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诗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幽的夜空,一轮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月光洒落在长江两岸的芦荡、树林里,洒在我们身上。渐渐地,我们陶醉了。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学生齐读课题)——望月。
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月亮的语句?(指名读)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这句话描绘了好美的意境,我建议大家齐读一遍。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师:这句话含义深刻,我们也齐声读一遍。
……
同学们读得正确、流利。月亮充满诗情画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亮抒发情怀,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品读对诗的内容。
要想读好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对诗的内容,可不容易呀!
(生自由练读,师行间聆听学生的练读。)
同学们认为该如何读好对诗的内容呢?
(要注意诗的节奏;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语气。)
课文中暗示我们要努力读出什么气氛?“清幽”什么意思?“旷远”什么意思?
(板书“清幽旷远”并指导学生读一读。)
同桌间配合对诗。
(生合作练读,师个别指导。)
哪对同桌愿意对诗给大家听?
(指名两、三对同桌合作对诗,师和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我们进行小组间对诗,好吗?能不看书吗?
(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对诗。)
请看大屏幕上的图画对诗,比赛哪组同学对得好?(幻灯出示有明月的意境图片或动画。)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师小结:清幽的月光洒在我们肩上,优美的诗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沐浴着诗和月的光辉,沉醉在(生齐读)——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板书:沐浴诗和月的光辉)
月朗星稀的夜晚,同学们可以在院子里,在阳台上静静地赏月,真切感受清幽旷远的气氛。
过渡:文中的小外甥聪明可爱,爱幻想,跟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突然又冒出一个问题来——(生齐说,师板书)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是有趣。
三、品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
请大家自由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边读边思考该怎样读。
(生自由练读,师个别指导。)
该怎么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能尝试着读给大家听听吗?
(读出小外甥的活泼可爱;像讲童话故事;绘声绘色地读……)
会读书的孩子准能注意到课文中对朗读要求的暗示。“绘声绘色”是什么意思?(板书:绘声绘色)
请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用心体会,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屏幕出示小外甥幻想的内容: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生:(感受到小外甥的天真、可爱。)
(感受到小外甥的幻想非常奇特。)
……
(感受到小外甥的语言很美。)
是啊,小外甥的幻想好美啊,请注意大屏幕上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小外甥幻想的内容变成诗的形式,用幻灯打出:
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小外甥诗一般的幻想,耐人寻味。咱们再来读一读,尝试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生练读,师个别指导。)
多美妙的语言呀,储备到我们的“文学仓库”里来,好吗?
(屏幕上出示:月亮像。
这是,。)
一会儿后,(屏幕上出示云层封月图片)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也摇摇晃晃回舱睡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学生齐读: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幻想是心灵的释放,是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幻想的世界很奇妙,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让我们一起展开幻想的翅膀吧!在你们幻想的世界里,月亮像什么?是什么样的?(板书:月亮像。
……)
(学生写下自己对月亮的幻想。)
写好的同学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到讲台前来,把自己的幻想说给大家听。
(鼓励每位同学都能走到讲台前畅谈自己对月亮的幻想。)
师小结:仔细品味同学们的幻想,这是一首内容丰富、意境美妙的诗呀!今天,咱们举头望明月,幻想如诗。(板书:幻想如诗)
四、课堂总结
师:望月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咱们再来回顾课文: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望月。
生:月亮出来了,安详地……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师:小外甥也出来了,他要和我对诗。他背……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师生一起: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像一首诗。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也回舱睡去了。
生:甲板上只留下我一个人……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师:愿同学们也能展开幻想的翅膀,在浩瀚奇妙的科学世界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附板书:
望月
淋浴诗和月的光辉 清幽旷远
幻想如诗 绘声绘色
月亮像。
第二篇:《望月》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望月》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理解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望月》,让我们一起轻柔的、美美的读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渐渐地,我们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
(1)师范背第二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们也一定被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文字所陶醉了,是吗?想背一背吗?那还等什么,快让我们打开课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美景,让这段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吧!
(3)你能试着背诵吗?(指名人背)(听你的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二)、学习第二段(3-19)
过渡:你背得真好,又一次把我们带到这清幽旷远的意境之中。月亮是迷人的,这位天空仙女,给人间带来了多少美好情趣!每当她在夜空出现,大地便呈现梦幻美景,人们愉快交谈,深情神往。看,他叫醒了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一同望月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至19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说说你眼中的小外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读后交流。(聪明好学 爱幻想)
3、再读读小外甥说的话,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聪明好学。
4、学生交流:A他向我挑战背诗。B“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5、师:小外甥是怎样向我挑战的?(指名读,读出挑战的语气)
6、美好的月色陶醉了我,也陶醉了我的小外甥,我们动情地吟诵起了和月亮有关的古诗,那都吟诵了哪些古诗呢?(出示诗句)
师: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
生: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诗人望月思念着故乡。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着他乡的月,离乡的游子怎能不想起故乡的月,故乡得人!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意境表达出来吗?
生: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
师:诗人小时多么幼稚可笑。你能把他那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吗?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看出诗人特别的愁,诗中有“对愁眠”。
师:忧愁的夜晚,忧愁的诗人,这漫漫长夜该怎样的熬到天明呀!思乡的忧愁使得诗人难以入眠,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句呢?你能试着读读吗?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我看出诗人思念着他的弟弟。
师:思念却不能见,诗人把酒问青天,青天能回答诗人吗?
生:不会。
师:寒夜无语空凄切,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句诗表达了别离时思圆不圆的心绪
师:(月还是故乡明啊!)你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
生:“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我看到诗人望着水中的明月,也在默默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8、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现在我们来分角色吟诵他们的诗句,注意体会他们赛诗时的那份热情。你们有信心吗?同桌先试试。
哪桌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谁吟诵得最美。(你真会聆听;你听得很仔细;你真是一个称职的评委;你是一个懂得欣赏的孩子……)
9、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你怎么知道的?(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俩还吟诵了许多写月的诗句。这不由得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10、过渡:月光的清辉洒在我们的身上,优美的诗句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月光,这诗句,又一次把我们带到了那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此时,凝望着这月夜美景,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呢?咱们也来赛赛诗,一组一句,不重复别人吟诵过的诗句,看哪组吟诵得多,吟诵得美。(你们都是学识渊博的孩子)
(过渡:如果说1、2小节是作者眼中月,这一部分就是(板书:诗中月)诗中有月,月中有诗,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再轻柔一点,让我也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1、师总结过渡:古往今来,吟诵月亮的诗句多如繁星,咱们五(B)班的同学也和小外甥一样聪明好学,眼睛一眨就是一句。正是由于我们聪明好学,才积累了这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有了这美妙诗句的熏陶,我们才和小外甥一样聪明、爱幻想。
12、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亮像什么呢?(指答“像眼睛,天的眼睛。”)为什么小外甥会有这么巧妙的比喻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3至19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13、(1)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小外甥的话。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师:多么奇特的想像,难怪作者会感到惊讶。就像小外甥想象的,月亮是天的眼睛,它睁大了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到——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它若是眯上眼睛,我们就看见了一弯新月,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对它作了描写——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师:它半睁半闭,就成了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半轮秋”了。
(3)让我们带着这种新的感受有滋有味地齐读这句话。
(4)月亮是有生命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又好似我们亲密的朋友,与我们的地球妈妈同呼吸,共命运。
15、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尽情享受想像的快乐吧!
16、交流。
(你和小外甥一样也是不假思索地说出,也是那么聪明可爱!)
生:月亮像妈妈,每天都要照看着她的孩子,满天的星星。
师:多辛苦呀,你看,月亮妈妈都累弯了腰,但累着也是高兴的,所以呀,我们常常看到妈妈圆圆的笑脸!
生:月亮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爬上树梢,一会儿有滚进草丛中不见了。
师:悄悄告诉我月亮在草丛中干什么呢?
生:捉蛐蛐
生:捉迷藏呢!(笑)
生:我觉得月亮像一扇门,天的门,有时把门关上,那是它要休息,有时把门打开,那是它要出去玩。(师赞:真有趣!)
生:我觉得月亮像太阳的女儿,她觉得妈妈只在白天出现,晚上人们怎么办呢?她就从太阳妈妈那儿借来一点光,让人们晚上也能看得见。
师: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因为你心中的月亮是如此善良!
生:我认为月亮是太阳的妻子,他们日夜厮守着,保护着地球和我们!
师:你的想象很独特!
生:我认为月亮就是一个城堡,里面住着嫦娥和玉兔,还有吴刚在不停地砍着桂花树!
师:你的想象来自于我国民间的传说。
生:月亮是化妆师……
这就是我们——板书:心中月
师: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多愁的,为什么同是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眼里就不一样呢。
生:可能,每个人的心情不一样,望见的月亮也就不一样了。(你们一番见解,都是很有道理的!)
师:是呀,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
(三)、学习第三段。
1、小外甥聪明好学,天真活泼,奇特幻想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此时此刻,作者站在甲板上,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面对着那山、那水、那树;那满天的繁星,飘动的云烟,他会想到些什么呢?(他会想到谁)
2、交流。
3、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读一下。
(四)、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写了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如果说眼中月是美丽的,诗中月是多情的,那么心中月更给人无限的遐想。
其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做个细心观察的孩子,那你一定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绚丽多彩!
第三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众兴实验小学 刘春花 【关键词】《望月》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56-02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而神聚。
一、复习导入,在整体把握中向往望月之乐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望月》,一起读课题。(多媒体出示:江月图)
(师引导概括课文结构: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设计理念】精炼概括,明快导入,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对望月之景的赏读学习中。
二、细读文本,在交流品味中感受望月之乐 1.精品细读,感受“眼中月”的静谧之美(1)品读学习“眼中月”(点击出示第2自然段)。
(2)这里的”镀“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你觉得用哪个词比较好?为什么?(师生交流)(3)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读这段文字:天上月,水中影。此时此刻,月亮、月光和月色已经融入到了——江面、水中,这就是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这就是“江——中——月”。(生配乐品读)
师:其实这段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属于你的独特的月光。(生齐读)(4)品析写法:
师:你认为这江中月写得好在哪?这段话中,作者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设计理念】美好的景物我们很容易看得见,但是要把所见到的美好景物栩栩如生地描述下来,让读者如入其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细品慢悟,在品析中体会写法。
2.师生吟诵,感悟“诗中月”的意境之美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诗中月(出示文中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联想到了什么?(师生交流)
师:同是一轮月亮,但是每个人望月时由于心情不同,感受不同,体会也不一样。想象这时候也有清幽的月光,我们也来比赛背有月亮的诗,好吗?你们当小外甥,我来当舅舅。(师生吟诵书中的诗句,接着对诵描写月亮的诗)【设计理念】游戏性的教学最符合儿童的天性。师生合作诵读古诗,童趣在诗情画意中流淌,在接力诵读中形成心灵的对接,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3.走进想象,感受“心中月”的创造之美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5至第18自然段,走近小外甥的“心中月”,感受小外甥的机灵、聪明、爱幻想。
师(出示文段):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绘声绘色”,将上述一段话变成一首有趣的童诗,并相机出示:
(朗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师:小外甥的诗多有趣啊,从中你可以体会到小外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啊?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生1:月亮把我叫醒了,多么奇特的想象。生2:胆子不小,主动向“我”挑战。生3:他的比喻使我惊讶。【设计理念】哲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走进小外甥的想象之中,进一步体会望月带来的诗情画意之乐、灵动神奇之美。
三、联系生活,在放飞想象中延续望月之乐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一写。
师:和小外甥一样,月亮在我们的眼里是有趣、多变的,而在作家的眼里却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为什么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落在人的眼睛里就不一样呢? 师(归纳):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心中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板书)
【设计理念】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小外甥的想象感染并照亮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在童心纵情飞扬的同时也获得一种精神的提升。
四、课后作业布置,在多维思考中感受月亮之美 【必做题】
由班长组织举办一次“月亮诗会”,评选出我们班的“月亮诗王”。【选做题】
1.多渠道寻找资料,了解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2.观赏月亮,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成片段佳句。
第四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描写月亮的诗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说出自己心中的月,并把它下下来。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无数的诗人作家用文字去讴歌,音乐家们用音符来赞美,画家们用画笔来描绘。夜深人静,我—赵丽宏,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
(轻柔的音乐响起)师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PPT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月光()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在江天交界处(),月光为他们()····· 点名背,集体背。(相机板书:江中月)
二、品语言,积累“诗中月”诗句。
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同学们精彩的朗读把我们带入了美丽而清幽、空旷而辽远的美好意境中。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着觉了,(读课文)“偶尔回头,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我现在就是舅舅,谁来做我的小外甥呢?
生:“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师: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和他一起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生:“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师: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是啊,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板书)刚才是“我”和我的外甥对诗,你们也来对诗。
(学生相互对诗)
师:同学们读得太快,能表现外甥和我的挑战。如果能把握诗意,一定能把小外甥的在融融月光下的挑战劲读得更好。
出示:
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李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师:(引读)师:月亮,有时化作了李白的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生:小时不时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师: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苏轼只借月亮来宽慰自己。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师:明月,是李白对家乡的思念啊!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月亮,她是孟浩然独身在外的无尽愁思 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师:月亮,是张继在江南旅途中孤独时的寄托。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师:月亮,是李白初出四川时依恋家乡的情怀。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音乐)
师: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他们吟诵的诗句,注意体会他们赛诗时的那份热情。
(学生读书本上的咏月诗)
师: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不是的,一个长长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们的对诗继续进行。我们继续对诗吧。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怎么背也背不完。(吸气)我们班的同学也和小外甥一样聪明好学,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三、读文本,想象孩子眼中的“月”
师: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所陶醉,留下了无数被后人传诵的咏“月”诗。月亮给了诗人以灵感,也给了小外甥以灵感,令他产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生: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读书上的句子)师:我把小外甥说的话,换一种排版方式,就变成了一首诗。(出示)
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前面的古诗都是描写月亮的,我们称之为“诗中月”,那么这是小外甥心里所想的,我们可以说这是„„(板书:心中月)
师:小外甥诗一般的幻想,耐人寻味。咱们再来读一读,尝试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生练读,师个别指导。)
师:多美妙的语言呀,储备到我们的“文学仓库”里来,好吗?(屏幕上出示:
月亮像
。
这是
,。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播放音乐《小白船》)试着写一写。
(学生书写)
生:月亮是一只闪着金光的蜘蛛,织了许许多多的网,吞进了我们天真的梦想。
生: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
生:月亮爱照镜子,每经过河边、湖边,他都不忘记留下自己的影子,看看今天,是胖了?还是瘦了?
生:月亮像块大月饼,它的缺口一定是被馋嘴的小朋友咬的。
生:月亮喜欢到处走,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
·····
师: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每个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样。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四、回全文,沐浴诗和月的光辉。
师:望月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咱们再来回顾课文:(师读开头)“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生:月亮出来了,安详地„„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学生一个接着一个朗读课文,过程略)
师(读最后一段)“甲板上只剩下我一人,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嘘,咱们别去打扰他,好吗?下课
第五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望月》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二、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理解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望月》,让我们一起轻柔的、美美的读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渐渐地,我们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
(1)师范背第二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们也一定被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文字所陶醉了,是吗?想背一背吗?那还等什么,快让我们打开课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美景,让这段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吧!
(3)你能试着背诵吗?(指名人背)(听你的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二)、学习第二段(3-19)
过渡:你背得真好,又一次把我们带到这清幽旷远的意境之中。月亮是迷人的,这位天空仙女,给人间带来了多少美好情趣!每当她在夜空出现,大地便呈现梦幻美景,人们愉快交谈,深情神往。看,他叫醒了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一同望月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至19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说说你眼中的小外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读后交流。(聪明好学 爱幻想)
3、再读读小外甥说的话,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聪明好学。
4、学生交流:A他向我挑战背诗。B“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5、师:小外甥是怎样向我挑战的?(指名读,读出挑战的语气)
6、美好的月色陶醉了我,也陶醉了我的小外甥,我们动情地吟诵起了和月亮有关的古诗,那都吟诵了哪些古诗呢?(出示诗句)
师: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
生: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诗人望月思念着故乡。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着他乡的月,离乡的游子怎能不想起故乡的月,故乡得人!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意境表达出来吗?
生: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
师:诗人小时多么幼稚可笑。你能把他那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样子读出来吗?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看出诗人特别的愁,诗中有“对愁眠”。
师:忧愁的夜晚,忧愁的诗人,这漫漫长夜该怎样的熬到天明呀!思乡的忧愁使得诗人难以入眠,我们该怎样读好这一句呢?你能试着读读吗?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我看出诗人思念着他的弟弟。
师:思念却不能见,诗人把酒问青天,青天能回答诗人吗?
生:不会。
师:寒夜无语空凄切,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句诗表达了别离时思圆不圆的心绪
师:(月还是故乡明啊!)你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
生:“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我看到诗人望着水中的明月,也在默默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8、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现在我们来分角色吟诵他们的诗句,注意体会他们赛诗时的那份热情。你们有信心吗?同桌先试试。
哪桌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谁吟诵得最美。(你真会聆听;你听得很仔细;你真是一个称职的评委;你是一个懂得欣赏的孩子……)
9、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你怎么知道的?(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俩还吟诵了许多写月的诗句。这不由得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10、过渡:月光的清辉洒在我们的身上,优美的诗句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月光,这诗句,又一次把我们带到了那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此时,凝望着这月夜美景,你想起了哪些诗句呢?咱们也来赛赛诗,一组一句,不重复别人吟诵过的诗句,看哪组吟诵得多,吟诵得美。(你们都是学识渊博的孩子)
(过渡:如果说1、2小节是作者眼中月,这一部分就是(板书:诗中月)诗中有月,月中有诗,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再轻柔一点,让我也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1、师总结过渡:古往今来,吟诵月亮的诗句多如繁星,咱们五(B)班的同学也和小外甥一样聪明好学,眼睛一眨就是一句。正是由于我们聪明好学,才积累了这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有了这美妙诗句的熏陶,我们才和小外甥一样聪明、爱幻想。
12、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亮像什么呢?(指答“像眼睛,天的眼睛。”)为什么小外甥会有这么巧妙的比喻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3至19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13、(1)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小外甥的话。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师:多么奇特的想像,难怪作者会感到惊讶。就像小外甥想象的,月亮是天的眼睛,它睁大了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到——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它若是眯上眼睛,我们就看见了一弯新月,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对它作了描写——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师:它半睁半闭,就成了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半轮秋”了。
(3)让我们带着这种新的感受有滋有味地齐读这句话。
(4)月亮是有生命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又好似我们亲密的朋友,与我们的地球妈妈同呼吸,共命运。
15、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尽情享受想像的快乐吧!
16、交流。
(你和小外甥一样也是不假思索地说出,也是那么聪明可爱!)
生:月亮像妈妈,每天都要照看着她的孩子,满天的星星。
师:多辛苦呀,你看,月亮妈妈都累弯了腰,但累着也是高兴的,所以呀,我们常常看到妈妈圆圆的笑脸!
生:月亮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爬上树梢,一会儿有滚进草丛中不见了。
师:悄悄告诉我月亮在草丛中干什么呢?
生:捉蛐蛐
生:捉迷藏呢!(笑)
生:我觉得月亮像一扇门,天的门,有时把门关上,那是它要休息,有时把门打开,那是它要出去玩。(师赞:真有趣!)
生:我觉得月亮像太阳的女儿,她觉得妈妈只在白天出现,晚上人们怎么办呢?她就从太阳妈妈那儿借来一点光,让人们晚上也能看得见。
师: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因为你心中的月亮是如此善良!
生:我认为月亮是太阳的妻子,他们日夜厮守着,保护着地球和我们!
师:你的想象很独特!
生:我认为月亮就是一个城堡,里面住着嫦娥和玉兔,还有吴刚在不停地砍着桂花树!
师:你的想象来自于我国民间的传说。
生:月亮是化妆师……
这就是我们——板书:心中月
师: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多愁的,为什么同是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眼里就不一样呢。
生:可能,每个人的心情不一样,望见的月亮也就不一样了。(你们一番见解,都是很有道理的!)
师:是呀,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
(三)、学习第三段。
1、小外甥聪明好学,天真活泼,奇特幻想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此时此刻,作者站在甲板上,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面对着那山、那水、那树;那满天的繁星,飘动的云烟,他会想到些什么呢?(他会想到谁)
2、交流。
3、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读一下。
(四)、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写了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如果说眼中月是美丽的,诗中月是多情的,那么心中月更给人无限的遐想。
其实,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做个细心观察的孩子,那你一定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绚丽多彩!
教学反思: 《望月》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所写的散文。该文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了舅甥俩望月、聊月、想月,语言隽永,感情真挚,形散而神聚。教学的重点是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美、人文美、人性美启蒙教育的上好教材。我设
计该课教学时就想到,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诗意的课堂是自然的,它连着生活的源泉;这诗意的课堂是梦幻的,它让人遐想联翩;这诗意的课堂是智慧的,它给以学生展示的空间。
在教学完成后,我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巧用教材,诗意裁剪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充分把握文本特点,教学则事半功倍。《望月》是一篇极为优美的散文,许多语句如果分行写,就成了诗。如何把握住这形散而神聚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这诗意的美?我就以“月”为切入点,让学生读后说看到月会联想到什么,产生对月的情感,激发对月的向往,也强调了本文就是围绕月来写,帮助学生遵循作者的思路理出课文的线索:“我” 与小外甥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聊月、想月,使学生在对课文的深入学习中,更容易品读出作者围绕“月”所描写的“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二、深层品读,诗意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默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读的过程中把内心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深入情境,发挥想象,活化景物,领悟不同的“月”,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熏陶。
三、揣摩表达,诗意延伸 学习语文,不仅要透过语言文字中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要学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揣摩、学习表达的方法”,这篇课文中两次出现了省略号,体会这省略号的用法,是难得的学习写法的素材,因此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关注。舅甥俩对诗时出现第一个省略号,“我久久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是第二次出现省略号。我让学生对比两个省略号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意犹未尽、言简意赅的内涵。
四、课堂生活,诗意拓展
注重语文素养培养,树立大语文观,巧妙地进行诗意拓展,体现“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在学习舅甥对诗部分,学生个人自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表演读、师生对诗、分男女生对诗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出这些都是描写月的诗句。紧接着让学生补充自己的课外积累,领略“诗中月”的美,感悟月给诗人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是折射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滴水珠,应该从这滴水珠中,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与精深,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这诗意的语文,这诗意的课堂,诗意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用他们纯真、空白的儿童心灵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体味人类感情的真善美,促进其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