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日记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日记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 要]中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素材、提高生活观察力、社会感悟力,切实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本文从写日记能使写作兴趣浓厚、能使作文素材丰富、能使作文情感真切、能使作文技法灵活、能使作文语言亮丽等方面说明其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关键词]语文;日记 ;作文写作;
写日记能够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能力,提高其分析事物、判断是非的能力。鉴于此,应当让学生在日记写作中明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丰富作文素材的作用
既然日记是日常生活中听到、看到、做到、想到的有意义的事实的记录,那么其中记录的事实必然是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这样的事实肯定会引起我们心灵的共振,其人其事、其情其景会给我们以教育、感染和陶冶。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以及其对我们心灵的触发和感悟,自然就会成为有用的素材,积累起来就成了我们作文写作中取之不竭的“原料”。这恰恰解决了我们广大中学生作文写作中无物可写、无事可述、无情可诉的问题,长期坚持将有利于作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你要仔细观察身边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要记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观察生活,经常积累,养成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日记,记录的正是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真的、善的、美的。假的、丑的、恶的,欢乐、烦恼、痛苦等都可以被定格在日记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日记可以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了: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餐桌上的闲聊,一次实验,一次体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一次电话等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去感受生活,日记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成为你最好的伙伴,让你进一步体会生活的滋味,丰富敏感的心灵。这样就为自己以后的作文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解决了原来作文过程中的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矛盾,再也不至于挖空心思地“编故事”。相反。日记里的生活素材就会像电影中的一幅幅画面,浮现在自己的眼前,以致拿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它们就会涌向笔端,形成“文如泉涌”的良好势态。
二、提高写作兴趣的作用
目前,中学生普遍作文能力不强,作文质量不高,这与大面积的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对作文厌倦、应付的心理有密切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什么事如果缺乏兴趣,就谈不上能有什么成就,作文同样如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问题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作文,通常要考虑如何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选择好材料之后,又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过渡等。日记则不同,它是生活的照相机,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记录丰富多采的生活。日记是一种很自由的文体,不受体裁限制,不受篇幅限制,可以任思想在纸上驰骋„„因此,在训练中,我让学生明白:自己曾经做过的、曾经听到的、曾经看到的,都是可写的内容;自己的欢乐、痛苦、希望、悔恨等都是可以表现的主题。在写作上不作任何限制,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去写,尽情“倾吐”。学生果然“胆大包天”起来了:“老师,把课间十分钟还给我们,上课不要拖堂。”“老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给我指指路吧!”“妈妈,我真想和您说句心里话。”“爸爸,我已不是小孩了。”„„诸如此类,都被学生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对此,我对学生的大胆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表扬:“谁说你们不会写作文?这不,你们不是把自己的欢乐、苦恼、希望都写出来了吗?而且还写得酣畅淋漓!”此时,学生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这才明白:原来作文就是这么写的!就像写日记这样简单,写出自己的见闻、经历、想法。看来,作文中过多过严的条条框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压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致使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而日记刚好采用了“松绑”的措施,给了学生写作的自由,任凭学生尽情“挥洒”,因此,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同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予以指导讲评,向报刊荐稿,鼓励学生投稿,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体味成功感、成就感。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
三、真切作文情感的作用
我在日记教学中一直强调“真”,“真”是日记写作的生命。一是写真事,日记中记载得最多的是每天发生的事、经历的事,耳闻目睹,真真切切,把它们写下来就是最为真实的历史和可供筛选的作文素材。二是说真话,日记的第一读者是自己,而对自己是不需说假话的,日记中应该用最真实的语言记述事情、表达看法,“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最忌假话、空话、套话甚至官话连篇。三是抒真情,矫情造作是不会出好文章的,日记是最适宜抒发真情的地方,自己的喜怒哀乐憋在心中是很难受的,在日记这个无声的良友面前,一股脑儿地倾泻出来,可以很好地缓释压力,开阔心扉。四是表真感,生活中的任何人、事、物、景都会给人以思考、启发,时间、场合、身份、资历、思维的不同使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同,我们鼓励学生在日记中把最真实的感受、观点真切、勇敢地表达出来,从而可以准确地把握思想动态,及时予以引导疏通,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是在日记中强调写“真”,学生逐步懂得了“真”对做人处事的重要意义,作文也能努力向“真”靠近,作文中真切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就会逐渐多起来。
四、灵活作文技法的作用
由于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的体制模式问题,作文教学处于劣势和弱势地带。然而作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经常化高频率的习作练习,写日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保质保量、循序渐进,就能在日记的写写练练中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主题提炼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丰富写作实践,积累写作经验,掌握写作技巧,使作文整体能力在日记写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对技法的运用更得心应手了,表现在作文中也更灵活自如了。
五、亮丽作文语言的作用
日记在积累语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摘录日记,从不同的角度和内容上进行积累、形成系列,促成了学生对语言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采撷和感受语言的兴趣。丰富了学生语言信息的储存,训练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为学生作文中运用新鲜、丰富的语言提供了可能。教师不仅要指导积累语言,还要指导运用语言。首先是要“尽量用”,只有在每次日记、作文中尽量调动积累的语言叙事抒情述理,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写作习惯,才能越写越顺,越用越多;其次是要“选择用”,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中心、不同结构、不同方法选用恰当的语言;第三是要“巧妙用”,运用积累语言要走出一概“引用”的误区,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运用方法,如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嵌入使用,转化使用等,最终目的是要使这些积累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成为作文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熨贴、毫无雕琢与镶补的痕迹,更不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总之,对于语言。不管是积累还是运用,只要用心,就一定会使作文的表述生动起来、形象丰满起来、抒情真切起来、立意深刻起来。日记,使作文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亮丽。
总之,作文教学的现状需要运用日记这一有效的手段和形式来强化训练。只要长期坚持,目标明确,循序渐进,日记写作对作文教学的积极的促进功能就会逐渐显现出来。借日记训练这一方式,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起步,以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为核心,定会让学生写出“理真情切而意达”的作文。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地为加快人才培养以及复合型人才开辟了新的天地。教育现代化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教育改革课题。下面谈谈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意识的提高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我越来越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现代化教学的意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频率明显提高。
二、媒体教学促进教师教学上的交流
实施多媒体教学以来,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的内在需要。老师的公开课,说课,评课,已经成为一件平常而有益的事。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师对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完全显示出来,有利于教师间的交流、探讨,促进教师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实施多媒体教学,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学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老师们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种积极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的氛围。教师人人会使用计算机,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都能自行设计制作CAI课件。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在位进修,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跨越,提高自身素质。
四、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实现“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由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受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自卫我价值观的影响,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多种媒体,使得课堂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信息数量多、质量高;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气氛。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各要素起到了很好的确促进作用。
谈新教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我们迫切需要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同时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为了使新教师少走弯路,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本文就新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长历程谈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新教师以其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等优势给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然而,新教师更需要的是在学校这片沃土中迅速成长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师。在这一成长过程中,新教师都会经历一个由求知到实践到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尤其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新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应注意哪些方面,作为一名经历过此过程的青年教师,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根据新老师的优点和缺点,我把新老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过程分为三步:前期──积累、中期──反思、后期──忌
一、前期: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
对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师,刚上课就想用多媒体课件,我认为有些太急促了。很多新老师为了展现自己的计算机方面的“才能”,过于频繁使用多媒体,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新老师应把精力放在传统教学上,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如果这些都没做好的话,你课件做得再好,自己却没有能力发挥课件的优势出来,更致命的是因为自己的水平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当然也不能丢掉多媒体,那应该干些什么呢?两个字──积累; 学习如何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些原则,积累制作经验; 学习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积累使用技巧;
课件制作软件比较熟练的可以先上课再做课件,把做出的课件与上网下载的资深老师的课件比较一下,积累制作技巧。
同时,按照课本的目录超前地去网上下载这些资源,分门别类,去劣存优,以便以后自己使用,积累素材。
二、中期:参加工作的第二学期
经过一个学期的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的积累,相信你能操刀上阵了,但我认为还不宜频繁使用多媒体课件,应该在部分使用: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使用或者在某节课使用;这时候新老师应该多注意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怎样才能很好地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多反思:
(一)反思是否妨碍了正常教学:很多时候,某些知识点或者某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可能会更好,但同时我们要想到,如果你没有提前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备好课,临时想做课件,是否有相关的素材,相关素材是否适用,如果没有相关素材的话,自己制作的难度有多大,需要多长时间,千万不要贪一时使用之快,而妨碍正常教学;
(二)反思如何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前面说了,某些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可能会更好,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往往无法发挥课件的优势,这时要想想究竟是课件的设计出了 问题,还是我们驾驭课件不当导致效果不理想,及时改进,提高自己课件制作水平或驾驭课件的能力;
(三)反思是否形式地表演:新老师由于刚参加工作,不可避免地要上汇报课、公开课之类的课,而汇报课、公开课很多学校都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新老师生怕自己因为没有用课件而得不到“好”的评价。当然,这也与听课者的评价有关。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不管什么课,只要教学媒体运用恰当,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三、后期:参加工作的第三学期
经过中期的“课件”试用,新老师在课件的制作和驾驭上应该有比较大的提高,这时可以尝试经常使用课件。
但同时对课件的质量要求更加高了,课件如何设计、师生如何互动等等,这里要注意几个大忌:
(一)忌失去重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课堂上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使老师免去了许多板书,使课堂结构也更紧凑,课堂信息容量也更大,与此同时,就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学生们抓不住课堂的重点,顾此失彼。因此课件制作时,要注意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
(二)忌失去灵活性:因为多媒体课件在课前已经制作好了,课堂教学组织条理清楚,结构紧凑,有利于掌握教学和学习进度。但课堂上就缺乏一些灵活性。如某一例题,课件中只有一种解题方法,而学生却有另一种解题思路,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必要时可使用板书来加以补充,同时也要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下一番功夫,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参与性。
(三)忌失去交互和参与:课件制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课件做得多了,我们就会有一种惰性,很多情况下的课件是直线型设计,缺乏交互。当前最常见的是将文字、公式和一些相关的静态图片输入电脑,然后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控制这些媒体的播放顺序。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高级的幻灯片,这样既没有了交互性、参与性,而且此类课件也束缚了新教师的教学思维,影响 新教师的课堂发挥。
同时,教师切记不要站在屏幕前不动,可走到学生当中,拉近师生距离。最好能够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大部分学生表示如果数学教师想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电脑演示一个实验过程的时候愿意去操作。因此,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学习的气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新教师上课只是一个劲的点鼠标,而缺少与学生的交流。
不管怎样说,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无论是对新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有益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只要新老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注意有关 问题 想出补救的办法,一定能使我们的 教育 教学事半功倍。而且,多媒体走进课堂也是 时代 发展 的必然结果。新老师要大胆去实践,认真地探索,找到最它们之间最佳结合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角色
随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日益广泛的使用,它对英语教学的优化作用也日趋明显。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它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功能,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它也对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涉及到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的问题。一些较为保守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在迎合了学生一时猎奇的口味的同时其实是降低了教学质量,而教师的水准也可能因为这种新兴方式的出现大受影响。另有一些较为理性的教学工作者也严肃地指出,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偷懒教学”,因为的确也有许多教师或迫于学校的号召,或急于追随大众潮流,在实施多媒体教学时,避其重、就其轻,学生在眼花缭乱的一节课后什么也没有学到。
针对这几种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误解和误用,我认为很有必要给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做一个定位。
首先,教师不再是传统理念中的“活词典”、知识的“储备箱”。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知识灌输和倾倒的过程。“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一个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评论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还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地、正确地总结、归纳、评论他们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其次,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在一堂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教学辅助手段的英语课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支持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或声音、或图像、或文字。教师在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后,要做大量的查找、编辑、整理的工作。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开动脑筋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取舍。决定哪些信息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是教师在课前要颇下功夫、颇费脑筋的准备工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课件,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学习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赞同一些英语专家打的一个比喻,说现在的英语教师应该甘心担当一个“facilitator”(帮助者)的角色。其实,这种角色的转变的根本来自于心理上的转变,一个英语教师应该勇于放弃做“master”(教书先生)的角色,而应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帮助,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因为学习英语有别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它不光是要学习知识,而更多的是要学习技能。就像学习游泳一样,看教练游得再好也不如自己亲自操练学得快。多媒体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泳池,而真正给游泳池注水,鼓励学生下到水里去游,这些任务都是要靠英语教师来完成的。
由此可见,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的确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虽然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了,但这绝不意味着降低了教师的作用或对教师的要求。一堂成功的多媒体英语教学课应该是一台内容丰富的大演出,表演者是学生,教师是策划、舞台设计、主持人、导演。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日益成熟与网络教学渐渐被重视和探索的今天,在《新课程标准》试行的时刻,如何有机地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很多老师纷纷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各种多彩多资的画面涌现在学生的眼前,各种动听的歌曲、影片冲击着学生的耳膜。但是不是每节课都要用课件、且每个课件都要做得丰富多彩,这位老师就是一位跟上时代步伐的、优秀的教师呢。针对这个疑惑,我浅谈自己的一点思考: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是主角乎?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强烈的而浓厚的兴趣,被书中丰富多彩、瑰丽多姿的世界所吸引,阅读的欲望才会被激发出来,心灵深处才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随着电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形象化”似乎已成为许多教师选择教学手段的唯一标准。大量的图片、音乐、FLASH动作被引入,改变了过去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动听的音乐也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一改过去那一味的理性教育,而重视了语文教学那感染人、鼓舞人的魅力。如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我们如果只是理性地归纳总结出文章的写作内容,或教条地讲析创作意图,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我们与作品其实还处在隔膜封闭状态。只有我们以审美体验的方式,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现不同画面,在配以相应的音乐,去调动学生自己的感觉知觉去触摸、品位。学生才能晓之以情。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生命意识被激活了,他们走进了现实生活,并与作品进行对话交流。
2、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走路
当然,“形象化”固然有利于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激趣氛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艰深、抽象的理论,便于突破难点。但是不是代表多媒体材料用得越多越好呢,一个课件画面越精彩、音乐更动人就越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呢。我想这中间并不存在正比例的关系。比如,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飞夺泸定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在每讲一个段落时,都配上一个图画,学生在观看时,把注意力分散在了图画上面,而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因为教师过于注重多媒体的作用,反而受课件的约束,时而因为幻灯片上的一个词而紧紧勒住学生的脖子,拽住他们的绳子死命往自己这个方向拉,这是在“残害”学生的生命。比如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为了打出自己幻灯片上预先设计好的词语“凄婉”两字,不惜发动全班同学,“悲伤”、“哀婉”、“可怜”„„,但可惜没一人答对他的那两字,在无计可施之际,最后只能在全班学生的齐答中,蒙混过关。
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特征告诉我们,“人的发展变化是整体的,从素质形成过程看,任何一种素质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是孤立的,都会受到其他方面素质发展变化的影响,也必然会引起其他素质的变化发展”,一味地强调形象、直观,会遗失一些对多种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机会。学生在直观感觉的冲击下,会逐步丧失想象的能力,创新的思维。无法深入体味揣摩语言的妙处。
信息化的时代,不是课件主宰着师生,而仍是师生演绎着课堂,多媒体课件只是课堂演绎的一个平台而已。无论多媒体课件能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该思考谁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角问题。我认为它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手段,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配角而已。在教学中不能只有机器和键盘的声音,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同时不要忽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而出现了“计算机面孔”:教师的注意力过多地注意鼠标和屏幕,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您现在忽视语言的交际性能。教学网络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忽视师生的情感沟通,管理沟通,会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容易偏离教学目标要求,无法对其进行有力度的控制和引导,降低了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不是我们的主人,只是教师精心设计用来引导学生的一个媒介而已,我们不应该时时受课件的约束,而延缓了自己的脚步。惟有人与多媒体课件共唱,人与多媒体课件共鸣,才能演绎美妙动听的歌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会开展更有效的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但不管多媒体课件将来处于怎样的地位,在信息化的时代,只要我们秉持“主配对唱”的原则,美声总会飘溢在我们的课堂中间。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者姓名 王晶艳
松原市前郭县长山镇新庙中学
【摘要】: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写作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促进作用 【正文】: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固有的教学基础上达到最优化。它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它必将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多媒体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积极思维,唤起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加大,促进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充分提高。
如教学蒲松龄的《狼》时,由于故事性极强,课前我搜集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图片,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图片,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生热情极其高涨,争先恐后地描述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情节后,再现原文,结合原文进行疏通理解,这样充分利用网络图片,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
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很快便理解了文意。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利用图像、声音、色彩,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重点之一是掌握典型的文言实词。课本的注释密密麻麻,学生一看就产生畏惧情绪,怎么能记得住啊?我教学这一课时,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词。我将这篇课文的实词制成了电子文本,即当鼠标落到相应的词语时,出现该词语解释的超文本链接。这样,学生觉得既新奇又好记,学生在随意的移动鼠标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大大的简化了教师的操作,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还以教学《岳阳楼记》为例,它以作记为名,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综合运用录音、投影片等电教媒体,通过投影片画面,加之动人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洞庭湖的壮阔背景,体会作者那旷达胸襟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生就能对《岳阳楼记》这一名家名篇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三、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写作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我给学生展示播放了柳宗元的有关介绍,写作背景以及相应小石潭的图片,在情文并茂的感染下,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了描写景物的特点及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接着展示小石潭竹树环合的凄清景象的图片,随之抛给学生拓展练习:如果你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引进中学语文课堂,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它更好的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第四篇:2浅析多媒体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析多媒体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沔城回民中学 唐红梅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不断涌现,为当今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有效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量与教学时间不够等诸多矛盾;同时也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此,它在各级教学中所显现出来的独特优势,已越来越被教学界同仁所肯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具有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的启发诱导功能,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认知心理能得到充分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是抽象的技术动作,仅凭教师的讲解示范或辅助单调的手势,教学枯燥无味,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教学,同样的技术动作,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配上优美的音乐,会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一于教学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我刚接手一年级体育教学时,通过给学生观看一些关于体育类的动画片,由此来激发对体育的直观认识,于是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了体育课。另外在广播操的新授教学中,也可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将动作一一分解,然后结合教师的讲解,再一起亲身体验,肯定比以前在操场上单纯的教师讲解与演示要好的多。而且通过多媒体,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而不是在室外理论讲解时,学生很容易开小差。在基本掌握的情况下,教师就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上练习,同学们就跃跃欲试,纷纷模仿课件中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练习起来,整节课气氛空前热烈,学生的那种好奇心理和求知的欲望溢于言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教师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可行的教法演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教学有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助于为学生多创设展示平台
操场,是我们学生体育课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由此我想到了,给学生创设一个网络操场,那也是学生的另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博客,是近年出现一种基于网络的互动平台。教师博客的流行,说明博客的确是一种相互学习的模式。于是,我就在学校网站的学生博客网上申请了一个博客,取名网络操场。对于此,学生的热情都很高,对于上体育课,或者参与平时的运动时,他们都非常认真,因为那是他们要展示自己的素材啊。
我们教师还可以将平时学生开展的体育活动,抓拍一些精彩的照片,同时将照片上传到网络操场上。被拍摄到的学生,肯定会非常开心。于是就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平时对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学习的榜样,他们也会在每天的运动中尽可能的做的最好,希望能被老师所拍摄到。当然这里就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因为正在上课的老师肯定不方便自己拍摄,那就需要其他一些空课老师的相互帮助了。当然还可以将一些有意义的学校体育活动拍摄成录象,以此存档。可以用来给学生观看,温习并再次提高,也可以在家长会时播放,让孩子在家长面前也多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善于挖掘课程资源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我们一直在寻找和开发课程资源。其实,课程资源无处不在,特别是电视、网络等媒介就蕴涵着丰富的课程资源,那是我们师生都可以去挖掘的“富矿”。当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更要学会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去挖掘课程资源。
比如,在一次冬奥会电视直播节目中,我看到这样一幕:中国双人滑选手张丹、张昊参加比赛的场面,刚开始由于压力和配合的问题,张丹双膝着地,重伤可想而知。剧烈的伤痛已经使她泪流不止,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即将退赛。但是她却顽强地站了起来,而且是站得那样直,那样精神抖擞。可以说张丹的出色表现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裁判,也征服了世界,最后裁判破天荒地给出了高分,使他们奇迹般地获得了银牌,创造了中国双人滑在冬奥会上的历史。第二天上课,我给学生讲了,还通过电脑,请两位学生带着深深的敬意朗读了两位网友的评论,他们完全进入了角色,还有几个已经禁不住在擦眼泪了。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在心里喊:张丹,你真棒!与此同时,他们也一定明白了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而我们体育课要传承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吗?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去善于挖掘它们吧。
的确,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对于教育的辅助作用也更加明显。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明确多媒体技术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技术一般作为体育学科的辅助教学手段,对体育教学起决定作用的当然还是体育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内容。因此我们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充实到我们的体育课堂中去,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增光添彩。
第五篇:浅谈校园文学社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校园文学社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宜章县第四中学余永才
摘要:本文文着重论述校园文学社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学社是落实语文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它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带动语文教学生活化;促进语文学习化环境的构建。
关键词:文学社素质教育生活化学习化环境校园文学社是落实语文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如今,传统的完全封闭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了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拓宽语文教学的视野,重视学生语文听说读写实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出现给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灌注实践和引导实践,并指出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的过程中产生,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学生“践行”的场所。语文课程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境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校园文学社为构建这一境界,打通这一通道起着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下面我将结合我校“乐水河文学社”对我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对此作几点肤浅论述。
一、校园文学社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多把写作当作一种负担,苦不堪言,而在文学社的创作活动中,学生一改课堂作文愁眉不展的痛苦模样,焕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修改不厌其烦,誊写一丝不苟。他们描绘生活,抒发感情,针砭时事,表现爱憎,他们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创作成了他们表现自我、书写人生的自由天地。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和姓名变成了铅字,发表在校园文学社刊物上时,他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成就意识形成了他们创作的巨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和写作的兴趣的培养是文学社工作的最大成就,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提高作文水平”“培养文学新人”的办社目的。我想这些小作者在创作童话、诗歌的时候,一定是感到乐在其中,趣味无穷。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学生尝试各种文体的创作,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指导童话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文学创作的前提条件。组织童话创作的目的就是激发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写作热情,领会写作的窍门和乐趣,从而把同学们引进作文的大门,童话创作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没有现成的材料来供你选择,全凭自己的想象加以发挥,要写得真实感人有一定的难度。但小作者们凭着极大的创作热情,严谨的创作作风,多次反复修改,使作品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值得一读。在他们创作童话中,古往今来,众多虚拟人物纷纷登场,在海洋、山野、天空中展开了一场场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殊死搏斗,没有让人半懂不懂的哲理,也没有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有的只是年轻而纯洁的心灵的倾诉和呼唤,稚嫩中透出成熟,激情中交融着真理,展现出同学们美好而纯洁的心灵世界。
(二)、尝试诗歌创作,指导学生写真情实
感。
诗歌是一种较高艺术形式,对中学生来说,掌握创作的难度较大,于是把诗的特点归纳五点:强烈的抒情、生动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多样的形式,并找了一些好诗让学生评析欣赏,反复体会这些特点。指导创作时,首先从情感入手,让学生闭起眼遐想,想自己生活范围内的人、事、物,找到自己思维的兴奋点,深入联想,是诗歌创作的前提。其次让学生想想能否借助于其他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二、校园文学社带动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学大纲》把“课外活动”列入语文教学内容中,强调“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和“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承的”。这有两个含义:一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二是语文教学必须与课外活动相联系,在活动中得以运用。而校园文学社活动正是把课堂所学语文知识用于社会实践的一种活动。因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叶圣陶语)。文学社活动正好把课堂与生活有机统一,协调互补,一端连着生活的源泉,一端连着课堂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而架起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桥梁。文学社为了把语文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起到真正的桥梁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去作引导。如:当得知有学生家里遭受了天灾人祸时,文学社要求社员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同学们写出了感情真挚的慰问信、充满激情的捐款
倡议书、广播稿、情文并茂的抒情散文。文学社还经常组织学生收看电视,撰写影评,改写文学剧本,并自导自演;组织学生收集街面用语;在橱窗展示来自平凡学生的“警句哲言”,来自课内课外的幽默笑话,真正体现了“凡是有生活就有语文”的真谛。
三、校园文学社体现语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学社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为主要目的,它绝不是单一的,独立的文学性,而是一种多功能的群众组织。校园文学社活动从多方面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义。
(一)、校园文学社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的最根本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校所有学生都可以加入文学社并成为社员,可随时参加文学社的各项培训,借阅文学社的书刊,观看文学社录相讲座,参与文学社的活动,每学期每个社员参与文学社活动不少于四次。单从编辑文章的分布来看,我们改变以往只刊登优秀文章的作法,各个层次的文章按一定的比例刊登:优秀文章70%,进步显著文章20%,学习有困难学生文章5%,教师下水作文5%。这样文学社从组织到编辑,从活动到文章分布无不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点。
(二)、校园文学社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创造了条件。以能力培养为终级目标的语文,特别是作文教学,不可能是学科知识的简单积累,更不可能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扑朔迷离状态。所以叶圣陶先生在强调作文生活化的基础上,认为:走在这条路上,再加上写作的法度、技术......就能完成作文这件事了。这
里就有一个培养良好习惯的问题。这一点在前面“校园文学社促进了语文教学生活化”里作了论述。
(三)、校园文学社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机会。在应试教育中,学生成了分数下的奴隶,这与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主动发展是格格不入的。兴趣是激发创作和学习的原动力,是事业成功的前奏。文学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访问、调查、让学生走出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作文竞猜、优秀作文展出,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乐趣;录相讲座、课本剧的演出评比,使学生兴趣盎然。这样,通过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兴趣和竞争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既加强了“合格+特长”的个性教育,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机会。
我们文学社在开展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中,逐渐探讨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系列活动程序;征稿-展出-评比-竞猜-结集;国旗下演讲系列;报刊编辑系列;常规活动系列;社会活动系列等。
四、校园文学社促进语文学习化环境的构建
教育理论界把学习化环境称之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隐形课堂,它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迁移默化的教养。校园文学社在促进语文学习化环境构建过程中功不可没。“没有美育的教育可以说是不完全的教育”,文学社与音乐、美术、书法、艺术等互相渗透,办出的作文橱窗成为校园一大风景;办出的书画、美术展览为校园增添文化深度;文学社广泛开展的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工作为校园扩大了社会效应;文学社开办的广播为校园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有了文学社的工作,运动会上有了更多的激昂文字;文艺演出中,主持人又多了一份幽默和自信;升旗台上对祖国的颂扬有了更形象、更直观的表达。所有这些,构建了良好的语文学习化环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了条件。
校园文学社活动不能包括素质教育的全面,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校园文学社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求发展,在改革探索中求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校园文学社作为语文学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一定会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而方兴未艾,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