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19-05-15 10:5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一篇: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论文摘要]将现象学教育学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除应该具有创新的教育意识、专业的教学技能、丰富的教育机智、健全的教育反思外,还应该既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显性表现,也要关注学生课堂“下”的隐性方面,关注师生相处时双方的真实情感体验,最终促进教育走向真正的和谐。

[论文关键词]现象学教育学 教学应用 探讨

现象学教育学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把现象学“对本质的直觉”作为探索教育的基本方法,把现象学“回归事实本身”的精神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精神。现象学教育学摒弃先在的理论成见和抽象的形而上学,倾注于个体真实的生活世界,力图发现教育的“意义”之所在。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如何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实现新课标三大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营造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同乐的良好局面已是当务之急。现象学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师除应该具有创新的教育意识、专业的教学技能、丰富的教育机智、健全的教育反思外,还应该特别关注自己的教学课堂。即课堂“上下”和课堂“内外”。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显性表现,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课堂“下”的隐性方面。这将直接决定上课效率的好坏,尤其是教学目标功能的实现。现象学教育学认为:教育中的主体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应该坚持师生“双主体性”原则。师生应该在平等“对话”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仅要关心教育概念的科学完整,还应该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过程,尤其是学生对知识在情感上的体验过程。在目前的教学中,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似乎还是停留在老师依据大纲教了点什么,学生课后考试考了多少分来评价。但作为新课标的要求,从贯彻新课改的三大目标入手,过去的评价标准即或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具体、细化,但他们都是些表象的东西;新课标要求更加关注一些隐性的深层次的能对学生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东西。如学生对老师所授内容有没有具体的生活体验,有没有实际的情感体验。什么是体验?在现象学那里,体验是一种关切的态度。它意味着体验者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被体验对象的存在,愿意倾听对象即将向体验者传达的一切内容。体验者有兴趣给予对象一个自我呈现、自我展露的机会,对对象充满着善意,并与之建立起友好尊重、彼此信赖的关系。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的实现,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实现知识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比单纯传授学科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例如我在讲授高中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中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内容时,有意识地注意了这方面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如果让学生读完这“二十个字”就算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话,那么教育教学也就是举手之间的事了。故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我提问学生: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学生都能很流利的回答,但当我问他们每天是否都在践行着中华民族精神时?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连续提问了四个同学他们都感觉面露难色、或者不好意思说出来,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心灵的层面上去体验一下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真的有难度!学生难以回答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他们只是认识课本上的民族精神,而不去思考实践中的民族精神、或者没有这种感觉,这些具体的体验好像离他们非常遥远,或许对他们来说实践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些英雄人物的事情,和他们这些平凡学子毫无关系。而这恰恰正是我们教育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也是目前我们教育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尤其是政治学科的教学很可能就流于形式,脱离实际。而现象学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生这些在课堂“下”的隐性的东西更要我们老师去关注,去挖掘并在实践教学中去充实。其次是关注课堂“内外”,既要关注学生课堂内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课堂外的生活世界。要有种学生喜欢什么我就研究什么的精神。现象学教育学大师范梅南教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我们与处在教育关系中的儿童、年轻人、或老年人之间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对象基本上都是“90”后,这些孩子与教师或其它人打交道非常随意,他们生性活泼,易于接受新思想,“乐”于接受教师的课堂教育,但要真正改变他们对某种问题的看法时,有些老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弥合师生之间巨大的心灵鸿沟。有些学生就被我们老师定义为“差生”“后进生”“坏学生”等,以致这些学生在实践中越走越远,对学习毫无兴趣。对自己的行为更是放任自流。其实他们的表现并不见得有多坏,免不了就是些什么“长头发”“学明星”“抽烟”等。其实笔者认为,形成这样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无法和这样的学生交流并解决问题的原因还真的有一部分在我们老师自身。关键是你有没有真正的去关心这样的学生,去和他心换心的交流。或是至少交流不够程度,交心不够彻底。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教其端,课后投其趣,移情别恋,爱其所爱。在课后不经意间遗失点微笑给他,送其一个调皮的眼神,或许就能弥合或者拉近两者的心灵之距。笔者曾遇到一个抽烟、追星的学生,与其谈学习非常抵触,家长也没有办法。后来我找了大量超女比赛的资料,相关他喜欢的明星的生活趣闻,在私下交流中一下子就让他打开了心扉。他显得很奇怪,一向严肃正经的老师也有这样的兴趣?这样便从心理上拉近了两者的距离。

因此,现在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任务非常紧迫,课堂“上下”都应该关注,课堂“内外”都应有交流。这些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经常检验教育的合理性,评价其实践效果,注重构建更加合理的价值规范体系,把来自生活实践的取向作为引导我们课堂教学的方向,去实践现象学教育学方法论,去关注师生相处时双方的真实情感体验,最终促进教育走向真正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

[2]马翀,高淮微.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探微[J]教育书育人.2007.8.

[3]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朱小曼,范梅南.教育现象学:走向教师的教育研究—与现象学大师马克思范梅南教授对话.中国教育报.2004.10.21.

第二篇: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应用

高教信息参考 咸宁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 第三期 2009年6月18日 目 录 高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教法改革研究专辑  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应用  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实施原则  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 公共心理的课程案例集成与问题式教学模式实效化教改探索  参与式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树立创新观念 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  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 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uml及其建模工具的使用》教学中的应用  高校十大教学法探析  关于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实施‚科研方案式教学法‛的探索 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应用

杜春娟

在我国当前的师范教育中,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由于在建国以来,公共教育学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只是机械的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在培养目标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导致了公共教育学高度理论化,虽然学习了大量的教育学理论,但是严重脱离教学实践,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因此,许多学生从心理上排斥教育学,教师教学也没有积极性,教育理论与学生渐行渐远,教师陷入了‚迷茫‛之中,教育学教学也陷入了一种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者借鉴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其MBA 教学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我国于20世纪80 年代引入这种教学方法,学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教育学走出困境的方法之一,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案例,其英文是case,张家军、靳玉乐认为,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郑金洲认为:‚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即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孙军业认为,案例‚就是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教育情境中的、蕴涵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发展比较晚,到目前为止在教育界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杜萍认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学生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黄卫国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指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以提供丰富的情景,使学生们在阅读案例、交流讨论案例和总结升华案例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模式。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的革新,他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课程载体和考核评价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教育学走出困境提供了途径。

案例教学法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朱迪斯〃克兰菲尔德认为,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可以概括为5 个方面:①案例教学可以提供替代性经验,帮助学生做好教学情感上的准备,而且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②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生成问题;③让学生学会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和探究过程;④可以拓展教育策略中的各种教学技能;⑤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反思性探究的习惯。

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通过案例使学生掌握 教育学基本理论,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

案例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的优势尤为显著,但是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有效的进行案例教学,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时间分配问题

公共教育学的总学时一般为48 或54 学时,每周大约3-4 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既能将教育理论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给学生,又能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处理好理论讲授时间和阅读、分析讨论案例的时间,两方面都要兼顾,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讲授,也不能泛泛的讨论案例,为了案例而教学。应该在教学中把理论的抽象和案例的通俗易懂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以穿插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在完成某一章或某一节知识后进行案例分析,也可以组织专题辩论。

二、教育学的案例选择问题

教学案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案例教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所以要慎重选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案例进行教学。选择案例要根据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选择,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注意收集典型案例,从教育类的书籍、专著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介中进行收集,整理改编成教育学案例库,需要时从中选取,也需要借鉴西方的做法,成立教育学案例研究会,对教育学案例进行探讨和研究,形成案例库。教学案例选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个小故事、一段视频、有情节的故事片段或一则广告,教师要根据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有目的的进行选取,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教师要注意案例不等于举例,不能把举例和案例混为一谈。‚案例不是教师提供一句教育名言,如‘教无定法’、或者‘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一起讨论,这种教学不是案例教学。又如,教师提供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书籍的长篇摘录,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这种方式也不是案例教学。‛

三、教育学案例呈现与案例分析的关系问题

在呈现案例时,一定是最原始的资料,故事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杜撰,出于保密,可以用假名或代号,呈现时不要对资料进行分析,避免出现暗示性的语言影响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案例分析时,把案例分析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处理案例呈现、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也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或组织者,学生才是实际的操作者。

四、几种案例的应用问题

但武刚认为:‚根据案例性质的不同,把案例分为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正 面案例是指运用来说明规律和原理的案例,反面案例分为反证案例和反常案例。反证案例是运用失败的案例从反面佐证规律的一种案例;反常案例是指违背规律、原理而产生积极效果或遵循规律原理却出现消极效果的一种案例。‛

一般在教育学课堂上,老师经常采取正面案例或反面案例中的反证案例来说明某些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或采用同时呈现两个一正一反的案例来说明问题这样的案例能比较直接的说明问题,而且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很少有教师采用反常案例进行教学。一方面,反常案例看似不符合教育规律,教师担心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对反常案例进行讨论时,会有激烈的辩论,这对教师驾驭把握课堂的要求很高,所以很多教师不愿意使用反常案例进行教学,但是教育本身的复杂性要求我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对待教育现象,教师不仅要使用正面案例,也要使用反面案例,不仅要使用反证案例,也要使用反常案例。运用反常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有所发展,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能力,彻底突破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僵局,使公共教育学散发其独特的魅力。

五、案例讨论时人员分配问题

公共教育学为大班教学,几个系的班级或一个系的不同班级编排倒一个班,这样的编排也增加了教师授课的难度。在案例分析时,一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每组6-7 人,每组选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在讨论时小组长负责维护本小组的纪律和秩序,使讨论顺利进行,记录员负责汇总小组意见,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案例教学还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或双方辩论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案例教学方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化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案例教学考核评价问题

由于案例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僵化、传统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也有别于以往的学科考试,平时不听课、考试背笔记、保证一朝过的局面不会再出现,案例教学要构建以思维状况的考查为主体的成绩评判与考核机制,改变以往那种以知识积累的考查为主体的机制。成绩的评定也不能简单的以分数结束,而是灵活的进行评定,可以采用等级制。如优、良、及格或A、B、C、D 等。同时教师要以表扬为主,鼓励新颖的、独到的观点和思想,不要过分注重考查的结果。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平时课堂的表现和期终考核成绩结合起来,全面进行评价。

总之,案例教学就是教学方式的革新,为教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情境的模拟、感悟,使学生获得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得到升华和提高。

摘自: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0 卷第2 期 2009 年2 月

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实施原则

张宝臣

一、案例的界定

教育学案例教学法里的案例具有特定的内涵,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必须对‚案例‛进行界定。案例一词,具有状况、情形、事实、事例、实例等含义,它具有求实描述的特点。案例最早源于医学领域,常被称作‚病例‛,法学称为‚判例‛或‚案例‛。‚案例‛又称‚情境‛。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的,涉及学生是如何按照学校管理者或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一步向前运行的。在谈到工商管理的案例时,格柯(Gragg ,C.I.)曾这样分析:‚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

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托尔(Towl ,A.R.)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万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在谈到师范教育的案例时,理查特(Richert.A.E.)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教育案例又被称为教育情境,所谓教育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它包含林林总总的形象化的典型的教育现象。情境可以利用文字、音像等多媒体形象图的方式表示教育行为的诸多因素的运行,其中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育中介、要素间的联系、实施教育的过程、时间、地点。‛

二、案例教学法的界定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因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以及深刻、具体、丰富的实践背景,对学生掌握知识,吸收理论知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案例在教学中的应用首推哈佛大学法学院。1870 年在院长兰革戴尔的指导下,学院强调在教学中由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个别案例,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认识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这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熟定形,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到20 世纪初,案例教学已被美国所 5 有的著名法律学院所采用,被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3”1919 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任哈佛商业管理研究生院院长,他对案例教学情有独钟,并主张在商学院推广这种方法。他认为商业课程应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教学中用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或直接由学生到商业实际中去搜集整理。在此之后,案例方法几乎成为美国所有的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充分显示了它的教学价值。有资料表明,在哈佛大学研修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MBA)的学员,两年期间,总共要接触800 多个案例。哈佛大学不仅教学上,甚至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都是通过案例来进行的。在教师培训过程中,相关教育学科课程的教学也把案例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既有共性,但也有其特殊性。所谓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典型的教育教学实例,阐述、验证、运用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原则、方法等;然后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联系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在此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教育思想和能力,从而得到发展。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所运用的教育实际材料要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典型性,操作的过程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而且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是培养学生生动性和能力的手段。

三、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提出的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

(一)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提出的理论背景师范教育的特色在于其师范性,教育专业类课程则是师范教育真正具有师范性的体现。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教育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各科教材教法》等教育课程一起体现出高师课程结构的特殊性,在高师课程体系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师范教育是否真正具有师范性,师范生专业思想是否牢固,能否胜任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教育学开设的质量有关。教育学的教学宗旨是提高师范生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师的职业文化修养,使师范生在学校期间就掌握必

要的教育理论,形成教育的基本功,成为合格的教师。(二)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提出的实践背景

教育学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及时的交流与沟通,教学效果难以测定,这种情况多年来没有多大的改观。教育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判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突出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同时借鉴其它学科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采用教育学案例教学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育课程开设的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高师学生教育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影响其今后教书育人的效果。为完成这样的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育学课程改革中,从内容、体系到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教育学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借鉴国外先进教学论思想的合理部分,以及其它学科 教学方法改革的先进经验,并结合高师教育学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形成了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的总体思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教育学案例教学法要遵循的原则(一)要遵循科学先导的原则

所谓科学先导首先是指教育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知识结构的确立,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必须经过科学的论证后才能进行,以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其次,是指引导学生在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发展科研能力,学习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把学习的创造和科学训练结合起来。

(二)要遵循渗透方法论的原则

教育学是研究未来的教师如何教书育人的学科,因此教育学的教学首先应在解决师范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下功夫;再说,教育学中每一个基本理论的形成,也都蕴含着世界观方法论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渗透方法论——主要是向学生渗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学教学中的弊端是,要么强调理论而忽视实际,造成了学生只是背条条,感到枯燥乏味,因而不愿学;要么只强调实际应用,只讲实际经验,把教育学变成了经验学,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教育学不是一门科学,因而也不重视教育学。因此,教育学必须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学好理论,又培养学生动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掌握教

育理论,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四)要遵循拓宽知识领域的原则

教育学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靠教育学教材学的知识不仅远远满足不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的需要,而且单纯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往往也很难掌握。所以,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拓宽知识领域,即在学习教科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一两本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育理论书籍。这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基本理论,同时也可以增加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五)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育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每个师范生都必须学好这门课程,但是学生的专业思想水平不等,智力水平有高低,学科兴趣有差别,学习的方法也不同,所以要求全体学生按大纲要求修完这门课程并达标,又要使对其有兴趣的学生有较高的发展。实践证明,我们可以在使学生普遍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对愿意深造的学生加以个别指导。

本文摘自《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6期 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陈红艳

《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体现师范性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生活质量,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在普通高校,心理学不再仅仅是师范类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现在已有许多非师范类院校的学生主动选修心理学这门课程,不论是必修,还是选修,一看是‚心理‛,学生就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希翼从中获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遗憾的是:据调查,高校学生对心理学课程的最大意见就是‚学时没趣,学后没用‛,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危机到了心理学课程本身的价值和理论。由于各种因素,《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各类老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适应和谐校园的发展,开展和这门课程已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1、教材编写的普教化合理论化。我国《心理学》教材存在:对心理学原理和理论进行哲学式阐述多,操作性的阐述少;对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的知识多,对大学生心理现象进行解释、诊断和调控的操作性知识少。理论色彩和普教色彩过浓,实际操作的案例过少,无论体系还是内容都可视为对《普通心理学》的简单模仿,缺少非专业特色和应用操作性。

2、在教学中忽略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第一节‚绪论课‛,是《心理学》课程与学生的首次相识,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了学生以后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首应效应又叫第一印象,是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有‚先入为主‛的效果,其并非总是正确的,却影响并决定着双方之后交往的进程,也由此产生相应性质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是人们在认识和判断时,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常常以偏概全。良好的首因效应应有助于引发积极的晕轮效应,反之亦然。学生对心理学神秘的好奇感和轻松的兴趣,被缺乏‚心理化‛的惯例绪论模式忽视。这种模式从研究对象、任务、方法等切入,难以给学生以心理化的启迪。

3、教学模式从填鸭式到呈现式的简单过渡。今天课堂提倡多媒体教学,旨在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不足和缺陷。

4、远离‚心理‛的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本来对心理学的学习寄予厚望,希望心理学课‚心理化‛,神秘的谈心理,真实的讲自己,实用的指导生活。

5、考核评估侧重理论而忽视现实问题的挑战能力。心理学课程的考核分两种方式:一种为必修课用严格的闭卷考试,试题内容以概念原理的记忆和重视为主;另一种为比较宽松的论文检查。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教师在批改和审阅时往往偏重理论而忽视实践,且均未能及时将详细的考核结果反馈学生。当《心理学》课程学过后,学生面对各类考试,很难自己排解焦虑紧张;面对紧张的人际关系,不能妥善管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没有足够的挑战能力。

二、《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建议

1、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按其重心,分为理论板块和实训板块。理论板块增加‚心理健康和心理应付‛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学会处理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及负面情绪,并将这种能力带入未来的学习或职业生涯。在实训板块中,突出‚问题 解决策略训练‛和‚学习策略运用训练‛,侧重体验和感受,并能做出相应的有效行为。

2、心理效应。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心理学的期望与兴趣的满足,第一节‚绪论课‛的效果无疑是块试金石。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好绪论课教学,力求体现心理学特色,避免格式化和雷同化,精选一些趣味性、科学性、典型性、实用性的心理案例,使学生在理解学科研究方法的同时,觉得学的有趣,愿意学,乐于学,拉近学生与心理学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学是实实在在的学科,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和价值。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结合学生课余的思索和现实问题,以教师的讲解和教师辅助下的案例分析法为主,使用CAJ教学法、深度访谈法、讲座法等予以配合;实训教学围绕某个训练的项目,大量采用模拟和训练法,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和感受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心理分析法等辅助,使学生逐渐获得相应的心理能力,真正习得有效的策略和行为。

4、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现实依托是心理气氛,即良好的人际关系。罗杰斯像其他的心理学家一样非常重视个体内在的情感因素,他的非指导思想实质上是情感的,他说‚我们对某种情境中整个有机体的感受比我们的理智更值得信任。‛所以他强调建立一种良好的、开放的自由心理氛围,以保证个体自身的潜力和资源的开发。

5、考核评价。逐渐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突出实际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如果课程成绩评定按百分制核算,可分为20%案例分析报告或深度访谈报告,30%实训表现和50%课程考试三大模块。案例分析报告主要是围绕某一心理话题对一个或多个个体的深度访谈记录;实训表现则由小组共同评定;课程考试以真实数学案例的材料分析和综合性的论述题为主。

6、教学反馈。在平时教学与实训中,尽量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和表现,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鼓励和表扬;课程考试后,坚持最快速度批改试卷,同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并接受学生的个别查询和质疑;课程结束后,请学生以匿名的形式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评价和建议,供教师改进教学时参考;此外,可以设计调查问卷,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风格、考核方式、师生关系、学习收获等多角度,了解学生对教学及考核的评价。

通过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把大学生培养成自主性强、具有一定耐挫折能力、有坚定意志及善良、快乐的人,力争实现学以致用。

本文摘自2007年第30期《科技咨询导报》

公共心理学的课程案例集成与问题式教学模式

实效化教改探索

韦雪艳

公共心理学课目前是我国心理学教学中涉及领域最广、影响最深的一个领域,也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认识心理学,提升个体人文素质的一条主要途径。但是,目前高校开设的公共心理学课程由于课程性质定位的局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内容、教材形式等多方面的原因,却不能更充分的发挥效能,教学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一、课程案例集成与问题式教学模式实效化的必要性

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的不端模式是高校公共心理学课失去魅力的主要原因。许多学生都是带着希望而来,怀着失望而去。哪种单

一、呆板、枯燥和乏味的教学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课程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迫于考试压力而应对上课。因此,公共心理学课从必修课变成了逼修课。迫于问题的存在,公共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紧迫而必要的。

(一)提升学生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博士和塞尼。M。斯潘塞设计的素质冰山模型对人的素质作了非常深刻的研究,为我们以问题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素质提供了理论支持,至少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冰山水面以上部分是知识与技能,水面以下则通常是我们所说的‚潜能‛,从上到下,随着深度的逐渐加深,每一种素质对人们的行为的影响就逐渐加强。潜在的素质不易被人感知,培养和挖掘潜在素质很困难,而且成本很高,收效周期很长。

由于公共心理学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收集心理学领域和交叉学科的案例,不仅能够拓展公共心理学应用领域的范围,也会使课程更加生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外,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自身能力,理解自我,挖掘潜能,也是学生提升自我素质的直接渠道。而冰山模型水下内容与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密切相关。通过案例集成与问题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二)教师专业化合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相辅相承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案例和问题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更能提高教师的 专业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教师在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会充分感知自己价值的存在。一方面,案例的集成过程是一个积累和动态的过程,公共心理学涉及领域广泛,因此要求心理学教师收集交叉学科和不同领域的综合案例,这本身对教师就是一个挑战,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渠道;另一方面,问题式的教学课堂需要教师精细准备、控制、协调、指导等环节的全方位综合素质,而不是传统教学所赋予的单一角色。

二、课程案例集成

首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体系包括的内容不仅涉及基础心理学课程体系包括的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的普通心理学知识,更涉及到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其他应用领域的知识,课程体系本身的要求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的同时集成综合案例库,其中的内容不仅包括心理学领域的相关案例,同时也要涉及到管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案例。

其次,案例的时效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由于时代和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收集到的案例库要随时保持时效性和动态性,保持吸引力和趣味性。

最后,文字和声音多渠道融合模式。案例的文字描述是其中的一个单一模式,如果结合声音和对话多渠道融合模式,案例集成就会更加丰富。对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会有多方位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有益的集成方式。

三、问题式教学模式实效化创新模式

‚问题式学习‛是指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通过问题解决进行的学习。它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o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以问题式学习为主流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想。此外,使学生在问题式模式中不断提升,促进教师反思改进步骤和细节流程。

教学规划。(1)参与者。高校公共必修课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学知识。(2)人员组织。以小组模式自愿组合,每组6—7人,临时设定组长一名。(3)任务安排。根据已经掌握的基础心理学知识,由教师指定其中一章内容,采用开放式模式,学生可以拓展到不同领域。(4)评价标准。明确标准,其中包括团队的合作性、信息与知识的收集充分度、责任心。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评价不同小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效果。(5)时间安排。一节课用于讨论,确定问题,另外两节课用于呈现方案,展示问题解决过程。

实施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与问题驱动。基于课程内容,设定一个开 放式问题,让学生结合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相关内容,确定问题解决情境。请同学们设计一节课程内容,说明问题解决全过程。其中包括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到的创造性解决方式、批判性思维以及相关的普通心理学知识涉及到的内容,如意志、情感、、动机、需要、注意等。(2)组织讨论。形成以问题解决模式为中心,每个小组有组长专门负责协调和指挥。教师要了解讨论状态。一方面,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评性精神。另一方面,强调趣味与严谨思维风格相结合。基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认知模式,引导学生心智统一协调。激发学生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的培养。(3)成果展示。由各个小组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示最后问题解决过程以及成果。着重观察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团队精神。通过这个过程,各个小组进行相互评价、互动、相互学习不同问题、不同情境、不同思维模式和问题解决途径。(4)反思与总结。通过学生的深度卷入,探讨内心感受,激发问题解决热情和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

四、结论与思考

创新性。案例集成有利于从多元化、多视角、跨学科把握心理学知识,普及心理学的应用价值。案例库的流动性、多元化以及实效性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从创新角度,多学科交叉视角进行全方位分析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公共心理学的创新模式。通过这个模式,学生不仅‚学会‛了心理学的知识,而且‚会学‛了心理学知识。从知识结构的深度和精加工程度上都得到了提升,并且深入体会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所要求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创新精神。

操作性。案例集成是一个长期、可操作过程。适宜教师把握。问题式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收集资料、解决问题。事实上,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把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能够独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实际操作工具真正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目前,操作性只停留在知识层面,未来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实用性。无论是多媒体案例还是文本案例无疑对教学目标多有着巨大的实用性。它能透彻的解释和说明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觉枯燥,教师也会更生动的传递心理学知识,并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因此具有重要的实用性价值。而问题式教学模式更适合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学知识本身就具有魅力和实用价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学生深入理解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本文摘自2009年第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参与式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蔺永诚 刘箴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其特点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教与学的互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参与教学的特点体现在:

(一)平等参与

整个参与方式教学的过程需要学员以一种开放的心参与其中,而且强调平等相处,这一点是参与式教学区别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特点。老师与学生的地位相等,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学生的‚协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信息,而是成了‚参与者‛,是教学内容的主动参与者,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教学的‚协作者‛,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易放松身心,大胆投入,尽可能地展现各自独特的风采。

(二)重视过程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所传播的知识和技能与其实际运用具有前后关系,人们只有在掌握了知识与技能以后才能把他们运用到实践中,而参与式教学的倡导者则认为学习不只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资本,而是为了学生自身参与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与实践是可以同步的,因此,参与式教学特别重视教学的过程,因为过程本身能够引起学生思变,而思变能够改变他们的知觉从而采取行动。老师如果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本身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与自尊,进而更加积极地去学习。

(三)完全开放

从教室内桌椅的布臵呈圆形或椭圆形、马蹄形、U型入手,到学生的行为举止,到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对教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也要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建议和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的进程、内容与形式,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分小组活 动为主,每小组以4---6人为宜,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也可以采用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这样既可以保留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一)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作用是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目前,高校教学普遍存在课程内容繁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的问题,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全部内容讲完,为此,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将老师自己初步选定的教学内容方案公布,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方案,认真参考学生的方案,确定最终教学方案。同时,向学生介绍几本相关书籍以供课外阅读,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拓宽知识面,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此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不偏离教学大纲,二是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及前沿性,三是尊重学生的意见。

(二)灵活运用课堂讨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直接方式,其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课堂即兴讨论,在每次课的最后15—20分钟,提出一个既紧扣教学内容又使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二是分组讨论,由教师拟定或由学生提出热点、难点问题,每个小组一个问题,先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再推举小组代表在全班将本组的观点、意见和想法进行交流,分享,在班级讨论和小组讨论中学生发言的机会不同,二者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使更多学生获得发言机会,三是,由教师提出一个中性的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利用课外时间充分查阅资料,查找论据,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通过辩论,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化,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增强记忆,活跃思维,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恰当选择有效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一般是不一致的。刚开始时,学生可能期望值高,注意力相当集中,但是当时间过半时,精力开始疲惫,注意力开始分散,课程很难进行下去;当快结束时,学生又产生了释放的期望,注意力再度提高,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学习的注意曲线‛规律,如何使教学符合学生学习注意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情景模拟,都是有效的形式,比如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小型会议的组织形式,让所有参与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变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意及灵感,从而解决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活动的开展可以锻炼人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可以活跃课堂 气氛、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学生参与教学的空间

目前,高校普遍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而在教师和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许多院校采用了大班上课的形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使得参与式教学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扩大信息量: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具有良好的交互功能的平台。如师生可以通过E---mail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在论坛上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用互动式课件在网上答题或提问,让学生共同解决或把找到的答案发布在论坛上,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目标,投注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利用网络等作为知识构建的工具,提高自己在网络环境下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应采用过程性评估,注重学生的反馈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意见,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学方法,已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查,学生根据前阶段的学习感受做出判断,教师由调查结果调整教学过程节奏。

注重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参与式教学表面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际上却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因为教育改革的成功,教育质量的提高深深地植根于教师内在价值与信仰之中,要使教师的教学实践得以改进,必须改变潜存于他们心中的,有关于实际工作的一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体系。怎样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何选择适当的‚参与载体‛、如何设臵‚参与热点‛、如何创新教学手段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教师面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在课前进行认真思考精心策划;其次要钻研新理论,及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注意拓宽知识面;再者要讲究沟通艺术。

注重面向所有的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身能力较强的学生踊跃参与使能力更强,而自身能力较弱的学生羞于参与或不愿意参与使能力更弱的现象。对于一局限性我们要设法避免,即教师对那些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创造更多的机会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但它并不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矛盾,传统的教授法、练习法仍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摘自《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2期 树立创新观念 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

黄庆丰

课堂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而言,创新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指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的‚知识创新‛。书本知识对学生而言均是‚前所未有‛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内化为己有知识,这一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视为‚创新‛;另一方面指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思维创新‛。创新性思维就是这种‚思维创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讲课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学校可以把学生赶到教室,但怎样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关键要看教师听课的效果。课堂教学重构的前提是教师要树立培养创新教育精神的观念,即树立课堂是师生交流、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舞台的观念,树立课堂是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让学生自由和自主地讨论、辩论的场所的观念;树立课堂是教师艺术化地进行教学,充分展示自己教学智慧和经验的圣地的观念。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活动,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要以实践为重点,要师生共同参与。推行互动式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互动式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彼此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样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则意味着上课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一个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

一、互动式教学可以采用的几种方法

1、案例法

2、现场感受法

3、模拟演练法

4、讲授与讨论法相配合

5、自学指导法

二、互动式教学的效果评估

通过以上诸多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互动式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接近了工作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虽然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册子点不同,锻炼能力的具体方面不同,但不同教学方法的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能力。在课堂互动式教学中,学生不仅扮演各种角色,而且需要相互配合,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

2、书面表达能力。

3、口头表达能力。主持会议、会议发言、即席翻译英文文件等环节,都要求学生沉着冷静,说话准确,口齿清楚,这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4、协调沟通能力。课堂上的实物练习和操作训练都要求学生相互之间配合 16 默契,这使学生从中掌握了沟通、协调人际关系的技能,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超越自我,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要塑造自己的创新性教学品格,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更新观念

教师要丰富知识库藏,完善知识结构,始终保持教高的人文素养和渊博的学识;始终关注学科研究动态,吸取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抛弃使用多年的过时的讲稿;关注实践现状,搜集第一手实例材料,总结新经验,发现新问题,丰富和更新教学和研究内容,及时把国家及有关业务部门发布的关于公文写作的最新规定和要求反映到教学中去。同时,要以活页的形式不断补充新的案例和例文,以弥补教材更新较慢、内容陈旧的不足。坚持开展教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保持一种创造和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相对固定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提高教学效益。在应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性质和班级的特点有选择地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教师自身要具有反思能力

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互动式教学法的概念很大,在课堂上如何实施和组织,需要教师事先进行很好滴设计,还要较为准确地估计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配合意识,只有经过精细准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教育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虽是相同的课程内容,但学生不同,课堂上的授课情况也是不相同的,课后的反应也是不同的,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下一次授课质量。三是对自己教学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例如讨论题目的设计、写作时间的控制等。

(四)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课堂生活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诱导、激励、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条件和空间。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期待着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因为这种进步和提高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同时,学生期待着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这种关注和指导将转化为日后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师生双方都在期待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本文摘自2005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王 舟

一、研讨式教学法的概念

70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我自问建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的必要,这种情形以大学为最多‛。可惜的是,70年过去了,这种情形仍然没有多大改观。在日益注重提高能力和素质的今天,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日益明显和严重,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研讨式教学法是近年提出并逐步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法。研讨式即研究讨论式,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法。重在传授方法、培养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得到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它是符合教改方向、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符合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又满足了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注重掌握方法和提高职业能力的心理倾向,磨练了学生的意志,改善了师生关系,是具有鲜明科学性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二、研讨式教学法的步骤

研讨式教学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5个步骤,故又称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第1步:教学示范和布臵任务。让学生对该课程概貌或线索有所了解,然后教师公布教学计划和改革方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规定每组研讨的内容;最后,向学生系统传授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及撰写论文的方法,让学生分头准备。第2步: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根据就教师传授的方法,自己到图书馆检索文献、研读资料并撰写讲稿。第3步: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逐个在班上讲课,同组同学就其教学内容、仪态、语言及板书设计等加以评论;最后各小组推选其中最优秀的同学到全班讲课。第4步:学生讲课,师生评议,教师做阶段性的综述。各组推选的代表逐个在班上讲课,时间30分钟左右,师生共同听课并加以评议。讲评完毕,教师作一个简要的系统性综述。第5步:期末总结。每个学生根据切身体会写一篇学习总结或教改评议,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确定本门课程的成绩,其中讲稿占40%,组内报告、讨论占20%,讲课或评课占20%,学习态度及期末总结共占20%。

三、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教改中的作用

高校背负着培养专业性、实用性人才的重任。大学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扩展、深化及系统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探索学习知识 的方法或途径,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研讨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它不仅广泛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因而深受学生欢迎。

1、研讨式教学法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的教,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达到预期目标。师生双方的作用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越充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越高,本质上,就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规律。‚研讨式五步教学法‛较为充分地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第1步中,教师制订了明确、具体、便于操作的方案,并由教师演示范例、传授方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第2、3步,学生自己动手检索文献、研读资料、撰写讲稿并积极展开试讲和讨论,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给予学生具体指导,听取学生的讲课,并加以评议,完全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第4步中,学生通过讲课、评课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表现出对主体作用的重视。为了弥补学生系统知识的不足之处,教师做阶段性总结,传授综合性、系统性知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5步,教师评阅论文、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知识竞赛,以实际表现给予学生准确的评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能通过回答问题、撰写评论文章表达自己在这门课中的得失,还可提出进一步改进教学的建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在研讨式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互动中实现了有机结合,因而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2、研讨式教学法体现了传统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这一规律的内涵是知识的传授与获得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力的获得离不开知识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并把知识和认识方法自觉地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学生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能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因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既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虽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了。也就是说,并不是任何形式的知识教学都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因而怎样才能将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大学传统教学法的主流是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习方法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导致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这种情况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阐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实际上,古今中外有许多教育家都提出过不少真知灼见,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再如‚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使学生不仅能获得系统知识,而且 能系统地掌握方法,并使其能力得到普遍提高,这是研讨式教学法的最成功之处,也是其最大的特点。

3、研讨式教学法体现了知识能力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这一规律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进行知识与能力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思想品德2个方面都获得发展与进步。任何教学法都是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服务的,都在不同程度上包括了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研讨式教学法在思想教育和方法教育上更具特色。一般说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来源有二:即知识体系本身和教师本人的个人因素。注意在治学方法的传授中培养学生扎实、严谨的学风;更注意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发挥表率作用,在做人方面影响和感染学生。大学教师常常是来去匆匆,很少有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而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批阅学生的讲稿,一遍不行甚至还要修改几遍,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疏远。做教师的确很辛苦,但就在这辛苦、严谨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尊重,也学会了尊重他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以后的工作态度,甚至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都有不可缺的影响,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严谨、认真。

4、有利于学生意志的磨练,是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研讨式教学法也改变了学生的定位,它要求学生像教师一样上台讲课,学习目标较高,因而对学生有很大的刺激性和挑战性,可激发起学生高度的热情及强烈的参与意识,全身心投入学习以求达到目标。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迫使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加,紧张活动,告诫自己不要懒惰松懈,从而有利于他们意志的磨练。

学生检索文献、阅读资粮、撰写文稿、宣讲的全过程就是在学习如何做学问,也可以说按照做学问的路径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突出科研地位,以科研活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5、研讨式教学法能增进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注入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师生关系比较淡薄。采用研讨式教学后,教师从独唱演员变成了‚导演‛,学生从消极的听众变成了积极的‚演员‛。‚演员‛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时常请教‚导演‛,‚导演‛为了‚演员‛表演到位,时常加以指导。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距离变近了,有助于真正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良好关系。

综上所述,研讨式教学法大大促进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成功教学模式,而且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多层面的启示。

本文摘自2006年第11《高教研究》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

张晓良,刘必成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一based learning,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目前,PBL医学教育已经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本文介绍了PBL的概念、特征、方法、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PBL的历史及概念

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早在1956年,Bloom等人在比较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后提出了PBL的概念。随后,这一概念得到了医学教育者的关注。1983年,Schmidt详细论证了PBL教学方法的优点,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从此,对PBL的研究在世界医学教育领域展开,得到了较高评价。许多国家开始在医学教育中采用PBL。

PBL与传统教学法有明显区别。首先,学生们针对具体医学概念或病例提出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随后进行独立资料收集、自学、研究等工作,最后回到小组中进行充分的讨论。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可见,PBL并不是侧重于问题本身的解决,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能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的教学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但是都遵循基本的原则和步骤。

2、PBL的基本授课方法

Albanese对PBL的授课方法给予一个基本阐述。典型的PBL课程是由8~10个学生和一个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教师仅负责控制课程进度。小组成员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以便形成较好的团队关系。在每~次特定的情节教学中,由学生选出一个主席和一个记录员。课程开始时,根据所用教学材料(见后)的不同,由主席宣读或者大家一起阅读病例资料。如果使用真实病人,通常要求学生询问病史或者确定异常体征,然后回到教室讨论。学生可以得到或者自己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的作用在于掌控课程进度并确保达到计划要求的教学目的,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工作,协助主席制定表格以便学生表达他们的研究结果。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核实结论的正确性,鼓励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自由地提问。

3、PBL课程中各种成员的作用

PBL小组中包括记录员、教师、主席和普通成员。其中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 作用。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总结的要点,帮助小组理顺思路,参加讨论以及记录小组信息材料的来源。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鼓励每一个成员积极地参与讨论,帮助主席控制学习进程,检查记录的准确性,防止跑题,确保达到学习目标。教师还要检查学生理解的准确性以及评估成员的表现。主席主持整个研究讨论过程,鼓励每个成员参与讨论,控制进程及时间,确保记录员记录准确。课程要求每个成员必须紧跟研究进程,积极参加讨论,认真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善于提出问题,与他人共享信息。

4、PBL的应用时机及PBL案例的载体

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以及美国的医学教育中,既可以全部应用PBL,也可以把它作为主课程的过渡手段。在实际教学中,PBL往往与其他教学方法混合应用以求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和相关技能。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在PBL之前给予适当的讲解,简要介绍相关概念,或者给出具体的参考文献以供学生阅读。每周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查找资料和做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PBL案例的载体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书面临床案例、临床检验资料、照片、电视录像、报纸文章、科学杂志的摘录,也可以是真正或模拟病人以及遗传病的家庭树等。

5、PBL案例的编写

PBL教学对教案的要求比较高。只有高质量的教案才能保证PBL教学的成功。教师应该事先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选取的教案事例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自然地进人规定的学习领域并且达到预想的目标。Norman等人阐述了PBL案例书写应遵从的原则:①学生通过研究案例得出的学习目的应该能够与教师制定的学习目的相一致。②拟定的问题应该适合课程的进度以及学生的理解水平。③编写的案例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随后的实践密切相关。④基础知识应该揉合在临床案例中,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⑤案例中的线索应该能够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寻找答案。⑥问题应具有广泛性,以免小组讨论过早结束。⑦案例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查找到有关信息。

6、PBL教学的具体步骤

Diana在对PBL的介绍中阐述了PBL教学的具体步骤:①讲解案例中出现的新术语。记录员把讨论后仍然未能理解的概念罗列出来。②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记录员列出共同的问题,确定要讨论的问题。③在‚自由讨论‛阶段,学生们可以依据现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释,记下未能解决的问题。④对上面两步进行归纳并提出尝试性的解决方案,记录员整理讨论内容。⑤明确进一步研究的目的并在小组中达成一致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确保研究目的保持不变,保证拟定的目的可以达到。⑥根据小组确定的研究目的,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并进行研究。⑦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信息和研究结果;教师检查小组得出结论并评价小 22 组的工作成绩。

7、PBL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任何评估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考察是否达到课程设计所期待的目标。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通过考试考察对于书面知识记忆的准确性。然而PBL并不仅依赖于对记忆准确性的评估。相反,PBL更重视评估学生在课程中的行为表现。教师通常使用表格来评价每个成员的表现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另外,教师也要对小组的整体表现给出评价,鼓励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表现自我评估。评价内容包括研究进程的紧凑性、交流技巧、相互尊重、是否达到目标以及每个成员的贡献等。最后,把对整个小组的评分加到每个成员的成绩记录中,以鼓励学生们共同为达到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8、PBL教学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颖的医学教学方法,PBL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P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习惯,提高了理解力、学习技巧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其次,H汜培养了学生将来实践工作中需要的一般能力和技巧,包括团队合作精神、主持能力、倾听与记录能力、相互尊重与宽容、对文献评价能力、自我指导式学习和文献使用能力,以及表达技巧等。第 三,这是一个整体性参与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学生们在把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事情关联起来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然而,PBL也不是万能药,同样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师资不足的现实。即使在欧美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懂PBL教学法,他们习惯使用知识的单向输入,因此常常觉得PBL教学比较困难。其次,在PBL的要求下,很多学生需要同时使用图书馆及电脑网络资源,因此对相关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另外,传统形式的讲座有时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种机会,即通过聆听讲座学习到高水平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魅力,而这是船L无法做到的。最后,PBL要求学生查找和研究大量的参考文献,当学生面对大量陌生的信息时,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可能需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近年来,PBL教学改革在我国医学教育中方兴未艾,但从规模和深度方面都远远没有达到PBL所要求的效果。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对其缺乏了解,常常把临床见习的教学方式简单地等同于PBL,误解了PBL的性质,忽视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阻碍了PBL的推广和应用。这说明,对PBL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本文摘自《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2月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uml及其建模工具的使用》教学中的应用

戴长秀

1.认识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等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这与《uml及其建模工具的使用》教学正相适应。UML语言是一种支持对象技术的建模语言,是在计算机系统中表示真实世界的语言,描述真实世界中的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支持应用的开发。UML的建模工具有多种,但是不论何种,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便于精确的理解和描述即将开发的系统。在讲解UML时,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运用UML工具熟练的对系统建模即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更新较快的学科,学生们不仅要学会当前已有的知识,还要能够适应将来知识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科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

2.任务驱动在(uml及其建模工具的使用》教学中的实现 2.1 明确而适度的任务的提出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得以实现的前提 无论做何事,事先我们都要有一个明确而又适度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有方向,才能沿着这个方向把事情做好。同样,学习也是如此。带有任务的学习,并且目标明确适度,对于学习的掌握程度以及任务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刨建问题情景假设,提出任务,把要学的知识巧妙的隐藏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任务要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贴切,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解答任务的兴趣。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使得任务在良好的学习情景中得以实现,同时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的提出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的,这样得出的任务更符合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特点。UML主要用于软件系统开发需求的建模,UML过程是以架构为中心的一个过程,包含四种视图。在进行一个大型面向对象项目时。从收集需求,建立用例模型开始,以用例带动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过程的每个小步骤都是迭代的开发软件。那么这个软件任务的提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贴近学生们生活并且感兴趣的软件。他们才会努力的想去实践,并且在实践中真正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达到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的目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后。逐渐 24 地巩固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因此在UML的教学过程中,我是和学生们一块讨论并提出任务的,选择了与学生学习生活最贴近的图书管理系统。因为每个学生都去过图书馆,都去借还过书,对图书管理系统都稍为了解,因此选择这样一个任务.对于任务的完成与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都是至关重要的。

2.2 合理的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一个大的任务总是要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来加以实现。这也正符合了UML教学的特点。一个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也都是先将大的模块分解,分解成不能细化的模块,然后再从这些小模块着手考虑它的功能与实现。在这些分模块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恐惧以致于产生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UML教学过程中.先将图书管理系统划分模块,可划分成四个基本模块.包括基本数据维护模块,基本业务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对每个模块的功能建立相应的用例视图,在建模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适当给以学生鼓励,还要引发学生去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基本数据维护模块,学生较为熟悉,都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协商讨论达成一致,得出基本数据维护模块包括添加读者信息,修改更新读者信息,添加书目信息,修改更新书目信息,添加书籍信息.删除书籍信息等。在分解任务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探索,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用例视图建模是如此.其他三种视图也是类似.通过合理的分解任务.学生既成功完成了任务.掌握了知识。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得以顺利实施。

2.3 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点

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做各种可能的调查。进行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深入下去,主动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解惑者。不能过于热心、越俎代庖,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UML教学也正是如此,对于完成图书管理系统这样一个任务,学生更应该做调查,走访图书馆的老师,向他们询问图书管理系统有哪些具体的功能,书目是如何编号,书籍的信息包括哪些等,经过调查之后,一方面对系统的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学到了课堂内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主动学习的乐趣增进了学生想进一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决心。在UML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协作学习也很重要,这也 25 正符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协作学习是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学习。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图书管理系统,在网络环境中.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这需要大家一块协协商讨论才能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于任务的顺利完成也起到r推动作用。

2.4 评价学习结果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个重要阶段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习阶段的结果进行评价,人都是情感动物,需要精神的鼓励。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个人成果得到肯定时,学生就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成,他的学习热情也跟随高涨。虽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是不够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点评,交流,讨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通过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也让学生懂得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评价学习效果时应注意的问题:不能把课堂上的一问一答当作评价,表面上做到了师生互动,其实是学生被动的接受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应答;不能过多的滥用鼓励与夸奖,要适度,否则会让学生习以为常,进而随意应付;评价的内容要与活动相结合,没有活动的评价就是空评,就是纸上谈兵;对评价活动要组织好,不仅是有好学生参与,差学生也要参与,这样才能得出全面的意见,得出客观的评价;不仅要强调学生倾听老师也要强调老师倾听学生,珍视学生的个人观点.独到感受,真正达到的评价的目的。

3.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思考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主动地知识建构过程。学生在务的驱动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任务,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以‚鱼‛。同时还应确定任务完成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严格控制任务的完成质量。

4.结论

本文给出了结合任务驱动进行UML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创新能力,实操能力都有效的得到了培养,实现了劳益相结合,乐中学习,学中有乐的这样一个高境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摘自《科技信息》2008年第1期

高校十大教学法探析

韩 梅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教学共同体中的主体。教学活动是按照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知识传递、迁移、转化和应用的系统工程。本文吸收近现代教学方法的精华,并依据现代市场经济规律,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对当代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把高校的教学方法归结为十大类。

一、讲授法

讲授教学法是千百年来传承的基本教学方法。经过历代的发展、延续和曲折、反复、不断的改革创新,特别是吸收了西方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的各种理论、方法,而从形成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现代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质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由教师讲授基本知识和技能,系统、科学地遵循讲授规律的传授方法。

讲授法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培养人的有效机制,形象地讲,它是教学方法论中的母法。

二、重点教学法

重点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讲授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把知识的重点传授给学生。‚重点‛包括两个涵义:一是主体知识,二是关键知识,即知识的内核。重点与难点既相同,又有区别。

重点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以点带面,舍易取难,去粗取精,传授给学生知识的难点、重点。要掌握教学中的辩证法,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重点讲授,也可以称为‚主要矛盾讲授法‛。

重点教学法的本质是知识重点、难点的选择、破译、讲授、迁移。在一个学科中知识的重点、难点很多,重点与难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如何把重点、难点讲明白,使学生欣然接受、理解、消化、迁移到自己的头脑里,激发学生大脑皮层物质能充分活跃起来,把知识中重点、难点迅速地吸收、转化为自己知识库中的能量,来完成从老师到自己脑的知识迁移活动。

三、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导引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包括导人、自学、讨论、总结四个步骤。

导入是指主讲教师在课堂讨论前要作好系统而简要的讲授。一是讲清专业基本线索,主要是知识体系及专业学科系统的来龙去脉;二是指出重点、疑点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三是介绍专业研究前沿及各种学说,引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四是提出讨论题目、要求及讨论方向;五是给学生提供自学教材、参考书,讲明 27 学习、准备方法。

自学是讨论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是教好、学好的关键环节。一是梳理出知识体系,达到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二是开展讨论,深化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发言、讲演和争辩能力;三是发挥集体智慧,使知识得到交流、互动、叠加、增值。它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掌握知识,升华认识,清楚立论要害,活跃思维,锻炼能力,使讨论教学法有一个科学的终结和归宿。

四、疑难教学法

疑难教学法是在系统或重点讲授中臵疑设难,开发心智,从而达到自疑自解的教学方法。

首先是臵疑。教师在教学中对专业的重点、关键、本质性的知识点有意识地设臵疑点,激发学生进行思维。

其次是设难。教师对专业疑点中难以理解的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使学生开动脑筋,广泛读书,多方求证,化难为易。

最后是解难。难点有高有低、有一元也有多元的。解决难点,又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把疑难提到学生面前,可能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要在解疑中,以典型的疑难问题作示范,并采取剥离法、分层法讲解,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解决难点,教师不可代替,学生要学会扩大知识面。掌握思维方法、探索方法,要在完全独立思考、自主自强中完成解难过程。

五、学导教学法

学导教学法就是开展学习指导,也叫‚自学指导法‛。学导教学法有五个教学环节。首先是部署。教师在课程设计程序下向学生讲授自学的要求,其中包括自学内容、自学参考书、自学目的、思考题目及准备要求。要点是给范围不给重点,讲线索而不讲具体内容,提出讨论题而不启发讨论问题范围。第二是自学。这是学导式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分别阅读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第三是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允许学生对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鼓励其他学生对问题及时补充、完善。第四是由学生进行疏理。找出要点、难点、分歧点及其他论点、论据。最后是教师总结性的讲授。但讲授的主要部分不是内容,而是方法。包括查索引方法、选定教材参考书方法、阅读方法、书写提纲方法、思维方法、表达方法、争辨方法、归纳方法、评析方法、结论方法等。

六、思辩教学法

思辩法就是训练思维的答辩式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有一定专业基础,并经过讨论教学法中阅读、思考、归纳、讨论等环节的训练,进入思辩的高级智 能活动阶段。教师在思辩教学法中,要按照从初级向高级思维发展的规律,教会 28 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教师通过讲授实际的学术问题,讲清人的思维过程、思维规律以及思维辩证的深度,以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其中,我们要重视两种思维规律:一是聚合思维,二是发散思维。经过聚合——发散——再聚 合——再发散,直至得出科学的结论,使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通过思辩从初级进人高级阶段。

教师要随时发现辩论的中心是否偏离,及时加以引导,并将辩论分歧的核心问题引向深人,这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创造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对教师洞 察能力和指导能力的一种考验。

七、研究式教学法

所谓研究式教学法,就是把科学研究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以科学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

教师在讲授中,以研究的内容、研究的过程、研究主题及相连的各种分支为线索,思考与探究研究思路。教师在讲授中还要对研究成果作出评价。在这里,专业内容虽然是讲授的主体,但更重要的是研究过程和研究细节,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对其训练的重点不是专业内容,过程和细节才决定质量。经验来自过程,质量来自细节。

研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除了讲授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内容和自身的经验、体会外,还要讲授其他科学家的研究经验,主要是经典性的选择问题,因为教师自己的经验能讲得更清楚、更透彻。但知名科学家的权威更大、普遍性更强,使学生得到的东西更丰富,学生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变换、交叉、综合。

在研究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讲授任务并不重,因为主讲的内容是学生如何接受、完成研究或学习任务,教师的工作是进行指导和最后评估。

八、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教育实践三种形式。学生将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校园人际关系、学校文化氛围展到社会的广阔天地之中,它是合格的大学生迈向社会前必行的第一步。

一是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要从最基层做起,比如街道、社区、派出所,也可以扩大到税务所、环保所、公共事业所以及物业、房管所等部门。

二是专业实践。就是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验证、去熟练、去发现,以至去创造,从而巩固知识、熟练技巧。

再次是教育实习。首先是日常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全面教育训练。要在听、说、读、写及人文修养上下工夫,懂得专业科学本身的科学规律,还要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实习生,并获得科学知识的教育规律,学生除了在听课中自身有意识地去探索、积累经验,还要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积累教育经验。其 29 次是专业课教学中的文字训练和各种课外的文体活动训练。

九、设计教学法

专业课都应有各自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前一定要有毕业设计,这是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思想、理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的客观要求。

首先是课程设计。它虽然局限于一门课程本身,但它是专业课重要的教学法。教师要传授学生设计的意义、目的、程序、方法。更要重视讲授设计的理念、思维路线、材料的取舍、归纳提炼、主(中心)副关系的处理、文字表达的方式和技巧,以便学生把握重点和关键环节,完成设计。它不仅要求教师专业能力高深,还要求有丰富的知识。

其次是生产设计。生产设计是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成为一名合格工程师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计划内,它既是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环节的验证,也是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综合考察的重要手段;既是学生培养现代企业或产品观念、设计思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又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智能测验。

十、交流教学法.

交流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方法。它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教学形式,把讲授式教学法中的弊端如填鸭式、灌输式的单边教学法变为互动的教学流程。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变更环境,使课堂具有现场感、轻松感、愉悦感、开放感。其次.师生在交流环境中要加强互动。教师在知识重点、难点中的有意设疑、辩疑、答疑、解疑中显示出知识的碰撞、交流、反思、启智,不仅是知识的叠加,而且是知识的互补。作为新兴的交流教学法,它要求人与人之间接触、沟通、交流教师与学生在自由、适度和谐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学生要有创意性的提问,教师敏锐而新颖的认真答复,会使师生感情、关系在思维碰撞中得到交流。

以上十种教学法不是孤立的,在教学实践中,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许多时候是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本文对它们进行了分别探究和归纳,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指正。

本文摘自《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月

关于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实施‚科研方案式教学法‛的探究

刁树民,王晓娟,韦韫韬,马传志,王永利

一、‚科研方案式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科研方案式教学法‛(简称方案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结合‚教学研究型‛思想,进行精心选择和设计,纳入科学研究概念、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创新的科学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制定科学的个性化解决方案,然后在课堂上互动讨论,通过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的交流,来解决方案的问题,实现由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科学研究素质的目的。

二、实施‚方案法‛的目的(略)

三、‚方案法‛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表示为:‚设计题目——搜集信息——科研方案——互动讨论——多元结果——讲评报告‛。

1.设计题目。由教师精心设计恰当的‚科研式‛题目和内容 ,可以说是搞好‚方案法‛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效果,关系到本教法能否顺利进行。因此,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意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特点,必须设计出能够展‚方案法‛教学过程的题目和内容。同时,要认真理解好‚方案法‛,考虑问题要细致、周到、准确、实际,设计的题目要贴近‚科研式‛内容,方案过程要平稳流畅,方案步骤要层次分明,方案内容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扩展。该题目既考虑其科学性、知识性、技巧性又实事求是。设计的问题基本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开发能力、可塑程度、智力空间,学生感到解决此问题的难度不大,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做到,以使学生主动研究问题,建立解决方案。

2.搜集信息。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资料室、电子阅览室等各种媒体提供的信息平台查询与方案相关的知识,为建立方案奠定基础。内容如下: ① 查阅图书及相关资料;② 搜索INTERNET 网上资料;③ 指导学生建立个人资料库,作为首次积累。

3.科研方案。在建立科研方案之前,必须具备的条件:① 在搜集知识信息的基础上,学生有了资料基础;② 教师已经准备了一套完整的科学解决方案,现以能指导学生;③ 由于课程进度,师生已具备此课题的计算机实验基础和经验;④ 在日常的教学中,已经灌输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学生对科学研究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

4.互动讨论。在互动讨论之前,应注意如下问题:① 在互动讨论过程中,如何创造宽松的环境,营造自由、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由自在进入开放式讨论 31 环境,感觉到轻松、愉快,没有压抑感。② 如何积极引导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作用。③ 如何恰当的设计、引导讨论的过程,研究讨论的过渡过程,使讨论自然流畅、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全面推进,一定避免在讨论中出现断点。④ 如何为学生建立自信心,开放思维来联想问题。尽量多的使用商讨、鼓励、赞扬的话语,激励学生充满信心,不要怕不到位或出错,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将学生主体逐步培养成为一个积极活跃的、富有生机的主体。

确定具体的讨论方式。具体的讨论有如下方式:一是指定式:适应于初期阶段。按照学生的综合条件能力,指定某些基础条件好一些的学生作为主发人,以后逐步轮换。这些学生可在课前指定,起好带头作用,影响并带动其他同学。经过几个循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入到讨论中。二是分组式:按照自然学习小组或其他方法组建的学习小组。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每一个小组再派出代表进入班级的典型发言;每一个小组可派一至几人,有主有从,互相补充,使方案内容更充实完善。三是自由式:学生可根据讨论内容和教学要求任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加任何组织约束。四是擂台式:选择知识基础较扎实的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擂台式辩论,可以设立正、反两方,阐述本方观点的同时还要怀疑对方方案的可错性。五是批判式:在诸多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比较优秀的作为典型方案,全体学生对该方案进行可错性批评和批判,解析其非科学观点和方法,使全体学生达到科学共识。六是混合式:可以混合所有以上这些方法,宗旨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倡导科学精神。

5.多元结果。方案讨论的最后要产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要提倡不唯一和多元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人品质,不受一种结果和唯一结果的影响,避免思维变得狭窄或受到局限,打下坚实的开放性科学思维基础。教师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6.讲评报告。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认真总结本次方案和讨论课的基本情况。对各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给予中肯的评价;同时,还要肯定在讨论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方案有所突破、提高层次、科学合理的效果更应加以弘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激励和赞扬学生们科学精神,有利于学生们由必然走向自然的科学世界,有利于学生们积极投身科学探索,有利于学生们积极参与‚方案法‛教学中来。

最后,学生还要认真填写一个‚教学科研报告‛,主要内容是:科研的意义、目的、内容、特色、方法、手段、过程、成果、问题、展望、收获。

四、实施‚方案法‛的相关原则

1.按照‚教学研究型‛的总体要求,研究深化改革课程内容。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消肿减肥‛,精简那些陈旧、偏难、脱离实际的地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采用‚方案法‛教学模式,要因课程而异安排教学次数。可以以章、节为单位安排次数,也可以以周、月为单位安排次数;确有困难的,可以以学期为单位安排次数。

3.‚方案法‛的教案要有创意,要区别于传统的教案。其内容要充分突出‚科研方案‛和‚讨论‛,主要要点 如下:① 方案的题目、意义、目的;② 具体内容: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③ 可能出现的多种方案与分析;④ 讨论过程及其引导;⑤ 总结与讲评。

4.初期的‚方案法‛设计的课堂类型变化不宜太多,对效果较好的讨论类型要经常使用,以便学生熟悉和掌握,逐步深入。

5.由于学科的不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科特点、适合学生现状、适应‚教学研究型‛要求、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方案法‛

6.一定要建立‚科研方案式教学法‛档案,搜集、整理实施本教法全过程的素材。包括:教师的教学资料、学生的科研方案、相关基础资料、各种记录等等。

本文摘《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4月第二期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银达镇中心小学:兰立新

教育技术在国内又称电化教育。简言之,就是最新技术手段应用于教育的过程,或称采用现代化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摄取、存贮处理和传输,以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标。其中教育技术是最为显著的,它是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的产物。它的科技性和先导性决定着它有许多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这些优势和特点必将使之在未来教育中社会化。

首先,信息教育的产生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增添了现代思想、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电化教育的产生,打破了教育的围墙。使教育趋于社会化,实现了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信息教育技术拓宽了成才之道。由于广播、电视、卫星,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龄教育的限制被打破,使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师资、校舍、教材不足的情况下,顺利进行,使得更多的人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发展,知识更新,要求人们不断地获取知识,即使一流的学者,也存在着知识更新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终身教育。”信息教育为人们快捷高效大容量地提供教育信息,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求。

其次,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媒体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拓展上为其优势的,在教学中起到开阔视野,拓宽听域,调节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它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实现着无限范围上的快慢变化,大小变化,动静变化,远近变化,时序变化等。如“延展”稍纵即逝的科学实验现象,“浓缩”缓慢进行的动物变态发育过程;把基本粒子显微于屏幕之上;将广褒宇宙呈现于方寸之间;使学生得以欣赏已退休多年老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华;使异域他乡的文化、科技、教育资料尽为我教学所用„„

信息教育的这一特点解决了教学上的诸多难题,使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一特点,使世界变小,信息流通变快;这一特点,使教育的方法,手段更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范围起着重要作用。

再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也是信息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电化教育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近年来,信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体说来,信息教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合理组合教学媒体,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高了教育信息传递的密度,质量和效率;增加了教学的程序和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因材施教;开通反馈渠道,增强教学的可控性。

信息教育产生以来,一方面立足于学校教育的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以学校教育为依托,迅速把教育的实践领域扩大到社会,例如防“非典”期间,电视台的空中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很好的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有效的自学条件,这使得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教学系统。教师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编成程序,制成课件,输入计算机贮存系统,计算机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调用不同的教材,并予以强化,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向有关的资料中心索取所需的学习资料。这种大范围内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只有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手段才能实现。

总之,信息教育的实施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它使人们对教育的本质,作用,目的,模式等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它必将成为一种面向未来的社会化的教育形式。

第四篇:论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科学学院 106班 曾建娴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小学语文的教学为例

曾建娴

教育科学学院106班

摘要: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好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其素质。而多媒体现已有效地应用于各科教学,对课堂教学起了巨大的作用,加快了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效率、滥用、网络负面影响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成就一件事,那么就必须要先准备好工具,冰冻的善用各种手段。教学也一样,如果想要得到一个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懂得运用一些教学手段。也就是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利用一些工具、媒体或者设备来承载、表达、传递教学信息,是介乎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受到冲击,多媒体以其独特的视听效果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简单、枯燥的教学过程,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制高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育科学学院 106班 曾建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通过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探究的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多媒体就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声、画并茂的特点,通过形象生动的面,悦耳动听的声音,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它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如在小学语文《小猪画画》的教学过程中,展示一些小猪画画时一些的唯妙唯俏的动画,由此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问题的激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动态的画面演示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来,刺激学生的视听觉感受,能让学生从单纯静态的理论学习中跳跃出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例如在《小猪画画》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并结合声音的特效,创造出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分别与小猪对话的情景,就会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更容易培养、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有利于巩固知识,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巩固知识主要是记忆。记忆是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识与回忆。充分利用投影教学,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识记”效果就会好,“保持”也越长久,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再识”与“回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字词、句子、总结性的文字,各种形式的课堂练习都可以在课前制成课件投影片,教学时根据需要投影出来。教师省去了在黑板上绘图和书写的时间,而学生可以加快感受知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科学学院 106班 曾建娴

无庸置疑,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学效率也得到相应的提升,无疑,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手段。但是,与此同时,却又带来了另一种的负面影响。

一、多媒体滥用,不利于学生思考,丧失思维主动性。

师生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人”本教学内容,继由计算机一手包办,利用计算机大量存储的特点,一味增加授课内容,速度过快,导致学生难以吸收,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变成了大屏幕教材,例如在小学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教学,如果一味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等,学生只有时间转动眼球跟着屏幕走,却没有空间去思考,更不要说记录课堂笔记了,那么教学活动就成了过眼云烟,甚至会导致学生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较为严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当前的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极大挑战,如学生在网上避免不了游戏、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各种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喧宾夺主只能适得其反,无法体现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有的魅力,教师始终是教学的灵魂,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的一种基本技能,不管将来的多媒体科技发展到何种地步,教师本身的教育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多媒体还须慎用。这不单是教师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灵活运用,也是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自身能力的一个很好的体现。若能克其弊而扬其利,那么,这一种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出它该发挥的作用。

2011年12月10

教育科学学院 106班 曾建娴

☆☆☆参考文献☆☆☆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慎用》 作者:田宁(江西赣州·上犹县第三中学)☆《多媒体教学,让历史课堂更精彩》 作者:王良(河北迁安·野鸡坨镇丁庄子中学)☆《浅谈多媒体教学的功效与缺点》

作者:王玉平(河北迁安·迁安镇第二初级中学)☆《浅谈多媒体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唐佳琳(江苏无锡·花园实验小学)

第五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中的一个代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很多影响。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内容多、领域广、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水平高要求的学科,对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日趋频繁,并在教学效果上有显著成效。本文主要围绕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媒体;信息技术

一、概述

目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还可以配上动感的图像,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的感性认识。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情况来看,有很多抽象内容及复杂的变化过程都是学生们难以理解的,多媒体手段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它能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大有助益。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高中地理学科的内容复杂、知识面较广,学生要学好地理,就要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运算等能力。而地理知识又比较枯燥、单调,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所以,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关键的。地理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激趣,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地组织画面,配以动感的音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与以往的课堂上学生跟着老师转、眼睛盯着粉笔看的单调学习模式相比,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优化了教学环境,同时也使学生的心情更为舒畅,思维更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规律及复杂的地理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遥远变咫尺、复杂变简单,课堂的表现力被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完全被激发出来。?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使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得以突破

高中地理的重难点知识主要是集中于那些空间动态的原理性的内容:如大气的运动、流动地球的运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水的循环和物质循环等。对于这些内容是很难用传统板书和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可控制的动画视频插入到教学中去,从而将重难点知识全部揭示出来。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我们还可以将各种原理示意图插入到多媒体课件上;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也能激发出学习兴趣,更快的掌握难点和重点知识。再比如地理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课时,就可以运用三维动画再现地球运动的场景;用太阳光束投向地球的角度变化(动画模拟图可清晰的显示出来)充分揭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画面加讲解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观念,也能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动态特点形象生动地显示出来,同时也显示出了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形态,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还能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在地理学科中,还有一些挂图重点部分不突出,且内容繁多,给学生的印象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好就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达到图文相统一、相辅相成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并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归纳、评价并且得出结论。总的来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的采取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不仅能改变单调乏味的老面孔,还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可以看出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断的深化情感态度

目前,高中地理创新教学的的一个重点就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所谓的创设教学情境就要采用最为便捷的辅助手段来进行,也就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可以用信息交互处理的方式将一些难以用言语描绘的情境、氛围表现出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之后再经过地理教师的引导,学生便能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有知识和情感双重收获。例如:在地理课堂上讲解环境保护内容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环境保护重要性上,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之前下载好的“海上垃圾山”视频。学生从画面中能清晰的看到原本澄清美丽的海洋被一座座“垃圾山”占领,他们仿佛就在“垃圾山”之上,还能闻得到阵阵恶臭,看到这些情景,学生的神情也会跟着变得凝重起来。学生就这样通过一个短小的视频就认识到了环境产生的严重问题,激起了环节保护意识。所以,在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的情况下,也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的目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重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地理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佳英《试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4年10期。

[2]周冬影《.浅析多媒体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J],《才智》2015年03期。

[3]杨芳芳、徐立.《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4年09期。

下载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现象学教育学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开展形式多变的活动,培养语言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交际活动时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古人曰"左图右史",足见对历史地图的重视。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关系,即文字叙......

    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探析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萍乡市湘东职业中专邬娟 摘要:近年来,有教育专家提出了“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样一个观点。我认为这是对语文教学富有建设性的意......

    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一)讨论世界城市分布纬度与海陆特点。由学生自主读取全球夜间灯光分布遥感影像图,教师引导得出规律,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集中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而这......

    环境设计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环境设计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1.1专业理论课程的建设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为学生的综合性思考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依据,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所以......

    情景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众所周知,英语是我国各类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计算机一样被列为培养21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对于把英语当作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培养“用英语交流......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的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Multisim在电工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本文在介绍Multisim9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结合电工电子教学实践,进行大胆的尝试,通过一些典型的实例,提出仿真方法和并给出仿真结果,达到了直观教学,一定程度上替代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