3)。这是被人们所广泛认同的。班华先生曾说:“美育的任务之一,是纠正不良的趣味,引导学生同各种低级的、庸俗的审美趣味作斗争”(4)。这种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换句话说,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
就音乐和舞蹈来说,在教育中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像力,增强人的自信心,培养人的注意力和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态。
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席勒曾在他的《审美书简》中说道: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5)北师大的檀传宝教授指出:“至境人生和德育的审美特性并非自然的事实,而是道德主体、道德学习主体和德育工作者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6)
现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学校有四类学生:一类是极品,二类是合格品;三类是废品;四类是危险品。所谓极品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很好学生;合格品是德育与体育不错但智力普通的学生;废品就是身体差的学生;危险品就是智商很高,但道德品质差的学生,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教育要追求生产出更多的极品;让合格产品普遍存在;允许废品的产生,但要千方百计杜绝危险品的出现。而如果今天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危险品。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培养一些懂得科学技术而缺乏基本的道德品质的人,那么无异于是在为社会甚至为人类树敌。
(二)艺术教育能促进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
1967年哈佛大学创立一个巨大项目——《零点项目》,其起因是:1957年11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把美国抛在了后面,为此美国举国上下感到震惊和耻辱,各部门先后指责教育,后来一些教育家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科研人员普遍比苏联科研人员的艺术修养逊色,为此美国用了20多年时间,投入上亿元资金和安排100多名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美国国会1994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7)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有一句名言:“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从过去到现在,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大都热爱艺术,甚至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据统计,世界上各大领域的1000位突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汇合”,李政道在20世纪曾断言:21世纪就是这两者汇合的顶峰。
三、艺术教育能最大化的实现学校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就提高学校升学率而言,艺术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办法。这已为部分学校所证明。如前所述,艺术(和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能使他们和谐成长,当他们身心和谐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学习效率最佳的时候。反之,要使教育教学达到预想的效果,就只能是一厢情愿。
笔者在罗甸民族中学从教21年,也曾到深圳市沙头角中学挂职学习,从中发现两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在未重视艺术教育之前,学风差,高考升学率都很低,3而在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之后,校风、学风迅速好转,高考本科升学率瞬间提高了90%以上。
同时,教育也应该根据社会的多元需要而多元化发展,比如,设计一幢大楼时必须考虑其外观、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再如中国的纺织品,尽管质量很好,但过去由于设计单一,缺乏美感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重视了美术设计,基本能满足国外顾客的审美需求,因而赢得了海外市场。如此等等。因此,艺术教育能为社会服务,创造经济价值,这也就是教育追求的远景目标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乏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古训说得好:“欲速则不达”。如果中国的教育哪一天真正能地回归全面发展,那么,在那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能奏出文化中和美的旋律,而且也能唱出世界的最强音。反之,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高喊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将永远是一个口号,而且将会成为其他民族的笑料。因此,把艺术教育列入核心基础学科已势在必行。
主要参考书目:
(1)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2.第41页。
(2)引自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79页。
(3)引自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57页。
(4)引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第340 页。
(5)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18页。
(6)引自檀传宝《德育美学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第175页。
(7)引自网上文章—— 沈致隆:“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启示”。
注:作者系贵州省罗甸县民族中学副校长电话:0854 7620036
手机:***
第四篇:均衡教育发展对农村薄弱学校的促进作用
均衡作用教育发展对农村薄弱学校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解除农村师生后顾之忧。均衡教育发展建设过程中,把教师的工资、奖金福利全纳入县财政统发,实行同城同待遇,并对农村教师实行补贴。中小学校舍安居工程、农村寄宿制建设、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的实施,给农村薄弱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基础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食堂、宿舍建设,满足学生的食宿要求。强化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文化生活所需。
二、把优秀资源“网”在一起,让师生直面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使农村学校普遍建起计算机房、多媒体室;所有学校开通ADSL宽带联网。通过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能的培训,全县师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师生,积极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注册,上传、下载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让农村学校享受好师资。严格控制城区教师数量增加。
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建设过程中,在新教师指标分配时,向农村倾斜,千方百计配足农村学校教师,实现零代课。教育培训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大面积提高农村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水平。实行教师交流活动,完善教师城乡之间,农村学区之间的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让集中在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存进学校师资力量平衡发展。
四、实行划片招生,解决农村学校招生学校招生难的问题。
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大批农村学生进城求学,加大农村学校招生困难,义务教育发展建设过程中,实行城乡划片招生,学生就近入学,从而解决学生择校难题,农村学校招生难的问题有望解决。均衡教育发展的标准
1、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缩小;
2、取消重点与普通学校的区分;
3、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
4、学生均可就近入学;
5全方位、多层面的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第五篇: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育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育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渐渐地由传统的说教模式逐渐被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所代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信息技术恰恰为教育资源开阔了一个广大的空间,在这里可以查阅到很多的教育信息,那么在幼儿园教育中引进信息技术也就理所当然了。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把要教授的内容进一步理解透彻,从而更好地去实现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而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在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在教与学中,学生就会感觉学习很轻松,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感觉学习是一种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一种心理负担。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更是一门高深的教育,它是基础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更是一种自我挑战。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素质?已经成为家长朋友们以及幼教同行们的首选话题。是啊!幼儿犹如一张白纸,任凭幼儿教师在上面绘画。他们是天真的、无邪的。面对一张张稚嫩的小脸,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小眼睛,我们内心充满着一股无形的压力,那就是要肩负起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必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与文化内涵。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知识,并且能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掌握好了现有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幼儿。在传授过程中,我们将信息技术带入我们的课堂。比如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首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让孩子们非常想观看,然后提出合适的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看课件。再打开生动有趣的课件,配以适当文字的引导说明,让孩子们去产生遐想,开阔他们的视野。通过集体教育、分组讨论以及个别谈话等多种教育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打破了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幼儿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充分展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体现了幼儿园纲要精神,同时也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就是让孩子们在一种欢乐、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如何探索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懂得知识是无穷的这样一个道理,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幼儿园教育中,信息技术不光对教学过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管理以及家园联系等方面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利用Internet的校园网,建立幼儿园网站,可以向外界宣传展示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教育经验和其它幼儿园进行教育方面的交流。扩大幼儿园的知名度,促进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更新,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这样我们的幼儿园就可以永远生存下来。另外,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幼儿园接送孩子的任务大部分转移到长辈或保姆身上,家长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机会逐渐减少。年轻家长的单位、家中基本都能上网,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利用“校园e家”的信息互动平台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传统的家园互动方式,实现家庭和幼儿园网上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这样家长在家中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还可以通过网络提出自己对幼儿园的宝贵意见,以及对老师的一些要求。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也节约了时间,赢得了好的社会效应。再就是幼儿园领导可以通过Internet网,了解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还可以了解其他园所的各方面动态,及时掌握各园所第一信息。这样领导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地布置各项工作任务,了解轻重缓急,然后更好地发展本园特色。园领导还可以通过Internet网了解家长的各种各样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在本园里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们的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这样领导不出门,也能了解家长需求。所以说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有了信息技术的监督,教师的整体素质必然会大幅度提高。这样教师们的素质提高了,服务意识自然跟上了,教育好下一代,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也就有指望了。那么整个幼儿园教育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将会赢得更多家长以及更多媒体的支持与信赖。到那时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内心也会无比欣慰。
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教育好下一代,为了一个共同的期盼——祖国明天会更好,我们幼教工作者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虽然我们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让我们携手并肩,大家都来重视信息技术吧!因为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普及到每个人的心中。那么从我做起,一起来学习吧!只有每个人多学点,多掌握一点,那么我们的事业将会更加辉煌!指日可待!留方百世!为此而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