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荒现象的分析

时间:2019-05-15 10:2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歌荒现象的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歌荒现象的分析》。

第一篇:歌荒现象的分析

从歌荒看现在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及满足

歌荒,这是个最近流行的网络词语,与灾荒类似,指的是没有歌曲听造成的心理方面的焦虑。在百度的各个音乐主题的贴吧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歌荒”帖子,大体上的情况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手机里的歌曲全都听腻了,不愿意再循环甚至不愿意再听了,想让网友推荐一些新的作品;二是手机格式化之后,懒得自己找好听的作品,想求助网友的力量直接提供好听的作品;三是根本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作品,然后在痛苦中煎熬,企图希望有人能够挽救自己。然而,中国目前拥有这么多音乐制作者、这么多歌手、单位时间内产生了这么多作品、百度酷狗QQ多米等音乐网站的乐库那么丰富,又有及时作品更新或者每日新曲及类似物,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数不胜数的歌荒现象呢?

恐怕解读歌荒现象不能仅从表面分析问题,还得从根本入手,必须搞清楚一系列根本问题才行。这些问题包括: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需求有什么关系?现阶段中国流行音乐有什么问题?众多歌迷们又有什么问题?

我们首先从听众出发,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听众作为人而言具有各个方面的需求,而听音乐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人的情绪/情感需求。音乐作为人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现,直通一个人内心的灵魂深处,其对人的意义主要就在于满足人本身的情绪/情感方面的需求,比如疏导情绪、寻找存在感、建立归属感等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往往随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则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简而言之,情绪存在时间短,相对变化较大;情感持续时间长,相对稳定。音乐的海洋博大精深,其包含了种类数量巨大的各种体裁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对应的特定的情感特点和情绪类型,所满足的需要也各不相同。那么流行歌曲在满足人们需求上面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流行歌曲作为歌曲的一类,必然具备了歌曲的共同特点,即包含了歌词和伴奏两个主要元素。歌词作为语言的解读,具有唯一解。换句话说,一首歌的歌词确定了,其表达的情绪/情感状态基本就确定了,举个例子就是你不可能把一首失恋歌曲当成热恋歌曲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歌词所表达的意思。而伴奏方面,又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旋律(包括音符的时值、频率、组成)、节奏、速度、强弱关系、配器等。就流行歌曲而言,在这几方面都是很简单的,比如配器方面除了架子鼓、钢琴、电贝司、吉他之外很少还能见到其他的乐器,而且乐器数量非常有限。这就决定了流行歌曲的表现能力非常有限,所能满足的需求也仅限于情绪方面(短时间),而对于绵延不绝的情感长河还是显得鞭长莫及。

然而流行歌曲本身还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歌词的内容。我做过一个统计,流行歌曲的主题内容80%以上是爱情,在这80%中又有一半以上是失恋,其余20%的内容包括了少有的励志歌曲,写景抒情歌曲,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口水歌。这就决定了,目前的流行歌曲只能在爱情,主要是失恋方面满足人们情绪方面的心理需求。那么流行歌曲能否在这个方面完成任务呢?

以失恋歌曲为例,我们不排除好作品存在的情况,但是情况仍然不甚乐观。从歌词创作来看,还是会给听者造成相当多的麻烦。例如非诚勿扰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可惜不是你》中的“努力为你改变,却变不了预留的浮现”和“被疼是一种运气”本身就是爱情中错误的认知。这样的歌词被成千上万遍的循环会对听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旋律上看,问题似乎更为严重,失恋原本是悲伤情绪状态,旋律不够悲伤甚至还很欢快的作品比比皆是,这里我就不举例了,大家自己对号入座吧。长此以往,听者的正常情绪反应会被扭曲到什么程度呢?

不可否认,在某种程度上目前的流行歌曲尚且能满足听众浅层次的心理需求,即唱的和我想象的很类似,但是这无疑是一种精神鸦片,吸多了不但成瘾,而且伤的是自己。同时,没有人能够否认在人类的情感世界中,爱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听众不但具有爱情方面的情感需求,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情感需求,然而这些情绪需求根本没有得到满足,这就是歌荒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

知道了歌荒的根本原因就能清楚地看到目前遇到歌荒的人通常所作出的“偷懒”行为根本无助于解决歌荒这一问题——包括等新专辑,求网友推荐歌曲,听播放软件的最新榜单等等。这些行为看似是在找新的音乐,事实上那些新的音乐根本于事无补,新鲜感消失后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的歌荒。

到这里,一定有人想问:究竟如何根治“歌荒”呢?能满足人情感需求的作品又到哪里去找呢?流行乐坛有没有人写过这样的作品呢?

很不幸,这类作品确实存在,但是多数都是非常老的作品,当下新创作的作品里面我不敢说没有,但是少得基本能让你找不到!可是这样的作品为什么这么少呢?

首先还得说这种类型的作品创作的本身就少。可是为什么流行音乐的作品主题主要集中在爱情方面,而很少涉猎其他方面呢?爱情作为人类最容易误解和迷茫的话题必然会引起大量的关注恐怕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即使这样,流行音乐的创作者和歌手们恐怕也没把爱情是什么搞清楚。看看他们写的歌词和他们自己本身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恐怕情感世界一塌糊涂、情感生活一团糟的人不少吧!如果真的搞清楚了爱情的规律何至于这样?!其次,情感长河的其他部分要么由于过于敏感,ZF不让创作,要么是被这些创作者们忽视或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个原因我们后面分析。

从演唱者的角度来看,他们为了急于出名和赚钱,显然没有把演绎好音乐作品当成自己首要的任务。很多歌手的唱功和表演实在不敢恭维,就拿台湾著名歌手周某某来说吧,很少能听到Ta把歌词清晰地唱出来,平时ta的风格就是满嘴磨磨唧唧,半天不知道唱的是什么。中国有句古话叫“唯乐不可以为伪”,意思是说只有音乐是做不了假的,你的情感不真实、态度不认真一下子就能被听出来。周某某这样的例子从本质上说就是自己对音乐艺术的亵渎,本身就不负责任。相信这种人的粉丝应该不少,肯定有人会出来说,这就是明星的风格。如果音乐的风格是这样糊里糊涂、酱酱合合,连歌词都不能让听者听清,这算什么东西?要知道德国的声乐训练连ch, t, p这样句尾的辅音都要唱得很清楚!说话清楚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唱准每一个音节是艺术的基本标准!别拿那些先天不足说话口齿不清的人说事,如果你偏要这么说,我告诉你,那些连歌词都唱不清楚的歌手和这些先天不足的人就是一个档次的!你如果喜欢这样的风格,你和他们就是一个档次的!这没什么可说的!

从听众的角度来看,听众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打开你自己播放器中的播放列表看看,里面的烂货有多少?口水歌有多少?就拿最近流行的《小苹果》来说,有多少人在听,有多少人在循环?可是如果我问你你能循环多久,能超过1年么?10年?20年?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像当年的《老鼠爱大米》一样销声匿迹了吧!这种歌除了节奏比较快,能适合跟着一起蹦跳,歌词朗朗上口之外,还有什么特点?还能满足人的什么需求?在一个人的情感长河中恐怕连一个点都不算!当你觉得歌荒的时候你怎么不去循环你的《小苹果》啊?可见我们这些听众们的审美水平有多差!这也怪不得为什么中国自己创造不出来什么好的东西,只能去仿造;为什么中国人生活在环境那么恶劣的地方仍然不当回事;为什么这些口水歌仍然横行于世而不绝!歌单上有这些东西的人,你们记住了,你们就是帮凶之一!请记住下面《史蒂夫•乔布斯传》中的一段话: “只要把你的iPod交给一个朋友、你初次约会的人,或者是飞机上那个坐在你身旁的陌生人,你就像一本书一样被打开了,所有人只需要用转盘浏览一遍你的歌曲库,从音乐角度上说,你就一丝不挂了。(音乐)暴露的不仅仅是你的喜好——而是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也就是说,你的品味,你遇到的歌荒,从你的播放列表就能直接知道原因,直接看到后面的结局。

看到这里,就不用我分析为什么很多老歌现在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了吧!然而,老歌仍然属于歌曲的范畴,仍然在满足情感的长河中的需求上有点“捉襟见肘”。那么究竟什么音乐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呢?恕我暂时先卖个乖。这件事我想喝上面遗留的一个问题一起分析——各个音乐创作者忽略或者没有意识到某些创作的领域问题。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当我们做事与父母或者老师的意愿相抵触的时候,这些长辈们是不是经常简单粗暴地训斥我们、打骂我们、甚至强迫我们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就没把这些子女或者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感受和需求,因为他们觉得根本没必要那么做,而且相当多的人懒得那么做,你想还要照顾孩子的感受,听孩子倾诉多累啊,直接强迫他们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更好么?看起来好像强迫我们直接去做所谓“正确”的事情是最有效的手段,事实上是在绕弯路!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直接被我们下一代人所习得——一切走直线,根本不付出应付出的努力,换句话就是偷懒或者不劳而获。想想那些人就等着你把音乐准备好了送到他们嘴里,根本就懒得自己付出任何努力;那些创作者为了出名、为了赚大钱,直接写一些垃圾的不能再垃圾的东西,唱些恶心人不能再恶心人的东西(最近流行的那个《我的滑板鞋》就是这个类型的);大家不都是直奔主题么!谁认真想过做好自己手里的事情,为自己负责呢?

Modified 版本

第二篇:“用工荒”现象的剖析

“用工荒”现象的剖析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个别地区、个别行业出现了对技术工人需求增加但是又招不到人的怪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用工荒”。据相关媒体报道,近年来 “用工荒”在中国呈愈演愈烈态势,不但东南沿海缺工,就连一些劳动力输入大市也开始缺工,2012年春节后凸显的“用工荒”成为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全国人才市场从高端人才到基础岗位劳动力普遍出现短缺。

“用工荒”、“用工难”究其经济原因,主要是相对于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和生活成本的大幅攀升,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没有太大变化,企业的工资水平难以有力吸引劳动者的加入。解决这些矛盾,除了努力实现企业技术升级,提高效率外,规范企业用工、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同时积极维护企业的合法用工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用工荒”背后,是民工保障制度的缺失,用工单位忽视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导致“用工荒”的产生。企业职工的高流动性与附着在户籍壁垒上的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制度所形成的突出矛盾,导致企业职工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导致其在诸如医疗、养老、工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难以实现。随着民工自身权益观念的觉醒和不断进步,一旦其利益诉求与现实相差过大,民工往往会投弃权票,去主动炒老板的“鱿鱼”,从而引发用工荒。

(一)户籍制度导致城乡分离

户籍制度导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对农民工身份及权益制约,是造成农民工权益缺失的根本性原因。户籍制度是指以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的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规定以及配套的具体措施,同时加上定量商品粮油供给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医疗保健制度等辅助性措施,以及在接受教育、转业安置、通婚子女落户等方面又衍生出的许多具体规定。它们构成了一个利益上向城市人口倾斜、包含社会生活多个领域、措施配套、组织严密的体系。从上述对户籍制度的介绍中,不难发现,户籍制度并非纯粹的户籍管理,而是划分了城乡的利益差别,把农村人口排除在城市利益之外,禁止人口流动。这样,农民工作为更为特殊的群体,被这一制度设计排除在外,很难享受合法权益,并缺乏有效地法律保障。当然,户籍制度不会是也不应该是影响农民工基本权益的唯一的和决定性的因素。

(二)相关法规和司法援助体系不健全

权益保障法规和司法援助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农民工权益无法可依,维权无路可走,是造成农民工上述权益缺失的决定性原因。一是立法本身存在缺陷。目前国家还没有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当农民工面临就业权不平等、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无法可依。例如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规定养老、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范围为:“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据此,用人单位只为本部门的“城镇职工”缴费,由于农民工无法可依,被排除在外。二是执法不力。使农民工面对侵害得不到支持和保护。一方面是政府对于企业之间的非正当竞争监管乏力,使为数不少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采取加大劳动强度、减少工人工资等诸多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方式,间接伤害农民工权益;一方面是在处理企业与农民工纠纷时有失公正,如工资拖欠、工伤补偿等问题在实际中能够得到满意解决的数量少之又少,直接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还有,由于司法援助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农民工遭遇劳资纠纷和人身伤害时,不是投诉无门,就是因费用过高或程序过繁而无奈放弃;甚至因担忧城乡身份差异带来司法的不公,而被迫放弃。

(三)政策空隙与政策执行不当

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中利益博弈,导致政策空隙的存在以及政策执行不作为及变相与走样,是农民工权益问题的行政性原因。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政府部门进行考核是以行政辖区为单位的,而行政辖区有地理边界和常住人口方面的划定和规定。因此,按照既定的行政辖区负责制,农民工往往也会“自然”沦为无人管的状态。于是,没有哪个城市管理者会在计算本市人均GDP的时候会把农民工的数量计算进去,同时,也没有哪个城市管理者在计算本市GDP时会把农民工的贡献扣除在外。体制和政策设置的空当俨然成为城市及城市管理者维护自身 利益的合法依据。这就使得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为求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排除农民工的利益,而导致政策空隙。同时,即便政策顾及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时,政府存在着“不作为”的问题,即当出现侵犯农民工权益问题时,没有积极履行查处的职责,更没有实现建立预防机制,甚至自身的一些行政行为也在侵犯着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因此,科学合理设计企业的用工制度,依法依规防范和化解企业劳动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解决“用工荒”问题至关重要。

第三篇:浅谈“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

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

“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近年来的社会焦点问题,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讨论也一直持续着。然而在当下,虽然有很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建议,就业难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同时出现了“用工荒”——这一与就业难相对的现象。这看似矛盾,其实并不意外,这反映出了现今个人与社会在就业上的种种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的就业观念,相关社会制度,学校教育模式,等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些简单地分析。

(一)从个人角度而言,对于大多数人,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因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但这不是全部,能否找到工作和做什么样的工作还会关系到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和社会地位。其实大多数家庭的背景还是很普通的,家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以后要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去追求高薪水和大城市,要求很高。可以说,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地存在,是一种很现实的人生动力。

很多人提出,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放下身段,到基层去。但在当今这个社会,想让大学生轻易地彻底地抛弃这种观念,去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去条件差的地方,难度还是很大的,毕竟这些对他们的吸引力是很微弱的。因此,有很多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加重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当然,现实的压力让很多大学生开始考虑放低要求,很多学生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而降低了对于薪水和地区的要求。有时选择薪金较低但有发展前途的工作,其实也是一个比较积极的就业观。然而,这些转变完全是环境所迫,不是个人的真正意愿。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问题,还是需要有足够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二)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在大学生转变了观念之后,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处于底层地位,在世界经济运作中仅仅是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缺少了很多经济环节。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大规模地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的现象而言的。低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缺少经济环节,不需要中高级人才,也不能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就业难。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人才流动应是市场在起作用。但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地区间差异迅速扩大,落后地区的人才流失情况非常严峻。长期的人才单向流动,也不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现在很多人提倡自主创业,然而创业并非很容易。很多人创业都是从中小型企业开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国家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中小型企业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而目前在很多地方这些政策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加上经济危机的冲击,这些企业受到的影响很大。

此外,有些企业和单位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求职者的才干来招聘员工,或多或少地掺杂进了人际关系的因素,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以上这些问题,也并不是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就可以迎刃而解的。这需要相关社会体制的建立与健全,从现在就开始,不能把问题越积越多,否则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不会得到解决,还会有加重的可能。在学生转变观念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转变观念,做到以人为本,考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要想推动大学生到边远地方去、到相对较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需要各方面切实地制定相关政策,给大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高校的教育培养存在着一定问题。

有的评论指出,我们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问题。在教育观念上,只去培养大学生,不培养技术型的工人,让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做脑力劳动,而不是去做体力劳动。这造成整个社会观念出现了问题。如果想让大学生做出观念上的转变,社会就必须先做出转变,高校教育与此分不开的。在教育方法上,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归根结底,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和高校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从高校走出来的毕业生本身素质不高,又不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符合,在就业上就会出现问题。

我们还可以发现,学生毕业后求职时的竞争者,有很多不是同一届的,而是往年因为没有找到工作而又“沉积”下来的学生。可以说,扩招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博士生,近年来都在扩招,招进来的人多了,制度的健全完善却没有跟上,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总体质量并不是很高,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扩招。扩招的确给更多的学生带来了进一步提升自我的机会,但在扩招之前,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准确分析人才市场的需求,针对经济发展及企业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在哪些专业需要扩招以及要扩招的数量上都要进行认真科学的研究与评估,做到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接口,而不是盲目地扩招。

在扩招之后,也要注意学生素质的保持与提高。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快教育模式的优化与转变,完善教育设施,增强师资力量,最重要的是,要打破专业之间的限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于各种人才的要求。

以上是关于就业难和用工荒现象的一些简单讨论。

产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我们在各方面共同努力。当然,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全解决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并认真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大学生就业带来帮助。

第四篇:浮躁现象分析

浮躁现象 原因

1、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人们浮躁心态。因为高科技强调一个快字,人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一壶酒,几碟菜,海阔天空地聊天,神游。人们追求速度,效率和解决方法的捷径。在追求这些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了耐心和等待,甚至不惜代价地投机。最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少,变得越来越自我和独立,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笼统归为浮躁的心态所致。

2、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如果说高科技只是一个间接原因,一个诱因。那压力与竞争便是浮躁的直接原因。竞争促使优化,优化意味着给个人更多的要求。人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获得。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冷漠也好,残酷也罢,都是浮躁的心态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3、畸形的快餐文化。太多理财投资类书,太少净化心灵的读物。动不动畅销读物,排行榜,音乐小说。用新奇的标题,离奇的情节,夸张的形式,眩目的色彩夺取本已无太多抵抗力的人们。人们在物欲涌动的今天,人们对这些快餐文化变得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默默的接受。危害

浮躁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其主要特点是,为获得及时的满足而缺乏奋斗的耐性,盲目追随潮流而丧失自立性的选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视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凭感觉行事取代了思考的作用。浮躁者往往学习不求甚解,浅尝辄止;工作拈轻怕重,眼高手低;做事急功近利,做人玩世不恭;听不得批评,也经不起挫折。

浮躁对人有很大危害。浮躁不像疾病让人一望而知,它属于隐形杀手。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使得一些人在虚荣心、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下,经不起金钱和名利的诱惑与驱使,不正确看待自身能力和客观实际,看见他人发展比自己快,产生了羡慕又嫉妒的心态;而当自己突然发了大财,或取得了一点成绩时,便妄自尊大、忘乎所以,以为自己了不起、什么都能干;在遇上挫折、情绪低落时,即刻就失去理性„„于是浮躁使然,孤注一掷,以侥幸的心态投机,铤而走险。这无疑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

浮躁对社会的危害更大,好象毒瘤一个。工人浮躁,就图数量,不顾质量;干部浮躁,就不讲工作实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一点不顾百姓的实际,只图个人仕途的升迁。其实,社会各个群体都有想不经过努力,一锄就挖出个金娃娃者,不讲工作实绩,一味幻想自己海市蜃楼般美好的未来。社会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生病,社会也跟着打喷嚏。人浮躁,社会就浮躁;而社会浮躁,会将人影响得更浮躁不已。如此恶性循环,其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第五篇:“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范文)

“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研究计划书

一 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累计失业人数也在一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一年热过一年。特别是自经济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而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也越来越明显。自20世纪初,东南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而现如今,这一现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频繁出现。涉及的行业也由低端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蔓延到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匮乏。一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是企业“招工难”,这两种现象初看是完全相反的,只能在某一时段内发生一种,但现在两者同时发生,而且都愈演愈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关系?

因此,本研究将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结合当前的国家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实现就业提供建议。

对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并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解决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 相关文献综述

民工荒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各个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探究。本文在总结部分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工荒”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全面剖析。国外相关研究动态(1)刘易斯二元模型

1954年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一个是“资本主义”部门、一个是“维持生计”部门。刘易斯模式的劳动力转移机制是: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实际工资,农业部门就能够向工业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而工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情况,一直延续到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力增大而使实际工资上升至与工业部门实际工资相等时,劳动力的转移便结束了。(2)国外职业搜寻理论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这种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即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递减。2 国内的研究成果(1)结构短缺论

“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年龄、性别、地域和技能型民工荒。“民工荒”并不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绝对数下降,而是由特定人群短缺而造成的结构性供给不足,或者可以说是结构性有效供给总量不足,是劳动力市场区域性和结构性失衡的结果。吕小燕、杨文选(2006)从“经济理性人”学说出发,假设农民工是经济理性人,会精确地考虑进城务工的成本和收益,只要收益大于其成本,农民工就会选择进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农民工对进城务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理性分析的结果。与我国较快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再加上雇主拖欠工资时有发生,这些都打击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王呈斌、毛晓燕(2010)通过市场问卷调查分析了“民工荒”的现状、特征,认为劳动力流动相对收益减少是其根本原因。(2)基于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的就业难

在一个典型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下,由于就业机会分布的高度不均匀,而且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与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反差,因此工作搜寻对于劳动者来说显得十分重要。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征尤为明显,并且表现出多重二元性质,制度性分割、城乡分割、地区分割、职业分割、行业或部门分割并存,这种状况大大提高了劳动力市场中大学毕业生的流动成本,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

(3)除了以上几种种主流观点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解释“民工荒”现象。例如,黄婧、纪志耿(2010)从科斯特的“生存理论”视角分析说明“民工荒”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对就业机会、全年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以及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迁移成本的上涨压力。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分析,及研究设想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概述,再从工作搜寻理论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可以简单从工作搜寻的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探讨。从成本角度出发,基于拓展型的工作搜寻理论,大学毕业生的搜寻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机会成不。而从收益的角度来看,工作搜寻是从最有希望的工作开始,同时由于搜寻中获得的工资越来越高,进一步搜寻获得更高工资的难度也越大。

三 研究假设

在经济好转背景下,部分地区、企业在招工中存在的结构性短缺现象是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失衡的一种反映。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局面,也反映了以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青年劳动者的就业预期,与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不相适应。剖析两者的背后成因,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其根本症结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完善导致低端制造业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分需求,而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和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又不具备制造业的就业成本优势,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奇异的一边是招工难、另一边是就业难的现象。

四 基本观点

具体原因剖析: 劳动力市场结构方面: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两者的信息不对称,千万适龄劳动力上大学被“白领化”,高校扩招给农村适龄孩子更多上学机会的同时,也间接“剥夺”了他们成为产业工人的可能性。企业用人机制方面:首先,有些以廉价劳动力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由于生产成本攀高,利润不断缩水,薪酬待遇未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其次中小企业职工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了部分中小企业招工难。最后部分企业在用人机制方面也存在着偏失。产业结构方面:主要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4 教育制度方面:一是教育方向与劳动力需求方向严重脱节。主要在于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使得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相应岗位,而社会紧缺的各种高级技工却又是各大高校不屑于培养的。二是就业供给结构与现实就业需求相背离。普通工人所从事的低端岗位劳动量大且工作时间长,无法吸引大学生,而且新生代大学生的择业需求关注的层面更为多样,如开阔视野、增加经历、注重企业培训、晋升。5 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方面: 一是,某些学生自我评价较高,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他们的综合能力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新形势下的人才标准一改过去单靠文凭或职称来认定人才的普遍做法,提出了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五 研究内容结构与对应目标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引言。基于现有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的优劣势,阐述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总结已有的文献,分析现有的研究水平与进展,并提出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针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关键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与企业招工的形势,对己有研究基础进行阐释,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研究设计。在对已有文献、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介绍研究的问卷工具,对问卷进行预测试,并选取合适的被试样本。

第四部分——研究结果分析。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即在检验研究结果的信度及效度之后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第五部分——研究结论与展望。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验证研究假设及模型,并总结得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分析研究的局限及创新点,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六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初期,通过广泛的文献阅读,找出研究的问题和初步构思。并通过文献归纳,找到需要研究的变量,确定研究拟采用的变量维度,利用SPSS13.0检测问卷的信度、效度状况;研究中期,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理工大学部分抽样学生为正式测试的被试样本而进行调查,利用SPSS13.0对所发放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集中统计、差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后期,采用观察法和个案专访调查法,浏览校园BBS网站和专业C2C网站,观察学生的交易状况,并走访网络创业的成功人士,完善调出结论,提出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和相应意见。(3)技术路线

七 预期七 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形式

(1)调查报告一篇: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调查及研究;(2)发表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

八 相关参考文献 李志霞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年01月 2 雷震云 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索[J] 企业家天地 2006年11月 Banerjee Biswajit,and Bucci Gabriella.On the job search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 an analysis based on Indian data onmigrant[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hange 1995年6月 姜继红、汪庆尧 职业搜寻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 研究版)2009年4月 都阳 农村劳动力流动:转折时期的政策选择[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年第5期 6 李宝元、王泽强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契机—关于近年来“民工(技工)荒”现象的劳动经济学分析[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9第3期 7 陆晓禾 马克思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的“民工荒”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反思[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第10期 舒服华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年4月

下载歌荒现象的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歌荒现象的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析供电企业的人才荒问题

    分析供电企业的人才荒问题本文转载于http://www.xiexiebang.com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人才,人力资源论文摘要:一个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人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主动因素,是企业发展......

    复读现象之分析

    安徽省考生复读现象之分析 高考已经结束了,面对高考成绩,历年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自然是那些考试超常发挥的人,他们在最关键的一次考试时,破天荒的考出了历史最高分,自然......

    通渭现象分析c

    早就听说国内甘肃通渭县是闻名全国的书画之乡,国内著名作家贾平凹这样描述自己在通渭县书画之乡看见的情况,“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

    组织计划+现象分析

    组织计划能力 上司(领导)交给(指派)你一项工作(任务活动),你有什么打算? 一个 帽子+三个环节 破题帽子----信任,锻炼,完成 三个环节----计划,实施(正常,意外是不是能解决),总结(工作,个人) 帽......

    教育热点现象分析

    教育热点现象分析: 1、德育教育历来为学校教育所重视: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三到六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初中和高中也有相应的课程开设。但是从孩......

    啃老族现象原因分析

    城市啃老族现象原因分析【摘要】 家庭是是个人社会化的开端,是所有人社会化必经的场所。城市啃老族的出现,充分表明他们没有形成健全的个性,没有学习并掌握相应的角色知识,更无......

    中学校园手机现象分析

    中学校园手机现象分析 魏万兴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经逐渐从一种奢侈品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通的通讯工具,手机的消费群越来越广,校园也正在......

    校园暴力现象分析

    校园暴力现象分析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引言: 在我们现在这个美丽文明的社会里,原本干净与纯洁的校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知何时那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