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教学对儿童美术能力的促进作用

时间:2019-05-15 06:0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泥塑”教学对儿童美术能力的促进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泥塑”教学对儿童美术能力的促进作用》。

第一篇:“泥塑”教学对儿童美术能力的促进作用

农村小学泥塑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在浙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泥塑”等工艺美术有着重要的地位。课程改革后,湘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泥塑”等培养儿童兴趣的内容更是占有更大的比重。“泥塑”也是我国传统工艺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惠山、凤阳等地的泥人更是蜚声海内外。创造不仅是美术发展的“灵魂”,也是美术教育的“灵魂”。美术教学的活动激活支配人创造力的右半脑的作用是其他学科难于相比的,而泥塑这一美术教学活动,正是培养学生空间创造力的有效手段。泥塑作为一种流传悠久的工艺既有区别与其它艺术的理论模式,又有一整套完美的内在制作规程,它对儿童的立体感的发展有着不能估量的作用。

众所周知,儿童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总是习惯于用平面的造型去表现立体的物体,去表现空间的关系,大小、远近、左右都无分别。如: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画房子时,可能对你说:“房子两边有什么,房子前后有什么,房子里面又有什么„„”可是当他画出来时却往往是平面的,甚至把房子里的东西也清楚地画在房子的墙壁上,不能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这是因为儿童虽然已有初步的空间知觉概念、立体感,但要把三维的立体物体在二维的纸面上表现出来,需要一个从三维到二维平面的转化过程,即:立体再现过程。而儿童早期的心理机制还没有发展到能理解并完好掌握这一技术的程度。如何发展儿童的立体感,增进儿童空间想象力?多引导儿童进行泥塑创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一、泥塑的材料促进了儿童立体知觉的发展

泥塑所用的材料,不论是粘土还是面泥(面粉和凡士林的混合物),它的本身就是一个三维结构的立体材料,无论孩子如何改变它的模样,它最后也总是以一个立体的形象出现,改变不了其本身的三维结构。如:一个儿童用面泥按实物塑造一张四条腿的桌子,他很容易就能将四条腿完整地塑造出来,而让他用笔在纸上画桌子时,不是桌子少两条腿,就是有两条腿长到桌面上去了,他是很难将桌子的四条腿用笔在纸上准确表现出来的。可见正是由于面泥的这种三维立体结构,促进了儿童立体感的发展。我们可以让孩子多进行泥塑,从中体验深度感和体积感。

二、泥塑的过程更适合于孩子的天性

泥塑强烈的可塑性对学生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是其他的美术类别所不能比拟的。比如:在美术教学中有折纸,剪纸等的教学内容,那是通过造型原料(纸张)折、剪、插、粘、画的手段来达到一些视觉上的立体效果。仔细观察纸塑作品,可以发现从某些角度观察纸塑的立体造型是不十分完整的,而且由于材料特性的限制,制作立体纸塑对于好动而自控能力较差的中学生来说较为费时费力,往往因为失败而气馁。泥塑所采用的原料泥土粘合力强,柔软可塑,适应学生爱玩泥的天性,也符合青少年的发展规律,从而有利于带动其学习的兴趣。泥土通过手的揉搓捏拉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出各种立体造型,这些造型具有真正意义上“立体”的效果

和平面造型(造型、粘贴)相比,泥塑更需要身体力行,更富有动作性,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适合了孩子的好动性。在泥塑中我们还常常运用一些工具和辅助材料。如:串糖葫芦要的竹签,火柴棍可用于小刺猬背上的刺,苹果柄上可插上树叶„„等等。这些变化多端、富有趣味性的泥塑过程,都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对泥塑产生巨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会自发地摆弄、研究,不知不觉中立体感就已经逐渐发展丰富起来了。

三、泥塑较少的专业技巧能让孩子轻松地进行立体造型

泥塑最主要的专业技巧有搓、团、压,相对绘画来说,泥塑的技能技巧要简单得多。孩子不必一味模仿各种技能技巧。相反,当他们达不到成人要求时,多次的体验失败会使他们丧失这方面的兴趣,即使勉强接受下来,也是机械呆板的。在简单的技能技巧中,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塑造各种立体造型上,在轻松操作中增进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学生在泥塑的学习中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模仿到主动观察再进一步自主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模式是:观察与欣赏——〉实践与求新——〉想象与创造。

因此,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正确引导儿童进行各种造型的泥塑,是可以促进立体感发展的。创造出一种较为完善的泥塑教学模式。我的观点是这样的:促动学生从立体的角度去认识、观察与欣赏事物,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并结合讲授,以基础技法,带动创新技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比较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意愿去表现作品,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的空间创造能力得到发展。但在这过程中,切忌让孩子一味模仿,这样只能使孩子丧失对艺术的兴趣和直觉,丧失其艺术表现中原有的童真和天性。

第二篇:小学美术泥塑教学之我见

小学美术泥塑教学之我见

绥德县第三小学

霍永霞

摘要:小学生活泼好动,机灵聪明,动手能力极强,所以利用美术泥塑教学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每位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关键字:泥塑 学生 动手 创造

泥塑制作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彩泥、橡皮泥等为材料,借助牙签,火柴棒和其他辅助工具,发挥一定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人们常说,“心灵手巧,手巧心更灵”,可见动手与动脑之间联系之密切。我们坚持教学法的基本原则——“玩中学,学中教,做中求进步”的理念充分运用到学生学习泥塑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感受制作出作品的喜悦。现对泥塑教学方法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感知彩泥的制作方法与技巧

1.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泥塑制作过程中,我们开始由浅入深地教给学生一些泥塑技能,如团泥、搓泥、粘泥、混泥乃至固定支撑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创作意图,得到一种成功的经验。2.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在以往的手工教学中,总是教师示范讲解在前,再让学生模仿学习,因而手工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学生们愁眉苦脸的样子,听到好多学生的“求救声”,老师则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我们转变了观念和教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先观察教师完成的泥塑作品,观察制作步骤,猜一猜,想一想,讲一讲制作的步骤,看懂每一步的做法后,再由老师补充讲解示范难点部分的做法。对个别学生,老师指导的程度要多一些,一般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泥塑制作经验,我们就让学生自己去创作吧。很多能力强的学生看了泥塑作品后,就会兴奋地说:“老师,我也想做一做!”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制作,完全是他们自主地去学、去分析、去做,不仅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主动思考,乐于探索的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大有益处。

3、制作泥塑作品,展开想象:学生们是天生的艺术家。我们在进行泥塑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基本方法和技能,从一点一滴学习,我们先让他们学习团,压,揉、捏、搓等技能,再逐步学习塑造简单的单个物体。,如:圆圆的饼,长长的面条等。基本方法的掌握为学生学习更多的制作奠定了基础。因而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泥塑活动去鼓励学生多看、多动、多尝试,达到激发学生感官、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事实证明,泥塑活动为学生大胆想象、尽情体验开辟了一个自由的天地,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途径,并为学生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让他们从一个成功飞向另一个成功。在一次美术活动课上,学生们在短短二十分钟时间里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各自创作出了“小蜗牛和小鸡”、“小蝌蚪找妈妈”系列等主题不

一、形象生动的泥塑作品。他们做起来虽然很简单,但都是全身心去投入的,做得很认真。最后,我让他们对着自己的作品,编出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有的作品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讲起来,故事却很长很动听,说明他们在制作时,都是用“心”去做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在不断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泥塑活动可以满足学生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这种在创作中对自由精神的肯定,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因此,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自由地、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通过双手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作品,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关注学生能力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

1、尊重差异,由简到繁: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模仿,动手操作能力特别强,学什么像什么;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出对操作要求难以理解,制作时无从下手的情况,这类学生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那么,对于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教师首先要观察、要了解、要尊重,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制作活动中,我们教师的心中要为每个学生定出适合他们的目标,同时提供难易不同的题目。例如:泥塑活动“我和动物做朋友”中,我们提供了几种不同材颜色的彩泥,让孩子们自己塑造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孩子都能在制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反复操作,享受过程:陈鹤琴先生说过:“学生的本性中潜藏着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学生实践,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使学生最终成为出类拔萃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泥塑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很多活动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会有更多的创造和变化。经过每个主题单元的泥塑练习后,学生对物体的基本特征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这时候,学生更容易将泥塑作品的特征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交替综合练习后,不但提高了塑造的技能,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在创作中,也能真正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挖掘了他们自身潜在的创造力。此外,泥塑制作活动并不是一次教学就能达到目标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泥塑材料的特殊性,让学生真正地在“玩中学、学中求进步”。

三、强调遵循原则,活动安排由简到繁

1,泥塑活动的学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鼓励学生制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存在差异性,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层次的自我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创造性教育中充分调动学生想学、想做、想探求为什么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

2,我们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制定出难易不同的活动内容,例如:橡皮泥活动,年龄小的学生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最简单的物品,如:苹果、梨、香蕉、饺子、面包、面条等,让他们感知不同的颜色做出不同的效果,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色彩的变化。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难度大一点的,先选色,然后开始制作。如:学生学会了整体塑造的方法后,想要表现老虎的皮毛色彩,自己动脑筋用棕色和黄色两种泥重叠到一起,运用重叠旋转的方法将两种色彩的泥扭成老虎的斑纹;有的学生将学会塑造小兔的方法通过加一加、减一减运用于塑造企鹅、山羊、海狮等动物。这样按年龄段制定的不同活动内容,不仅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制作方法,有利于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泥塑教学更系统化,真正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

3,同一手工活动内容,我们可以设计出由简到难的系列活动,也可制定目标。如,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完成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因时间不够完不成目标,不了了之。长期下去,能力差的孩子对泥塑就失去了兴趣,甚至形成厌恶泥塑的心理障碍。,因此创设泥塑活动区,给孩子创造主动进行泥塑活动的场所,这样使能力强的学生继续巩固练习,施展他们的才能,能力差的孩子能继续完成他们没有达到的目标。多指导这些能力差的孩子,使他们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不做掉队的“蜗牛”要多鼓励、多帮助,使他们不自卑,树立起信心,共同进步。这样,打破了死板的美术课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活动时间内自由选择,主动地投入到喜爱的泥塑活动中。

总之,一团团彩泥在学生们手中变化着、创作着、游戏着,是最能锻炼学生手脑合一的一种创作方式,学生们通过动手创作,将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仅制作出了一个个精美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品中去,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愿望变为现实。学生在泥塑教学活动中要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进步;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手工制作的乐趣;在发展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5期。

③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促进作用

浅析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作用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有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对儿童的合作精神的培养、规则意识的形成、自控能力的加强,以及最初责任感的培养和社会交往语言的发展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都有利于儿童社会交往的良好进行。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尤其重视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音乐教育在儿童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儿童;社会交往;社会性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见音乐对于培养儿童良好情感性格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此外,现代生物学与科学成果表明,音乐教育对右脑的刺激可以使左右半脑平衡发展,如果儿童长期接受古典音乐的熏陶,其性情、想象、精神都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①音乐教育具有的社会性使儿童通过音乐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通过参与音乐活动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情感,在协作中儿童可以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互谅互让、珍惜友情、共享快乐;在协作中能让儿童增进互相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增强集体凝聚力,还可以帮助他们自我实现。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的心灵世界受到感染和净化,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父母、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情感,进而良好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音乐活动对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具体作用表现在:

一、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音乐表现和表演的重要特征。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齐唱、合奏、歌舞表演、音乐游戏等形式的相互配合的群体性活动,为幼儿提供一种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机会,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提高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沟通能力,使幼儿领悟共处的真谛,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养成关心他人、团结同伴、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②通过群体性的表演,使儿童体会到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乐于合作、善于合作,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儿童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尤其突出的表现在打击乐器演奏。儿童天生是好动的,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是孩子们喜欢、并容易接受的学前音乐教育内容。打击乐器演奏不仅可以发展学前儿童演奏乐器的兴趣,而且,开展集体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可以发展学前儿童良 1 好的合作意识和熟练地协调能力。如今,很多地方都强调学习“奥尔夫教学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奥尔夫乐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时可以结合歌唱、游戏等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演奏有序的进行。③孩子们可以随意的进行演奏,不一定非要按照标准的演奏形式进行。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练习,培养幼儿之间互相合作的能力。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形成儿童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现今年幼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生在优越的家庭里往往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地位。他们缺乏韧性意志或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发展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也很困难,因此很难适应社会取得成功。但是,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儿童逐步体会到音乐实践活动对活动规则的保障作用。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来自心灵深处的沟通。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节拍、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对声乐、器乐技能技巧成百上千的练习,可培养儿童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等,可使儿童在一种愉快、自律、自我激励、“不强迫”的形式中,培养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在合唱教学和训练中,可培养儿童团结奋进、同心同德的集体精神;在各种音乐比赛中,可培养儿童竞争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正是在这些音乐活动中,儿童开阔了视野,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会接纳、理解、欣赏他人,而且通过与他人相互之间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加强了他们的集体凝聚力。音乐活动中孩子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教育在促进个体发展与完善及社会化的同时,还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少的与同伴的共享活动,在这种相互作用、平等交往的活动规则中,孩子们

④理解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就必须遵守规则。他的理解力越深,他的生活适应能力就越强。音乐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将为儿童今后遵守社会道德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基础。⑤

三、音乐游戏加强幼儿社会交往中的自控能力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能够直接得到快乐。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在儿童自发游戏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音乐教育目标而编制的游戏。幼儿在自由愉快的游戏中不仅能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控能力。音乐游戏多种多样,有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听辨反应游戏。歌舞游戏主要侧重于歌唱和韵律活动的游戏,可以有简单的情节和角色,但不需要专门的音乐来表现。而表演游戏则按音乐性质变化 进行情节和角色表演,这种游戏要有专门的音乐来表现,也相对比较强调情节和角色的表演。听辨反应游戏则侧重对声音或音乐的听辨结果进行快速的反应。音乐游戏通过给幼儿分配不同的角色,表演不同的情节,选择一些简单的节奏、动作来表现,帮助幼儿逐步学会遵守与他人所参加的具体活动有关的社会性规则,并逐步学会理解这些规则对自己和其他人的重要意义;逐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⑥

四、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社会交往中的责任感

⑦ 中班幼儿开始能够接受严肃的任务并且出现了最初的责任感。而音乐活动是一种有秩序的社会活动,它要求参加者学会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活动,同时也要求参加者明确认识并自觉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学前儿童教育机构的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这些要求被进一步明确为:学会遵守音乐活动的常规:初步养成对作品负责,对观众负责,对乐器、道具和其他有关设备负责,对活动场地负责的基本

⑧观念和行为习惯。学前儿童在这方面的发展,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加以培养的。而且这种培养应该和当前儿童教育的全部课程与活动整体地联系起来设计和实行。

五、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交往语言的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音乐学语时期,学前儿童在大量接触优秀歌曲和有节奏的诗歌朗诵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音乐语汇,而且也扩大了词汇的积累,增加了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音乐教学可以借助于歌曲对儿童强烈的感染力,选择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使孩子在歌唱中不知不觉地丰富词汇。同时还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编故事的环境,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⑨以及他们创造意义上的语言———交际语言的发展。这种语言必须在交往中才能学会运用,尤其是在音乐游戏和集体舞(活动)中,音乐教育能为儿童提供其他各种教育相对缺乏的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机会。⑩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儿童学习使用音乐语言进行沟通,而音乐语言的情感体验、形象思维正是交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些交际语言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协调发展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做人、处世,从而变得更完美与和谐。

结语: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特殊和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对儿童的交往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交往问题在学前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尤其面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合作、协调、适应等多方面能力素质。儿童的交往行为受自身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影响,因而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加强对幼儿园的音乐教学研究,全面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学前音乐教学,充分发挥音乐的育儿功用,有意识地满足当今儿童对音乐教育的需求,强化音乐教育的社会化功能,通 过音乐教育帮助儿童逐步学会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以及理解和满足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使幼儿更好的进行有效地社会交往。

参考文献:

① 李颖玲.儿童音乐教育功能初探[ J ]昆明学院学报,2009, 31(2): 129~132

方展珊.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模式的多元智能开发[ J ]艺术教育,2009,4 马瑞.浅议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社会性发展教育[ J ]艺术教育

李颖玲.儿童音乐教育功能初探[ J ]昆明学院学报,2009, 31(2): 129~132 马瑞.浅议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社会性发展教育[ J ]艺术教育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蒋娟全.现代儿童的身心发展与音乐教育[ 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31(10)218~221 徐薇.发挥音乐教育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D]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24(2):120~125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5.②

第四篇:电脑设计对传统美术编辑工作的促进作用

电脑设计对传统美术编辑工作的促进作用

洪 涛

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在美术编辑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大,并且对传统美学艺术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电脑美术设计和技术处理是以计算机和其相应配套设备为主要工具的一种新兴视觉艺术创作过程,它在平面媒体的美术编辑工作实践中,为体现和承载思想内容提供了更加完美、更加形象、更加艺术化的美学形式。

关键词:电脑设计;美术编辑;促进作用

电脑设计在美术编辑工作中作为建构形象的最佳手段,已经为大多数人们所认可并接受,然而如何更好地利用电脑美术的科技创新技术操作把图文结构的形式艺术化、形象化?却是广大美术编辑工作者长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

一、电脑的广泛应用为新世纪美术编辑工作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自电脑问世以来,开辟了人类思维科学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现代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人们的美学艺术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它以很快的发展速度,广泛深入到科技、经济、社会、生产、生活以及艺术创作等各个领域。电脑美术设计是以计算机及其外围配套设备为主要运作载体的一种介于艺术创新和科技发展间的创造性活动。它能取得传统绘画工具和摄影技术无法可比的奇妙色彩和图画,而设计速度却比传统美术创作提高近百倍。每一种电脑制图软件的推出都为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美术编辑可以轻点鼠标将胸中的构想自由地设计和改变,也可以在有限的屏幕前创意非凡的遥远的美感构图;可以既不用胶片又不用冲洗就轻松设计制作出非常接近现实的数码影像。进入电脑网络时代,作为以美感形式充分体现作品思想内涵的美术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艺术创作之玄妙力量,大胆的设计,尽情地想象,有极大的可能随心所欲地展示自己的艺术创新才华,并在某种程度为创作者提供了艺术想象力进一步升华的机会。在电脑技术没有和美学理想结合之前,美术编辑工作者往往在创意和工具面前显得无比尴尬,有时的确很难为一个好的创意找到艺术落脚点,原因在于传统画图工具的桎梏。从另一个层面理解,由于电脑美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时期的传统美术工作者也受

到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自己以前的诸多努力,有可能大部分被新生的电脑美术所代替。这就需要新世纪的美术编辑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并发挥电脑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观念,设法创新努力创作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极具美学价值的作品。

二、电脑技术给美术编辑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划时代变革。

电脑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艺术设计的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自动化设计水平,而且拓展了艺术创新理念,改进了艺术表现方法,促成了新颖的艺术创作效果。平面媒体的各种美术设计如广告设计、书刊封面设计、报纸版面设计、户外广告等都因电脑这一媒介的诞生而基本抛弃了传统的绘画方法和工具材料,突破了固有的那门艺术表现手段的局限而大显身手,使现代美术设计以多姿多彩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美术编辑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屏前探讨设计方案,自由检验任一角度的设计效果,可随心将设计方案缩小、放大或转换角度,只需鼠标轻轻一点,同时还可通过修改设计方案的各种参数来随意修改设计方案并选出最佳设计效果。计算机使美术工作者们如虎添翼,增添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广阔天地。电脑艺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对美术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给传统设计带来了好处。它既可以综合各种创作素材,又可以对比各种色彩,还能够突破传统的技法。随着艺术软件的不断开发,这种影响必将越来越大。网络艺术的兴起使我们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统一的理想作为美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已经渐渐成熟起来。新世纪将唤起人们对科学与艺术综合创造力的认识,在其相当丰富的土壤中达到美术创造探索的高峰。只有掌握了先进的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才能不仅扩大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创造性思维培养这一本质课题上去。因此,作为新世纪的美术编辑,要把自己设想成美术设计师,应当运用先进的电脑科技手段为大众艺术文化生活服务,从而赶上时代的潮流。

三、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现代科技虽然对传统美术编辑工作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现代科技的运用,只是人在艺术创作中对工具的有效使用,对一种先进技术的掌握,而真正要创作出有价值的美术设计作品,关键还在于美术工作者的艺术涵养。在设计创作的整个过程中,美术编辑不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要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要以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将深刻的思想认识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才能

走向艺术创作的巅峰。艺术家和美术设计工作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洞彻力,同时要熟练掌握电脑美术设计艺术技巧,这三者须同步发展、共同进步。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艺术修养,只是去掌握一门技术和一两种设计软件的使用,那就只能是机械性的重复或是模仿性的制作,决不可能设计出具有美学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四、传统美术设计与电脑创新技术完美结合。

电脑互联网的应用,给平面媒体的美术编辑工作促成了划时代的意义,对报刊美术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电脑的功能使很多繁琐的设计劳动变成快捷而方便的键盘操作,使得高效快速完成美术编辑大量复杂的工作成为可能,电脑的应用给美术编辑创造了更新的工作平台和更广阔的创意空间。然而我们还应清楚地认识到,虽然计算机的美术设计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美术功力仍然具有可贵的实用价值。各门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种类的多样性。美术史发展至今数千年.留下了各种艺术门类、各种风格流派、各种表现手法。在长期的美术设计实践中,传统美术形成了自身的规律和特征,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表现性。这些都是人类知识文明的宝藏、美学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对于传统的艺术没有科学的继承就谈不上理想的创新与发展。无论多么异彩纷呈的当代艺术,其根源都牢牢扎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同时,由于人们审美观念不同,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艺术需求和爱好。有的人喜欢传统艺术,有的人喜欢现代艺术。所以我们不能提倡一些艺术门类抛弃另一些艺术门类,而应让传统艺术精华与现代科技手段互相联系、互相融合,以满足新时期人们的更高需求。

结束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脑科技的有效应用已经为美术编辑工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建立在美学理想基础上的大胆设计,连同一切期望表现的内容,基本都能在电脑里数字化生成。电脑美术完全将美术编辑们最初的设想逐步变成有价值和创新意义的完美形式。它的美学功能受到时代垂青,并理所当然成为新世纪美术编辑工作的发展方向。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地为加快人才培养以及复合型人才开辟了新的天地。教育现代化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教育改革课题。下面谈谈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意识的提高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我越来越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现代化教学的意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频率明显提高。

二、媒体教学促进教师教学上的交流

实施多媒体教学以来,我深深体会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学的内在需要。老师的公开课,说课,评课,已经成为一件平常而有益的事。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教师对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完全显示出来,有利于教师间的交流、探讨,促进教师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实施多媒体教学,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学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老师们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种积极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的氛围。教师人人会使用计算机,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都能自行设计制作CAI课件。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在位进修,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跨越,提高自身素质。

四、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实现“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由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受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自卫我价值观的影响,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多种媒体,使得课堂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信息数量多、质量高;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气氛。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各要素起到了很好的确促进作用。

谈新教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我们迫切需要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同时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为了使新教师少走弯路,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本文就新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长历程谈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新教师以其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等优势给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然而,新教师更需要的是在学校这片沃土中迅速成长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师。在这一成长过程中,新教师都会经历一个由求知到实践到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尤其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普及,新教师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应注意哪些方面,作为一名经历过此过程的青年教师,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根据新老师的优点和缺点,我把新老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过程分为三步:前期──积累、中期──反思、后期──忌

一、前期: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学期

对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师,刚上课就想用多媒体课件,我认为有些太急促了。很多新老师为了展现自己的计算机方面的“才能”,过于频繁使用多媒体,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新老师应把精力放在传统教学上,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如果这些都没做好的话,你课件做得再好,自己却没有能力发挥课件的优势出来,更致命的是因为自己的水平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当然也不能丢掉多媒体,那应该干些什么呢?两个字──积累; 学习如何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些原则,积累制作经验; 学习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积累使用技巧;

课件制作软件比较熟练的可以先上课再做课件,把做出的课件与上网下载的资深老师的课件比较一下,积累制作技巧。

同时,按照课本的目录超前地去网上下载这些资源,分门别类,去劣存优,以便以后自己使用,积累素材。

二、中期:参加工作的第二学期

经过一个学期的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的积累,相信你能操刀上阵了,但我认为还不宜频繁使用多媒体课件,应该在部分使用: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使用或者在某节课使用;这时候新老师应该多注意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怎样才能很好地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多反思:

(一)反思是否妨碍了正常教学:很多时候,某些知识点或者某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可能会更好,但同时我们要想到,如果你没有提前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备好课,临时想做课件,是否有相关的素材,相关素材是否适用,如果没有相关素材的话,自己制作的难度有多大,需要多长时间,千万不要贪一时使用之快,而妨碍正常教学;

(二)反思如何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前面说了,某些知识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可能会更好,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往往无法发挥课件的优势,这时要想想究竟是课件的设计出了 问题,还是我们驾驭课件不当导致效果不理想,及时改进,提高自己课件制作水平或驾驭课件的能力;

(三)反思是否形式地表演:新老师由于刚参加工作,不可避免地要上汇报课、公开课之类的课,而汇报课、公开课很多学校都要求使用多媒体课件。新老师生怕自己因为没有用课件而得不到“好”的评价。当然,这也与听课者的评价有关。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不管什么课,只要教学媒体运用恰当,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就是一堂好课。

三、后期:参加工作的第三学期

经过中期的“课件”试用,新老师在课件的制作和驾驭上应该有比较大的提高,这时可以尝试经常使用课件。

但同时对课件的质量要求更加高了,课件如何设计、师生如何互动等等,这里要注意几个大忌:

(一)忌失去重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课堂上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使老师免去了许多板书,使课堂结构也更紧凑,课堂信息容量也更大,与此同时,就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学生们抓不住课堂的重点,顾此失彼。因此课件制作时,要注意重点突出,不要面面俱到。

(二)忌失去灵活性:因为多媒体课件在课前已经制作好了,课堂教学组织条理清楚,结构紧凑,有利于掌握教学和学习进度。但课堂上就缺乏一些灵活性。如某一例题,课件中只有一种解题方法,而学生却有另一种解题思路,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必要时可使用板书来加以补充,同时也要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下一番功夫,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参与性。

(三)忌失去交互和参与:课件制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课件做得多了,我们就会有一种惰性,很多情况下的课件是直线型设计,缺乏交互。当前最常见的是将文字、公式和一些相关的静态图片输入电脑,然后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控制这些媒体的播放顺序。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高级的幻灯片,这样既没有了交互性、参与性,而且此类课件也束缚了新教师的教学思维,影响 新教师的课堂发挥。

同时,教师切记不要站在屏幕前不动,可走到学生当中,拉近师生距离。最好能够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大部分学生表示如果数学教师想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电脑演示一个实验过程的时候愿意去操作。因此,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学习的气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新教师上课只是一个劲的点鼠标,而缺少与学生的交流。

不管怎样说,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无论是对新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有益的。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只要新老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注意有关 问题 想出补救的办法,一定能使我们的 教育 教学事半功倍。而且,多媒体走进课堂也是 时代 发展 的必然结果。新老师要大胆去实践,认真地探索,找到最它们之间最佳结合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角色

随着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日益广泛的使用,它对英语教学的优化作用也日趋明显。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它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功能,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它也对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涉及到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的问题。一些较为保守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在迎合了学生一时猎奇的口味的同时其实是降低了教学质量,而教师的水准也可能因为这种新兴方式的出现大受影响。另有一些较为理性的教学工作者也严肃地指出,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偷懒教学”,因为的确也有许多教师或迫于学校的号召,或急于追随大众潮流,在实施多媒体教学时,避其重、就其轻,学生在眼花缭乱的一节课后什么也没有学到。

针对这几种对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误解和误用,我认为很有必要给英语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角色做一个定位。

首先,教师不再是传统理念中的“活词典”、知识的“储备箱”。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知识灌输和倾倒的过程。“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事实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越充分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一个组织者、启发者、引导者、评论者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还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及时地、正确地总结、归纳、评论他们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

其次,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从“台前”转到了“幕后”。在一堂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教学辅助手段的英语课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支持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或声音、或图像、或文字。教师在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后,要做大量的查找、编辑、整理的工作。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开动脑筋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取舍。决定哪些信息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是教师在课前要颇下功夫、颇费脑筋的准备工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课件,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学习环境。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很赞同一些英语专家打的一个比喻,说现在的英语教师应该甘心担当一个“facilitator”(帮助者)的角色。其实,这种角色的转变的根本来自于心理上的转变,一个英语教师应该勇于放弃做“master”(教书先生)的角色,而应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帮助,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因为学习英语有别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它不光是要学习知识,而更多的是要学习技能。就像学习游泳一样,看教练游得再好也不如自己亲自操练学得快。多媒体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泳池,而真正给游泳池注水,鼓励学生下到水里去游,这些任务都是要靠英语教师来完成的。

由此可见,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的确引起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虽然教师讲授的时间减少了,但这绝不意味着降低了教师的作用或对教师的要求。一堂成功的多媒体英语教学课应该是一台内容丰富的大演出,表演者是学生,教师是策划、舞台设计、主持人、导演。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日益成熟与网络教学渐渐被重视和探索的今天,在《新课程标准》试行的时刻,如何有机地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很多老师纷纷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各种多彩多资的画面涌现在学生的眼前,各种动听的歌曲、影片冲击着学生的耳膜。但是不是每节课都要用课件、且每个课件都要做得丰富多彩,这位老师就是一位跟上时代步伐的、优秀的教师呢。针对这个疑惑,我浅谈自己的一点思考: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是主角乎?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强烈的而浓厚的兴趣,被书中丰富多彩、瑰丽多姿的世界所吸引,阅读的欲望才会被激发出来,心灵深处才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随着电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形象化”似乎已成为许多教师选择教学手段的唯一标准。大量的图片、音乐、FLASH动作被引入,改变了过去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动听的音乐也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一改过去那一味的理性教育,而重视了语文教学那感染人、鼓舞人的魅力。如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我们如果只是理性地归纳总结出文章的写作内容,或教条地讲析创作意图,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我们与作品其实还处在隔膜封闭状态。只有我们以审美体验的方式,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现不同画面,在配以相应的音乐,去调动学生自己的感觉知觉去触摸、品位。学生才能晓之以情。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生命意识被激活了,他们走进了现实生活,并与作品进行对话交流。

2、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己走路

当然,“形象化”固然有利于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激趣氛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艰深、抽象的理论,便于突破难点。但是不是代表多媒体材料用得越多越好呢,一个课件画面越精彩、音乐更动人就越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呢。我想这中间并不存在正比例的关系。比如,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飞夺泸定桥》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在每讲一个段落时,都配上一个图画,学生在观看时,把注意力分散在了图画上面,而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因为教师过于注重多媒体的作用,反而受课件的约束,时而因为幻灯片上的一个词而紧紧勒住学生的脖子,拽住他们的绳子死命往自己这个方向拉,这是在“残害”学生的生命。比如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为了打出自己幻灯片上预先设计好的词语“凄婉”两字,不惜发动全班同学,“悲伤”、“哀婉”、“可怜”„„,但可惜没一人答对他的那两字,在无计可施之际,最后只能在全班学生的齐答中,蒙混过关。

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特征告诉我们,“人的发展变化是整体的,从素质形成过程看,任何一种素质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是孤立的,都会受到其他方面素质发展变化的影响,也必然会引起其他素质的变化发展”,一味地强调形象、直观,会遗失一些对多种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机会。学生在直观感觉的冲击下,会逐步丧失想象的能力,创新的思维。无法深入体味揣摩语言的妙处。

信息化的时代,不是课件主宰着师生,而仍是师生演绎着课堂,多媒体课件只是课堂演绎的一个平台而已。无论多媒体课件能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我们更应该思考谁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角问题。我认为它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手段,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配角而已。在教学中不能只有机器和键盘的声音,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同时不要忽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因而出现了“计算机面孔”:教师的注意力过多地注意鼠标和屏幕,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您现在忽视语言的交际性能。教学网络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忽视师生的情感沟通,管理沟通,会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容易偏离教学目标要求,无法对其进行有力度的控制和引导,降低了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不是我们的主人,只是教师精心设计用来引导学生的一个媒介而已,我们不应该时时受课件的约束,而延缓了自己的脚步。惟有人与多媒体课件共唱,人与多媒体课件共鸣,才能演绎美妙动听的歌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会开展更有效的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但不管多媒体课件将来处于怎样的地位,在信息化的时代,只要我们秉持“主配对唱”的原则,美声总会飘溢在我们的课堂中间。

下载“泥塑”教学对儿童美术能力的促进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泥塑”教学对儿童美术能力的促进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作能力

    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作能力 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旺盛时期,他们活泼好动,富于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我们应该使儿童这种潜能和天性得到充分的表露和发挥。几......

    泥塑 教学设计

    泥塑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泥塑课的设置是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土陶泥等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欣赏古、今泥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关注民族的......

    多媒体对绘本教学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对绘本教学的促进作用 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只有让静态的绘本动起......

    浅谈日记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日记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 要]中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素材、提高生活观察力、社会感悟力,切实提高作文写作能力。本文从写日记能使写作兴趣浓厚、能使作文素材丰......

    舞蹈论文教学论文: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舞蹈论文教学论文: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内容摘要:舞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需要大众认可的艺术。文章主要谈了舞蹈比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比赛能分享各校的舞蹈教学成果......

    浅谈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作者姓名 王晶艳 松原市前郭县长山镇新庙中学 【摘要】: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

    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山有路勤为径,书海无涯苦作舟”“开卷有益”等等名言无不揭示出读书的重要作用。作为小学的语文老师,我觉得开展......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泥塑花瓶》教学建议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泥塑花瓶》教学建议 上周调研的班级是大二班,带班的是年轻教师z老师。上午共两个活动,第一个是语言活动《笨拙的大钳子》,第二个是美术活动《泥塑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