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育的促进作用

时间:2019-05-12 05:1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育的促进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育的促进作用》。

第一篇: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育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育的促进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幼儿园教育中也渐渐地由传统的说教模式逐渐被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所代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信息技术恰恰为教育资源开阔了一个广大的空间,在这里可以查阅到很多的教育信息,那么在幼儿园教育中引进信息技术也就理所当然了。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把要教授的内容进一步理解透彻,从而更好地去实现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而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在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在教与学中,学生就会感觉学习很轻松,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感觉学习是一种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一种心理负担。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更是一门高深的教育,它是基础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更是一种自我挑战。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素质?已经成为家长朋友们以及幼教同行们的首选话题。是啊!幼儿犹如一张白纸,任凭幼儿教师在上面绘画。他们是天真的、无邪的。面对一张张稚嫩的小脸,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小眼睛,我们内心充满着一股无形的压力,那就是要肩负起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必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与文化内涵。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知识,并且能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掌握好了现有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幼儿。在传授过程中,我们将信息技术带入我们的课堂。比如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首先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让孩子们非常想观看,然后提出合适的问题,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看课件。再打开生动有趣的课件,配以适当文字的引导说明,让孩子们去产生遐想,开阔他们的视野。通过集体教育、分组讨论以及个别谈话等多种教育形式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打破了原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幼儿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充分展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体现了幼儿园纲要精神,同时也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就是让孩子们在一种欢乐、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如何探索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懂得知识是无穷的这样一个道理,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幼儿园教育中,信息技术不光对教学过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管理以及家园联系等方面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利用Internet的校园网,建立幼儿园网站,可以向外界宣传展示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教育经验和其它幼儿园进行教育方面的交流。扩大幼儿园的知名度,促进幼儿园教育理念的更新,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这样我们的幼儿园就可以永远生存下来。另外,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幼儿园接送孩子的任务大部分转移到长辈或保姆身上,家长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机会逐渐减少。年轻家长的单位、家中基本都能上网,有良好的网络环境,利用“校园e家”的信息互动平台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突破传统的家园互动方式,实现家庭和幼儿园网上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这样家长在家中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还可以通过网络提出自己对幼儿园的宝贵意见,以及对老师的一些要求。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也节约了时间,赢得了好的社会效应。再就是幼儿园领导可以通过Internet网,了解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还可以了解其他园所的各方面动态,及时掌握各园所第一信息。这样领导就会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地布置各项工作任务,了解轻重缓急,然后更好地发展本园特色。园领导还可以通过Internet网了解家长的各种各样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在本园里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们的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这样领导不出门,也能了解家长需求。所以说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有了信息技术的监督,教师的整体素质必然会大幅度提高。这样教师们的素质提高了,服务意识自然跟上了,教育好下一代,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也就有指望了。那么整个幼儿园教育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将会赢得更多家长以及更多媒体的支持与信赖。到那时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内心也会无比欣慰。

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教育好下一代,为了一个共同的期盼——祖国明天会更好,我们幼教工作者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虽然我们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让我们携手并肩,大家都来重视信息技术吧!因为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普及到每个人的心中。那么从我做起,一起来学习吧!只有每个人多学点,多掌握一点,那么我们的事业将会更加辉煌!指日可待!留方百世!为此而努力奋斗吧!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浅谈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者姓名 王晶艳

松原市前郭县长山镇新庙中学

【摘要】: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写作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促进作用 【正文】: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得到碰撞,使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在固有的教学基础上达到最优化。它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它必将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多媒体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积极思维,唤起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加大,促进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充分提高。

如教学蒲松龄的《狼》时,由于故事性极强,课前我搜集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图片,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图片,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生热情极其高涨,争先恐后地描述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情节后,再现原文,结合原文进行疏通理解,这样充分利用网络图片,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

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很快便理解了文意。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能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利用图像、声音、色彩,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重点之一是掌握典型的文言实词。课本的注释密密麻麻,学生一看就产生畏惧情绪,怎么能记得住啊?我教学这一课时,为了突破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词。我将这篇课文的实词制成了电子文本,即当鼠标落到相应的词语时,出现该词语解释的超文本链接。这样,学生觉得既新奇又好记,学生在随意的移动鼠标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突破了教学难点。

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大大的简化了教师的操作,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板书无需再写,轻轻一点即可完成,问题也无需重复两遍三遍,已经摆在大屏幕上了,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还以教学《岳阳楼记》为例,它以作记为名,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综合运用录音、投影片等电教媒体,通过投影片画面,加之动人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洞庭湖的壮阔背景,体会作者那旷达胸襟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生就能对《岳阳楼记》这一名家名篇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三、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写作能力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我给学生展示播放了柳宗元的有关介绍,写作背景以及相应小石潭的图片,在情文并茂的感染下,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了描写景物的特点及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接着展示小石潭竹树环合的凄清景象的图片,随之抛给学生拓展练习:如果你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将多媒体引进中学语文课堂,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它更好的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服务,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促进语文教学,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第三篇: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人口等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反作用于社会。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它首先承担培养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一、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

虽然现代政治为现代教育奠定了社会基础,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现代教育对社会政治并不是消极的,它同样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和功能。现代教育对社会政治的功能,还有它自身的很多特点。它主要是通过培养人和宣传政治路线、方针、主张,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来为社会政治服务的。

(一)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

无论那个时代或阶段,都要通过教育来培养造就合格的公民和政治统治人才,从而使受教育者具备阶段或时代所希望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思想意识。因为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其中有一部分要进入社会上层建筑领域,组织管理国家各项事务。这部分人才对社会政治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如我国古代的教育向学生传授的大都是“修己治人之道”,目的是要他们能够“致君泽民”。古代学校实际上就是培养官吏的场所。封建时代则需要驯服的、听天命的臣民,这就决定了封建统治者再教育上实施愚民政策和等级制度。资产阶级出于本阶级的需要,教育要既能培养为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利润,又不打扰统治者安宁的人。社会主义教育既要培养当家做主的公民,培养关心国家政务,参加国家管理的人才。

任何一个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除了全体人民的政治社会化之外,还需要一批专门的政治人才。学校教育从它一产生就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管理人才的责任。我国古代学校典型的“养士”教育在培养政治人才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功能。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功能增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第一次提出既培养管理人才又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的劳动者的双重目的,但是通过教育培养政治人才的功能依然存在,尤其某些著名学校和某些专门类型的学校如党校、司法学校、军事院校等,在这方面承担着特殊的任务。英国的“公学”和牛津、剑桥大学培养了一大批英国最高层的政治人才。而且,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日趋复杂,科技向领导和管理部门等各个社会领域的全面渗透,国家在政治人才选拔标准上趋向于高学历,对政治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了,为此通过教育选拔、培养政治人才、管理人才就愈显得重要。许多国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设立了专门培养国家管理人才的学校、系科,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二)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和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场所,具有活跃思想的氛围,尤其是高等院校中的知识分子和青年,文化理性层次较高,对社会现实总带有文化理性的思考,即以一种理性的批判态度来思考社会现实。青年学生一方面努力吸纳知识、探求真理,一方面积极传播知识和真理去影响社会,从而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力量。所以,学校必定是研究、探讨、传播各种思想,形成各种思潮的地方,也是对社会最敏感的地方,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都会在这里引起人们的关注,也会在这里找到反应。这种思想舆论对社会政治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国明朝的东林书院,现代的“五四”青年运动、“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都对当时的政治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作用往往有两个方面,即巩固或动摇一定社会的政治秩序,关键是看这种思潮、舆论与社会认可的政治意识是否方向一致。因此,要重视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对社会政治的直接作用,充分利用教育传播有利社会政治巩固和发展的思想与舆论,避免消极影响。当我们看到教育的政治功能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作用有两个不同的结果。当教育反应的是先进阶级的利益时,教育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教育反应的是落后阶级的利益时,教育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当教育服务于某阶级时,就对某阶级的政治具有巩固和促进作用,对对立的阶级起破坏作用。因此,要正确的认识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现代教育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功能

社会民主属于政治范畴,民主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民主是现代政治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政治必然要求民主教育与之相配。民主教育,即实现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法制化,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现代教育同时也是民主政治的一个条件。现代教育具有通过传播民主政治,启发、激励人们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等功能。例如,现代教育具有提高人们政治素质的作用。因为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度,同参与政治活动的人所接收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为正相关,即人们受教育程度越高,政治素质越高,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也会相应提高;现代教育有加工、选择、再生产民主政治的作用。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传播民主政治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床罩民主政治的机制与作用,可以说是社会民主政治的发源地。民主与法制嘻嘻相关,民主政治只有在法制轨道上才能更好实现,因此现代教育通过对社会公民的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包括人权观念、权利义务观念、遵纪守法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从而促进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是构成社会诸因素的一种,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教育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发展功能。下面将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现代社会教育趋近社会的发展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在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劳动力的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劳动生产力的高低。但人的劳动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靠遗传获得的,而是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的。教育一方面能使前者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而劳动者一旦经过接受教育而提高了劳动素质,就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给社会带来极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教育是科学技术的再生产及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手段

科学技术的再生产有赖于教育,教育是实现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科学知识的再生产首先需要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而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都离不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一方面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一方面对已经投入生产的劳动力进行在教育,这就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为先进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提高,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教育不仅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也是发展创造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由于学校人才集中,科研设备较好,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有利于各门学科的协作,开展综合性课题和边缘科学的研究,以及可以从学生和研究生中不断补充后备力量,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因此.不仅可以直接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而且由于科学一技术一个生产体系的逐步形成,还可以创造出许多新技术、新工具、新工艺。例如,我国国务院发明奖励条例颁布后,近年被批准的全部发明项目中,来自高等学校的占有相当的比例(约三分之一左右)。可见,教育不仅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为物质的生产过程生产出新的科学技术一生产能力,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手段。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国民经济体系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工矿业生产总指数只是战前1935年至1937年平均数的13%,农业生产也降到了最低水平,1945水稻产量只有四千多万石,这是明治时期以来最低的数字。加之战后447万军人和流民被遣返回日本,日本人口聚增至7647万,1946年日本又爆发经济危机,这一切致使日本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根据日本国情,把贸易立国主义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然而贸易立国主义能否在实践中行得通,关键在于日本是否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和高质量的劳动力,否则它就难以在世界性的经济和贸易竞争中获胜。为了培养出高质量的劳动力,日本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颁布各种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法律和条例。就这样,日本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仅用一年的时间,中小学教育就达到普及程度,入学率达99.27%,并且达到高中普及。教育的普及,及时为日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从1949年起,日本经济开始逐渐恢复,1955年日本工矿生产指数上升到180.7;超过投降前1944年最高水平178.9,并进入高速增长期。日本政府及时认识到教育对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1957年,日本政府在公布的《新长期经济计划》中,在战后首次把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编入“国民经济计划”。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财政规模的扩大,日本政府采取了投巨资以教育的政策。在1959年~1969年间,国民收入增长2.3倍,但总教育经费却增长3倍。在这一期间,日本的中、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日本高中升学率1958年为53.7%,60年代中期超出70%,70年代达到了80%。日本高等教育的升学率由1958年的16%,上升到1965年的25.4%。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日本经济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1956~1972年,日本经济出现了三次高速增长的高潮。1967年,日本经济超过了英、法;1968年超过西德,在资本主义国家跃居第二。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教育传存文化,实现文化的再生产。

教育是文化的有效遗传机制。在学校教育没有出现以前,文化的遗传是自然发生的。自学校教育出现以后,文化的遗传就变的自觉而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学校教育以其高度浓缩、简捷、系统、目的性强等特点成为文化传存的主要渠道和实现文化时代延续的主要方式。古代社会如此,近代社会亦然。在当代社会,虽然信息传递的渠道和方式都日益多样化、网络化和社会化,但无论那一种渠道和方式都不仅没有取代学校之于文化的作用,反而更加要求学校担当起高质量、高效率、高速度地传递文化的责任。同时,教育通过提供文化价值导向使教育者和学习者按其导向选择有正确价值的东西加以传授和学习并使之发扬光大。教育总是选用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去武装年轻一代的头脑,通过选择知识、开发课程、编辑教材、师生授受、评价调控、指导运用等机制,筛选、整理、运用、评价文化,以便把人类文化的精粹用最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组织起来,指导和帮助年轻一代获得更多更有效的知识,从而实现文化的保存和延续。在教育情境中,人们通过学习掌握文化传播的各种符号、方式和手段,进而利用它们在不同文化间开展交往活动,传递知识经验,交流思想感情,从而克服和消除了封闭、孤立、疏远、误解和分歧,达到理解、融合的目的,使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合作、亲近和密切。

(二)教育筛选文化,实现文化的良性发展。

文化不完全是纯净的,良性与恶性并存,精华与糟粕同在。为了保障文化的良性发展,保护年轻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对文化进行筛选,调控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社会的文化筛选和调控机制有多种)在阶级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产生之前,文化发展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过程。而在阶级社会特别是学校教育产生之后,文化发展就进入了一个自觉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阶段)社会设置多种机制对文化发展加以选择和控制,“剔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便使文化朝着有利于阶级统治、社会发展和年轻一代成长的方向发展。学校教育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选择与控制机制。在古代社会,无论中国孔子的“不问稼穑”“不语怪力乱神”,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乃至儒家的“六艺”、“课程”、“五经”“四书”教材,还是古希腊教育的“七艺”课程,都是教育的文化选择、控制功能的表现。除此之外,教育还通过培养年轻一代良好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辨识能力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对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的选择、辨识能力,来对文化发展加以选择和控制。当代社会,信息骤增,知识爆炸,文化现象错综复杂,更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选择与调控功能。一方面,应当按照促进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重原则,拓宽教育内容边界,尽快尽量地将文化发展的最新成

就纳入教育内容即课程体系,充实更新课程内容,扩大课程范围。另一方面,比选找保障文化良性发展和儿童健康成长的双重原则,将文化中那些有碍文化良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的内容坚决排斥在课程内容之外,保持课程内容的真善美性质。

(三)教育整合文化。

教育对文化的整合主要是通过课程和教学进行的,学校课程将各民族文化,亦即人类总体文化中的精华纳入其中并加以重新组合成有机统一的知识体系,进而通过师生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上一综合文化素质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实现了文化的整合。这一文化转化、整合过程为: 从各民族文化精华到学校课程内容到师生教学活动再到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文化整合。最后,创新文化,实现文化的生产,文化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的文化生产和创新功能通过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造性加工。教师在课程内容与学生之间,不是像搬运工那样简单机械地将课程知识传输给学生,而泗洪县要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再主动外显为教育信息!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

第二是教师的创造性科学研究,进行知识生产,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和新的作品,从而丰富、发展和更新文化,并将其充实、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第三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以便使他们日后进行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对文化生产和更新来说,教师不仅生产精神产品创新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生产和更新文化的能力去推动文化的生产与更新。学生(尤其大学生)不仅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参与了文化知识的生产与更新,而且应当通过接受教育形成了能力和素质成为日后知识生产的主体,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为文化知识的生产和更新培养提供了大批具备了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进入社会后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人类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经验,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力图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而把文化发展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提升文化发展的水平。因此,教育不仅是在生产现实文化的主要途径,更是生产未来文化的重要途径。

四、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人口质量合理地调节人口数量上。

人口的增长应当同物质资料生产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过快或过慢都是不好的。目前,世界人口为53忆,并且正以1.82%的年增长率发展,到本世界末预计将达到64忆。这个数字,专家们认为将接近地球人口承载力的临界状态。我国的人口问题也极为严峻。据统计,1970-1987年17年间,净增人口约为2.3忆,相当于同期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三大洲增加人口数的一倍多。因此,研究人口的调节在当前显的十分重要。近年的研究表明,在诸多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中,教育的调节重要十分明显,总是呈现教育水平与人口增长的负相关,即教育水平越高,生育率降低,教育水平越低,生产率越高。1988年6月的一个报告说明在印度海德拉巴未受过教育或者只受过小学教育的母亲通常有6个以上的孩子,受过中等教育的母亲有5个,大学肄业的一般有4个,大学毕业的一般都有2个。据1982年的统计,我国不同教育程度的妇女已生育的子女数分别为:“文盲4.74人、小学3.81人、初中3.08人、高中2、41人、大学1.94人。”因此,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已成为人口调节控制的重要环节。教育之所以对人口控制产生影响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教育程度高,客观上在校学习时间延长,毕业后就业要求迫切,机会也较多,使初婚年龄推迟,育龄期相对缩短;主观上由于有文化,易于接受正确的生育观,有可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地调节指导自身的生育行为;文化教育程度高的人,在精神生活上相对地有较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能相对子女的价值作出比较正确的估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传统观念较少。

教育除了对人口再生产的速度、规模产生影响外,还可通过教育传播优生优育知识、普及医学卫生学科知识,减少或防止遗传疾病的产生,增进人民健康水平,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健康水平,延长平均寿命,降低死亡率。国内国外的有关材料都证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婴幼儿的死亡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年轻一代,提高社会总人口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水平,发展智力、增强体质,从质量上对人口进行调节,使人口素质能不断地由低向高地发展。

参考文献:

黄济主编《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版 杨建华等主编《现代教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3版

张人杰等主编《大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95页

董泽芳编著:《教育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1页

徐坚成.我国不同地区未来学龄人口波动与基础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1999,(8).张峰.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1,(5).鲁国斌.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影响[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3,(2).

第四篇: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作用呢?

《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挖掘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实现身心和谐功能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还应该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结合。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而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实践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通过体育教学加强对受教育者的认识、情感、意志的全过程施加作用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已成为体育的重要功能,体育的功能就是体育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体育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既包括对其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包括对介于“生物”和“社会”之间并兼含两者的“心理”的作用和影响。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

二、体育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1、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自信心的树立、优良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由不具备某种知识技能到具备某种知识技能,由不知到知之较多,由身体软弱化为身体强壮,由对体育不感兴趣,到乐于参加体育活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自信心的树立和不断强化的过程,并且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一点上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优势。通过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不仅树立了自信心,同时也是特殊的情感体验过程,既有成功的体验,也有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挑战,更是在困境面前的执着、坚韧、勇敢顽强的心智的运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动手、动脑、进行充分的心理体验,培养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实现身心的和谐交融。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质得到增强和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其自我知觉和自我概念也会相应发生积极的变化。

2、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

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又有许多参与合作、协调配合、竞争对抗的机会。尤其是高校教学改革后“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空间和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是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教学中所不具备的。通过随机的合作或对抗组合,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弱组合和强强组合,不仅扩展了交往的范围,使同学们学会了互相协作与相互帮助,更使同学们通过活动的开展体验到了受助与助人的快乐。体育活动过程中所提供的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协调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和睦友好的相处。体育活动中的帮助与保护的实践过程也有助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在这些合作或对抗中,既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打击,这种失败所引发的挫折体验,对学生是一种心理的磨炼过程,体育运动磨砺意志的独到之处是将心理融于生理之中。积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正确理解和认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提高竞争和合作意识,科学和创新精神,使大学生逐渐在活动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3、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学生的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张扬的个性、拼搏进取意识和自尊心、自信心的确立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和强烈。这时的学生特别关心自己的形象,特别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体育课程可以使他们的表现欲望和自身的价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体育运动的科学性,使得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表演舞台和表现机会。通过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塑造、成就展示、感情表达、自我推销不仅满足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也使学生在通过这种体育活动的方式更加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相信自己。

4、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勇敢坚强的意志

体育本身具有激烈、紧张、强度大、对抗性强、竞争性强的特点。也正是这种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刺激,激发和推动了学生们的体育热情。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体育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斗志,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4]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拼搏精神在大学生中产生的辐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其作用将是久远的。通过这个过程,使得学生们通过体育课能有更多的机会使自己得到锻炼、提高;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富有朝气和活力,能以饱满的激情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而情绪稳定性也在体育活动中得以改善和加强。使广大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参与方式和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并促进实现自身的价值,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功能,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得以体现,通过体育教学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体育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寓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体育之中,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品位,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艺术教育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浅谈艺术教育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

赵乐交内容摘要:由于中国教育的急功近利导致艺术教育被忽视,以至中国的教育出现严重问题;没有艺术教育,教育就是畸形的,而非健全的教育,众多的例子说明,艺术教育也能促进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提高高考升学率,能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学校教育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汇合”; 所以,回归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迫不及待。

主题词:素质教育需要道德智力非智力升学率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有很多的陈述,概括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充分发展潜能,并致力于追求真、善、美。由于急功近利,我们长期以来只重视书本知识的灌输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相应的地位,从而导致教育出现了系列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重点进行的是左脑教育,忽视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更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忽视艺术教育也导致学生审美的低级趣味,道德的沦丧。要想改变目前这种不良状态,我们必须加强艺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才能实现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下面试着阐述。

一、艺术教育能鼓舞受教育者斗志,丰富其精神生活

《乐论·乐施篇》中提到:“音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论语·述而》中提到:“子在其闻韶,三月不知其肉味”。这说明音乐能有力地激起人们的情感。另一方面,不同的音乐对人的精神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消极的音乐可以瓦解人的意志,高亢雄壮的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斗志。《马赛曲》对法国人民取得瓦尔密战役的胜利,《志愿军战歌》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斗志的鼓舞等等,都足以说明问题。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例如徐悲鸿与名画《奚我后》鼓舞了抗日斗志,鲁迅先生刊发的木刻《母亲》则使人们在纪念“左联五烈士”中化悲痛为力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时代的主旋律,和平年代同样需要斗志,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要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样也需要艺术的力量。

二、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从恢复高考以来,教育领域把考试分数作为学校办学水平最重要的标准,大家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只强调应试能力。结果是导致绝大部分受教育者成为畸形儿,各方面的素质不能和谐发展,难以接近完美的人生。正如俗话所说:“跛足不可能远行”。

(一)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处于发育阶段,可塑性大,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既能增加其空间想象力,又对其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和毅志力的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艺术教育与德育是一种相互融合的关系,并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柏拉图就说过“善就是美”,亚里士多德也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善”(1)。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2)“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想联系的道德观念”(3)。这是被人们所广泛认同的。班华先生曾说:“美育的任务之一,是纠正不良的趣味,引导学生同各种低级的、庸俗的审美趣味作斗争”(4)。这种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换句话说,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

就音乐和舞蹈来说,在教育中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像力,增强人的自信心,培养人的注意力和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态。

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席勒曾在他的《审美书简》中说道: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5)北师大的檀传宝教授指出:“至境人生和德育的审美特性并非自然的事实,而是道德主体、道德学习主体和德育工作者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6)

现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学校有四类学生:一类是极品,二类是合格品;三类是废品;四类是危险品。所谓极品就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很好学生;合格品是德育与体育不错但智力普通的学生;废品就是身体差的学生;危险品就是智商很高,但道德品质差的学生,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教育要追求生产出更多的极品;让合格产品普遍存在;允许废品的产生,但要千方百计杜绝危险品的出现。而如果今天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危险品。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培养一些懂得科学技术而缺乏基本的道德品质的人,那么无异于是在为社会甚至为人类树敌。

(二)艺术教育能促进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

1967年哈佛大学创立一个巨大项目——《零点项目》,其起因是:1957年11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把美国抛在了后面,为此美国举国上下感到震惊和耻辱,各部门先后指责教育,后来一些教育家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科研人员普遍比苏联科研人员的艺术修养逊色,为此美国用了20多年时间,投入上亿元资金和安排100多名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美国国会1994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7)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有一句名言:“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从过去到现在,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大都热爱艺术,甚至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据统计,世界上各大领域的1000位突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汇合”,李政道在20世纪曾断言:21世纪就是这两者汇合的顶峰。

三、艺术教育能最大化的实现学校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就提高学校升学率而言,艺术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办法。这已为部分学校所证明。如前所述,艺术(和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能使他们和谐成长,当他们身心和谐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学习效率最佳的时候。反之,要使教育教学达到预想的效果,就只能是一厢情愿。

笔者在罗甸民族中学从教21年,也曾到深圳市沙头角中学挂职学习,从中发现两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在未重视艺术教育之前,学风差,高考升学率都很低,3而在高度重视艺术教育之后,校风、学风迅速好转,高考本科升学率瞬间提高了90%以上。

同时,教育也应该根据社会的多元需要而多元化发展,比如,设计一幢大楼时必须考虑其外观、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再如中国的纺织品,尽管质量很好,但过去由于设计单一,缺乏美感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重视了美术设计,基本能满足国外顾客的审美需求,因而赢得了海外市场。如此等等。因此,艺术教育能为社会服务,创造经济价值,这也就是教育追求的远景目标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乏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古训说得好:“欲速则不达”。如果中国的教育哪一天真正能地回归全面发展,那么,在那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能奏出文化中和美的旋律,而且也能唱出世界的最强音。反之,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高喊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将永远是一个口号,而且将会成为其他民族的笑料。因此,把艺术教育列入核心基础学科已势在必行。

主要参考书目:

(1)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2.第41页。

(2)引自苏霍姆林斯基《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79页。

(3)引自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57页。

(4)引自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第340 页。

(5)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18页。

(6)引自檀传宝《德育美学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第175页。

(7)引自网上文章—— 沈致隆:“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启示”。

注:作者系贵州省罗甸县民族中学副校长电话:0854 7620036

手机:***

下载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育的促进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对幼儿园教育的促进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课对英语教学促进作用

    微课对英语教学促进作用 一、通过微课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利用微课,营造情境,激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创......

    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2009024123 罗颖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浅谈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本站推荐)

    浅谈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安丘市联谊中学 刘丰义 孙业贞 浅谈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表现在:能激发......

    统一战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统一战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是时代赋予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自身发展壮大的客观需要。如何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探索出统一战......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摘 要: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关......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革

    信息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质量和速度,使信息的处理功能远远超越了人类自身的能力,达到了信息存储、传递、处理、利用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范文模版)

    努力促进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 清华大学信息中心主任 蒋东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

    均衡教育发展对农村薄弱学校的促进作用

    均衡作用教育发展对农村薄弱学校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完善经费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