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论文

时间:2019-05-15 10:5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论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校和家长都开始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课程,日益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推崇,良好的科学素养也是学好小学科学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是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课程,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学科。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助推动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主动探究科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慢慢进行。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小学科学老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也为学生日后科学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是科研研究的第一步,古今中外,有无数的科学成果是通过仔细观察科学现象发现的,观察力也是科学学习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比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现象受启发而发现的,傅课通过观察简单的单摆现象发现地球其实是自传的。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科学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意识。例如,在教学《校园的植物》这一节时,可带领学生去观察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包括大树、小草、花朵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植物的世界有初步的了解,方便日后的深入教学,如下一节《大树和小草》及最后一节《植物的共同特点》,就可根据学生的观察来开展教学;而对于《观察水生植物》这一节,由于校园内没有这个环境,科学老师可准备一个养了水草的鱼缸,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也可让学生在课后回家自己观察,有条件的还可以带学生到自然水域进行观察。同样,《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章的学习也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来学习。

二、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通过发挥创造性思维去探究科学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唯有如此,科学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小学教育过于重视考试科目的学习,而忽视了小学科学的学习,虽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科学得到了重视,但教学方式不合理,未能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教育也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没能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现阶段,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大都是通过语言讲述或演示实验将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算是实验课,学生也大都是按照老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实验,完全没有发挥探究性思维,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科学老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遇到问题,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等待着老师的解释。比如,在学习《我们看到了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植物没有了根还能活吗?植物的根是否会喝水?遇到这类问题,学生应该首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一开始就向老师求解问题的答案。当然,这也并不意味老师不管学生的学习,而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三、培养学生提出质疑的习惯

问题意识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科学成果也是通过提出问题,然后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的,问题意识是科学创新的前提。为此,科学老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学习,敢于提出质疑。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怕被老师和同学笑话,这就需要老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比如,在教学《金鱼》这一节时,可为各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小鱼缸,里面放几条金鱼,为学生创设好问题情境,让他们通过观察后提出问题。

(1)为什么金鱼在水里不会死?

(2)金鱼吃什么

(3)金鱼在水里游动时为何要不停地摆动尾巴?

(4)为什么水会变浑浊?

在提出这些问题后,老师要及时予以鼓励,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或是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如果问题实在太难,老师可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即使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似很幼稚,老师也不应嘲笑他们,否则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四、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习惯、探究习惯以及问题意识,还需要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习惯。不少小学生喜欢“动手”却不喜欢“动脑”,事实上,“动手”知识一种手段,将“动脑”和“动手”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可让学生先动脑,思考磁铁为何有磁性,可吸附那些物体等问题,原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验证这些问题。总之,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直观重要,小学科学老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观察习惯、探究习惯、质疑习惯和动手动脑习惯等。

参考文献:

[1]雒鹏程.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改革与开放,2009,09:133+135.[2]刘艳荣.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70.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很多科目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障学生对于各个教学知识点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研究能力也应当成为课程教学的一个目标,这对于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很有帮助。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教学主体意识的激发,并且要给学生的思维锻炼与能力提升提供更多机会与平台,这样才能够推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构建。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研究能力

科学素养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有效的积累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深化对于学生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问题研究能力,才能够对于很多问题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这是学生科学素养能够形成的基础所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要将知识的讲授更多地转换为学生自主实现的知识探究与获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研究的乐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与深化。例如,在讲“参考系”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路边的大树、奔驰的骏马、飞流而下的瀑布、川流不息的车辆。汽车里面有一个乘客问:“我动了吗?”司机说:“你没动。”而路边的行人说:“你跑得真快。”我提出思考问题:乘客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呢?然后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仅为知识教学形成了铺垫,学生的思维也得到激发。又如,在讲“加速度”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飞机起飞、火车出站、运动员起跑、老虎突然去追鹿、汽车刹车等。让学生观察速度是否变化,变化快慢的程度是否相同,列表把初末速度对应时间填在表中。让学生回答,然后对比速度,进而引入加速度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更加生动直观,学生的思维也能够活跃起来,而且能够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提升教学效率。

二、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深化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时应当掌握基本的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要透过良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平台。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牛顿管实验,并且自己设计相关实验过程。有的学生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不抽空气,观察现象;抽一部分空气,观察现象;抽成真空,观察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先猜测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发现规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研究问题的有效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研究问题的一般思路与展开模式,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来龙去脉,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部分知识。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物理知识并不是孤立于生活而独立存在的,教师要深化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能够发挥的效用。古今中外的众多科学家都在不断利用物理知识来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这不仅是物理知识价值的体现,同样能够深化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并且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这不仅能够促进知识教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讲“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时,对于常规能源及其保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学习了解我国的能源储量与利用情况,让学生记录分析家里常规能源的利用情况,估算出一个县城里能源的利用情况。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节约能源。最后,引导学生调查社会上工厂里的能源利用情况,哪些地方存在浪费现象?可以采取哪些节约措施?在一系列的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于能源的利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学生头脑中节约能源的观念也在逐渐形成与深化。这种理念同样是科学素养的一种良好体现。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问题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同时,教师要深化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问题有更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此外,教师要深化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能够发挥的效用,这不仅能够促进知识教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第三篇: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课前五分钟)

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课前五分钟)摘 要: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阐述了教师从化学用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几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科学素养;学习兴趣;提高;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初中生在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往往学习兴趣很浓厚,对化学这门学科也充满好奇,可是不少学生化学成绩却很不理想,学习兴趣也明显很弱,根本原因在于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没有形成,不会应用本学科知识去解决学科内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下面就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化学用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用语的学习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保障,许多学生往往就在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方面学习不得法,致使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兴趣减弱。,可是在学习酸碱的性质一节时,发现学生的化学用语掌握很不理想,经常会有化学式写错,化学方程式不会写,一节课写不出几个化学方程式的情况。所以首先从元素符号、化合价入手,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准确写出化学式,并让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和方法,特别注意化学式前面及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含义,加强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得到了明显提高。化学用语掌握好了,学生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化学用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化学成绩非常关键。

二、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形成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教材中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完成,并且再补充一些拓展性和探究性实验。如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后,再让学生学习氢气的制取及性质,氢气的爆炸性实验。化学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补充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如学习了燃烧与灭火这节内容时,给学生设计一个“水中生火”实验。就是把一小块白磷放在热水中,并往热水中通氧气,发现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了,学生脸上写满了好奇,经过短时间的思索后,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情也豁然开朗了。这样的实验,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比起空洞的说教和夸夸其谈会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化学实验,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也逐渐形成。

三、小组合作,小组竞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

在目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近来,在课堂上实行了“小组合作,小组竞赛”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课堂上,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动下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气氛浓厚了,学生脸上表情也丰富了。课堂检测各小组展开竞赛,各组之间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改变了过去课堂沉闷的现象,学生说得多了,做得多了,老师讲得少了,只起点拨作用,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课堂观念转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合作探究,思维表达能力也不断提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科学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实践中体味化学

化学离不开生活,化学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参加不同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化学。如学习了黄泥水的净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镇上的水净化厂,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水的净化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学习了酸碱的性质以后,让学生回家用厨房中的原料自制一瓶汽水,并带到学校来相互品尝,比一比谁做的汽水好喝。学习了化学与环境,鼓励学生调查水的污染和净化,观看污水处理厂污水的处理过程和净化原理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了化学,体味化学,加深了对化学的认识与理解,并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学以致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见识,提高了科学素养。

心得体会

以上是笔者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点滴做法,当然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也并不是像知识一样可以传授给学生的。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要求教师从不同角度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让学生在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科学素养不断形成、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逐渐提高。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经历探究过程_培养科学素养000

2012年论文评比

浅谈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单位:文昌小学

教师:葛永霞

时间:2012.2.12

邮编:07310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而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到实践活动中去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开端。

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学生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他们看实验演示:我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最后说明:无论开动冷风和热风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学生发现实验这么有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中心”的要求。2 玩中体验,乐于探究

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小学生探究欲强,但探究能力相对较弱。玩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玩,目的是让他们异想天开,从玩

中求知、求真,玩出科学的真谛。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金鱼的身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设计制作一个雨量器》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玩中做文章,不仅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科学探究乐趣。3 给足时空,自主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减少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互相研究中学习。笔者认为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由思维与任意猜测的空间,正确地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知识,让其大胆猜想,想其所想。

如《斜面》一课,首先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实验中学生还发现虽然每一小组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省力的多少不同。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利用斜面提重物省力多少和与提升的高度有关系;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系。同学们根据假设确定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激活,深化探究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评价必须以客观公正为基础,有助于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师评价要做到真诚,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用评价来激活课堂,提供反馈信息,师生作相应的调控,通过一些激励语,并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显露才华,施展身手。

一个新颖的设计方案,一个大胆的假设,一次为获得成果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一项富有创见的调查,一次愉快的合作,一项实验的团体赛,一项观察日记„„都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有关素质及水平,教师都能从中得到意外的发现。哪怕只是一次赞叹、鼓励,或许就能从此改变一名学生。这样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创造和谐愉快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参与到讨论、表达中来。同时在教学中淡化终结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培养科学素养。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读懂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踏上自主探究学习的路径,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使科学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达到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五篇: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摘要】 事实告诉我们,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的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本文在五个方面就小学科学课堂中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设情境、学科功底、多媒体、模型、中小衔接

一、创设教学情境,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国外,情境化创设手段已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一些活动中。他们把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情况列为教师的能力评价范围,并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擅长创设情境(为课程和教学提供场景),要求能运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沙克(Schuck,1985)和渥克斯曼(Waxman,1987-88)都曾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长久,这表明:“情境化”教学的效果已被认可。

在国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和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中对创设情境有利于有效教学也作了简单的论述。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教学情境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上《光的反射》这节课时,以精美图片导入:外面阳光灿烂,谁有办法把阳光请进来,送给在座的同学?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有的说可以用镜子把阳光射向教室内,有的说可以在阳光下放一个装有水的脸盆把阳光送给在座的同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上引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前提下,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进入学习新的科学知识,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提升教师的学科功底,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可靠保证。

在上《磁极的相互作用》这节课时,如果让学生观察完条形磁铁后发现相同的蓝色会互相排斥,不同的蓝色和红色会相互吸引,老师马上就说蓝色代表北极,红色代表南极。但结果在观察环形磁铁时,白色代表北极,红色代表南极,这样学生不容易一下子就没反应过来。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老师处理的方法不是很恰当。教师应该明确说明不是用颜色代表南北极,应该看上面的标记“N”和”S”。

我以前遇到过一位老师按以下教学方法教力的单位“牛顿”。师:1牛顿的力有多大?

生:1牛顿的力相当于1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量。

师:回答正确。1牛顿的力跟1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量有什么关系? 生:1牛顿=100克 师:正确。

实际上1牛顿=100克这个答案是错误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牛顿=100克力。100克跟100克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概念。

由此可见,一位不具备足够科学素养的老师,自然很难引领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把教材吃透”是永远不过时的口头禅。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

三、巧用多媒体,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

多媒体的巧妙运用,能为课堂增色不少。例如老师在执教《测量水的温度》时,可以先用微课的形式,介绍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温度计的不同类型,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然后出示3杯水【1杯冷水、1杯温水、1杯热水】,让学生讨论测量方法,学生很快说出了测量方法并拟定了实验计划。

接着老师提问“温度不同的水,几分钟后温度会有变化吗。”以往测量时老师们会让学生自己测量3杯水的温度,但是测量的时间长短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学生很快就测完,因为没有时间的一个过渡,学生不能很好地感知2分钟之间水温的变化过程。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老师可以应用课件“一根红色的长度线”表示时间的变化,学生对于时间的变化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在课件中,时间变化分为四段,要求每段有一个学生进行测量和测量时间为2分钟,这样小组的4位同学就可以在8分钟时间内都进行了一次测量。因为有一个时间的限制,每个学生在属于自己的时间段测量时都非常认真、专注,当要换人时,想到自己可以测量了,每个人都认真,兴奋。这一课件的运用对学生会很有吸引力。降低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对突破难点起到了重要作用。再如,在上《测量水的温度》这节课时,也可以在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使用ipad照相,实验操作结束播放照片让学生互相点评。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可以看到同伴的操作方法,通过点评掌握到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这样长久的训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更注重细节,实验过程会更有效。

四、利用模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在美国先进科学协会颁布的《2061计划》中提出儿童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包括好奇心、尊重实证、批判地思考、灵活性和对变化世界敏感等几个方面。模型教学能使学生在好奇心、诚实合作和创造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在学习《轮轴》,我们可以先用竹棍带动竹筒转动,提起重物,建构“轮带动轴运动的方式”,然后比较直接提物和利用短竹棍提物,让学生感受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不省力,接着再给学生3跟长竹棍,让学生感受竹棍的运行轨迹是圆,形成一个“竹轮”。引导学生从事实资料的具体形象思维中,抽取出轮带动轴运动的本质,运用此教学模型学习轮轴知识,学生会理解地更透彻一些。

教师要意识到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要摒弃以往的以知识、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模型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过程,养成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五、注意中小衔接,科学素养要逐步养成。

小学升初中是台阶式的跳跃,搞好知识衔接,将决定初中阶段科学学习的效果。有些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使科学概念严谨一些,用初中的知识代替小学的知识,导致小学生对学习科学慢慢失去了兴趣。

例如有关“杠杆”的知识,小学和初中都有。由于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科学是入门课程阶段,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讲解“杠杆”的知识时,就不能用初中的知识代替小学的知识。

比如: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时,初中的描述是“当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反之,使用杠杆费力。”小学的描述是“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使用杠杆省力:反之,使用杠杆费力。”小学教师绝对不能为了概念的严谨,不顾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初中有关杠杆的知识在小学课堂上进行讲授。这就是初中科学课堂和小学科学课堂不一样的地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懂得教学要符合科学课堂的递进,知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逐步养成。

总之,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小学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郝京华主编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策略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而开设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观察实验 培养兴趣组织游戏多种形式课外活动摘要: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科学新课标就......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荐五篇]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小学科学是以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提高学生的......

    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具体化的思考

    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具体化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型和创新型人才更为社会所需求,科学教育成为各个国家的教育主题。在国家对科学教育的大力提倡和教学方法的大力......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合集)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乔家湾中心校后堡小学 薛飞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

    透视小学科学课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透视小学科学课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内容摘要】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科学学科本身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小学科学课教......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实验室是科学课具体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主阵地。实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建立健全教学仪器两帐一卡一档案制度......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小学科学教学就是为了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搜寻身边的有趣现象。在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文......